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贞观的生平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2收藏

顾贞观的生平简介,第1张

明崇祯十年(1637),顾贞观出生于无锡。曾祖顾宪成,是晚明东林学派的领袖;祖父顾与渟,四川夔州知府;父亲顾枢,才高博学,为东林学派另一领袖高攀龙的门生。母亲王夫人也是生长于诗书之家。贞观禀性聪颖,幼习经史,尤喜古诗词。长兄景文、次兄廷文、姊贞立、弟衡之,都具才名。少年时代,贞观即参加了由吴江名士吴兆骞兄弟主盟的“慎交社”。该社中他年纪最小,却“飞觞赋诗,才气横溢”,与声望甚隆的吴兆骞齐名并结为生死之交。顺治十一年(1654)又与同乡数人结“云门社”于家乡无锡惠山,此社会聚了姜宸英、汪琬、汤斌等江南诸多名士。

大约在顺治末年,贞观辞亲远游,到达京师,康熙元年(1662)以“落叶满天声似雨,关卿何事不成眠”之句而受知于尚书龚鼎孳和大学士魏裔介。清康熙三年(1664),顾贞观任秘书院中书舍人。康熙五年(1666)中举,改任国史院典籍,官至内阁中书。次年康熙南巡,他作为扈从随侍左右。在国史院任典籍期间,曾修订其曾祖顾宪成的年谱《顾端文公年谱》,又为其父编定文集《庸庵公日钞》。康熙十年,因受同僚排挤,落职归里,自称“第一飘零词客”。

康熙十五年(1676)经国子监祭酒徐元文推荐,入内阁大学士明珠府中住塾师,与权相明珠之子纳兰性德相识,成为交契笃深的挚友。《清稗类钞》作者徐珂说:“容若风雅好友,座客常满,与无锡顾梁汾舍人贞观尤契,旬日不见则不欢。梁汾诣容若,恒登楼去梯,不令去,不谈则日夕。”二人曾合力营救以“丁酉科场案”而蒙冤被遗戍宁古塔的好友吴兆骞,轰动大江南北。

康熙二十年(1681),顾贞观回无锡为母丁忧期间,曾帮助修订《庐州郡志》。又按惠山听松庵竹茶炉旧制,仿造了一只竹茶炉,不少名士题词赋诗以记其事,后由纳兰性德汇成《竹炉新咏》。

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十四年(1685),兆骞、性德先后病故,令贞观悲痛不已,在性德逝世的第二年即回归故里,在家乡无锡的惠山脚下、祖祠之旁修建了三楹书屋,名之为“积书岩”。从此避世隐逸,心无旁骛,日夜拥读,一改风流倜傥、热衷交游的生活。

康熙五十三年(1714),贞观卒于故里。临终前将平生之诗选出四十首,授门人杜诏谋刻问梓。自称此作皆“味在酸咸外者”。故其著述虽丰而存诗不多。

  皇十三子胤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二月初一日,生母敏妃章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封和硕怡亲王,卒于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享年45岁,谥“贤”。其母敏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参领海宽之女,卒于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享年不详,还于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生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20岁出嫁,卒于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享年23岁)、康熙三十年正月初六生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18岁出嫁,卒于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初三日享年19岁)。

  康熙皇帝重视皇子的教育,也极为重视皇子们的满汉文书法,皇子中精于书法者如皇太子、皇三子、皇四子、皇七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尤为突出。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南巡德州时,于行宫召集大臣、皇子研习书法,领众大臣观看皇四子和皇十三子书写对联,“诸臣环立谛视,无不欢跃钦服”,是年胤祥17岁。康熙的皇子大多文武兼备,还会游泳呢。

  康熙皇帝重视对皇子从政能力的训练,南巡或外出时多带皇子随从,如第三、四、五、六次南巡均携带皇十三子(皇子中随父南巡次数最多);康熙四十九年随父赴五台山;康熙四十二年随行西巡,最远到西安。

  胤禛念国储关系民生,即位不久,命领户部,管理三库事务。他以“国家休养生息,民康物阜”为务,针对前朝财政积弊,清理天下赋税,稽核出纳,量入为出,致府库充盈,国用日裕。天下浮粮,害民甚剧,在胤禛支持下,竭力剔除,仅江南之苏、松,浙江之嘉、湖,江西之南昌,通计每年减除60多万两,直省正供蠲免多达数百万两。

  三年(1725),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将直隶分作四区,区设专官,负责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亩,经划沟腾,千里之内,沮洳污菜,都化作良田。江南水道,多致浅塞,因其倡导兴修,数十州县,河流畅通,几千顷良田,悉获灌溉之利。因官吏征求、苛索,两淮盐政一直不振,自总理户部,便力加整饰,取消一切浮费,由此商力日苏,盐务渐见起色。

  七年(1729),准噶尔部策妄阿刺布坦、噶尔丹策零父子叛清,朝廷决定对西北两路用兵,奉命参与帷幄,筹划建立军机处,出任首席军机大臣,全权筹措兵马粮草以及各类军需之转输。以所领度之储备充足,调度得宜,而屡博奖谕。 一心济人利物,为国为民。经其奏准,宽免了雍正三年以前天下“积逋”,恢复了一切“诖误”。存心忠厚,听断公明。曾奉命讯鞫大案,审讯中,不用重刑,坚持以诚感人,以理服人,重证据,不轻信口供,虽涉及人众,而不株连无辜,使数十件大狱,件件处理平允。

  精于骑射,每发必中。诗词翰墨,皆工敏清新,可惜遗存甚少。临危不惧,猝变不惊,曾随康熙围猎,猛虎突出林间,张牙舞爪,直面扑来,面不改色,从容操刀,一击而毙,见者无不称其“神勇”。他如汉侍卫之管理,守卫圆明园八旗禁兵之督领,养心殿用物制作,雍邸事务,诸皇子事务,雍正陵寝,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皆其一人筹划料理,而且“无不精详妥协”,甚合皇上心意。

  莅事八载,精白一心,从不居功,又极谦抑,如此事君,皇上待他也非寻常,死后令享太庙,谥号曰“贤”,以褒众美,并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冠於谥法之上,以示宠褒。还特於奉天、直隶、江南、浙江各建祠宇,以昭崇报。

  胤祥年表

  康熙二十五年(1686)——十月初一日辰时生(阳历11月16日)。“诗文翰墨,皆工敏清新”,“精于骑射,发必命中,驰骤如飞”。

  康熙三十七年(1698)——从玄烨谒陵,自此出游皆从。

  康熙四十一年(1702)——玄烨派胤祥祭泰山。

  康熙末年——诸皇子争夺皇位斗争激烈,始终支持胤禛。

  康熙六十一年(1722)——玄烨去世,胤禛即皇帝位,封其为怡亲王,并命其总理户部三库,自此即全力辅佐风根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

  十一月:康熙帝不豫,还驻畅春园。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病逝。即夕移入大内发丧。遗诏皇四子胤禛继位,是谓雍正帝。遗诏真伪,引发继位之谜。以贝勒胤禩、皇十三子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为总理事务王大臣。召抚远大将军胤禵回京奔丧。诚亲王允祉上疏,援例陈请将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

  十二月:封允禩为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允祥为怡亲王,允祹为履郡王,已废太子允礽之子弘皙为理郡王,以隆科多为吏部尚书。宜太妃称病坐四人软榻见雍正帝而受训斥。始授太监官级,定五品总管一人,五品太监三人,六品太监二人。更定历代帝王庙祀典,诏《古今图书集成》一书尚为竣事,宜速举渊通之士编辑成书。

  雍正元年 (1723)——赐增护卫,四月命其总理户部事,请减江南赋税浮粮,苏州岁30万两,松江l5万两,又减浙江之嘉兴、湖州、江西之南昌之浮粮,每岁通计减6l万两。 “设六品库掌一人、奏准造辧処立库増设六品库掌三人、八品催総九人、笔帖式八人。”和硕怡亲王、交理総理事务“军务机宜度支出纳与修水利督领禁军凡宫内府中、巨细皆王一人経尽料理。”

  正月初九日:怡亲王交红玻璃烧珐琅油娄式鼻烟壶一件。

  二月十三日:怡亲王交定磁小瓶一件(乌木座),嘉窑小扁磁盒一件,官窑花瓶一件,竹节式磁壶一件,定磁炉一件。王谕:俱著唐英照样画样。遵此。《玉作,牙作》

  二月十四日:怡亲王交假官窑磁瓶一件。王谕:交唐英画样。遵此。《玉作,牙作》

  二月二十三日:郎中保德交珐琅红磁锺大小十六件,奉怡亲王谕:著暂且放著。尊此。《珐琅作》

  十一月二十六日:六品官阿蓝泰来说,为慈宁宫画画人等散懒滑随事,启怡亲王。奉王谕:著沈瑜,照唐英例,每日稽查伊等,如有不来者即行启我知道。《记事杂录》

  雍正二年(1724)——因功增亲军。

  二月初四日:怡亲王交填白酒杯五件、内二件有暗龙、奉旨此杯焼珐琅、钦此、於二月二十三日焼破二件、総管太监启知怡亲王。奉王谕:其馀三件尔等小心焼造。遵此、於五月十八日做得白瓷珐琅酒杯三件、怡亲王呈进。《珐琅作》

  十二月初五日:怡亲王交磁胎烧金珐琅有靶盖碗六件。《木作》

  雍正三年——因其总理户部事务谨慎忠诚,复加封郡王,任其在诸子中指封,并加俸银万两。是年,京畿被水,十二月命其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

  三年(1725),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将直隶分作四区,区设专官,负责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亩,经划沟腾,千里之内,沮洳污菜,都化作良田。江南水道,多致浅塞,因其倡导兴修,数十州县,河流畅通,几千顷良田,悉获灌溉之利。因官吏征求、苛索,两淮盐政一直不振,自总理户部,便力加整饰,取消一切浮费,由此商力日苏,盐务渐见起色。《爱新觉罗家族全书》 正月二十日:郎中保德交定窰甜瓜壷一件,奉怡亲王谕:俟我来时再说。遵此。於二十二日,海望将此壷交珐琅作催総张自成持去,着仿此壷様做木様。记此。

  九月十三日:员外郎海望,启怡亲王:八月内做磁器匠人倶送回江西,惟画磁器人宋三吉,情愿在里辺効力当差,我等着在珐琅処画珐琅活计、试手芸甚好。奉王谕:尓等即着宋三吉在珐琅処行走、以后伺我得闲之时、将宋三吉帯来见我。如其果然手芸精工、行走勤慎、不独此処给他銭粮食用、并行文该地方给他养家银両。记此。

  雍正四年(1726)——疏言兴修、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畮,经画沟塍,分直隶诸河为四局。

  正月初二日:郎中保德,员外郎海望奉怡亲王谕:著员外郎沈瑜管理造办事务。遵此。《记事录》

  雍正五年(1727)——特赐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扁额。

  八月三十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郎中海望为造辧処无写篆字的人、启怡亲王今有写宋字人徐同正会写篆字,人亦老実,欲给徐同正工食食用,今其在造辧処効力行走等语。奉王谕:尓等酌量料理。遵此.本日郎中海望、员外郎沈瑜,同议得毎月给徐同正工食银五両。记此。

  雍正六年(1728)——正月初九日:应招募匠艺人十三名。内务府员外郎沈瑜,唐英启怡亲王,拟定每月所食钱粮银一两,再月米折银一两,每月每人共给银二两,用造办处银两发给。怡亲王谕:准行。《记事杂录》

  正月十二日:郎中海望启称:造办处承造活计领取银两等事,关系甚重,祈加派官员画押办事。怡亲王谕:著员外郎唐英画押办事。《记事杂录》

  二月二十二日:栢唐阿宋七格等奉怡亲王谕:著焼炼珐琅、遵此。 於本日员外郎沈瑜,唐英:说此系怡亲王著试焼珐琅料所用銭粮物料、叧记一档,以待试炼完时,再行启明入档。本日送交柏唐阿宋七格。

  三月十九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郎中海望奉怡亲王谕:著传催总刘三九领催白老格带好手艺铜匠等,各带小式家伙,画珐琅人谭荣好手艺家内大器匠一名,带铜叶珐琅材料赴圆名园来。遵此。《杂录》

  七月初九日:怡亲王交年希尭送来吹釉炼珐琅人胡大有一名。

  七月十一日:员外郎唐英启怡亲王、为郎世宁徒弟林朝楷有痨病、已逓过呈子数次、求回広调养、俟病好时再来京当差、今病渐至沈重。王谕:着他回去吧!

  七月十二日:郎中海望奉怡亲王谕:将此料収在造辧処做様,俟焼玻璃时照此様着宋七格到玻璃厂毎様焼三百斤用,再焼珐琅片时背后倶落记号。闻得西洋人说:珐琅调色用多尓门油,尓着人到武英殿露房去査,如有,俟画‘上用′小珐琅片时用此油.造辧処収贮的料内,月白色、松花色有多少数目?尓等査明回我知道,给年希尭焼瓷用。

  七月十二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初十日怡亲王交西洋珐琅料:月白色、白色、**、绿色、深亮绿色、浅蓝色、松**、浅亮绿色、黒色,以上共九様。旧西洋珐琅料:月白色、**、绿色、深亮蓝色、浅蓝色、松**、深亮绿色、黒色以上共八様。新炼珐琅料:月白色、白色、**、浅绿色、亮青色、蓝色、松绿色、亮绿色、黒色,共九様。新増珐琅料:软白色、香色、淡松**、藕荷色、浅绿色、醤色、深葡萄色、青铜色、松草色,以上共九様,给年希尭焼瓷用。

  七月十四日:於七月十四日、査得武英殿露房旧存収贮多尓门油十六斤十両二銭。西洋国来使麦德罗进的多尓门油四半瓶,连瓶浄重十二斤四両。丛蒋家房抄来的多尓门油一瓶,连瓶浄重一斤四両、共三十斤二両二銭。於七月十七日写摺启知怡亲王。奉王谕:着拿一小瓶试看。遵此。

  七月十五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柏唐阿黒达子持来,画珐琅人南匠谭荣具呈红纸摺一件、奉怡亲王谕:着照红纸摺内所开房屋数目査明、向房库人员说租给谭荣居住。遵此。

  七月二十四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柏唐阿邓八格来说怡亲王谕:将造办处收贮的里外素白釉或茶圆或酒圆选薄些的拿四,五件来。遵此。

  于二十五日,将珐琅处收贮填白暗寿字茶圆五十一件内选得六件,填白暗龙酒圆四十一件内选得六件,柏唐阿赵老格持赴怡亲王花园交柏唐阿宋七格收讫。《珐琅作》

  七月二十六日:郎中海望奉怡亲王谕:造办处收贮的白磁有釉无釉锺碗有多少件,再磁器库里收贮的有多少件,俱将数目查明送来。遵此。《记事录》 秋八月:怡亲王宣圣命,唐英著内务府员外郎衔,驻景德镇御窑厂,佐理陶务,充驻厂协理官。十月抵景德镇。督理淮安板闸关年希尭总理陶务。《陶人心语》置题幕友画诗「雨窓题呉尭圃画山水歌」。

  八月二十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八月十九日,郎中海望启称珐琅处画珐琅人林朝楷因身病告假回广,前六月内已经回明。奉王谕:准其回广在案,今又具呈称林朝楷来时,原系广东总督送来之人,蒙皇上赏赐伊本地安家银两。今若不知会总督,惟恐林朝楷在广难以居住。故此求转启王爷知会等语。奉怡亲王谕:王必行文知会,而将总督家人传来,说我的话带信与总督知道。今造办处画珐琅人林朝楷系有用之人,因身病告假回广养病,将伊送回广东。到广之日,将伊本地所食安家银两暂行停止,俟伊病好,照旧著人将伊送上京来时,将伊所食安家银两再行发给。遵此。

  九月初二日:首领太监呉书来说、奉怡亲王谕:今配焼珐琅用的红料、将玻璃厂的柏唐阿着呉书挑选二名学配红料。遵此。

  雍正七年(1729)——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六月,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十月,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七年(1729),准噶尔部策妄阿刺布坦、噶尔丹策零父子叛清,朝廷决定对西北两路用兵,奉命参与帷幄,筹划建立军机处,出任首席军机大臣,全权筹措兵马粮草以及各类军需之转输。以所领度之储备充足,调度得宜,而屡博奖谕。《爱新觉罗家族全书》

  二月十九日:怡亲王交有釉水磁器四百六十件、系年希尭焼造。郎中海望奉王谕:著収起。遵此。

  三月二十日:郎中海望持出白定磁小瓶一件。奉旨:比此瓶大些的小些的,或官釉,或别样釉水,照此样交怡亲王,著年希尭做些。钦此。《记事录》 三月二十日:郎中海望持出白地青龙嘉窑碗一件。奉旨:著查里边磁器,如有此样碗,即不必多烧造,如若无,将此碗交怡亲王,著年希尭照此款式烧造些来。其花样不是甚好,著另改花样,碗底不必做腆心。钦此。《记事录》 闰七月初九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初八日怡亲王交年希尭送来画珐琅人周岳、呉大琦二名。吹釉炼珐琅人胡大有一名(并二人籍贯小摺一件),细竹画笔二百枝,土黄料三斤十二两,雪白料三斤四两,大绿一斤,白炼樊红一斤,白炼黑钧料八两(随小摺一件)。郎中海望奉王谕:著将珐琅料收著有用处用,其周岳等三人著在珐琅处行走。遵此。

  於本月初十日、将年希尭送来画珐琅人三名所食工银一事,郎中海望启怡亲王,奉王谕:暂且着年希尭家养着、俟试准时再定。遵此。《珐琅作》

  十月初三日:怡亲王府総管太监张瑞、交来年希尭処送来匠人摺一件、内开画画人汤振基、戴恒、余秀、焦国兪等四名。《记事录》

  雍正八年(1730)——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5岁。诏复其名为胤祥,配享太庙。六月谥号贤,并命将“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冠于贤字上。又命入把京师贤良词。

  五月:雍正八年庚戌五月初四日午刻,康熙皇帝第十三子、和硕怡亲王爱新觉罗·胤祥卒,年四十有五,诏复其名上字为胤,配享太庙雍正帝亲临其丧,谥曰“贤”,配享太庙。诏令怡亲王名仍书原“胤”祥。六月:赐怡贤亲王“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加于谥上。

  八月:命怡亲王子弘晓袭封亲王,弘皎别封郡王,均世袭。建贤良祠,以怡亲王允祥功勋卓著而奉为首位。设立军机处。

  乾隆十九年(1754)——九月诏入盛京贤王祠。

  乾隆三十九年(1774)——诏以其爵位世袭罔替。

  子嗣:有子9人,有封爵者5人,即长子弘昌封贝子后晋贝勒。 第一女郡主,康熙四十二年癸未七月初十日寅时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阿哈占之女;康熙六十年辛丑五月,嫁精奇哩氏萨克慎;郡主乾隆四十一年壬午正月初五日午时卒,年七十四岁。 第一子已革贝勒弘昌,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一月十六日子时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四月二十一日戌时卒,年六十六岁。嫡妻纳喇氏,骑都尉色尔敏之女;继妻博尔济吉特氏,步军统译阿齐图之女;妾宋氏,三格之女;妾孙氏,桑格之女;妾李氏,李住之女。五子:长子永宣(出继),次子未有名,三子永昆,四子三等侍卫永崇,五子永良。 第二女郡主,康熙四十六年丁亥三月十八日申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雍正元年癸卯正月,嫁伊尔根觉罗氏福僧格;郡主雍正四年丙午三月三日寅时卒,年二十岁。 第二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十月初一日丑时生,母庶福晋石佳氏,领催庄格之女;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二月二十日亥时卒,年二岁。 第三女,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月二十四日酉时生,母为侧福晋富察氏僧格之女;女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卒,年二岁。 第三子多罗贝勒品级弘暾,康熙四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丑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雍正六年戊申七月二十日辰时卒,年十九岁。嫡夫人富察氏,佐领福庆之女。三子:长子(承继子)永宣,次子(承继子)多罗贝勒永喜,三子(承继子)革退二等侍卫永蔓。 第四子多罗宁良郡王弘晈(jiǎo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五月二十五日辰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八月十四日丑时薨,年五十二岁。嫡福晋西林觉罗氏,中书卓林泰之女;继福晋纳喇氏,大学士查郎阿之女;妾定氏,保住之女。二子:长子多罗贝勒永喜(出继),次子追封和硕怡亲王永福。 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十月初十日寅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与第二女同母;雍正初,抚养宫中。七年己酉,年十六。十二月,下嫁喀尔喀博尔济锦氏多尔济塞布腾,封今位号。九年辛亥十月初三日戌刻卒,年十八岁,额附雍正十三年乙卯二月卒。 第五子弘[日兄],康熙五十五年丙申正月初七日寅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康熙六十一年壬寅正月初五日申时卒,年七岁。 第六子多罗贝勒品级弘昑(qǐn),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八月初九日卯时生,母为侧福晋乌苏氏,头等护卫金保之女;雍正七年己酉二月初一日未时卒,年十四岁。 第七子和硕怡亲王弘晓,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四月初九日丑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四月十五日未时薨,年五十七岁。嫡福晋李佳氏,三等伯赫格之女;继福晋佟佳氏,都统长盛之女;侧福晋金氏,领侍卫内大臣常明之女;侧福晋石氏,石中玉之女;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典卫克星额之女;妾徐氏,典卫徐国秀之女;妾祥氏,九达色之女;妾马氏,马图赫之女;妾巴雅拉氏,笔帖式才保之女。九子:长子镇国将军永杭,次子和硕怡恭亲王永琅,三子未有名,四子永蔓,五子未有名,六子未有名,七子未有名,八子辅国将军永迈,九子永和。 第八子绶恩,雍正三年乙巳九月初七日丑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雍正五年丁未七月十一月寅时卒,年三岁。 第九子阿穆瑚琅,雍正四年丙午四月初五日申时生,母为庶福晋纳喇氏,轻车都尉吴尔敦之女;雍正五年丁未闰三月十五日午时卒,年二岁。

  摘自《康熙皇帝一家》(杨珍),

康熙皇帝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在畅春园驾崩,终年69岁。这在当时来说应该是非常长寿的年龄了。康熙帝长寿的一生,子嗣众多,共育有皇子35人。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的成年的皇弟就有16人。其中,雍正帝的八弟胤禩才能出众,是雍正帝在九子夺嫡时最强劲的对手。因此,在雍正帝即位后,胤禩即遭到清算,被圈禁致死。而他的嫡福晋郭络罗氏,即雍正帝的弟媳郭络罗氏也被雍正帝勒令自尽,尸骨散尽。

郭络罗氏出身显贵,她的外祖父即和硕安亲王岳乐。而岳乐的父亲阿巴泰就是努尔哈赤的第四子。

岳乐深受顺治皇帝的信任,在顺治与孝庄太后的对立中,岳乐始终是顺治的坚定支持者。

据《汤若望传》记载,顺治皇帝在病重之际,甚至有意将皇位传给岳乐,只是由于汤若望认为,帝系转移唯恐引发朝政不稳,顺治帝这才采纳汤若望的建议,将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玄烨。

郭络罗氏的母亲为岳乐的第七女,父亲为和硕额驸明尚。

郭络罗氏出生于康熙二十一年,由于父亲明尚在康熙二十年因为诈赌被定罪斩监候,母亲在次年生下郭络罗氏后,于康熙二十三年郁郁而终。

年仅两岁的郭络罗氏因此被接入安亲王府由外公岳乐抚养。

郭络罗氏自幼失去父母,外祖父岳乐对其倍加疼爱,视其为掌上明珠,这也使郭络罗氏养成了泼辣强悍的个性。

安亲王岳乐在康熙二十八年病逝,当时的郭络罗氏已七岁。

岳乐家族属正蓝旗,与皇八子胤禩同属一旗。大约在康熙三十七年,郭络罗氏与胤禩成婚,成为胤禩的嫡福晋。

胤禩的生母良妃是康熙帝的庶妃卫氏。卫氏出身“辛者库”,身份卑贱。在子凭母贵的皇室,胤禩的身份自然在众皇子中并不尊贵。但安亲王岳乐家族地位尊崇,在朝廷中根基深厚。与郭络罗氏的联姻,使胤禩的地位和依靠的实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事实上,在九子夺嫡中,郭络罗氏的舅舅吴尔占和景熙等人就是胤禩的坚定支持者。

太子胤礽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首次被废后,皇八子胤禩很受父亲康熙帝的器重,被任命为内务府总管事。

但在发生张明德相面胤禩有帝王之相后,康熙帝认为胤禩为夺取皇储之位拉拢人心,令其对胤禩深恶痛绝,遂将胤禩的贝勒封号削夺。同年底,康熙又恢复了胤禩贝勒的封号,父子关系有所缓和,胤禩仍野心勃勃,意在皇储。

胤礽在康熙四十八年复立太子后,众皇子大多都被加封升格,但胤禩并没有获此殊荣。胤禩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毙鹰事件的发生,令胤禩彻底失去康熙的信任,并在次年停发胤禩的俸禄。

康熙十三阿哥

 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清康熙帝第十三子,满洲正黄旗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生,努尔哈赤裔孙。弟兄间,惟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密。胤禛继位,即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大政务。胤禛念国储关系民生,即位不久,命领户部,管理三库事务。他以“国家休养生息,民康物阜”为务,针对前朝财政积弊,清理天下赋税,稽核出纳,量入为出,致府库充盈,国用日裕。天下浮粮,害民甚剧,在胤禛支持下,竭力剔除,仅江南之苏、松,浙江之嘉、湖,江西之南昌,通计每年减除60多万两,直省正供蠲免多达数百万两。

 莅事八载,精白一心,从不居功,又极谦抑,如此事君,皇上待他也非寻常,死后令享太庙,谥号曰“贤”,以褒众美,并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冠于谥法之上,以示宠褒。还特于奉天、直隶、江南、浙江各建祠宇,以昭崇报。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

 备注:康熙第十三子 康熙二十五年生母为敏妃章佳氏

 嫡福晋兆佳氏,兵部尚书马尔汉之女;

 侧福晋富察氏,佐领僧格之女;

 侧福晋乌苏氏,头等护卫金保之女;

 侧福晋瓜尔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

 庶福晋石佳氏,领催庄格之女;

 庶福晋纳喇氏,轻车都尉吴尔敦之女。

 第一女郡主,康熙四十二年癸未七月初十日寅时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

 嫁精奇哩氏萨克慎

 第一子已革贝勒弘昌,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一月十六日子时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嫡妻纳喇氏,骑都尉色尔敏之女;继妻博尔济吉特氏,步军统译阿齐图之女;妾宋氏,三格之女;妾孙氏,桑格之女;妾李氏,李住之女。

 第二女郡主,康熙四十六年丁亥三月十八日申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

 嫁伊尔根觉罗氏福僧格;

 第三子多罗贝勒品级弘暾,康熙四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嫡夫人富察氏,佐领福庆之女。

 第四子多罗宁良郡王弘晈,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五月二十五日辰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嫡福晋西林觉罗氏,中书卓林泰之女;继福晋纳喇氏,大学士查郎阿之女;妾定氏,保住之女。

 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十月初十日寅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下嫁喀尔喀博尔济锦氏多尔济塞布腾,

 

 第七子和硕怡亲王弘晓,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四月初九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嫡福晋李佳氏,三等伯赫格之女;继福晋佟佳氏,都统长盛之女;侧福晋金氏,领侍卫内大臣常明之女;侧福晋石氏,石中玉之女;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典卫克星额之女;妾徐氏,典卫徐国秀之女;妾祥氏,九达色之女;妾马氏,马图赫之女;妾巴雅拉氏,笔帖式才保之女。

清圣祖康熙

清圣祖康熙皇帝,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8岁登基,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康熙皇帝上继父祖鸿业,下开后世太平,革除旧制,施行新政,勤于国事,好学不倦,御敌入侵,山河一统,治河重农,并且提倡文教,奠定了大清王朝兴盛的根基,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古今中外的伟大人物,都有杰出之处,也都有突出的历史贡献。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嗜书好学的帝王。他5岁入书房读书,昼夜苦读,不论寒暑,甚至废寝忘食。又喜好书法,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他读《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后来他要求皇子读书,读满百遍,还要背诵,传承他早年读书的经验。继位之后,他学习更加勤奋,甚至过劳咯血。他读书不是为消遣,而是为“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用以治国、平天下。他在出巡途中,深夜乘舟,或居行宫,谈《周易》、看《尚书》、读《左传》、诵《诗经》,赋诗着文,习以为常。直到花甲之年,仍手不释卷。

康熙大帝不仅博学多才,而且一生励精图治,亲民兴农,以其才华与天赋、智慧与胆识,在人生旅途中,克服诸多艰难,完成重大使命。他内平三藩割据,外抗沙俄入侵,对巩固边防、扩大清朝疆域版图有重大贡献。其丰功伟绩足以青史留名,彪炳千古。

康熙皇帝的文治武功大致可概括如下:

平西王吴三桂

一、力排众议,削平三藩:

三藩是指三个降清的明将: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平南王尚可喜(子之信),镇广东;靖南王耿继茂(父仲明、子精忠),镇福建。三藩占据要地,拥兵自重,成为清初的三个地方割据势力,其中以吴三桂实力最强。三藩在自己的独立王国里,设立税卡,私行铸钱,圈占土地,掠卖人口。平西王吴三桂还自行选派官员,称为“西选”。康熙帝在除鳌拜后,三藩成为他最大的心病。他誓言要削平三藩,强化皇权。

当时,朝廷上主张不可撤藩的占绝大多数,支持撤藩的只有兵部尚书明珠、户部尚书米思翰等少数官员。20岁的康熙帝力排众议,他认为:“三桂等蓄谋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于是,下令撤藩!康熙大阅盔甲一石激起千层浪。“东南西北,在在鼎沸”,京城里有杨起隆举事,察哈尔有阿尔尼叛乱。而且,先后发生京师大地震、太和殿火灾,康熙帝爱后赫舍里氏也崩逝。朝里与朝外、外叛与内变、雷火与地震、天灾与人祸,连连击到年轻的康熙皇帝身上。一时间人心惶惶,京师不少官员甚至把家眷送归江南乡里。

康熙皇帝在危急时刻,神安气定。原来主张不可撤藩的大学士索额图、户部侍郎魏象枢等,提出处斩建议撤藩的大臣。康熙帝义正词严:“撤藩出自朕意,他们何罪之有?”坚定了主张平叛的大臣的决心。他下诏削夺吴三桂的官爵,公布其罪状;每天游景山、观骑射,胸有成竹以安定惊恐的军心与慌乱的民心。有人进行讽谏,康熙置若罔闻。经过八年平叛战争,终于取得削平三藩的胜利。群臣请上尊号,康熙帝严辞拒绝,认为八年战火,生民涂炭,应该务实,切戒虚名。

郑成功骑马雕像

二、收复台湾,开府设县:

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人侵占台湾。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奉南明正朔(即承认南明的正统地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帝抓住郑经死后其子郑克塽年幼、部属内讧、台湾政局不稳的时机,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军收复了台湾,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台湾府下设台湾(今台南)、凤山(今高雄)、诸罗(今嘉义)三县,派总兵官一员、率官兵八千,驻防台湾,加强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雅克萨之战油画

三、抵御沙俄外侵,缔结边防和约:

黑龙江地域在皇太极时已经归属清朝。清军入关后,沙俄东进侵入清朝黑龙江流域地区,占领雅克萨(今阿尔巴津)、尼布楚(今涅尔琴斯克)、呼玛尔(今呼玛)等城。

康熙统一台湾后,调派军队进行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同俄国在尼布楚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划定了以额尔古纳河、格尔毕齐河和外兴安岭为界,整个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都是清朝的领土。这是中国历史上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四、恩威并施,亲征朔漠: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只解决了漠南蒙古问题,康熙则进一步解决了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的边患。从秦汉匈奴到明朝蒙古的民族难题,到康熙时才算得解。康熙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蒙古就此成为清朝北部坚固的长城。

兴修水利

五、重农治河,兴修水利:

康熙帝曾在畅春园的西墙内单独辟出一块水稻田自己试验和培育优秀稻种。从无逸斋土山向北,直到位于园西北的大西门,约有上百亩田地,是康熙栽种御稻的“试验田”。据《康熙几暇格物编》记载,稻种是由康熙亲自选种培育的早稻,命名“御稻米”。因其稻芒呈淡紫色,米谷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能一年两熟,又被称为“胭脂米”。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玉泉山下的御稻发展到六百亩,再加上六郎庄、万泉庄、黑龙潭、高梁桥以及石景山、南苑等地,共有近万亩。御稻的种植范围不仅进一步扩大,面积也增加了数倍,并成为宫廷御用稻米的主要来源。《永宪录》谓:康熙时,“其供御膳,曰御稻米,出京师西山”,昌平州物产,“稻处处有之,惟玉泉山抱榆泉更佳,膳米于是需焉”。《大清会典》也记载:“上方玉粒取诸玉泉山稻田。”

八旗清军入关之后,最大的弊政莫过于圈占土地,跑马占田,任意圈夺。顺治帝曾谕令禁止圈地,但禁而不止。康熙帝颁令,停止圈地,招徕垦荒,恢复生产。为促进农业生产,康熙帝六次南巡,治理黄河、淮河、运河、永定河,并兴修水利,取得了辉煌的成效。

六、打造三山五园,奠定古典园林艺术:

康熙先后兴建畅春园、避暑山庄、木兰围场等,在位期间完成了「三山五园」的建设。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后改名颐和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参见《中国古代建筑史.清代卷》)这些园林建设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推向高峰。

康熙字典

七、兴文重教,编纂典籍:

康熙不仅爱看书,也爱编书,编纂颁行图书是其文治一大特色。康熙尤其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他在京西园林居住时,主持或者组织编修了很多丛书,对承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重大贡献。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十日,康熙驻跸玉泉山时,批准了福建道御史戴王缙纂修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圣训的奏请,并认为:「太祖、太宗、世祖圣训,垂法万世,关系重大,理应纂修。」康熙二十五年、二十六年,《太祖高皇帝圣训》四卷、《太宗文皇帝圣训》六卷、《世祖章皇帝圣训》六卷陆续告成。

他主持纂修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律历渊源》、《全唐诗》、《清文鉴》、《皇舆全览图》等,总计六十余种,二万余卷。

西药

八、学习西方科技,引进西医西药:

康熙皇帝对医学很有兴趣,也很有研究。40岁那年他得了疟疾,中医药未能治愈,耶稣会士洪若翰、刘应进金鸡纳霜(奎宁)。康熙服用后,病好了,于是召见洪若翰、刘应等,在西安门内赏赐房屋,后来成为天主教北堂。曹寅得了疟疾,康熙赐金鸡纳霜治好了他的病。

此后,康熙便对西药发生兴趣,命在京城内炼制西药,还在宫中设立实验室,试制药品,亲自临观。他破除因循,提倡种痘以防天花,命先给自己子女及宫中女子种痘,还给蒙古49旗及喀尔喀蒙古部民种痘。清朝在塞外建避暑山庄、木兰围场,原因之一是蒙古贵族可以不入京朝觐,减少出天花的机会。

此外,康熙帝命耶稣会士巴多明将西洋《人体解剖学》书籍翻译成满文、汉文。他曾命将一只冬眠的熊进行解剖,并亲自参加。

纵观康熙大帝的一生,八岁登基、九岁丧母,在祖母孝庄太后的扶持下,稳固了皇位,智擒鳌拜、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廓清了漠北。他治国勤勉,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完全称得上是数百年难得一见的明君英主,其光辉事迹永为后人所缅怀。

顾贞观的生平简介

明崇祯十年(1637),顾贞观出生于无锡。曾祖顾宪成,是晚明东林学派的领袖;祖父顾与渟,四川夔州知府;父亲顾枢,才高博学,为东林学派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