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学上有一种保健方法叫拉罐。
拉罐就是将拔火罐置于经络的某一点上,然后循经上下滑动,利用罐子的负压将整条经络里的各种浊气起出来,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但这种疗法对医生的要求比较高,首先要了解经络的位置,不同症状所需针对的不同经脉,而且在拉罐之前还要进行按摩(揉开了)、推拿(推散了)这两个准备工作,决不能在肌肉很僵硬的情况下拉罐,那样患者很疼的,同时还要了解肌肉的纹路和走向,不能逆向拉罐。 拉罐还要掌握患者的具体情况,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及年龄过大的患者均不可以用这种疗法治疗。 至于拔罐就不赘述了,那只是对点的,可我们很难看到浊气到底在哪个具体位置。
与拔罐不同:就是拔罐是定点的。作用地方局限。滑罐作用面积大。
拔火罐简介:
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
拔火罐疗法,又称“角法”, 拔火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当然拔火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确,主要是点,线,面结合的问题,通过中医的寒,热,虚,实辨证,选择一些经络所过或经气聚集的部位
“拔火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俗称“拔罐子”,“吸筒”,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叫作“火罐气”,《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古代多用于外科痈肿,起初并不是使罐,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脓血,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为“角法”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281~361年间,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
后来,牛角筒逐渐被竹罐,陶罐,玻璃罐所代替,治病范围也从早期的外科痈肿扩大到风湿痛,腰背肌肉劳损,头痛,哮喘,腹痛,外伤淤血,一般风湿感冒及一切酸痛诸证
拔火罐是一种充血疗法,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紧吸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现象,从而产生治疗作用,中国人称它为郁血疗法由于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所以在民间历代沿袭,至今不衰,连一些外国人也颇感兴趣
拔火罐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相信许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不会对它陌生,因为其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也曾经一度被老百姓当作是重要的家庭日常救治手法怎样在家安全有效地使用火罐,我们采访了省名中医刁本恕等专家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而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拔罐疗法。
“拔火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俗称“拔罐子”、“吸筒”,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叫作“火罐气”,《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古代多用于外科痈肿,起初并不是使罐,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脓血,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为“角法”。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281~361年间,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
后来,牛角筒逐渐被竹罐、陶罐、玻璃罐所代替,治病范围也从早期的外科痈肿扩大到风湿痛、腰背肌肉劳损、头痛、哮喘、腹痛、外伤淤血、一般风湿感冒及一切酸痛诸证。
拔火罐是一种充血疗法,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紧吸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现象,从而产生治疗作用,中国人称它为郁血疗法。由于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所以在民间历代沿袭,至今不衰,连一些外国人也颇感兴趣。
关于医学上有一种保健方法叫拉罐。
本文2023-10-05 01:18:0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8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