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莲的文化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3收藏

关于莲的文化故事,第1张

荷花的故事: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逃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使玉姬流连忘返,忘情的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将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 荷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泌人肺腑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所以荷花在人们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吉祥丰兴的预兆,是佛教中神圣净洁的名物,也是友谊的种子在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据说晴雯死后变成芙蓉仙子,贾宝玉在给晴雯的殁词《芙蓉女儿诔》中道:“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虽然后世的红学专家们都认为这不过是作者借咏晴雯之名而赞黛玉之洁,不过无论如何荷花总是与女儿般的冰清玉洁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荷花与佛教 为什么佛要坐在荷花上呢据佛典介绍,主要是因为佛法庄严神妙,而莲花软而净,大而香,所以“莲花台,严净香妙可坐”经典诗词: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原文据清仪封张伯行正谊堂木刻《周濂溪先生全集》卷之八)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的就是荷花荷花,位列我国十大名花之列,被人们称为花中的君子自古以来,大面积的野生荷花,就以它雄浑瑰丽、朴实大方的自然美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以至于2500年前,人们就把野荷花进行了人工栽培,为的是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荷花的芳姿一直到今天,在许多公园或大的庭院里,我们都能见到它的身影荷花,属双子叶植物毛茛目睡莲科莲属,它包括两个种,中国莲和美国莲中国莲分布在亚洲、大洋洲,多数植株高大,叶椭圆形,绿色,栽培品种中花型有单瓣、复瓣、重瓣、重台、千瓣之分,花红色至白色;美国莲分布在北美洲,植株矮小,叶近圆形,深绿色,花仅见单瓣型,**,仍处于半野生状态据古植物学家研究化石证实,早在135亿年前,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地方都有莲属植物的分布在我国,1973年发现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莲的花粉化石,经测定,距今7000年这说明,至少在7000年前,莲在我国就已经分布,甚至已作为食用了虽然现今的一些资料都注明莲原产印度,但通过史料来看,中国才是荷花的原产地荷花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传播范围极广西至天山北麓,东接宝岛台湾,北达黑龙江,南抵海南三亚可以说,中国是荷花的世界栽培中心莲是最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之一,同时又具有单子叶植物的某些特征莲的胚芽被鳞片包裹着,和单子叶植物相似从花的结构看,莲具有3、4层花被,外轮萼片状,内轮花瓣状,雄蕊多数,雌蕊离生,花粉粒为单沟舟形莲的茎有明显的分节现象,地下茎节长满须根这些都是单子叶植物的特征荷花的芽为混合芽,人们肉眼所见的莲芽,是藕的顶芽以及各节腋芽的位置根分为种子根和不定根两种,播种所出的由种子的胚根所形成的主根不发达,发挥功能作用的是不定根至于莲的茎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藕,它其实是莲的地下根状茎,是莲储藏养份和供繁殖的器官荷花的花单生,两性,由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花托、花柄等六部分组成品种多样,花色丰富荷花的果实俗称“莲子”,含有丰富的营养,为人们所喜爱 荷花是水生植物,性喜相对稳定的平静浅水,湖沼、泽地、池塘是其适生地荷花的需水量由其品种而定,大株形品种如古代莲、红千叶相对水位深一些,但不能超过17米中小株形只适于20~60厘米的水深同时荷花对失水十分敏感,夏季只要3小时不灌水,缸栽荷叶便萎靡,若停水一日,则荷叶边焦,花蕾回枯荷花还非常喜光,生育期需要全光照的环境荷花极不耐荫,在半荫处生长就会表现出强烈的趋光性  都说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这是人们对荷花人格化品德的赞扬实际上,荷花的地下茎在淤泥中生长,哪有不被有毒物质侵染的呢只因藕的特别细密的表皮组织和含有丹宁的下皮,具有一定的阻挡或吸收有毒物质的能力,因而有毒物质多黏附在表皮上或渗入表皮中,人的肉眼看不见罢了故此要记住在食用藕时削去外皮,不要把有毒物质也吃进肚中 自古以来,荷花就因其在观赏、食用、药用及其他用途而得到人们的喜爱风景名胜之处荷花的观赏功能自不必说,它的食用功效也更是早为人知早在五千年前,先人就已经采摘莲实为粮了先如今人们则把藕、莲子和花做成了菜肴,走进了国际市场此外荷花的茎、叶、花、实都是中药用材,有些部分还是某些疾病的特效药呢

莲子——

性味:性平,味甘、涩。

归经:归脾经、肾经、心经。

功效: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主治:用治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禁忌:中满痞胀、大便秘结者禁服。

人们都说我很好看。1

但他们看上的其实只是我的外貌。

就像许多人,不会去理解我哥哥君子的美德,却只惦念着他的盛世美颜。2

也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想试图了解我,却只如囫囵吞枣一样,说我是苦的。

虽然也有人能分清楚,我只有心是苦的,其他都是甜的。3

但许多的人不会去细细分辨,只察觉到苦涩,不愿离我太近。

不喜欢就不喜欢嘛,他们在睡不着的时候还不是要想起我。4

但是在这之后,他们也可能会想到别的,比如自家可爱又惹人怜惜的孩子。5

我藏起来可不是因为什么小家碧玉的害羞,就是怕哪个贪吃鬼看见我,非要我给他做好吃的,吃撑了还不是得他受着。6

对了,我的厨艺可是一绝,最擅长做他们梦里的家乡菜,安抚他们躁动的胃和不安的心。7

“雨後斜阳。细细风来细细香。风定波平花映水,休藏。照出轻盈半面妆。

路隔秋江。莲子深深隐翠房。意在莲心无问处,难忘。泪裛红腮不记行。”8

我心虽苦,待人以甜。

还请各位待人多一丝温柔,内心真的可能没有外表那么坚强。

注:

1 莲花的花直径10-20cm,芳香,红色、粉红色或白色;花瓣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3-5cm。

2《爱莲说》中将莲花比作花中君子。

3莲子味甘、涩。莲子有心则苦,无心则甜。

4 莲子养心安神,可用于治疗心悸失眠。

5莲子同音“莲子”,有“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等句,都具有双关的含义。

6 中满痞胀、大便秘结者禁服莲子。

7 莲子功用补脾、养心安神,主治脾虚、心悸失眠。

8 引自欧阳修《南乡子》。

本期责编:王大玊

翻译:莲花,又叫做荷花。种在春天的末期,开在盛夏时节。它的叶子,大的像盘子,小的像钱币。它的茎是横着长在泥中,名字叫做藕。它的果实叫做莲子。藕和莲子都能食用。

原文:

莲花,亦曰荷花。种于暮春,开于盛夏。其叶,大者如盘,小者如钱。茎横泥中,其名曰藕。其实曰莲子。藕与莲子,皆可食也。

莲的特点:

花色丰富,主要有红色、粉红色、白色、绿色、**等,花型主要有单瓣,多瓣,重瓣和千瓣。叶片呈深绿色或黄绿色,全缘盾状,表面有蜡质附着,因此水很难吸附其上而呈水珠状。莲的叶片有三种类型,有初生浮于水面的钱叶,有着生在藕带的节间处、浮于水面且叶面积略大的浮叶。

有着生与藕带节间处、挺出水面的立叶。莲的叶柄从淤泥中地下茎节间处抽出,表面多有倒刺;莲的根为须状根,围绕着地下茎节间生长。莲的地下茎及叶柄内均有通气的孔道。莲地下茎顶端的顶芽,又称为藕苫,其抽生出新的地下茎节间,被称为藕带。

1 莲子象征什么

莲子有多种象征意义,有寓意早生贵子,多子多福;也有表达对情人的爱恋。

一、“莲子”是“连子”的谐音。莲蓬包含了多个莲子,古人寓意为“多子多孙,子孙满堂”,古时婚礼习俗在新床上撒上花生莲子枣子寓意早生贵子,多子多福。

二、“莲子”即“怜子”,隐语极言对情人的爱恋。“莲”谐音“怜”,而“怜”又是“爱”的意思,有表示爱恋之意。

表现在古代诗词中,有直白的情思、纯洁的感情、至死不渝的爱情等。1、《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唐代: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释义:湖光秋色,景色宜人,姑娘荡着小船来采莲。

她听凭小船随波漂流,原来是为了看到岸上的美少年。姑娘没来由地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少年抛掷过去。

猛然觉得被人远远地看到了,她因此害羞了半天。赏析:南朝以来,江南地区流行的情歌,常不直接说出“爱恋”、“相思”之类的字眼,而用同音词构成双关隐语来表示。

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层层波澜。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

这个充满戏谑、挑逗和爱慕的一掷,进一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江南水乡姑娘大胆热情的性格。姑娘采用了传统的谐音包含的双关隐语,巧妙地表露自己的情思,饶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

这一抛莲子,实在是太大胆,不仅是人世间的礼法,连少女自己的矜持也不顾了。2、《西洲曲》南北朝:佚名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释义: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赏析:同样是是双关隐语的运用。

双关隐语,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个显明的特征,它在诗经时代的民歌和汉魏乐府民歌中很少见。一说“莲”与“怜”字谐音双关,而“怜”又是“爱”的意思,隐语极言女子对情人的爱恋。

同时,“莲子清如水”暗示感情的纯洁,而“莲心彻底红”是说感情的浓烈。这些双关隐语的运用使诗歌显得含蓄多情。

3、《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金朝:元好问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

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释义:问莲花的根,有多少根须?莲心是苦的又为谁而苦?并蒂莲的花为什么含情脉脉娇嫩地相互对望,怕是大名府那两个相爱的青年男女的化身,天公这样的不公平:为什么不教相爱的人白头偕老,却让他们死于鸳鸯偶居的水塘中;夕阳西下悄然无声。看来谢灵运经常游览的烟雾霭霭的名山胜水,潇湘妃子殉情的湘江楚水,都不是这对儿女的断肠处。

这对恋人相亲相爱,本可以在灵芝仙草与吉祥晨露中,幸福生活长生不老。他们的感情即使“海枯石烂”情缘仍然长存,但被迫死去的幽恨是黄土无法掩埋的。

被害死去的韩凭夫妇所化的相思树,随着时光的流逝,又无缘无故地被秋风所摧残。精美的小船稍稍停一停,让我再看看并蒂莲 怕将来我载酒重来时,它们已红瓣飘零,散乱地卧于风雨中了。

赏析:“问莲根”三句,起首一个“问”字引起人们的注意。“丝”谐“思”,意为为情而殉身的青年男女,沉于荷塘,仍藕接丝连,爱情之思永存。

“莲心”实指人心,相爱却只能同死,其冤其恨,可想而知。

扩展资料:

“莲”的象征意义:1、美女 莲花因为生长在水中,在众多花卉中尤显洁净、高贵,所以人们经常把它比喻成美人。

莲花与女性的渊源关系,让后世文人对莲花爱不释手,涌现了相当一部分文学作品,借莲花描写女子的美貌,往往将莲花喻为美丽、纯情的女子形象。2、爱情 由莲之美,联想到人之美,而由人之美又自然而然地使人联想到情爱之美。

2 知道“莲子”的特殊含义吗

在这里谈谈我自己知道的含义

莲子在男女之间有两种含义,但是要看赠送者是谁,接受方又是谁。

如果是新婚,由长辈(一般式娘家人吧)送给新婚的晚辈,莲子就是连生贵子的意思,和花生红枣桂圆差不多(花生就是要多生还要生出花样来= = ,这三个加上莲子就是早生贵子)

同时莲子还有“怜子”(这里的子是对男子的一种敬称或者爱称)的谐音

由相恋双方的女方送给男方,是委婉表达女方爱意的一种方法

在历史上莲子还有一种不代表男女之间感情的用法

有一个对联是“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这里的子是孩子的子,而不是上面代表的男子了)

这个对联传说是金圣叹在死前说给他儿子的,表达了一种父子或者(父母与儿女)之间生离死别的悲哀和不舍

3 关于莲的文言文

> █ 周敦颐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或陆地上的草木及花,受人喜欢者特别的繁多。东晋陶渊明偏爱于菊;自李唐王朝以来,世上的人都特别的喜欢牡丹;可是我独独喜爱莲花的出自于淤泥而不沾染污秽的高洁,它经过清水的洗涤,显得纯净而不妖媚。

它内心通达而外形刚直,不像藤蔓四处蔓延,也不像枝干四处纵横。香气远而清纯芬芳,亭亭玉立如在水佳人,只可以远远的欣赏而不可以肆意的亵玩也。

我比喻菊,是花中的隐居避世之人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之人也。

而莲花呢?是花中的君子也。噫!(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爱菊之人,陶渊明死后很少听到。

爱莲之人,与我同样所好的又有几人?(几人又作何人)而爱牡丹之人呢,适合于大多数人也。 (叶依青) 赏析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

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作诗道: 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 独为先生引兴长。

赏析《爱莲说》,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

同样,“出淤泥而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

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已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

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

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已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众”。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

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

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只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

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

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

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

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予谓菊,花之隐者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

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 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已比喻为君子。

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

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

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

关于莲的文化故事

荷花的故事: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