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肾癌 31 肾癌的病因病机 32 肾癌的症状 33 肾癌的辨证分型 331 肾癌·湿热蕴毒证 332 肾癌·瘀血内阻证 333 肾癌·脾肾气虚证 334 肾癌·阴虚内热证 34 肾癌的治疗 4 西医·肾癌 41 诊断 42 治疗措施 43 病理改变 44 临床表现 45 预后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肾癌的穴位 2 治疗肾癌的方剂 3 治疗肾癌的中成药 4 肾癌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肾癌 1 拼音
shèn ái
2 英文参考carcinoma of kidney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kidney canc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中医·肾癌肾癌 (carcinoma of kidney[1]、kidney cancer[2])为病名[3]。见《疡科心得集》卷下。又名肾癌翻花[3]。
《中医药学名词》(2004):肾癌是指发生于肾脏的癌病类疾病[1]。
《中医药学名词》(2010):肾癌是指发生于肾脏,以尿血,腰痛,上腹或腰部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癌病[2]。
31 肾癌的病因病机肾癌多因肝肾素亏或忧思郁怒,相火内灼,肝经血燥,火邪郁结而成[3]。
32 肾癌的症状肾癌症见 或 冠状沟附近发生结节,坚硬痒痛,或滋水渗流,渐成溃疡,疮面扁平,或呈菜花状[3]。晚期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坚硬如石,并伴见形神困顿,甚至 烂掉,危及生命[3]。即 癌[3]。
33 肾癌的辨证分型 331 肾癌·湿热蕴毒证肾癌·湿热蕴毒证(kidney cancer with syndrome of dampheat and amassing poison[2])是指湿热毒邪蕴结,以腰痛,腰腹坠胀不适,尿血,尿急,尿频,尿痛,发热,消瘦,纳差,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为常见症的肾癌证候[4]。
332 肾癌·瘀血内阻证肾癌·瘀血内阻证(kidney cancer with syndrome of internal blockade of static blood[2])是指瘀血内结膀胱,以面色晦暗,腰腹疼痛,甚则腰腹部肿块,尿血,发热,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涩等为常见症的肾癌证候[4]。
333 肾癌·脾肾气虚证肾癌·脾肾气虚证(kidney cancer with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2])是指脾肾阳气不足,以腰痛,腹胀,尿血,腰腹部肿块,纳差,呕恶,消瘦,气短乏力,便溏,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等为常见症的肾癌证候[4]。
334 肾癌·阴虚内热证肾癌·阴虚内热证(kidney cancer with syndrome of internal heat due to yin deficiency[2])是指阴液不足,虚热内生,以腰痛,腹腹部肿块,五心烦热,低热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口干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消瘦乏力,舌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肾癌证候[4]。
34 肾癌的治疗肾癌内治初宜滋阴降火,补益肝肾,用知柏八味丸或大补阴丸[3]。后期气血两亏,宜补气养血,可服十全大补汤[3]。外治可选用海浮散、桃花散等[3]。早期亦可行放射治疗或手术切除[3]。
4 西医·肾癌肾癌亦称肾细胞癌、肾腺癌,是最常见的肾脏实质恶性肿瘤,由于平均寿命延长和医学影像学的进步,肾癌的发病率比前增加,临床上并无明显症状而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肾癌日见增多,可达1/2~1/5。
41 诊断l一般检查:血尿是重要的症状,红细胞增多症多发生于3%~4%;亦可发生进行性贫血。双侧肾肿瘤,总肾功能通常没有变化,血沉增高。某些肾癌患者并无骨骼转移,却可有高血钙的症状以及血清钙水平的增高,肾癌切除后症状迅速解除,血钙亦回复正常。有时可发展到肝功能不全,如将肿瘤肾切除,可恢复正常。
2.X线造影术为诊断肾癌的主要手段
(1)X线平片:X线平片可以见到肾外形增大,轮廓改变,偶有肿瘤钙化,在肿瘤内局限的或广泛的絮状影,亦可在肿瘤周围成为钙化线,壳状,尤其年轻人肾癌多见。
(2)静脉尿路造影,静脉尿路造影是常规检查方法,由于不能显示尚未引起肾孟肾盏未变形的肿瘤,以及不易区别肿瘤是否肾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囊肿,所以其重要性下降,必须同时进行超声或CT检查进一步鉴别。但静脉尿路造影可以了解双侧肾脏的功能以及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的情况,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肾动脉造影:肾动脉造影可发现泌尿系统造影未变形的肿瘤,肾癌表现有新生血管,动静脉瘘,造影剂池样聚集(Pooling)包膜血管增多。血管造影变异大,有时肾癌可不显影,如肿瘤坏死,囊性变,动脉栓塞等。肾动脉造影必要时可向肾动脉内注入肾上腺素正常血管收缩而肿瘤血管无反应。
在比较大的肾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时亦可随之进行肾动脉栓塞术,可减少手术中出血肾癌不能手术切除而有严重出血者可行肾动脉栓塞术作为姑息性治疗。
3超声扫描:超声检查是最简便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可作为常规体检的一部分。肾脏内超过lcm肿块即可被超声扫描所发现,重要的是鉴别肿块是否是肾癌。肾癌为实性肿块,由于其内部可能有出血、坏死、囊性变,因此回声不均匀,一般为低回声,肾癌的境界不甚清晰,这一点和肾囊肿不同。肾内占位性病变都可能引起肾盂、肾盏、肾窦脂肪变形或断裂。肾 状囊腺癌超声检查酷似囊肿,并可能有钙化。肾癌和囊肿难以鉴别时可以穿刺,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是比较安全的。穿刺液可作细胞学检查并行囊肿造影。囊肿液常为清澈、无肿瘤细胞、低脂肪,造影时囊壁光滑可肯定为良性病变。如穿刺液为血性应想到肿瘤,可能在抽出液中找到肿瘤细胞,造影时囊壁不光滑即可诊断为恶性肿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肾内实性肿瘤,其超声表现为脂肪组织的强回声,容易和肾癌相鉴别。在超声检查发现肾癌时,亦应注意肿瘤是否穿透包膜、肾周脂肪组织,有无肿大淋巴结,肾静脉、下腔静脉内有无癌栓,肝脏有无转移等。
4.CT扫描:CT对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作用,可以发现未引起肾盂肾盏改变和无病状的肾癌,可准确的测定肿瘤密度,并可在门诊进行,CT可准确分期。有人统计其诊断准确性:侵犯肾静脉91%,肾周围扩散78%,淋巴结转移87%,附近脏器受累96%。肾癌CT检查表现为肾实质内肿块,亦可突出于肾实质,肿块为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或模糊,平扫时为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块,CT值>20Hu,常在30~50Hu间,略高于正常肾实质,也可相近或略低,其内部不均匀系出血坏死或钙化所致。有时可表现为囊性CT值但囊壁有软组织结节。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正常肾实质CT值达120Hu左右,肿瘤CT值亦有增高,但明显低于正常肾实质,使肿瘤境界更为清晰。如肿块CT值在增强后无改变,可能为囊肿,结合造影剂注入前后的CT值为液体密度即可确定诊断。肾癌内坏死灶,肾囊腺癌以及肾动脉栓塞后,注入造影剂以后CT值并不增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于其内含大量脂肪,CT值常为负值,内部不均匀,增强后CT值升高,但仍表现为脂肪密度,嗜酸细胞瘤在CT检查时边缘清晰,内部密度均匀一致,增强后CT值明显升高。
CT检查确定肾癌侵犯程度的标准。
(1)肿块局限于肾包膜内:患肾外形正常或局限性凸出,或均匀增大。突出表面光滑或轻度毛糙,如肿块呈结节状突入肾囊,表面光滑仍考虑局限在肾包膜内。脂肪囊内清晰,肾周筋膜无不规则增厚。不能用脂肪囊是否存在判断肿瘤是否局限在肾筋膜内,尤其是消瘦患者。
(2)局限在脂肪囊内肾周围侵犯:肿瘤凸出并代替局部正常肾实质,肾表面毛糙显著,肾筋膜不规则增厚。脂肪囊内有边界不清的软组织结节,线状软组织影不作诊断。
(3)静脉受侵:肾静脉增粗成局部呈梭状膨隆,密度不均匀,异常增高或降低,密度改变与肿瘤组织相同。静脉增粗的标准,肾静脉直径>0.5cm,上腹部下腔静脉直径>2.7cm。
(4)淋巴结受侵:肾蒂,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以及其间的圆形软组织影。增强后密度变化不显著,可考虑为淋巴结,<1cm者不作诊断,≥lcm考虑为转移癌。
(5)邻近器官受侵:肿块与邻近器官的界限消失并有邻近器官的形态和密度改变。若单纯表现为肿瘤与邻近器官间脂肪线的消失不作诊断。
(6)肾盂受侵:肿瘤入肾盂的部分边缘光滑圆润呈半月形成弧形受压,延迟扫描在肾功能较好时可见受压肾盂肾盏中的造影剂边缘光滑整齐,则认为是肾盂肾盏单纯受压。如肾盂肾盏结构消失或闭塞以及全部被肿瘤占据,则提示肿瘤已穿破肾盂。
5.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肾脏是比较理想的。肾门和肾周间隙脂肪产生高信号强度。肾外层皮质为高信号强度,其中部髓质为低信号强度,可能由于肾组织内渗透压不同,两部分对比度差50%,这种差别可随恢复时间延长和水化而缩小,肾动脉和静脉无腔内信号,所以为低强度。集合系统有尿为低强度。肾癌的MRI变异大,由肿瘤血管,大小,有无坏死决定。MRI不能很好地发现钙化灶,因其质子低密度。MRI对肾癌侵犯范围、周围组织包膜,肝、肠系膜、腰肌的改变容易发现查明。尤其是肾癌出现肾静脉、下腔静脉内癌栓和淋巴结转移。
42 治疗措施肾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等效果不理想,亦不肯定,有统计肾癌配合放疗对5年生存无影响。
1.肾癌手术分为单纯性肾癌切除术和根治性肾癌切除术,目前公认的是根治性肾癌切除术可以提高生存率。根治性肾癌切除术包括肾周围筋膜及其内容:肾周围脂肪、肾和肾上腺。关于根治性肾癌切除术是否进行局部淋巴结清扫尚有争议,有的认为淋巴结转移时往往有血行转移,有淋巴转移的病例最终都出现血行转移,淋巴结分布广,不易清除干净;但亦有人认为,淋巴结转移主要在肾门附近;下腔静脉和主动脉区,可以根治性切除,但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手术发现有转移灶者,很少有生存超过5年者。肾癌手术时应争取先结扎肾动脉和肾静脉,可以减少手术中出血和可能引起的肿瘤扩散。
肾癌是多血管肿瘤,常有大的侧枝静脉,手术容易出血,且不易控制。因此,在较大肿瘤手术时,可以在术前进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可引起剧烈疼痛、发热、肠麻痹、感染等,不应常规应用。
肾癌治疗中的特殊问题:
(1)保留肾组织的肾癌手术:保留肾组织的肾癌手术如双侧肾癌或孤立肾肾癌,以及对侧肾功能不好如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结石、肾结核、肾盂输尿管连处狭窄。肾癌较小即<3cm直径并位于肾边缘的亦可考虑保留肾组织手术,手术方法为部分肾切除术,亦可将肿瘤刺出。
(2)下腔静脉癌栓:肾癌容易发生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内癌栓,近年来认为,如未发现局部或远处扩散,肾癌根治切除术时可同时切除静脉内癌栓或取出下腔静脉内癌栓,预后仍然良好。手术时阻断下腔静脉应在血栓水平以上,可避免致命的肺栓塞。如血栓延伸到心脏,可在心包内把下腔静脉阻断,再切开下腔静脉,取出栓子。
(3)肾癌局部扩散侵犯邻近组织和脏器:这是肾癌治疗中的棘手问题。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和其受累的组织是唯一能治愈的方法,这类病人5年生存者不过5%。肾癌局部扩散可伴有疼痛,由于肿瘤侵入后腹壁、骶棘肌和神经根。肾癌直接浸润肝脏比较少,肝内转移多于直接浸润。十二指肠和胰腺受累几无可能治愈。虽然有远处转移,只要手术可能,多数还是能将原发病肾切除,转移处病灶还是有可能获得相当长的存治率,摘除病肾后,血尿和疼痛亦被去除,还是值得的。
2.免疫治疗:多年来已证明人体实性肿瘤内淋巴细胞对其肿瘤细胞有免疫反应,但这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对自体肿瘤的细胞毒作用往往较低,因肿瘤内有抑制的机制,这种TIL细胞需在体外 和扩增,使之对自体肿瘤充分发挥细胞毒作用。正常人类淋巴细胞和白介素2(IL—2)培养能够产生效应细胞称为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即LAK细胞。一组LAK细胞与IL-2治疗肾癌57例;LAK细胞+IL-236例、单纯IL-221例,LAK细胞+IL2组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8例,有效率12/36(33%)。IL-2组仅l/21例CR。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即TIL细胞亦可在体外用IL-2扩增,在动物实验发现这种过继性的转
移TIL,其治疗效果比LAK细胞强50倍~100倍,并可破坏其肺和肝的转移灶。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尚在探讨中。
3.化学治疗:肾癌的化疗效果不好,单用药治疗效果更差。有专家统计37种化疗药物单药治疗肾癌其中以烷化剂效果较好。联合化疗中疗效较好的组合为:长春花堿+氨甲喋呤+博菜霉素+Tamoxifem睾丸;长春新堿+阿霉素+BCG+甲基乙醛氧孕前酮;长春花堿+阿霉素+羟基脲+MA。总之多药治疗优于单药。
4.免疫治疗和化疗结合:一组957例肾癌转移±肾癌复发者应用+扰素A LPHA-2A治疗,单用时有效率12%,如与长春花堿合并治疗,则有效率24%。有效者2年可能生存者50%~70%,无效者生存10%~15%,理想剂量为干扰素180万单位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周3次,长春花堿0.1mg/kg静脉注射,3周一次。
43 病理改变肾癌常为单侧单病灶,左右侧发病数相似肾癌多数为圆形,大小十分悬殊。肿瘤无组织学包膜,但有被压迫的肾实质和纤维组织行成的假包膜,少数为均匀的**或棕色,多数体有出血、坏死、纤维化斑块,出血坏死可形成囊性,本身为 状囊腺癌。肿瘤可破坏全部肾脏,并可侵犯邻近脂肪、肌肉组织、血管,淋巴管等,肾周围筋膜是防止局部扩散的一层屏障。肾癌易向静脉内扩展形成癌栓,可伸延进入肾静脉、下腔静脉。远处转移常见为肺、脑、骨等。
电镜检查见肾癌细胞大多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近曲小管的超微结构,认为肾癌发生于近曲小管。肾癌大多数为透明细胞癌,亦可同时或大多数为颗粒细胞,这种细胞形为梭状,有时酷似肉瘤,这种恶性程度较大的肾癌,称为未分化癌。
44 临床表现肾癌患者的主诉和临床表现多变,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肾位置隐蔽,与外界主要的联系是尿,因此血尿是发现肾癌最常见的病状,但血尿的出现必须在肿瘤侵入肾盂后方有可能,因此已不是早期病状。多年来,把血尿、疼痛和肿块称为肾癌的“三联征”,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具有1个~2个病状,三联征俱全者占10%左右,很少有可能治愈。
1.血尿:血尿常为无痛性间歇发作肉眼可见全程血尿,间歇期随病变发展而缩短。肾癌出血多时可能伴肾绞痛,常因血块通过输尿管引起。肾癌血尿的血块可能因通过输尿管形成条状。血尿的程度与肾癌体积大小无关。肾癌有时可表现为持久的镜下血尿。
2.腰痛:腰痛为肾癌另一常见症状,多数为钝痛,局限在腰部,疼痛常因肿块增长充胀肾包膜引起,血块通过输尿管亦可引起腰痛已如前述。肿瘤侵犯周围脏器和腰肌时疼痛较重且为持续性。
3.肿块:肿块亦为常见症状,大约1/3~1/4肾癌患者就诊时可发现肿大的肾脏。肾脏位置较隐蔽,肾癌在达到相当大体积以前肿块很难发现。一般腹部摸到肿块已是晚期症状。
4.疼痛:疼痛约见于50%的病例,亦是晚期症状,系肾包膜或肾盂为逐渐长大的肿瘤所牵扯,或由于肿瘤侵犯压迫腹后壁结缔组织、肌肉、腰椎或腰神经所致的患侧腰部持久性疼痛。
5.其他症状:不明原因的发热,或刚发觉时已转移,有乏力、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贫血、咳嗽和咳血等肺部症状。另外,肾腺癌的作用是由肿瘤内分泌活动而引起的,包括红细胞增多症、高血压、低血压、高钙血症,发热综合症。虽然这些全身性、中毒性和内分泌的作用是非特殊性的,但约30%的病人首先有许多混合的表现。因而是有价值的线索,这种发现考虑为肿瘤的系统作用。
45 预后决定肾癌的生存因素已如前述。一般肾癌经肾切除治疗后5年生存率35%~40%,10年生存率17%~30%。肾癌的预后有时难以估计,可以在肾癌切除手术后20年、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出现转移病灶。
5病情分析:你好,囊肿是一种囊性的瘤样病变,中间是个腔,为纤维囊壁和衬里上皮构成。
意见建议:不知道你囊肿发生的部位在哪里,假如囊肿生长速度不快,那么可以不用管它,假如生长速度很快的话,就需要手术切除。本病好发于头皮、颈部及臀、背部。单发或多发,直径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缓慢增大,质软硬而具囊性感,基底可移动,与皮肤常有粘连。皮肤表面没有似皮脂腺囊肿的开口小孔,无疼痛,如发生于受压部位时才有压迫性疼痛。可并继发感染,据记载有恶变的可能。
磁现象的发现
先秦时代我们的先人已经积累了许多这方面的认识,在探寻铁矿时常会遇到磁铁矿,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
化三铁)。这些发现很早就被记载下来了。《管子》的数篇中最早记载了这些发现:“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铜。”
其他古籍如《山海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磁石的吸铁特性很早就被人发现,《吕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
“慈招铁,或引之也。”那时的人称“磁”为“慈”他们把磁石吸引铁看作慈母对子女的吸引。并认为:“石是铁
的母亲,但石有慈和不慈两种,慈爱的石头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头就不能吸引了。”
汉以前人们把磁石写做“慈石”,是慈爱石头的意思。
既然磁石能吸引铁,那么是否还可以吸引其他金属呢?我们的先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磁石不仅不能吸引金、
银、铜等金属,也不能吸引砖瓦之类的物品。西汉的时候人们已经认识到磁石只能吸引铁,而不能吸引其他物品。
当把两块磁铁放在一起相互靠近时,有时候互相吸引,有时候相互排斥。现在人们都知道磁体有两个极,一个
称N 极,一个称S 极。同性极相互排斥,异性极相互吸引。那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对这个现象还是能够
察觉到的。
到了西汉,有一个名叫栾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这个性质做了两个棋子般的东西,通过调整两个棋子极性的
相互位置,有时两个棋子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栾大称其为“斗棋”。他把这个新奇的玩意献给汉武帝,并当
场演示。汉武帝惊奇不已,龙心大悦,竟封栾大为“五利将军”。栾大利用磁石的性质,制作了新奇的玩意蒙骗了
汉武帝。
地球也是一个大磁体,它的两个极分别在接近地理南极和地理北极的地方。因此地球表面的磁体,可以自由转
动时,就会因磁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指示南北。这个道理古人不够明白,但这类现象他们很清楚。
磁现象的应用
在传统工业中的应用:
在讲述磁性材料的磁性来源、电磁感应、磁性器件时,我们已经提到了有些磁性材料的实际应用。实际上,磁性材料已经在传统工业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如果没有磁性材料,电气化就成为不可能,因为发电要用到发电机、输电要用到变压器、电力机械要用到电动机、电话机、收音机和电视机中要用到扬声器。众多仪器仪表都要用到磁钢线圈结构。这些都已经在讲述其它内容时说到了。
生物界和医学界的磁应用:
信鸽爱好者都知道,如果把鸽子放飞到数百公里以外,它们还会自动归巢。鸽子为什么有这么好的认家本领呢?原来,鸽子对地球的磁场很敏感,它们可以利用地球磁场的变化找到自己的家。如果在鸽子的头部绑上一块磁铁,鸽子就会迷航。如果鸽子飞过无线电发射塔,强大的电磁波干扰也会使它们迷失方向。
在医学上,利用核磁共振可以诊断人体异常组织,判断疾病,这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其基本原理如下:原子核带有正电,并进行自旋运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自旋轴的排列是无规律的,但将其置于外加磁场中时,核自旋空间取向从无序向有序过渡。自旋系统的磁化矢量由零逐渐增长,当系统达到平衡时,磁化强度达到稳定值。如果此时核自旋系统受到外界作用,如一定频率的射频激发原子核即可引起共振效应。在射频脉冲停止后,自旋系统已激化的原子核,不能维持这种状态,将回复到磁场中原来的排列状态,同时释放出微弱的能量,成为射电信号,把这许多信号检出,并使之时进行空间分辨,就得到运动中原子核分布图像。核磁共振的特点是流动液体不产生信号称为流动效应或流动空白效应。因此血管是灰白色管状结构,而血液为无信号的黑色。这样使血管很容易软组织分开。正常脊髓周围有脑脊液包围,脑脊液为黑色的,并有白色的硬膜为脂肪所衬托,使脊髓显示为白色的强信号结构。核磁共振已应用于全身各系统的成像诊断。效果最佳的是颅脑,及其脊髓、心脏大血管、关节骨骼、软组织及盆腔等。对心血管疾病不但可以观察各腔室、大血管及瓣膜的解剖变化,而且可作心室分析,进行定性及半定量的诊断,可作多个切面图,空间分辨率高,显示心脏及病变全貌,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优于其他X线成像、二维超声、核素及CT检查。
磁不仅可以诊断,而且能够帮助治疗疾病。磁石是古老中医的一味药材。现在,人们利用血液中不同成分的磁性差别来分离红细胞和白细胞。另外,磁场与人体经络的相互作用可以实现磁疗,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有独到的作用,已经有磁疗枕、磁疗腰带等应用。用磁铁作成的除铁器可以去除面粉等中可能存在的铁末,磁化水可以防止锅炉结垢,磁化种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农作物增产。
天文、地质、考古和采矿等领域的磁应用:
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一块巨大的磁铁,那么,它的磁性来自何处?它是自古就有的吗?它和地质状况有什么联系?宇宙中的磁场又是如何的?
至少在上我们都见过灿烂的北极光。我国自古代就有了北极光的记载。北极光实际上是太阳风中的粒子和地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太阳风是由太阳发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当它们到达地球时,与地磁场发生相互作用,就好象带电流的导线在磁场中受力一样,使得这些粒子向南北极运动和聚集,并且和地球高空的稀薄气体相碰撞,结果使气体分子受激发,从而发光。
太阳黑子是太阳上磁场活动非常剧烈的区域。太阳黑子的爆发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影响,例如使得无线电通信暂时中断等。因此,研究太阳黑子对我们有重要意义。
地磁的变化可以用来勘探矿床。由于所有物质均具有或强或弱的磁性,如果它们聚集在一起,形成矿床,那么必然对附近区域的地磁场产生干扰,使得地磁场出现异常情况。根据这一点,可以在陆地、海洋或者空中测量大地的磁性,获得地磁图,对地磁图上磁场异常的区域进行分析和进一步勘探,往往可以发现未知的矿藏或者特殊的地质构造。
不同地质年代的岩石往往具有不同的磁性。因此,可以根据岩石的磁性辅助判断地质年代的变化以及地壳变动。
很多矿藏资源都是共生的,也就是说好几种矿物质混合的一起,它们具有不同的磁性。利用这个特点,人们开发了磁选机,利用不同成分矿物质的不同磁性以及磁性强弱的差别,用磁铁吸引这些物质,那么它们所受到的吸引力就有所区别,结果可以将混在一起的不同磁性的矿物质分开,实现了磁性选矿。
军事领域的磁应用:
磁性材料在军事领域同样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普通的水雷或者地雷只能在接触目标时爆炸,因此作用有限。而如果在水雷或地雷上安装磁性传感器,由于坦克或者军舰都是钢铁制造的,在它们接近(无须接触目标)时,传感器就可以探测到磁场的变化使水雷或地雷爆炸,提高了杀伤力。
在现代战争中,制空权是夺得战役胜利的关键之一。但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很容易被敌方的雷达侦测到,从而具有较大的危险性。为了躲避敌方雷达的监测,可以在飞机表面涂一层特殊的磁性材料-吸波材料,它可以吸收雷达发射的电磁波,使得雷达电磁波很少发生反射,因此敌方雷达无法探测到雷达回波,不能发现飞机,这就使飞机达到了隐身的目的。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隐形飞机”。隐身技术是目前世界军事科研领域的一大热点。美国的F117隐形战斗机便是一个成功运用隐身技术的例子。
在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中,有一种新型武器“电磁武器”的开发研究。传统的火炮都是利用弹药爆炸时的瞬间膨胀产生的推力将炮弹迅速加速,推出炮膛。而电磁炮则是把炮弹放在螺线管中,给螺线管通电,那么螺线管产生的磁场对炮弹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将炮弹射出。这就是所谓的电磁炮。类似的还有电磁导弹等。
参考资料:
摘要 先天性肝囊肿是肝脏的一种良性疾病,根据其部位、大小、形态、囊液性状不同而治疗方法各异,本文将就先天性肝囊肿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先天性肝囊肿;治疗;综述文献
肝囊肿是肝脏的良性疾病,可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两大类,前者以肝包虫病多见,后者又可分为先天性、创伤性、炎症性和肿瘤性囊肿,其中以先天性肝囊肿最常见。因肝囊肿通常不引起任何症状,故以往认为其发病率“较低”,但随着B超等影像学诊断方法的广泛应用,肝囊肿已由过去的少见病而成为常见病,而伴随超声介入疗法、腹腔镜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使得该病的治疗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本文就先天性肝囊肿的治疗进展加以综述,供外科同道资鉴。
1 肝切除术
当囊肿较大、多个囊肿已累及整个肝段或肝叶、囊肿有恶性可能(如囊腺瘤)时,可行肝段或肝叶切除术,尽管这种根治性的治疗可以减少囊肿的复发,部分文章报道复发率为0[1-2],但必然也伴随着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甚至高达50%[1],故一般不适用于肝囊肿的治疗。
2 囊肿完全切除术
囊肿生于肝脏的边缘并且大部分突出于肝脏表面时,或囊肿带蒂并悬吊于腹腔内时可行囊肿切除,手术时在囊壁最外层与中层之间找到剥离面,将整个囊肿剜除,创面经仔细止血后可用肝针缝合闭合死腔。
3 囊肿内引流术
适用于囊肿壁坚厚以及与胆管沟通的囊肿,常采用的方法是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但此法易引起继发感染,可同时行导管外引流,术后在肠道功能恢复前导管可以充分发挥引流作用,降低吻合口张力,保证其愈合,而且导管对吻合口有支撑作用,若囊腔内发生感染,还可经导管行囊腔冲洗。将内外引流联合应用较单纯内引流或外引流明显优越。
4 介入疗法(穿刺抽吸+注射硬化剂)
早在20世纪70年代即有人开展B超引导下肝囊肿穿刺引流,但此法复发率极高;随后Bean等人于1981年采取B超引导下穿刺并注入硬化剂—无水酒精治疗肝囊肿,这一方法大大降低了单纯穿刺引流的复发率,成为经皮肝囊肿介入治疗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41 机制 硬化剂能使囊壁上皮细胞脱水、蛋白质沉淀,从而使其生物学活性消失,失去分泌功能,促进囊壁粘连、囊腔封闭。
42 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①有症状的,直径在5~10 cm的肝囊肿;②多囊肝,以大囊肿为主,需缓解症状者;③患者有迫切要求治疗者。
禁忌证:①凝血机制不良、酒精过敏及伴有大量腹水者;②囊肿与血管、胆道交通;③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治疗者。
43 常用硬化剂 目前临床常用的硬化剂有无水酒精、10%葡萄糖酸钙、四环素[3]、碘伏[4]、消痔灵[5]等。
44 术中注意事项 ①注射硬化剂后未见液体旋动回声及囊腔重现,或患者疼痛明显,提示针尖脱出;②为加强效果,酒精回吸收后可再次注入[6];③如果抽出的量多于注入的量,宜重复注射和抽吸直至抽出的量等于或少于注入的量[7];④怀疑有胆漏或感染者应先以留置导管引流,待引流液清亮后方可注入无水酒精;⑤对于多发肝囊肿一般应先对较大囊肿行上述治疗,不应一次同时行多个囊肿治疗,防止酒精性肝损坏。
5 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
自1991年Paterson-Brown等报道第一例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肝囊肿以来,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8],已成为治疗先天性肝囊肿的重要方法[9-10],对年龄较大、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疾病者尤其适用。
51 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①单发或单发多房性、有症状的肝囊肿,囊肿位置表浅,距肝组织表面的厚度不超过1 cm为宜;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现的肝囊肿。
禁忌证:①囊肿深在,表面肝组织较厚(距肝表面1 cm以上),有损伤胆管、血管引起胆汁漏及出血危险者;②囊壁增厚的巨大囊肿;③泛发性弥漫性肝内先天性囊肿;④近期有囊肿穿刺治疗史;⑤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与胆道相通者;⑥曾有上腹部手术史者;⑦囊肿位于右肝后叶或肝膈之间广泛粘连、腹腔镜难以接近者;⑧囊肿内出血或感染;⑨寄生虫性肝囊肿及囊肿可疑恶变者。
52 手术方法 患者平卧位,全麻,一般采用3孔法。操作要点:①脐部trocar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②剑突下5 mm Trocar为主操作孔;③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决定第3孔的位置,位于左或右肋缘下。首先置入腹腔镜探查肝囊肿的部位、大小和数目,在囊壁最薄处穿刺,观察囊液的颜色和透明度,尽量吸尽囊液,电凝钩扩大囊壁切口,将囊壁尽量切除,边缘电凝或钛夹止血。囊肿窗口尽可能开在患者立位时的最低位,尽可能多切除囊壁,使囊腔充分敞开。通常认为最佳的开窗直径应大于囊肿直径,这样才能通畅引流,且不易闭合复发。但受囊肿条件限制,一般很少有能开如此大“窗”的患者。经观察,开窗直径达囊肿直径1/2就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而杨广顺等[11]认为囊壁切除范围的标准应为切除大部分囊壁后所残余囊壁不能形成“腔”,而仅仅是一个“面”。当然,如果囊肿表浅壁薄,那么能开大尽量开大。只要开窗面积足够大,虽然未对囊壁进行处理,但囊壁分泌细胞产生的液体也可流入腹腔,经腹膜吸收,囊肿一般不会复发。
53 中转开腹手术指征 ①术中发现有明显胆汁渗漏,腹腔镜下无法处理者;②术中大出血者;③术中囊肿为肿瘤性,特别是恶性肿瘤者,虽发生率低,但仍应注意;④术中囊肿暴露不清,腹腔镜难以处理者。
54 并发症 虽然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也会有出血、腹水、胸腔积液[12]、呼吸困难、胆漏[13]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腹水和胆漏为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14],但大量临床资料显示,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不高,且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予以控制[12]。
综上,对于需要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肝囊肿,要结合囊肿的部位、大小、形态、囊液的性状、肝功能以及全身情况等选择不同术式。一般囊肿引流术尽量避免使用,复杂的多囊肝,需要肝切除、囊肿开窗、注射硬化剂等联合应用。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腹腔镜下囊肿开窗术因其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逐步取代传统手术的趋势。对于保守治疗(如超声介入穿刺)及腹腔镜难以处理的囊肿,仍应采用开腹手术,虽然创伤大,但疗效肯定[15]。
参考文献
[1] Martin I, McKinley A, Currie E, et al Tailoring the management of nonparasitic liver cysts[J] Ann Surg,1998,228(2):167-172
[2] Tocchi A, Mazzoni G, Costa G, et al Symptomatic nonparasitic liver cysts:options for and results of surgical treatment[J] Arch Surg,2002,137(2):154-158
[3] 王宏志,王新华 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四环素注射治疗17例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3):170-171
[4] 马丽萍,宁国礼,曹洁,等 经肝穿刺置管注入碘伏治疗肝囊肿38例报告[J] 山东医药,2002,42(22):29
[5] 武巧元 消痔灵治疗先天性肝囊肿42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5):262
[6] 万建国,王秀蒙,许村民 CT介入肾囊肿反复冲洗硬化治疗[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9(6):544-546
[7] 张雪哲,卢延,王武,等 CT导引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肾囊肿[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02,10(5):363-366
[8] LIANG Ting-bo,BAI Xue-li,ZHENG Shu-sen, et al Deroof of congenital liver cysts,open surgery or laparoscopic approach[J] Chin J Gen Surg,2006,21(1):23-25
[9] Moorthy K,Mihssin N,Houghton PWThe management of simple hepatic cysts:sclerotherapy or laparoscopic fenestration[J] Ann R Coll Surg Engl,2001,83(6):409–414
[10] Tan YM, Ooi LL, Soo KC, et al Does laparoscopic fenestration provide long-term alleviation for symptomatic cystic disease of the liver[J] ANZ J Surg,2002,72(10):743-745
[11] 杨广顺,卢军华,秦建伟,等 肝囊肿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再次手术方式[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0,6(6):458-459
[12] Fiamingo P, Tedeschi U, Veroux M, et al 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simple hepatic cysts and polycystic liver disease [J] Surg Endosc,2003,17(4):623-626
[13] Klingler PJ, Gadenstatter M, Schmid T, et al Treatment of hepatic cysts in era of laparoscopic surgery[J] Br J Surg,1997,84(4):438-444
[14] Basil AJ, Benjamin LJ, Philip CM, et al Surgical strategy for cystic disease of the liver in a Western Hepatobiliary Center[J] World J Surg,2002,26(4):462-469
[15] 李洁,于则利,张庆余,等 微创伤技术治疗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评价[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1,7(5):285-287
肾癌简介
本文2023-10-05 01:22:0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8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