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献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汉字的产生为古籍的形成提供了先决的条件,当汉字与承载材料结合在一起时,往往被称之为“书”,也就开始了古籍发展的历程。
从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是古籍发展历史上的最初阶段。在这一时期,殷商时期甲骨的书、西周时期青铜的书,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石刻书、简牍书和缣帛书,无不巧借载体,体现了最初图书的不断变迁。
这些古代文献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更对后来承载汉字的载体及成书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籍定义
"古"是相对于"今"而来的,未采 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皆可称之为古籍。
当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将文字刻写在特定形式的材料上,借以记录知识、传播思想,图书才开始出现。在《中国古籍编撰史》中提出图书必须具备以下六个构件:
知识信息;
著作方式;
文字;
物质载体;
文字制作技术;
装订形式。
以这六条标准来衡量诸多图书起源的几种说法:"陶器说"过分强调陶文的作用,但陶文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河图洛书"只是出自荒古的神话传说,不足为凭;甲骨、青铜、石刻均不能称之为图书。
古籍
简策
《御笔诗经图》
著名书史学家钱存训指出:书籍的起源,当追溯到竹简木牍,编以书绳,聚简成篇,如同今日的书籍册页一般。
先解释"古籍"的"籍"。"籍"在这里就是书,"古籍"是古书的雅称。什么样的东西才算书,殷商时龟腹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只是占卜后刻上去的卜辞,并未构成书。商周时青铜器上的铭文即所谓"金文"是王公贵族们对铸器缘起的记述,尽管有时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勋,文字很长,但其性质仍和后世纪功颂德的碑刻相近似,也不能算书。中国殷商时已开始在竹木简上写文字,《尚书》的《多士》篇里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册"的古文字就像两根带子缚了一排竹木简,"典"则像以手持册或将册放在几案上面。但这种典册在殷商时仍不是书,而只是诏令之类的文字,保存起来犹如后世之所谓档案。到西周、春秋时,档案留下来的就更多了。西周、春秋时人做了不少四言诗,草拟了贵族间各种礼仪的节目单或细则;还有周人用蓍草占卦的卦辞、爻辞;春秋时诸侯国按年月日写下来的大事记即"春秋"或"史记"。这些,都归祝、史们掌管。其中除大事记是后来史书的雏形外,其余所有的仍都没有编成书,只能算档案,或称之为文献。到春秋末战国初,学术文化从祝、史手里解放出来,孔子以及战国时的学者才把积累的档案文献编成《诗》、《书》、《礼》、《易》、《春秋》等教材,作哲理化的讲解。
历史和文献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源,但它们在内容、形式和使用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1 内容:历史主要指古代遗留下来的实物、遗迹、遗址等物质文物,王朝历史、史前文化等;而文献主要指历史时期产生的书籍、文献、文字记录等。2 形式:历史通常以实物的形式存在,例如考古发现的器物、墓葬、建筑等;而文献则以书面文字或其他记录形式存在,例如史书、古代文件、手稿、信件等。3 使用方法:由于历史多是实物,因此研究者需要通过考古学、文物保护等方法进行发现、分析和研究;而文献则更容易获取和使用,研究者可以直接阅读和分析其中的内容。尽管历史和文献存在一些区别,但它们通常互相补充,共同为研究历史提供重要数据和信息。在历史研究中,研究者常常需要运用历史和文献,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历史认识。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指综合运用版本、校勘、目录、注释、考证、辨伪、辑佚、编纂、检索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地分析、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进而探讨古代文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和利用的规律,并总结对古代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工作的规律与方法的学科。
分而析之,中国古典文献学大致包括以下分支,即: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校勘学、古籍目录学、古籍注释学、古籍考证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编纂学、古籍检索学。
扩展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由于文献载体的变迁,书写、契刻、印刷的不同以及装订技术水平的进步,对于文献的编缀、卷摺、包背和装订,先后产生过几种不同的体式:
1、简策体式(竹木简的编简)。
2、卷轴体式(缣帛和纸书的卷轴装以及纸书向册页过渡的旋风装)。
3、折叠体式(梵夹装、经折装)。
4、册页体式(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等)。
当代以纸为载体的文献资料,除少数复印的古籍偶尔沿用线装外,大都采用平装、精装。
——中国古典文献学
据网上搜索知: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包括现代的语言和古代的语言。例如对《诗经》的研究中,不但可了解古人如何运用文字,运用语言叙事抒情,还可了解到许多现在已经消失或者不常接触的植物名、动物名、生产生活方式、重要的祭祀活动等等;面对一个词语或者成语,除了现今的意思和用法,还可以知道其来源、典故等。事实证明语言学的研究是引领人们了解历史,思考未来语言发展的明灯。
学科交叉研究法是把多种学科引进语言学,把语言学引进别的学科的指导方法。即立足语言学,与其他学科多向交流,吸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分析方法。科际交流,尤其表现在方法的借鉴与习得上。这个方法的特点是多种方法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如融会语言学上的共时描写法、历时分析法、社会学上的社会调查法、阶层分析法,以及其他学科的统计法、历史研究法等等。这一研究方法的领域十分广阔。
古代文献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本文2023-10-04 22:20:0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7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