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图书馆的工作报告6篇
对图书馆的工作报告篇1
从去年进入学校就接到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以前总以为图书室的工作只是简单的“借借还还”,其实他是一种学术性、技术性、创造性极强的工作,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细致而繁琐的体脑结合的艰苦工作。需要耐心、细致、周到的服务态度。
一、进取探索,坚持科学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制度。
科学规范管理图书,健全执行 规章制度 是开展优质服务的基础。工作中,我严格执行图书室各项规章制度,如外借、阅览、视听、赔偿等,使书能迅速转入流通,各种阅读辅导宣传能及时面向广大师生,定期对教育教学供给信息,确保图书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二、日常工作完全按照管理标准进行运作。
我们图书室进取配合教育教学工作,宣传工作,向广大师生推荐介绍好书、新书,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功夫。一是勤整理,对归还的图书每一天及时归类上架;二是勤检查,对师生在借阅时抽乱、插错的书籍勤查找;三是勤过目,勤到书架旁看一看,对图书的位置了如指掌。为师生查找资料节省了时间,提高效率,获得了师生们的好评和赞誉。
三、开放学生图书馆,组织开架借阅。
三~六年级各班由四名图书管理员负责组织本班学生借阅,学生自行选取图书,然后由图书管理员登记日期、书名、价格。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阅读所借图书,并且保管好。图书的流通率比较梦想。
四、对全校师生全方位开放阅读,切实发挥教育教学第二课堂的作用。
热心为师生服务,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全心全意,全方位为师生服务,充分做好了他们教学中的助手和顾问。在师生借阅时,我们做到了"百拿不厌,百问不烦。"我们每一天接待全校师生,尽管工作量大,任务重,由于我们充分做好了准备,管理到位,职责心强,学生都高兴地来,满足地走。
五、充分发挥图书室的教育教学服务功能。
科学管理是图书室工作的手段,而图书室的服务工作是它的最终目的。图书室服务的实质是“为人找书”、“为书找人”,为将图书收室藏的各种书刊推荐给最需要的教师和学生,为尽量发挥藏书的资料作用,图书室对师生实行开放服务,给师生供给更多、更自由地选书机会。我平时注意倾听师生的意见,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不一样年级、不一样学科、不一样爱好的教师和学生主动推荐和供给他们最感兴趣的书刊。
六、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业务知识,端正服务态度。
我边工作,边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工作实践本事。在图书管理中既注重"管",又不忘"理",认真探讨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我们进取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做起来比较麻烦,但我从没有怨言,图书馆真正成为广大师生最愿意来的地方。
图书管理工作是十分繁琐而又神圣的。我们管理的是图书,传播的是文化和思想。所以,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以满腔的热情更加努力地工作,始终如一地遵循高效能、全方位、准确有效的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宗旨,每项工作都做到"严、细、实",管理要有章有序,有始有终,使图书馆所有图书资料限度的得到利用,让图书室成为我校的礼貌窗口单位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平凡的工作能够创造出不平凡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再接再厉,以不断创新的精神风貌,服务教育教学第一线,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对图书馆的工作报告篇2
一、做好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及后续教材发放工作
1做好书本的整理、上架、杂志借阅登记工作;
2认知做好图书修补工作;
3做好图书超期赔偿账目整理工作;
4保持图书阅览室的安静,做好图书馆环境卫生工作;
5做好教师阅览室的书籍清单和资料收集工作;
6将不适宜中学生阅读的图书进行下架;
7配合组长将晚到的教材进行检查签收和发放。
二、更加规范图书的借阅归还和书本录入工作
以往图书借阅归还工作并不规范,以至于后期出现大量问题。
1扫码时没有仔细检查是否扫码成功,造成漏扫的情况,学生归还了图书系统却显示没有归还。所以,在借还图书时一定要仔细检查;
2第一批新书录入有误,造成系统录入的书本和借出的书本不一致,需要重新录入。所以,当发现借阅的图书与系统录入的书本不一致时要删除重新录入;
3借阅图书时,认真核查身份信息,没有照片不允许借阅,不可以代借。防止出现书本无故丢失无法查证等情况;
4学生借阅及归还时没有检查好图书是否损坏,造成图书馆部分图书破损、涂抹严重。所以,管理员要做好把关,同时培养学生爱护图书的习惯。
三、提前做好新图书馆的所需工作
1根据馆长安排将新书条码、索书号等提前打印贴好;
2根据馆长安排将放置在新馆的书号区间提前安排好;
3网上查询有名气的图书馆,借鉴设计风格,为新馆出谋划策。
四、努力完成五十本必读图书题库增加工作。
五、开展图书阅览活动,使学生爱读书、读好书
1做好新书推荐工作的同时,根据学生的爱好收集学生想看的书;
2继续开展图书馆之声征稿活动并开展其他与图书相关的活动。
六、部门例会图书馆部分的工作汇总并做好例会记录。
七、协助组长做好其他图书馆日常工作。
八、汇总毕业班学生未归还图书及欠款情况,及时收回。
九、加强团队建设、提高服务意识。
对图书馆的工作报告篇3
今年以来,我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在图书馆全体同事的帮助下,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各项工作,受到了教职员工和学生们的好评,下面我把今年的工作情况向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干好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今年以来,我在上级的要求下,积极参加政治教育;利用业余时间看书看报,学习时势,关心党和国家的建设发展;主动向校内外的先进人物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服务意识。经过学习,使我认识到,虽然图书馆工作是平平凡凡的服务工作,但是自己的一举一动,无不体现着图书馆“一切为了读者”的宗旨,体现着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今年十月初,我因病做了手术,医生再三嘱咐要加强休息,可是,考虑到图书馆人员少,工作任务中,就在身体尚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坚持到岗工作。
二、积极投身本职工作,努力用良好的工作作风为集体增光
热爱本职岗位是干好工作的前提,我感到图书管理工作适合我个人的性格,我也非常喜欢这个职业,所以我的工作态度始终是积极的、主动的。在每天的工作中,无论自己多么劳累、心情多么烦躁,都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坚持做到笑脸相迎、热情服务;对于读者的提问,我总是细心的帮他们在计算机上检索他们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并提供给他们查找所需资料的准确架位,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对待新生,由于他们不了解图书馆的管理制度,不熟悉流通程序,我就坚持做到耐心讲解、主动帮助;对于违纪的学生,我也在坚持原则进行处罚的前提下,积极帮助他们想出弥补措施,当他们对规定不理解,产生怨愤情绪或过激行为时,我一方面控制自己的情绪,耐心对他们讲解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一方面一如既往的为他们服务,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一年来,我没有因为任何原因与借阅图书的师生发生争吵。
三、认真总结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做好本职工作,仅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还要勤奋钻研、努力学习,每项工作都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和工作方法,只有不断地摸索工作方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对此,我一是牢记岗位责任制和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等知识;熟练的掌握图书分类、管理知识、图书采编、回溯建库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等工作中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坚持利用业余时间有计划有步骤的深化学习图书管理和流通知识。工作任务繁重,我就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自学;实践经验不足,我就主动向馆领导和周围的同志请教;计算机操作不熟练,我就利用家里的机子练习打字的技能。经过努力,我已经能够完全胜任图书借阅、辅导咨询、导向阅读等工作。
四、强化协作精神,努力与同事搞好团结
在工作中,我能够和同事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体谅,团结一致,共同进步。一方面我自觉服从上级的领导和管理,在图书上架、整架、卫生清理、回书建库、流通借还等工作中,不怕吃苦受累,在干好分配给自己的任务的同时,积极主动帮助其他同志。另一方面我主动与同事搞好团结,特别是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志,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熟悉工作职责、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使他们较快的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
当然,由于自身能力和水平等各方面的原因,我还有很多问题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对图书馆的工作报告篇4
我进入学校图书馆工作已经有一年时间了,在2019年里我努力工作,认真履行着一名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职责。为了让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我决心做好学校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为学校广大师生进行良好服务,现将近一年来图书馆工作进行以下总结。
一、打造图书馆三年远景规划,使图书馆发展有方向
我校图书馆阅览室和藏书室面积较小,不符合上级文件精神,如果管理工作跟不上,进入合格图书馆行列就有困难。我上任之初认识到重新规划图书馆的重要性,决心要用合理的制度管理带动起我校图书馆的发展。
二、建立图书馆档案资料管理,力求完整明确
我校图书馆原始资料很少,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我认真地研读了《图书馆检查的内容及指标》,针对评估内容我仔细划分,建立了图书馆评估资料分条档案。这样就可以把平时积累的资料及时装入档案袋里,如果上级检查就不会手忙脚乱了,以求方便资料的查阅和积累,做到未雨绸缪。
三、把图书馆工作物化,更好地服务师生和教学
图书馆的工作千头万绪,为了建立井井有条的工作环境,我把图书馆主要工作进行物化,设计了登记簿,借此加强管理。
四、把图书清理、清洁、分类,使电子化管理前的图书能够流通
清理―把全部图书架清空,为图书合理排架做好准备,使藏书合理,老师更容易查找到需要的图书。清洁―把所有能阅读以前的图书,用毛巾全部擦干净,使师生便于查阅。分类―分为四类:适合班级阅读课使用的图书;适合班级图书箱传阅的图书;适合教师查阅的图书;适合低、中、高不同年级中午来阅读的图书。其中适合班级图书箱的书籍又分五个小类别:文学类(小说、散文)童话(童话、神话、寓言)知识类(科学、自然、百科知识)小学生作文类;卡通漫画类;拼音读物。
五、人文化管理,让师生体会到诚心、热心、爱心“三心服务”
我在图书馆工作中,力争为师生做到全心全意地服务。平时注意关心老师,推荐书籍时做到心中有数,各有偏重。热心―老师们借书,我从不嫌麻烦,先了解老师的需求,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协助找到需要的书。爱心―在老师需要的书实在找不到时,我采用:或牢记在心;或登记在册,日后购买;或推荐同类书籍,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不让老师空手而归。
六、建立校图书管理员组织
通过设立班级图书箱,使图书馆图书能周转起来。为了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喜爱的图书,在2____年底我校成立了小小图书管理员组织,并建立了每周一开会制度。在每次开会时,我都要了解各个班级图书借阅情况,及时对班级阅读进行指导。另外,小图书管理员值周制度,也为我增添了助手。在新的一年里,我要更加努力,使我校的图书馆工作更上一层楼。
对图书馆的工作报告篇5
20__年,图书馆全体馆员紧密围绕学校的工作重心和办学方针,为读者带给“主体性”服务的观念指导下,继续深化图书馆在教学和科研等高校知识服务中的作用,从文献资源体系建设、人性化服务、工作改革与创新、内涵式发展、党的建设等几个方面入手,依据工作规划,将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较有成效的工作业绩。
一、调整资源构成比例,深度推进文献资源体系建设
20__年,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需求进行了全面调查,在相关数据统计的基础上,为使信息资源配置趋于科学和合理,图书馆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加大了多层次的投入。在借鉴兄弟图书馆做法基础上,分析馆藏结构扩容和转化潜力,根据教学科研需要,透过多种途径开展文献资源建设,提高我馆文献资源共享的产出量,在有限经费投入中实现读者需求化。
1全年馆藏建设
20__年全年,我馆共订购中外文图书144万册,期刊3024种,报纸198份,电子图书22万册,我馆续购数据库75个总库其中中文数据库24个总库;外文数据库51个总库。新订中文数据库3个总库,新订外文数据库1个总库。
2优化文献资源结构,加大电子资源的投入力度
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坚持全学科覆盖,优先建设重点学科的原则,20__年,纸本及电子文献资源采订覆盖我校的所有学科,重点学科图书采购比例到达了80%。从经费分配到学科配置等方面均加大了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了对数据库等电子资源的倾斜力度,电子资源的投入占全部资源经费的72%。
3基本实现全学科覆盖、特色馆藏突出的文献储备。
(1)古籍文献方面,加强特色古籍的采购;持续新编方志的连续性,东北地方文献,采购新编方志168种;有计划、有重点地采购影印古籍、《中华再造善本》续编,并建立了“中华再造善本书目数据库”,在阅览、咨询到数据库检索等方面,为我校师生使用带给了多方面的条件。
(2)特藏文献方面,展开对解放前三线图书、满铁日文图书、满铁俄文图书、满铁中文图书、西文图书的收集、加工与整理,构成了号称“的满铁日文元数据”及满铁日文、俄文、中文数字化书目数据库,并打印出纸本目录,供读者查阅检索,极大地方便了读者,提高了读者的检索效率。
(3)着手筹建“吉大学人书库”,旨在保存于揭示吉林大学建校以来的文化贡献与学术成果,以此激励吉大后学学习先贤的治学精神与严谨学风。该文库将作为吉林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文献的一部分,永久珍藏。目前已经收集整理吉大学人总数2903人,检索著作1547册,为下一步数据录入、建库做好前期准备。
(4)重启港台书库建设。我馆样本库藏有中文社会科学图书近三十万册,其中有港台图书一万多册。读者对此类文献需求很大。因前几年经费紧张而暂时中断对港台书库的建设,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本年度在样本库中筛选出9865册,并重启对港台书库的建设,选订港台图书734册。
二、增强服务意识,带给人性化服务
1做好基础读者服务工作
20__年,图书馆共接待到馆读者236万人次,借阅图书53万册,与往年相比极大的提高了借阅率,充分满足了读者的借阅需求。在充分汲取读者意见之后,我馆采取服务读者的新举措:实行24小时开馆。延长各阅览室借书时间至晚22:00时,借还书时间到达每周925小时,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为了给广大师生营造更加温馨的学习环境,投入资金对图书馆进行绿化美化,使读者在读者的学习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并增添温馨告示牌,员工挂牌为读者带给人性化服务。
2强化图书情报服务职能
图书馆利用文献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将收集、开发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加工后向师生带给全方位、高层次文献信息情报服务。五校区共收到文献传递申请5617笔,完成5193笔;加工整理五校区论文14522篇。调试calis虚拟参考咨询系统(cvrs),五馆共同开展针对外网的咨询工作;参与calislibguides系统调试,并应用于学科馆员服务的工作中;对外推广cashl文献传递系统,覆盖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40多所高校;透过cadal数字平台,为全国高校用户带给咨询服务。
3打造多功能、全方面服务平台
在把握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趋势中,对读者倾注的人文关怀与信息服务关怀是图书馆服务建设的基石。为了扩展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渠道,加强与读者的亲密互动,优化信息呈现方式,提升读者服务体验,给读者传递方便快捷的信息,我馆除了广泛利用办公网、电子邮件、咨询台、荐书台、馆长信箱等传统信息服务平台外,还开通吉林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目前有2467群用户)、在线qq即时服务平台(目前有1067个群用户),开展各类信息咨询。各平台回应校内外读者的参考咨询5000余件(封)。为深入了解读者需求,并与读者构成互动,我馆于12月4日举办读者见面会,共有78位师生参加,互动交流问题达67个。加强了图书馆与读者互动,增加了读者对图书馆的了解。
4加强读者信息素养建设。
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入馆教育,累计培训27次,参与培训读者人数7047人。开设文献检索课,选修人数达1157人。开展密集数据库培训,累计过53次,参与培训人数2380人。帮忙读者掌握利用图书馆及现代化学习手段,激发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热情。
三、增强改革意识与工作创新,促进图书馆深层次服务潜力提升
1开展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
20__年4月23日是第十八个世界读书日,图书馆以此为契机,与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成员馆推出了以“让阅读成为习惯,让思考伴随一生”的系列活动,活动形式包括征文、培训、讲座和书展等,极大地激发了读者读书的热情,这是图书馆发挥文化传承功能的一个有益开端。
2开展“数据库宣传周”活动
目前我馆引进的中外文数据库共有120多个,这些数据库有着强大的功能和海量的信息,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进一步向读者推介这些数据库资源,以促进读者对于这些优秀资源的充分了解和利用,图书馆于6月17日-6月23日举办了为期一周的“数据库宣传周”活动。活动共邀请30多家中外文数据库的出版社和代理公司参展,活动期间几百名读者参加。针对读者设计“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状况问卷调查”,使读者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为我们今后电子资源服务指明了方向。
3开展“资源信息素养”密集培训
思考到在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生产、存储、检索和信息交流的方式特点及读者需要,我馆集中利用两个月的时间,透过多层次、全方位地在五校区开展了十八讲40次的“资源信息素养教育课堂”密集培训,极大地提高了读者的资源信息素养,提高了数据库的使用绩效。
4举办技能大赛,提升读者大型数据库使用潜力
为了切实调动读者的用心性,及实际操作潜力,图书馆联系中科、超星等多家数据商举办多个技能大赛,参加人数达1784人次,大大地激发读者学习与研究的兴趣,锻炼其检索潜力和技巧。
5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学科服务工作
6科技查新为教学科研增添新的服务项目
图书馆科技查新站获得吉林省内一家可出具专利检索报告及专利法律状态报告的第三方机构。查新部门共完成国家863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及新教师基金项目、省科技厅及长春市科技局项目查新700余项,检索证明700余项,出具专利法律状态报告16份。对教学科研带给多方面服务。
7转变思想、用心争取外部资源,促进图书馆建设
20__年,图书馆用心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在“大型文专”项目建设中,本馆争取到145万美元,占全部大型文专经费80万美元的17%。用心和数据商合作,争取他们对图书馆事业的支持。各类活动共争取外部经费32万元。
对图书馆的工作报告篇6
20__年以来,在全体馆员的共同努力下,本着一切为读者服务的宗旨,围绕优化服务,从读者服务、业务管理、读书活动,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圆满完成了本年的各项工作。
做好图书馆日常工作。按照制定的计划认真实施,阅览室每天按时开放,打扫卫生,通风换气,报纸上架,杂志登记后,再上架,并摆放整齐有条理,美观有序,便于阅览,确实为读者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和读书氛围。
做好图书管理,为读者服务工作。我们始终树立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观念,为读者提供一流服务。对读者既主动热情,又耐心周到,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系统的、完善的主动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图书馆合理安排开放时间,阅览室、借书为了方便读者自习、借阅实行免费开放,为读者的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平台。
认真做好图书的借阅和催还工作,保证图书的流通量。充实馆藏资源,认真做好对读者的正常开放和借阅工作。自觉遵守馆里的各项规章制度,能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同志,坚持不迟到早退正直善良,责任心强。工作能尽职尽责,勤奋敬业,扎实履行岗位职责。
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完善排架,更新导引标识。完成新书增订工作,对新进的图书,采用科学的方法及时进行分类、编目与整理,都能及时编目上架进入流通。正常开展借书、阅览活动,对读者实行全开架和定期借还图书的管理形式,确保图书资料的有效利用。做好新书推荐工作。给读者节约了时间,也受到读者的好评。为读者办理了借书证,到图书馆阅览或办理借、还手续。充分发挥图书效益,提高了书刊的流通率也尽量满足需求。丰富了读者生活。
本人今后要、继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活动。
古籍小常识:什么是古籍? 收藏界普遍的看法是,1911年以前的书籍称为古籍,而1949年之前的称为解放前旧书。在国际上,各大博物馆对中国古籍以清入关(1644年)为界限,在此前的古籍,无论官刻、私刻,均为善本。而国内收藏界则以1795年为界,在此前的均视为善本,因此古籍中又有乾隆版、康熙版、明版、宋版之称。宋元时期的古籍很久以来就是藏家追捧的对象,拍卖会上,元以前的书往往是论残页卖;600年前的书是论页卖;400年前的书是论册卖。 古籍的版本 据博物馆的张先生进一步介绍,古籍还有原刻本、翻刻本、写刻本、套色刻本等版本之分,其中古籍中的原刻本一直是藏家的首选。翻刻本比较多,在存世古籍中所占最大,收藏价值略逊原刻本一筹。但有几种翻刻本值得藏家关注: 一是原刻本已不在了,或只有孤本残卷存世,则其翻刻本的珍贵程度堪比原刻本。 第二,翻刻者是历史上著名的刻书机构,如官书局中比较有名的通志堂、汲古阁等。 第三是影刻本。影刻就是先在原刻本上进行影摹,然后再上版雕刻,如此印出的书能够完整地保留宋元版原刻本的形状。这些影刻本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普通的翻刻本。第四,写刻本,是指由擅长书法的人或作者自己书写上版印出的书,如宋代苏轼写刻的《陶诗》,清代郑板桥自书的《板桥集》等。 还有就是套色刻本,即在同一书页上,印上颜色不同的文字和图画。这种套色印刷技术最早出现在元代,至明万历年间发展成熟。套色刻本的价值往往高于同时期墨本数倍,历来是收藏界追逐的热点。 在古籍收藏中,有一个说法,即“善本时间早于乾隆”;同一时期的古籍中“刻本优于印本,初刻优于翻刻,套色优于单色,图画优于文字”。 (强燕 朱文婧) 古籍展讯 位于广州市北京路的广州古籍书店,是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专业古籍书店。店内主要经营古籍珍本、善本线装书、现代新印文史等。几十年来广州古籍书店曾经收购、抢救了相当数量的古代珍本,最具代表性的有:唐代的《唐人写经》、宋代的《活人事证药方》、清代愈樾批注的《水经注》等,使一批极具珍藏价值、参考价值和版本价值的古旧书得以保存下来,重现光彩。9月23日-10月2日,该书店将在文明路中山图书馆有古籍展,展出古籍以明清时期的居多,还包括碑帖和部分特价书。 据了解,广州目前只有市古籍书店一家(包括北京路和东山书城两家分店)在经营古旧书籍,其他的就是一些个体户。 (朱文婧) 风险提示:收藏古籍先辨真假 与字画相比,古籍作假的不多。北京路古籍书店的杜经理表示,旧书的伪造情况相对字画等其他收藏品来说已经少很多,因为伪造古旧书的成本太高,纸质、墨色都很容易辨认,要仿造真的需要很高的技术。所以古旧书市场上的赝品还不是太多,但也不排除有赝品的风险。 据了解,古籍常见的作假方式有三种:一是剜改,比如将书名由常见名改为罕见名,或改牌记(即版权说明),将很晚的牌记改为早期的;还有改藏书印的,将普通藏书印改为名家藏印;二是以残充全,即将残册通过改造冒充全册。另一种较常见的就是染纸,将现在市面上的新书用茶叶水泡后冒充古书。 因此,在收藏古籍时,一定要先学习相关的知识,比如说要了解某个年代出版过什么代表书籍,这个年代的纸质、字形、油墨都有何特点;原刻本、影刻本、复刻本等不同形式的古籍应该是什么样子。当然,光有这些也不够,还需要多看细看。另外,还要多向行家请教,参加展览会、拍卖会了解行情,以免“用买人参的价钱买了萝卜”。 并非所有古籍都有价值 虽然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但在所有的藏品种类中,古籍是存世量最多的一种,收藏者藏有上百本古书轻而易举。因此,杜经理表示,并非所有古籍都有投资价值,一些当时发行量很大、做工不是很精细、存世数量很多的古旧书籍,价值不是很高。这就需要收购时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不要高价买了便宜货。 一般而言,在皇宫内用过的内府本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而历代查禁书目,著名学者的批、校、抄、稿本要特别注意。一经品题,身价百倍。这类书籍拍卖时比同类同版的要高出不少。另外,名人尺牍拍卖异军突起,屡创佳绩,现已在古籍收藏中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目前,一封一般的清代名人书札价格都在千元以上,明代名人的则需数千元。 近年来,古籍收藏已将视野拓展到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的图书数量可观,内容丰富,且由于距今较近,损坏或流失者也较少,时下价格也相对偏低,许多私人藏家在经济上都能承受。近年,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在关注“旧善本”的同时,又提出了“新善本”说,并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进步书刊和文献归于其中。1994年嘉德公司举行的首场古籍拍卖会上,孙中山的3封信札就分别拍出了7万元、92万元、17万元的高价。
以上回答均为搪塞。想了解中国古代文史,可以读文化史概论之类,但要说到研究,必须先从文献学入手,还有就是必须读哲学。下面我可以把两年来研究中国文化所总结的经典书目罗列出来,仅供参考
第二部分 古典文献举要
第一编 古典文学
第一章 古籍分类
一、经部:1易类;2书类;3诗类;4礼类;5春秋类;6孝经类;7五经总义类;8四书类;9乐类;10小学类。
二、史部:1正史类;2编年类;3纪事本末类;4别史类;5杂史类;6诏令奏议类;7传记类;8史钞类;9载记类;10时令类;11地理类;12职官类;13政书类;14目录类;15史评类。
三、子部:1儒家类;2兵家类;3法家类;4农家类;5医家类;6天文算法类;7术数类;8艺术类;9谱录类;10杂家类;11类书类;12小说家类;13释家类;14道家类。
四、集部:1楚辞类;2别集类一(汉至五代);3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4别集类三(南宋建炎至德佑);5别集类四(金至元);6别集类五(明洪武至崇祯);7别集类六(国朝);8总集类;9诗文评类;10词曲类。
第二章 诗文总集
第一节 《诗经》与《楚辞》
一、《诗经》:1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1915年虚受堂刊;
2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
3南宋朱熹《诗经传》,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
4清姚际恒《诗经通论》,顾颉刚标点,中华书局1958年版;
5近代吴闿生《诗经会通》,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二、《楚辞》:1东汉王逸《楚辞章句》;
2南宋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57年版;
3南宋朱熹《楚辞集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
4清王夫之《楚辞通释》,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5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6清戴震《屈原赋注》、《通释》,乾隆光绪刻本。
第二节 通代诗文总集
1 南朝梁萧统《昭明文选》,附:《古诗十九首》,(先秦至梁初);
2 宋李昉等《文苑英华》,(南朝梁至晚唐五代);
3 梁徐陵《玉台新咏》,(梁以前);
4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汉魏至唐五代,兼及先秦歌谣);
5 清杜文澜《古谣谚》,(上古至明代谣谚);
6 清沈德潜《古诗源》,(先秦至隋);
7 清王士祯《古诗选》,(汉至唐,也作《古诗笺》);
8 明冯惟讷《古诗纪》,(上起古初,下迄陈朝);
9 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汉至隋);
10 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上古至隋代);
11 清陈元龙《历代赋汇》,(上起先秦,下迄明代);
12 清李兆洛《骈体文钞》,(先秦至隋骈文);
13 清王先谦《骈文类纂》,(先秦至清末骈文);
14 清许连《六朝文絜》,(晋至隋骈文)。
第三节 断代诗文总集
1 清康熙敕编《全唐诗》;孙望《全唐诗补逸》;
2 清董诰等《全唐文》;陆心源《唐文拾遗》,《续拾》;
3 唐代《唐人选唐诗》(十种):
(1) 佚名《唐写本唐人选唐诗》;(2)元结《箧中集》;
(3)殷璠《河岳英灵集》; (4)芮挺章《国秀集》;
(5)令狐楚《御览诗》; (6)高仲武《中兴间气集》;
(7)姚合《极玄集》; (8)韦庄《又玄集》;
(9)韦縠《才调集》; (10)佚名《搜玉小集》;
4清吴之振等《宋诗钞》;曹廷栋《宋百家诗存》;管庭芬《宋诗钞补》;
5陈焯《宋元诗会》;
6南宋吕祖谦《宋文鉴》,(亦称《皇朝文鉴》);
7清庄仲方《南宋文范》;
8陈述《全辽文》;
9清郭元釪《全金诗》,(亦称《全金诗增补中州集》);
10清张金吾《金文最》,(收录金代骈散文);
11元苏天爵《元文类》,(原名《国朝文类》);
12清顾嗣立《元诗选》,席世臣补刻《元诗选癸记》;
13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元末明初至明崇祯间);
14清朱彝尊《明诗综》;
15明程敏政《明文衡》,(原名《皇明文衡》);黄宗羲《明文海》;
16清初陈济生《天启崇祯两朝遗诗》,附:陈乃乾《启祯两朝遗诗考》;
17清卓尔堪《明遗民诗》,附其《近青堂诗集》;
18《五朝诗别裁集》:
(1)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2)清张景星等《宋诗别裁集》;
(3)清张景星等《元诗别裁集》;(4)清沈德潜等《明诗别裁集》;
(5)清沈德潜等《清诗别裁集》;
19清张应昌《清诗铎》。
第三章 诗文评
第一节 《文心雕龙》
1 清黄叔琳注、纪昀评《文心雕龙辑注》;
2 黄侃著《文心雕龙札记》。
第二节 诗话
1 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收书二十八种;
2 近代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收书二十八种,(唐至明);
3 近代丁福保辑《清诗话》,收书四十二种;
4 北宋阮阅《诗话总龟》;
5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6 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
7 明胡应麟《诗薮》;
8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9 清吴景旭《历代诗话》;
10 清袁枚《随园诗话》;
11 清赵翼《瓯北诗话》;
12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第三节 历代诗纪事及其他
1 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
2 清厉鹗《宋诗纪事》;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附《小传补正》;
3 近代陈垣《辽诗纪事》,《金诗纪事》,《元诗纪事》;
4 清陈田《明诗纪事》;
5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
6 周钟游《文学津梁》,收书十二种;
7 刘大櫆《论文偶记》。
第四章 词总集与词话
第一节 词总集
1 五代后蜀赵崇祚《花间集》;李冰若《花间集评注》;华连圃《花间集注》;
2 近人林大椿《唐五代词》;
3 明毛晋《宋六十名家词》;
4 近人朱孝臧《强村丛书》;
5 清沈辰垣《历代诗余》,又名《御定历代诗余》;
6 近人吴昌绶、陶湘《影刊宋金元明本词》;
7 叶恭绰《全清词钞》
8 陈乃乾《清名家词》;
9 近人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
10 清朱彝尊《词综》,清王昶《补遗》。
第二节 词话
1 清徐釚撰、唐圭璋校注《词苑丛谈》;
2 清张宗橚《词林纪事》;
3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
第五章 戏曲与小说
第一节 散曲总集与戏曲丛刊
1 明臧懋循《元曲选》,又名《元人百种曲》;
2 明人辑《元明杂剧》;
3 明沈泰《盛明杂剧》;
4 清邹式金《杂剧三集,又名《杂剧新编》;
5 明毛晋《六十种曲》;
6 明冯梦龙《墨憨斋定本传奇》;
7 清玩花主人、钱德苍《缀白裘》;
8 金董解元撰、凌景埏校注《董解元西厢记》;
9 元高明注、钱箕校注《琵琶记》;
10 清洪升著、徐朔方校注《长生殿》;
11 清杨潮观著、胡士莹校注《吟风阁杂剧》。
第二节 戏曲论著丛书
1 近人陈乃乾《曲苑》,收书十四种,1921年;
2 陈乃乾《重订曲苑》(石印本),收书二十种,1925年。
第三节 小说集
1 北宋李昉等《太平广记》,(汉至宋初);邓嗣禹《太平广记篇目及引书引得》;
2 明嘉靖间洪梗编《清平山堂话本》,谭正璧《话本与古剧》;
3 明末抱瓮老人《今古奇观》。
第二编 历史要籍
第六章 纪传体史书
第一节 二十四史
1西汉司马迁《史记》,130卷; 2东汉班固《汉书》,120卷;
3南朝宋范晔等《后汉书》,120卷; 4晋陈寿《三国志》,65卷;
5唐房玄龄等《晋书》,130卷; 6南朝梁沈约《宋书》,100卷;
7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59卷; 8唐姚思廉《梁书》,56卷;
9唐姚思廉《陈书》,36卷; 10北齐魏收《魏书》,130卷;
11唐李百药《北齐书》,50卷; 12唐令狐德盏等《周书》,50卷
13唐魏征等《隋书》,85卷; 14唐李延寿《南史》,80卷;
15唐李延寿《北史》,100卷; 16后晋刘昫等《旧唐书》,100卷;
17宋欧阳修等《新唐书》,225卷; 18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150卷;
19宋欧阳修等《新五代史》,74卷; 20元脱脱等《宋史》,496卷;
21元脱脱等《辽史》,116卷; 22元脱脱等《金史》,135卷;
23明宋濂等《元史》,210卷; 24清张廷玉等《明史》,332卷。
第二节 二十五史
1《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或“前四史”;
2唐人将前四史和《晋书》、《宋书》、《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总称为“十三史”;
3宋人加《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称“十七史”;
4明人加《宋史》、《辽史》、《金史》、《元史》为“二十一史”;
5清乾隆初年修《明史》成,予以合刻,名“二十二史”;
6乾隆四十年(1775)武英殿汇印各种正史,在“二十二史”之外加上《旧唐书》、《旧五代史》,称为“二十四史”;
71921年,柯劭忞修成《新元史》,遂有“二十五史”;
8民国初年,赵尔巽等编成《清史稿》,但不在“二十五史”之列。
第七章 编年体史书
1 东周孔丘《春秋》;
2 东周左丘明《左传》;
3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战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
4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1977年更名为《春秋左传集解》;
5 清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6 南宋胡三省《通鉴注》;
7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
8 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南宋高宗朝);
9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辽金元);
10 明末清初谈迁《国榷》,(明代);
11 清陈鹤《明纪》,(明代);
12 清夏燮《明通鉴》,(明代)。
13 宋刘恕《通鉴外纪》,(上起伏羲,下迄周威烈王二十二年);
14 清蒋良骐、王先谦等《十一朝东华录》,(清太祖天命元年至清穆宗同治十三年)。
第八章 纪事本末体史书
1 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取材于《资治通鉴》);
2 清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取材于《左传》,扩充南宋章冲《春秋左传事类始末》);
3 清李铭汉《续通鉴纪事本末》,(两宋);
4 明陈邦瞻等《宋史纪事本末》;
5 清李有棠《辽史纪事本末》;
6 清李有棠《金史纪事本末》;
7 清张鉴《西夏纪事本末》;
8 明陈邦瞻等《元史纪事本末》;
9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10 近代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11 清马骕《绎史》,(上古至秦末);
12 清同治年间江西书局本《纪事本末五种》。
第三编 目录学
第九章 常用综合性目录
第一节 史志书目
清道光五年(1825),日本人汇刻《八史经籍志》。
第二节 私人藏书目
1 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全称《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
2 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
第三节 四库总目及其相关书目
1 清永瑢、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 清阮元等《四库未收书提要》;
3 清姚觐元《清代禁毁书目》(附补遗);近人孙殿起《清代禁书知见录》;
4 清邵懿辰撰、邵章续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
5 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
6 张之洞、缪荃孙《书目答问》,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
7 近人孙殿起《贩书偶记》。
第十章 专科目录
第一节 诗文别集目录
1 明张溥著,今人殷孟伦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
2 万曼《唐集续录》;
3 近人陈乃乾《清代文集经眼目录》;
4 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
第二节 戏曲曲艺目录
1 元钟嗣成《录鬼簿》,(外四种);
2 近人董康等《曲海总目提要》,北婴《曲海总目提要补编》。
第四编 古代汉语
第十一章 语文辞书
第一节 《尔雅》、《说文》、《广韵》及有关辞书
1 汉初学者《尔雅》,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
2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书;
3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4 近人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
5 北宋陈彭年等《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
6 北宋丁度等《集韵》。
第二节 常用字典
1 清张玉书等《康熙字典》;
2 清阮元《经籍籑诂》。
第三节 文言虚词词典
1 清刘淇《助字辨略》;
2 清王引之著、孙世经补《经传释词》(附补及再补),吴昌莹《经词衍释》;
第四节 古代方言俗语词典
1 西汉杨雄《方言》,吴晓铃《方言校笺及通检》;
2 清翟灏《通俗编》;
3 清钱大昕等《恒言录》、《恒言广证》;
4 清钱大昕等《迩言等五种》。
第十二章 与古汉语有关的书目和论文索引
1 清谢启昆《小学考》,近人罗福颐《小学考补目》;
2 清末黎经诰《许学考》。
第五编 文字资料与实物资料
第十三章
1 清冯云鹏等《金石索》;
2 清王昶《金石萃编》;
3 清孙星衍等《寰宇访碑录》;
4 明王圻、王思义《三才图会》。
第六编 科技史料与古文教学
第十四章
1 清戴震《考工记图》;
2 北宋李诫《营造法式》;
3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4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5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
6 乾隆年间官修《授时通考》;
7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8 明王象晋《群芳谱》,清康熙年间《广群芳谱》;
9 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
10 清阮元《畴人传》,黄钟骏《畴人传四编》。
第七编 诸子集成
第十五章
1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
2 清焦循《孟子正义》;
3 民国王先谦《荀子集解》;
4 周李耳撰、晋王弼注、唐陆德明音义《道德经》;
5 清魏源《老子本义》;
6 民国王先谦《庄子集解》;
7 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8 周列御寇撰、晋张湛注《列子》;
9 清孙诒让《墨子间诂》;
10 清戴望《晏子春秋校注》;
11 秦商鞅《管子校正》;
12 清严可均校《商君书》;
13 周慎到撰、清钱熙祚校并辑逸文《慎子》;
14 清王先慎撰《韩非子集解》;
15 周孙武撰《孙子十家注》;
16 周吴起撰、清孙星衍校《吴子》;
17 周尹文撰、清钱熙祚校《尹文子》;
18 秦吕不韦撰、汉高诱注《吕氏春秋》;
19 汉陆贾撰《新语》;
20 汉刘安撰、高诱注、清庄逵吉校《淮南子》;
21 汉桓宽撰《盐铁论》;
22 汉扬雄撰、晋李轨注《扬子法言》;
23 汉王充撰《论衡》;
24 汉王符撰、清汪继培笺《潜夫论》;
25 汉荀悦《申鉴》;
26 晋葛洪《抱朴子》;
27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28 北宋颜之推撰《颜氏家训》。
第八编 常用类书
第十六章
1 隋唐间虞世南《北堂书钞》;
2 唐欧阳询等《艺文类聚》;
3 唐徐坚等《初学记》;
4 唐白居易《唐宋白孔六帖》,宋孔传续;
5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
6 宋王钦若、杨亿等《册府元龟》;
7 宋王应麟《玉海》;
8 明解缙等《永乐大典》;
9 明俞安期《唐娄函》;
10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扩充《唐娄函》;
11 清张廷玉《子史英华》;
12 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
第三部分 现代文献举要
第九编 现当代“经史子集”研究
第十七章 集部研究
第一节 《楚辞》
1《离骚全图》,1935年商务印书馆;
2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3姜亮夫校注《屈原赋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4沈祖锦《屈原赋正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版;
5刘永济《屈赋通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6朱秀海《楚辞解故》,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3年版;
7谭介甫《屈赋新编》,中华书局1978年版;
8游国恩《离骚纂义》,中华书局1981年版;
9王泗原《离骚语文疏解》,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
10林庚《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11游国恩《楚辞论文集》,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12蒋天枢《楚辞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3王力《楚辞韵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4陆侃如等《楚辞选》,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15马茂元《楚辞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16郭沫若《屈原赋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
17文怀沙《屈原离骚(九歌•九章)今译》,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18《楚辞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第二节 诗文集
1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
2 傅璇琮、孙钦善等《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9年版;
3 薛瑞兆、郭明志《全金诗》,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 近代陈衍《近代诗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5 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全宋文》,巴蜀书社1988年版;
6 李修生主编《全元文》,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2004年版;
7 沈粹芬、黄人、王文濡等《清文汇》,上海国学扶轮社1909年石印;
8 张璋《全唐五代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9 唐圭璋《全宋词》,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
10 唐圭璋《全金元词》,中华书局1979年版;
11 饶宗颐初纂、张璋总纂《全明词》,中华书局2004年版;
12 程千帆、严迪昌等《全清词》,中华书局1994年版。
第三节 戏曲小说集
1 隋树森《全元散曲》,陈加《全元散曲补遗》;
2 卢前《饮虹簃所刻曲》;
3 任讷《散曲丛刊》;
4 徐沁君《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
5 隋树森《元曲选外编》,赵景深《元人杂剧钩沈》;
6 函芬楼《孤本元明杂剧》,亦称《也是园藏古今杂剧》,郑振铎《跋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孙楷第《也是园古今杂剧考》;
7 郑振铎《清人杂剧》;
8 古本戏曲丛刊编辑委员会编《古本戏曲丛刊》;
9 傅惜华、杜颖陶《水浒戏曲集》;
10 阿英《红楼梦戏曲集》;
11 顾肇仓《元人杂剧选》;
12 周贻白《明人杂剧选》;
13 赵景深、胡忌《明清传奇选》;
14 吴晓铃《关汉卿戏曲集》;
15 吴晓铃《大戏剧家关汉卿杰作集》;
16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关汉卿戏曲选》;
17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汤显祖集》;
18 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牡丹亭》;
19 王季思等校注《桃花扇》;
20 吴曾祺《旧小说》,(汉代至清代);
21 鲁迅《古小说钩沉》,(先秦至隋);
22 汪辟疆《唐人小说》;
23 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
24 缪荃孙《京本通俗小说》;
25 傅惜华《宋元话本集》;
26 吴晓铃等《话本选》;
27 胡士莹《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选》;
28 上海古籍出版社《古代白话小说集》。
第四节 文学评论集
1 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
2 简夷之等《中国近代文论选》;
3 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
4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
5 林纾《春觉斋论文》;
6 罗根泽《两宋诗话年代存佚残辑表》;
7 罗根泽《两宋诗话辑校叙录》;
8 郭绍虞《宋诗话辑佚》;
9 郭绍虞《宋诗话考》;
10 刘师培《论文杂记》;
11 山东大学中文系古代文艺理论史编写组《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资料目录汇编》;
12 唐圭璋《词话丛编》;
13 唐圭璋《宋词纪事》;
14 上海六艺书局《增补曲苑》;
15 中华书局《新曲苑》;
16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校《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第十八章 史部研究
1 王伯祥《史记选》;
2 王利器等《史记选注》;
3 顾廷龙、王煦华《汉书选》,冉昭德、陈直等《汉书选》;
4 束世澄《后汉书选》;
5 缪钺《三国志选》;
6 韩席等《左传分国集注》;
7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附《春秋左传注附图》,沈玉成《左传译文》;
8 王伯祥《春秋左传读本》;
9 朱东润《左传选》;徐中舒《左传选》;
10 陈垣《通鉴胡注表微》;
11 瞿蜕园《通鉴选》;
12 王仲荦《资治通鉴选》;
13 广雅书局《纪事本末汇刻;
14 上海文盛书局《历朝纪事本末》。
第十九章 子部研究
1 马叙伦《老子校诂》;
2 高亨《老子正诂》;
3 朱谦之《老子校释》;
4 高明《帛书老子校注》;
5 刘武《庄子集释内篇补正》;
6 杨伯峻《列子集释》;
7 高亨《墨子校诠》;
8 谭介甫《墨辩发微》;
9 岑仲勉《墨子诚守各篇简注》;
10 马非伯《管子轻重篇新诠》;
11 黎翔凤《管子校注》;
12 蒋礼鸿《商君书锥指》;
13 谭介甫《公孙龙子形名发微》;
14 杨宽、沈廷国《吕氏春秋集释》;
15 王利器《新语校注》;
16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
17 何宁《淮南子集释》;
18 王利器《盐铁论校注》;
19 汪荣宝《法言义疏》;
20 黄晖《论衡校释》;
21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杨明照《抱朴子外篇校释》;
22 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
第二十章 经学研究
第一节 《诗经》
1 郑振铎《关于诗经研究的重要书籍介绍》;
2 闻一多《诗选与校笺》;
3 余冠英《诗经选》;
4 余冠英译《诗经选译》;
5 李长之选译《诗经试译》;
6 陈子展选译《国风选译》,《雅颂选译》;
7 金启华译《国风今译》;
8 高亨注《诗经今注》;
9 张西堂注《诗经六论》;
10 孙作云注《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11 朱东润著《诗三百篇探故》;
12 王力著《诗经韵读》;
13 人民文学出版社《诗经研究论文集》。
第二节 其他经书索引
1 燕大引得特刊《周易引得》;
2 顾颉刚《尚书通检》;
3 燕大引得《礼记引得》;
4 燕大引得特刊《春秋经传引得》;
5 燕大引得特刊《论语引得》;
6 陈立夫《四书章句速检》;
7 叶圣陶《十三经索引》。
第十编 常用丛书
第二十一章
1 张元济编辑《四部丛刊初编》、《续编》、《三编》,商务印书馆1919—1936年影印;
2 《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20—1936年陆续编辑排印;
3 《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5—1937年陆续印出;
4 《中国丛书综录》,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1962年版;
5 《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上海图书馆1979—1982年编辑出版;
6 《万有文库》,商务印书馆1929—1937年版。
第十一编 期刊
第二十二章 中文旧期刊
1 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编辑组《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1833—1949;
2 上海图书馆《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辛亥革命时期期刊总目》;
3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研究室《五四时期期刊介绍》;
4 三联书店《东方杂志总目》、《国闻周报总目》、《新中华总目》。
第二十三章 外文新书通报
1 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外文新书通报》;
2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外文新书通报》;
3 上海图书馆《上海市外文新书联合目录》;
4 南京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南京地区外文新书联合目录》;
5 北京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国外研究中国问题数目索引》;
本文2023-08-04 11:10:0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