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字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李字一般作为姓氏,有关李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 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4、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的代有李左车,其后以李命姓。 5、为北魏代北复姓所改。北魏时有代北复姓叱李氏、高护氏,随孝文帝入中原后,改为单姓李氏。见《魏书官氏书》、《通志氏族略》。 6、少数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李姓。李白李耳(老子)、李斯 、李世民、李清照 、李贽、李大钊、李悝、李牧、李冰、李广、李固、李冲、李春、李延寿、李靖、李隆基、李光弼、李朔、李商隐、李后主、李仿、李沆、李纲、李庭芝、李时珍、李自成李光地、李秀成、李贺 、李煜李岩、李小龙 李连杰、李鸿章、李四光
关于李的字源,主要有两种观点。
其一,在发现的甲骨文有下图中的字样,应为甲骨文的李字,其结构是上木下子,表示树木所结的果实之意。
其二,认为最早的李,当推战国印里的古金文,是上木下子结构。但在战国时代陈簠的李却是左子右木,不是今天的形体;文字学家商承祚说这是桑梓的梓字的古文,可梓直至秦篆才出现,故也无确证。
之后秦时的小篆文字演变,再到汉隶中的李将篆文字形中的上半部分叉形的木的写成现在的木字形,将篆文字形中下半部分的子的圆形给去掉,写成现在的子字形。
扩展资料
李,中国汉字,读作:lǐ。该字的主要字义是指一种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或紫红色,可食:李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
李氏传奇群平台了解到:投桃报李。李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也是中国姓氏。该字古同“理”,古代法官的代称。
李氏来源: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
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李
-李姓
1、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2、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3、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
4、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5、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6、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7、少日南昌幕下,更得洪徐苏李,快意作清游。
8、临水夭桃,倚墙繁李。
9、朱楼彩舫,浮瓜沈李,报答风光有处。
10、*坊酒肆狂居士,李下何妨也整冠。
11、恰似小园桃与李,虽同处,不同枝。
12、竹风荷雨来消暑,玉李冰瓜可疗肌。
13、无数星躔玉李,冰轮动、光满楼台。
14、唱得梨园绝代声。前朝惟数李夫人。
15、他时人物君须记,玉笋班中李泰和。

李字的100种写法,李家人不容错过

心向于民中国人
2018-04-02分享收藏
李字来源
李,中国汉字,读作:lǐ。该字的主要字义是指一种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或紫红色,可食:李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李。李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也是中国姓氏。该字古同“理”,古代法官的代称。
“ 李 ”字的100种写法:






一笔写不出一个李字,
李字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本文2023-10-05 01:09:3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8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