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版本学的元刻本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3收藏

古籍版本学的元刻本,第1张

明刻本到这个时期起了一次大变化。变化的最显著之点,即字体由前此的赵体突然改换成整齐的欧体,而版式也由前此的大黑口变成了白口。这个变化始于正德,剧于嘉靖,下及隆庆,其中尤以嘉靖时所刻的数量既多,质量又高,成为明刻本以至我国版本史上的一大特色。“嘉靖本”也随之成为了版本目录上的专用词语。

大概由于这种刻书风格新鲜受欢迎,很快传播到外地,不仅影响到外地的家刻,还影响到官刻、藩府刻、坊刻。这种标准嘉靖本的风格,到隆庆时才逐渐起了变化,向后期的万历本过渡。 从万历开始,明刻本又出现不同于标准嘉靖本的新风格。其主要特点仍在字体和版式,尤以字体的转变更为显著,即由原先虽见方板整齐但仍出于南宋浙本欧体的标准嘉靖本字体,转变成为更加方板整齐、横平竖直,而且横细竖粗、完全脱离欧字的新字体。这种新字体世称“方体字”,但也有人称之为“宋体字”。从现有资料来看,开始用这种方体字刻书是在安徽的徽州。明以来徽州人多外出经商,人称“徽商”。徽商们常到南京、扬州、杭州等地活动或定居,往往会把徽州的刻工带过去,同时徽州刻书又常请苏州的文人主持校勘,因此江浙的刻书风气很快受其影响,随之这种方体字刻本普及到全国很多地区。

万历时还出现了一种所谓“写刻本”。所谓“写刻本”,而是由于嘉靖、万历时刻书字体日益整齐规范,最终产生了完全脱离普通书写字体而专用来刻书的方体字,这时再重新用普通书写字体来刻书,就被称之为“写刻”,称其本为“写刻本”。万历时出现的写刻本仍用赵体字,但讲究的已不像所谓明初本的赵体那样笔道丰利刚健,而转趋流利生动。

天启、崇祯两朝的刻本通称为明末刻本。明末刻本中除保持了万历时的方体字和少数写刻者外,在杭州的坊刻中又使用了一种新的方体字。它不像万历时始创的方体字那么方,那么横细竖精,而变为字体稍长、笔画较瘦的方体字,可称之为长方体字,看上去颇有清朗醒目之感。

1 有没有古代诗人写的关于吴江的诗词啊

姑苏怀古 许浑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凫鹥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日东流生白波。 再游姑苏玉芝观 许浑 高梧一叶下秋初,迢递重廊旧寄居。

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 玉池露冷芙蓉浅,琼树风高薜荔疏。

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 将归姑苏南楼饯送李明府 许浑 无处登临不系情,一凭春酒醉高城。

暂移罗绮见山色,才驻管弦闻水声。 花落西亭添别恨,柳阴南浦促归程。

前期迢递今宵短,更倚朱阑待月明。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台怀古 陈羽 忆昔吴王争霸日,歌钟满地上高台。

三千宫女看花处,人尽台崩花自开。 姑苏城南湖陪曹使君游 罗隐 水蓼花红稻穗黄,使君兰棹泛回塘。

倚风荇藻先开路,迎旆凫鹥尽著行。 手里兵符神与术,腰间金印彩为囊。

少年太守勋庸盛,应笑燕台两鬓霜。 姑苏真娘墓(墓地虎丘西寺内) 罗隐 春草荒坟墓,萋萋向虎丘。

死犹嫌寂寞,生肯不风流。 皎镜山泉冷,轻裾海雾秋。

还应伴西子,香径夜深游。 题姑苏凌处士庄 韦庄 一簇林亭返照间,门当官道不曾关。

花深远岸黄莺闹,雨急春塘白鹭闲。 载酒客寻吴苑寺,倚楼僧看洞庭山。

怪来话得仙中事,新有人从物外还。 泊舟姑苏 王安石 朝游盘门东,暮出阊门西。

四顾茫无人,但见白日低。 荒林带昏烟,上有归鸟啼。

物皆得所托,而我无安栖。 酹江月 姑苏台怀古 萨都剌 倚空台榭,爱朱阑飞瞰,百花洲渚。

云岭回廊香径悄,争似旧时庭户。 槛外游丝,水边垂柳,犹学宫腰舞。

繁华如梦,登临无限情古。 果见荒台落日,麋鹿来游,漫尔繁榛莽。

忠臣抉目东门上,可退越来兵伍。 空铸千将,终为池沼,掩面归何所。

遗风千载,尚听侬歌白。 念奴娇 姑苏台怀古 周权 飞台千尺。

直雄跨层云,东南胜绝。 当日倾城人似玉,曾醉台中春色。

锦幄尘飞,玉箫声断,麋鹿来宫阙。 荒凉千古,朱阑犹自明月。

送目独倚西风,问兴亡往事,飞鸿天末。 且对一尊浮大白,分甚为吴为越。

物换星移,叹朱门、多少繁华消歇。 渔舟歌断,夕阳烟水空阔。

江城子 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沁园春 陈人杰 草满姑苏,问讯夫差,今安在哉。

望虎丘苍莽,愁随月上,蠡湖浩渺,兴逐潮来。 自古男儿,可人心事,惆怅要离招不回。

离之后,似舞阳几个,成甚人才。 西风斜照徘徊。

比旧日江南尤可哀。 叹茫茫马腹,黄尘如许,纷纷牛背,青眼难开。

应物香销,乐天句杳,无限风情成死灰。 都休问,向客边解后,祗好拈杯。

2 描写盛泽的作文

盛泽是我国著名的丝绸之都。

它坐落在太湖之滨,是一个丰衣足食的人间天堂。 盛泽的丝绸历史悠久。

早在明朝时期,这里的人们已经开始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了。最早的纺织机完全是人工操作,人手拉一拉,梭子一来一回,速度极慢,所以人们把它称为“拉机”。

而现在,“拉机”已陈列在历史博物馆,成了盛泽历史的见证。 盛泽是一座用丝绸装饰起来的城市。

在这儿,到处都是销售丝绸的铺子。里面的丝绸柔软滑爽,绚丽多彩,让人目不暇接。

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身穿自织的丝绸服装,楚楚动人,潇洒无比。瞧!疾驰的车子里装的是什么?是丝绸啊!它们正追赶着将丝绸运往全国,运往全世界呢! 盛泽几乎一天也离不开丝绸。

盛泽人的工作几乎都与丝绸有关,养蚕、纺线、织布、漂染、印花……盛泽人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无数的财富,使家富裕,使镇兴旺。而今盛泽每天都有大量的丝绸运往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

在花都巴黎的时装发布会上,时常有盛泽丝绸的踪影。美丽的丝绸那样的轻柔、飘逸,它那无穷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人民。

“日出万匹,衣被天下!”。这就是绸都——盛泽。

3 关于苏州诗句

1、《横塘》(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2、《枫桥夜泊》(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4、《怀吴中冯秀才》(唐)杜牧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5、《正月三日闲行》(唐) 白居易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

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6、《乌栖曲》(唐) 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7、《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8、《忆江南》(唐) 白居易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扩展资料 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江苏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

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有“东方水都”之称。

苏州古城遗存的古迹密度排名第三,苏州古城142平方公里。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遗产"集于一身,而昆曲、阳澄湖大闸蟹、周庄是三张国际级、重量级的品牌。

苏州园林甲天下,为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其中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09年有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 苏州现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吴江震泽、吴江黎里、吴中甪直、吴中木渎、太仓沙溪、昆山千灯、昆山锦溪、常熟沙家浜、吴中东山、张家港凤凰)。

保存较好的古镇(如吴江的黎里、盛泽、平望,太仓浏河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吴中陆巷古村、明月湾),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二的平江路、山塘街。 参考资料 ——苏州。

4 盛泽方言某个词语的故事

刘因(1249~1293) 元代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字梦骥。河北容城人。3 岁识字,过目即能记诵。6岁写诗,7岁作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

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号椒山,容城县北河照村人。发奋苦读诗书,明朝嘉靖年间中进士,后官至兵部员外郎,因弹劾化鸾(大将军,奸相严嵩的死党)被贬为狄道典史。在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曾开办书院,兴修水利,开发煤山,受到人民的拥戴。化鸾事败,又被提升为兵部武选员外郎。因上书列举奸相严嵩十大罪状,被严嵩所害。一生以直谏,气节著名。

晚上-黑界

昨天-冽歌儿

笑—落

哭—鹈鹕

厕所—毛子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材料提供的信息来看,盛泽镇是在当地绫绸业发展的推动下逐渐成为一个市镇的。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该信息。

大家好,我是我,说起朱典楧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这个恶霸名叫朱典楧,出身显赫,他的先祖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话说朱元璋子嗣众多,他的第二十五子名叫朱㰘,出生于洪武二十一年,被封为伊王。直到永乐六年,17岁的朱㰘才来到自己的封地洛阳,“岁禄仅二千石”。

在朱元璋的这些儿子当中,朱㰘这一脉品行比较恶劣,历任伊王大多是顽劣之徒。比如说朱㰘经常在外面逛荡,“时时挟弹露剑,驰逐郊外,奔避不及者,手击之”,“髡裸男女以为笑乐”。永乐十二年,朱㰘病死,当时就有大臣提出追削封爵,朱棣没有同意,不过给了一个恶谥“厉”。

朱典楧是第七代伊王,于嘉靖二十三年承袭了爵位,在位长达二十年的时间。仗着自己是天潢贵胄,朱典楧根本没把地方官放在眼里,“必构之去,既去复折辱之”。朝廷官员、缙绅路过洛阳时,朱典楧也派人将其拦住,“詈(辱骂的意思)其不朝,入朝者复辱以非礼”。

对待朝廷官员尚且如何,洛阳地区平民百姓就更惨了。为了扩建王府,朱典楧抢占郎中陈大壮的住宅,“夺其饮食,竟至馁死”。最后,朱典楧抢占了一座郡王府、一座郡主府,还有洛阳县狱、儒学、文昌祠、法藏寺,此外还“辟占官街五道,抑买民房百余家”。

吴江是洛阳当地富商,结果被朱典楧敲诈勒索,损失白银三万余两,这大致相当于伊王十五年的俸禄收入。至于那些没钱的,则被朱典楧逮到府中,逼着他们作工,人数多达一千多人。此外,朱典楧还强抢民女,“其抢攘良人之妻女,则如周氏小补姐等至四百余口”,甚至连自己的妹妹双流群主、咸宁郡主家的“娣媵”也被他掳走。

后来,朱典楧又在白天关闭洛阳城门,然后派军校将城中十二岁以上女子劫到家中,“选民间子女七百余,留其姝丽者九十人”。至于那些没有被留下的,让她们的家人拿钱来赎。那些被留下的女子,也有不少被折磨而死,“间或出尸予之”。

对于朱典楧的这些罪行,地方官员根本不敢过问,永宁知县谢鲁居然被逮到王府前拷打。朝廷的御史得到了风声。都御史张永明首先上奏,揭发伊王朱典楧的罪行,接着御史林润、给事中丘岳相继上书。朱典楧也不甘示弱,几次上书反驳。

嘉靖帝派锦衣卫去洛阳勘察,发现情况属实,但却没有严惩伊王,只是削去了他三分之二的俸禄,让他释放被囚女子,拆掉那些僭越的建筑。没想到朱典楧怙恶不悛,公然抗旨,面对朝廷的公文,公然叫嚣:“牒何为者,可用障棂耳!”

消息传到北京,嘉靖帝也非常生气,命令礼部会同三法司商议处罚措施。商议的结果是,“典楧*暴,无藩臣礼,陛下曲赦再四,终不湔改,奸回日甚。宜如徽王载埨故事,禁锢高墙,削除世封。”嘉靖帝表示同意,将朱典楧父子囚禁在开封,削去伊王的爵位。明朝第一恶霸朱典楧居然活到了万历十年,时年71岁。

丽江古城位于丽江坝中部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不对。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地处云贵高原,面积为7279平方公里。

建筑布局

丽江古城,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汉、白、彝、藏、纳西族等各民族精华。

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以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经络设置有着曲、幽、窄、达的风格。丽江古城的格局是自发性的形成坐西北朝东南的朝向形式。

以水为核心的丽江古城因水的活用而呈现特有的水巷空间布局。桥梁密集是丽江古城最大的特色。在外部造型与结构上,古城民居揉合了中原汉族建筑和藏族、白族建筑的技艺,形成了向上收分土石墙、迭落式屋顶、小青瓦、木构架等建筑手法。

在建筑布局形式、建筑艺术手法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

景区介绍

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与振国寺、双林寺并列《世界遗产名录》。

振国寺,原名京城寺,明嘉靖年间改名振国寺,一直沿用至今。寺庙前后有两个院落。前院建有山门天王殿和左右钟鼓二层。中间有三大殿,又称万佛殿。后院是东边的观音殿和西边的地藏殿,各有五个大殿。建有三座佛堂。

振国寺,分为前殿和后殿,总面积10892平方米。中轴线上有天王殿、万佛殿、三佛楼等建筑。

前院有钟楼、鼓楼及东西两侧的三陵侯、财富神、二郎、土地等殿堂。后院有罗汉殿、阎罗殿等殿堂。天宫,在寺庙的前面,有四个天王的雕像,都很威严,满脸都是。王殿,单檐悬山,元代建筑。

王庙两侧,钟鼓楼相对。钟楼上有一口金五年(公元1145年)铸造的铁钟,造型古朴,工艺独特。在平遥县是很少见的事情。

从寺内碑刻可以看出,元明两代利用空地,在山门辟出天王殿和之前的钟鼓二层,后又修建了三佛楼、东西廊室、观音和地下储物二殿。

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又对东西回廊进行了修缮。嘉庆元年至二十年,山门外建舞阁(已毁),佛阁两翼建经堂,加六间厢房。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重修时,又对万佛殿进行了修缮。

在振国寺的古建筑中,万佛殿是最重要的。在我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仅晚于五台山的南禅寺和佛光寺。此殿整体梁结构严密,材料规格符合力学原理,工艺精湛,做工精致。一千多年来一直未变。

振国寺后院,东有观音殿,西有地藏殿,中有三佛殿。除观音殿外,各殿均有造像,三佛殿有明代壁画。在振国寺,绿树成荫,绿叶蓬松。院中槐树形如伞,枝丫缠绕交织如网,颇有古意。

景点特色

振国寺所有寺庙都有造像,其中万佛寺的造像最为珍贵,是五代北汉天惠年间该寺的作品。

万殿佛坛宽大,长宽均为609米见方,高55厘米。它是由青砖沿边界堆积而成,约占整个大厅面积的一半。

祭坛中央有一个束腰须弥,释迦牟尼佛坐在上面。整个大厅有14尊雕像。

除三尊(观音、山财、龙女)为明代造型,清代重绘外,其余均为五代原作。它们的佛坛样式和造像配置与五台山唐代所建的地禅寺大殿略有相同。

释迦牟尼塑像高大,坐结,打手势供禅花,佛貌端庄慈祥,体现了唐五代的风格。

五代是割据战争时期。自此,中国古建筑屈指可数,彩塑更是凤毛麟角。除了敦煌莫高窟的少数五代彩塑外,振国寺万佛殿的彩塑是全国各地寺庙中至今唯一保存下来的五代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其历史时代在世界范围内

镇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北、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东北15公里处的董浩村。大雄宝殿始建于北汉七年(公元963年),重建于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留下了许多佛寺梁架上的铭文和寺内现存铭文,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佐证。

振国寺建筑以万佛寺为最早,是中国大陆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振国寺与其他木结构建筑不同的是,整个寺庙没有一颗钉子,所有的结构都是木与木,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瑰宝。

(编辑:柠檬味)

(注:个人点评,此诗为《恩县志》书中最经典精品,有唐韵之风范,格律严禁,对仗工整,用典多而恰当)

(二)

人物介绍

人物介绍

1  石迁高 ,生于弘治十七年(1504)农历五月二十四。嘉靖七年戊子科,中举,嘉靖八年(1529)春己丑科进士,时年二十六岁;嘉靖九年任直隶内黄知县(正七品);嘉靖十二年擢工科都给事中(正七品);十四年升户科主事外郎(从五品);十七年任大名知府(正四品),二十年江西饶州兵巡副使(正四品)。二十四年河南布政司分守汝南道右参政(从三品)、

嘉靖二十七年迁四川左布政(从二品),嘉靖二十八年至巡抚山西都察院右副督察史(正三品),是年卒于官(即1549年卒)。流传有石迁高刻板本的《桂洲先生词》九卷、《鸥园新曲》一卷,在大名府任内对夏言诗词完成刻板,现收于台湾“中央图书馆”

恩县建“黄门清要坊”为给事中石迁高。

2  周相 :副都御史。同时代有二人同名的人(一个吴江人,一个浙江鄞州人),两人都有很高文化造诣,并留下许多文章,暂不能确认准确的作者信息。但流传作品很多。最著名是撰写《大明大统历》,收藏日本国立公文书馆。

周相、字大卿,号莓崖,是浙江鄞县人,是浙江鄞县人,嘉靖二年(即1523)进士,初为江西临川知县(正七品),政绩卓,升为监察御史,嘉靖七年(即1528)三月因“黄河水清”言不慎,摘韶州经理;嘉靖八年六月复擢东乡知县;因政绩嘉靖十一年(即1532)升南昌府同知(正五品);累迁江西省按察司佥事(正五品)。嘉靖十七(即1538)年五月升为河南布政司左参议(从四品);嘉靖十九(即1540)十一月升为陕西按察司副使(正四品),整饬潼关兵备。主流学者认为他写的《大明大统历》

周相,吴江人,嘉靖八年进士。经历“监察御史--”累迁至广东按察司佥事(正五品)

嘉靖十七年(即1538)迁升为山东布政使右参议(从四品),他流传下诗词很多,格律很严谨。

至于谁升迁至副都御史,这首诗作者是谁? 

首 先从这首诗看是写于嘉靖二十八年(即1549)。这时间都没有留下具体作者官吏记载。

再看作者与石迁高的官场记载,也很难判断。

但从诗词格律风格看,个人认为吴江----周相升到副都御史。而且周相(吴江)与石迁高都是嘉靖八年的同科进士,古人也称“同年”。他还在山东为官的时间。还有现存周相的诗文,与这篇有相同韵风。

古籍版本学的元刻本

明刻本到这个时期起了一次大变化。变化的最显著之点,即字体由前此的赵体突然改换成整齐的欧体,而版式也由前此的大黑口变成了白口。这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