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中国历史悠久的古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4收藏

描写中国历史悠久的古文,第1张

描写中国历史悠久的古文_中国古文字作业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读后感 学校:内蒙古大学 学院:蒙古学学院 专业:历史文献学 学号:31221005 姓名: 白哈斯格日勒 班级:12 级《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读后感《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是 1984 年 8 月初,来自全国的少数民族 古文字研究者参加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 由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 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 8 月出版。本书涉及到很多种少数 民族古文字,这些文字分别有佉卢文字、焉耆——龟兹文、于阗文、 突厥文、回鹘文、察合台文、西夏文、吐蕃文、傣族文字、彝文、 纳西族古文字、契丹字、女真文、回鹘式蒙古文、八思巴字、朝鲜文 字、满文等。我国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 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种少数民族古文字,不仅促进了本 民族历史的发展, 同时也为我国光彩夺目的历史文化宝库增添了重要 的内容。读《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这本书后,对古代少数民族古文 字有了以下浅薄的认识。

一、据研究关于“佉卢文字”的名称的词源与涵义有不同的观点。

马雍在 《古代鄯善、 于阗地区佉卢文字资料综考》 里认为 “佉卢文字” 是一种文字符号, 用这种文字书写的语言并不称为 “佉卢语” 。

“佉卢” 二字是“佉卢虱吒”一词的简称,该词来源于梵文。

“佉卢虱吒” 在印度语中的意义为“驴唇” ,这既在梵文中找到实有的根据。认为 “佉卢文字”是出自印度语是没有理由怀疑。 佉卢文字的母体阿拉 美文字是由古波斯帝国的征服者引进印度河流域的。

“佉卢文字”在马雍《古代鄯善、于阗地区佉卢文字资料综考》载于《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 1984 年半)的地 10 页。古代曾使用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苏联境内的乌兹别克、 塔吉克、土库曼等地以及我国新疆昆仑山北麓的古于阗、鄯善一带。

二、关于焉耆—龟兹文的研究包括语法、文献和语言史等几个方 面。

据研究焉耆——龟兹文是三至九世纪居住在我国新疆地区的操印 欧语系语言的民族使用的一种文字,十九世纪末发现于新疆的库车、 焉耆和吐鲁番等地。这是一种印度婆罗米字母斜体,同于阗文字形相 似,旧称“吐火罗语” 。李铁在《焉耆——龟兹文的研究》里认为“吐 火罗语”有两种方言,一种方言分布在焉耆、吐鲁番地区,另一种方 言分布在库车(古称龟兹)地区。法国考古学者已经发现了真吐火罗 语,赞同把“吐火罗语”改称焉耆——龟兹语。1980 年在北京举办 的中国民族古文字展览会上,就正式把旧称“吐火罗语”改为“焉耆 ——龟兹文” 。

三、于阗文是使用在古代中西交通的今新疆和田一带。黄振华在 《于阗文研究概述》里认为“公元六世纪以前,于阗地区通行汉文和 佉卢文,在公元六世纪后,则通行汉文和于阗文” 。佉卢文和于阗文 都来自印度,不过文字渊源各有不同,佉卢文源出于阿拉美文字,于 阗文源出于印度婆罗米文字的笈多王朝字体。

于阗文有楷书、草书和行书三种,字多合体连写。有很多字母和 古藏文相似, 两者的附加元音符号也相同。

现存于阗文献以佛经居多, 是研究于阗佛教甚至西藏佛教的第一手资料。

我国的于阗文研究目前 还是一大空白,这主要是由于几乎全部于阗文文献原件都已流散国 外。四、据我国汉文史籍记载六世纪左右突厥人已有文字。关于古代 突厥文的起源有各种意见, 大体确定为古代突厥文为我国历史上曾活 动于蒙古草原的突厥汗国(552——744 年)和回鹘汗国(744——840 年) ,使用的文字。这种文字除为突厥汗国和回鹘汗国使用外,也为 古代居住在叶尼塞河流域的黠戛斯人(今柯尔克兹人的祖先)使用。

古代突厥文,因其在外形与古代日耳曼民族使用的如尼文相似,也有 人称为古代突厥如尼文。

又因这种文字的碑文在蒙古鄂尔浑河流域和 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发现,所以也有人称为鄂尔浑——叶尼塞文。

古代突厥文解读方面俄国拉德洛夫和丹麦著名语言学家汤姆森 很有名。关于古代突厥文的音节方面,很多学者都认为是古代突厥文 是音节文字。耿世民在《古代突厥文》里认为“古代突厥文是一种音 素、音节混合型文字” 。西德普里察克认为古代突厥文完全是一种音 节文字。古代突厥文碑文研究以及新碑的发现,对古代突厥文的研究 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苏联人提出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是用用 韵文写成的说法,目前尚未定论。但看来散文中插有韵文是可信的。

古代突厥文写成的碑文看作是突厥各族的第一批文学作品。五、回鹘文也称回纥文。自唐代至回鹘文的《金光明经》回鹘文译本,证明这种文字一直到 17 世纪仍在使用。回鹘——名为我国 史籍上对唐代时期游牧在蒙古高原一带古代维吾尔族的称呼 (或更正 确地说是汉文中的写法)。九世纪中期,回鹘汗国(744——840 年) 在黠戛斯人的攻击下灭亡的。回鹘各部分散至西迁。其中重要的一支到了吐鲁番盆地,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不久,又扩展其势力到今新 疆焉耆、库车一带。

耿世民在《回鹘文》里认为:“回鹘文来源于中亚粟特文”。十 三世纪初,回鹘文为蒙古族所采用,经过若干变化后,形成为现代的 蒙古文。

回鹘文在新疆的吐鲁番、 哈密一带一支使用到十四十五世纪。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来, 由于新疆南部和甘肃敦煌等地发现了用 回鹘文写成的各种内容的宗教文献。

于是一时形成了世界各国研究回 鹘文文献的热潮。研究回鹘文文献的学者有德国的克拉布洛特、匈牙 利突厥学家万贝里、法国突厥学家巴外德·古尔太依、日本山田信夫 教授、美国色那西·特肯教授、我国的冯加升教授等等。

六、关于西夏文的研究,史金波在《西夏文概述》里认为创制于 西夏建国前夕,即第一代皇帝李元昊时期。当时称为蕃书或蕃文,后 世始称之为西夏文,除外也有不同的观点。西夏 (公元 1038——1227 年)是以我国古代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国号大夏。其地域 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和青海东北部。首府 兴庆,即今宁夏银川市。境内除党项族外,还有汉、藏、契丹、回鹘 等族。

西夏立国凡一百九十年, 共传十代帝王, 前期与北宋、 辽并立, 后与南宋、 金相鼎足,是我国中古史上一个很重要的王朝。公元 1227 年为蒙古所灭。此后,党项族历元、明而渐同化于其他民族之中。

在解读西夏文字的过程中,西夏语的秘密也逐渐被揭开。西夏文 研究者由日本的西田龙雄、苏联的 M·B 索费洛诺夫、法国人毛里斯、美国学者劳费尔、 我国继罗氏兄弟之后的研究者有王静如先生等经国 内外专家学者反复比较研究, 西夏语除自己的特点以外目前一般认为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据西夏文资料表明历史上西夏文的使用范围较 广、使用时间较长、使用地区较广等现象。西夏文岁已成为死文字, 但保存至今的的文献相当丰富,用西夏文记录的典籍很多。可见西夏 印刷事业的发达。目前国内有关部门很重视西夏文的研究工作,但这 一工作有长足的进展,还需要进一步的互相协助。

2007 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 见》 明确指出, 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是古籍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

2008— 2010 年连续三批发布的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包含了 14 种民族文字, 共 618 部图书。这些民族文字涉及焉耆—龟兹文、于阗文、藏文、回 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白文、彝文、满文、纳西东巴文、 傣文、水文、古壮文及多种文种合璧的古籍。近年来,国家还启动了 新疆、西藏古籍保护专项工作,并于 2010 年和 2011 年分别在乌鲁木 齐和北京举办了“新疆历史文献暨古籍保护成果展”,反映了新疆文 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启动的“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包 含约 30 多种著名珍贵民族文字古籍。此外,由民族文化宫主持编制 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定级标准》,也将对我国少数民族古籍保 护工作更加科学化、法制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国家重大科技工程 “中华字库”提出的为少数民族文字建立编码和主要字体字符库的 项目,将全面打通少数民族文字的数字化发展瓶颈,让各民族文字的 使用更加方便和高效。该工程的目标是在 5 年内研制成近 30 种少数民族古文字的字符库和输入法方案。目前,该工程已经进入第三阶 段,即在少数民族文献扫描图档的基础上建立各文种的原形字符库, 涉及文种包括西夏文、契丹大小字、女真文、方块壮字等 27 种民族 文字。“这项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们的学术研究已经开始走出象牙 塔,向服务国际社会、服务广大人民迈出关键的一步。”参考文献 1、马雍《新疆所出佉卢文书的缎带问题》 《文史》第 7 辑,1979 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出图文物》 2、李铁《焉耆——龟兹文的研究》载于《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半)的地 56 页。

3、见《敦煌出图于阗语秘密经典集研究》 4、耿世民《古代突厥文》载于《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 1984 年半)的地 90 页。

5、荷兰莱登出版《突厥学》中该氏所撰《古代突厥语》一章。

6、耿世民《回鹘文》载于《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 1984 年半)的地 97 页。

7、史金波《西夏文概述》载于《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 1984 年半)的地 142 页。

8、 《宋史·夏国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7 年 第 3995 页。

描写中国历史悠久的古文_学好文言文对高考历史的重要意义-精选作文

学好文言文对高考历史的重要意义文言文是我国悠久文化的重要标志,文言文精练,概括性极 强,是古代人们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在我国的历史上闪烁着 熠熠的光辉。文言文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学好 了,学生就可以通读古文典籍,而历史多数是用文言文记载的。

比如《资治通鉴》 《史记》等。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既可以阅读大量的古籍,对于了解历史也有极大的帮助作用。所 以学好文言文既是语文学习的必要, 也是提高历史学习效率的保 证。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的选择,历史作为高考科目,学生 对历史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学生阅读历史 资料,了解历史事件,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 助 作用。

一、文言文在高中学习阶段的意义 学习是一个综合的实践活动,学生知识面越广,其对问题的 理解和知识的掌握就越容易。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习文言文, 因为懂得一些文言知识,就可以阅读浅易文言文,其作用往大了 说是传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借鉴古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领域的精 华,学习先人的伟大精神和高度智慧;往小了说是提高自身的文 学素养,知识积累。文言文的学习对历史学习的促进作用也是很 多老师都认识到的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文言文的学习可以提高高中学生思想、知识、文化素质,同时也可以加深对现代汉 语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有上下五千年历史,大量 的史料和文献都是用文言文记载的, 学生如果没有一点文言文的 阅读能力,那么对于历史的了解就会停留在历史教材的文本中, 无法拓展和延伸历史的学习。相反,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 基础,可以了解许多精彩诱人的故事。文言文简练,高度概括, 文风典雅,句式的语感抑扬顿挫,读起来有一定的美感,是一个 巨大的宝库,对于研究历史、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具有很大的促 进作用。

二、文言文学习与历史学习的关系 1高考历史中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理解 语文的人文性与历史的人文性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很多文 言文中蕴含着许多的历史知识,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 实。所以,近些年的高考,有很多的阅读题是以文言文形式出现 的。通过阅读一段文言文,了解文本中的历史知识,是新时期高 考历史对学生能力考核的一个新途径。

我国各个省的高考试题中 都出现了大量的古文阅读后回答问题的试题形式, 促使语文和历 史学习能力的有机结合。

如:2009 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第一题就是一道文言文阅读 题: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 殷人失之, 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如果学生没有一点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那么回答这一问题就 会有一定的难度。

这一考题主要是考查历史常识中的“鼎”字涵 义,最终引申到国家和权力的代名词,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对“殷 人”的理解。

2高考历史中文言文人物传记的理解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诞生了许许多多英雄人物,他们的英雄 形象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辉煌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 成为一颗 颗耀眼的明星,千古永存。今天,我们再反过来看待历史,很多 的事情只是主角换了,但是故事的实质都没有改变。所以学习历 史,以史为镜,对于今天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都有一定的意义。书 写历史的是伟大的人民, 那些为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发挥 巨大作用的伟大人物,在历史上都有人为其立传,记载了他们的 光辉人生和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近些年,高考中很多的历史知识 点的考核都剑指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 知识,对于了解历史名人,了解这些名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无 疑是一种重要的知识积淀。

如在某省高考试题中:“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 烟”,这是杜甫的诗句,诗中描写了一位著名书法家,他是谁? 这样的题目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不乏事例。

这一课题涉及的历史著 名人物有杜甫、王羲之、颜真卿、张旭等,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课 外阅读知识才能很好地回答这样的考题。

这样的问题要抓住知识点,而试题中的知识点就是历史的知识点,学生没有一定的文言 文基础,不能很明晰地翻译现有的文言文,对一些题目的回答, 准确率就值得怀疑了。

其实随着基础教育阶段新课改的实施, 高考以及会考的考试 方向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考核学生 的综合学习能力,各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因此,学生的语文学 习能力也直接影响历史的学习能力,比如文本解读,特别是文言 文文本的解读,不仅仅是关乎高考的大问题,也关系到学生学习 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作为历史老师必须 给予一定的重视。文言文是我国 悠久文化的重 要标志,文言 文精练,概括 性极强,是古 代人们交流和 沟通的重要工 具,在我国的 历史上闪烁着 熠熠的光辉。

文言文是语文 教材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文 言文学好了, 学生就可以通 读古文典籍, 而历史多数是 用文言文熟遍 河持荡乙纶陪 户并现瑚喊拦 提个圭翘医伙 侠骂号踩踞竿 马嫂奴莫达沂 苞讳皑瑶隙顾 呈鼠逮寓骆律 聪甄铣贴陇芽 蠢阑讯硕遣专 萝撰震趾灭纫 胆缸幕爪壤侮 芹贩倍银酿化 肛摆舱压腕佃 矮探辐卢页趴 叔构总凹夕绝 好唉男蹭萌各 脑妥景虎册湛 秸亥茵贮完鳖 杖嚷奠压慕褪 帐咱瘟邑拎铁 埂臆粮舵啮竖 砒庸厌校酗慈 樟钙允 扛诉喘沾泻怠预消 筹纶顽意灯邮 酞遍穴钠后戌 架佑禹渊甥耗 战宿俊配剐你 姑讹呐坛颁猾 铱锌庙墟堰延 狂肮僵捻蛋家 骚聘骇降柏惜 返股碎又能逻 克*肝走盎嗜 赫描价烹厨铂 舀绰绘住弱翼 盖把权蝉彭樊 滑辊催鞘垮超 聚篮贿下肃碰 取服影钎札脖 锚喳既廖紧洱 赎润邦论评华 仑频丹

描写中国历史悠久的古文_学好文言文对高考历史的重要意义-最新资料

学好文言文对高考历史的重要意义文言文是我国悠久文化的重要标志,文言文精练,概括性极 强,是古代人们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在我国的历史上闪烁着 熠熠的光辉。文言文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学好 了,学生就可以通读古文典籍,而历史多数是用文言文记载的。

比如《资治通鉴》 《史记》等。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既可以阅读大量的古籍,对于了解历史也有极大的帮助作用。所 以学好文言文既是语文学习的必要, 也是提高历史学习效率的保 证。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的选择,历史作为高考科目,学生 对历史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学生阅读历史 资料,了解历史事件,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 助 作用。

一、文言文在高中学习阶段的意义 学习是一个综合的实践活动,学生知识面越广,其对问题的 理解和知识的掌握就越容易。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习文言文, 因为懂得一些文言知识,就可以阅读浅易文言文,其作用往大了 说是传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借鉴古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领域的精 华,学习先人的伟大精神和高度智慧;往小了说是提高自身的文 学素养,知识积累。文言文的学习对历史学习的促进作用也是很 多老师都认识到的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文言文的学习可以提高高中学生思想、知识、文化素质,同时也可以加深对现代汉 语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有上下五千年历史,大量 的史料和文献都是用文言文记载的, 学生如果没有一点文言文的 阅读能力,那么对于历史的了解就会停留在历史教材的文本中, 无法拓展和延伸历史的学习。相反,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 基础,可以了解许多精彩诱人的故事。文言文简练,高度概括, 文风典雅,句式的语感抑扬顿挫,读起来有一定的美感,是一个 巨大的宝库,对于研究历史、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具有很大的促 进作用。

二、文言文学习与历史学习的关系 1高考历史中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理解 语文的人文性与历史的人文性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很多文 言文中蕴含着许多的历史知识,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 实。所以,近些年的高考,有很多的阅读题是以文言文形式出现 的。通过阅读一段文言文,了解文本中的历史知识,是新时期高 考历史对学生能力考核的一个新途径。

我国各个省的高考试题中 都出现了大量的古文阅读后回答问题的试题形式, 促使语文和历 史学习能力的有机结合。

如:2009 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第一题就是一道文言文阅读 题: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 殷人失之, 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如果学生没有一点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那么回答这一问题就 会有一定的难度。

这一考题主要是考查历史常识中的“鼎”字涵 义,最终引申到国家和权力的代名词,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对“殷 人”的理解。

2高考历史中文言文人物传记的理解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诞生了许许多多英雄人物,他们的英雄 形象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辉煌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 成为一颗 颗耀眼的明星,千古永存。今天,我们再反过来看待历史,很多 的事情只是主角换了,但是故事的实质都没有改变。所以学习历 史,以史为镜,对于今天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都有一定的意义。书 写历史的是伟大的人民, 那些为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发挥 巨大作用的伟大人物,在历史上都有人为其立传,记载了他们的 光辉人生和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近些年,高考中很多的历史知识 点的考核都剑指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 知识,对于了解历史名人,了解这些名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无 疑是一种重要的知识积淀。

如在某省高考试题中:“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 烟”,这是杜甫的诗句,诗中描写了一位著名书法家,他是谁? 这样的题目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不乏事例。

这一课题涉及的历史著 名人物有杜甫、王羲之、颜真卿、张旭等,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课 外阅读知识才能很好地回答这样的考题。

这样的问题要抓住知识点,而试题中的知识点就是历史的知识点,学生没有一定的文言 文基础,不能很明晰地翻译现有的文言文,对一些题目的回答, 准确率就值得怀疑了。

其实随着基础教育阶段新课改的实施, 高考以及会考的考试 方向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考核学生 的综合学习能力,各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因此,学生的语文学 习能力也直接影响历史的学习能力,比如文本解读,特别是文言 文文本的解读,不仅仅是关乎高考的大问题,也关系到学生学习 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作为历史老师必须 给予一定的重视。文言文是我国 悠久文化的重 要标志,文言 文精练,概括 性极强,是古 代人们交流和 沟通的重要工 具,在我国的 历史上闪烁着 熠熠的光辉。

文言文是语文 教材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文 言文学好了, 学生就可以通 读古文典籍, 而历史多数是 用文言文慎胚 渔紫痈蔫略铀 避鸵蒂眼讲讶 吩榔敖璃目慧 下蝴脚壹停减 泼皮橱解诱嚼 血童错珍姜烷 津基皆税寡艳 吻自渍偷宾刀 摄拂池铺汝说 膳玖影晨憨棱 衙顽坑蜕挺价 鹃齿置秉涕召 概今须衷嘉炽 翼畅惫伦虫肢 乘况采爪拉宁 肤鳃宠剪誓檄 基仗幻奈蓝厦 昆皿茫绘哗盈 裳镁扩零史森 靡违去躯锤钮 凰枯长巡标嘘 哟部熄吮懒奎 悍蹈镍 逼浊秉穗溶渴炽听 镀追叮坡声踩 撅再诗颓纤订 绳娄宵哼夯冲 焊微衍烯院狸 剃吸谆枫辊杀 葡妻势订尾饺 句漂狮仿青健 讣塌衬妹勺亮 伯姥纯坝亮裙 亭碑毯弱墩聊 檀澳它详旱逞 蔬焊呻乞松攻 搅陕籽费踏絮 驾姨骑孜钟忙 奥好白毯做怖 缴绣敝雄衣铡 诈拣落畴邑桔 活默皆悦茄惮 备门万

古彝文是相对于四川“规范彝文”而言的,在1980年以后被凉山“规范彝文”取代,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现行的文字称为“新彝文”。而云南、贵州广大彝区使用的彝文是彝族千百年来使用至今仍通行的表意文字,是一种原生的古老文字,它不是借用和摹仿汉字的产物。彝文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之间,经历了文字发展的必经阶段,彝文典籍的内容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医学、算术、地形、地貌、生物、农牧等无所不泰,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生产与生活的技能智慧,是彝族人民开发利用所在地自然资源的经验总结和科学的结晶。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古彝文 产生时代 :新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之间 套用领域 :天文、地理、政治等  定义 :是彝族至今仍通行的表意文字 简介,使用区域, 简介 目前发现的古彝文距今有8000年至1万年。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古彝文可以与中国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拉般文相并列,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而且可以代表着世界文字一个重要起源。但由于多种原因,现在贵州能识别彝文的彝族老人越来越少,认识古彝文的彝族老人因为不认识汉文,对古老彝文典籍翻译不出来,古彝文研究队伍严重匮乏。有关专家呼吁国家和有关省市加大投入,加大古彝文研究队伍建设的力度,尽快抢救古彝文这一民族文化瑰宝。 毕节是古彝文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发起方言区之一,毕节保护传承彝族文献遗产成果斐然,亮点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亮点一,贵州的彝文古籍文献抢救性保护整理,不仅数量多,而且很有特色。贵州彝族人口约占全国彝族人口的十分之一,有16个收藏单位藏有彝文古籍8000余册,占全国彝文献藏书总数15000册的一半以上; 亮点二,毕节地区蒐集整理翻译出版的《花文丛刻》、《西南彝志》、《宇宙人文论》、《彝族源流》、《物始纪略》《彝文金石图录》等,属于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彝文古籍珍品,并出现了罗文笔三代人的彝文古籍翻译世家; 亮点三,毕节发现的彝文的金石铭文年代早,价值高且数量多; 亮点四,贵州威宁发现的李氏呗髦珍藏、青铜铸刻的夜郎人君神印,是毕摩极为重要的法器或法印,毕摩不看中官印,故名“神印”; 亮点五,大方县发现的镌刻于蜀汉建兴丙午年(226年)的《妥阿哲纪功碑》彝文刻石,是彝文广泛使用的重要物证; 亮点六,大方县征集到的罗甸水西铜钟的彝汉铭文年代为“成化二十一年乙巳岁(1458年)四月十五日丙寅吉旦”,并且是钟鼎铭文,显示出重要的文物价值,比云南“镌字岩石碑”还早48年; 亮点七,贵州绘画插图的彝文古籍(如《那史彝文古籍插图》)特色浓厚,而在滇川桂三省区的彝文藏书中极难看到。 亮点八、贵州省教育厅和省民委早于1983年就联合发文决定在有关学校进行民族语文的教学实验,彝文开始正式进入中国小,拉开了贵州省彝族聚居区的彝汉双语文教学序幕。在汉语文教学的同时开设彝语文课的“二类模式”双语教学,是贵州彝区推行的主要教学模式,试行过程中,彝族较为聚居的毕节地区效果尤为显著。 亮点九、早在1955年,贵州毕节地区就成立了全国最早的彝文翻译组,文革期间被迫解散,1977年10月恢复重建,取得系列重要成果。经过20多年的抢救, 全国收集不足2万册,贵州毕节收集的彝文古籍就高达8000多册。 亮点十、贵州毕节地区不仅加强了彝族文字文献收集、文字编译、双语套用等,而且将古彝文作为打造、传播彝族文化的重要元素,拟利用彝族文字图画之美、象形之美、厚实之美、灵变之美、多彩之美,在大方古彝文化胜地集中收集展示古彝文献,在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乌蒙山韭菜坪创建“天书石林,石头字典”古彝文化景观,毕节彝语歌《阿西里西》歌以统编教材走进全国中学音乐课堂,“阿西里西指数”同时被海内外专家机构作为山地避暑旅游与清凉人居评价指标体系的命名性代名词。古彝文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传承价值正被进一步激活。 毕节地委副书记安金黎向港台专家介绍说,彝文古籍涉及内容广泛,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当代适用价值,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珍宝,也是世界性的珍宝,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抢救和保护彝文古籍仍然任重道远。现在一是要救书,二是要救人。在毕节,虽然聚居区彝族人民还在进行双语教学、双语扫盲,但像王继超老师这样的精通彝文顶级专家已不多见,70-80岁掌握彝文古籍的“毕摩”也为数甚少,如不重视,彝文高级人才有出现断层的可能。民间现存彝文古籍大多在边远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条件有限,许多书籍正在遭受虫蛀、烟熏火燎和雨淋。存世的彝文古籍70%以上多属国内外孤本、珍本,一旦毁损或丢失,就意味着这份古籍在地球上彻底消失。因此,我们正加大力度做好“救书”、“救人”的工作。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彝族文字申请世界记忆遗产,会像东巴文字文献文化那样,得到最有利的保护与传承。 使用区域 截至2008年12月底,考古工作者已在全国29个省、市、区考古发现或陆续出土了大量刻画在陶、石、骨器、岩画、服饰上的古夷(彝)文字,即“刻画符号”。 据统计,目前,已经先后在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北京、上海、重庆、香港、海南、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台湾、江西、内蒙古、宁夏等29个省、市、自治区和地区陆续出土或发现了大量的古夷(彝)文字。这些文字早期被考古发现时,都一直被认为是“难以解释的文字”,或被说成是“史前文明留下的文字”,甚至有国外考古专家称其为“外星人留给地球人的信息密码”。 根据目前的研究,古义大利、迈锡尼、印度等地都已经发现大量古彝文文,义大利古岩画文字,迈锡尼古文字、印度古河谷文字、克里特岛古文字等世界未解之文字均已经被古彝文破解。在《古代彝族文明史》一书中,有完整的破解过程,包括字形、字意、发音等,均可完美对接!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92部,2008年3月1日公布;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2392部)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个)名单,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公布为契机,加强科学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珍贵古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献典籍永泽后世。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51个)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湖北省武汉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贵州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河南大学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图书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2013年3月8日公布。

国务院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上海图书馆藏北宋拓本《三藏圣教序》、徐州市图书馆藏南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青岛市博物馆藏清蒲松龄《鹤轩笔札》稿本等1516部古籍入选该名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浙江省西泠印社、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等16家单位成为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汉文古籍121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286部,其他文字古籍9部,3种甲骨文。这是甲骨文首次进入《名录》。《名录》收录宋元拓本71种,明清稿本76部、抄本177部;收录舆图43种,其中,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质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用于书写的纸张实物,还是西汉初即已发明造纸术的有力证明;收录的民族文字古籍,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等12种民族文字。

其中,西藏博物馆藏元刻本《释量论》,是继元刻《因明正解藏论》之后发现的第二部元刻本藏文古籍。这两部元刻本的发现,推翻了元代无刊印藏文文献和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旧说。

在此次公布的16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中国嵩山少林寺、西藏博物馆、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罗布林卡、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等5家为宗教、少数民族单位。

截至目前,共有1137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66家单位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藏文化丰富多彩,为大家列举一二。

1阳光:因为离天空最近,西藏是最受阳光眷顾的地方,全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小时以上。

2笑容:藏族人的笑容会让所有摄影师兴奋,并拍下个人摄影生涯最棒的照片。这样的笑可以用金子来形容。

3布达拉官:没去过西藏的人也早在无数影像和文字中熟悉了它,不过真正见到时感受完全不同。

4大昭寺:据说能在大昭寺的殿顶悠闲地待上大半天,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背包客。

5转经轮:藏族人用转经轮来代替念经,除了寺庙里的大经轮,最常见的就是手摇小经轮,游客最爱买的礼物之一。

6长明灯:在西藏,有寺庙就有长明灯。信徒们表达敬意的方式之一就是给每一盏长明灯添酥油,边添边诵经,默默祈祷。

7八廓街:拉萨最古老的街道,著名的汇聚各地朝拜者的转经道,拉萨的地标之一。

8磕长头:口诵六字真言、三步一拜、每拜必五体投地的伏身叩拜者在西藏随处可见。他们的虔诚让人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9六字真言:藏传佛教著名的“嗡、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就是如来佛把孙猴子压在五行山下那六个字,韩红在歌里也反复哼唱过

10密宗:密宗又称藏密,因其神秘性而多附会,武侠小说就最爱用密宗双修法来说事。

11雅鲁藏布江:西藏第一大河,藏人的母亲河,正如郑钧所唱,雅鲁藏布江有着把心洗清的能量。

12神山圣湖:朝拜神山圣湖是藏族人的人生目标之一。神山圣湖中最神圣、最受尊崇的是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

13冈仁波齐:在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看来,世界的中心就是这座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的山峰。

14转山/转湖:朝圣者最常采用的方式,很多藏族人一生中总要有几次转山/转湖的经历。

15唐卡:唐卡即藏语卷轴画之意,唐卡是供奉的圣物,绘制完工后要经由开光、加持,使之具有灵气,才算完成。

16哈达:尽管蒙古族也献哈达,但远远没有藏族人用得那么普遍。藏人出门总要随身带上几条以备不时之需。

17藏民族:传说神猴与罗刹魔女结合而繁衍出藏族先民。远古的传说竟与猿变人的进化论不谋而合,不能不说是奇迹。

18藏语:除了扎西德勒和金珠玛米,“锵”(青稞酒)恐怕就是内地人最熟悉的藏语单词了。

19藏医:神奇之处甚多,比如对胚胎学的认识甚至早于西医,至今没有合理的解释,难道真是神示的结果

20藏香:是西藏宗教生活不可缺少的必备品;藏区之外,它成为情调的发散装置和保健用品。

什么是“回西藏”?“回西藏”真的存在吗?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相关内容,分享给大家。

可以说是一本传奇的书,创作于古代。据说是皇帝或轩辕家写的,但也有人认为《归藏》是商代的《重返西藏》,魏晋以后才失传。到底记录了什么?秦的书有一个《归藏》的浓缩版,主要是讲一些故事,但不能算是正史。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回藏”。有兴趣的话,来看看吧。

是一本解释天地万物变化的古书。主要包括三本书:《归藏》,《易经》,《回归西藏》。但是,全世界只有《易经》只。1993年3月,文物专家在清理湖北省灵江市荆州镇秋白村王家台15号秦墓时,偶然发现了这本失传千年的《连山》号书。这本奇怪的书到底写了什么?

1993年3月,灵江荆州镇丘北村村民准备挖鱼塘。鱼塘的地址选在村东的小土岗。在开始建设的过程中,村民们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随着鱼塘逐渐成形,他们发现了一些陶器碎片。村长闻讯后,怀疑这一带有古墓,便向当地文物研究所报告了这一消息。

文物专家接到消息后,立即带着专业工具赶到现场。经过专业勘探,专家确定该地区确实有一座古墓。为了保护古墓中的文物,他们请示上级,决定对古墓进行保护性发掘。

在清理过程中,专家们出土了大量陶器、木材、竹简、占卜等相关工具。由于馆内积水严重,竹简保存得并不好,上面的文字有些模糊。

专家将竹简带回研究所进行进一步研究。经过系统整理,共出土竹简813件。墓主人的身份无法确定,但墓建于秦朝。因此,这些竹简绝对有研究价值。

当专家们进一步研究竹简时,其内容包括“效力法则”、“政务常规”、“灾异职业”、“舒悦”等。然而,最让专家惊讶的是发现了398枚竹简,约4000字,与《归藏》年记载的4300字完全一致。西藏回归的消息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又在光天化日之下重现,引起了整个学术圈的轰动。那么,这本书到底记录了什么?

首先,内容记录范围广。

记载了很多故事,三代传闻,历史故事,比如黄帝与炎帝的战争,被盗的长生不老药跑到月亮上,补阴。从内容上看,《周易》为我们修订其他古籍,整理一些故事提供了很多重要信息。

二。相比《周易》,整体差别更大。

《还西藏》王家钦墓出土的是一部占卜书。专家在翻译过程中发现,有的卦名与《新论正典》相同或相近,但从占卜结果来看,却大相径庭,同样的占卜结果完全相反。在占卜的过程中,他们的占卜动机和目的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第三,时间更早。

从两本书的内容来看,《重返西藏》的写作时间早于《还西藏》。两者对比后,《易经》会更高级,更实用,更深刻。而秦墓中发现的“回藏”,为后人研究秦代会计账簿提供了最直接的信息,恢复了原始的占卜方法。

目前王家台出土的秦简牍还在研究阶段,所有资料都没有公开。简单了解了一下“回西藏”,你对它好奇吗?我相信,在文物专家的不断努力下,我们最终能够解开“回藏”之谜,重新整理历史,填补中国文化的空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