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64卦——武王伐纣,三监之制得《临》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3收藏

易经64卦——武王伐纣,三监之制得《临》卦,第1张

武王伐纣以后,采用殷商古制(商把夏后代也留存),把纣王儿子武庚继续留置在周人取得了政权后,根据当时人们“灭国不绝祀”的原则,保留殷人的祭祀。为了收买民心,安抚殷商遗民,展示自己的宽柔仁义,巩固自己的政权, 周武王把纣的儿子武庚封在殷商故地。周武王终究对武庚不放心,害怕他起事作乱,于是又把朝歌周围的原京畿之地分为邶、鄘、卫三个小国, 安排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驻守在殷都周围的卫、鄘、邶三国,监督殷商遗民以防其造反。但是在武王去世以后,三监之乱还是爆发了。古籍记载如下: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夏六月,葬武王于毕。秋,王加元服。武庚以殷叛。

《逸周书·作雒解》:‘元年夏六月,葬武王于毕。

《大戴礼记·公冠篇》:成王冠。

《史记·周本纪》:‘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叛周。

我推断《临》卦为三监依据主要在于卦辞,其一,八月有凶,虽然《新本竹书疏证》与《逸周书》的时间值得考究,但是此处暂且假设为真,毕竟你要证明他假比较复杂;其二,临字甲骨含义推断。

按照其一,首先,《临》卦辞说的是八月有凶,而根据史料找寻,只有和秋天时间靠近的史料比较符合;

按照其二,“临”字的甲骨文(写法如下),造字本意是人从上往下看,有监视和管理之意。

《诗·大雅·大明》:上帝临女——监视

《诗·鲁颂·閟宫》:上帝临女——治理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翻译:大吉大利,但是到了八月有大凶。(此为贞卜卜辞,大吉中带凶)

初九,咸临,贞吉。

《诗·大雅·崧高》:周邦咸喜——全部,普遍

《诗·鲁颂·閟宫》:敦商之旅,克咸厥功——全部

翻译:全部监视,贞卜吉利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翻译:全部监视,吉利,没有什么不好的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诗·小雅·甫田》: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及时

《诗经·邶风·谷风》:“谁谓荼苦 其甘如荠。”——美味

《诗·卫风》:愿言思伯,甘心首疾。——讨厌

《书·洪范》:“咸、苦、酸、辛、甘”五味——味道

翻译:及时去监视他们,没有什么好处,随即又忧虑起来,也没什么过错。(如果把“临”作为监视,咸和甘表达对监视的一个递进程度也可以)

六四,至临,无咎。

翻译:(派人)去哪里监视,没什么过错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翻译:学习监视经验,大国之君这样做很好,很吉利

上六,敦临,吉,无咎。

翻译:敦促他们(管叔、蔡叔、霍叔)好好监视(另翻译:监视武庚祭祀先祖),吉利,无过错

古典的:

《诗经》 《国风》 《雅》《颂》 《离骚》 《九歌》《九章》 《天问》《九辩》《周易》 《尚书》 《春秋》《左传》 《国语》 《论语》《老子》 《战国策》 《礼记》《古诗十九首》 《孔雀东南飞》 《盐铁论》《汉书》 《史记》 《三国志》《搜神记》 《诗品》 《文心雕龙》《阳春白雪》 《全宋词》 《赵飞燕别传》《沧浪诗话》 《贵耳集》 《吹剑录》《全元散曲》《西厢记》 《桃花扇》《聊斋志异》 《隋唐演义》 《红楼梦》《儒林外史》《镜花缘》 《虞初新志》《全唐诗》 《全五代诗》 《花间集》《孽海花》 《唐宋传奇集》 《离魂记》《柳氏传》 《太平广记》 《柳毅传》《霍小玉传》《南柯太守传》 《古文观止》《三国志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封神演义》 《金瓶梅》 《警世通言》《喻世名言》 《醒世恒言》 《儿女英雄传》《施公案》 《三侠五义》 《榴花梦》 《笔生花》 《饮冰室诗话》 《艺概》

一、 儒学类

《周易》(上古·伏羲)

《论语》(春秋·孔子)

《孟子》(战国·孟轲)

《大学》(西汉·戴圣)

《中庸》(西汉·戴圣)

《吕氏春秋》(秦·吕不韦等)

二、史书类

《尚书》(春秋·孔子)

《春秋左传》(鲁·左丘明)

《战国策》(西汉·刘向)

《史记》 (西汉·司马迁)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三、 释道类

《老子》(春秋·李耳)

《庄子》(战国·庄周)

四、兵书类

《六韬》(西周·姜望)

《孙子兵法》(春秋·孙武)

《鬼谷子》

《三略》(黄石公)

《三十六计》

四、 处世类

《三字经》(宋·王应麟)

《百家姓》(宋·佚名)

《千字文》(梁·周兴嗣)

《经世奇谋》(明·俞琳)

《小窗幽记》

《围炉夜话》

《菜根谭》(明·洪应明)

《呻吟语》(明·吕坤)

《增广贤文》(清·周希陶)

六、诗文类

《诗经》(西周·佚名)

《楚辞》(西汉·刘向)

《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

《唐宋八大家文钞》

《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选)

《宋词三百首》(清·上疆村民选)

《元曲三百首》(姚崇选)

《古文观庄》(清·吴楚材、吴调候)

《焚书》(明·李贽)

七、戏曲类

《西厢记》(元·王实甫)

《牡丹亭》(明·汤显祖)

《桃花扇》(清·孔尚任)

八、医学、方术类

《黄帝内经》(上古·太古真人)

《渊海子平》(宋·佚名)

《黄帝宅经》(佚名)

《冰鉴》(清·曾国藩)

《摄养枕中书》

九、笔记、文论类

《山海经》

《容斋随笔》(宋·洪迈)

《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

《诗品》(南朝·梁·钟嵘)

《人间词话》(清·王国维)

十、语言文字类

《说文解字》(汉·许慎)

十一、政书类

《帝鉴图说》

《臣轨》(唐·武则天)

《三事忠告》(元·张养浩)

《资政要览》

十二、小说类

⊙历史演义类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

《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

《水浒传》(明·施耐庵)

《说唐》(清·无名氏)

《荡寇志》(清·俞万春)

《禅真逸史》

⊙侠义公案类

《包龙图判百家公案》(明·安遇时)

《狄公案》

《于公案》

《乾隆游江南》

《三侠五义》(清·石玉昆)

《五鼠闹东京》

《七剑十三侠》(清·唐芸洲)

⊙神魔志怪类

《封神演义》(明·许钟琳)

《西游记》(明·吴承恩)

《绿野仙踪》(清·李百川)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言情世情类

《醒世恒言》(明·冯梦龙)

《警世通言》(明·冯梦龙)

《喻世明言》(明·冯梦龙)

《情史》(明·冯梦龙)

《初刻拍案惊奇》(明·凌蒙初)

《二刻拍案惊奇》(明·凌蒙初)

《型世言》(明·陆人龙)

《剪灯新话》(明·瞿佑)

《子不语》(吸·瞿佑)

《剪灯余话》(明·李祯)

《红楼梦》(清·曹雪芹)

《祷杌闲评》

⊙才子佳人类

《好逑传》(清·撰人不详)

《双和欢》(清·青心才人)

《儿女英雄传》(清·文康)

《五美缘》

《玉娇梨》

《林兰香》

《蝴蝶缘》

《绣球缘》

《绵香亭》

《雪月梅》

《十二楼》

《金石缘》

⊙狭邪类

《花月痕》(清·魏秀仁)

⊙遣责类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清·吴沃尧)

《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孽海花》(清·曾朴)

《老残游记》(清·刘鄂)

《儒林外史》(清·吴敬梓)

现代的

1.往事一七 冰心 演播:张桂兰

往事二六 冰心 演播:张桂兰

寄小读者通信七 冰心 演播:张桂兰

蝉与纺织娘郑振铎 演播:苏民

太湖游记钟敬文 演播:史林

2.减去十岁谌容 演播:张筠英 瞿弦和

多收了三五斗叶圣陶 演播:雷恪生

咸亨酒店杨宇仪 演播:张元昌

3.孔乙己鲁迅 演播:谭天谦

社戏鲁迅 演播:余娟

4.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演播:董行佶

对谁是最可爱的人进行分析介绍 赵鹏昌 演播:孟广嘉

海市杨朔 演播:王玉丽

5.荷塘月色朱自清 演播:董行佶

荷花淀孙犁 演播:牟云

荔枝蜜杨朔 演播:牟云

雪浪花杨朔 演播:张家声

6.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 演播:苏民

再寄小读者通讯二冰心 演播:周季

北京城杂忆之二"京白"萧乾 演播:肖佟

白杨礼赞茅盾 演播:苏民

守瓜 刘俊亮 演播:麻淑云

背影朱自清 演播:关山

7.阿Q正传鲁迅 演播:瞿弦和

8.子夜茅盾 演播:方明

9.家巴金 演播:雅坤

10.围成钱钟书 演播:瞿弦和

11.边城沈从文 演播:林如

城南旧事林海音 演播:林如

12.青春之歌杨沫 演播:张筠英

13.林海雪原曲波 演播:常亮

14.22位诗人:现代诗歌28首

天上的市街郭沫若 演播:张筠英

细雨朱自清 演播:瞿弦和

秋天何其芳 演播:麻淑云

春穆旦 演播:张筠英

再别康桥徐志摩 演播:瞿弦和

断章卞之琳 演播:林如

雨巷戴望舒 演播:方明

蛇冯至 演播:雅坤

别丢掉林徽音 演播:张筠英

纸船冰心 演播:林如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演播:瞿弦和

小时候绿原 演播:麻淑云

别了,哥哥殷夫 演播:方明

炉中煤郭沫若 演播:常亮

乡愁余光中 演播:雅坤

我爱这土地艾青 演播:林如

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演播:方明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田间 演播:雅坤

黄河大合唱选段--黄水谣、保卫黄河光未然 演播:方明

死水闻一多 演播:林如

静夜闻一多 演播:雅坤

老马臧克家 演播:雅坤

有的人臧克家 演播:方明

桂林山水歌贺敬之 演播:麻淑云

甘蔗林--青纱帐郭小川 演播:常亮

上海夜歌公刘 演播:麻淑云

七律长征毛泽东 演播:瞿弦和

沁园春雪毛泽东 演播:方明

经典戏剧故事(二)

6.茶馆老舍 演播:周正

骆驼祥子老舍 演播:冯宪珍

7.日出曹禺 演播:张桂兰

雷雨曹禺 演播:张桂兰 方明

8.屈原郭沫若 演播:周正

蔡文姬郭沫若 演播:张桂兰 顾威

9.关汉卿田汉 演播:张桂兰

丽人行田汉 演播:冯宪珍

10.游园惊梦白先勇 演播:张桂兰

风雪夜归人吴祖光 演播:牟云

11.天国春秋阳翰笙 演播:方明

结婚进行曲陈白尘 演播:张桂兰

12.原野曹禺 演播:张桂兰 刘安泰

北京人曹禺 演播:顾威

13.虎符郭沫若 演播:周正

棠棣之花郭沫若 演播:陈阿喜

14.孔雀胆郭沫若 演播:周正

文成公主田汉 演播:牟云

不是,《山海经》是一部记载我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是一部上古时期荒诞不经的神话奇书。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而成。山海经,是中国第一书!有详细描述的书籍:

《尚书》《战国策》《逸周书》《庄子》《列子》《史记》《论衡》

前1023年,周武王率盟军渡过黄河,与商军在牧野决战,这是周与商的一场大决战,商军人数虽多,但就因商纣王不得人心,导致军队临阵倒戈,反作了周武王的先驱,带领他的军队攻入朝歌,是役,纣王大败亏输,万般无奈,鹿台自焚。

牧野之战大概情况就是如此,周武王也是在牧野之战后建立周朝的,周代商好像就这么简单,那么,在这么简单的事件当中,日本汉学家还能闹什么笑话呢?

不得不说,这位日本汉学家考证的非常仔细,他认为,关于武王伐纣的记录,《史记》等比较普及的史料当中记录的也不是很详细,倒是成书于周朝,与《竹书记年》一同出土的《逸周书》,对这件事倒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逸周书》当中对牧野之战的前因、后果以及过程,咱们不必细说,单说一下书中记载的,有关武王伐纣时取得的战果。

牧野之战

《逸周书·卷四·世俘解》有云:……武王遂征四方,凡憝(读“对”,灭)国九十有九国,馘磨(读“国模”,生祭俘虏)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凡服国六百五十有二……

什么意思?

日本汉学家在《从城市国家到中华》一书的第二章《周王朝的历史》当中,对这一部分作了解释,其中关于数字,他的解释是:武王伐纣,灭九十九国,生祭俘虏一亿一十万七千七百七十九人,抓获俘虏三亿一万二百三十人,臣服六百五十二国。

灭国、服国倒没什么,九十九,六百五十二或者极言其多,即便略有夸张,相差也不是很大。

唯独生祭俘虏一亿一十万七千七百七十九人,抓获俘虏三亿一万二百三十人,日本汉学家就认为很有问题。

大禹

这位日本汉学家的想法是有点道理的,因为夏商时期“书策不存,无以考之”,没法准确知道有多少人口,只能根据一些古籍资料以及当时的实际情况推算。所以,关于商朝的人口,我们需要做一个简单的数学题。

《后汉书·郡国志一》有云:及禹平水土,还为九州,……民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至于涂山之会,诸侯承唐虞之盛,执玉帛亦有万国。

什么意思?

夏初,人口一千三百五十余万,九州之内,有上万个诸侯国,夏商时期,诸侯领地有个百里就算是大国,五十里,三十里甚至更少也多的是,由此可知,所谓“至于涂山之会,诸侯承唐虞之盛,执玉帛亦有万国”也不算怎么夸张,所以平均下来,一个诸侯国人口大约就在一千三百五十余人上下。

那么,到了商呢?

商汤

《吕氏春秋·用民》有云:当禹之时,天下万国,至于汤而三千余国。到商朝始祖商汤时期,大约因为夏桀十分残暴的缘故,诸侯国减了三分之一,人口也就只有四百余万;传六百年到商纣王,同样,《后汉书·郡国志一》有云:又遭纣乱,至周克商,制五等之封,凡千七百七十三国,又减汤时千三百矣。

到了商纣王时期,因为兼并,征伐,诸侯国又少了一半,即便当时诸侯国的规模有所扩大,但连年战争,人口减少简直是一定的。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商末,到武王伐纣时,天下人口大约就在两百万到四百万之间,最多不超过四百万。

退一万步,就算四百万,而且这四百万人口全部跟周武王作对,周武王伐纣时,生祭以及抓获的俘虏,怎么着也上不了亿,而且还四五亿。

我收藏的,算是比较全了吧

《法经》《甘石星经》《荀子、儒孝》《离骚》《战国策》《逸周书》《九歌》《高唐梦》《司马穰兵法》《鬼谷子》《礼记》《周礼》《黄帝内经》《大学》《中庸》《尚书》《易》《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诗经》《论语》《老子》《庄子》《墨子》《孟子》《管子》《商君书》《晏子春秋》《山海经》《越绝书》《国语》《尸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周礼》《世本》(早已散佚清朝时学者搜集重编现有《世本八种》)《荀子》《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三略》《吴起兵法》《穆天子传》《尉缭子》《法经》(早已散佚,只在晋书中有一部分保留) 《考工记》《汲冢书》

还有二十四史,建议选看

易经64卦——武王伐纣,三监之制得《临》卦

武王伐纣以后,采用殷商古制(商把夏后代也留存),把纣王儿子武庚继续留置在周人取得了政权后,根据当时人们“灭国不绝祀”的原则,保留殷...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