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疆拓土的烙印,曾经的第三大城市,河西走廊之武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3收藏

中国开疆拓土的烙印,曾经的第三大城市,河西走廊之武威,第1张

武威,威武 当温润的东亚季风带着太平洋的气息穿越半个中国,当黄河东岸漫天飞舞的杨花缠绕出夏日的热烈与悸动,乌鞘岭却还很寂寞。 仿佛夏天的风走到乌鞘岭脚下时,蓦然感受到了西行的苍茫,便一声不响地烟消云散了。 毕竟,过了乌鞘岭,就从中国的季风区走进了非季风区,从半干旱区,走进了干旱区。 乌鞘岭(摄影©孤城)▼ 乌鞘岭的另一侧就是令汉武帝疑惑的河西走廊。 匈奴骑兵从这里层出不穷,动不动就直逼长安,令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倍感压抑。 而当年的武威,作为距离乌鞘岭最近的匈奴大本营,肯定是相当的得意。 武威的地理位置(制图©孤城)▼ 公元前126年,杳无音信十三年的张骞,突然风尘仆仆地出现在长安城。 当他从衣袖里掏出一卷长长的羊皮地图,当祁连山的巍峨雪峰、水肥马壮的辽阔草原在汉武帝的案桌上连绵不绝地展开…… 汉武帝刘彻一扫龙袍,拍案而起,指着地图就吐了三个字:给我打! 这场决心,成就了一个少年,霍去病。 仅三年后,十七岁的霍去病就跟随卫青在征战漠南的途中显出了英雄本色,十九岁时,霍去病以史上第一位骠骑将军的身份,穿过乌鞘岭,直捣焉支山,让匈奴唱了一首千古流传的悲歌: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焉支山(摄影©孤城)▼ 21岁时,霍去病率领轻骑兵深入漠北,扫荡匈奴各部,「 ”饮马瀚海,封狼居胥”,从此「 ”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少年英雄,青春年华,为国家策马扬鞭已足够沸腾,而一句「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更是令世人赞叹。 这是一个彰显大国雄风的城市,也是汉王朝揽括西域的号角。 武功军威,震慑四方。这,就是武威。 01 先秦时期,《尚书·禹贡》分天下为九州,其中有一个州,叫做雍州。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将大汉的领土分为十三个州,每州一个刺史,合成十三刺史部,他把雍州改名为:凉州。 根据《凉州府志备考》记载:汉武帝改雍州曰凉州,以其金行,土地寒凉故也。 也就是说,汉武帝觉得凉州在中国的西边,从五行角度看,西边属金,兵器正好是凉飕飕的手感,同时也道出了凉州气候寒凉之意。 这个时期的凉州就好比今天的一个「 ”省”,管辖范围不仅囊括了整个甘肃,还包含了宁夏、内蒙、青海以及新疆的部分土地,而凉州的治所很长时间都设在姑臧,也就是今天的武威。 西汉时期的十三刺史部(制图©孤城)▼ 长安以西,众多大大小小的城镇,要论车水马龙花灯璀璨,可能都比不过武威。 作为拱卫长安和把控西域的门户,武威在很长时间里都是西北地区的军政和文化中心。而作为河西走廊进出中原的端口,在海洋时代来临之前,武威也一直是中西方商贸往来的重镇。 到了东汉年间,武威已然成为一个对外贸易的「 ”经济特区”,来这里做生意的人,不出几个月就能发家致富。因为供需两旺,即使是夜晚,街市上也还在进行着交易,也就是说,早在2000年前,武威就有了夜市。 「 ”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后汉书》 「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这里曾经是排在长安和洛阳之后的中国第三大城市,那时人们对武威的向往,就犹如今天对北上广的追求。而盛唐时风靡全国的凉州词更是唱出了人们对这座边塞都市的种种寄托和想像。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 · 王翰(唐) 「 ”凉州”两个字在武威的印记可谓深刻,十六国期间,河西一带总共出现过5个「 ”凉国”,由于每个立国的君王都把「 ”凉”字看得很重,互相也不区分一下,就把这一段本来并不复杂的历史搞得很一言难尽。 简单来说,这五个凉国依次是: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他们的国都分布在凉州不同的城市,前凉、后凉均定都武威,北凉先在张掖,后迁都武威,南凉定都青海乐都,西凉在酒泉。 160余年一共有过26位凉王,其中有18位都把都城定在了武威,所以有「 ”一部凉州史,半部在武威”。 武威的南门楼上,至今依然高高悬挂着凉州的匾额,可以说,读懂了这两个字,便也读懂了武威。 武威南门楼(摄影©孤城)▼ 02 无论是震慑四方的「 ”武功军威”,还是横行天下的「 ”凉州大马”,武威都彰显着一股子霸气,但这里的文化氛围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一面。 我们常说,一个地方的人文气质和教化紧密关联,北京人听京剧就有着一股厚道局气儿,四川人听川剧则有着悠扬的秀气,江苏人听昆曲有才气,河南听豫剧有淳朴气,山东梆子一身义气,东北二人转喜庆气…… 武威很不一样,这里的人们听「 ”贤孝”。 据传「 ”贤孝”在秦始皇时期就出现了,人们为了缓解劳作后的辛苦,便用三弦琴配合着历史典籍里英雄贤士、忠臣良将和孝子贤女的故事,连说带唱地讲给人听,将处世为贤,居家尽孝的理念贯彻人心。 「 ”贤孝”在整个凉州都有,但在武威特别集中,毕竟人家是大城市嘛。于是这就很厉害了,全中国各个地方都在休闲娱乐的时候,武威还不忘见缝插针地谆谆教导…… 不过我们在大街小巷里没有听见「 ”贤孝”,倒是遇到很多老人拉着二胡、弹着三弦、敲着梆子合奏,古老的曲调显然和我们今天喜好的音乐格格不入,可是我们依然愿意接受这一切。 在路边演奏的老人(摄影©孤城)▼ 03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火四起,加之自然灾害严重,无数人死于饥荒与战乱。在惶恐弥漫的一个子夜,武威正北方向的一处高高的夯土堆上,出现了一个沉默无声的身影。 土堆之下,是一座秘密的墓葬。但是这个人知道,为了生存他必须做一次选择。 墓主人是一位战死沙场的将军,战事惨烈,士兵们只从战场带回了他的腿骨。此时他的妻子还在世,人们便把将军的遗骨和他妻子的饰物埋葬在了一起。这座汉墓之所以与众不同,因为是纪念,也是思念。 雷台汉墓 车马群为放大后的复制品 (摄影©孤城)▼ 夜色中的这个人可能是一个工匠的后人,他的祖辈曾参与了这座墓藏的建造,于是他才能准确无误地从主墓室的前上方打出一个洞穴。 厚厚的夯土层下是一个砖石结构的穹顶墓室,没有粘合,没有支撑,全靠拱顶夯土的压力维持稳定,稍有不慎就会轰然倒塌。 他借着忽闪的火把,从挖开的小洞潜入墓室,带走了容易变现的金银器,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把洞口封上。也许上天有意,在他钻出墓穴的慌乱间,一对耳坠从口袋里滑落,轻盈地掉在地上,发出细微的铃铛之音。 雷台汉墓出土的金耳坠 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摄影©孤城)▼ 寂静黑暗的墓室里,金光灿灿的耳坠也透不出一丝光泽,接下来的一千七百多年,只有后室里的一排排铜奔马,静静地与之凝望,仿佛述说着不离不弃的守候与陪伴。 雷台汉墓出土的车马群 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复制品 (摄影©孤城)▼ 无人察觉的墓藏之上,前凉人建了灵钧台,东晋时期建了祭祀雷神的雷台。一直到1969年,当地人在「 ”挖洞积粮”时才终于发现了端倪,声势浩大的铜马阵列突然出现在世人眼前,其中一尊便是惊艳了整个世界的「 ”马踏飞燕”。 马蹄下吃惊回眸的鸟、骏马飞腾的健美身姿以及整座雕塑的巧妙平衡,「 ”马踏飞燕”无论是工艺还是构思,都令人拍案叫绝。 骏马嘶鸣,虎虎生风,这座小小的铜奔马何尝不是大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精彩呈现。 马踏飞燕 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摄影©孤城)▼ 04 公元3世纪前后,西晋皇族的「 ”八王夺权”与紧随其后的「 ”五胡乱华”,让中原大地生灵涂炭。但在凉州,人们不仅安然无恙,甚至也和「 ”南渡”的诸多地区一样,延续着华夏文明的尊严。 301年,凉州来了一名刺史,张轨。他去世的时候,留下了一段遗言来告诫后人,也可以说是他一生的写照:弘尽忠规,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 张轨到凉州上任后,第一件事是剿灭叛贼,第二件事是安抚百姓,第三件事是崇文办学,将华夏的文化、礼仪尽心实践。 天下大乱,张轨不乱。在烽鼓不息、民不聊生的北方大地,只有他一个人还不紧不慢地扩建了一座城,自然是最心爱又繁华的武威。 一首流传至今的歌谣正好唱出了这样的反差: 秦川中,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 在张轨的治下,武威社会安定,商贸繁荣,许多避难的中原人也纷纷慕名而来。一时间,这片原本容纳着古羌、乌孙、西戎、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土地上,也从容地走着衣冠楚楚的中原士族。在三弦和胡琴的唱曲里,也开始从四面八方传来郎朗不息的诵读声。 子孙相承,衣冠不坠,凉州在血雨腥风的时代,庇护了秦汉魏晋的士族文脉,儒家的君子之道也在凉州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武威文庙 正在举行祭孔活动(摄影©孤城)▼ 05 公元382年,前秦的大将军吕光率军出征西域,胜利凯旋之际,也不忘带走龟兹(qiū cí)最著名的人才——鸠摩罗什。 这是一位光芒四射的得道高僧,据说半岁会说话,三岁能认字,五岁博览群书,七岁就跟随母亲一同出家游学,年纪轻轻便博通古今,熟谙佛法,扬名西域。 如同是历史选择了武威,当吕光走到凉州时,忽闻自己的皇帝遇害,于是就干脆停在凉州,并在武威建立了后凉政权。同时,吕光也为鸠摩罗什兴修了一座寺院,让其居住与弘法。 在武威的十七年间,鸠摩罗什不仅学会了汉语,还翻译了近百部梵文佛经,一场佛教传播盛典由此拉开了序幕。 罗什寺塔至今辉映着鸠摩罗什心灵深处的光芒,他在圆寂前发愿道:所译经典,如若没有违背原意的地方,死后焚身舌不烂。 「 ”薪灭形碎,唯舌不坏”,寺里的僧人说,这座1600多年的古塔下至今还藏着鸠摩罗什大师的舌舍利。 鸠摩罗什塔(摄影©孤城)▼ 不久之后,后凉消亡,北凉政权入主武威,在这一时期,聚集在凉州的僧侣开始在武威城南50公里处的天梯山上开凿佛窟。「 ”中国石窟的鼻祖”——天梯山石窟,慢慢显形。 天梯山石窟(摄影©孤城)▼ 公元439 年,北魏灭北凉,凉州僧侣一部分被迁往平城(今山西大同),一部分则西行到了敦煌,而凉州的石窟艺术也随之向东西两个方向扩散。 在始凿于北魏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中都能轻易地发现天梯山石窟的影子,即使是开凿时间略早的敦煌石窟,在其鼎盛发展的时期,也受到了凉州僧人的助力。 摄影:地球旅客@孤城 我们在甘肃博物馆时,看一个房间里摆放着不少巨大的佛像,当时我们以为这些都是新做的,没啥看头,竟然直接走开了,后来才知道这些佛像都来自于天梯山,实在惋惜。 1958年,黄羊河水库修建在即,据估算,蓄水后天梯山石窟将有大半淹没在水中,一场搬迁与抢救石窟文物的工作也同步展开。 如今,天梯山的大佛窟由一截厚厚的围堰保护了起来,我们走在围堰之上,一边是广阔的水面,一边是30米高的石窟。如果没有围堰,湖水大概会淹到大佛的胸膛。 事实上,人们最初对黄羊河水库的水位评估过高了一些,蓄水后水位最高时对山腰上的小洞窟也并没有威胁。 但众多洞窟早已在抢救时「 ”佛去窟空”,只有大佛稳稳端坐,伸出手掌面向我们,仿佛在说:我不走。 摄影:地球旅客@孤城 06 我们同武威的一位老师聊天,她说:「 ”我们武威有这好的东西,这么深厚的文化,知名度却一直上不去,太可惜了。” 很多人都知道张掖有丹霞,酒泉有卫星,敦煌有莫高窟,但提到武威,竟想不起一个耳熟能详的物件。 被列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虽然在武威出土,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已被移送至甘肃博物馆妥善存放。 武威少了一块吸引人们关注的磁铁,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也被时光浅浅掩藏,等待被发掘,被认知。 现在人们常常把汉武帝给整个河西走廊的名字「 ”凉州”用以指代武威,也是因为隋唐时期「 ”武威郡”与「 ”凉州”这俩名儿总是在武威这里换来换去。 千年一瞬,武威还是武威,武威不仅是武威。 这座城市带着汉王朝开疆拓土的烙印,也见证着中国的团结统一。 1247年, 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与蒙古大将阔端在武威白塔寺举行了一场著名的「 ”凉州会谈”。 这一天, 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让这只雄鸡有了更伟岸挺拔的身姿。白塔寺成为这一重大事件的历史见证地。 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从武威走出去,将走向浩瀚的边关明月,从武威走进来,是一个国家的召唤。 汉家天子渴望的大国盛世,在最深情回答里,武威是题序。 PS:过去的十几天,我们一直在河西走廊里穿行,来来 跑了4000多公里路。这是一场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的双重盛宴,为了讲清楚什么是河西走廊,不辜负大西北的风和阳光,我们打算分五集来写,武威是第一集,后面还有张掖、酒泉、敦煌和河西走廊的总括篇。同时我们也为河西走廊量身打造了一款活动,第一期计划在七月初推出,如果你对祁连山、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感兴趣,关注我们的后期文章和活动,保证你会满载而归! 关注地球旅客,好文章不错过! 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图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录 各平台账号,搜索「 ”地球旅客” ⬇ 更多好文点击下方「 ”了解更多”

甘肃博物馆是国内比较早成立的综合性博物馆,在博物馆之中常设展馆有五个。大家如果有关注国家宝藏这个节目,应该也知道,在甘肃博物馆之中有不少珍贵宝物。在博物馆之中据说珍藏着从远古一直到近现代的一些珍宝。

甘肃博物馆基本信息

建筑由苏联专家设计,风格独特。省博物馆设有历史厅、革命文物厅、自然厅、社会主义建设展览厅,配有文物保管室、汉简室、文物化验复制室及搬迁复原的嘉峪关魏晋墓画。基本陈列有《甘肃历史文物》、《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黄河古象》、《甘肃自然富源》及《甘肃革命文物展览》。

年12月3日,《国家宝藏》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三件镇馆之宝分别是铜奔马、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驿使图画像砖。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09:00~17:00(16:00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

地址:兰州市西津西路3号

1、马踏飞燕

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2、《仪礼》简

凉州《仪礼》简1959年出土于凉州磨嘴子6号汉墓。计有《仪礼》简469枚,其他日忌杂占简11枚。每简有字60个左右,都是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上有削改和阅读的记号。这批简可贵之处在于,首先它是九篇完整的《仪礼》。《仪礼》是古代经典的组成部分之一,这对于我们研究汉代经学和《仪礼》版本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被誉为“天下第一汉简”。

3、大云寺五重舍利宝函

1964年12月,在甘肃省泾川县城关镇水泉寺发现的唐代大云寺塔基地宫,出土了一套舍利容器。共5件,由石函、铜匣、银椁、金棺和玻璃舍利瓶组成,大小套置在一起。最外层为石函。隋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敕令将所得14粒佛骨舍利送入泾州大兴国寺(今大云寺地宫供养。武则天时期,伪造载有女人当皇帝故事的佛典《大云经》,并“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处,藏《大云经》,使僧人升高座讲解”。在这一政治背景下,泾州在隋大兴国寺遗址上建造泾州大云寺,动工之际,发现了隋代供养的舍利。武则天认为是吉兆,遂请人精心打制金棺、银椁、铜匣,以玻璃瓶盛装14粒佛骨舍利,配以石函,藏入地宫,建塔立寺。

4、东罗马鎏金银盘

1988年秋,甘肃靖远县北滩乡本山村东街装的一户农民在建房挖地基时发现了一件有胡语铭文的鎏金银盘。公元4-6世纪时期,银盘最大径31厘米,高49厘米,重3190克,盘心所饰这位持杖倚兽的青年男子,中外学者大都判断为希腊神话中的迪奥尼索斯。中圈所列的十二个人头像,有人认为是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包括太阳神、月亮神在内的十二神;有人认为是狄奥尼索斯神的眷族。在古代希腊宗教故事中,迪奥尼斯是象征丰收与植物的自然神,尤以酒神著称。即公元4-5世纪,约相当于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东罗马帝国前期与中国保持友好往来,据《魏书》记载,东罗马帝国曾三次派使团访问过北魏。

5、彩陶鲵鱼纹瓶

彩陶鲵鱼纹瓶:1958年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仰韶文化器物。瓶用细花红陶制成,小口翻唇细长颈折肩深腹平底,腹部两侧有耳。在瓶肩部以上至近底处用黑彩绘一条鲵鱼,关于这件彩陶瓶上的动物形象,考古界也有争论,郎树德介绍说,一种意见认为纹案就是娃娃鱼的真实图案;还有学者分析图案是人首蛇身,可能是伏羲氏的形象;还有人认为是龙的原始图形,鲵鱼的脸似人形,两眼有神,身躯卷曲,所以他们认为这种人面鲵鱼应该是中国最早的龙图。

6、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1973年出土于甘肃秦安邵店大地湾。细泥红陶。高318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68厘米。器形为两头尖的长圆柱体,下部略内收,腹双耳已残。口做圆雕人头像,这件距今5000余年的人头瓶,塑造了一位端庄、典雅、古朴、大方的美女形象,体现远古先民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人头与葫芦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趣生动,是大地湾仰韶彩陶的代表作品。7、彩塑一佛二菩萨

彩塑“一佛二菩萨”造像出自天梯山石窟第3窟。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市南50公里张义堡,因山道崎岖,峰峦叠嶂,形如悬梯而得名。它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天梯山石窟是北凉王沮渠蒙逊于公元412年到439年之间开凿,距今已有1580多年的历史。由于历代战乱,特别是经历了1927年甘肃古浪8级地震之后,天梯山石窟仅存洞窟18个,北凉、北魏10窟,唐4窟,其余4窟皆残破。1959年由于修建黄羊水库,天梯山面临着被淹的危险,为了保护文物,在经过详细调查、清理、记录、拍照、临摹等工作之后,天梯山石窟的大部分文物搬迁至甘肃省博物馆。(1927年5月23日,中国甘肃省古浪县西北的水峡口一带发生了8级大地震。震中烈度高达11度,死亡4万余人。

8、垂鳞纹秦公铜鼎

高41厘米,口径40厘米。折沿,平唇,双立耳。敛口,垂腹,平底,三蹄足。足上刻有“山”字形扉棱,以扉棱为鼻脊饰兽面纹。口沿下饰一周窃曲纹。腹部饰三周垂鳞纹,颈部与腹部间以两道凸弦纹相隔。耳外廓饰重环纹。器腹内壁刻“秦公作铸用鼎”。1999年,陇南市礼县大堡子山出土。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位于甘肃礼县城东13公里处的永兴乡、永坪乡境内,1990年到1993年前后,遭到了大规模的盗掘。专家们通过对出土文物分析研究后初步认定是秦仲、庄公或襄公陵墓,并确立了此陵园为秦第一陵园——西垂陵园的地位。

9、人头銎戟

1972年10月出土于灵台县白草坡西周墓葬。戟长255厘米,宽23厘米,重275克。人头形刺刃,颈部有椭圆形銎,长胡三穿,援斜出如钩,有脊棱,援基饰一牛首,方内三齿,阴刻牛头形徽识。国家一级文物。现藏甘肃省博物馆。从同墓葬出土的有铭文的青铜器可知,人头形銎青铜戟的主人为伯,他与白草坡西周墓地的另一墓主人_伯在周康王(公元前1020年-公元前996年时期被封到这里,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殷商移民及异族方国的镇抚。从外貌上就可以判读这不是一个华夏族人像,而很有可能是一个生活在这一地区并与西周有长期的战争的具有雅利安人血统的游牧民族。而符合以上条件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鬼方”。

人头銎戟

10、唐三彩凤首壶

1972年12月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出土。壶高31厘米,口径4厘米。甘谷县出土的唐三彩凤首壶,是唐代甘肃天水凤文化的见证。同时,三彩凤头壶的造型明显受到当时波斯萨珊王朝器型的影响。融合中西文化风格于一体的唐三彩凤首壶的出土,正是古“丝绸之路”经济贸易繁荣景象的一个佐证。

唐三彩凤首壶

皇娘娘台遗址旧名尹夫人台。在甘肃武威县城西北25公里,属“齐家文化”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250米,文化层厚度062米至23米,内涵丰富,曾发掘出房址9座,窑穴围绕房屋,有圆形,椭圆形和长方形3种。出土文物以陶器为最多,石器,骨角器,铜器,卜骨都有。刀,锥为红铜,分铸造,锻打两种。石器以打制为多,磨制石器也有增加。  随葬器物各墓多寡悬殊,象征权力和财富的玉爷,玉壁也有发现。说明当时已进入铜石并用阶段,属新石器时代晚期。

 原名曾家堡庙,坐落在武威市清源镇曾家堡村。现存建筑只有伽蓝菩萨殿、大雄宝殿等。伽蓝菩萨殿前卷后脊古柏掩映虽经历史剥蚀,仍不失当年风韵。大雄宝殿是寺中的正殿。“大雄”是释迦牟尼的尊号,意谓佛祖有大力,能伏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子魔。大雄宝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殿前有两廊,殿额牌扁上有早年题写的“梵宫初建”和清雍正年间题写的“端映竺蜂”等。两侧有后人所作的巨幅壁画,均系宗教题材,如“姨母求渡”、“仙人求渡”、“佛化无恼”、“波跋陀女”、“迎吐求渡”、“四大天王”、“渔人求渡”等。大雄宝殿正中是大型彩塑的“华严三圣”。“青狮妙德永相辅,自象普贤传座右”,三组雕塑,布局合理,协调统一而又各有侧重。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华严三圣”后面的3组大型彩色悬塑,每组高达丈余,悬塑主体均为龙和各色莲花,轮廓有成百上千条小龙及吉样云纹构成,大有“佛光普照”之势。悬塑上部分别雕有大小3尊佛像,神态迥异,构思奇妙。殿内东西两壁绘有壁画,左为“六年苦行,成等正觉”,右为“乘象入胎,树下诞生”。整个建筑画栋雕梁,古朴庄严,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 延寿寺内虽然遗存古建筑不多,但珍藏丰富,其彩塑被誉为“武威一绝”,是武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在武威城东北角的大云寺内,与文庙、罗什寺塔、海藏寺、雷台等古建筑遥相呼应。 於1981年9月l 日,被甘肃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大云晓钟被誉为“凉州八景之一”。  大云寺,原名宏藏寺,历史悠久,规模宏伟,是闻名遐迩的佛教古刹,为东晋十六国前凉升平七年(363)张天锡所建造。唐载初元年〔689)七月重修后改名为大云寺。因屡遭地震、兵燹,寺庙一度受到破坏。明洪武十六年(1383),日本僧人沙门志满曾远渡重洋来凉州朝拜大云寺,并主持募化重修,被传为中日人民友好史上的一段佳话。

建立在巴丹吉林大沙漠的东南缘,占地面积为400公顷,是中国第一座沙漠植物园。甘肃民勤沙生植物园以沙生、早生植物的引种驯化为中心,主要从事发掘沙区野生植物资源,选育良科,繁殖推广等工作。同时开展荒漠植物的生理学、生态学的观察,测定及探索其经济利用途径等试验研究,为发展荒漠地区的林牧农副业提供优良种苗、技术措施和科学依据,是改造和利用沙漠的科研基地。

白塔寺遗址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南20公里白塔村,海拔1500米。白塔寺为元代忽必烈(1260年-1295年)时期藏传佛教萨迦派法王赴凉州会谈西藏统一、并达成协议的居所。  白塔寺遗址由寺院、塔院、塔林等建筑构成。寺院有围墙,东西420米、南北430米,墙基宽31米。院内探明6座殿基,墙基为砖或石砌。塔院中的殿基存有砖砌墙基、砖铺地面。塔院中萨班灵骨塔为主体建筑,始建于元、明、清重修。现存基座为土心砖表结构,边长2675米、残高51米。  白塔寺遗址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寺院,也是中国元代祖国统一的历史见证。其建筑形制和出土遗物对研究藏传佛教寺院布局、藏传佛教传播等有很高价值。

位于城南50公里处中路乡灯山村,是我国早期的石窟之一。创建于十六国北凉,后经历代开凿,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有学者称为“中国石窟鼻祖”。窟内保存壁画数百平方米,现存洞窟三层,大小佛龛17个,佛像100多尊,以及魏、隋、唐时期的汉、藏写经、初唐绢画等珍贵文物。其中主体建筑大佛窟如来坐像高达30多米。大佛左右两边站立迦叶、阿难、普贤、文殊、广目、天王六尊造像,神态逼真,形象各异,塑造精致。因修黄羊河水库,大部分佛像、壁画、经卷等搬迁于省博物馆保存。现窟内大佛依山造像、中心柱,佛龛及部分壁画尚存,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也叫圣庙、孔庙。位于武威市区东南隅,是一组造型雄伟的,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历经扩建,规模宠大,号称“陇右学宫之冠”。文庙坐北向南,原由东中西三组建筑物构成。东为文昌官,中为文庙,西属凉州府儒学,现存建筑以圣庙和文昌宫保存完好。总面积1,500平方米,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之地。  文庙原来设有正门,面南而开,它的最南端是一堵庄重稳健的影壁,称“万仞宫墙”。影壁两侧各开小门,朝东的叫“义路”,往西的称“礼门”。由“义路”进入庙院,影壁北面是半月型的拌池。池上有一座石料拱桥,名“状元桥”。棂星门是明正统时建筑的一座木质牌桥,四柱三间,翘檐飞角。穿过棂星门,就可看到戟门,戟门两侧是乡贤、名宦祠,为供养社会贤达和清官牌位的地方。戟门是大成殿近前的一道门,大成殿建在宽阔的石筑台基上,雄伟而壮严,保留着宋元建筑风格,大有至圣至尊的气派。殿内迎门原来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孔于的画像,旁侧侍立着孔子得意弟子颜回、子思、曾子和大名鼎鼎的“亚圣”孟子的牌位。大成殿之后的尊经阁,是两层土木结构楼,重檐歇山顶,坐落在高达2米的砖包台基上,是武威现存最高大的古代重楼建筑。阁周绕以回廊木栅栏。顶部三重翘角上均悬有风铃,清风徐来,铃声叮铛,为沉寂的庙宇增添了些许生气。大成殿东侧的桂籍殿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建筑自成一组,名日文昌宫。内有过殿,左右设耳房供道土居住。过殿之后,魁星阁与桂籍殿遥相呼应。

武威十大旅游景区

1凉州白塔寺 AAAA

  白塔寺,位于城南20公里的武南镇白塔村刘家台庄。相传寺内有大塔一座,周围环绕小塔99座,故名百塔寺。公元1247年,元太……

2武威沙漠公园 AAAA

  武威沙漠公园是一座融大漠风光、草原风情、园林特色为一体的游览胜地,位于甘肃武威城东20公里处的腾格里沙漠前缘,占地近40……

3武威文庙 AAAA

  武威市博物馆现馆藏文物44万多件,其中国宝级文物2件,一级文件170件,二级文物278件,三级文物594件,是甘肃省第……

4天祝祁连冰沟河 AAAA

冰沟河森林公园,天祝县旦马乡祁连林区内的宝藏,距武威市45千米,于2002年被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A等森林公园,以森林为主……

5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

 武威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于1994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在甘肃省濒危动物研究中心基础上设立。位于武威星火产业带沙产业示范区……

6雷台公园

 武威市雷台公园是中国旅游樗”铜奔马”的出土地。观赏游览点有:一号、二号汉墓、雷台观、雷台湖、九天灵泉瀑布、西凉伎乐馆、把……

7黄羊河休闲农业旅游区

8沙生药材科技文化博览园

9天乙生态园

10马路滩沙漠生态旅游区

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开疆拓土的烙印,曾经的第三大城市,河西走廊之武威

武威,威武 当温润的东亚季风带着太平洋的气息穿越半个中国,当黄河东岸漫天飞舞的杨花缠绕出夏日的热烈与悸动,乌鞘岭却还很寂寞。 仿佛...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