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一贯钱相当于现在多少元人民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3收藏

古代的一贯钱相当于现在多少元人民币,第1张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金上等旧估两十千,今请估八千”(食货志),一两金子从兑10贯到8贯。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每两价钱二十贯,银每两一贯五百文。

岳飞的孙子岳珂的《金陀续编》记载,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银每两二贯三百文,金每两三十贯文。从这里能看出,金银的兑换率差不多1:10,但金银贵而铜钱便宜,差不多银铜兑换率在1两对2贯左右。

扩展资料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统一了货币。废除刀、布、贝等钱币,以“半两”做为货币。即用秦国后来的园形方孔铜钱,铸文“半两”,重十二铢(一两为二十四铢),称之为重如其文的“半两”铜钱。从此,这种由圆孔环钱演变而来的“半两”,在我国陆续流通了两千多年。

大钱:大面值钱和大型钱的总称,六朝时称标准大小的五铢钱为大钱,文:钱币的基本单位名称,一枚小平钱称一文。贯:一千钍称贯,又铸钱场所穿在钱孔中的方形木条也称贯。

五万元每平尺左右。

请注意:可以拍卖,签订了委托拍卖合同,不等于就是卖出去了。委托拍卖合同和货物买卖合同不同:委托拍卖合同是帮拍卖物品,不代表就是成功卖掉了;货物买卖合同才是卖掉。

当然买得起。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商品经济、手工业最发达的朝代之一。造纸业在宋代取得重大突破。在巨大的纸张消费促进下,无论是纸张品种、纸张质量还是生产数量在宋代都达到高潮。纸到了宋代已经是很普通的物件,虽然上品纸张普通人消费不起,但普通纸张,宋代一般百姓消费起来是没问题的。如果纸贵到普通人不能消费,那么宋代印刷业又如何达到高峰,并创造活字印刷术呢?所以,宋代纸张只是普通消费品,没有多贵的。宋代纸张除了用来写字之外,早已进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百姓拿一些质量较低,较为厚实的纸张作为生活用途也属常见。宋代已经有烧纸钱的习俗,纸都能拿来烧着玩了,你说价格贵不贵?

当然如果是流传到今天的宋代纸张的话,那可不得了。宋纸现在基本找不到了,但今天一本宋版书的价格动辄数百万,还有价无市。

“苏公书法自颜行,犹谓蔡公居第一。”2016年5月15日的夜晚是属于书法名迹的夜晚。曾巩《局事帖》被拍出了18亿的高价,算上市后的佣金和手续费,最后的成交价格为207亿元。相信大家都非常好奇这幅书法作品到底有何稀奇之处,竟然能排出如此高的价钱呢?

曾巩是出生于1019年9月30日的著名书法家,并且为官公正廉洁,受到了老百姓的尊重和爱戴。他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慧的孩子,能够达到过目不忘的境界。看书的时候专心致志,丝毫不被外界的事物所打扰,人们都说这孩子长大之后一定会成大器。1057年,曾巩进士及第,从此步入了仕途。1059年他当上了参军,1060-1069年间,曾巩一直都在修订古籍。在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平时难以接触到的孤品读本,这个过程也是它汲取知识,丰富自我的过程。

1069年之后,曾巩被外放到了岳州当通判。在他当官的时候,他一直都鼓励农民生产,并且采取非常利民的方式减轻农民的负担。除此之外,他还兴修水利,修建了一些有利于农时和农业活动的基础设施。

《局事帖》是1081年曾巩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局事多暇,动履禔福。去远诲论之益,忽忽三载之久。”这封信虽然只有短短的124个字,可是却在文字里流露了作者苦闷,纠结,忧郁而又彷徨的心情。他不知道如何向别人倾诉排解,只能通过写信的方式告知有人自己当下的情形。这封信里投入了他太多的感慨和将近大半辈子漂泊的人生经历,所以曾巩在书写的时候也不自觉的带入了最真实的情感。曾巩一心为民为国家为社稷,可是仕途却不顺,怀才不遇是他内心愤懑最大的原因。

《局事帖》排列整齐中又带着几分疏狂和不甘,笔画勾连之间尽显力道。但是粗犷的字体之间也可以窥见秀丽的影子,颇有几分颜筋柳骨的意味在内。曾巩本身的书法造诣就不熟,哪怕是他用来日常记事的文字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别提这副倾注了他心血承载了他情感的书信了。所以这幅书法作品能够拍出如此高价也就不难理解了,从字数上来算,每一个字都价值167万元,这消息传出去之后,著名的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感慨:“别跟我说法拉利有多值钱,它也就只值一个字的钱”

“珊珊媚骨吴兴体,书法由来见性真。”曾巩虽然仕途不顺,可是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却非常的高,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局事帖》之所以如此让人着迷,不仅仅是书法作品本身拥有非常迷人的魅力,而是这幅书法作品中蕴含了他极为真挚的情感。后人在读到这幅字上的内容的时候,还是会被当时曾巩的处境所感染,并且与他产生共鸣,共情共鸣才是这幅作品最大的价值。

何谓古籍善本?清朝版本目录学家张之洞的解释为:一是足本,没有删节和缺卷;二是精本,精校精注,错误极少;三是旧本,即传世很久的木刻本、传抄本和线装书。当代学者对古籍善本的解释为:一是年代久远而且有文物性;二是印刷插图精美而具有艺术性;三是书籍内容精辟具有学术资料性。国家文物法对古籍善本曾明文规定,凡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出品的文物和图书,均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得私自出口。于是收藏家们往往将这一时限之前的清代初期或更早期的精刻本和精抄本视为珍宝,因为最起码它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决定了其收藏和投资价值也是相当高的。古籍善本由于是纸质品,很容易受到损毁,如水灾、火灾、虫蛀等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保存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实属不易,这就导致了流传下来的古籍善本十分稀少,许多古书现已绝迹,留存下来的古籍善本中不乏孤品、珍品,有的存世量也不过是寥寥几部,因此,古籍善本的价值珍贵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评判古籍善本价值的标准

  

1、文献价值 古书籍所描述记载的史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价值首先体现于它的文献价值。 

2、版本价值  古籍的版本种类很多,一般来说,稿本(作者的原稿)、旧抄本、原刻本、精刻本、初印本以及各类活字印刷本等版本的价值更高。 

3、艺术价值 有些古籍字体雕刻精美,印刷水平较高,如精写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红印本、拱花等。 

4、学术价值 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为少见的稿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5、文物价值 有些古书,抄写或刻印本年代久远,流传又稀少,如宋版书存世不多,无论从纸质、墨迹、印刷技能、装帧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文物考古价值。

 

二、各种古籍善本的市场价格    

近年来,我国古籍善本在拍卖市场上行情十分走俏,价格不断向上攀升。如一册《唐人写经遗墨》以88万元成交,《续华严经疏》以40万元成交,《四库全书珍本》以29万元成交,明代版《陀罗尼经》成交价9万元,清乾隆年间《汪由敦诗翰》成交价165万元,民国版《朱拓千叶莲花造像》成交价055万元等等,可见古籍善本近年来已成为拍卖会的重头戏,购买者十分踊跃。古籍善本现已成为收藏家们苦苦追求的收藏精品。 

目前,市场上的古籍善本价格还在不断攀升,特别是宋版书或更早的古籍涨幅更是惊人,眼下一般宋版书都是按页论价,而不是以本论价。一页品相上好的宋版书市场价大致在1 万元左右,换句话说,一册100页左右的宋版书价值可达到100万元左右。由于宋版书十分珍稀,其市场价格有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元版书市场价与宋版书相差不是很大,市场价也随着宋版书的上扬而升值。明版书市场价要比宋版书低不少,其价格目前还比较平稳,但明版书要比以后的清版书的价格昂贵。明代初期的版本因流传下来的比较少,所以明初版本的升值潜力千万不可小视。明代中叶及明未的各种版本由于尚有一定的存世量,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其市场价格仍将平稳地维持着原状。清版书由于存世量较大,清中叶及晚清的版本,市场价还不是很高。但清初康熙、乾隆年间的版本仍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清代图书以木刻为主,晚清时有一部分石印版出现。清代版本尽管目前价格不是很高,但在这部分存世量较大的图书中仍不乏精品善本,这就要看收藏者的识别能力了。此外,民国初期的石印版和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一部分铅印版、影印版虽然不属于很珍贵的古籍善本,但也值得投资者收藏。古籍善本由于近年来在收藏品市场上十分受宠,因而各种伪造的古籍善本也应运而生。

  

三、古籍善本的几种作伪手法。

  

1、纸张做旧:纸张是文字的载体,没有纸张就没有书籍,因此判断古籍的真伪,首先要看纸张是否古旧。所以制作古籍伪本必须将纸做旧。将纸做旧有两类:一类是“染纸”,包括用糖水,或用栗子壳熬水,或用茶水,或用其它方法等将纸染成黄褐色,也有用烟将水熏黄的,以求使纸显旧色;二类是用“旧纸新印”,如果作伪者存有古纸,就可在纸上面新印古书内容,然后订成“古籍”,这种作伪方法尽管较少,但却使人很难从纸张上辨别其为赝本。 

2、伪造序跋:一些重复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书的序跋外,又增刻新有序跋,叙述重印的原因,序跋后还著有姓名、年月等。这些都表明了书籍的真实年代。作伪者往往裁掉对其作伪不利的序跋,或涂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伪造对其作伪有利的序跋。 

3、伪造名人题跋,藏章印记。 

4、伪造牌记:保留旧牌记,挖掉复刻牌记,或挖补,涂改复刻牌记的年代。 

5、裁截目录:将原目录裁去部分或全部,使人不知收全该书究竟有多少卷,以便用残本充当全本。

6、利用著录书:有些著录书的记载是错误的,作伪者便故意以此为据来兜售自己制作的伪本。 

总之,古籍善本作伪的手法有多种多样,有时只采用一、两种,有时则可能是各种手法混合应用。收藏者在实际辨别时,应该运用自己掌握的学识和有关资料进行全面考察被鉴定的古籍,并可请专家一起鉴定,应注意去伪取真,才能真正做到所购古籍物有所值。

宋代钱币种类繁多,主要以铜币为主,宋代钱币最大的特色是将中国书法艺术完美体现,据历史资料记载,宋代的很多皇帝都喜欢书法,因此将书法艺术篆、隶、楷、行、草利用到了钱币当中。

皇宋通宝,宝元二年至皇祐末年铸造,属于非年号钱,钱文有篆书,楷书对钱,光背。有小平、折二两种,有铁钱。篆书中另有九叠篆极其罕有,为古泉大珍。

皇佑通宝,皇祐元年(1049年)铸。所见为折二钱,面文篆书,旋读;还有楷书小平者 ,此钱币铸造量少,因此目前存世的实数罕见。

皇宋元宝,南宋理宗宝佑元年至六年铸 ,有小平,折二两种铜钱,面文楷书旋读。背文纪年自元至六。存世量颇大 ,亦有光背钱,较纪年钱少见 。

景德元宝,景德年间铸,钱文中的德字省去一横,材质为红铜,白铜,。有小平钱,折二,折五等版式。

景定元宝,景定间年(1260年-1264年)铸钱,是南宋末期的产物,有小平与折二两种常见品,一般背有元或数字。

景佑元宝,北宋仁宗皇帝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铸造。对钱,钱文有篆书,楷书二种书体。制式为小平,有铜铁两种材质,铜钱比较普通,铸造量极大,现今存世为数不少,价格颇低,有少量铁钱铸行,存世不多,比较珍稀。

靖康元宝,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铸行。钱文为篆、隶二体旋读,有小平、折二、折三对钱。此钱量少难觅,版别繁多,尤以小平极其珍贵。 隶书“靖康元宝”小平铜钱,真书“靖康通宝”小平铜钱。都堪称国宝。

太平通宝,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铸行,宋代第一种年号钱,隶书、篆书对钱形制

明道元宝,北宋仁宗明道年间(公元1032年~公元1033年)铸。对钱,有楷书,篆书二体。

熙宁元宝,北宋神宗赵顼,熙宁年间(公元1068~公元1077年)铸造。小平钱有篆书,楷书,隶书。旋读,版别很多,背上有衡字者和隶书者少见。另有“熙宁通宝”和“熙宁重宝”钱存世。

乾道元宝,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宋孝宗铸乾道元宝。此乾道元宝金质小钱,楷书、钱文环读。

咸淳元宝,咸淳元宝为度宗咸淳年间(一二六五~七四)所铸造。有小平,折二铜钱。背有年号元到八。为南宋最后一个钱币。“咸淳元宝”钱是南宋度宗于咸淳年间(1265—1274)铸行的货币,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种。钱文直读,字体真书,背文纪年,自“元”至“八”。因南宋恭帝以后未见铸钱,故此为有宋一代最后之方孔圆钱。

绍熙元宝,南宋光宗皇帝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铸造,版式有小平,折二等铜、铁钱。均为纪年钱,有背“元”,“二”,“三”,“四”,“五”等。铸工较其他南宋钱币为优。“绍熙元宝”铁钱背有纪监及纪年文字,有背“春”,“光”,“定”,“春五”,“汉”,“同二”,“光二”等。另光宗朝还铸有“绍熙通宝”钱。

天圣元宝,北宋仁宗赵祯,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铸,对钱,有楷书,篆书二体。铜钱为小平版式,另有铁钱有小平,折二版式。

绍兴元宝,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年间(1131~1162年)铸有“绍兴元、通宝”两种钱币,且有铜、铁质之分。在铜质行用钱中,“绍兴元宝”有小平、折二、折三,其钱文旋读,书体篆、真成对,制作颇为精整。“绍兴通宝”亦分小平、折二、折三,钱文直读,书体则皆为真书。另外,谱录中又有“绍兴通宝”瘦金体旋读折五、折十型试样大钱存世。

咸平元宝,宋真宗赵恒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铸的年号钱。钱文真书,旋读 。

祥符元宝,宋真宗祥符年间公元1008年铸行。

淳化元宝,北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开始铸造。相传钱文为宋太宗赵光义手书,即所谓的“御书体”,分楷书,行书,草书三种书体,而楷体一种的“元宝”二字仍然属于“隶书”。顺时针旋读,光背。

端平元宝,南宋理宗赵昀端平年间(公元1234~1236年)铸,有小平、折五、折十三种,铜、铁均有,另有端平通宝、端平重宝 。

大宋元宝,宋理宗宝庆年间(1225-1227年)所铸之非年号钱。面文楷书,旋读;有小平、折二两种。自“元”至“三”;背文记年亦有光背者,光背者较少。铁钱有小平、折三两种。小平背文有记地、记年及纪监如“汉”、“定”、“春元”等。折三背文为“定三”、“西三”、“泉三”等;品种较铜钱丰富。

淳熙元宝 ,南宋孝宗淳熙元年至十六年(公元1174~1189年)铸;币质:铜、铁;特征:分小平、折二、折三,钱文有真、行、草三体。元宝自淳熙七年起,背文添加纪年,铁钱纪监名兼纪年。自此钱文向单一化宋楷体发展。通宝开铸在后,以折二钱为主。

还有一些宋代钱币:淳祐元宝,宣和元宝 ,至道元宝 ,开庆通宝 ,阜平元宝 ,绍定通宝 ,开禧通宝 ,宣和通宝 ,庆元通宝 ,宋元通宝 ,天禧通宝 ,淳祐通宝,元符通宝 ,崇宁通宝 ,元祐通宝 ,政和通宝,至和通宝 ,嘉定通宝 ,大观通宝, 绍圣元宝

宋代钱币之前的铸造种类很多,但是也有些钱币之前的铸造量很稀少,目前存世也很罕见。

世界上最昂贵的书籍,并非金箔、银箔甚至镶嵌珠宝的印刷品,而是中国的久负盛名的“宋版书”,这种珍奇的版本几乎可以用“价值连城”来形容。

相声名家刘宝瑞讽刺一位“万事通”、“假行家”——世界上的事儿,就没他不知道的。听人家谈论“宋版书”非常值钱,他立刻接过话茬儿来说:“我家就有,还几大摞呢。”仔细一问,才知道,根本不是什么“宋版书”,而是《康熙字典》。可见人们对“宋版书”的珍视。既然名声在外,极其珍贵,那么,究竟贵到什么程度呢?

早在明清时期,宋版书就是藏书家竞相搜求的宝贝了。明末崇祯年间,著名的刻书和藏书家毛晋,为搜求宋版书,在他的藏书楼汲古阁门前悬挂征求启事谓:“有以宋椠本至者,门内主人计叶酬钱,每叶出二百……有以时下善本至者,别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这段话,说的是明朝末年的事儿,其中的货币单位无法考究,既可能是白银多少两,也可能是黄金多少两。“一页宋版,一两黄金。”这句老话曾流布坊间。可以想见,宋版书早就是藏书家和文物贩子争相追逐的奇货,叫价自然非常惊人了。那么,现在举国上下“收藏热”,“宋版书”又到了怎样一个行情呢?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的宋版书依然“按页论价”。一般来说,每页“底价”至少一万元人民币。恐怕五六十页的一卷的宋版书,至少也得百万以上。

2003年7月13日,北京中国书店古籍春拍场上,一页1244年(宋淳佑四年)蒙古刻《玄都宝藏·云芨七笺》,面积约为26cm×76cm,还没有一块毛巾大,竟以49500元成交——这已经远远超过了每页万元的底价。或许有人要问,为什么偏偏宋版书如此珍贵呢?主要原因还是宋版书流传不多,极为罕见,加以宋代刻印的书籍内容近于古本,刊印精美,装潢考究。北宋时期,除首都汴梁外,尚有浙江的杭州、福建的建阳、四川的眉山等地,都是刻书的中心。后代的兵燹战乱、水火天灾,给宋版书带来了厄运,使北宋印本书籍能留存到今天的,除极少数的佛经外,如凤毛麟角。

为什么古籍之中,宋版书这么珍贵?

因为宋刻本向来最古最有价值,而且宋刻本传世绝少,向来为收藏家珍重。

明清时期,宋刻本已经是一书价值千金,即便是影宋本也让人珍而重之。

比如,朱熹的著作宋刻本,字体疏朗优美,虽然看不见实物,好在现有影印本,也让人可以珍而藏之。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