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大蝗灾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6收藏

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大蝗灾,第1张

  先秦古籍如《诗经》等多称蝗为螽(螽是蝗类的总名,还包括螽斯)或蝝,蝝是蝗的若虫(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幼虫称若虫)。战国后多称蝗。蝗和蝝都为害庄稼。古籍上最早记载蝗灾的是《春秋》记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初税亩,冬,蝝生。"最早记载蝗虫的是《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行春令……则虫蝗为败。"及同书《审时篇》:"……得时之麻……如此者,不蝗。"《礼记·月令》也有"虫蝗为灾"的记载,不俱引。约在宋以后,蝝改称"蝻",合称蝗蝻,沿用至今。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除蝗疏》统计了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蝗灾的次数,指出春秋294年中共发生蝝灾111次,按月分布如下:

  月份(农历)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发生次数 2 3 19 20 31 20 12 1 0 0 3

  以上的数字分布,非常合乎统计学上的常态分布规律。表明蝗虫是在4至9月(农历)间最猖獗,徐光启说:"最盛于夏秋之间,与百谷长养成熟之时,正相值也,故为害最广。"

  徐光启的这个统计与1920年江苏省及浙江省昆虫局研究全国各地蝗虫的发生季节非常吻合,就飞蝗而言,各地以5~8月(阳历)为蝗患最紧要时期。夏蝗以5月中至7月上旬最盛,秋蝗以8月上中旬为最盛。6、7两月是夏秋蝗灾并发的时期。

  笔者对周尧《中国昆虫学史》附录历代蝗虫灾害登记表的重新统计结果,从公元前707年(鲁桓公十三年)至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止的2614年中,共发生蝗灾508次(该书印刷有误,统计为2618年,538次)。

  《除蝗疏》对于蝗虫的发生与环境气候条件的关系有很科学的见解:闻之老农言,蝗初生如粟米,数日旋大如蝇。能跳跃群行,是名为蝻。又数日,即群飞,是名为蝗。所止之处,喙不停啮……又数日,孕子于地矣。地下之子,十八日复为蝻,蝻复为蝗,如是传生,祸之所以广也……蝗之所生,必于大泽之涯……必也骤涸之处……故涸泽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图之此其地矣。

  唐宋以后,纸张及印刷条件改善,蝗灾的记载便较详细,下面略举数例,以见一斑:

  "(唐)贞元元年(785年),夏蝗,东自海,西尽河陇,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殍枕道。秋,关辅大蝗,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为食。"

  "(宋)淳化三年(992年),六月甲申,飞蝗自东北来,蔽天,经西南而去。是夕大雨,蝗尽死。秋七月,许、汝、衮、单、沧、蔡、齐、贝八州蝗。""有蝗起东北,趋至西南,蔽空如云翳日……"

  "(元)至正十九年(1353年),五月,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处,蝗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蝗)食禾稼草木俱尽。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填坑堑皆盈。饥民捕蝗以为食,或曝干而积之……"

  "(明)成化二十一年,大旱,飞蝗兼至,人皆相食。流亡者大半,时饥民啸聚山林。太平县蝗虫飞,飞蔽天,禾穗树叶食之殆尽,民悉转壑。是年垣曲民流亡大半,聚啸山林。三月,平阳蝗。四月,河南蝗。七月顺天蝗。"

  "(清)咸丰七年(1857年),春,昌平、唐山、望都、乐亭、平乡蝗,平谷蝻生,春无麦。青县蝻子生,抚宁、曲阳、元氏、清苑、无极大旱,蝗……武昌飞蝗蔽天。房县、枝江、松滋旱蝗,宜都有蝗长三寸余。秋,黄安、蕲水、黄冈、随州蝗;应山蝗,落地厚尺许,钟祥飞蝗蔽天,亘数十里……"

  蝗灾的地理分布

  上引公元前707年(鲁桓公五年)至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止的2614年中,共发生蝗灾508次,按其发生次数的地理分布,为:

  黄河流域:436次,占85.82%;长江流域:69次,占13.57%;华南西南:3次,占0.58%。这个分布情况与陈正祥研究的"蝗神庙之分布"基本一致。地理学者陈正祥查阅国内外收藏的中国方志3000余种,找出其中记载有蝗神庙地点的,即在地图上标明,最后制成中国"蝗神庙之分布"的历史地理图(蝗神是总称,包括叭蜡、虫王、刘猛将军等)。利用蝗神庙分布绘成的蝗灾分布地图,有一种超过文字记载的优点,因为凡是有蝗神庙的地方,反映当地的蝗灾必有反复发作的历史,故农民不得不立庙祭祀。

  陈正祥归纳蝗神庙分布图的特点有四:(1)蝗灾的分布以黄河下游为最多,尤其是河北、山东、河南三省。(2)华中以南,蝗灾渐少,到了东南沿海,几乎没有。(3)蝗神庙分布的南限,大致同春季及年平均80%的相对湿度等值线符合。(4)云南高原中部和太湖流域相似,故蝗灾也较普遍。这图的不足之处是未能反映蝗灾偶然发作的地点,因为蝗灾偶发地区,往往没有建立蝗神庙,便无法在地图上反映出来。

  历史上的蝗虫是没有分类的,郭郛等研究现代中国蝗虫的生物学分类,指出有三大类,即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郭郛等也将中国蝗灾的分布绘制成"中国飞蝗三亚种的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和长江流域的蝗虫主要都是东亚飞蝗,亚洲飞蝗主要分布在西北及内蒙古一带,西藏飞蝗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一带。其中东亚飞蝗的分布情况,同陈正祥的"蝗神庙之分布"图非常一致,并且弥补了"蝗神庙之分布"中因不是多发性地区故没有蝗神庙的缺点,以及西北内蒙古和西藏地区因缺乏方志记载故蝗神庙极为稀少的缺点。将两图合起来看,可以对中国蝗灾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分布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和理解。

蝗虫,又名蚂蚱、蚱蜢,是蝗科,直翅目昆虫。

蝈蝈,学名为:短翅鸣螽,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鸣螽属。

蟋蟀亦称“促织”、“趋织”、“吟蛩”、“蛐蛐”。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

蝴蝶

蚂蚁,蚂蟥,蚂蚱

蚱蜢,蚂蚱

嗡嗡,

樱桃,樱红,樱花

拔牙,拔草,拔萝卜,拔河

瞎子,眼瞎,瞎看

锅铲,铲子

锄头,锄禾,锄草

收割,分割,割草

承让,承受,承担

拴住,

瓢虫,瓢盆,瓢泼大雨,瓜瓢

逛街,闲逛,瞎逛

蚂--蚂蚱、 蚂蟥、 蚂蜂、 蚂蝗、 蚂螂、 蚂蚍

蚱---蚂蚱、 蚱蝉、 蚱蜢、 蚱娘、 蚱虫、

嗡--嗡子、 嗡营、 嗡鼻、 嗡蓝、嗡嗡

樱--樱花、樱桃、 山樱、 樱珠、 樱笋、 珠樱、 樱姬

拔--拔河、 拔起、 海拔、 挺拔、 提拔、 选拔、 开拔、 拔节、

瞎--瞎闹、 瞎扯、 瞎眼、 瞎话、 瞎诌、 瞎炮、 瞎抓、 瞎火

铲---铲平、 铲子、 铲除、 锅铲、 铲刀、 铲球、 风铲

锄--锄头、 锄奸、 薅锄、 耘锄、 锄除、 锄理、 夏锄、 锄禾

割--割舍、 阉割、 交割、 分割、 气割、 割线、 余割、 割肉

承--承担、 继承、 承认、 传承、 承受、 承载、 轴承、 承包、

拴--栓绳 、拴线、拴缚、 栓对、 拴住、 拴束、 拴马

瓢---水瓢、开瓢、瓢泼、 天瓢、 一瓢、 箪瓢、 椰瓢

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大蝗灾

  先秦古籍如《诗经》等多称蝗为螽(螽是蝗类的总名,还包括螽斯)或蝝,蝝是蝗的若虫(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幼虫称若虫)。战国后多称蝗。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