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排古籍标点方法
这种标点叫开明制标点,一般在方正书版软件中可以自动处理。在word中通过特殊方法,也可以做到。
将需要处理的标点罗列出来,这里仅以常见的几种标点为例:
打开查找对话框。
查找:[“”,。]。
展开“高级”,勾选”使用通配符“,勾选”突出显示所有在该范围找到的项目“,点”查找全部“(2007版以上点”主文档“)。
关闭查找对话框,这里所有被查找到的字符处于被选中状态,不可在页面区域点击鼠标,否则所选字符即被放弃。
下面有两个选择:
第一是选”格式“菜单中的“更改大小写”--半角。当然,不进行前面的查找,也可以直接选择全文后执行此操作。这种方法是将除句号之外的标点处理为半角,不够美观。
第二是选“格式”菜单--“字体”,选“字符间距”标签,在“间距”中选择“紧缩,并在其磅值栏填选2。
古籍用竖排更方便校对。整理古籍经常用对着多种竖排的古本校对,这时候如果是横排,会带来诸多不便。不过另外一些朋友用的整理平台的操作板只支持横排,也没有太大问题。所有说到底也是习惯。
横版印刷亦是自民国即有的,初起是为了配合外文篇章,不过作为古籍整理的底本文稿或旧籍的书写和印刷即是自上起右起,故而称见上文为见右,见下文为见左,改为横排便难解其意,又不宜改动原文,再则是卷题、篇题、节目依次降行格,便于排版。再则是对于眉批,若改横版便无法印刷,故像很多杂剧小说虽易正作简,依旧竖排。
竖排文字的行文方向,从整行上来看是从右向左。在报纸排版的时候,标题、正文是从右向左竖排。
从汉字的特点和人的生理习惯来看、因为是右手写字、左手执册,一个字的笔顺自然是从上至下,自左而右的方便。
如果从右往左写,写左半部时,毛笔势必挡住右半字形,不便于安排结构,影响结字的美观。而每个汉字的末笔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写完上一字的末笔紧接着写下一字的起笔,竖式书写比横式书写更方便,更便于笔势的连贯。
扩展资料:
1955年1月1日,《光明日报》的报纸改变了排版方式,由原先的“竖排右书”改成了“横排左书”,也在这一天,报纸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为本报改为横排告读者》,其中就提到了中国现代书籍报刊的排版方式需要改变,应该跟着时代进步和发展,应该跟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的改变而改变,文字横排是一种发展趋势。
其实早在四年前,陈嘉庚先生在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就提过“汉字横写”的事情,而《光明日报的》实践,率先踏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为之后几个月里,多种报纸改版打响了头炮,到1956年后,全国响应横排左书。
参考资料: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书法作品格式
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之体裁。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扩展资料: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书写竖撇的时候要注意:
1、先竖后撇;
2、撇尾出尖;
3、出撇勿长。
竖撇不同于长撇,竖撇是先竖后撇,在一些字中的使用是相对固定的
“月”字为独体结构的字,竖撇先竖再撇,稍短,“横折钩”横要写短,不可写宽,竖钩要写长,注意,收笔时两个小短横要相互平行且等距。
扩展资料:
汉字中,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折()等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笔画有时也指笔画数,如字书前有汉字笔画索引。
表示这两种意思时“笔画”亦可作“笔划”,但目下规范作“笔画”。此外,笔画还指用笔绘制的图画,此义项一般用在古籍中,现时人们不常用或不用。
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之前,大家都在竹简上写字,竹木片又长又窄;而打开竹简要右手扶着,左手展开,逐渐就养成了这个习惯。直到宣纸被发明出来后,大家习惯了以前的书写方式,于是继续沿用,后来这个写字顺序就一直流传下来,直到今天很多书法大家仍然喜欢从右到左书写,觉得更符合文人气质。
说到古籍,我们可能会首先想到竹简,竹简都是由一片片的竹片制成的,所以可能觉得造成这种书写方式的原因,是因为书写材料的限制导致的。这种说法这样看起来是有道理的,在古代造纸术未出现之前,文字的记载有很长一段时间是需要刻在木板或者书写在竹简上的,木板或者竹片虽然不是多么珍贵,但是这种材料的制造很浪费时间,我们看一下这种竹简的书写方式。
古人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竹木片,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册”字就是简牍的象形字,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方便。所以,书写也就是自上而下,从右往左了。古时竹简的书写,是一片片单片写好后再装订的。
古人对于天地是尊崇的,认为上天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不然各朝各代的皇帝也不会说自己“受命于天”,而天在上,最早的文字书写之时自上而下,无非寓意就是古人对上天的尊敬。在“唯有读书高”的古代,读书人的地位是崇高的,处在社会阶层的顶端,读书写字是件神圣的事情,当你从上往下读的时候,头就会随之上下点动,意寓着认同认可,就是先天后得,意寓对天地的尊崇。
从汉字的特点和人的生理习惯来看,一个字的笔顺自然是从上至下来、从左到右方便。如果从右往左横写,写左半部时,毛笔势必挡住右半字形,不便于安排结构,影响结字的美观。而每个汉字的末笔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写完上一字的末笔紧接着写下一字的起笔,竖式书写比横式书写更便于笔势的连贯。
竖排古籍标点方法
本文2023-10-05 01:01:1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8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