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喜鹊的资料
喜鹊,又名鹊、客鹊、飞驳鸟、干鹊、神女,鸟纲雀形目鸦科鹊属的一种。喜鹊体形很大,羽毛大部为黑色,肩腹部为白色。喜鹊多生活在人类聚居地区,喜食谷物、昆虫,一般3月筑巢,巢筑好后开始产卵,每窝产卵5-8枚。喜鹊肉可入药。喜鹊叫声婉转,在中国民间将喜鹊作为吉祥的象征,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及画鹊兆喜的风俗在民间都颇为流行。
中文名称: 喜鹊
外文名称: Pica pica
别称: 鹊、客鹊、飞驳鸟、干鹊、神女
二名法: Pica pica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雀形目
科: 鸦科
属: 喜鹊属
种: 喜鹊
分布区域: 全世界有分布,欧亚大部可见,非洲北部和北美洲西部亦可见。
《本草纲目》说它的名字包括两个含义,一是“鹊鸣,故谓之鹊”,一是“灵能报喜,故谓之喜”,合起来就是人见人爱的喜鹊。据说喜鹊能够预报天气的晴雨,古书《禽经》中有这样地记载:“仰鸣则阴,俯鸣则雨,人闻其声则喜。”
鹊桥相会、鹊巢鸠占、鹊登高枝、喜上眉(梅)梢、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记了娘……喜鹊,作为离人最近的鸟,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传说和文化表达。它们很“世俗”,也很尊贵,甚至成了“圣贤”的模板呢。
整个华北平原,或者说整个中国的北部,在路边最容易看到的鸟巢,就是喜鹊巢。环保作家徐刚说,有一次他在西北的沙漠里采访,看到一棵不足一米高的小树上,结着好几个喜鹊巢。他认为这很不寻常,说明了环境恶化导致的“行为诉求弱化”。因为喜鹊最喜欢的是“跃登高枝”,它们的巢,一般都选在高高的杨树上。然而喜鹊又是离人最近的鸟,它们能吃腐食,人类的抛弃物正好成了它们最充足稳定的食源。因此,它们很早就进入了人类的言说系统,成了文化表达的一个重要元素。
■圣贤之声
如果你去读古代儒家的一些杂文,就会发现,喜鹊的地位居然非常尊贵,被捧为“圣贤鸟”。如果你接着去追问,会发现理由非常简单,因为古人认定,喜鹊一年到头,不管是鸣还是唱,不管是喜还是悲,不管是在地上还是在枝头,不管是年幼还是衰朽,不管是临死还是新生,发出的声音始终都是一个调,一种音。而儒家眼中的圣贤、君子,就是要表现得像喜鹊那样恒常、稳定、明确、坚毅、始终如一。因此,儒家经常要求人们向喜鹊学习,把喜鹊当成圣贤的某种模板。
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古代的北方人同样每天都和喜鹊相伴,甚至本能地把喜鹊当成了出门求事成功与否的征兆,但是,恐怕没有人真正研究过、长时间地观察过喜鹊,他们看到的都是些“大概”,定义的都是些“意境”,取用的都是其“轮廓”。因此,喜鹊进入传统文化的眼帘、脑海、心壤的,就是那个单调、沙哑,听上去并不动听但却“稳定如常”的嘎嘎声。
■喜从何来
[喜鹊剪纸,来自gettyimages]
喜鹊剪纸,来自gettyimages
同时,喜鹊又是一种最“世俗”的鸟,因为它和人类的日常生活太贴近,很容易就被借用了。中国古人取的鸟名并不多,到今天能够成为鸟类科学称呼的,更不多。而喜鹊一直被沿用,就在于它的“民众认知度高”。古人取鸟名多半不是科学定义法,而是“文学定义法”,喜鹊的“喜”就是个鲜明的例子。有人说,“喜鹊”连用,见于宋代彭乘的《墨客挥犀》:“北人喜鸦声而恶鹊声,南人喜鹊声而恶鸦声。鸦声吉凶不常,鹊声吉多而凶少,故俗呼为喜鹊。”后来,又叫“灵鹊”。
喜鹊既然称“喜”,一定会有个附会式的典故,我在古书上找啊找啊,终于在唐代张鷟的《朝野佥载》卷四中,找到了这么一个传说:“鹊噪狱楼”,故事与“乌夜啼”颇为类似:“贞观末,南唐黎景逸居于空青山,有鹊巢其侧,每饭食以喂之。后邻近失布者,诬景逸盗之,系南康狱月余,劾不承。欲讯之,其鹊止于狱楼,向景逸欢喜,似传语之状。其日传有赦。官司诘其来,云路逢玄衣素衿所说。三日而赦至,景逸还山。乃知玄衣素衿者,鹊之所传也。”喜鹊的叫声为“喳喳喳喳,喳喳喳喳”,意为“喜事到家,喜事到家”,所以喜鹊在中国民间是吉祥的象征。
这是中国很传统的鸟兽报恩故事类型。一只喜鹊因为老吃“邻居”喂饲的饭食,对人起了感激之心,当主人落难的时候,不但亲自到狱楼上去传好消息,还化身为人,假传圣旨,帮助恩人脱难。“玄衣素衿”,正是喜鹊的服装形象。
■鹊登高枝
“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记了娘”,这样的顺口溜,其实与喜鹊的特点没有关系,只是因为中国传统“比兴手法”的本能,拿离人类最近的鸟来“起兴”,为的是说明人类母亲的一个状态:当儿子娶妇成家之后的那种失落感。
当然,如果说非要有关系,也确实有,因为喜鹊喜欢“翘尾巴”,它从某处飞过来,落到枝上,往往都会翘一下尾巴以保持平衡;没事在枝上呆着的时候,也经常要用尾巴来协调身体,因此,“翘尾巴”这个动作,就又用来形容一个人骄傲自满了。
而经常被画家画的“鹊登高枝”,喻示一个人节节向上、家庭出人头地。如果你打开中国古人画的 “鹊登枝”,往往会发现,这里的喜鹊,其实是灰喜鹊,而不是“花喜鹊”。离人最近的喜鹊,就这两种,从科学分类上说,一个叫喜鹊,一个叫灰喜鹊,喜鹊个体比灰喜鹊大,相对来说喜鹊更经常在地面上溜达。喜鹊的身体是白色和钢蓝色交杂,因此往往也被称为“花喜鹊”。我们看得最多的鸟巢,是喜鹊的巢,灰喜鹊的巢筑得要草率简单得多,因此,当五月风狂雨急的时候,许多灰喜鹊雏鸟都会被吹落到地上,无助地死去。
■鹊巢鸠占
现在,城市里的灰喜鹊多了,四声杜鹃———就是布谷鸟,也就多了起来。四声杜鹃把卵下到灰喜鹊的巢上,全靠它代孵代育;而灰喜鹊的巢里一旦进了四声杜鹃的卵,它自己的子女就保不住了。它辛苦一年,帮助别的鸟繁衍后代。自然,这时候就有人问了,这是不是“鹊巢鸠占”的来源呢?让我们翻开《诗经》,对照“召南”里的“鹊巢”一诗:“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这是古诗常用的比兴手法,大概是婚礼上用的诗。“之子于归”,是说一个人出嫁;“百两御之”,是说用有许多马匹的大车来作她的“送婚车队”。自然,前两句的意思就是这个女子像 “鸠”一样,嫁给了她的男人“鹊”,住到了他的家“鹊巢”里。
而毛亨的“传”却是这样说的:“鸬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这是典型的文人型注释。由于中国的文人对自然只有零乱的感知,因此他们“释物”、“释名”、“释器”时,往往谬误成堆,自古至今,作注的人都在不停地重犯一个毛病,那就是靠臆想和猜测去解释科学。儒家经典里的许多词,都在世俗生活中发生了变异,按照人们的“自然理解”被扭曲和活用。时间长了,鹊巢鸠占,很容易就从字面上被确认为,某些人用不太光明正大的方法,占领别人的位置或者“房子”。
■鹊印鹊桥
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叫“鹊印”,记录在晋代干宝的《搜神记》中。说的是汉代张颢击破山鹊化成的圆石,得到颗金印,上面刻着“忠孝侯印”四个字,张颢把它献给皇帝,“藏之秘府”,后来张颢官至太尉。从此,“鹊印”就用来借指公侯之位了。唐代岑参因此借用这个典故写了诗,《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之三说:“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明代徐渭《边词》之十九也说:“手把龙韬何用读,臂悬鹊印自然垂。”明代陈汝元的《金莲记·偕计》中说:“李广难封,岂忘情于鹊印;冯唐虽老,尚属意于龙头。”
有个词叫“声名鹊起”,大概是源于《庄子》。他老先生说:“得时则蚁行,失时则鹊起。”而北齐刘昼《新论·辩施》中说:“昆山之下,以玉抵乌;彭蠡之滨,以鱼食犬。而人不爱者,非性轻财,所丰故也。”“以玉抵乌”或“以玉掷鹊”,都比喻有才而无所用。
当然,最优美的传说还是“鹊桥相会”,因为这个传说,银河也被称为“鹊河”,而中国的“情人节”,也被定在了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织女渡银河与牛郎相会,喜鹊贡献出羽毛和身体,填河成桥。以至于这一天过去之后,许多喜鹊都光秃秃的。唐代黄滔《狎鸥赋》说:“因嗤鸿渚,盖春去以秋来;翻笑鹊河,竟离长而会促。”《全宋词·鹧鸪天》说:“织女初秋渡鹊河,逾旬蟾苑聘嫦娥。”
[编辑本段]
喜鹊传说
民间将喜鹊作为“吉祥”的象征。关于它有很多优美的神话传说
传说喜鹊能报喜。有这样一个故事:贞观末期有个叫黎景逸的人,家门前的树上有个鹊巢,他常喂食巢里的鹊儿,长期以来,人鸟有了感情。一次黎景逸被冤枉入狱,令他倍感痛苦。 突然一天他喂食的那只鸟停在狱窗前欢叫不停。他暗自想大约有好消息要来了。果然,三天后他被无罪释放。是因为喜鹊变成人,假传圣旨。有这些故事印证,画鹊兆喜的风俗大为流行,品种也有多样:如两只鹊儿面对面叫“喜相逢”;双鹊中加一枚古钱叫“喜在眼前”;一只獾和一只鹊在树上树下对望叫“欢天喜地”。流传最广的,则是鹊登梅枝报喜图,又叫“喜上眉梢”。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喜鹊-喜鹊与乌鸦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农村,与鸟类的接触非常多,因此对鸟类就产生了不同的情感:比如《禽经》中说的喜鹊“仰鸣则阴,俯鸣则雨,人闻其声则喜”;反之,对于乌鸦,大家却非常厌恶它,一听到它的声音,就吐涎顿足,说这会惹出祸来。对待喜鹊为什么会有这幺良好的印象呢喜鹊真的会报喜吗对乌鸦为什么又会那幺憎恶呢而乌鸦真的会惹祸吗
喜鹊是一种常见的鸟类,出没于山脚与林缘间,村庄或者是城市周边的大树、屋顶以及庄稼地。清晨,它们常常成双或是结群地飞到空旷地上、田野菜园中寻找食物,是一类杂食性的鸟。依据科学工作者在南京与湖南的调查,喜鹊一年的食物当中,80%以上都是危害农作物的昆虫,比如蝗虫、蝼蛄、金龟子、夜蛾幼虫或松毛虫等,15% 都是谷类与植物的种子,也食小鸟、蜗牛与瓜果类以及杂草的种子。所以,喜鹊对人类是很有益处的。辛勤的农民,清晨在田中劳动,看到喜鹊成双成对地在田间草地上跳跃追逐捕食害虫,而且不会回避人类,便对它产生出了喜爱之情,它嘹亮而且单调的鸣声也就喻为吉兆。古籍的《西京杂记》中有“干鹊噪而行人至”这样一句,必定是喜鹊报喜传说的原因了。
至于乌鸦呢,它同喜鹊是一样的,同属于雀形的目鸦科目,也是平原、耕作地带、村庄以及城市树林中常见的鸟类。它们白天常常三五成群,在农田、草滩以及道路旁的垃圾堆中觅食,食性广,有一些种类偏爱尸肉。依据1956—1958年在河北昌黎与北京郊区中的调查,它们在不同的时期,食物比重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在春夏季繁殖的季节多昆虫的时期,主食是蝼蛄、蝗虫、金龟以及鳞翅目昆虫,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有利。在春播与秋熟时节,它们又到田间找寻粮食种子以及幼苗和田埂道旁遗落的谷粒,危害也不算太大,对清洁工作也是有益处的。但是人们听到它那凄厉而且单调的叫声,看到乌黑的羽色再加上常在腐臭的东西周围的盘旋,或是在树上在烦躁不休,给人以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就把它当做不祥的鸟类。事实上假如在春播的时候注意驱除,从它的全年食性看来,也还可以算作是食虫的益鸟。
因此,喜鹊报喜与乌鸦惹祸,全都是民间迷信传说的,无科学依据的。
1同时代,二者后来结盟
2不是神农
3三皇五帝
我国古代有把远古三个帝王和上古五个帝王合称为三皇五帝的传说,秦始皇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无比,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那么,三皇五帝究竟是谁?说法颇多分歧。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皇、地皇、泰皇为三皇,且认为泰皇最贵。那么,泰皇是谁?《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春秋纬》提出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的另一种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尚书大传》和《白虎通义》等,则又主张三皇应为燧人、伏羲、神农,而《运斗枢》、《元命苞》等纬书,除了认同伏羲、神农外,补上了创造人类的女娲。此外,《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通鉴外纪》又以伏羲、神农、共工为三皇。由此看来,伏羲、神农占了三皇之两席,诸说基本一致,而第三位究竟是谁,分歧较大。
至于五位古帝,说法也各异。《世本》、《大戴记》、《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而《礼记·月令》以太皞(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皞、颛顼为五帝;《尚书序》、《帝王世纪》则视少吴(皞)、颛顼、高辛(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称为五帝的神话。东汉王逸注《楚辞·惜诵》中的“五帝”为五方神,即东方太皞、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而唐贾公彦疏《周礼·天官》“祀五帝”,为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
还有几种不同组合,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一些说法:
三皇
①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
②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③伏羲、祝融、神农(同上);
④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
五帝
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
②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④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伪《尚书序》);
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⑤黄帝、少昊、颛顼、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其实,三皇五帝传说的分歧,是我国多民族发展的产物,它曲折地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进步趋势。早在进入文明 时代之前 ,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就形成了华夏族、苗族以及当时被华夏族称之为蛮、夷、戎、狄等许多兄弟 民族。说华夏族为黄、炎之后,这实际上反映了华夏族是由以黄帝、炎帝为代表的两个有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 经过长期发展而成的。
大抵三皇说所指诸人,是中国祖先处于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的象征。有巢、燧人、庖牺(伏羲)分别代表蒙昧时期的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神农代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女娲则是更早的创世纪式的神人,在神话中又和伏羲结合创造人类。五帝说所指诸人,主要是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盛期及其解体时或原始社会末期实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一些部落酋长或军事首长人物。
大部分的意见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称为“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称为“五帝”,这些说法起源于春秋战国。
具体介绍
盘古氏
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广博物志》卷九行《五运历年纪》
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睛,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祠,今人祝祀,南海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而生物始于盘古。
中华民族的始祖盘古氏化仙之后,他的身体器官化为日月星辰、四极五岳、江河湖泊及万物生灵。这个传说虽然有神话的成份在内,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研究中华民族日神和月神的参考资料。《五运历年记》认为:中华民族的日月二神是盘古氏双眼所化,日神是盘古氏的左眼所化;月神是盘古氏的右眼所化,民间流传的“男左女右”习俗,就是由此而来。
有巢氏
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中国古代神话中发明巢居的英雄。也称“大巢氏”。其初,人民穴居野处,受野兽侵害,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以避野兽,从此人民才由穴居到巢居。《庄子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项峻始学篇》:“上古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晋张华《博物志杂说上》:“昔有巢氏有臣而贵,任之专国主断,已而夺之。臣怒而生变,有巢以亡。”
有巢氏神话传说中人物,汉族人民想象中的始祖,原始巢居的发明者。相传远古昊英之世,人少而禽兽众,为防御野兽侵害,有巢氏教人构木为巢,白天采摘橡栗,夜晚栖宿树上。《庄子》载:"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即有巢氏时代。因居巢得名与有巢氏发明巢居有关,而被视为巢湖人。它与同时出现的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一样,虽均出自后人虚拟,但也表明了汉族先民坚持生存斗争的光荣历史进程
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庄周说:“古者禽兽 多而入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 之曰有巢氏之民。”(《庄子·盗跖》)韩非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本为巢以 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韩非子. 五矗》)有巢氏是传说远古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遁甲开山图》说: “石楼山在琅玡,昔有巢氏治此山南。”(《艺文类聚》卷十一引)琅玡山在山东诸城县,所谓有巢氏治于此,实不足为信。项峻《始学编》说:“上古皆穴处,有圣人出,教之巢 居,今南方巢居,北方穴处,古之遗迹也。”(《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认为巢居开始于南方。《林邑记》也说:“苍梧已南,有文郎野人,居无屋宅,依树上住宿,食生肉,采香以为 业,与人交易,若上皇之人。”(《太平御览》卷一七二引)周去 非说; “深广之民,结栅以居,上设茅屋,下豢牛豕。 其所以然者,盖地多虎狼,不如是,人畜皆不得安,乃上古巢居之意欤!”(《岭外代答》卷四)这都说明巢居可能起源于南方。
女娲氏
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传说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并造就了人类,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据说,在这以前,天塌地陷,灾害不息,经过她的工作,一切就绪了。她也就成了传说中整理天地的神。这个故事反映了远古人类与自然界的艰苦斗争。
女娲氏为了美化人类的精神生活,还发明了笙簧乐器,能把风嘶鸟语,虫鸣溪唱,丝丝入扣地吹奏出来;男贪女爱的喁喁情话,水乳交融的心灵恋歌,也能曲曲传神地表达得淋漓尽致,于是人与人之间增添了无限的祥和气氛,特别是男女之间,由于音乐的滋润,许许多多幸福快乐的恋情,都被优美的音乐旋律激荡起来。
后来伏羲氏死了,女娲氏代立,没有儿女,因为年纪渐老,便退休到美丽的地方,即现陕西蓝田县女娲谷。那知来了一个康回,专用水害人,女娲氏老大不忍,于是再出来与康回斗争。
康回是冀州地方出现的一个怪人,生得铜头铁额,红发蛇身,是一位天降的魔君,来和人民作对,史书上又把他叫做共工氏。他那一邦的人熟悉水性,与人打仗总用水攻。女娲氏运用她的七十种变化,到康回那里打探了一番,回来后就叫众多的百姓预备大小各种石头两万块,分为五种,每种用青、黄、赤、黑、白的颜色作为记号。又吩咐预备长短木头一百根,另外再备最长的木头二十根,每根上面,女娲氏亲自动手,都给它雕出一个鳌鱼的形状。还叫百姓再备芦苇五十万担,限一个月内备齐。又挑选一千名精壮的百姓,指定一座高山,叫他们每日上下各跑两趟,越快越好,又挑选二千名伶俐的百姓,叫他们到水中游泳泅没,每天四次,以能在水底潜伏半日最好。女娲氏运用神力,传授他们一种秘诀,使那二千百姓欢欣鼓舞,认真练习。女娲氏又取些泥土,将它捏成人形,大大小小,一共捏了几千个。
刚刚准备完毕,康回就率部来攻,故技重施,洪水开路,女娲氏就叫百姓将五十万担芦苇先分一半,用火烧起来,化为灰烬,又叫百姓将烂泥挖起来和草灰拌匀,每人一担,向前方挑去,遇到有水的地方就填上,女娲氏在后面运用她的神力,只见康回灌过来的水都倒灌回去。康回败了第一阵,就率领部属直接冲杀过来,他的部属本就凶猛,这次又吃了亏,更是嚣张,这时女娲氏所做的几千个土偶个个长大起来,大的高五丈,小的也有三丈,手执兵器,迎向敌人,康回的部众几时见过这种阵仗,一个个惊惶失措,败下阵去。女娲氏立即吩咐那一千个练习泅水的百姓:“康回这回退去,必定拣险要的地方守起来,他一定在大陆泽,和他的老家昭余大泽一带躲起来,那里他筑有大堤,为防他决堤灌水,你们一去遇到有堤防的湖泽,就用我为你们预备的木头在湖的四周先用四根长木一直打到地底,再用几根短木打在旁边,他就决堤不动,因为大海之中,鳖鱼最大,力也最大,善于负重,我已经到海中与海神商量好了,将几个鳖鱼的四足暂时借用,所以那木头上刻的,不但是鳖鱼的形状,它的精神也在里面。”这些人听了欣然前往,女娲氏又带了二千个跑山的百姓,携了缩小的土偶、石头等物,一路赶去,在大陆泽和昭余大泽彻底击败康回,康回逃跑时遇到那二千个久练长跑的人如何是对手,居然被生擒。部众将康回擒来献给女娲氏,女娲氏历数他的罪行,下令斩首,咔嚓一刀下去,却不见有血冒出来,但有一股黑气升到空中,原来康回也有些神通,化作一条黑龙蜿蜒逃去。最终与女娲氏的部下瑞顼氏在不周山又一场大战,康回失败,头触不周山而死。
于是出现历史上记载的如下史事:共工氏(康回)头触不周山,不周山崩塌,于是四极废、九州裂、天柱折、地维缺,女娲氏力任艰巨,炼五色石补天,于是地平天成,不改万物。
燧人氏
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燧人氏,在远古时,商丘一带是一片山林。在山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这种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农村还有人在使用。当时,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伏羲氏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庖羲。据说他是个大发明家,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这是两件大的发明创造。当然,社会出现这样的新事物,是由于人们集体劳动的结果,而不会是某个“圣人”的恩赐。但这个传说告诉我们,那个伏羲氏族开始使用一种记事符号,又懂得制网捕鱼了。羲又叫太昊伏羲,据说,是华胥氏踩了雷泽中雷神的足印生出的儿子。他能够沿着生 长在都广之野的作为天梯的建木“上下于天”。
伏羲有许多创造发明,伏羲氏是中国文献记载中的最早的智者之一。伏羲氏对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他又拥有着超人的智能。伏羲氏将他观察到的一切,用一种数学符号(这种二进制数学模式成为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石)描述了下来,这就是八卦。主要说他坐在一座方坛上,听 了八方风的乐音,便画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种悬卦的符号,叫做“八卦”,以代表天地间的种种事物。他又模仿蜘蛛结网,制作了捕鱼的网。他的臣子句芒,则根据这种原理,做了捕鸟的罗。伏羲还制作了瑟,创造了《驾辩》的乐曲。上古文明的曙光,在传说中的伏羲时代就开始显露出来了。 上古时期,孟津东部有一条图河与黄河相接,龙马负图出于此河,伏羲氏依龙马之图画出了干、兑、离、震、巽、坎、艮、坤为内容的卦图,后人称为伏羲八卦图。伏羲氏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用阴阳八卦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伏羲氏造书契、正婚姻、教渔猎,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结绳记事的蒙昧历史,开创了中华文明。龙马负图寺遂成为“河图之源”,伏羲氏则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根之祖”、“人文之祖”。《汉书·孔安国传》曰:“龙马者,天地之精,其为形也,马身而龙鳞,故谓之龙马,龙马赤纹绿色,高八尺五寸,类骆有翼,蹈水不没,圣人在位,负图出于孟河之中焉。”
伏羲后来做了东方的天帝,他的臣子句芒,便做了他的属神。句芒的形状是鸟的身子,人的脸,驾了两条龙。他两个共同管理着东方青土树木的原野一万二千里的地方,是春天的主神。
神农氏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传说神农死于试尝的毒草药。他是传说中主掌稼穑的土神。大概是指原始社会农业开始发展的氏族名称。据记载,当初人们吃生肉,喝兽血,穿兽皮。神农认为人们这样生活下去,是难以维持的。于是,他“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实际上农业生产知识是上古人类实践经验的积累。神农并无其人。后来人们推测,神农氏的事迹,大致反映相当于母系氏族制繁荣时期的社会情况。
据西汉初年的古书《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四川至今还有一个感人的神话传说,说神农氏为了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他尝尽了百草,有一天尝到一种剧毒的断肠草,终于他的肠子断烂,为人民牺牲了生命。神农氏还教给人们通商交换:“神农是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些传说都是后人对自己的祖先炎帝的神化,说明他和黄帝一样,是中华民族文明之祖。
黄帝
黄帝是传说中华夏民族的始祖。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黄帝生性灵活,能说会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拥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领。他联合炎帝,打败由蚩尤率领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农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成为“黄帝”。传说打败蚩尤后又与炎帝族在阪泉发生三次大战,黄帝统率以熊、罴、貔、貅、虎等野兽为图腾的氏族参加战斗,打败了炎帝部落,进入黄河流域。从此,黄帝部落定居中原,并很快发展起来。史书记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说明这些部落形成了巨大的部落联盟。
正是这个原因,后人把许多发明创造都传作是黄帝的功绩,说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箭,染五色衣裳。他让妻子嫘祖教人民养蚕。他命令大臣仓颉造文字,大挠造干支,伶伦制作乐器等等。这些传说不大可靠,我们只能理解为黄帝时代生产工具大有进步。
历史上尧,舜,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故称“轩辕后裔”,“炎黄子孙”。黄帝后代与其他部落共同融合,形成中华民族,黄帝轩辕氏被看成是华夏族的始祖。
炎帝
炎帝,姓姜。相传他牛头人身,可能是以牛为图腾的氏族首领。最初,这个氏族活动于渭河流域,后来进入黄河中游,与九黎族发生了长时期的冲突。九黎族的首领叫蚩尤,兽身人言,铜头铁脖子,头上有角,耳上生毛硬如剑戟,能吃砂石,可能是以某种猛兽为图腾的氏族。他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是勇悍善战的强大氏族部落。蚩尤把炎帝驱逐到涿鹿(今河北西北桑干河流域)。炎帝向黄帝求援,双方在涿鹿大战一场。蚩尤请风伯雨师兴风作雨,造了大雾使黄帝的士兵迷失方向,黄帝请旱神女魃,把天气放晴,造了“指南车”辨别方向。这场激烈战争的结果是蚩尤失败,被杀死了。黄帝取得了胜利,被推举为“天子”。
颛顼
颛顼,姓姬,号高阳氏,居住河南濮阳县一带,相传是黄帝的儿子昌意的后代。二十岁时,黄帝将帝位传给了他。古书记载:“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可能这是八个氏族。
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后来,有个部落的首领共工对颛顼非常不满。传说他愤怒地用头撞倒了不周山。顿时,撑着天空的柱子斜了,拴者大地的绳子断了。于是天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移动;地在东南洼陷,江河随之东流。颛顼在位78年,死时90多岁。颛顼子孙很多,屈原就是自称颛顼的后裔。
帝喾
帝喾,姓姬,号高辛,黄帝的曾孙。父亲叫矮(jiao 矮)极,颛顼是他的堂房伯父。帝喾在位时人才济济,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帝喾在位70多年。相传帝喾生于穷桑(西海之傧),母握裒因踏巨人足迹而生。帝喾少小聪明好学,十二三岁便有盛名,十五而佐颛顼,封有辛地方(今河南商丘),实住帝丘(今濮阳),三十而得帝位,迁都毫邑(今河南偃师县西南),享寿百岁。死后葬于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之秋山。
尧帝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舜帝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舜之父瞽叟,其弟名象。由于四岳的推举,尧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领职位,并把两个女儿给他作妻室。《尧典》所记舜的主要事迹有:命后稷按时播植百谷;挖沟开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凶族。舜知人善任选用能人,如舜任命了许多官职: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弃作后稷,主管农业;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舜为首领时,把各项工作都做的很好,开创了上古时期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舜成为中原最强大的盟主。正如《史记》所云:“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实际上,当舜之时,国家机器的雏形已经具备了。死后,禅位于禹。
史记说:尧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接近他如太阳一般,远望他如云霞一样灿烂。富有而不骄横,高贵而不傲慢。**的帽子,黑色的衣服,红色的车驾以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他命羲氏、和氏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尧在位,天下洪水汤汤,用鲧治水,九年无功而返,又启用禹,使洪水得以治理。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他治天下五十年,问天下治与不治?百姓爱戴自己与否?左右不知,朝野不知。他于是微服访于民间,有一位老人含着食,鼓着腹,敲着土地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首古诗称作《击壤歌》。
尧帝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尧问四方诸侯首领:“谁能担负起天子的重任?”四方诸侯首领说:“有个单身汉,在民间。叫虞舜。”于是,尧微服私访,来到历山一带,听说舜在田间耕地,便到了田间。看见一个青年,身材魁伟、体阔神敏,聚精会神地耕地,犁前驾着一头黑牛、一头黄牛。奇怪的是,这个青年从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簸箕,吆喝一声。尧等舜犁到地头,便问:“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见有老人问,拱手以揖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尧一听,觉得这个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对牛尚如此,对百姓就更有爱心。尧与舜在田间扯起话题,谈了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舜的谈论明事理,晓大义,非一般凡人之见。尧又走访了方圆百里,都夸舜是一个贤良之才。尧便决定试一试舜。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两个女儿观其德;把九个男儿安排在舜周围,让九个男儿观其行。把舜放进深山之中,虎豹毒蛇都被他驯服。舜头脑清醒,方向明确,深山之中不迷失,很快就走了出来。尧先让舜在朝中作虞官,试舜三年后,让舜在尧的文庙拜了尧的先祖,尧便让舜代其行天子之政。
太皞
太皞,也称为太昊,姓风。相传他人头蛇身,或人头龙身,可能是以蛇或龙为图腾的氏族首领,居住在陈地(即现在河南淮阳县)。他应该是淮河流域氏族部落想象中的祖先。
少皞
少皞,也叫少昊,姓己,名挚,号穷桑帝,传说是黄帝的后代,居住在山东曲阜一带。这个部落以鸟为图腾,有风鸟氏、玄乌氏、青乌氏,共二十四种。这可能是二十四个氏族合成的一个大的部落。少皞族是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
下面是另外的解答
版本一:
三皇五帝——中国古书上,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把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称为“五帝”,其实“三皇五帝”都是象征性的人物,是想象中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
版本二:
三皇五帝——中国最早的古史系统。有很多种说法。《尚书大传》:燧人、伏羲、神农。《五帝德》: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人。三皇所指诸人,是中国处于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的象征,燧人、伏羲分别代表蒙昧时期的中高阶段,神农代表野蛮时代的阶段;五帝所指主要是父系家长制的联盟盛期及其解体时所实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一些部落酋长或军事首长人物。
版本三:
三皇五帝——是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也是中国最早的古史系统。汉代伪《尚书序》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被奉为古代的信使。
4黄帝与蚩尤作战是比较简单的氏族部落的征战,可能因为带有吞并占领并统治的大规模的战斗,所以流传很广,而且现在的中国人是起源于当时的黄河流域。
答案
干枯头发的养护
头发干枯是指头发失去水分和油脂的滋润,而导致头发干枯易折断,发尾出现分叉现象。长期睡眠不足和疲劳过度,吸烟过多,某些疾病的伤害,如贫血、低钾均会造成头发干枯。头发干枯可用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食膳疗法、推拿按摩等方法进行治疗。中药内服:选用肉苁蓉、菟丝子、生地黄三味药,慢火熬成膏,制成梧桐子大的丸。每日2次,每次30~50丸,饭前服用,用温酒或盐开水送服。还可选用桂心、旱莲子草、白芷、菊花、旋覆花、巨胜子、荜澄茄、牛膝等配成方剂,制成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2次,每次服30丸,盐水送服。中药外敷:选用半夏、沉香、生姜、白芷、青木香、泽兰等,水煎,用药汤外洗。也可喷些啤酒当定型液,而且可赋予头发清新、健康、亮丽,别担心满身酒味,酒味很快就会挥发。食膳治疗:用菠菜、鲜虾仁、羊肾等炒菜,这些菜含优质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A、B1、B2及烟酸等各种营养成分,有补血,润肤、护发的作用。
把问题头发交给嘴巴
想从根本上给头发最贴心的呵护,到底有什么好办法呢?以下几种食物就是问题解决的根本,如果你能耐心了解它们蕴含的营养,并且肯用食补这种细水长流的方式,当然,重要的还是坚持,补养头发的难题即可从本质上得到解决!
猴头菇
推荐理由:猴头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优良保健食品,营养价值很高。它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经常食用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猴头菇也是出色的美发食品,对头发的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奶汁猴头菇
原料:猴头菇、纯牛奶。
调料:盐、鸡精、高汤、淀粉。
做法:1、猴头菇洗净,切成大片,下入沸水中煮熟,待用;2、锅内放适量纯牛奶和高汤,用盐和鸡精调味后,放入猴头菇,煮开后勾薄芡,即成。
鲤鱼
推荐理由:鲤鱼的肉质十分新鲜细嫩,不仅吃着可口,而且容易被消化和吸收,是难得的美味又营养的优质食材。食用鲤鱼有开胃健脾、利水消肿、安胎通乳等功效。鲤鱼还具有滋补功能,对保持头发黑亮有一定作用。
新西兰鱼生
原料:鲤鱼、葱、姜、蒜、白萝卜、柠檬、香菜、西芹、芝麻、花生、红椒、糖蒜。
调料:盐、鸡精、香油、鲜味汁。
做法:1、将鲜鲤鱼片成薄片,整齐地码入盘中;2、剔下的鲤鱼皮用沸水焯一下,捞起后切成片,加入西芹丝、红椒丝、香菜末、芝麻拌匀,用盐、鸡精调味后,装盘,作为生鱼的配菜;3、把葱、姜、蒜、白萝卜、柠檬、红椒、糖蒜切成细丝拌入生鱼中,再用花生碎、香油和鲜味汁调味,即成。
荠菜
推荐理由:荠菜是种口味清香鲜美的蔬菜,营养也非常丰富。它含有蛋白质、粗纤维、胡萝卜素、钙、磷、铁,以及多种维生素,而这些营养素都是人体必需的重要物质。荠菜还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对防止头发早白十分有益。
荠菜包
原料:荠菜、面粉。
调料:盐、鸡精、酵母。
做法:1、荠菜洗净,用沸水焯一下,捞起后切成末,加盐、鸡精拌成馅;2、用酵母将面粉发好,取大小适中的面团擀成皮,包上荠菜馅,做成菜包,上笼蒸熟,即可。
黑芝麻
推荐理由:黑芝麻富含油酸、棕榈酸、维生素E、叶酸、蛋白质、钙等多种营养物质,特别是油脂的含量较高,能有效地润泽肌肤、滋养头发,对改善头发干燥、易断等不良状况有显著作用。
雨花汤团
原料:黑芝麻、汤圆粉、可可粉。
调料:糖。
做法:1、黑芝麻炒熟,磨成粉,加适量水和白糖制成汤圆馅,待用。2、汤圆粉加水和少许可可粉和好,包入黑芝麻馅,做成汤圆。3、将汤圆下锅煮熟,即成。
核桃仁
推荐理由:脂肪含量很高的核桃仁同时还含有维生素C、胡萝卜素、蛋白质、油脂、糖类等多种营养元素,经常食用可以使头发乌黑亮泽。古书中对此也有记载,称核桃仁能“通经脉、黑须发”,可见核桃仁的美发功能名不虚传。
琥珀核桃仁
原料:核桃仁、芝麻。
调料:白糖、色拉油。
做法:1、把核桃仁下入7成热的油锅炸成金**,捞起待用;2、炒锅内放适量白糖和水,小火熬开,倒入核桃仁,搅拌数下。把火关闭后,继续翻炒核桃仁直至冷却,撒上芝麻,即可。
海参
推荐理由:海参因为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自古就是美味佳肴和养颜佳品。它还含有珍贵的抗衰老物质,有养血润肤、滋阴补肾等良好功效。海参中碘的含量很高,可以使头发更乌黑、更润泽。
鲍汁海参
原料:海参、西兰花、香菇。
调料:盐、鸡精、鲍鱼汁、高汤。
做法:1、海参发开,和西兰花、香菇一起用沸水焯一下;2、砂锅内放入适量鲍鱼汁和高汤,用盐、鸡精调味,熬成浓汁,下入全部原料,小火煨30分钟左右,即成
民国六年
四月初七
晴
“你相信鬼吗?”
“什么?”秦素看着面前这个邋遢的乞丐,露出吃惊的神情,“你走错地方了吧?”
“不,没有,我没有。”那乞丐见她有逐客的意思,忙道,“你这不是古董店吗?我就是来卖古董的。”
“古董?”秦素这才仔细打量这名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乞丐,他实在脏得不像话,全身上下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衣服是件长大褂,油污多得几乎看不清颜色,头发像一篷焦黄的杂草,不知藏着多少虱子,这样的人——会有古董?
“是的,是的。”乞丐讨好地笑,看起来更加面目狰狞,“我有一件宝贝,老板要不要看看?”
“宝贝?”秦素心中十分厌恶,但依然面露微笑,“这和我相不相信鬼有什么关系?”
乞丐一听,脸上神情突然变得极其恐怖,他双手撑着柜台,往前倾了倾,双眼睁得像对铜铃:“因为那件宝贝闹鬼!”
“闹鬼?”秦素冷笑一声,几乎每件古董都会有一段故事,这些故事或凄美或恐怖,被传闹鬼并不奇怪,到是卖古董的人自己说闹鬼,还不多见,“那好,你说说,是个什么样的东西?”
“是只鼎。”
“鼎?”秦素来了兴趣,“什么年代的?”
“听说是商朝的,大概这么高。”他用那双像是从煤灰堆里掏出来的手在胸前比画,“是木头做的。”
“木头?”秦素大惊,她做古董生意这么久,还从未听说有人用木头做鼎,不禁大怒,脸色冷下来,道,“你行骗走错地方了,谁不知道鼎都是用青铜铸造,哪来的木鼎?况且商朝的木头,还可以留到现在吗?”
“老板,你可别不信。”乞丐急了,“要不怎么说是宝贝呢?您先看看货?”
“不必了。请吧。”秦素并不想和他耗下去,毫不留情地下了逐客令。
“这``````要不我白送你也成啊!”乞丐大声叫起来,面色焦急而苍白,“那``````那东西闹鬼,我不能把它留着了,你``````你等着,我马上就拿来给你!”
“等等``````”秦素本想拒绝,可那乞丐脚步极快,转眼之间已不见人影。她叹了口气,道,“真是穷疯了。”
夜凉如水。
秦素打扫完店面,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已是十一点了,街上行人稀少,怕是不会再有什么生意,明天医学院又有课,还是提前打佯吧。
她关上店门,正欲回房,却听到身后响起急促的敲门声,一阵紧过一阵,她皱起眉头,这么晚了,会是谁?难道是抢匪不成?
她冷笑一声,如若真是劫匪,她会让他好好尝尝恐怖是什么滋味。
“啪!”门开了,一个全身散发着恶臭的人跌了进来,正是白天那名乞丐,他一脸惊慌,怀里还抱着一只巨大的包袱,里面似乎包着十分笨重的东西,砸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是你?”秦素握拳的右手紧了紧,诧道,“你要干什么?我说过鼎我不要了。”
“老板,我``````”乞丐惊慌地关上门,道,“我知道给你添麻烦了,但这只鼎不能再留在我身边,请你务必收下它。”说着便拆开了包袱,里面果然是一只四足古鼎,高一尺,宽两尺,鼎身呈淡淡的青色,上面雕刻着奇异的图腾和文字。
“你说这是木头?”秦素冷笑道,“你当我是三岁小孩吗?这根本就是青铜!”
“不!这是木头。”乞丐不停地隔着雕花木门往屋外查看,脸上充满了焦急和恐惧,“老板,时间紧迫,我不能跟你说太多,总之请您务必收下。这东西闹鬼,月亮出来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拿出来。我得走了,秦老板,一切拜托您了。”说完便打开门窜了出去,秦素连忙追出,他早已消失于茫茫的夜色之中,不见了踪影。
回到店内,女老板看着这只强塞给她的小鼎,眼中突然冒出惊异的神色,黑色的眸子宛如一潭湖水,深不可测。
“这``````难道是``````”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秦素就出门了,她是医学院的教授,又兼营古董店阅新堂,时常奔波与两者之间,好在学院里的课不是很多,她还不算太累。
路上的行人很少,店门也都紧闭,只有那些挑着担子卖早点的老表们在路旁打点生意。早上的露水很重,青石路面都一片润湿,和着落叶,踩上去发出‘唧唧’的响声。
秦素眉头依然紧皱,昨晚她一夜未睡,心里都在想着那只小鼎。到现在为止她都无法确定鼎的来历,这在她的古董生涯中还是第一次。她也只能做一些猜测,,但如果她的猜测没有错,那麻烦可就大了。
这时,她突然闻到一股恶臭,那臭味如此熟悉,夹杂着一丝腥甜,在早晨清新的空气里弥漫,更加清晰。她一惊,转过头,看到一条深深的巷子,臭味从那巷子深处涌出,一浪一浪。
秦素迈开了步子,一步一步向里走去,在巷子的尽头,她终于找到了臭味的来源,那是一张脏得看不清颜色的帆布,布下显出一个人的形状,殷红的血汩汩流出,像藤蔓植物般蔓延,
她蹲下去,轻轻撩起帆布的一角,看到一蓬焦黄得像杂草的头发和一张熟悉而肮脏的脸。
秦素的手一顿,脸色沉下来,居然是昨晚那个乞丐!他死了?
看来,今天这课,她是上不成了。
阅新堂里,涌起淡淡的暗香,然后听见竹制的门帘响动,一位身穿青布学生服的年轻女子走了进来,她扎着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自然地垂在胸前,一张美丽的脸清纯可人。
“教授。”她看见秦素坐在柜台后,笑了起来。
“小羽?”秦素也笑了下,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教授,今天你没来上课,我想是不是您生病了,就来看看。”方羽走过去,刚好看到柜台上放着的古鼎,吃了一惊,“教授,这是您新进的货吗?以前怎么没见过。”
“昨天一个乞丐硬塞给我的。”
“乞丐?”方羽笑了一下,“还硬塞?恐怕不是什么好东西吧?”
“是不是好东西现在我还不能确定,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给我鼎的乞丐被人杀了。”
“什么?”方羽终于发现事情的严重,笑容一下子褪去,道,“怎么死的?”
“被人用刀一刀砍死的。”秦素眼皮跳了一下,“而且是东赢武士刀。”
“什么?”方玉大惊,“教授,难道杀他的是人?”
“还不能确定。不过也十之八九。”秦素伸手抚摩着那只鼎,“死者伤口十分平整,里面教窄,而皮肤处较宽,凶手无疑应该是名剑道高手。”
“武士都自视甚高,根本不屑与段数低于自己的人动手,他们会专程来杀名乞丐?就为了这只鼎?”
“你可不要小看这只鼎啊。”秦素微微笑道,“你仔细看看,这是用什么做的?”
“这``````”方羽将脸凑过去,那鼎浑身呈淡青色,与一般青铜没有多少区别,只是细细看去,就会发现``````
“这``````这上面有``````”她满脸惊讶,一副不敢置信的神情。
“没错,上面有木头独有的纹路。刚开始我也不敢相信。可是事实如此,又容不得我不信。它是货真价实的木头。”
“可``````可是怎么会有人用木头做鼎?而且,也从未听过有青铜色的树木啊。”
“这还不是最奇怪的。”秦素葱根般的手指在鼎身上划过,道,“那个乞丐告诉我它是商朝的东西。当然,它不是,因为,它是古楚国的制品。”
“古楚国?”
“没错。你看。”秦素指着上面雕刻的诡异符号,道,“这是古楚国的文字,我查了一下古籍,总算弄懂了它的意思。”
“上面说什么?”
秦素的神色忽然变得很忧伤,她缓缓度到窗边,看着窗外那片广阔的天空,低低地道:“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嫌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这``````这不是``````”
“越人歌。”秦素转过头,“传说中一首美丽的上古民歌。相传是中国第一首译诗。鄂君子皙泛舟河中,打桨的越女爱慕他,用越语唱了一首歌,鄂君请人用楚语译出,就是这一首美丽的情诗。有人说鄂君在听懂了这首歌,明白了越女的心之后,就微笑着把她带回去了。这就是《越人歌》的故事。”
“这么说,这只鼎就是古楚人用来记载这个美丽传说的鼎了?”
“不无可能。”
“可是``````真有木头可以几千年不朽吗?”
“这``````我倒是知道几种不朽的植物,但那都是《山海经》里传说中的神木,现实中真有那样的东西吗?况且,它们都不是青铜色。”
“那``````”
“等等!”秦素表情突然一滞,眼中光华闪过,表情凝重起来,“我好象想起什么了,那乞丐说这鼎闹鬼,难道是``````”
“是什么啊?”方羽见她不说话,继续道,“教授?”
“小羽,我要出一趟门,大概一周后回来。”秦素转身进了里屋,换了件白色旗袍,简单收拾了点东西,道,“这段时间你帮我照看一下店。”
“教授,到底是怎么回事?”方羽被她弄得一头雾水。
“等我回来后再告诉你。”秦素走到门边,又转过头来,表情十分严肃,“小羽,你要记住,把那鼎放到妥善的地方,无论谁来买都不要卖。还有,也是最重要的,绝不要把它拿到月光下来,否则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明白吗?”
“教授,这到底是``````”
“放心,很快你就会知道了。”秦素朝她笑笑,道“记住我的话,好好看店。”
她的眼睛就像有魔力,只是一个小小的眼神就可以给人勇气,消除一切猜疑,方羽顿感一股暖流划过整个身躯,心情不自觉地好起来,她点了点头,道,“好的,教授,我一定会把店看好,还有``````这只鼎。”
“交给你,我放心。”秦素转身走出屋去,方羽抚摩那只奇异的鼎,眼中忽然漾起诡异的神色。
窗外的阳光渐渐暗下去了,代之而起的是夕阳那特有的血红。方羽坐在柜台后,拿着一本古书细细地读,那是她不久前才从城南旧书店里买来的孤本医书,记载着许多《本草纲目》里都没有的药物,令她获益良多。
这时,一阵浓香浮动,便听到有人道:“请问,老板在吗?”
方羽抬头,看到一男一女站在门边,那男人穿着白色西装,俊逸非凡,那女子冰肌玉骨,唇红齿白,身穿白色滚边旗袍,戴着白色阳帽,亲昵地挽着男人的手,两人站在一起十分般配。
“抱歉。”方羽道,“老板出门了,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我们想要买件古董。”男人道。
“不知先生想要什么样的古董?本店各个朝代各种物品都应有尽有。前几天才刚进了几件宋朝汝窑的精品``````”方羽十分熟练地为他介绍,她已经不是第一次替教授看店了,对店里的情况很熟悉。
“我想买只鼎。”
“鼎?”方羽一惊,笑容滞了一滞,道,“本店的鼎存货不是很多,但有两只战国时候的,您要不要看看?”
“不必了。”男人冷着一张脸,道,“我就要昨日你们买进的那只。”
方羽的脸也冷下来,用眼角斜了一下内堂,道:“先生怎么知道本店昨日刚进了新鼎?”
“这个你不必知道。”男人语气显得非常不友善,眼神冷得可怕,“那是一件赃物,希望你还是把它物归原主的好。”
“什么?”方羽一震,用疑惑的眼神打量他,“你说物归原主?”
“没错。”男人说,“那只鼎是我家的传家之宝,上个月初八被人偷了,我找了很多地方才算找到,如果你方便的话,就把它还给在下,价钱随你开。”
“传家之宝?”方羽转过身去,缓缓走了两步,这个男人的话可信吗?那名乞丐是不是就是他``````
“不知先生怎么称呼?”
“鄙姓卢。”
“卢?”方羽露出笑容走到那女子的面前,“这位就是卢夫人吧?”
“正是。”女子倒是十分和善,笑着点了点头。
“两位如果不介意,可否进内堂详谈?”方羽撩起水晶门帘,做了个请的动作。
男人与女子交换了一下眼色,点了点头,走入了内堂。
方羽为两人奉上茶,道:“卢先生,本店的确于昨日买进一只新鼎,不过我们老板十分喜欢,并不打算出让,现在您说鼎是您的,希望您能说得更详细一点,否则我不知道该怎么向老板交代。”
男人斜了她一眼,冷冷地说:“那只鼎名叫消魂,是上古的宝物,我们家传了十三代,一直没有出差错,没想到家门不幸,我四叔欠了高利贷很多赌债,向家父索要,家父不给,他便偷了鼎出来,想换钱还赌。只是不知为何却沦为乞丐``````”
“你说什么?”方羽诧道,“那乞丐是你四叔?”
“没错,我这次出来,就是为了找回销魂鼎,至于四叔,如果他愿意悔改,家父还是能够原谅他的。”
“怎么?”方羽疑惑地说,“你还不知道吗?你四叔已经过世了。”
“你说什么?我四叔他``````”男人霍然站起,满脸错愕,“他死了?怎么可能,昨天我还听说他``````”
“非常遗憾,却是事实。请节哀。”
男人皱起眉头,缓缓坐下:“他是怎么死的?”
“被人杀了。”
“谋杀?”男人冷冰冰的脸上终于露出愤怒的神情,“为什么这么大的事我没听说?”
“大事?”方羽冷笑一声,“恕我直言,令叔现在只是个乞丐,省城每天都有乞丐互殴而死,在城里人心中,这已经不算大事了。您还是赶快去巡捕房领回令叔尸身,为他办理身后事的好。”
男人眉头紧锁,放在桌上的双手不安地握在一起,女子温柔地将它们握住,道:“子扬,鼎的事固然重要,但四叔毕竟是长辈,我们还是先为他处理后事吧。”
男人咬了下牙,站起身,对方羽道,“**,一句话,这鼎你卖不卖?”
“很抱歉,老板不在,我不敢擅自做主,您还是等老板回来了再来吧。”
“还要多久?”
“大概七天。”
“好。”男人道,“我七天之后再来,希望那时你们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否则``````”他没有说下去,但方羽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他眼中迸出的凛冽寒意。
很好。方羽嘴角挑起一抹冷冷的笑,看来他是想找茬。也罢,她还嫌生活太枯燥无味了呢。
“请卢先生放心,我们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很好。薅菡,我们走。”
夜,圆月高挂。
方羽已经睡下了,却隐隐约约听到院子里传来轻微的脚步声,那声音时远时近,飘忽不定,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她下床披上件外衣,轻轻走到门边,将那镂花的老式木门拉开一条缝,看出去,只见一名穿白色旗袍的女子正在院子里缓缓地度着步,她那一头瀑布般的秀发长长地披散下来,遮住了她的脸孔,她脚下的每一步都好像踩在云端,身子无比轻盈。
“教授?”方羽着实吃了一惊,将门拉开,走到她面前,“您不是说七天后才能回来吗?怎么``````”
她没有再说下去,因为她看到秦素缓缓转过头来,风将长发吹开,里面竟是——竟是一副骷髅!
“啊——”方羽惊呼一声,坐了起来四周是熟悉的画面,原来只是做了一场梦。可是为什么她会做这样的梦?难道教授``````
一阵淡淡的香味缓慢地灌入她的鼻孔,她一惊,立刻奔过去打开房门,浓烈的异香扑面而来,令她一阵晕眩。定睛望去,只见那只木鼎正立在院子的中央,清冷的月光洒下来,一层淡淡的光晕将它笼罩,从那鼎里,正飘出一屡青烟,变幻着形状融入苍茫夜空。
“怎么会这样!”方羽连忙跑过去,那清烟还在不停地从鼎身里渗出来,带着异香,不多时整个院子都笼罩在这诡异的香味之下。
“到底是谁把它拿到这里来的!”她抱起鼎,想要送回仓库,却听到身后有一个熟悉的声音道,“别动它。”
“教授?”方羽转过头,看见秦素正从内堂里走出来,身上还是穿着那件白色的旗袍,“您怎么回来了?发生什么事了吗?”
“是的。”秦素让她放下鼎,围着它转了一圈,脸上浮现诡异的笑容,“我是回来看你的。”
“看我?看我什么?”
“我不放心你啊。”秦素走到她面前,伸出洁白的指尖缓缓划过她的脸,嘴角带着一丝浑浊的笑意,“这东西闹鬼,我怎么忍心让你一个人留下来呢?”
方羽一震,一把将她推开,厉声道:“你是谁?你不是教授!”突然,她表情一滞,眼睛直直盯着‘秦素’脚下,为什么?为什么?她——她居然没有影子!
“我是谁?哈哈哈哈``````”‘秦素’仰天大笑,笑声凄厉至极,她说,“你好好看看,我是谁?”
“什么?”方羽看着她的脸,那张原本漂亮的面孔渐渐扭曲,鼻子,眼睛,嘴,全都揉在了一起,再慢慢舒展开,变成了一张新的脸,那脸略显苍老,却风韵尤存,她狰狞地笑着,“羽儿,你还记得我吗?”
方羽全身如遭电击,眼睛睁得老大,恐惧在她心中蔓延:“这``````这怎么可能?婆婆!你``````你不是死了吗``````”
“你再看看,我是谁?”
她的脸再次扭曲起来,这次显现的居然是一张男人的脸,那么英俊,那么飘逸,方羽胸口一阵沉闷,无力地跌坐在地上:“龙折,是你``````”
“小羽,我爱你啊。”宇龙折迈开步子,一步一步向她走来,身上
关于喜鹊的资料
本文2023-10-04 21:04:4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7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