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肉的特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6收藏

牦牛肉的特点,第1张

境内南部天祝白牦牛其肉细嫩味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矿物质丰富的特点,是纯天然保健绿色食品。成年公牛平均体重2641公斤,母牦牛为1897公斤,屠宰率520%,骨肉比为1:242。白牦牛肉含蛋白质2113%,较其他牛肉高出4个百分点,且球蛋白比例高;含脂肪仅为141%,较其他牛肉低3至8个百分点,每千克脂肪中含胡萝卜素191克,是普通牛肉的265倍;含钙、磷等矿物质115%;并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且比例合适,易于吸收;热能值高达229743千卡/千克,比其他牛肉高600—1000千卡,对增强人体抗病力、细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显著作用。

其实古代人是吃牛肉的,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能吃上牛肉,至少下层老百姓是吃不起的。耕牛分为黄牛和水牛两种,北方多旱地,耕地时用黄牛,而南方多水田,耕地时用水牛。牛耕技术在我国古代西汉时期大规模推广开来,东汉时期持续推广,并且随着铁器的普及,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提升,人们的生产力也日益增强。汉代的许多画像砖上就刻有牛耕的图像。

而下层民众也更依赖耕牛,家里有耕牛意味着生产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可以开垦更多荒地,养活一大家子人。试问如果家里仅有一头耕牛,你能忍心将它吃掉吗?因此只有上层阶级可以使用牛肉或者用牛祭祀。

魏晋时期有名的“八百里驳”一事,就是与牛肉有关。国舅爷王恺养了一头叫“八百里驳”的牛,能日行千里,他非常珍视这头牛,经常擦它的蹄和角。王济便于他比射箭,比赢之后,立即命人将这头牛的牛心炙烤后吃掉,扬长而去。这就是魏晋时期有名的上层阶级斗富的事件,来显示他们的财力。

而古人以牛羊豕为三牲。祭祀时三牲齐全叫太牢;只用羊豕不用牛叫少牢。《大戴礼记·第五十八·曾子天圆》诸侯之祭,牲牛,曰太牢;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士之祭,牲特豕,曰馈食。

牛最珍贵,只有统治阶层吃得起,比较普遍的肉食是羊肉,所以美(美味)、羞(馐)等字从羊,羹(gēng)字从羔从美。古人也吃狗肉,并有以屠狗为职业的,汉代樊哙(kuài)即“以屠狗为事”。

望采纳,欢迎交流与讨论~

酱牛肉是源于内蒙古呼和浩特著名的特色名菜。是指以牛肉为主要原料,经过多种调味料的腌制而制成的一种肉制品,是源于内蒙古呼和浩特著名的特色名菜。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的功效,适用于中气下陷、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

做法

原料:牛肉(前腱子肉为佳,有一点筋,吃起来有咬劲。牙口不好除外)、黄酱、葱、姜、蒜、干辣椒、料酒、老抽、生抽、冰糖、盐、花椒、大料、香叶、桂皮、茴香等

做法:

1、牛肉洗净切大块;沸水后用凉水冲净;

2、氽水洗净的牛肉块放入锅中(不开火),放入所有调味料,然后倒入没过牛肉的热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3、“咕嘟”中~

4、炖至肉可用筷子扎透即可(我炖了大约一个半小时),要留些汤汁。熟后不用立刻取出,浸泡2、3个小时更入味。凉后切片,切时逆着肉的纹路,否则肉会散的。

做法

主料:牛腱子肉1000克、红辣椒1个、大葱1根、生姜1块、香菜1棵、花椒适量、大料适量、桂皮适量

配料:酱油1/2大匙、料酒1小匙半、黄酱3大匙、精盐4小匙、白糖1/2大匙

制作方法:

1、将葱洗净后切段,姜去皮拍松;红辣椒洗净切丝;香菜洗净切段;

2、将肉洗净后放入凉水锅中,用大火煮去血水,捞出,沥干水;

3、将肉放入锅中,加热水至没过肉面,放入酱油、黄酱、盐、糖、料酒、葱段、姜块、花椒、大料、桂皮,用大火煮半小时,然后改用小火炖2小时以上;

4、捞出牛腱肉,沥水晾凉后切成薄片装盘,最后撒上辣椒和香菜即可。

做法

原料:牛腱肉2500克,芹菜125克,酱油250克,盐125克,白糖100克,大茴香30克,桂皮30克,大料10克,花椒15克,丁香2克,葱、姜各50克。

制作: 1、将牛肉用盐反复揉搓,放入缸(盆)中掩制(热天需1天冷天需2天);

2、将腌制好的牛肉取出,用清水泡洗干净,放入沸水锅中浸烫5-6分钟,洗净血污,取出。切成大块,再放冷水锅中,加酱油、白糖、葱段、姜块以及扎成把的芹菜和布包调料袋(内有大茴香、桂皮、大料、花椒、丁香等);

3、旺火烧开,撇去浮沫,将汤汁调和成酱红色,改小火,保持汤水温度在95℃左右,慢煮约30分钟;

4、取出芹菜,再煮2个小时(中间需将牛肉翻动1-2次),待牛肉酥烂时,收浓汤汁,涂沫牛肉表面,晾凉,切片装盘食用。

牦牛肉的特点

境内南部天祝白牦牛其肉细嫩味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矿物质丰富的特点,是纯天然保健绿色食品。成年公牛平均体重2641公斤,母牦牛为1897...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