自然2朴至大者《 文 子 》(通玄真经注卷之八)诗解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45收藏

自然2朴至大者《 文 子 》(通玄真经注卷之八)诗解,第1张

自然2朴至大者《  文 子 》(通玄真经注卷之八)诗解

题文诗:

至情至朴,至朴无形,至道至大,至大无量,

至情至道,非规非矩,非古非今,非上非下

三皇五帝,法籍殊方,所同一情,情以得民

规矩勾绳,巧工之具,非所以巧;弦者悲具,

无弦不悲,非所以悲静中生形,以静为君,

寂中有音,以寞为主,静寞虚无,至虚而实

至道至神,至神至妙,至妙自生,真情所至,

感而遂通,自然而然,道非所传,不得不然

天地有情,至德至畜,至畜自生;至道至存,

用之不勤至正自诚,至微自精,自立非功,

自尊非位,自显非名,自庄非礼,自强非兵

道立不教,明照不察阴阳四时,金木水火,

万物有情,情同形异,异理同道,所通一情

圣人真情,情法自然,顺民之心,达性畅情,

各使自然,非死非生,生者无悔,死者无怨,

入大不迷,行远不惑,常虚自守,真情自然

正文:

      老子曰:朴,至大者无形状,道,至大者无度量,故天员不中规,地方不中矩。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道在中而莫知其所,故见不远者,不可与言大,知不博者,不可与论至。夫禀道与物通者,无以相非,故三皇五帝法籍殊方,其得民心一也。若夫规矩勾绳,巧之具也,而非所以巧也,故无弦虽师文不能成其曲,徒弦则不能独悲,故弦,悲之具也,非所以为悲也。至于神和,游于心手之间,放意写神,论爱而形于弦者,父不能以教子,子亦不能受之于父,此不传之道也。故肃者形之君也,而寂寞者音之主也。

  ( 默希子注 :) 老子曰:朴至大者无形状,道至大者无度量,故天圆不中规,地方不中矩。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道在其中而莫知其所。故见不远者不可与言大,知不博者不可与论至。夫禀道与物通者无以相非,道德至大无形状,天地至广无度量;近在毫发之间而莫见,远则宇宙之内而难测。自非博达通物者,莫能明至道之原,冥是非之境也。故三皇五帝法籍殊方,其得民心一也。制法虽殊,敬民一也。若夫规矩勾绳,巧之具也,而非所以为巧也,故无弦虽师文善琴。不能成其曲,徒弦则不能独悲,故弦,悲之具也,非所以为悲也。夫万物虽曰自然,皆有因假,不能独运。其独勾绳者,巧之制也,而非巧也。妙在於人,无绳无不直。弦器者,悲之具也,而非悲也,无弦则不悲也。至於神和,游於心手之间,放意写神,论变而形於弦者,父不能以教子,子亦不能受之於父,此不传之道也。师文弹琴。在指勾弦。写神故意,游心手之间。和阴阳之候,遂使律变四时。气感万物,至於父子虽亲,不能传者,妙之极矣。此亦况道不可传受也。故肃者,形之君也,而寂寞者,音之主也。肃静也故静中生形,以静为君,寂中有音,以寞为主。

    老子曰:天地之道,以德为主,道为之命,物以自正。至微甚内,不以事贵,故不待功而立,不以位为尊,不待名而显,不须礼而庄,不用兵而强。故道立而不教,明照而不察,道立而不教者,不夺人能也,明照而不察者,不害其事也。夫教道者,逆于德,害于物,故阴阳四时,金木水火土,同道而异理,万物同情而异形。智者不相教,能者不相受,故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故生者无德,死者无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夫慈爱仁义者,近狭之道也,狭者入大而迷,近者行远而惑,圣人之道,入大不迷,行远不惑,常虚自守,可以为极,是谓天德。

  ( 默希子注 :) 老子曰:天地之道,以德为主,道为之命,物以自正,至微甚内,不以事贵。故不待功而立,不以位为尊,不待名而显,不须礼而庄,不用兵而强。道生为命,德畜为主。人能调护冲气,正性命,内保精微,外弃烦累,何须名位而自尊?不待兵甲而人服也。故道立而不教,明照而不察。道立而不教者,不夺人能也,明照而不察者,不害其事也。道存则教遗;明极则无察,然后能任所重事无有害。夫教道者,逆於德,害於物,故阴阳四时,金木水火土同道而异理。万物同情而异形,智者不相教,能者不相受,故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故生者无德,死者无怨。夫逆德者,谓德衰教兴,害物者,谓先损而彼益,且五行异性,万物殊形,由教有本末,人有贤愚,圣人垂法制教,开迷导蒙,使智者相授,能者不隐,各尽其分,归乎自然,生不矜其德,死不怨乎天。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生万物,圣人养百姓,岂有心於物,有私於人哉。一以观之,有同刍狗。夫慈爱仁义者,近狭之道也。狭者,入大而迷;近者,行远而惑。圣人之道入大不迷,行远不惑,常虚自守,可以为极,是谓天德。道德玄微仁义浅狭,中庸登小径以致迷,上圣陟通衢而无滞。自非灵府恒明,安能与天为极也?

一 古代中国的玄学 “玄学”一词,最早见于唐朝初期所整理的一些前朝历史典籍和一些解读扬雄《太玄》的札记之中,当时所说的“玄学”,主要指三方面: G

一,是指关于学习应用“三玄”的学问。自汉以来,中国官方和民间一直就有专攻“庄子、老子、易”这三门知识的人群,慢慢地,就产生了围绕这“三玄”而形成的“玄学”知识学问。 $

这里需要提示一下的是,中国历史上实际上一直存在着两个庄子,一个是战国时代的宋国人庄周,著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庄子》的内篇部分。另一个庄子是西汉末期的蜀人庄遵,即严君平,著有《道德真经指归》(又称《老子指归》)。并且,根据宋代张行成在《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中的“先生诗云:若无扬子天人学,安有庄生内外篇。以此知外篇亦是先生之文门人盖编集之尔。”的说法,可知道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庄子》的内篇,实际上是邵雍的门人根据扬雄的学说所改造过的,《庄子》外篇则是邵雍门人根据扬雄学说原理直接编造的。 W9O

二,是指道儒和三玄混合的知识学问。西汉末期,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汉武帝采纳实行的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的国家文化体系,就已经摇摇欲坠了。中国南北朝时代,北方民族和西域佛学大量入主中原,这使得中国自商周以来就自成体系的“国学”(以礼、乐、射、御为首的“大学”和以书、数为首的“小学”的京师官学)也受到了很大冲击。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有强大生命力的,在南北朝时代的各国知识阶层中,一些智者以“三玄”为主兼而综合吸纳了各种学派的知识,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玄学”知识形式,并将这种知识形式纳入了官方教育知识体系中。比如,梁代人沈约(441--513年)所著的《宋书·何尚之传》中就记载到:宋文帝13年(公元437 年)“彭城王以康欲以司徒左长史刘斌为丹阳尹,上不许,乃以尚之为尹,立宅 南郭处,置玄学,聚生徒,东海徐秀,庐江何 昙 、黄回,颖川苟子华,太原孙宗昌、 王廷秀,鲁郡孔惠宜并慕道来游。谓之南学”。梁代人萧子显(489--537年)所著的《齐书·百官志》中则有:“泰始六年(公元456--471年),以国学废,初置总明观,玄、儒、文、史四科。科置学士各十人。”这是有关“玄学”被官方正式纳入官学的最早记载。

三,指蜀学者严君平和扬雄的知识学说。唐朝,统治者见外来佛学日盛,出于文化格局平衡的需要,一直极力推崇中国本土的道教与道家文化。开元二十一年,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编校《道德真经疏·外传》,向官民推广《老子》和蜀人严君 平的《道德真经指归》。“开元29年,始于京师置崇玄馆。诸置道学生徒有差,谓之道举。”(《通典·选举三》) 这里所说的“道举”,是与当时科举中的“明经、进士、童生“一样的仕员称号。“天宝13年,玄宗御勤政楼,试搏通坟典,洞晓玄经,辞藻宏丽,军谋出众等举人。”(《旧唐书·扬绾传》) 这里所说的玄经,就是指的老庄易和严君平及扬雄的学说。由此可见,由于唐朝官方的努力推广,当时的“玄学”地位甚高,而且,这样的学问还被官方正式纳入了国家科举考试举仕的程序中了。 P

中国历史上,注解和读扬雄的《太玄》的文章很多,唐朝王涯的《说玄》就是他读扬雄的《太玄经》时的札记,他写道:“故探玄进学之多……所释止于首赞,又并玄测而列之,庶其象类,晓然易知,则玄学不劳而自悟也。” 王涯这里所说的 “玄学”,就是指的《太玄经》,同时也指学习《太玄》的人在剖玄析徽时的知识状态。 $'^2

综上所述可知,在清代之前,中国人所说的“玄学”的主体文本,是指《老子》、《庄子》、《易》,及其严君平的《道德真经指归》和扬雄的《太玄》、《法言》。按照这样的知识特点和知识路线,后来研究应用和发展这些学问的学术知识,也都应该算是“玄学”,所以,严君平和扬雄之后的郑玄、张衡、王弼、何晏、郭象、彭晓、陈抟、谭峭、周敦颐、邵雍、张行成……等人的学问,也应该算是“玄学”。 二 中国玄学的形成和知识特点 d科学的本质是发现,科学的任务是求真。技术的本质是发明,技术的任务是创新。求真,就是科学者最大限度的排除主客观干扰因素,将研究返本还原到其本来存在的运动状态中去如实反映;创新,就是技术者根据现实实际需要和各技术的科学原理,去组合新的技术形式。科学和技术是一组互为根本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科学发现求真需要用技术发明创新去作为自己继续探索问题的手段,技术发明创新则根本依赖于科学发现求真得出的原理原则去发展自身。但是,无论技术发明创新还是科学发现求真,本质上又都是研究当事人在对外部世界进行认识改革的同时,实际上是对自己的知识主体的自知、自我突破和自控的过程,所以,认知科学是一切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j;VS

然而,人类认知科学的本身并不是不受限制的,因为,人类根本依赖于自然而生存,所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人类知识活动的前提,也是人类知识活动的最终极限,人类一旦超过了这个前提和极限,人类知识和行为不但是无序杂乱的,而且,自然还将毫不留情的惩罚人类。这就是说,人类正确知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该是同一和唯一的,这就是人应当主动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及相互作用。中国玄学知识体系,就是这样的一门将人的知识和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同时统一和同一在人与自然和谐上的知识体系。老子的“同谓之玄”和“道法自然”就是指的这个意思。由此可见,早在老子时代,中国智慧者就将“玄”看成是一种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同一知识行为状态了。 u>/h

清代之前,“玄”和“元”二字一直通用,所以,“玄学”实际上也是“元学”。在许慎的《说文》中,“玄”有“幽深、黑红、复返”三义。“元”有“始、一、兀” 三义。扬雄则说:“玄者,幽离万类而不见形者也,资陶虚无而升乎规, 神明而定摹,通同古今以开类,攡措阴阳而发气。一判一合,天地备也。天日回行,刚柔接矣。还复其所,终始定矣。一生一死,性命莹矣。仰以观乎象,俯以视乎情,察性知命,原始见终。三仪同科,厚薄相劘。圜则杌棿,方则吝啬。嘘则流体,吟则疑形。是故阖天谓之宇,劈宇谓之宙。”(《太玄·玄攡》) 由此可见,汉代和汉代以前所说的玄学,实际上是一门中国智慧者对宇宙日月星辰和农业季节及其人的性命这三者运动关系中的统一和同一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总结的一门学问,即天道、地道和人道三道合一的知识体系。 ;/O|o

中国玄学的是伴随中国农业社会形态的逐步形成而产生的,因为,农业社会,特别是水利农业社会,必须要求人们对天文地理,动植物生长、分工计算及其人的生老病死养生等知识有深刻理解,慢慢地,中国古代智者学会用统一辨证的思想方法去认识世界和人的自身身心的相互关系,并从中总结出了阴阳五行和卦爻排列一类的简单而同一的知识形式。《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了用数理模式去表达天地人的统一和同一的周期性运动变化规律的知识形态,这就意味着早期的玄学知识已经形成。 C

但是,真正将玄学完全体系化的,还是应该算是蜀学者严君平和扬雄,因为,严君平在中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将老子对宇宙本质的思辩成果和《易》的卦爻数理思想进行了提炼和统一归纳,从而在人类历史上首先在他的《道德真经指归》中提出了人的知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即将“我”拆成为了“形体我”和“精神我”两部分,并认为由于人是天地的产物,所以,人的精神之我是受“道”支配的,因此,人是可以知“道”的,是可以认识和掌握自身命运的,这正如他说:“道德无形,而王万天者。无心之心,存也。天地无为,而万类顺之者。无虑之虑,运也。由此观之:无心之心,心之主也;不用之用,用之母也。何以明之,庄子曰:我之所以为我者,岂我也哉。我犹为身者非身,身之所以为自身者,以我存也。而我所以为我者,以有神也。神之所以留我者,道使然也。”(《道德指归论》四库全书本。注:这里说的庄子,是指的严君平。) XeeC

严君平和扬雄的思想都来自于当时中国最发达的都江堰自流水利农业灌区,扬雄从老师严君平那里接受了将人的知识主体放置在人的知识行为中心的学术思想,所以,他所创造的《太玄》理论模式,虽然也和《易》一样在讨论天地人的关系,但是,却和《易》将天道置于万物以上的思想逻辑完全不一样,甚至相反,而是从人的性命的存在和性命的生存原则的角度,去建构了另一种天地人的运动关系模式。这样,《太玄》将万事万物都看成为是圜型周期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模式,人和人的性命却是宇宙的中心,而他认为,链接天地人关系的,则是气,他说:“夫天宙然示人神矣,夫地他然示人明矣。天他奠位,神明通气,有一,有二,有三,位各殊辈,回行九区,终始连属,上下无隅”(《太玄·玄攡》) S

扬雄严君平的玄学知识体系,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思想资源,是对上古中国各种思想文化成果的集大成,同时,他们又对《易》和儒家的天尊地卑及其天道尊人道卑的思想逻辑进行了挑战,并建立了以人和人心为知识行为的中心的全新的理论模型,使人的思想自由了起来。可以这样说,经过严君平及扬雄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的创造性工作,使“天人合一”从学术命题完全蜕变成为了“天地人合一”的系统知识体系,从而使玄学成为了中国的基础性学问,重大影响和改变了后来的中国文明文化结构。如果说中国人对“易”是日用而不知,同样,严君平扬雄所开创的中国玄学知识体系也是中国老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东汉以后的中国道教的产生,佛学的禅宗知识形式,空灵飘逸的中国文字艺术形式,气功养生武术等知识形式,都受到了玄学的深刻影响作用。 F\ci

中国古代玄学有所谓的“象术派”和“义理派”之分,象术派偏重于从物理、生物、数学的角度去研究天地人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规律,而义理派则偏重于从抽象哲学思辩和政治伦理及文学艺术的角度去探索天地人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规律,所以,尽管象术派和义理派的玄学者的知识是互渗互借,但是,他们的知识方法和最后的学术结果往往有很大差别。但是,象术派和义理派又都具有两个基本共同点,一是这些玄学者使用的“玄学”知识文本是共同的,二是他们都有自己的性命修为在其中,也就是玄学者们都要对自己的知识主体世界进行自知性的开发探索,然后,再用自己知识主体的身心和“气”去对他们所要研究的进行直接的体验、观察和测试,这就是说,他们最后的知识表达也往往和这样独特的学术参照系有很大关系,是知识主体和客体这两个生动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以人为本的主客内外双重辨证认知,是中国玄学的重大知识特征,也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学问所不具备的特点。 kM_zK

“玄学”重要学术特征是:以天地人为研究,以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农业水利、动植物生长规律、音乐、律历、养生等知识为研究手段,去最终探索天地人的和平发展运作及其内在生态系统规律的一门系统性学问知识。中国历史上的“玄学”具有“基础性”学问的特点,它的学术研究资源来自于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但是,它一般又不涉及具体的政治、经济、伦理和科学技术等问题,而是着力去研究这些知识背后和本质性的同一运作规律,所以,“玄学”的学术成果往往不能够直接运用于世,却又是中国古代社会各种知识的基础。 !nO

如果将中国古代玄学的知识特性和来自于西方的现代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特性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的“玄学”,其实就是中国本土文明文化中的科学知识体系,只不过其是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混同在一起的、生态系统性的、学术研究的参照系和知识表达方法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科学知识体系而已。最后需要提示的是,从扬雄等人建立玄学的主体理论实践大厦那一时刻起,玄学就和谶纬、民间宗教、民间方术等是有明确区别的,玄学和这些知识形式可能在远古时代同源,但是,后来却分岔各自进入了自己的运行河道和生态发展区域。这点,应该是今人充分注意到的。但是,玄学和中国养生、气功、象术、医学、文学艺术、民间科学技术及其儒释道等却有着更近的联系,他们相拌而生长,如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那样。或者说,玄学就是这些学问的基础知识形态,这,也应该是今人充分注意到的。 0^

明代计成著作《园冶》,亦名《园牧》,是我国古代造园理论专著。其中所提\“巧在因借,精在体宜”之原则,对后世颇有启发,影响深远。《营造法式》我国古代建筑学专著,北宋李诫奉敕编修,共36卷。《天工开物》我国古代第一部综合介绍工业农业技术的专著。明代宋应星著。共18卷,分3编。《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农业科学著作。北魏贾思勰撰。10卷,92篇。《梦溪笔谈》北宋沈括撰。26卷,后增《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

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17类,凡609条,10余万字。该书受到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被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它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太上玄门功课经序窃以金书玉笈为入道之门。墙讽经诵咒乃修仙之径路得入道之门。可以复元始之性。获修仙之路。得以晓自然之心。是故道者住丛林。焚香火。三千日里勤功十二时中无怠。朝夕朝礼圣容当输自己之诚。勤祝厘。国祚必获升仙之庆。且夫功课者何为者也功课者功课也。课自己之功者。修自身之道也。修自身之道者。赖先圣之典也。诵上圣之金书玉诰。明自己之本性真心非科教不能弘扬。大道非课诵无以保养元和经之为经。是前圣之心中咒之为咒乃古仙之妙法。诵之诚者。则经明。行之笃者。则法验。经明则道契于内。法验则术彰于外。,经明法验而两全。内功外行而俱有。此是住丛林者之规范。升仙者之梯蹬。非丛林无以陶镕大众之德性。非梯蹬何以希求出世之真仙。若肯诚心修道二六时中刻刻提斯时时检点。在世端能出世。居尘自可离尘。回出是非之门。直达无为之路。逍遥宇宙。出入虚无。自由自在。无灭无生。方寸不立一尘妙用直超三际。若此者了自心一念之诚出世上三途之苦。履长生之道路。脱苦海之迷津。既无前愆之可忏。亦无后过之可悔。无前愆之可忏者。意诚也。无后过之可悔者。心正也。心正则无恶孽。意诚那有灾殃。无恶孽则立到天堂。无灾殃则出离地狱。功高宇宙。德契虚皇。禳灾而灾消。祈福而福至。无求而不应。有感以皆通。课诵诸品仙经及群真宝号。故净口净心净身而有咒安天安地安神而有章。皆有次序。更无躐等。虽是随堂之功课。实为祝, 国祚之大猷。朝夕诵念。昼夜妄疲。直候三千功满。八百行圆。方是出家之上事。大丈夫之道德也。是为序。(清…一清道人) , 凡诵经者。切须斋戒沐浴。严整衣冠。诚心定气。叩齿演音。然后朗诵。慎勿轻慢。交谈接语。务要端肃。念念无违。随愿祷祝。自然感应。获福无量。先念步虚。后诵咒章。 ,太上玄门早坛功课经(道众登坛分班序立三礼毕主经吟步虚)

澄清韵琳琅振响,十方肃清,河海静默,山岳吞烟,万灵振伏,招集群仙,天无氛秽,地无妖尘,冥慧洞清,大量玄玄

(主经三称三举)

大罗三宝天尊

题纲

灵音到处,灭罪消愆,宝号宣时,扶危救难,将当有开坛演教之偈 仰劳道众,随声应和。

吊挂

上坛齐举步虚声,祝国迎祥竭寸诚 (跪礼)

当日陈情金阙内,今朝香霭玉炉焚,皇图巩固山河壮,帝道遐昌日月明,万民瞻仰尧舜日,岁稔丰登乐太平。

香供养 (起身)

常清常静天尊 (打躬拜礼)

大启请赞

真心清静道为宗,譬彼中天宝月同,,净扫迷云无点翳,一轮光满太虚空,,上药身中神气精,人人具足匪亏盈,,能知混合回风道,金鼎黄芽日日生。

小启请赞

道场众等,人各恭敬, 恭对帝前,讽经如法。

(众道跪诵经咒)

净心神咒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智慧明净,心神安宁,三魂永久,魄无丧倾

急急如律令

净口神咒

丹朱口神,吐秽除氛,舌神正伦,通命养神。

罗千齿神,却邪卫真,喉神虎贲,气神引津。,心神丹元,令吾通真,思神炼液,道气长存

急急如律令

净身神咒

灵宝天尊 。安慰身形。 弟子魂魄。 五脏玄明。

青龙白虎。 队仗纷纭 。朱雀玄武 。侍卫身形。

急急如律令

安土地神咒

元始安镇。 普告万灵。 岳渎真官。 土地祇灵。

左社右稷 。不得妄惊 。回向正道 。内外澄清。

各安方位 。备守坛庭 。太上有命 。搜捕邪精。

护法神王 。保卫诵经 。皈依大道。 元亨利贞。

急急如律令

净天地解秽咒

天地自然。 秽气分散 。洞中玄虚 。晃朗太元。

八方威神 。使我自然 。灵宝符命。 普告九天。

乾罗答那。 洞罡太玄 。斩妖缚邪 。度人万千。

中山神咒 。元始玉文。 持诵一遍 。却病延年。

按行五岳 。八海知闻 。魔王束首。 侍卫我轩。

凶秽消散。道气常存。

急急如律令

祝香神咒

道由心学。 心假香传 。香爇玉炉 。心存帝前。

真灵下盼 。仙佩临轩。 令臣关告 。迳达九天。,急急如律令

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 。万气本根 。广修万劫 。证吾神通。

三界内外 。惟道独尊 。体有金光。覆映吾身。

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 。包罗天地 。养育群生。

受持万遍 。身有光明。 三界侍卫 。五帝司迎。

万神朝礼 。役使雷霆。 鬼妖丧胆。精怪忘形。

内有霹雳 。雷神隐名 。洞慧交彻。 五气腾腾。

金光速现 。覆护真人。

急急如律令

开经玄蕴咒

云篆太虚。 浩劫之初 。乍遐乍迩 。或沉或浮。

五方徘徊 。一丈之余 。天真皇人。 按笔乃书 。

以演洞章 。次书灵符 。元始下降。 真文诞敷 。

昭昭其有 。冥冥其无。 沉苛能自全。 尘劳溺可扶。

幽冥将有赖。 由是升仙都。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仙人葛公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授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授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授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 三界。升入金门。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持诵不退。身腾紫云。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

稽首归依众妙道。 至心恭敬二玄真。

今运一心心所议。粗识此经经所因。

空 空无有性。 有无无有色空均。

慧风出自天尊力。 扫除心界不遗尘。

唯愿神光常拥护。证明今日守心人。

今日守心何所证 。不失凡身得道身。

尔时

元始天尊在七宝林中。五明宫内。与无极圣众。俱放无极光明。照无极世界。观无极众生。受无极苦恼。宛转世间。轮回生死。漂浪爱河。流吹欲海。沉滞声色。迷惑有无。无空有空。无色有色。无无有无。有有无有。终始暗昧。不能自明。毕竟迷惑。天尊告曰:汝等众生。从不有中。有不无中。无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为。有非无为。无非色为。色非空为。空空即是。空空无定。空色即是。 无定。色即色是。空即空是。色若能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始达妙音识无空法洞观无碍入众妙门。自然解悟。离诸疑网。不著空见。清净六根。断诸邪障。我即为汝说是妙经。名为护命济度众生。传教世间。流通读诵。即有飞天神王。破邪金刚。护法灵童。救苦真人。金精猛兽。各百亿万众。俱侍卫是经。随所拥护。捍厄扶衰。度一切众生。离诸染著。,尔时,天尊即说偈曰:视不见我。听不得闻。离种种边。名为妙道。

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

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真经

尔时

天尊在禅黎国土。与大道真仙万万大千人诸天尊及诸天龙鬼神。尽来 。受吾约束。世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有年灾月厄游城赤鼠之厄。天罗地网之厄。命穷算尽之厄。疾病缠绵之厄。落水波涛之厄。虎狼蚖蛇之厄。水火盗贼刀兵生产之厄。山林树木社稷之厄。土石桥梁之厄。毒药咒诅之厄。惟愿今对,玉皇天尊。大道真圣。忏悔解禳。度脱身中灾厄。一一解散。勿为留难。敕诸天神王。并降圣力道力。承斯经力恩力。卫护弟子受持念诵此经。已后解禳阳九百六之灾。三衰八难九横五苦之厄。如求如愿。所履平安。出入行藏。所求利益。所愿遂心。于是众等闻说此经。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真经

无上玉皇心印妙经

上药三品 。神与气精。 恍恍惚惚。 杳杳冥冥。 存无守有。 顷刻而成。 回风混合。 百日功灵。 默朝上帝。 一纪飞升。 知者易悟。 昧者难行。 履践天光。 呼吸育清。 出玄入牝 。若亡若存。 绵绵不绝。 固蒂深根。 人各有精。 精合其神。 神合其气。 气合体真 。不得其真。 皆是强名。 神能入石。 神能飞形 。入水不溺。 入火不焚 。神依形生。 精依气盈。 不凋不残。 松柏青青。 三品一理 。妙不可听。 其聚则有。 其散则零。 七窍相通。 窍窍光明 。圣日圣月。 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 。自然身轻 。太和充溢。 骨散寒琼。 得丹则灵 。不得则倾 。丹在身中 。非白非青。 诵持万遍 。妙理自明。

无上玉皇心印妙经

玉清宝诰,志心皈命礼

三界之上。梵气弥罗。上极无上。天中之天。郁罗萧台。玉山上京。渺渺金阙。森罗净泓。玄元一气。混沌之先。宝珠之中。玄之又玄。开明三景。化生诸天。亿万天真。无鞅数众。旋斗历箕。回度五常。巍巍大范。万道之宗。大罗玉清虚无自然至真妙道元始天尊

上清宝诰,志心皈命礼

居上清境号灵宝君祖劫化生九万九千余梵气赤书焕发六百六十八真文因混沌赤文而开九霄纪元洞玉历而分五劫天经地纬巍乎造化之宗枢阴机阳卓尔雷霆之祖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玉宸道君 灵宝天尊

太清宝诰 ,志心皈命礼

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万亿重之梵气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太上老君 道德天尊

弥罗宝诰,志心皈命礼

太上弥罗无上天妙有玄真境渺渺紫金阙太微玉清宫无极无上圣廓落发光明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

玉皇大天尊 玄穹高上帝

天皇宝诰,志心皈命礼

紫微宸极勾陈天宫九光宝苑之中五气玄都之上体元皇而佐司玄化总两极而共理三才主持兵革之权衡广推大德统御星辰之躔次毋失常经上象巍峨真元恢漠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勾陈上宫 天皇大帝

星主宝诰,志心皈命礼

大罗天阙。紫微星宫。尊居北极之高。位正中天之上。佛号金轮炽盛。道称玉斗玄尊。璇玑玉衡齐七政。总天经地纬。日月星宿。约四时行黄。道紫垣万象宗师。,诸天统御。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万星教主。无极元皇。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后土宝诰,志心皈命礼

九华玉阙七宝皇房承天禀命之期主阴执阳之柄道推尊而含弘光大德敷蓄于柔顺利贞效法昊天根本育坤元之美流形品物生成施母道之仁岳渎是依山川咸仗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承天效法 后土皇地祗

神霄宝诰,志心皈命礼

高上神霄府凝神焕照宫会元始祖气以分真应妙道虚无而开化位乎九霄之上统理诸天总乎十极之中宰制万化宣金符而垂光济苦施惠泽而覆育兆民恩溥乾元仁敷浩劫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玉 王

南极长生大帝 统天元圣天尊

北五祖宝诰,志心皈命礼

大道开先玄元阐化教垂今古諡号东华接汉室之将军隐终南而仙契过化每超于劫运示现长在于尘寰启唐朝之英贤悟神仙之秘诀飞剑货药警化无方金廷丞相之高标宝印力辞之勇决霞裾上陟南北统宗天复挺于人豪道遍通于四海发金莲之七朵演仙派于十方长生理被于古今玄妙天垂于率土恢弘至道广度愚迷

慈悲济苦 全真祖师

东华紫府 辅元立极大道帝君

正阳开悟 传道垂教帝君

纯阳演正 警化孚佑帝君

海蟾明悟 弘道纯佑帝君

重阳全真 开化辅极帝君

五祖藏道天尊

南五祖宝诰,志心皈命礼

明真正道行化南天九皇降迹于天台一脉濬通于刘祖采琼花之仙异著悟真之丹书道付杏林不日还元之编集法通鸡足俞琰丹髓之书成真人挺出惠州信地悟超神俊刀圭入口神化无方施雷雨于掌中苏生民于世外德彰南海获琼玉之英标道遍遐荒饫法言之灵妙龙虎罗浮之迹武夷玉隆之书过化多方真文备着为神仙之首冠集前代之范模誓愿弘深

慈悲仁圣祖师

悟真 真人

杏林翠玄真人

道光紫贤真人

泥丸翠虚真人

琼琯紫 人

五祖藏道天尊

七真宝诰,志心皈命礼

道先一气世显七真悟五行不到之言得九转还丹之诀甘泉润物变朽回春金骨仙姿得四言而契道卫州变化坐十载以成真壁间墨迹之非凡雪竹月松之姿异三井有多生之记一时著显化之功磻溪六年龙门七载道功备而名闻时主丹符锡而掌握神仙石上谈玄空中飞盖元主屡宣而问道甘霖克日以济民早穷易道之言晚造神仙之诀。卦图斯演至道大成清静散人探玄得道蓬莱仙路亿劫独持

慈悲济苦,全真祖师

丹阳抱一 无为普化真君

长真凝神 玄静蕴德真君

长生辅化 宗玄明德真君

长春全德 神化明应主教真君

玉阳体玄 广慈普度真君

太古广寍 通玄妙极真君

清静渊真 玄虚顺化元君

七真演化天尊

普化宝诰 ,志心皈命礼

九天应元府。无上玉清王。化行而满十方。谈道而趺九凤。三十六天之上阅宝笈考琼书千五百劫之先位正真权大化手举金光如意宣说玉枢宝经不顺化作微尘发号疾如风火以清静心而弘大愿以智慧力而伏诸魔总司五雷运心三界群生父万灵师大圣大慈至皇至道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人心多散乱 一念皆纯真

欲求无上道 大众转天尊

大众转念 雷声普化天尊

转毕回坛上香跪诵

中堂赞

向来诵经 念念存诚 千真拱听 万圣通灵

应元合气 普化分形 九天有命 三界遵行

消灾忏罪 请福延生 功圆行满 大道证盟,丘祖忏悔文

经功浩力不思议 回向十方诸圣众

愿见真心求忏悔 河沙罪障悉消除

忏悔众等自从曩劫乃至今生。假火风地水以成形。恋香味色声而触法。贪嗔嫉姤恶口妄言。杀盗邪*恣情纵欲。逆辱父母悖负君师。不敬天地神祗。呵风骂雨。不信罪福因果。昧理欺心。遂致报对升沉。轮回展转。受诸苦恼。无有休停。皆由一念之差。障迷自性。妄认六尘之幻。沉溺爱河。今而既获人身。叨亲正教。岂非千生庆幸。一旦遭逢自合省心。早求度世。若夫似前流荡必竟迷失本来。一堕冥途。化为异类。 是故思沉沦苦发清净心。皈奉圣真。特求忏悔。既怜愚昧。原赦罪愆。解释报冤。蠲消魔障。所觊命逢昌运。名注丹台。际遇真师。亲闻至道。精修妙行。增长善芽。尽节玄门。怡神真境。他日运应灭度。自性不致昏迷。径生十善之家。能通宿命。还证上乘之道。承侍虚皇尚。

愿国安民丰时和岁稔 愿真风丕阐道化兴行

愿凶恶化贤邪魔归正 愿兵刑罔措囹圄空闲

愿沉滞升迁冤仇和释 愿参玄学者悟道成真

愿历劫宗亲俱皆超度 愿历世师友同证真常

愿所有眷缘增崇福慧 愿所伤物命早生人天

愿绝食酒荤不相杀害 愿持身端正不履邪*

愿悉破悭贪悉除险峻 愿言无诳妄行贵真诚

愿弱己饶人潜忍忿怒 愿慈心下气恭敬一切

愿不堕边夷不随邪见 愿结交仙友栖集清虚

愿智慧开明神通恢廓 愿广行方便普济群生

愿永断执迷咸归至道

尘劫有尽。我愿无穷(三遍)

端望,帝真曲垂济度皈命礼谢

无上虚皇至真三宝

一者一人有庆 二者二景齐明

三者三农乐业 四者四序和平

五者五祠巩固 六者六合澄清

七者七星临照 八者八节安寍

九者九泉开泰 十者十类生成

十一者福留善信 十二者大道兴行

一切神光普照。一切众圣留恩

一切有情赖善。一切正果成真

普天均乐 四海同春

闻经悟道 罪灭福生(阳日) 重三遍

闻经悟道 叨列南宫(阴日) 重三遍

小赞韵 (众道起身赞韵)

诵经功德 不可思议 诸天诸地转灵机

皇王寿天齐 大道慈悲 万化乐雍熙

大道慈悲 万化乐雍熙

向来礼念诸功德 全赖慈悲为主盟

仰瞻仙仗隐空玄 法部真灵常拥护,灵官神咒

仰启神威豁落将 都天纠罚大灵官

火车三五大雷公 受命三清降鬼祟

手执金鞭巡世界 身披金甲显威灵

绿靴风带护身形 双目火睛耀天地

顷刻三天朝上帝 须臾九地救生灵

银牙风嘴将三千 虎首貔貅兵百万

走火行风前后卫 穿山破石捉邪精

祈晴祷雨济世间 附体圆光通事意

治病驱邪如电闪 收瘟摄毒伏群魔

飞腾云雾遍虚空 号令雷霆轰霹雳

三界大魔皆拱手 十方外道悉皈依

弟子启请望来临 大赐雷威加拥护

太乙雷声应化天尊,土地咒

经坛土地 神之最灵 升天达地 出幽入冥

为吾关奏 不得留停 有功之日 名书上清

向来诵经功德 上奉,高真。下保平安。赐福消灾。同赖善功。证无上道。,一切信礼。志心称念。

常清常静天尊 不可思议功德,三皈依 志心皈命礼,生生世世。得闻正法。无上(道经师)宝。当愿众生。常待天尊。永脱轮回。学最上乘。不落邪见。

(遇朔望诵四恩三宥),大皈依

四恩三宥同归大藏灵文八难九幽俱入元始净海 愿以此功德庄严无极界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师资与父母法界同宗亲见存增福寿过去早超升 见前清净众各用皈命礼,志心皈命礼,太上(道经师)宝。十方诸天。九十九亿九万九千十方国土。历刦度人清静真一不二法门。本师教主,十方常住(道经师)宝。(宝珠说法元始天尊、玉宸道君灵宝天尊、混元皇帝道德天尊),祝寿文,伏以黄冠羽服。神居云水之乡。宝篆仙经。诚答乾坤之德。小心翼翼。大德昭昭。炉焚真香致恭上启,三清道祖十极高真。万象森罗。二仪列宿。诸天诸地诸山诸水亿圣千真。群仙品职。玄门启教演派师尊。南宗北派。五祖七真。天下名山洞府。古今得道先贤。宗坛有祷。无鞅仙灵。是日朝元真宰。当令神员。城隍社令。管界正神。捧香散花。金童玉女。值坛功曹。符使传诚。引奏仙官。云空过往。采访明神。经方主执。护法威灵。悉仗真香。普同供养。以今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省 县,观焚修弟子 某 兹者,恭逢天运 年 月 日 吉旦良辰,谨率清流登临 宝殿讽诵仙经称,扬圣号延奉高真。恭祈景贶。伏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万民乐业。五谷丰登。世界永久和平。更祈本观香火绵远。教法兴隆。道众修真。有遇进道无魔伏念弟子众等爰从前世。迨及今生。或三业以索纒。或六根之沉滞。是非海濶。人我山高性亏恬淡之纯心昧冲和之粹。五腊三元。莫识忏禳之礼。四始十直。罔明悔过之仪。匪赖恩光之下映曷令魔障之永清。与道有缘。度人无量。滔滔源流于仙派绵绵不坠于真风。再愿众等。师资同学父母宗亲普天黎庶。檀越信民心地虚明性天昭朗劫运可逃而厄难可免。安处尘寰而动与吉会再冀刀兵八难。无辜杀戮。饥馑殍冻馁死亡离乡别土。殒于道路。既往超虚无之境。见存享安乐之乡。仰凭道力。为上良因。志心称念。,玄都万寿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太上玄门早坛功课经 终

按书籍内容分类包括:天文类、地理类、方志类、史记类、农家类、法家类、杂家类、总集类、别集类、纪事类、谱录类、戏曲类、幼学类、编年类、金石类、时令类、小说类、政职类、奏议类、政书类、目录类、西洋类、风水堪舆、四柱命理、六爻八卦、择日择吉、手相面相、姓名测字、紫微七政、梅花易数、三元玄空、奇门遁甲、六壬太乙、铁板神数、占卜解卦、周易学术、儒家系列、佛教系列、道教系列、医学系列、武术系列、兵法系列、民间系列名家系列

市面上能找到的差不多有:

《龟斗解厄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金刚罩道术》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门步斗咒罡》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门宿生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黄箓五院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飘放莲灯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预修预行正启》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雷霆启醮幡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雷门醮削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随愿往生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阳醮科仪集成》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七册)

《道教金箓受生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金刀断索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遣送白虎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遣告符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迎王母銮驾斋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赤凤髓》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课盆关报》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诸品斋醮全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设坛主科》古本秘本易学道教书籍古籍

《道教解冤惘结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肄垂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童初五相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禳关祭将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禳关度煞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祭秽幡棺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神霄伏魔玉赦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祝由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祛文告符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祈禳十八诰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祀供全科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百鬼图》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瘟醮年王八圣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田禾醮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6部)

《道教生神九大斋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珍本紫微斗数》古本秘本易学书籍古籍书籍

《道教玉枢镇静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玉帝正朝全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燃灯祈禳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火铃诏赦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清微真经录》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河图朝天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河图三辰星象晚朝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水陆大斋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水炼度火琚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水府三界召龙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正启三元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梵音斗科》秘本秘本道教道家古籍书籍

《道教朱陵饯驾》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朝元朝真礼斗》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星耋宝书》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旮旯施食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旮旯斛食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无极真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4册)

《道教斗醮三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文昌宝忏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敕破九狱》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敕水禁坛》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救苦提纲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挑饕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投告上下元符简》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手抄残本》道教古本秘本

《道教恭迎诸神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开通纨道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谢真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清旦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朝圣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提纲下》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提纲上》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总早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建坛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左案时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度人大斋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度人夕景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右案时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度人午景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保举四符》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对灵救苦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太清章全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太垌符箓》道教道术法术线装善本秘本

《道教太乙医科秘本》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太上秘笈》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大曜分事》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大斋行符告简》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大放赦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大开方隅》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大品斋醮庭参九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大品斋醮关告投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圆宗秘录》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圆皇密法》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四正四维生神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复

《道教四大归空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受生迎库管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南斗炼度祝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华山秘诀》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十王鸿斋奉真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十王告简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医方杂症》线装秘本秘本医学书籍古籍

《道教北斗金玄羽章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关摄亡魂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修真锦身科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传度迎箓》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九龙九皇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九转生神开坛圄》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九皇朝元夕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九炼返生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九天总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丹罡誓水火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丹罡八镇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临坛驾停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丰都秒斋案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中元大会全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上元大会庆灯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三皇广成甲子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复

《道教三景玉符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三官劾全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三天门下女青诏书》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三十六趑解》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三元斋左案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三元斋右案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一炁生神晚朝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家隐遁一宗》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七册)

《道家镇压秘法》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家血湖科仪全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九册)

《道家功悑法录》道家道教道术古籍线装善本秘本

《道家列子冲虚真经》秘本秘本道教道家古籍书籍

《道家仙踪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七册)

《道传雷霆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表章总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血湖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离明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玄帝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灵祖龙王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传星主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日月祀地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传文昌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救苦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接寿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报恩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报恩斋》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川主杨泗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传和瘟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南斗天曹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传北斗正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九幽洞渊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轩辕秘籍》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解坛散结祭赏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观音关帝金木炳灵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茅山灵光道法秘本》道家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童限旮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秘传祝由秘笈》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五册)

《秘传圆光法道法》道家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神符秘术宝录》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祝圣沐浴赈济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秘传张天师法术宝录》道教道术法术线装善本秘本

《祈绸灯星灯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祈祷黠雷秘旨》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玄空养义》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玄母天尊道法秘笈》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灵宝道君珍本妙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测字秘传》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洪阳先生老子注解》秘本秘本道教道家古籍书籍

《治平宝鉴》道教古本秘本书籍民国

《民间法术合抄秘本》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放生天赦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张宫谕酌春堂集》秘本秘本道教道家祭文古籍书籍

《建坛安镇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建坛伏魔黠醮品奏纳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度人耋真清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言外中》秘本秘本道教道家古籍书籍

《清微黄箓科仪》秘本秘本道教道家古籍书籍

《灵驱解法》秘本道教法术道术理秘本

《安奉金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奏请玉札祝国仪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城隍禳蚁解启师判散》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土皇醮款五方启坛真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古本盲派命学》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古本推背图》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十种十王报恩转案》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北斗缪玉书》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勾嵝升天神书》道教道家古籍线装善本秘本

《八卦奇门密法》道家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先天言功掩禁扬幡礼斗》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元始南斗玄灵妙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佛门秘本坛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五灵玄科梵度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贪狼庆寿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禄存庆寿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破军庆寿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斗姆预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文曲庆寿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廉贞庆寿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同庆万寿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中斗龙神作灶经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东岳丰都北魁冥京全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下元大会解厄朝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上清金嘦清醮奏表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三洞法宝忏诰咒》秘本秘本道教道家古籍书籍

《万贔秘术》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家秘本星辰宝经》道家道术法术古籍善本秘本

《道家中和秘本》风水堪舆地理古籍线装善本秘本

《秘传犯收吓解灾集》邓松汉 道家法术古本秘本

《礼生祝文》道家古代风俗禁忌祭神鬼祭文古本书籍古籍

《和斗科》道公佬(道士)道家法术秘本秘本道公佬书籍

《鲁班全书》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石印本鲁班经》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鲁班小木经秘笈》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

《鲁班大木定国真经》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

《鲁班秘书》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神鬼图鉴》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重刊董氏道德经集解》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

《鲁班法咒》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李真仙真仙》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道法大手印》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石印辰州符咒大全》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

《丧事祭礼科仪》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还有一些道长出的书就不一一例举了

四书五经,四大名著,二十五史。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诸子百家丛书:《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 《文子缵义》、《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中说》、《山海经》、《阴符经》、《关尹子》、《亢仓子》、《鬻子》、《公孙龙子》、《鬼谷子》、《子华子》、《尹文子》、《鶡冠子》、《穆天子传》、《十洲记》、《列仙传》、《抱朴子》、《握奇经》、《尉缭子》、《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盐铁论》、《说苑》、《独断》、《傅子》、《神异经》、《博物志》、《神仙传》文、《六韬》、《司马法》、《吴子》、《邓析子》、《慎子》本);《孔子家语》、《孔丛子》、《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太玄经》、《新语》、《新序》、《白虎通德论》、《风俗通义》、《论衡》、《潜夫论》、《申鉴》、《中论》、《人物志》

廿五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宋书》、《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

还有三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喻世明言》、

《文子》(《通玄真经》)中有很多名言名句,被后世的著作所吸收承袭,从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人莫鉴于流潦而鉴于止水,以其清且静也。

《庄子·德充符》:“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故仁莫大于爱人,智莫大于知人。

《论语》:“仁者爱人。”文子是老子弟子,当与孔子同时,而《论语》是孔子弟子集孔子语而成,若《文子》为文子本人所著,则“仁莫大于爱人”早于《论语》“仁者爱人”。按,汉墓中与《文子》同时出土亦有《论语》残简。

善游者溺,善骑者坠,各以所好,反自为祸。

《淮南子·原道训》抄袭为:“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

孙思邈《千金要方》转用为:“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良弓藏,功成名遂身退,天道然也。

《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混混之水浊,可以濯吾足乎?泠泠之水清,可以濯吾缨乎?

《史记》载屈原遇渔父,有歌曰:“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矢之疾,不过二里;跬步不休,跛鳖千里;累块不止,丘山从成;临河欲鱼,不若归而结网……

山致其高而云雨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德泽流焉。

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汉书》:“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皆出其后。

古往今来谓之宙,上下四方谓之宇。

据出土竹简,改“老子曰”为“文子曰”,则此语出自文子本人,而世传《尸子》有“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之语

自然2朴至大者《 文 子 》(通玄真经注卷之八)诗解

自然2朴至大者《  文 子 》(通玄真经注卷之八)诗解 题文诗: 至情至朴,至朴无形,至道至大,至大无量, 至情至道,非规非矩...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