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玉米、山芋是什么年代传入中国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3收藏

土豆、玉米、山芋是什么年代传入中国的?,第1张

土豆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

玉米

16世纪时传入中国,最早记载见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书的《巩县志》,称其为“玉麦”,其后嘉靖三十九年《平凉府志》称作“番麦”和“西天麦”。

山芋

山芋传入中国通过多条渠道,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明代的《闽书》、《农政全书》、清代的《闽政全书》、《福州府志》等均有有关记载。

根据各省通志和府县志的记载,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是广西,时间是1531年,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1643年为止),它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十省。

1492年哥伦布在古巴发现玉米,以后直到整个南北美洲都有栽培,1494年把玉米带回西班牙后,逐渐传至世界各地,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16世纪时传入中国,最早记载见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书的《巩县志》,称其为“玉麦”,其后嘉靖三十九年《平凉府志》称作“番麦”和“西天麦”。

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种植已达十余省,如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玉米”之名最早见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在原产地美洲以外,中国是玉米种植最为普及的地区之一。玉米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扩展资料:

学者一般认为,古代玉米传入中国有三条途径:

1、西北陆路传入:先由西班牙传到麦加,再由麦加经中亚细亚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西北地区;

2、西南陆路传入:先由欧洲传入印度、缅甸,再传入中国西南地区(15世纪末葡萄牙人可能将玉米先传入印度果阿,然后一路传入爪哇;另一路传入近邻缅甸,再从缅甸传入中国)。

3、东南海路传入:先由欧洲传入东南亚,经中国商人或葡萄牙人由海路传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参考资料:

-玉米

关注

农村一种形似玉米叶的野草,结的果实就像小樱桃,根茎是中药,清热又解毒,用它泡水喝,可治慢性咽炎!它叫开口箭,你知道吗?

开口箭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总体看起来颇似家中常摆的万年青,因而得名“小万年青”;因其果穗略似苞谷(玉米),叶亦似苞谷叶,俗称“苞谷七”;又因其根状茎长,绿色或**,状如虎尾或牛尾,故又有“虎尾七”、“牛尾七”的别名。

开口箭主要分布在中南、华东及西南地区林区的湿热地带中,它叶色碧绿,叶形典雅,观赏价值特别高,是很多自然景区中最常见的观赏植物。我国的湖北、陕西、江西、福建以及云南等地是开口箭的主要出产地,其中云南出产的剑叶开口箭药效最好。

开口箭是一种治病良药,我国医学古籍就记载,开口箭味甘微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的功效,主治白喉、咽喉肿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胃痛、痈肿疮毒、毒蛇及狂犬咬伤等。尤其是患有咽喉疼痛或者慢性咽炎,只要你在水杯中放上几片中药开口箭,治疗效果奇佳,难怪人们都习惯将它称为“开喉箭”。

开口箭虽然能治病,但也是一种毒性很强的中药材,它最大服用量不能超过三钱,否则容易出现中毒反应,像腹痛、呕吐以及眩晕等。因此,开口箭平时不能随意使用,若需要用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目录 1 拼音 2 玉米的别名 3 《农政全书》:玉米 31 拼音名 32 玉米的别名 33 来源 34 原形态 35 生境分布 36 性味 37 归经 38 功能主治 39 玉米的用法用量 4 玉米的营养分析 5 玉米适合的人群 6 玉米的食疗作用 7 与玉米相克的食物 8 玉米的食用建议 附: 1 用到中药玉米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玉米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玉米 1 拼音

yù mǐ

玉米又名苞谷、棒子、玉蜀黍、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子实,一年生,草本,禾本科植物,原产于中美洲,是印地安人培育的主要粮食作物,喜高温,17世纪时传入中国,由于气候适宜,产量高,迅速普及开来,主要在中国北方和西南山地,很快取代了原来这些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粟。又由于它的生长期和冬小麦交错,在黄河流域附近,无霜期较长的北方地区,可以和冬小麦轮作,达到一年两熟,增加粮食产量,成为下层人口的主要粮食,是使18世纪后中国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原产地美洲以外,中国是玉米种植最为普及的地区。玉米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玉米茎粗壮高大,叶宽大,以前也是平原地区农民的重要燃料来源。

人类的主食中以黄玉米和白玉米较多。玉米是粗糙中的保健佳品,食玉米对人体的健康颇为有利。我国玉米质量的国家标准,根据玉米的粒色和粒质分为四类: 黄玉米、白玉米、糯玉米和杂玉米。

玉米可以直接蒸煮食用,一般加工成面粉,如果精加工口味不错。但以前为了增加产量,常和种皮一起磨粉,叫做“棒子面”,非常粗糙,难以下咽,但抗饥饿,是底层居民的主要粮食。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只有精加工的玉米粉作为调剂口味用,玉米主要用于作为饲料,工业生产淀粉、发酵类药品的主要原料,玉米胚芽可以提炼玉米油,据说长期食用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

2 玉米的别名

苞谷、棒子、玉蜀黍

3 《农政全书》:玉米 31 拼音名

Yù Mǐ

32 玉米的别名

玉高梁(《纲目》),番麦、御麦(《留青日札》),西番麦(《学圃杂疏》),玉麦、玉蜀秫(《农政全书》),玉蜀黍(《纲目》),戎菽(《广群芳谱》),红须麦(《蒙化府志》),薏米包(《医林纂要》),珍珠芦粟、苞芦、鹿角黍、御米(《双溪物产疏》),包谷、陆谷、玉黍(《齐民四木》),西天麦(《平凉县志》),玉露秫秫(《植物名实图考》),纤粟(《随息居饮食谱》),珍珠米(《尔雅谷名考》),粟米、包粟(《岭南采药录》),包麦米(《中国药植志》),苞米(《广西中兽医药植》)。

33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种子。

34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秆粗壮,直立,高1~4米,节间有髓,基部各节具气生根。叶片长大,扁平,剑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呈波状皱折,具强壮之中脉。雄性圆锥花序顶生,雄小穗孪生,长达1厘米,含2小花;两颖几相等长,膜质,背部隆起,具9~10脉;外稃与内稃均透明膜质,几等长于颖;花药橙**,长达5毫米;雌小穗孪生,成8~30行排列于粗壮而呈海绵状之穗轴上;两颖相等,甚宽,无脉,具纤毛,第一小花不育;外稃透明膜质,似颖但较小而无毛,具内稃或否;第二小花外稃似第一小花者,具一内稃;雌蕊具极长而细弱之花柱。颖果略成球形,成熟后超出颖片和稃片之外。花果期6~9月。

本植物的根(玉蜀黍根),叶(玉蜀黍叶)、花柱(玉米须)、穗轴(玉米轴)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35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36 性味

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淡,微寒。"

37 归经

《本草撮要):"入手、足阳明经。"

38 功能主治

①《纲目》:"调中开胃。"

②《医林纂要》:"益肺宁心。"

③《本草推陈》:"为健胃剂。煎服亦有利尿之功。"

39 玉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煮食或磨成细粉作饼饵。

4 玉米的营养分析

1 玉米中的纤维素含量很高,具有 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排泄的特性,可防治便秘、肠炎、肠癌等;

2 玉米中含有的维生素E则有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衰老、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皮肤病变的功能,还能减轻动脉硬化和脑功能衰退;

3 研究人员指出,玉米含有的黄体素、玉米黄质可以对抗眼睛老化,此外,吃玉米还能抑制抗癌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 大脑细胞,增强人的脑力和记忆力;

4 国外医学资料介绍,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癌症发病率普遍较低,可能是其中富含镁、硒元素等,抑制肿瘤的生长。特别是玉米中还含有较多的谷氨酸,谷氨酸有健脑作用,它能帮助和促进脑细胞进行呼吸,在生理活动过程中,能清除体内废物,帮助脑组织里氨的排除,故常食可健脑。

5 玉米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皆可食用

适宜脾胃气虚、气血不足、营养不良、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肥胖症、脂肪肝、癌症、中老年人、记忆力减退、习惯性便秘、慢性肾炎水肿者食用。

6 玉米的食疗作用

玉米性平、味甘淡;

益肺宁心,健脾开胃,防癌,降胆固醇,健脑、利尿、利胆、降血压、降血脂。

7 与玉米相克的食物

玉米忌和田螺同食,否则会中毒;尽量不与牡蛎同食,同食会阻碍锌的吸收。

8 玉米的食用建议

1 吃玉米时应把玉米粒的胚尖全部吃进,因为玉米的许多营养都集中在这里;

2 玉米蛋白质中缺乏色氨酸,单一食用玉米易发生赖皮病,所以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应多吃豆类食品;

3 玉米受潮霉坏变质产生黄曲霉素,有致癌作用,应当禁忌食用;

4 患有干燥综合征、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者属阴虚火旺之人,忌食爆玉米花,食之易助火伤阴。

5 玉米熟吃更佳,烹调尽管使玉米损失了部分维生素C,却使之获得了更有营养价值的更高的抗氧化剂活性。

用到中药玉米的方剂 玉米粉粥

粉适量,冷水溶和,待粳米粥煮沸后,调入玉米粉同煮为粥。用药禁忌:霉坏变质的玉米或玉米粉不宜煮粥食用。

消炎利胆茶

拼音:xiāoyánlìdǎnchá处方: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各3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玉米须、蒲公英、茵

胡萝卜玉米渣粥

拼音:húluóboyùmǐzhāzhōu处方:玉米渣100克胡萝卜3~5克制法:先将玉米渣煮1小时

玉米须炖猪肉

拼音:yùmǐxūdùnzhūròu处方:玉米须30克猪瘦肉120克精盐味精适量制法:将玉米须洗净,

益肝清症汤

克,阿胶9克,地鳖虫6克,桃仁6克,龙胆草6克,玉米须30克,炮山甲粉17克(另吞)。功能主治:健

更多用到中药玉米的方剂

用到中药玉米的中成药 结石通片

准编号:WS3B258997处方:广金钱草玉米须石韦鸡骨草茯苓车前草海金沙草白茅根制法:以上八

复方金钱草颗粒

金钱草218g、车前草109g、光石韦109g、玉米须545g制法:以上四味,广金钱草、车前草、玉

消渴丸

iaokeWan处方: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南五味子、山药、格列本脲制法:以上八味,葛根

结石通茶

WS3B200495处方:广金钱草180g玉米须120g鸡骨草90g茯苓90g石韦90g白茅根

盘龙七药酒

5g红曲15g制法:以上三十味,共粉碎成粗粉,加玉米酒(60%)15000ml,密闭,浸渍七至十日,

更多用到中药玉米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玉米 《青囊秘诀》:[下卷]大肠痈论

三归二草三钱,薏五芩二四剂从。本症用两间汤亦佳∶玉米(二两)当归(二两)槐花(三钱)天花粉(三钱)锦

《青囊秘诀》:[下卷]痔漏论

方用益后汤∶山药(一两)茯苓(一两)白芍(一两)玉米(一两)地榆(三钱)山甲(炒,一片)水煎服,四剂

《青囊秘诀》:[下卷]杨梅疮论

三钱共细末,敷至一月患自瘥。此症方用护身汤亦效∶玉米(一两)金银花(一两)土茯苓(一两)肉桂(三分)

《青囊秘诀》:[下卷]小肠痈论

银花(三两)泽泻(三两)甘草(三两)茯苓(一两)玉米(一两)肉桂(一分)水煎服,一剂而水如注,二剂而

《青囊秘诀》:[上卷]囊痈论

玉米这种作物是在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有什么依据呢?

我们现在吃的许多食物都是国外传入中国的,比如玉米、番茄、番薯、洋葱、葡萄、南瓜、西瓜、核桃等等。今天小编想和大家来说说:玉米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玉米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何时?请大家收藏好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玉米这种作物是在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

玉米是在明朝嘉靖年间从美洲传到中国的。玉米这种作物最早出现于美洲地区,其中又以墨西哥与中美洲更早一些。当地的印第安人在发现野生玉米并知晓这种植物可以食用之后便开始进行种植,种植历史距今大约有3500年。后来随着美洲这块"新大陆"被哥伦布发现,玉米这种作物开始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玉米传入中国的时间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中间不过间隔大概40年左右的时间。

中国最早引入玉米这种作物的地方是广西,然后再经由此地逐渐扩散至其它地方。种植玉米的地方从最初的广西一地扩散至明末时期的十多个省,期间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中国关于玉米的最早记录出现于一本名叫《巩县志》的古籍,当时玉米尚且被称为“玉麦"。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玉米的称呼也一再发生变化。除了“玉麦"之外,玉米使用过的别称还包括"番麦"以及“西天麦"等等。

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玉米"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一位名叫徐光启的明代科学家于万历年间创作的《农政全书》。这本书籍包含了众多明朝时期农业生产的内容,比如说百姓所种植的农作物,各类农作物的耕种经验等等。这本书籍的问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玉米的推广,毕竟在当时那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中百姓最关心的就是农事。

相比起水稻和小麦这两种粮食作物,玉米的种植难度更低,对于土壤以及气候的要求都不算太严格,而且它的产量也是非常可观的。这也正是玉米得以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的原因。除此之外,玉米的营养价值也非常高。现如今玉米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食物,且种类也是越来越多样化。

玉米(玉蜀黍)的别名很多,有的地方叫玉麦、棒子、包谷,还有玉高梁、包芦、珍珠米、六谷米等不同叫法。由于玉米曾为宋徽宗皇亲尝过,又博得了“御麦”的美称。

玉米的祖籍并不在我国。一般认为,玉米的原产地在南美洲。人们熟知的秘鲁,在印第安语中就有“玉米之仓”的说法。考古学家们曾在墨西哥南部的特万特佩克地峡遗迹中,发现有最古老的野生玉米果穗。秘鲁的海岸附近至今还保存有古城遗址,在出土的陶器和建筑物上,嵌有大量的玉米子粒和果穗图案。分析这些遗迹,考古学家们推测,南美洲最早的原有居民印第安人远在公元4000--5000年前就开始广泛种植玉米了。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发现了玉米,当年就把它带回西班牙。他在航海报告中热情地介绍了玉米这个被印第安人当作自然神来崇拜的作物,他写道: “有一种谷物叫玉米,它甘美可口,焙干,可以做粉。”从此,玉米渐渐地遍布欧洲,遍布世界。南美玉米传入我国可能有两条途径:一条是15世纪末由葡萄牙人将玉米带到爪洼,于16世纪初传入我国;另一条是由阿拉伯人经西班牙、中亚而传入我国。所以,在明朝玉米又有“番麦”之称。

玉米引入中国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是在浙江、福建等部分沿海地区和山地种植。从18世纪起,我国玉米栽培开始了有较快的发展。由于玉米能抗旱耐寒,但得薄土即可播种,适应性很强,很快便成了平原地区广为栽培的大田作物。

今天,由昔日南美印第安人所培育出来的玉米,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已成为品质优良,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世界性高产栽培植物,在粮食作物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土豆、玉米、山芋是什么年代传入中国的?

土豆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玉米16世纪时传入中国,最早记载见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书的《巩县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