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尧舜禹”的「 ”尧”是否真的是江苏高邮人?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2收藏

「 ”尧舜禹”的「 ”尧”是否真的是江苏高邮人?,第1张

关于「 ”尧”这个上古人物究竟是真的存在过,还是只是传说?上个世纪史学界泰斗王国维曾经在自己开设的「 ”古史新证”的课上表达过:信古而信得过份,这是不对的。同样,疑古而疑得过份也是不对的。比如:怀疑「 ”尧舜禹”的存在就是属于过份疑古。中国以及世界的上古史都是历史事实和神话结合在一起的,但是传说中往往隐藏着史实,虽然二者并不容易区别,但尧的存在肯定不能完全是子虚乌有的。 如果尧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尧的部落氏族真正的生活地点在哪里?又建国在哪里?古史学家徐旭生的著作《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说陶唐氏旧城应该在现在河北保定唐县、顺平、望都一带。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又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唐尧文化遗存,是陶唐氏为首而联合了有虞氏和夏后氏等氏族部落联盟的中心所在地文化遗存。有学者认为陶寺遗址就是尧、舜、禹的都城。李学勤的文章里又颠覆认知,提出支持尧与江苏高邮的关系:文章里说作者在去高邮之前从来没想过把尧与高邮联系起来。在高邮参加「 ”尧文化发祥地高层论坛”的时候到高邮龙虬庄进行了实地考察,看到了出土的陶器、玉器、石器、葬俗等等。陶片上有成行的符号,与文字有关。龙虬庄文化相当于中原龙山文化晚期,与帝尧属于同一时代。文章里提到晋代皇甫谧提过帝尧和高邮的关系非常密切。作者也认为高邮是有关尧的传说的重要地点,指出尧的出生地「 ”三阿之南”的「 ”三阿”就是古高邮。 如果仅仅因为高邮龙虬庄遗址属于龙山文化晚期,时间段和传说中的尧在同一时段,就以此判定尧的部落活动地点在现在的江苏高邮,这确实是过于欠缺证据。有的学者指出,在尧生活的时代,龙山文化的晚期,山东、浙江、燕辽、江苏的文化体系都出现了断层,然后呈倒退的状态。只有中原地区融合了来自四面方八的文化因素而生机篷勃。而这个时代正是尧生活的时代。当时的高邮处于文化断层,地域文化几近空白,不可能是尧这样的伟大英雄人物所诞生及生活的环境。 尧的出生地「 ”三河之南”,往往被历来的史家追寻论证,以今天的地名和历史上的地名相对照,「 ”三河”之争指向的具体地域已经有不少观点:有的说是指江苏高邮或宝应或淮安;有的说在山东定陶;有的说在河北顺平;有的说在山西临汾。得出这些观点的考证方法都是通过古代地理书、通过地方志、通过辞海,找到地名和「 ”三阿”有丝丝缕缕联系的地方。前提都是,「 ”三阿”是个地名。问题是,如果「 ”三阿”是个具体的地名能被记载下来,那么「 ”三阿之南”也应该有对应的具体地名,为什么不能记载下来?还有的观点稍稍有异:「 ”三阿”是三个带「 ”阿”的具体地名,而「 ”三阿之南”是在这三个具体地区以南。比如有的观点就认为,「 ”三阿”是指:「 ”北阿”、「 ”平阿”、「 ”下阿”。有这种观点的往往都是自己本地有这样的地名,所以有了先入为主、自以为是的观点而往上生搬硬套,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逻辑性,这是很有问题的。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很大不同,流传下来的「 ”三阿”被西汉时的司马迁记下来,那么在司马迁之前,「 ”三阿”这两个字要表达的意思是怎么读、怎么写的,可不一定和我们现在读出来的发音、看到的字形一样。所以很有可能「 ”三阿”不是指具体的某个地名,甚至根本就不是指地名。那么再较劲去找什么「 ”三阿”具体是指哪儿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比如就有人提出「 ”三阿”应该是「 ”三河”,「 ”三阿之南”可能是指的是「 ”三河之南”。所以有的学者说「 ”三阿之南”指的是晋南地区,襄汾陶寺遗址是更符合当时情况的尧部落聚居区。

三皇五帝和尧舜禹的关系图?

大部分的意见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称为“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称为“五帝”,这些说法起源于春秋战国。

三皇代表是古华夏的三个最初阶段,燧人氏代表起源,伏羲氏是繁殖,神农氏是部落文明的兴盛。五帝为三皇时代后五个华夏部落首领,由前者禅让给后者。

直到舜禅让给治水有功的大禹后,大禹划分神州为九州,加强了统治。待禹死后,虽然禅让给伯益,但天下归心的是禹的儿子(天子)启,因此伯益又禅让给启,启建立中国首个奴隶制国家——夏。

因此,禹也被视为夏的首个帝王。

大概如下: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禹帝(夏)

扩展资料: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

秦始皇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无比,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

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

—三皇五帝

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五帝,亦指五帝时代。原指五方上帝,后演变为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的五位部落首领,主要有三种说法;

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

第二种说法指大皞(hào)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

第三种说法指少皞(昊)、颛顼、高辛(帝喾)、尧、舜。

扩展资料: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道教则把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大抵“三皇说”所指诸人,是中国祖先处于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的象征。燧人、包羲(伏羲)分别代表蒙昧时期的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神农代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女娲则是更早的创世纪式的神人,在神话中又和伏羲结合创造人类。“五帝说”所指诸人,主要是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鼎盛时期及其解体时实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一些君王或军事首长人物。

理科生跪了,求历史好的解释一下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 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

1、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之后是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

2、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夏朝被商朝灭亡,商朝之后是西周,西周东迁,为东周,东周分封,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

3、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经过春秋与战国后,天下被秦国统一,秦国之后被汉朝统一,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被称为两汉。

4、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东汉末年分为魏蜀吴三国,三国被晋朝统一,晋朝又分裂,分为北晋和南晋。

5、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晋朝之后演化成南北双方朝代并立,之后被隋朝统一,隋朝灭亡后,唐朝统一全国,唐朝末年,分崩离析,先后有多个政权建立,称为五代。

6、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五代之后,宋朝统一全国,宋朝被元所灭,元朝入住中原,元朝被明朝推翻,之后清朝入关,统治中原,到清朝之后实行民国,封建王朝到此结束。

扩展资料:

1、朝代歌,其主要是方便记忆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名称的歌谣。其形式多为简单易记、朗朗上口的儿歌,或顺口溜, 历史朝代歌多是配合着“历史朝代年表”一同使用。

2、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200多年的统治,同时也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

参考资料:

朝代-

三皇五帝中的五帝是哪五位?黄帝应该是三皇中人,尧舜禹应该是三王

根据古籍记载,三皇五帝各不相同:

1、三皇

(1)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

(2)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

(3)伏羲、祝融、神农;出自《风俗通义》

(4)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三字经》

2、五帝

(1)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

(2)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

(3)伏羲、祝融、神农;出自《风俗通义》

(4)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三字经》

扩展资料:

“帝”原指五方上帝,战国后(有说是两汉)才附以人间历史人物之名替入。五方天神合称为五帝的神话。

东汉王逸注《楚辞·惜诵》中的“五帝”为五方神,即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皞、北方颛顼、中央黄帝;而唐贾公彦疏《周礼·天官》“祀五帝”,为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

后世增补的“五帝”分别有如下不同说法:

1、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至于五位古帝,说法也各异,一般认为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世本》、《大戴礼记》、《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3、《礼记·月令》以大皞(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为五帝。

4、《尚书序》、《帝王世纪》则视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尧、舜为五帝。

三皇五帝指的是哪三皇哪五帝?炎黄尧舜禹?

更多(8张)

三皇五帝,含义有二: 1指历史人物。 三皇,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农(农皇)。 五帝,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说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第二种说法指大皞(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第三种说法指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尧、舜。秦国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为五帝。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仅仅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道教则把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2指历史时期。即“三皇五帝时代”,又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神话时代”。也可以简称为“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率领民众开创了中华上古文明,近现代考古发现了大量与这一时期相对应的龙山文化遗址,证明三皇五帝时期确实存在。 “前三皇,后五帝,尧舜禹汤……”后是什么?

前三皇,后五帝,尧舜禹汤开夏商。

西周东周六百年、春秋战国接秦皇。

西东两汉四百年、三国乱世百姓殇。

西晋一统天下安、东晋避乱如江南。

五胡乱华开南北、隋唐盛世三百年。

五代十国乱纷纷、赵宋一统得江山。

蒙元入主华夏亡、朱明一怒屈鞑虏。

满清立国两百年、民国开天新纪元。

此外,还有人教版等多个版本的朝代歌。

人教版如下: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扩展资料:

中国朝代历史概述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发现于云南元谋的猿人化石表明,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

最古老的王朝夏朝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省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其势力和影响已达到黄河南北,并开始进入奴隶社会。

继夏而兴起的商、西周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度。之后是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结束了长达250多年诸侯纷争的战国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了强大的汉王朝。汉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极大发展,人口达到5000万。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公元前140—前87年)是汉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他使中央政权实际控制的地方从中原扩展到了西域(今新疆及中亚一带)。

汉之后,经历了三国、晋、南北朝、隋等朝代,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了唐朝。

唐亡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战乱频繁的时期。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了宋朝(960—1279年)。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其孙子忽必烈1271年入主中原,建立元朝(1271—1368年),定都大都(今北京)。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1368—1644年)。其子朱棣(1360—1424年)即位后,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城池和宫殿,并于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明朝后期,中国东北部的满族人迅速崛起,于1644年建立清朝(1644—1911年),定都北京。

十九世纪初,清王朝迅速衰败。英国于1840年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清 最后同英国 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自此,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200多年的统治,同时也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

尧舜禹是炎黄蚩尤的后代,所以他们是同属一个文明传承体系的。

有的人在看完《山海经》一些古籍之后就有了一个疑惑,觉得尧舜禹的生活范围是在南方,而炎黄蚩尤好像是北方的中原地区那这两个是不是可能是并存的一个地区文明呢?其实它们不是并列存在的地区文明,而是同属一个文明传承体系。

也就是说。当时河南郑州一代主要是炎黄这两个皇帝的活动区域范围,而他们其他的亲属则是居住在陕西西安那一边,这些资料都是可以考证的。所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其实大家都知道炎黄和蚩尤两个都是互为仇敌,当时炎帝是炎帝族的首领,而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在古代的时候,两个部落难免都会有冲突,所以炎帝部落在与蚩尤部落的冲突当中被赶到了河北,在最后,黄帝给炎帝雪中送炭,炎帝得到了黄帝的援助,他两最后一起把蚩尤给杀了。

黄帝这么做也是有他的私心的,因为他想要想要将炎帝的部落给吞并,所以后来黄帝打败炎帝之后就称霸一方了,然后天子地位在他的家族内部就得到了一定的传承。

按照他们的血统来讲,尧是黄帝的玄孙,而舜是黄帝的第七代孙子,禹也是黄帝的玄孙,从而就可以推断出来,舜是尧和禹的玄孙,可能是不是感觉他们的关系有点儿绕呢?那就可以理解为他们有亲戚关系吧。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的历史文化,真的是太博大精深了。

尧舜禹的生活时期:主要生活在原始社会末期;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时期,他们都是部落联盟首领。

尧是高辛帝少子。高辛是黄帝曾孙。黄帝之前为炎帝神农氏家族。

尧舜禹是古代中国历史中,自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传说中尧又称陶唐氏,发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的运城和临汾(古称河东地区)。

现在山西临汾市南的伊村有“帝尧茅茨土阶”碑,尧庙村有尧庙,临汾县有尧陵、神居洞。他的生活非常简朴,古书说他“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也就是说:

他住的是用没有修剪过的茅草芦苇、没有刨光过的椽子盖起来的简陋房子,吃的是粗粮,喝的是野菜汤,冬天披块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

扩展资料:

1、尧的故事:尧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尧在位七十年兢兢业业为广大民众着想,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他首创禅让制,而非继承制,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堪重用,于是决定禅让给舜,尧的举动受到了万世的敬仰。

2、舜的故事: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死后,禅位于禹。舜帝是尧帝禅让给他的,舜接位后,勤劳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

3、禹的故事:禹又称为大禹,大禹治水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个人。在尧在位的时候大禹就助尧治理洪水,古籍记载他公而忘私的精神:“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禹是中国史籍记载中功高德劭的完人。

近年来,关于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上古史,学者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包含有三种历史——文献记载的历史;文献记载的验证历史;考古历史。

第一种,是文献有较明确的记载,尚无考古等实证的证明,但文献本身已被证明是可信的——如《史记》。第二种,文献有记载,也已被考古等证实——比如,《史记》对商朝王系及历代大事件的记载。第三种,未见文献记载,但通过考古发现,“填补”或叫“书写”的历史——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商代“妇好”墓的发现及甲骨文卜辞的印证。

关于炎黄蚩尤和尧舜禹,应该大部分属于文献记载的历史;其中的大禹,则归入基本被证实了的文献记载的历史为妥。 吕思勉先生,是研究中国历史的现代史学四大家之一。他即认为,前面说到的这几个人,是“当有所本”的历史——总体上不是神话,也不全是传说——尽管细节上,不排除有神话和传说的成分。

炎黄二帝,实为同族。

《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贾子益壤》曰,“黄帝者,炎帝之兄”。《制不定》说,“炎帝者,黄帝之同父母弟”。司马迁说,他的《史记》,也采用了《国语》等书的内容,他还专门考察了黄帝的行踪;他说,黄帝就是轩辕氏。亦有人说,炎帝就是神农氏。

由此可知——炎黄二人的爹妈是谁清楚了;他俩为何一个姓姬另一个姓姜——因为生于不同水系之滨;二人的“绰号”也知道了——黄帝称“轩辕氏”,如果炎帝是“神农氏”的话——也有记载说,炎黄二人的共主“赤帝”为“神农氏”。

请注意这两个“绰号”后面的“氏”字——上古时期,“姓”是族群之长”;“氏”则是“封国之称”——被称为“氏”,表明被“天下共主”的王,封给了某某区域的土地,还包括土地之上的臣民。古文献不乏此类记载——如大禹,赐姒姓,氏有夏——分封在“有夏”这块土地之上——后来的夏朝由此而建立。

炎帝蚩尤,本为一人。

很长时间里,有人认为这是两个人。依据的,也是古籍。比如,《史记》和《大戴礼记》,都说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又说擒杀蚩尤于逐鹿之野——给人以炎帝蚩尤是不同两个人的印象。

吕思勉先生在《先秦史》中,引经据典,分析了《史记》、《大戴礼记》、《五帝德》、《周书》、《礼记》、《盐铁论》等等,证明黄帝蚩尤,本为一人——认为是两人的,实为对古文献的误解。

吕思勉先生还做了自我检讨,说他曾经认为,神农为河南农耕之族,轩辕是河北游牧之族;阪泉、逐鹿之战,乃北之游牧之族南侵农耕之族。他说,经过更仔细的研究之后,知道自己错了——新的结论就是——炎黄实为兄弟;炎帝蚩尤本为一人。

尧: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名放勋,尧是他的谥号,《谥法》上说:

“翼善传圣曰尧”。尧生于丹陵,养在母亲家——伊侯之国,后来迁于祁地,所以称尧为伊祁氏,尧以祁为姓。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舜: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

号有虞氏,故称虞舜。死后,禅位于禹。

传说尧年纪大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正合适。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灌兜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就是瞎老头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以,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悉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你呀!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让。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过了几年,尧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但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

九疑山是舜文化的藏精之所。《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在九疑这块神奇而美丽之土地上,留下了舜帝众多的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留下了不少文人骚客仰游九疑山的幽怨、怀念和美好的赞誉,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挥笔写下了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壮丽诗篇。

生平

禹:又称大禹、夏禹、伯禹等,原为有崇部落首领。姓姒,名文命。我国古籍如《尚

书》《诗经》《礼记》《论语》《孟子》等,都记及禹的传说。《尚书·禹贡》记载了禹治平洪水,定天下九州的故事。《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是黄帝的玄孙,其父鲧受尧之命治水,九年而洪水不息,为舜所殛。舜命禹续鲧之业,禹乃兴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终于治平洪水,得到天下诸侯的朝服。舜死后被拥戴即天子位,国号夏后。后东巡狩,卒于会稽。中国历来史书均按上述诸古籍记载,传播禹的业绩。禹不仅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的开国之君,而且是上古最伟大的治水英雄。他吸取其父鲧堵塞之法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方法,如“导河积石”、

“岷山导江”、“导淮自桐柏”等等,引全国主要河流入海,“以四海为壑”,救民于倒悬。古籍记载他公而忘私的精神:“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记载其谦逊退让的美德:“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以及虚心听取意见,自奉节俭的品格。禹是中国史籍记载中功高德劭的完人。

这个可信度问题要分期看,范祥雍、方诗铭等做过辑佚工作的专家也早就给过答案。它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当代史”——即战国史,其对当时各国世系和事件纪年可纠正《史记》的部分错误和缺失。春秋部分流传下来的不多,多可与《春秋》《左传》参看。西周以前,尤其是五帝时期的残存条目,属于经千百年流传至战国的传说,价值低于春秋战国部分。

首先,现在我们看到的《竹书纪年》跟晋朝首次发现的《竹书纪年》都不一定是一样的。中间失传又重新整理过,明朝有一版,清朝有一版。

读史使人明智。其实大家要知道,历史是后人书写的,同时历史也是胜利者书写的,所以本身就是带有立场的。所以大家读历史的时候,要有一个习惯,这个历史故事是谁写的,从写故事人的立场去看故事,那么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竹书纪年》就拿最颠覆的尧舜禹的故事来做一个分析。《史记》里是尧禅让舜,舜禅让禹,有德者居之,一片祥和的上古世界。而《竹书纪年》里,舜为了争夺首领位置,囚禁了尧,还不让尧和自己的儿子丹朱见面,而禹又夺了舜的首领地位。我觉得两个故事都可能是真的,也都可能是假的,如果没有时光机回去见证或者从出土的文物里找到确凿证据的时候,哪一个版本都可以。魏国是三家分晋,晋朝是多了曹魏的江山,他们的统治者希望人们相信即便是上古帝王尧舜禹也是夺权争利的。而为何晋朝发现的《竹书纪年》会失传呢?也许就是后面的统治者还是更需要尧舜禹他们是和谐禅让的上古首领而已。

所以,历史是不能全部相信的去读的。是要读出来属于自己的理解。我很喜欢那句话,拨开历史的迷雾,发现了埋在时间里的真相。

「 ”尧舜禹”的「 ”尧”是否真的是江苏高邮人?

关于「 ”尧”这个上古人物究竟是真的存在过,还是只是传说?上个世纪史学界泰斗王国维曾经在自己开设的「 ”古史新证”的课上表达过: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