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五术
山、医、命、卜、相统称玄学 五术 ,相传在四千六百多年以前,黄帝得天神相助,授以天书破 蚩尤 妖术,擒杀蚩尤统一天下。黄帝平息战乱以后,命仓颉造字,将 九天玄女 所授天书内的各种秘术记载下来,此书就是后来被江湖人视若瑰宝的《 金篆玉函 》。
黄帝 留下来的秘籍,在周朝被 姜太公 在昆仑山得到,他利用秘籍上的方术助周伐纣,使周朝有八百年的统治。战国时又传到 鬼谷子-- 王禅老祖 手中。他将秘术传给徒弟-- 苏秦 、 张仪 、孙膑、 庞涓 ,而使其徒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将相之才。到了汉朝, 张良 于 黄石公 处得秘籍,旺汉四百年。《 金篆玉函 》就这样在神奇的方式下一代一代的传承,到了三国时代传到 诸葛亮 手中,辅备夺得三分天下。 两晋 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期间虽然也有得到《金篆玉函》者,但大都不全,如 诸葛亮得到是 道术 , 郭璞、 杨筠松 得到的是 堪舆术 (阴阳风水) 。在宋朝得到《金篆玉函》的是一代鸿儒,著作等身的旷世学士 朱熹 。迨及明朝, 刘基 (字伯温)得到《金篆玉函》 ,助 朱元璋 创立大明江山,后全身而退。
《 金篆玉函 》经过四千年的流传,期间内容有散佚增删,或有分歧而产生了很多流派,大致分为: 山、医、命、卜、相,统称为玄学 五术 。
一、山
山 所包含的是 修心养性、锻炼身体的秘术 ,“山”也是 最深奥、最神秘 的,也是最容易被人误解为“迷信”的一种。“山”所包含 《 玄典 》、《养生》、《修密》三部分的修习 。
《玄典》--一切可以修身养性的好书都可以用来修习,如《老子》、《 庄子 》、《列子》、《孙子》、《太公阴符经》、《 黄帝内经 》、《道臧》甚至《西游记》……等一切书籍都被拿来充实思想、参悟宇宙道理。
《养生》--追求健康长寿的吐纳法--气功。道家的炼丹法,称之为天丹、人丹、地丹。
《修密》--符咒法、压镇法、祈星法、武术等,利用运动以及精神、意念的统一来提高身心境界的方法。
也有秘术门派将“ 山 ”分为 仙、道、幻、灵、兵 五种方法,而其范围不离上述三部分。山是秘术中最不容易达到的境界,严格地说,它是 凡人修仙道的工夫 ,是求超脱的 形而上 之追求,只有“命、卜、相、医”流在江湖凡尘济世了。
二、医
秘术“医”包括三部分:方剂、针灸、灵疗。
方剂 --使用药物,根据 表里、虚实、寒热 ,再应用古老的 周易八卦 来治疗各种疾病一种方法。
针灸 --以《 黄帝内经 》、《难经》辩奇经八脉、穴道,用 铜针刺穴道 治疗疾病的方法。
灵疗 --以 催眠术、暗示法及集中精神意念 ,利用 《祝由十三科》 做药引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因此道里面的天医所修医道流散在各种古本秘籍里面,这些的综合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偏方 切不可小看。
重要的一人, 长桑 公子者 ,一曰 长桑君 , 太微天帝君 之弟子也, 庄子 、 扁鹊 皆从师焉,扁鹊者, 勃海郡 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 非常人 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 私坐 ,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 长桑君之术 至今尚有民间传人,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罢了,其基本功法,长桑君导引术,直指大道,非今日盛传的某某大道耳。
三、命
秘术中“命”是以 时间、空间的磁场 来判断人的命运的一种方法。其重要的方法有:占星术、干支术。
占星术 --在占星术所包含的有 《七政四余》、《紫薇斗数》、《五星术》 。
干支术 --以人出生时间, 年月日时以天干地支排列成命 ,四柱中命的部分典籍最多,重要的古籍有: 《果老星宗》、《星平会海》、《渊海子平》、《鬼谷遗文》、《 孙膑 遗书》、《三命通会》、《穷通宝鉴》(又名栏江纲)、《滴天髓》、《神峰通考》、《铁板神数》、《河洛理数》、《子平真全》、《子平粹言》…… 等等。现代人的命学著作更是汗牛充栋,不胜枚举。
四、卜
所有数术玄学以 卜术 最为源远流长,历史朝代中的军事家大多精通此术,汉朝的 诸葛亮 、唐朝的 李淳风 、宋朝的 邵康节 、明朝的 刘伯温 、清朝的 曾国藩 ……诸术以 卜派 最为源远流长,从古老的 周易 演化而来,如 《梅花易数》、《纳甲断易》、《六壬神课》、《太乙神数》、《 奇门遁甲 》等 数术学。有的门派在卜的这一部分还包括 预言、克应占梦、测字解字、 签贴 、姓名学等方术 。
五、相
相的部分包括两种:人相、地相
人相--手相、面相、体相、摸骨、痣相等 ,代表著作有《观人于微》、《相理衡真》、《神相铁关刀》、《水镜神相》、《麻衣神相》、《金铰剪》等。
地相 --地相就是古时的 《堪舆术》 ,分为看门 井灶 的 阳宅相法 与看龙穴砂水向的 阴宅相法 ,一般称为 风水术 。其主要的流派有 《三元法》、《三合法》、《九星法》 等。
以上为玄学的基本构成,相传来自天书,窃以为以上诸法都是源自 周易 ,周易涵盖时空、宇宙的万事万物,是阐释宇宙的经书,把 易经称为“ 万法归宗 ”之宗 。
李淳风出生于602年逝世于670年,道士,道号黄冠子,岐州雍县人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唐代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精通天文、历算、阴阳、道家之说,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他的名著《乙巳占》,是世界气象史上最早的专著。李淳风和袁天罡所著的《推背图》以其预言的准确而着称于世。
李淳风生于岐州雍,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天文、历法、数学等。唐高祖武德二年,李淳风经推荐成为秦王李世民的记室参军。唐太宗贞观元年,25岁的李淳风上书,对道士员外散骑郎傅仁均所著的《戊寅元历》提出18条意见,太宗采纳7条意见,授于李淳风将仕郎,入太史局供职,鞠躬尽瘁40年。
咸亨元年,李淳风卒。据唐代档案《甲库甲历》记载,李淳风为“溘逝”,唐高宗李治又颁“追复昭”,追复李淳风为“太史令”。
秦汉集大成
古代科学技术知识在先秦长期积累,到秦汉时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体系,取得了诸多领先世界的辉煌成就。
《算数书》是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是最重要的数学著作,它是西汉数学家张苍、耿奉昌等人在秦火残留的“九数”遗文基础上删补而成,与古希腊《几何原本》交相辉映。
汉朝有三家编制历法,落下闳等编制《太初历》,刘歆将其改为《三统历谱》,刘洪制《乾象历》。东汉张衡是伟大的科学家,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和演示日月星辰的浑天仪,著有《浑天仪图注》、《灵宪》等。
中国最早以“地理”命名的著述是《汉书·地理志》,它开辟了沿革地理研究的新领域。
东汉的《四月民令》记载了农耕方法、时令等,《尔雅》把动植物进行了分类,《淮南子·主术训》总结了先秦环保政策。
秦汉是传统医学基础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时期,出现了系列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导引图》、《难经》,在临床治疗方面,东汉后期出现了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经典之作《伤寒杂病论》,作者是“医圣”张仲景,外科方面,神医华佗堪称代表。
秦汉时期人们物理知识日渐丰富,西汉刘安的《淮南子》、《淮南万毕术》和东汉王充的《论衡》包含有较多的力、声、光、电等知识。
《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炼丹著作,作者是东汉炼丹家魏伯阳。
汉朝出现伟大发明——造纸术,东汉宦官蔡伦对造纸术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四.分离中的融合
古代科学兴衰与王朝的更替并无必然联系,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又进入割据和纷争的年代,然而中国科学技术却在这时期取得长足进步。
北魏贾思勰所作农书《齐民要术》是农业科技的百科全书,他吸取前人成就,总结和发展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内容包括农桑、林业、畜牧、养鱼等各方面约11万字。
北魏郦道元写成《水经注》,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水利科技成就,也是一部古代地理学名著。
魏晋时,古代数学进入理论奠基的新时期。刘徽的《九章算术注》和赵爽的《周髀算经注》总结了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南朝祖冲之计算圆周率到小数点后七位,世界领先达千年之久,祖冲之的《缀术》已失传,魏晋南北朝还出现了《孙子算经》和《张丘建算经》。
著名晋代炼丹家葛洪是炼丹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总结了汉魏时的炼丹成就,写出了《抱朴子》。
这一时期医学发展特征是文献整理,出现了第一部脉诊专著王叔和的《脉经》,第一部针灸学专著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本草学的归纳总结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以及对《伤寒杂病论》和《难经》的整理、注释。
五.盛世的繁荣
隋唐五代,科学技术持续发展,但总的说来,唐代的科技成就与强盛帝国的浩大声威相比,尚不能说是相称。
唐代农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茶叶栽培的勃兴。陆羽的《茶经》是对唐以前种茶经验的系统总结,是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后世称陆羽为“茶圣”。
唐代生物学家对动植物形态仔细观察,苏敬等编纂《新修本草》是我国早期的动植物形态图谱,唐代人们对海洋生物的生态、习性也有细致观察与描述,收在段成式《酉阳杂俎》和刘恂《岭表录异》中。
随着全国统一,对编纂全国和地方区域地理著作需求日益增长,虞茂的《区宇图志》等最为人称道,贾耽的手绘单幅全国地图《海内华夷图》也颇负盛名。樊绰的《蛮书》可以看出人们认识到了流水侵蚀作用,窦叔蒙在《海涛志》中对潮汐成因作出了解释,可见当时地理知识已到相当高的水平,玄奘的传世之作《大唐西域记》记述了沿途的山川、地形、土壤、水利、交通、农产等,在当时堪称举世无双的地理著作。
隋唐之际王孝通的《缉古算经》首次解三次方程,唐李淳风编纂从《九章算术》到《缉古算经》共十部,作为算学馆教材,史称《算经十书》,是中国古代数学奠基时期的总结。
隋唐时出现了许多杏林巨著,流传较广的方书是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30卷;王焘《外台秘要》40卷。在药物学方面,出现了政府组织人力集体编写的《新修本草》。
中国练丹术在唐朝达到高潮,“长生丹药”盛行于世,理论上,阴阳五行学说盛行于世,炼丹著作层出不穷,梅彪所著《石药尔雅》中收录不少能治疗疾病的化学药品,到宋代,丹药经检验收入本草典籍,炼丹术后来日益衰落,十二、三世纪传入欧洲,另外,火药的发明应归功于炼丹家。
唐代出现了雕版印刷术,早期多印佛教经文。
六.科技高峰
宋朝的声威远逊于唐代,但就科学技术而言却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高峰,有人说,唐代是人文主义的,而宋代较着重科学技术方面。
宋代雕版印刷对后世影响很大,今日盛行宋体与仿宋体即为明证,宋代相继出现铜版印刷、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技术史上最重要的发明。
宋代航海事业的发展,最终导致了指南针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宋代地理学取得突出进步,地志的编写风行全国,《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等全国总志相继问世,郡县志更是不胜枚举。宋代地图制作空前繁荣,传世地图中,“淳化天下图”、“华夷图”、“禹迹图”都各有千秋。中国最早的印刷地图是程大昌的《禹贡山川地理图》。
宋代是南方水田耕作技术体系的形成时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水稻品种专志《禾谱》,作者是北宋曾安仁,宋代最有名的农学著作是陈的《陈农书》。
宋代出现许多动植物专谱,著名的有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范成天《梅谱》等,苏颂的《本草图经》是现有最早的动植物形态专著,宋代还出现了人体解剖形态图,吴简《欧希范五胜图》。
宋代医学全面发展,两宋有药物学著作80余部,以唐《新修本草》为底本,编成《开宝重定本草》等书,除官修本草外,四川出现两本重要本草著作,一是陈承的《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一是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者是继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唐《新修本草》之后本草学的第三次重大总结。另外,宋慈的《洗冕集录》代表了当时世界法医学的最高水平,也是最早的法医学著作。
北宋成书的《河防通议》对黄河水势作出了系统总结,沈括《梦溪笔谈》首次讨论了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
11世纪上半叶贾宪著《黄帝九章算经细草》是北宋最重要的数学著作,秦九韶的《数学九章》是南宋最杰出的数学著作。杨辉是南宋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也是元以前传世著作最多的数学家。
沈括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他的综合性学术著作《梦溪笔谈》26卷,涉及数学、天文历法、地理、地质、气象、物理、化学、兵器、水利、动植物及医药等许多领域,反映了当时的科技水平,被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沈括本人则被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宋政权高度重视农桑生产,著名的蚕桑著作有《耕织图》和《蚕书》。
《营造法式》是中国古籍中最早的一部建筑技术专著,为北宋李诫编修,它以图样和文字记录了宋代建筑的修造法规,佐以宋代实物,可知宋代建筑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
七.恢宏气象
元朝加强了中华各民族间的融合,促进了同欧亚各国的科技文化交流,中国的四大传统科学体系: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和农学,都在这一时期达到顶峰。元代连同两宋、辽、西夏、金各代统称宋元时期,这400来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顶峰,为中华民族谱写了世界科技史上灿烂的篇章。
金元时期数学大师李冶完善了天元学(一元代数学),撰成《测圆海镜》,提出了简捷的列方程程序,天元术超过了同时期数学发达的印度和阿拉伯,李冶还写了深入浅出的《益古演段》,时人称之为“学者之指南”。元代数学大师朱世杰,有两部著作《算学启蒙》、《四元玉鉴》,创造了解高次方程组的方法,朱世杰达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最高水平。
郭守敬是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他创造了简仪、仰仪等天文仪器,编写了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授时历》,他的一生洋溢着度越千古、巧思绝人的智慧。
金元时期医学最具影响者,当属“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学术思想核心是“火热论”,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等书;张从正认为一切疾病均由外邪侵入;李杲认为一切疾病均由脾胃虚损所致,著有《内外伤辨感论》等书;朱震亨在元明医界影响颇大,著有《局方发挥》等书。
元代在中国农学史上留下了3部重要的书:一部是主管农桑水利的中央机构大司农主持编写的《农桑辑要》;另外两部是地方官王祯所撰《农书》和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
朱思本是元代杰出的地图学家,他的《舆地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余响不绝
朱明王朝采取思想禁锢,八股取仕政策,宋元时高度发达的天文学、数学等传统学科都出现了中衰现象。明中叶以后,一些才识卓越的知识分子仍在科学技术上作出了贡献。总的说来,明代科技是传统科技体系的尾声,缺少蒸蒸日上的活力。
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费信和巩珍分别著有《瀛涯胜览》、《星槎揽胜》、《西洋番国志》,记述沿途30多个国家的地理情况和风土人性,大大增加了中国人的域外地理知识。
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所写《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书中记载农业、纺织、化工、机械等多种工艺技术,并附图123幅,是一部关于利用人力开发自然的“技术权威著作”(达尔文语),在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
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不朽的地理名著。《游记》记述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内容,尤其是对岩溶地貌及类型的描述和成因探求,最具科学性和代表性。
罗洪先据朱思本《舆地图》缩绘增广而成的《广舆图》是一部集全国总图、各省分图以及边图、河图、漕图和专题地图于一册的综合性地图集,支配明清地图制作200多年。
明末,《园治》、《长物志》两部造园著作问世,全面论述了宅园、别墅的营建原理和做法。著名的苏州园林之留园、拙政园、上海豫园、无锡拙政园都是明代园林。
明代出现大量兵书,重要的有戚继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焦玉的《火龙经》、郑若曾的《筹海图编》等,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明代兵器特别是火器的使用情况,反映了明代兵器的发展过程,特别是茅元仪的《武备志》,全书采历代兵书2000余种,是继宋朝曾公亮《武经总要》之后又一集大成的军事百科全书。
明末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除系统总结了中国的农田水利技术,还首次介绍了由传教士带来的西方水利技术。还曾翻译过影响很大的《几何原本》,与人合译《泰西水法》,是明末中西文化交流的积极推动者。
明代药物学的代表人物是李时珍,他的著作是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全书150万字,载药1892种,附方11096则,有图1109幅,既是药物学的集大成之作,又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博物学巨著。
元中叶以后,中国数学急剧衰落,明朝,随着珠算术的普及,出现了一批珠算著作,著名的有程大位的《算法统宗》。
九.暮鼓晨钟
明末清初,西方科学传入中国,然而中国只被动地接受了零星科学知识,鸦片战争后,西方科技潮水般涌入,逐渐改变了中国对世界的看法。
清代是印刷术集大成的时期,雕版、活字印刷都有重大成就。《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是历史上最大规模木活字印书,刻成大小活字25万个。《古今图书集成》是历史上最大规模一次铜活字印书。清代的《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是继王祯《木活字印书法》以后又一部讲述印刷的专书。
清代农书种类很多,大都涉及纺织,其中《棉花图》是中国古代棉业成就的集大成者,记录了清中叶以前棉作和棉织生产技术的经验。
中国古代烟火制作长盛不衰,清代赵学敏的《火戏略》、《帝京岁时纪胜》分别记叙了制作、燃放盒子灯的状况。
明清之际吴有性所著医书《温疫论》逼近现代传染病理论体系,清代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治疗温病的专家,即“温病学派”,代表著作有叶桂《温热论》等,另外,清代医家从人体解剖学角度对前人错误进行批评,如姚德豫《洗冕录解》、王清任《医林改错》。
清光绪年间在永定河成立的河工研究所,是中国最早的水利教育机构。清代完成的重要水利典籍有傅泽洪和郑元庆的《行水金鉴》、黎世序和俞正燮的《续行水金鉴》,对历代水利文献作了系统总结。
康熙爱好数学,御定《数理精蕴》53卷,全面系统介绍当时传入的西方数学知识,乾嘉时期,掀起整理中国古典数学的高潮,李潢的《九章算术细草图说》,沈钦斐和罗士琳分别作的《四元玉鉴细算》都是有分量的古算书注释著作。清中叶中国数学的开创性工作有年希尧的《视学》,论述了透视学和画法几何;焦循的《里堂学算记》明确了基本运算律;李锐《李氏算学遗书》在中国首次讨论了“开方说”,清末出现数学大师李善兰,是中国解析几何与微积分学的开拓者;华蘅芳,写出《行素轩算稿》,是清末数学夜空中的明星,李、华二人都翻译了大量西方数学名著。
吴其的《植物名实图考》分38卷,1714种植物,1800幅图,成为收载植物种类最多的著作,代表中国传统植物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也反映了植物学由附属于农学,医药学而最终走向独立。
清代是传统地理学向近代地理学过渡的时期,清末曾利用西方先进的仪器和测量方法进行经纬度实测,康熙还曾亲自领导地图测绘工作,中外合作,绘成享誉中外的康熙皇舆全览图,乾隆主持绘成乾隆内府舆图,成为后世编绘地图的重要依据,魏源的《海国图志》是以地理论述为主的世界地理著作,为近代中国地理学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就在大清帝国沉迷于“天朝大国”的虚骄心态固步自封时,欧洲的社会革命、产业革命正方兴未艾。在清朝前期200年里,欧洲完成了以牛顿力学体系为标志的近代科学革命,又实现了以蒸汽动力为核心的近代技术革命。两次鸦片战争所显示的先进与落后的强烈反差,使中国的开明人士不得不对西方科技与器物另眼相看,东方睡狮渐渐睁开了双眼。
古籍书店吖。不过要仔细查找。
当当吖,淘宝吖,卓越吖或许也会查到。不过买的价钱和质量不一定保证。
网上没有的原因一般是这类书看的人少,而且现在不是说什么要相信科学么--|||
我CNMB!他X的我好心回答有你这样说话的吖!网上查不到是你的问题!你自己弱智查不到呀!太TM神经了怪不得没有人回答你问题!
1、季应召,字葵藏,江苏泰兴人。清代画家,擅长画猫,“季猫”的美誉,著有《畊砚田斋笔记》。其父为清代著名藏书家季振宜。
季应召出身于清代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季家原先在泰兴县季家市(今靖江市季市镇),后来迁到泰兴县城。
清代康熙时期,当时全国的富豪有“北亢南季”之称,邓之诚的《骨董琐记全编》卷三中说:“乾嘉间海内富室,推宛平祝氏、査氏、盛氏,怀柔郝氏。康熙时平阳亢氏,泰兴季氏,皆富可敌国,享用奢靡,埒于王侯。祝米商也,郝起农田,余皆业鹾典”。
“北亢”是指山西平阳府的亢氏,人称“亢百万”。南季指的就是泰兴季氏。这个家族从明代季三卿开始,历经数代,在康熙时因为经营盐业积累下巨额的财富。与此同时,季氏家族还出了许多进士,尤其是季应召的父亲季振宜,十八岁就中了进士,为清代著名的大藏书家,所藏之书富甲天下。
季应召就生长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虽然没有取得多大的功名,只是一个岁贡生,就是从州学中被选送到国子监读书取得的功名,但是练就了一手画猫的绝技。
因为他的家中藏有名画无数,从他的祖父季寓庸开始,家中不但藏书,还收藏字画,比如东晋王羲之的摹本《神龙兰亭》和元朝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就都曾经被他收藏。每天耳濡目染,让他成为一个擅长画猫的大家。
2、陈厚耀(1648~1722)字泗源,号曙峰,清泰州人。早年师从梅文鼎研究天文历算,康熙四十五年(1706)中进士。历任苏州府学教授、内阁中书、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修撰等职,曾任康熙五十七年会试同考官。
陈厚耀在算学、天文外,还著有《借根方算法》8卷、《算法纂法总纲》3卷、《八线根表》1卷等。对《春秋》也深有研究,著《春秋世族谱》、《春秋战国异辞》、《通表》、《摭遗》等。
史书还有记载,康熙皇帝在位时,经常请懂数学的外国人给他讲西洋数学,当时给康熙当陪读的二人中,就有一个是陈厚耀。
在史书所载康熙与数学有关的活动中,多有陈厚耀的名字被提起,由两人的密切关系分析,《积求勾股法》一文很可能是由康熙“口授”、陈厚耀记录的。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主动学习数学的就很少,而有著述者更是凤毛麟角。从迄今数学史研究的情况看,康熙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惟一留有数学著作的人。
目前,北京图书馆藏有康熙时期所著的《三角形论》一书,书上标有“御纂”二字,表明康熙当时曾亲自参与了这本书的编辑。此次备受关注的康熙“钦授”著作,是迄今发现的第二部康熙数学著述。
3、陈潮(1801-1835)字东之,江苏泰兴人霞幕圩(今曲霞镇)人。道光十一年(1831)(一作1835)举人。工书,尤工篆书,用笔斩截,非描画者此。
陈潮治学严谨,研究精审。为研究《周髀算经》,曾夜登高台观察星象,达旦不寐。
为研究《缀术》(算经十书之一,祖冲之撰,久佚),从唐代以明算科取士对缀术考试的重视,以及《唐六典》、《隋书律历志》、唐李淳风注刘徽《九章算术》、王孝通辑《古算表》、宋秦九韶《数学九章》序、沈括《梦溪笔谈》等各种古籍无不一一仔细探究。
认为缀术中可能有精密的圆周率、三次方程的解法和正确的球体积计算等成就,于是准备结合当代人的研究成果,写成《缀术辑补》一书。由于刓精敝神,劳瘁成疾,他过早地在京师寓所离开了人世,时年35岁。
陈潮的英年早逝,人们无不为之痛惜。徐松为之殡殓。友人杨亮,因同时客于徐松家,在共同治学中结下深厚友谊,千里归故友之丧,到泰兴陈潮老家升堂拜母,痛哭而去。这样,陈潮才得以魂归故里。
4、季娴(1644~1661),江南泰兴县季家市(今靖江市季市镇)人。字静棨,一字扆月,号元衣女子,清初才女。江南富商季寓庸之女,清初直臣季开生与藏书家季振宜之妹,李长昂之妻。
季娴出生于一个诗礼传家的富裕家族,幼年有机会得到良好的教育;又随家人宦游驱驰,见多识广;其夫李长昂开明博雅,“不以俗辙相羁限”。这些都给予了她得天独厚的创造条件。
季娴喜为诗,兼工长短句,著述极丰,计有《学古馀论》、《前因纪》、《学禅诨语》、《百吟窗》、《近存集》、《季静姎诗》、《雨泉龛诗选》,《雨泉龛合刻》、《闺秀集》等。其中《闺秀集》为诗集,女子出诗集在当时非常少见。
季娴一生笃信佛教,对父母更是克尽孝道,曾多次为母亲与弟弟治病而割股祝佛。其兄季开生流戍,迎双亲于家侍奉至孝,又督侄读书,时得称颂。
季娴生有一子李霖,一女李妍。
5、王艮(公元1483——公元1541),字汝止,号心斋,明代哲学家,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人。起初投入王守仁门下只为求生,后经王守仁点化转而治学,并创立传承阳明心学的泰州学派,初名银,王守仁替他改名为艮。
王艮创立的学派,因地而名,称“泰州学派”。地以人闻,“派”以地名,这是人杰地灵、人地底蕴深厚的体现。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一生勤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的学识博大渊深、包涵很广,在哲学、伦理、社会政治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都有丰富详实的论述,构成了泰州学派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特色。王艮与泰州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具体如下:
王艮的“百姓日用是道“,“百姓日用之学”,是王艮思想的闪光点和泰州学派思想的主旨和重要的进步命题,具有鲜明的人民性。
——季应召
——陈厚耀
——陈潮 (清朝泰兴籍文人)
——季娴 (清初才女)
——王艮 (明代哲学家)
在唐朝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有师徒二人,被称为中国历史上6大神人之二,他们就是袁天罡和李淳风师徒。这师徒二人,曾给后世留下一本被后人称为“中国预言第一奇书”的《推背图》
推背图的开篇就说“茫茫天地不知所止。日月循环周而复始”
从第二卦开始,李淳风便开始预测大唐的国运。
万物土中生,二九先成实,一统定中原,阴盛阳先竭。这其中说出了一盘果子21个,应大唐21主,二百八十九年的江山。阴盛阳衰,李唐因为女人差点儿两度亡国。
此后的几十卦,不断的预测着李唐以后宋元明清,近千年的大事。而且无一偏差。
到了第三十七卦,已经讲到了民国。
水清终有竭,倒戈逢八月,海内竟无王,半凶还半吉。此时说清朝终于也有崩塌的一天,国家没有了王,虽然有元首出现,但是并不能平定中国。吉凶参半。
而到了第四十四卦,我们则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而今有圣人,虽非豪杰也周成,四夷重译称天子,否极泰来九国春。这句话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不用过多的解释。
到第六十卦,就是袁天罡推李淳风的那一卦,也是推背图的结束。
茫茫天数此中求,世道兴衰不自由,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李淳风也说这天数使然,世间的兴衰都是天命如此,是说不尽的。
如今推背图至少有六个版本,最常见的版本就是流行本,据说是八国联军进北京时从故宫里流出来的。最贴近真实版本的是明朝的彩绘明抄本,目前藏于台北。
古人才能都在书中,有很多现在都没办法说明道理、
玄学五术
本文2023-10-04 19:37:4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7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