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下红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菊科植物一点红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叶下红 21 叶下红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25 化学成分 26 叶下红的药理作用 3 唇形科植物筋骨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叶下红 31 叶下红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归经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学成分 36 叶下红的药理作用 4 唇形科植物血盆草或单叶血盆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叶下红 41 叶下红的别名 42 来源及产地 43 性味 44 功能主治 5 野牡丹科植物线萼金花树的枝叶·《中华本草》·叶下红 51 拼音名 52 叶下红的别名 53 来源 54 原形态 55 生境分布 56 性状 57 性味 58 功能主治 59 叶下红的用法用量 510 摘录 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叶下红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叶下红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叶下红 1 拼音
yè xià hóng
2 菊科植物一点红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叶下红叶下红为中药名,出自《福建民间草药》,为《南宁市药物志》记载的一点红之别名[1]。
21 叶下红的别名紫背草、羊蹄草、红背叶、叶下红[2]。
22 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 (L) DC的全草[2]。分布江西、福建、湖南、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2]。
23 性味苦,凉[2]。
2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2]。
1治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目赤肿痛、湿热泻痢、热淋、上呼吸道感染、肺炎[2]。煎服:15~30g[2]。
2治乳痈、疔疮、带状疱疹、湿疹、漆过敏、过敏性皮炎,鲜品捣敷并煎服[2]。
25 化学成分本品含槲皮素、槲皮苷、芸香苷、山柰酚3半乳糖苷、熊果酸等,还含克氏千里光堿、三十烷等[2]。
26 药理作用黄酮类有抗炎作用,煎剂在体外试验中对金**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2]。
3 唇形科植物筋骨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叶下红叶下红为中药名,出自《湖南药物志》,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白毛夏枯草之别名[1]。
31 叶下红的别名散血革、金疮小草、雪里青、叶下红[3]。
32 来源及产地唇形科植物筋骨草Ajuga decumbens Thunb.的全草[3]。分布华东、中南及西南地区[3]。
33 性味归经苦,寒[3]。入肺经。[3]
34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凉血止血[3]。
1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疡[3]。
2治肝炎,赤痢,胃肠炎,阑尾炎,阑尾脓肿[3]。
3治咳血,衄血,吐血,便血,高血压[3]。煎服:9~15g(鲜品30~60g)[3]。
4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痈肿疮疖,烧烫伤,蛇咬伤[3]。鲜品捣烂敷,或焙干研末加蜂蜜调敷[3]。
35 化学成分本品含蜕皮甾酮、柘苋甾酮和少量的筋骨草甾酮B、C,筋骨草内酯[3]。又谓含木犀草素(黄酮)等[3]。
36 叶下红的药理作用柘苋甾酮有雌激素样作用;木犀草素有抗菌、抗炎活性,对动物有止咳作用,大量有平喘作用及某些降血胆固醇作用[3]。
4 唇形科植物血盆草或单叶血盆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叶下红叶下红为中药名,出自《贵州民间药物》,为《贵阳民间药草》记载的血盆草之别名[1]。
41 叶下红的别名朱砂草、反背红、叶下红、铺地虎[4]。
42 来源及产地唇形科植物血盆草Salvia cavaleriei lévl或单叶血盆草Scavaleriei Lévl var simplicifolia Stib.的全草[4]。前者分布四川、贵州及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后者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湖北、湖南、江西[4]。
43 性味微苦,凉[4]。
44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散瘀,解毒[4]。
1治吐血,咯血,衄血,血痢,血崩[4]。煎服:9~15g[4]。
2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疖肿[4]。捣烂外敷[4]。
5 野牡丹科植物线萼金花树的枝叶·《中华本草》·叶下红 51 拼音名Yè Xià Hónɡ
52 叶下红的别名细黄金稍、白骨丹
53 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线萼金花树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astus apricus (HandMazz)HLLi[B spathulicalyx HandMazzvarapricus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54 原形态灌木,高12m。茎圆柱形,分枝多,幼枝密被微柔毛及**小腺点。叶对生;叶柄长328mm,密被微柔毛及小腺点;叶片纸质,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419cm,宽157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全缘或具细波状齿,叶上面无毛,下面被**小腺点;基脉5条,花两性,4数;聚伞花序组成圆锥花序,顶生,被微柔毛及小腺点;花梗长13mm;花萼漏斗形,具四棱,长约5mm,密被小腺点,裂片线状三角形,长115mm;花瓣紫红色,卵形,近圆形至倒卵形,长约25mm;雄蕊4,花丝长710mm,被微柔毛,花药线形,长约8mm,弯曲,基部呈羊角状叉开;子房半下位,卵形,先端具4小突起,被小腺点。蒴果椭圆形,4纵裂,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长约5mm,直径约4mm,被小腺点,先端常冠宿存萼片。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55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800m的山谷,山坡疏、密林下或水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56 性状性状鉴别:茎枝圆柱形,幼枝密被微柔毛及**小鳞片。叶对生,黄褐色,多皱缩破碎,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或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长414cm,宽155cm,全缘或具细波状齿。
57 性味味微苦;性平
58 功能主治利水;通经;解毒。主水肿;月经不调;跌打伤肿;疮疖
59 叶下红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510 摘录中医是恒古流传下来的一种智慧,很多情况下,我们去看病时都会选择中医,中医中药采用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种,分别是内服和外用,不管是内服还是外用都有一定的讲究,那么,中药外敷是如何起到作用的呢?它可以渗透进去吗?
中药外敷是如何起到作用的?它可以渗透进去吗?中药外敷主要是通过皮肤来吸收起到作用的,药物会通过皮肤慢慢的渗透进入到体内,然后慢慢的被身体吸收,最后随着血液的运行,逐渐的运送到病所处,发挥药理功效,其实中药外敷的原理特别的简单,就是用于调节机体的各个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中药外敷注意事项有哪些?一、中药外敷由于是通过皮肤进行吸收而得到的效果,所以在选择中药外敷时,如果有皮肤破损时,应禁止使用刺激性的药物。敷药时要对患处进行局部的清理,应对敷药部位进行消毒,敷完药后要做好固定包扎,以免药物流散别处影响功效。
二、中药外敷时需要根据医生的方法正确的使用,该敷什么部位就敷什么部位,不能乱敷,以免达不到治疗的效果。外敷药一定不能内服,因为有很多的外敷药有毒性,服用后可能会引起中毒。
三、外敷药时一定要留意自己的皮肤,如果是过敏体质的人外敷时,如出现有皮肤红肿发痒等不适症状时,必须要停止使用。外敷中药的时间不宜过长,应该控制在20分钟左右,药物中含有刺激皮肤的物质,时间过长反而会导致皮肤出现不适症状。
中药外敷水要注意饮食调理,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多喝水,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敷药时尽量的不要洗澡,以免影响到药效的发挥,中药相对西药副作用较小,对治疗疾病也有很大的疗效,只要大家正确使用就能够发挥它的功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连接藏腑,沟通内外,贯通全身的通道。穴位是气血输注与骨肉相交的部位。经络和穴位同属一个系统,在生理、病理和治疗方面密切相关。中药敷在穴位上,借助穴位将药液渗透到皮肤中,再通过经络的作用来调节脏腑、气血的功能,激发人体内部的抗病能力,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中药外敷穴位疗法是指选取传统中药研究结束后,用各种辅料调成膏状,外敷于部分穴位,以达到治疗效果,称为中药外敷穴位疗法,它是中医治疗方法之一。中药外敷的穴位疗法具有方法简单、省药、疗效好、使用安全、不伤脏腑等优点。
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连接藏腑、沟通内外、贯通全身的通道。穴位是气血输注与骨肉相交的部位。经络和穴位同属一个系统,在生理、病理和治疗方面密切相关。中药敷在穴位上,借助穴位将药物渗透到皮肤中,再通过经络的作用来调节脏腑、气血的功能,激发人体内部的抗病能力,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药物选择与配制:根据症候分化的要求,选择适合病情需要的中药,加入适量赋形剂制成膏状或半固体状,制成直径约3厘米、厚05厘米的圆形药饼,外敷于穴位。穴位的选择:根据臧否器官和经络的症候分化和治疗理论,选择合适的穴位。常用的穴位有。杜氏经脉的百会、大椎;任脉的神阙、膻中;足少阴肾经的涌泉;正穴o。 禁忌症。皮肤过敏的人。
敷贴后,如皮肤有瘙痒至灼热感,则在不待泡的情况下取出。每隔一天敷一次,共3-4次。膻中穴属任脉,是支气管的分布区,经过药物宣散而发挥治疗作用。日本的支气管哮喘病患者,采用 "低频干扰白露法",即在患者的胸前和背部分别放置电极,然后通以低频电流,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药外敷法的治疗自古以来就有,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经过医家长期临床使用和观察,中药外敷治疗骨关节疾病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
(1)局部的刺激作用。即利用具有一定刺激作用的因子,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从而起到行气活血、消炎止肿的作用。
(2)药物的直接渗透作用。通过药物外用的方法,能直接透过皮肤,切近病灶,增加局部药物的强度,起到活血化瘀、运行气血、清营凉血、消肿止痛、促进血管新生、吸收死骨、形成新骨等功效。
(3)经络的调衡及脏腑的输布作用。在体表给药,通过经络血脉或信息传递,通过不同的药物之性味作用,由经脉入脏腑,输布全身,直达病所,借以达到补虚泻实、协调阴阳等作用而达到脏腑调和全身性疾病的目的。
(4)皮肤的吸收作用。皮肤是人体最大的的外围屏障,面积大、毛孔多,除了有抗御外邪外,尚有排泄和吸收新陈代谢的作用。本疗法就是药物的渗透性和皮肤的吸收功能的统一而进入体内,再通过经络、脏腑的调衡,输布作用,或直接作用于局部病灶而起到全身或局部的治疗作用。
现在的很多朋友都喜欢看西医,吃西药,殊不知 中药 根治病根,中药虽苦,但是功效却是极好的,中华5千年的悠久 历史 造就了中药的博大精深,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活血化瘀的外敷中药方,希望能帮到你。
活血化瘀的外敷中药方
活血化瘀中药是指能疏通血脉,祛除血瘀的药物,临床用于治疗血瘀证。按中药作用特点不同,可将中药分为养血活血药,如丹参、当归、赤芍等;活血祛瘀药,如川芎、红花、蒲黄等;祛瘀止痛药,如乳香、没药、延胡索等;破血散结药,如三棱、莪术、桃仁等。
活血化瘀的外敷中药方:血竭
味甘、咸,性平,属活血化瘀药。内服有活血散瘀、除血痛的作用,外用有去腐生肌、收疮口的作用。凡一切血瘀、血聚而引致的疼痛、瘀肿等都可选用。例如瘀血心痛,可配瓜蒌、薤白、五灵脂,红花,细辛,桂枝等同用。窃血积滞 腹痛 ,可配当归,红花,亓胡、炮姜等同用。跌伤、 骨折 、瘀血疼痛,可配苏木,续断,乳香、没药、骨碎补等同用。跌打损伤最常用的成药,如七厘散(血竭,乳香、没药、红花、儿茶,麝香、冰片、朱砂)等等。 外科 多外用,常配入生肌散类药物中使用。用量一股内服一次二分至八分,一日两次,为丸剂或装。胶囊中吞服。外用适量即可。血竭性急不可多用,久用
活血化瘀的外敷中药方:当归
性味:甘、辛、温。
归经:入肝、脾、心经。
功效:补血养血、活血化瘀、调经止痛、润肤除斑。内服治疗 月经不调 、 痛经 、 贫血 体虚、血虚头痛、 黄褐斑 、 老年斑 等。外用可改善肤质、 祛斑 除皱。
美容 应用:当归内服可活血补血调经,使皮肤光泽红润,最适合女性平时保养。敷脸可活血淡斑,促使皮肤的新陈代谢,使皮肤细嫩有光泽。
注意:当归有活血作用,敷脸时有轻微刺激性,敏感性皮肤者慎用。
活血化瘀的外敷中药方:丹参
性味:苦、微温。
归经:入心、肝经。
功效:活血化瘀、排脓、宁心安神。常用语 心脏病 。胸闷心悸、失眠多梦、淤血疼痛、黄褐斑等。外用治粉刺 痤疮 、黑斑等。
美容应用:丹参有活血化瘀、消炎排脓的作用,外用敷脸可改善黑斑及皮肤色泽暗沉,对青春痘、瘢痕也有作用。
注意:用丹参敷脸时,一般都与其他中药粉混合使用。有轻微刺激性,敏感性皮肤者慎用。
活血化瘀的外敷中药方:桃仁
性味:苦、甘、平。
归经:入心、肝、大肠经。
功效:活血化瘀、润肠通便。常用于月经不畅、痛经、各种淤血肿块、铁打损伤、面部黑斑等。
美容应用:桃仁可活血化瘀、润肤 去皱 、收敛毛孔,可用于皮肤干裂、皱纹、黄褐斑、皮肤 瘙痒 、酒渣鼻等。
注意:桃仁对皮肤有轻微刺激性,敏感性皮肤者慎用。
活血化瘀的外敷中药方:乳香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心、肝、脾。
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应用:用于脘腹疼痛, 风湿 痹痛,经行腹痛等,用于疮疡肿痛或溃后就不收口,外用治疮疡溃破,常与没药同用
性味:苦、平
归经:入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应用:用于脘腹疼痛,风湿痹痛,经行腹痛等,用于疮疡肿痛或溃后就不收口,没药和乳香研末,外敷溃疡,有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的作用。
活血化瘀的外敷中药方:姜黄
性味:苦、辛、温
归经:归脾、肝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祛风湿利痹。
应用:用于胸胁疼痛,经闭腹痛,风湿臂痛等又可用于痈疡疮疖。
用桑枝、木瓜、苏木、透骨草、独活、松节、骨碎补、泽兰、乳香、没药各10克熬水外洗泡手,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促进愈合。
以上就是关于活血化瘀的外用中药的介绍啦,相信朋友们看了这些介绍,对中药有了一定的了解当然这只是中药的一点点相关知识,虽然中药治本,但是也要根据病情适当选用,活血祛瘀药用时切忌必须注意用量哦。
元明粉,学名为硫酸钠,无水的称为元明粉,有1 0个分
子结晶水的称为芒硝。元明粉外形为白色粉末,无臭,味咸
而带苦,能经得住强热;在温度88 8℃以下,保持固态,高于
8 88℃时则变为液体,是一种很稳定的盐。易溶于水,当溶液
温度从0℃提高到324℃时,其在水中溶解度浙增,但继续
升高温度,其溶解度下降。
元明粉主要用途有:
1、作染料填充剂。生产染料和部分助剂时,作调整
至标准浓度的填充剂,这类元明粉对其中的钙、镁,铁的含
量及细度等都有特别要求,否则会影响染料及助剂的质量。
2、作染棉促染剂。用直接、硫化、活性、不溶性偶
氮染料及部分还原染料染棉时,加入元明粉可减小染料在
水中的溶解度,因而增加染料的上染率,使染成的色泽加
深。
3、作酸性染料的缓染剂。用酸性染料染毛、绦时,
如果单加硫酸或醋酸,会使酸性染料上色速度太快,染料不
容易渗入纤维内部,而造成色花o加入元明粉,能减慢染料
上染速率,起到良好的缓染作用。
叶下红简介
本文2023-10-05 00:52:0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8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