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佛总谱之道教神祇名录的民俗诸神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4收藏

神佛总谱之道教神祇名录的民俗诸神,第1张

分上三皇、中三皇、下三皇:

◇上三皇

●天皇——玉清圣境元始天尊盘古氏

● 地皇——上清真境灵宝天尊

●人皇——太清仙境道德天尊

◇中三皇

●天皇——天宝君

● 地皇——灵宝君

●人皇——神宝君

◇下三皇

●天皇——太昊伏羲

● 地皇——神农炎帝

●人皇——黄帝轩辕

另一种说法:

●天皇——伏羲

● 地皇——神农

●人皇——女娲 ︱观音母︱大悲母︱文殊母︱日光﹙太阳﹚母︱黎山母︱托天母︱

︱白衣母︱地藏母︱普贤母︱月光﹙太阴﹚母︱清身母︱鱼篮母︱

︱九莲母︱南阳母︱眼光母︱ 玉鼎真人、 文殊广法天尊、 普贤真人、 太乙真人、

清虚道德真君、赤精子、 广成子、 惧留孙、

慈航道人、 道行天尊、 灵宝大法师、 黄龙真人。 ◇福星天官当以赐福为职。

◇禄星文昌主文人之功名利禄。

◇寿星南极星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 财神有文财神、武财神、五路财神和义财神之区分,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

◇武财神即赵公明、赵玄坛﹙正财神﹚钟馗。民间亦有以关帝和明代无锡御城战死的何五路为武财神的。

◇文财神民间所指甚多,如:刘海、财帛星君、范蠡和福禄寿三星中的禄星等。

◇五路财神

● 中路财神武财神赵公明

● 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

● 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

● 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陈九公

●北路财神利市仙官姚少司

◇义财神—— 关羽。 ◇药皇

伏羲、神农、黄帝为上古三位皇帝,被称为“医药之祖”,又称“药皇”。

◇十大药王

|孙思邈|扁 鹊|华 佗|张仲景|皇甫谧|

|葛 洪|钱 乙|朱震亨|李时珍|叶天士|

◇眼光老母

又称“眼光娘娘”,是一位专职负责医治民众眼疾的女神。《道藏陀罗尼经》称眼光能治一切眼病。

◇红山老母

生前原是一个采药女,经常在红山采药、治病救人,一生不知解救了多少人的病痛 。因有功于世人,死后升仙。人们尊其为“红山老母”。 ◇城隍——城隍神是护城佑民,主掌冥籍之神。职责主要是保护本城百姓,既有在冥冥之中保佑百姓安全,健康之职,又有监察和纠正阳世官员功过之责代天理物,剪恶除凶,护国安邦,普降甘泽,判定生死,赐人福寿

◇土地神——又称“土地公”、〝土地爷〞、“福德正神”。属于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保佑本乡本土家宅平安,添丁进口,六畜兴旺,掌管乡里死者的户籍。

◇地母至尊——民间神灵信仰之一,台湾道教推崇祭拜的主要神灵。

◇山神——山峰的保护神。

◇井神——保护人们吃井水平安的吉祥神。

◇稷神——掌农作物、谷物生长的神。

◇门神——即守卫门户之神灵。其职为守卫居室门户,祛除邪祟,骚扰和进犯。

◇灶神即东厨司命定福灶君,俗称灶君,灶王,灶王爷。灶神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妃娘娘、天上圣母。中国古时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东南沿海及台湾等地所奉的航海保护神。

◇保生大帝——又称大道公,吴真君。福建闽南和台湾闽南籍民、广东潮汕地区所奉的地方守护神。

◇临水夫人——又称大奶夫人、顺懿夫人,神姓陈名靖姑。福建和台湾闽南籍民崇奉的女神。

◇三山国王——广东粤东地区及台湾潮州籍民所奉的地方守护神。

◇黄大仙——是我国东南沿海,尤其是港澳地区信奉的地方神。

◇五显神

江西德兴、婺源一带祟奉的财神,原为兄弟五人,宋代封为王,因其封号第一字皆为显,故称五显神。

● 第一位,显聪照应灵格广济王,显庆协慧昭助夫人;

● 第二位,显明昭烈灵护广佑王,显慧协庆善助夫人;

● 第三位,显正昭顺灵卫广惠王,显济协佑正助夫人;

● 第四位,显真昭佑灵祝广泽王,显佑协济喜助夫人;

● 第五位,显德昭利灵助广成王,显福协爱静助夫人。 太社神︱太稷神︱土翁神︱土母神︱谷父神︱蚕母神︱播种五谷神

树木花果神︱春苟芒神︱夏祝融神︱秋蓐收神︱冬玄冥神 ◇火祖遂人帝君——民俗信仰中人工取火的发明者。

◇太白金星——知名度最高的神之一,在普通百姓中的影响很大,现今人们对他的认识就是一位白发苍苍、表情慈祥的老人,他忠厚善良,主要职务是玉皇大帝的特使,负责传达各种命令,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郎神——杨戬,神号“二郎显圣真君”,天庭大将。玉鼎真人的大弟子,神通广大,肉身成圣。

◇托塔天王——即李靖。民间广为知晓,称为“托塔李天王”。

◇哪吒——为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也是太乙真人的弟子之一,在天宫任三坛海会大神。

◇赤脚大仙——仙界的散仙。

◇齐天大圣——孙悟空。

◇善财童子——观世音菩萨座下的一位专以世间财源匮乏的人作为报施对象的童子,只要诚心向他祈求,财利上必然大有进展。

◇广利洪圣大王——民间对祝融的称呼。祝融乃黄帝后裔,南方民族之祖,司辖南海万二千里之极,后尊为南海之神。

◇风伯——亦称“风师”、“箕伯”、“飞廉”。司风之神。

◇雨师——亦称雨神,司雨之神。

◇云师——即云神丰隆,又称“云中君”,“屏翳”。

◇文曲星——钟馗,主管文运的星宿。

◇武曲星——司掌财富、武勇。

◇魁星——钟馗,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旧时很多地方都有魁星楼、魁星阁等建筑物。

◇千里眼、顺风耳——道教中的两位守护神,地位虽然不高,流传却很广泛。这两位小神分别拥有特异功能,千里眼能够看到千里之外的物体,顺风耳则能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

◇日游神——又称日游巡。负责在白天四处巡游,监察人间善恶的神祇。

◇夜游神——又称夜游巡。是夜晚巡行之神,与日游神轮值,监督人间的善恶。

◇月下老人——又称“月老”,专管婚姻的神。据沈三白《浮生六记》说:“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婚姻簿,童颜鹤发,奔驰开非烟非雾中。”

◇金甲神——身穿黄金盔甲的战神,由天帝差遣下界除妖。

◇巨灵神——托塔天王帐下的一员战将,使用的兵器是件宣花板斧,舞动起沉重的宣花板斧,就像凤凰穿花,灵巧无比。

◇翁仲二神——为宫门外守护神。

◇金童玉女——真武大帝的侍童小神,金童、玉女分掌威仪,书记三界中的善恶功过。

◇天聋地哑——文昌帝君的两个侍童,一个掌管文人录运薄册,一个手持文昌大印。道是:能知者不能言,能言者不能知。文昌帝君掌管文章科举,关系富贵贫贱,保密问题很重要,以免天机泄漏。

◇神农——中国民间尊称神农氏为“五谷祖”,因他在古代时,采选五谷种籽,始制耒耜,教先民种植五谷,民以食为天,故崇拜他为“五谷祖”。每年四月廿六日,是“五谷祖”诞辰,农民备以丰盛的五谷三牲果品,虔诚祭拜。

◇广成老祖——即广成子,轩辕黄帝之师。为黄帝之时太上老君化身。《太上老君开天经》称:“黄帝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广成子。消自阴阳,作道戒经道经。黄帝以来,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以别,贵贱有殊。”

◇赤松子——又名赤诵子,号左圣南极南岳真人左仙太虚真人,上古仙人。

◇庄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文始真人尹喜——尹喜,字公文{公渡],号文始先生。自幼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相传老子骑青牛云游天下,行至函谷关,尹喜闻讯,迎至家中,行弟子大礼,再三叩拜,敬请老子留下,但老子不肯,之后尹喜便托病辞官,随老子一起西行。老子将所著《道德经》授于尹喜,尹喜虔心研读《道德经》五千言,能解其奥妙,释其玄理,又自著九简,名曰《关尹子》(即尹真人文始经九篇),既高深,又广大,深得历代文人所崇拜。此文以后成了道家经典之一,收录在《百子全书》之中。

◇鬼谷子先生——姓王名诩,春秋时代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其长于持身养性和纵横术、精通兵法、武术、奇门八卦,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以易占,星相来为生者,皆以鬼谷子先生为本业的守护神,诚心供奉。

◇岳武穆——即岳飞,南宋时抗金名将。人们敬仰岳飞大义禀然的民族气节,赞颂他精忠报国的英雄业绩,更同情他含冤屈死于盛年,故永远怀念他,奉其为神,修庙祭祀。由于岳飞生前是抗金大元帅,所以,在他成神之后,民间仍称之为“岳元帅。”

◇关圣帝君——姓关名羽、字云长,简称关帝,俗称关公,儒教称之为“文衡圣帝”,佛教称之为“伽蓝菩萨”,道教尊之为“翊汉天尊”、“关圣帝君”。

◇三茅真君——三茅真君,为汉代修道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师。

◇包公——包拯,曾任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开封府府尹、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卒谥“孝肃”。 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后世把他当作清官的化身称其“包青天”。

◇姜太公——周代齐国的始祖。姓姜,吕氏,名尚,字子牙,商末冀州人。因其先世封于吕,所以也叫吕望。因姜太公在武王伐纣时是军师,在明代《封神演义》中又为封神之神,所以在民间演化为最具权威的一位神祇。民间凡要驱邪避鬼,就写出“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或“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传闻这样做就会平安无事,大吉大利。

◇华陀先师——华陀先师,世间又称“华陀仙翁”。 除了是中国医术鼻祖之外,他的道术亦十分高深。深受后世习医者所尊崇,奉为“医中之神”。

◇中医祖师扁鹊——战国时医学家扁鹊创立望、闻、问、切“四诊”医术,后世尊奉为中医的祖师。

◇医圣张仲景——汉代医学家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倡导辨证论治原则,被后世尊为“医圣”。

◇中草药祖师李时珍——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传世,被尊奉为中草药祖师。

◇彭祖——古代养生家,因其长寿与兼行导引房中术著称。姓钱名铿。据说是帝颛顼之孙,曾受尧封于彭城。因享高寿七百多岁,其道堪祖,故后世尊称为彭祖。

◇子孙娘娘

保痘夫人胡氏︱梳洗夫人张氏︱教食夫人刘氏︱白花夫人曹氏︱养育夫人邓氏

血刃夫人周氏︱转花夫人宁氏︱送子夫人谢氏︱大笑姑婆祝氏︱剪花夫人吴氏

红花夫人叶氏︱小笑姑婆黄氏︱羊刃夫人苏氏︱濑花夫人林氏︱保胎夫人陈氏

教饮夫人梁氏︱教行夫人黄氏︱腰抱夫人万氏︱栽花夫人杜氏︱送花夫人蒋氏

◇七圣娘娘——又叫七娘妈、七娘夫人,七星夫人,为保护孩子平安的女神。

◇窑神——窑神为窑工的行业神。窑神庙中供奉的窑神较多。据清代《耀州窑重修陈炉镇西社窑神庙四圣祠并歌舞楼碑记》云:“以舜为主,配享者老子、雷公”。可知这三位为窑神庙之主神。

◇匠神——鲁班。姓公输、名般,因他是鲁国人,且“般”与“班”同音,故后世称他为鲁班。是创造发明最多的一位行业神。

◇床神——床神是住宅神中的重要神灵之一,有公婆两位,称之床公、床婆。

◇喜神——喜神即是吉祥神。民间传说喜神原本是拜北斗星神的一个虔诚女子,修道成仙时,北斗星君询问其所求,女子以手抿口,笑而不答,北斗星君误以为她祈要胡须,就赐了她长须,因为她笑时呈喜像而封为喜神,因有长须,不再让凡人看到她的形象,从此喜神专司喜庆,却不显神形。

◇花神——传为护花之神。花神有二,—为女夷,一为花姑。

◇洛神——洛神就是宓妃,伏羲氏的女儿。

◇瑶姬——巫山女神,也称巫山神女。

◇海神禺强——黄帝之孙。海神禺强统治北海,身体象鱼,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双头龙。

◇陆吾——昆仑山神。《山海经·西次三经》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

◇青苗五谷神——分掌五种谷物。百姓供奉他们,祈求五谷丰登。

◇木神句芒——少昊的后代,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

◇梨园神——俗称“老郎神”,为唐玄宗李隆基。因唐玄宗李隆基喜爱戏曲,曾在宫中设置梨园,培养优伶,对戏曲很有贡献,被奉为“梨园神”。

◇西秦王爷——戏曲界的保护神,俗称“公子爷”。

◇田都元帅——俗称“相公爷”。与“西秦王爷”一样,是音乐界、戏剧界的保护神。一般来说戏剧界以音乐分类, 北管奉祀“西秦王爷”,南管奉祀“田都元帅”。

◇酒神——杜康。因杜康最先发明了造酒,被奉为“酒神”。

◇茶神——陆羽。因其精于茶,故尊之为“茶神”。

◇和合二仙——又称“和合二圣”,即指寒山和拾德。他们两位都是唐代的高僧,一人执荷花,一人捧盒,盒盖稍微掀起,内有一群蝙蝠,从盒内飞出。“荷”与“和”、“盒”与“合”同音,取和谐好合之意。

◇青蛙神——白玉蟾。

◇驱蝗正神刘猛将——亦称“虫王”。 刘猛将,姓刘,“猛将”非其名,而是取“猛将军”之意。

◇厕神——主管茅厕的神明称为“厕神”,是位女性,名叫紫姑。

◇痘神——张帅。

◇陶神——甯封子。

◇盐宗神——夙沙、胶鬲和管仲。

◇小儿神——项橐(又作项托)。

◇蛇王——施相公(施全)。

◇狗神——盘瓠。

◇马王爷——即马神,全名叫“水草马明王”。

◇纺织神——黄道婆。

◇蚕神——有先蚕、西陵氏嫘祖、马头娘、蚕姑、青衣神、蚕花五神等,是司蚕桑之神。

◇笔神——蒙恬。千余年来,流传着秦将蒙恬发明毛笔之说,蒙恬也被称作笔神。

◇钟馗——赐福镇宅圣君,驱邪赐福之神。

◇烛阴——即烛龙。为钟山之神。

◇五瘟使者——又称“五瘟神”。为道教所奉瘟神。即: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管中瘟史文业。

◇五通神——类似于财神的神。据说只要有五通神光顾,那户人家就有吃不完的粮食,粮仓与瓶瓶罐罐就总是满满的。

◇五营将军·

●东营青旗九夷军,总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兵马,神将张元帅。

● 南营红旗八蛮军,总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兵马,神将萧元帅。

● 西营白旗六戎军,总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兵马,神将刘元帅。

● 北营黑旗五狄军,总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兵马,神将连元帅。

● 中营黄旗三秦军,总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兵马,神将中坛元帅哪吒。

四大道教名山为中国四处最主要的道教圣地,分别是:

位于湖北十堰的武当山;

位于江西鹰潭的龙虎山;

位于安徽黄山的齐云山;

位于四川都江堰的青城山。

武当山的名气最大,其古建筑群在1994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和都江堰一起,在2000年被评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湖北武当山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鄂西北的丹江口市境内,是我国的道教名山,列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又是武当武术的发源地。主峰紫霄峰海拔1612米。武当山山势奇特,雄浑壮阔。有72峰、36岩、24涧、3潭、9泉、构成了“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秀丽画境。山间道观总数达2万余间,其规模宏大,建筑考究、文物丰富的道观建筑群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山间主要景点有金殿、紫霄宫、遇真宫、复真观、天乙真庆宫等近百处。

四川青城山

青城山古称丈人山,又名赤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千米处,海拔1600米,其36座山峰,如苍翠四合的城廓,故名青城山。这里林木青翠,峰峦多姿,向有“青城天下幽”之誉。青城为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相传东汉张道陵(张天师)曾在此创立五斗米道,因此,历代宫观林立,至今尚存38处。著名的有建福宫、天师洞、上清官等,并有经雨亭、天然阁、凝翠桥等胜景。

江西龙虎山

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市西南郊20千米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源远流传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以及现今所知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崖墓群,构成了这里自然、人文景观的“三绝”。龙虎山的著名景点有天师府、上清官、龙虎山、悬棺遗址和仙水岩等。

安徽齐云山

齐云山又称白岳,位于徽州盆地,黄山脚下,屯溪西33公里,皖赣铁路在齐云山脚经过,因其“一石插天,与云并齐”,故名齐云山。它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齐云山海拔高度为585米,有36奇峰、72怪岩、24飞涧、加之境内河、湖、泉、潭、瀑构成了一幅山青水秀、峭拔明丽的自然图画。白岳的特点是峰峦怪谲,且多为圆锥体,远远望去,一个个面目各异的圆丘,自成一格。主要景观有:洞天福地、真仙洞府、月华街、太素宫、香炉峰、小壶天、玄天太素宫、玉虚宫、方腊寨、五青峰、云岩湖等。齐云山碑铭石刻星罗棋布,素有“江南第一名山”之誉。该山道教始于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至明代道教盛行,香火旺盛,成为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七十二位全神:太上老君、玉皇、元始天尊、西王母、东王公、九天玄女、东岳大帝、碧霞元君、玉朗、斗姆、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太一、六神、赵玄坛、王灵官、四值功曹、六十甲子、六丁六甲、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城隍、灶君、土地、赤松子、三茅真君、八仙。

1、斗姆元君,斗姆元君乃是道教神祇,元始天尊阴炁所化,亦由太乙元君演化而来,辅助玉皇上帝管理星斗群真。

2、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乐善好施。碧霞元君让大众倍感亲切,愈加信赖,一跃成为了民众心目中的慈母、圣母。

3、九天玄女,深谙军事韬略,法术神通的正义之神,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各类古典小说之中,成为扶助英雄铲恶除暴的应命女仙,故而她在道教神仙信仰中的地位重要。

4、西王母,西王母被纳入神系,成为道教至高无上的女神。民间俗称“王母娘娘”。“西王母”的称谓,始见于《山海经》,因所居昆仑丘于汉中原为西,故称西王母。

5、东王公,又称扶桑大帝、东华帝君,在宋代逐渐为道教全真道始祖。被认为是代表阴阳中“阳”的神祇。同时受秦汉的登仙思想,东王公与西王母一起作为死后成仙世界的主神。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第一

中位

天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

左位

五灵七明混生高上道君

东明高上虚皇道君

西华高上虚皇道君

北玄高上虚皇道君

南朱高上虚皇道君

玉清上元宫四道君

玉清中元宫紫清六道君(各有讳字)

玉清下元宫高清四元君(各有讳字)

玉清中散位一十君(讳字不显)

右位

紫虚高上元皇道君

洞虚三元太明上皇道君

太素高虚上极紫皇道君

虚明紫兰中元高上亭皇道君

三元上玄老虚皇元晨君

三元四极上元虚皇元灵君

三元紫映挥神虚生主真元胎君

玉玄太皇君

上皇道君

玉皇道君

清玄道君

上皇天帝

玉天太一君

太上虚皇道君

太上玉真保皇道君

玄皇高真

太一玉君

高上玉帝

右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以下道君皆得策命学道,号令群真,太微天帝来受事,并不与下界相关,自九宫以上,上清以下高真仙宫,皆得朝宴焉。

第二

中位

上清高圣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

左位

左圣紫晨太微天帝道君

左圣南极南岳真人左仙公太虚真人赤松子(黄老君弟子襄君师)

左辅后圣上宰西域西极真人总真君(姓王讳远,字方毕,紫阳君弟子,司命茅君师)

紫清太素高虚洞曜道君

太虚上霄飞晨中央道君(赤松)

太微东霞扶桑丹林大帝上道君

后圣太师太微左真保皇道君

紫元太微八素三元玄晨道君

九微太真玉保王金阙上相大司命高晨师

太微东霞扶桑丹林大帝上道君

后圣太师太微左真保皇道君

紫元太微八素三元玄晨道君

九微太真玉保王金阙上相大司命高晨师

东海王青华小童君

左卿仙侯真君许君(讳穆,南岳夫人弟子,事晋为护审长史,退居句曲山)

侍帝晨青盖真人郭君(名世译)

紫阳左真人周九(义山)

清灵真人裴君(汉右扶风人,时得道)

灵飞太真太上大夫

侍帝晨东华上佐司命杨君

协晨大夫石叔门

灵飞太真太上大夫

右位

右圣金阙帝晨后圣玄元道君(主晨运当下生)

右辅侍帝晨领五岳司命右弼桐柏真人金庭宫王君(讳晋蒙王太子下敬)

右辅小有洞天太素清虚真人四司三元右保公王君(讳哀,魏夫人师,下数矣)

侍帝晨右仙公许君(长史子,讳嗣)

玄洲仙都太上丈人(治玄洲紫桂宫,玄洲之主矣)

太保玉郎李君(名飞)

侍帝晨观大夫九宫太傅玉晨郎

北牖弟子中侯仙人(姓范讳边字虔道,曾名永,汉桓帝侍郎,撰魏夫人传)

女真位

紫微元灵白玉龟台九灵太真元君

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魏夫人(讳华存,字贤安,小有,王君弟子,杨君师)

八灵道母西岳蒋夫人

北海六微玄清夫人

上睦东宫卫夫人

北汉七灵石夫人

紫清上宫九华真妃(姓安,晋朝盾于茅山)

紫虚左宫郭夫人

太极中华石夫人

太真王夫人

沧浪云林右英王夫人

未陵北绝台上嫔管妃

方丈台昭灵李夫人

北岳上真山夫人

第三

中位

太极金阙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

左位

太极左真人中央黄老君

太极左真人紫阳左仙公中华公子

太极左卿黄观子

无上真人文始先生尹喜

朱火丹灵宫垄仲阳、幼阳

东阳真人陵阳子明

中元老人中央上玄子

北极真人安期生

北极老子玄上仙皇

清和天帝君

南极老人丹陵上真

青精先生太宛北谷子

玄和阴陵上帝

太极高仙伯延盖公子

玄洲仙伯

太极左仙公葛玄(吴时下演灵实,下为地仙)

西极老人素灵子期

五老上真仙都老公(撰灵君紫文)

东极老人扶阳公子

太极左公北谷先生

三天都护王长赵升

太极上真公孔丘

明晨侍郎三天司真颜回

玄圃真人轩辕黄帝

玄帝颛顼(黄帝孙,受灵宝五符)

王子帝兴(黄帝曾孙,受灵宝五符)

帝舜(服九转神丹,入于九疑山而得道矣)

柏成子高(殷时退耕,修步纲之道)

夏禹(受钟山真人灵宝九跻法,治水有功)

周穆王(至昆仑山,见西王母)

帝尧

风后(黄帝师,出四扇者)

西归子(朱顾)

蒲衣(庄子云猫是,被长矣)

丰车子

支离

被衣

王倪

齿缺

巢父

许由

卞随

华封

北人

子州

善卷

马皇

安公

右位

太极右真人西梁子文

太极右真人安度明

玄洲仙都绛文期

紫阳真人范明期

郁绝真人裴玄仁

太玄仙女西灵子都

司马季主(受西灵子都剑解之道)

太极仙侯张奉

洞台清虚七真人

西岳卿副司命季翼仲甫(左元方师)

八老元仙

正一上玄玉郎王中、鲍丘

南陵玉女

邯郸张君

庚桑子

萧史

泰佚

接舆

伯昏

郄间

老聃

第四中位

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

左位

正一真人三天法师张(讳道陵)

东华左仙卿白石生

张叔茂

元始天王(盘古)

玄成青天上皇(此三人,太清尊簿,不临兆民)

南上大道君

太上丈人

天帝君

九老仙都君

九气丈人(此并太清三天东宫之真官,XXXX学道所得)

中岳真人高丘子

景云真人

鬼谷先生

泰清王

九天郎吏

北丰直符七人

定气真人

监仙真人

五仙夫人

郭内夫人

二十四官君将吏

千二百官君将吏(二X气化结成)

赵伯玄

刘子先

臧延甫

张子房

宁仲君

燕昭王

茅初成

少室山伯北台郎千寿

赤松子

大梁真人魏显仁

华山仙伯秦叔隐

葛乡真人周季通

太和真人山世远

句曲真人定录右禁师茅君(讳X,字季伟,为地真)

确家真人右禁郎王道宁

太清右公李抱祖

蓬莱左公宋晨生

蓬莱右公贾保安

潜山真伯赵祖阳

九疑仙侯张上贵

蓬莱左卿姜叔茂

周大宾

毛伯道

刘道恭(二人王屋山得道)

东方朔

马明生

彭铿(西入流沙)

凤纲

韩终

墨翟(宋大水解)

乐子长

李明(雷平台丹)

商西四皓

淮南八公

青鸟公

黄山君

宁封

方明

力牧

昌宇

庄伯微(汉时人)

右位

太清仙王赵车子

大清仙王李元容

小有仙王邓离子

五岳司西门叔度

中央真人宋德玄

中岳仙卿卫门子

中岳真人孟子卓

西岳真人冯延寿

南岳真人傅先生

青城真人洪崖先生

九疑真人韩伟远

岷山真人阴友宗

司命太元定录紫台四真人

中岳真人王仲甫

比陵丈人

太玄丈人

北上丈人

南上丈人

太气丈人

益命丈人

飞真丈人

九道丈人

示安丈人

百福丈人

百千神气丈人

登天上籙玉女四人

上天玉女三人

三天玉女百人

青腰玉女官十人

下等玉女

北宫玉女

五帝玉女

太素玉女

天素玉女

白素玉女

平天玉女

六戊玉女

青天益命玉女

神丹玉女

玉流玉女(右十五玉女号)

高上将军

衡山使者

上天力士

天丁力士(以上四人,并有姓氏,各领天兵十万,号四将军)

飞天使者

九天使者

九天真王使者

高仙启天使者

游天使者

太清使者

六乙使者

六丙使者

六壬使者

六癸使者

右十五使者自然之神

东方曜魄宝

北方隐侯局

中央舍枢纽(此太清五帝,自然之神)

五岳君(五百年而一替)

河伯(此三条,是得之人所补)

三天玉童

洛水神女(此三条,亦是学道人所补)

飞天丈人

太一中黄

玄上玉童

猛兽先生(此自然之神,主天下鬼神禽兽)

赵升期(在王屋山)

阴长生

刘伟道(汉时人)

郭崇子(殷人)

郭声子(洛市中卜)

周君

徐季道(鹤鸣山)

鹿皮公

仇季子

司录君

张巨君

郭芍药

赵爱儿

王鲁连(此三人女真)

救苦真人君执

司危

司厄

司命

八威

除福

帛和

华子期

鲍察

乐巴

葛洪(隐罗浮山)

左东无上王

四天官王

昌命天王

佐命君王

飞真虎王

九都去死王

四海阴王

太一元君

上虚君

摩病上元君

七星瑶光君

三元万福君

夜光夫人

和适夫人

第五

中位

九官尚书(姓张名韦字分先阿,内人先为河北司命,禁保侯,今为太极仙侈公,领北职,位在太极矣)

左位

左相(清虚真人,从小有洞天王受王真人替已度上清)

左仙公郭四朝兼玉台执盖郎

左仙公王遥甫(赤君弟子,齐献公时人)

辛彦云(赤君弟子,随师下临)

散位(未受其职)

朱陵嫔丁淑英

管城子(尹虔子师)

苏门先生

周寿陵

孟德然(邓最女师)

宋君

李法成(赵庆信师)

邓元伯

王玄甫(霍山人)

尹处子(华山)

张石生(为东谢伯)

李方回(三人并晋时服术)

张礼正(寿山时木队黄禧)

右位

右相(已度上清)

右保召公爽(从慕南明公受此位)

右保司展上公

右真公郭少金

协晨夫人黄景华(黄景之女)

文德右仙监张叔隐

真人禺君章

散位

张重华(晋初服胡麻)

平仲卿(括苍山受仙境)

赵广信(魏末小白山)

虞公生(海中狼山)

朱孺子(示术山)

黄卢子(西岳公,姓旧,禁气召龙)

孙田广(一名登)

縻长生(周大宝弟子)

许肇(先在赐丰都为职,东明公右司农)

第六

中位

右禁郎定录真君中茅君(三茅真君)

左位

三官保命小茅君

三官大理都李丰

三官大理守王附子

荀中侯(不显名字)

白水仙都朱交甫

北河司命保禁侯桃俊

左理中监韩崇(如大将长史,左如司马)

九宫协晨夫人

文解地上主者

鲍靓(南海太守)

岱宗神侯领罗丰右禁司鲍元节

地位散位

许虎牙(名X字晖受,杨君守一之道)

王真(上党人也)

孟君(京兆人也)

鲁女生(在中岳,此三人受行三一真一)

左元放(为促甫弟子,在小括山)

九疑山女真罗郁(今在湘东山)

杜陵夫人

宜安宋姬(此二人并受西X真人青精方而不书,位号未委,何仙且在地真之列)

许迈(字叔玄,小名咣,改名,远游东华,著为地仙矣)

翁道远

姜伯真(一六在猛山,学道采麻,二人X之X侣)

郭声子

黄子阳(一云魏夫人,食桃皮,师二人,葛玄常相随矣)

葛玄(字孝先,丹阳句曲人,稚川之从祖也,初在长山乘虎侵鬼,无处不至,位在太极宫)

郑思远(即葛玄弟子,著水昌元年入佑苍山)

戴孟(本姓X名清字仲微,裴君弟子)

谢允(历阳人,戴猛弟子,晋成帝时得道)

施存(一号婉益子,孔子弟子,三千人数得道)

刘奉林(周时人,服黄连)

张兆期(费长房之师)

周君(二人俱读素书七卷得道)

雷氏(周氏养龙)

姜叔

田公刘安之(裴君时翼州XX)

赤鲁班(即黄初起也)

范安远

贾玄道

李叔腾

言成生

傅道流(四人并职司命,主察试学道者,在太山)

真人樊子明

龙威丈人

刘少翁(华山)

梁伯鸾

樊大夫

吴睦(长安人,少为县吏)

朱纯(陕西人,昔作劫监)

郭端(颖川人,少孤,为县吏)

范伯慈(桂阳人,少曾邪病)

鲍叔阳

王养伯

段季正

刘伟惠(四人师西灵子都)

宋玄德(嵩高山)

童初府

易迁宫(八十三人)

含真台(仅二百人,并女真)

右位

右理中监刘翊

典柄执法郎淳于斟

理禁张玄宾(王雨水之官,录保命书)

童初府师上侯刘宽(即保命府)

丞四人赵威伯(主仙籍,并系雨水)

乐长治(主灾害)

郑稚政(主孝注)

唐公房(主其死生)

明晨侍郎七人比御史中丞

三男真(夏馥字子恬陈留人,桐柏真人弟子二人不显)

四女真(周夏友汝南安城人河南尹用畅之女;张桃枝沛人司隶朱寓之母;二人不显)

监二人(范幽促远西人,镇尚书,即李鳌,河内人)

武解鬼帅者王延、范粮、傅晃、除卫,四人已度

地仙散位

中岳仙人宋来子(先为楚市长,遇X延寿)

中岳李先生

扁鹊弟子五人:子容、子明、子威、子戏、子游

赵太子(服术者)

将先生(支子元之师)

支子元(作裴君小时师)

卢生

侯公

石生(入东海,为始皇使)

林屋仙人王玮玄

山图公子(周毫王时大夫,张禁保之师)

赤须子(夏明晨之师)

青谷先生(刘上缊之师)

惠车子(淳于兴之师)

石长生(周明晨之师)

东郭幼平(桃比阿之师)

郑子真(阳翟山)

邓云山

唐览(华山)

西河苏公(张理禁之师)

周正时

刁道林(龙伯高之师)

郭子华

赵叔逵

张季连(三人在霍山)

赵公成(鹤鸣山)

范丘林(女真,赵或伯六甲之师)

修羊公(化为白石矣)

稷丘子

崔文子

商丘子(服菖蒲而不老)

刘根(服甘草)

介象

白羊公(不晓姓名)

介琰(白凌晨弟子)

刘纲妻

严青(闭幕式善禁气,以上六人善禁勒)

陈仲林

道君

真叔道(三人盖竹山中真人)

王世龙(许远游师)

赵道玄

傅太初(远游之兄)

龚幼节

李开林(远游代封者)

王少道

范叔腾

李伯山(三人童初有标表)

李仲文

傅知礼

女真

宝琼英

韩太华(安国妹,李宝利师)

刘春龙

李奚子

王进贤(术女)

郭叔香

赵素台(熙女)

郑天生(邓文母)

许科斗(叔史妇)

李惠姑(夏侠玄妇)

张美子

施淑女(颐女)

宋漂金母

鲍靓妹

张微子

傅和(二人合真台主)

山外其东者杜契

徐宗度

晏贤生(二有契友)

孙寒华(女真)

陈世景(二人契弟子)

赵熙

方山下洞室主者

张祖常

刘平阿

吕子华

蔡天生

龙伯高(五人并处方台)

谢稚紧

王伯辽

繁阳子何苗

冯良

郎宗(五人在鹿迹洞)

王叔明

鲍元治

尹盖妇(三人之外,余三十人,并北山下X洲)

辛玄子(自云禁无中朗将吴越鬼神之司)

比干(在戎山)

李善(南叶人)

务光

第七

中位

丰都北阴大帝(炎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丰山,三千年而一替)

左位

北帝上相秦始皇

北帝太傅魏武帝

五帝上相(未显)

西明公领北帝师周文王(比少傅)

宝友晋宣帝

中护军周顗

东明公领斗君师夏启

宝友孙策

右师晨(如世中书监)

许肇(已度元宫位矣)

南明公如爽(一云东明公,已度九宫右保公)

宝友汉高祖

北明公吴季札(吴王寿梦之子,阊闾之叔,延陵季子)

宝友荀彧(魏武帝谋臣,陕尚书令)

赵叔台

王世卿(未显)

此四明主领四方各治一天宫,在职一千六百年,得补仙官,其余职不得矣

鬼官北斗君周武王(治一天宫)

三官都禁郎齐桓公(姓姜名小白)

水官司命晋文公(姓姬名重耳)

大禁晨二人位比尚书令

汉光武帝

孙文台(名坚)

中禁二人位比中书令监

颜怀(字退季)

杨彪(字文光)

北帝南朱阳大门灵关侯郄鉴先是高明司直却鉴令为之位比尚书仆射

右禁监谢幼兴(名显,晋官太常)

司马郑岳

右禁监侍帝晨度元规(名亮,晋时位比侍中,领右卫,又云元规所为中卫大将军)

司马冯怀(字相思,晋太常)

长史虞翻(字长遨,武昌人,度亮江州,引为上佐不就)

后中卫大将军孔文举(名融)

长史唐周(为吴尚书)

司马长肃(后汉将军)

监海伯治东海温太真位比大将军

长史杜预(晋征南将军,位左傅)

北帝侍晨八人,位比侍中

徐庶(字文直)

庞德(字令明)

奚榆(字世都)

李文(汉将)

王嘉

解结(字叔连)

何晏(字平叔)

殷浩(字渊渥)

四明公北斗君,各有侍帝晨五人(未显姓名)

河北侯二人

刘备(字玄德)

韩遂

右此职统属仙官

右位

中厩直事四人如世尚书

戴渊(字若思,晋X骑)

公孙度(字叔茂,王远东)

郭嘉

刘封(备养子)

北帝南门亭长二人

郄鉴

周抚(字道和,代郄鉴)

北天修门郎二人

虞讳

纪瞻

修门郎八人(北斗君门,亦有此职,姓名并未显)

北斗君天门亭长二人

臧洪(字子源)

王放(晋中书郎)

期门郎王允之(王敦堂弟)

谢凤

典柄侯范明

周鲂(字子鱼,主察试)

北帝执盖郎顾和(字君孝,晋吏郎尚书)

部鬼将军王廙(字世将,晋时荆州刺史)

杀鬼地映日游(三鬼北帝常使杀人,无姓名)

西门郎十六人(未显,主天下房庙血食之鬼,亦应号四明公)

主非使者严白虎(吴时人,为孙策所杀)

南弹方侯许副领威南兵千人(已度九宫,未委谁代)

主南门钥司马留质(长山人,为吴将)

北弹方侯鲍勋领威北兵千人(字叔业,魏中丞)

主北门钥司马煮遵(吴时驿,孙纵门主,敕领如世羽林监)

西河侯陶侃(字女行,X领兵数千)

长史(先周徐宁,被弹令开,苏汉字道明,晋司马)

南山伯蒋济(字子通,魏太尉)

此三任,各有封掌

泰山君荀顗(字景倩)

将军顾众(字表始,晋丹阳尹仆射)

长史桓范(字元则)

司马曹洪(魏武帝族弟,字子庥,又云先用贾谊,前汉人)

卢龙公曹仁(字子孝,魏武帝北,位大将军)

长史司马(未显)

南巴侯何曾(字颖孝,魏司徒)

东越大将军刘陶(字子寄,X魏人)

右号为四镇,各领鬼兵万人,各有长马,复有小镇 数百,各领鬼兵数千人

楚严公(即楚庄王熊鬻)

赵简子(此二人先未有职,今方受住)

项梁成(作丰都宫颂者)

杜琼(蜀人)

马融

刘庆孙(与贾谊争名誉)

王逸少

邓攸(六人未显)

右鬼官,见有七十五职,名显者凡一百一十九人。

茅山的传教吧,目前的一些茅山传教方式千奇百怪,这里我不对别的方式置评,茅山传承是比较简单直接,随时随地都可以传授,只是一句话的问题。其实很多学习过法术的都知道,师傅的法本上为什么有那么多错别字呢?为什么神灵的名字错了呢?为什么咒语不通顺拗口呢?但是只要我们照着师傅说的做,错别字也好,还是符错了也好,那么它一样会很灵验。

关于茅山道教的书籍在 玄奇阁 或者 符咒网 中真本的古籍不少,对于茅山道教书籍还有民间法派的书籍收藏的还是非常全面的

特别是一些茅山法术类的书籍真的是太难找了,像有些法术贴吧里都是随便截图一本法术中的几页的内容,真的是想学茅山法术都非常难,后来无意间发现一个地方那里学习茅山法术和茅山符咒的书籍资料非常多,

注意这些非小说中的茅山术书籍,而是真实的茅山术书籍目录:

《茅山入门正邪符箓》《茅山化骨九龙水一套》《茅山祭酒法》《茅山佛祖一碗水》

《茅山封身符》《茅山符咒制煞秘芨》《茅山修真符》《茅山阴阳法》

《茅山张灵公解签》《茅山启师水碗法》《茅山治邪秘本》《正宗茅山法术大全》

历代天师简介

第一代天师:

张陵,字辅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约生于东汉建武十年(公元34年),卒于永寿二年(公元156年),七岁即学道。因创立“正一盟威之道”,道教徒称其为“张道陵”,尊奉为“张天师”。

张陵博通“五经”, 24岁时以直言极谏科被录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26岁即任巴郡江州令(今重庆)。但他向来喜好黄老清静养生之道,立志修炼形轻举,隐于北邙山、龙虎山等处。后来听说蜀人比较纯厚,容易教化,并且名山较多,于是在东汉顺帝时(126~144)入蜀,居鹤鸣山(今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修道。一天半夜,太上老君降诏张道陵:“近来蜀中有六大魔王,狂暴生民,你前往治之则功德无量,名录丹台啊!于是授以“正一盟威符箓”、三五斩邪雌雄剑、阳平治都功印、平顶冠、八封衣、方裙、朱履等。由此他造作道书二十四篇,在巴蜀及汉中等地建立二十四治,正式创立正一盟威道。

历代皇室对张陵天师宠爱有加。唐天宝七年(公元七四八年),玄宗皇帝诏后汉天师张道陵册赠太师;唐中和四年(公元八八四年),懿宗皇帝封天师张道陵为三天扶教大法师;宋绍宁时加号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宋徽宗进封真君,玉册文维;

宋理宗嘉熙三年(公元一二三九年)封正一静应显佑真君。

第二代天师:

嗣师张衡 字灵真,生年不详、卒于179年。年少即博学,隐居多年,不愿为官,精修道法,很少与外界往来,名声显重于朝野,天子想召他任黄门侍郎,他不应召,继承张陵遗志,后于汉灵帝光和二年(公元一七九年)正月二十三日,传印剑给子鲁,而后得道升仙而去。

第三代天师:

系师张鲁 字公祺,生年不详、卒于二一六年。他的事迹在正史《三国志》《后汉书》等书中都有记载。先被益州(今成都)牧刘焉拜为督义司马,后与别部司马张修共取汉中,得汉中后,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策略三十余年。后迫于曹操的威逼,为使汉中百姓免于涂炭,而投降曹操。曹操对他赏赐有加,让他率家眷、信徒迁往中原,拜他为镇南将军,并封为阆中侯。道门中人称他为“系师”。

第四代天师:

张盛字元宗,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汉末至西晋。曹魏皇帝曾封他为都亭侯,张盛没有接受,后来带着祖传的经书、印、剑、符箓等自汉中来到龙虎山建茅屋而隐。从此龙虎山成为正一盟威道的祖庭之地。于元顺帝至正元年(公元一三四一年)赐号为清微显教弘德真君。

第五代天师:

张昭成字道融,生卒年不详。年少就学道不懈,精通道教出神之术,端坐于家中,能察知数百里之外的事情。活至一百一十九岁升天而化,羽化时面色如生。而他墓前生出灵芝百木,有时能看见白鹤往来,很是神奇。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清微广教弘道真君。

第六代天师:

张椒字德馨,生卒年不详。博通儒书,擅长治鬼降魔之术,以符箓传度世人。皇帝数次征召他,都未接受,常游鄱阳湖。居在龙虎山时多有神异之迹,活到一百余岁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清微弘教玄妙真君。

第七代天师:

张回字仲昌,生卒年不详。年幼时曾问“道是何物?”他见旁人不能答,便慨然失笑而叹。五岁时,他父亲想让他读儒书,他回答道:祖上的书不读,读其他书有什么用?张回善辟谷导引之术,能日行数百里,后隐入青城山,不知所终。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玉清辅教弘济真君。

第八代天师:

张迥 字彦起,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南朝齐高帝年间。极富天赋,年幼时即得道。他丰姿俊美,德量天成,严格尊奉六时香火,一生不怠。善于治病驱邪,都能应验,世人对他十分敬仰。年九十岁而解化升天,当日满屋飘异香,经月不散。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玉清应化冲静真君。

第九代天师:

张符字德信,生卒年不详。熟读经史子集,能过目不忘。擅长道门符箓法术,显贵于当时各界、四方人士都敬仰他。于九十二岁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玉清赞化崇妙真君。

第十代天师:

张子祥字麟伯,生卒年不详,活动于隋朝年间。年少时曾读儒书,官至洛阳都尉。后弃官回到龙虎山潜心向道,常行服食炼养之术,能吐丹于手掌之中。后从学者数百人,他分派弟子到四方,广传道法。岁一百二十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上清玄妙太虚真君。

第十一代天师:

张通玄字仲达,生卒年不详。天性静默,常独坐一室,四时不出。有一年发生瘟疫流行病,只见他把木标放置水中,过往的人饮水后即可治好病疫。人们用钱财帛物感谢他,都坚决不接受。岁九十七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上清玄应冲和真君。

第十二代天师:

张恒字德润,生卒年不详。对经史能过目不忘。唐高宗召他到京城,问其治国安民之道。他回答:能无为则天下可治,高宗大喜。他擅长变幻之术,岁九十八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上清玄德太和真君。

第十三代天师:

张光字德昭,生卒年不详。一生立志于修道,曾于次子(名梧字君明)居山中石室长达三十余年。后还家传授经箓,擅长辟谷术。岁一百0四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太玄至德广妙真君。

第十四代天师:

张慈正字子明,生卒年不详。天资聪颖,擅长易道,一生乐善好施,接济贫穷。曾隐于山中修道多年。承袭天师位后,只有每年的三元日才出山传授经箓,朝廷屡次想召他为官,都被推掉。活于世间一百余岁而羽化,化时人们听见来自天界迎接他的仙乐之声。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太玄上德紫虚真君。

第十五代天师:

张高字士龙,生卒年不详。气宇轩昂,生性豁达,好饮酒并且能饮一升而不醉。后唐玄宗召见他,命他在京师设坛传箓,一日酒后把天师印遗忘在长安酒家,有一个少年尽全力想拿走此印,但都不能动弹,第二天天师返回,笑而取走天师之印。玄宗赐他金帛,免租税,册封汉祖天师号。唐肃宗时曾赐香币建醮、赐张天师像于山中。唐德宗时降赐供养,供养金镀银香、炉香,及黄金器物。活到九十三岁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太玄崇德玄占真君。

第十六代天师:

张应韶字治凤,生卒年不详。一生博学经典,精通道术,后隐居于龙虎山龙须井上,擅长辟谷之术,能百日不进食。善吹铁笛,与妻儿耕作自娱。后坐化于龙须井上,年约九十余岁。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洞虚演道冲素真君。

第十七代天师:

张颐 字仲孚,生卒年不详。先任贵水尉,后弃官携妻儿归隐山中。为人至孝,强调先行忠孝之道,而后成就仙道。后无疾而化,年八十七岁。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洞虚阐教孚佑真君。

第十八代天师:

张士元 字仲良,生卒年不详。少时博习群书。居在上清乡应天山四十余年,当时山中多老虎,人们不敢拜见他。他只是三元日时才下山传箓,每当大风大两时,人们就看见他乘坐黑虎往来于众山峰之间。应天山至今还保留他的众多遗迹,今山南有丹合,山北有绪经石,黑龙井、碧莲池等。年九十二岁而化于家中。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洞虚明道赞运真君。

第十九代天师:

张修 字德其,生卒年不详。生性淳朴、节俭,曾携妻儿耕作于野外,很少与人交往。擅长符法治病,无不应验。弟子赠送他的礼物,都散布给贫穷之家。后端坐家中而化,享年八十五岁。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冲玄朗化昭庆真君。

第二十代天师:

张谌(chen) 字子坚,生卒年不详。少时即博学,为当时大儒,善于草隶书,精通道法,擅长辟谷之术。唐武宗与唐懿宗时曾赐其封号。后还龙虎山中,一天大醉而化,岁一百余。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冲玄洞其守德真君。

第二十一代天师:

张秉一 字温甫,生卒年不详。其母于梦中见一神人脚履金色巨龟下降,后来感到有妊,十五月后才产下他。据说他目光如电,能于夜间看见东西,常背剑行走于山中,斩妖除魔。曾积累千金,每遇旱涝之年,就用千金买谷,救济百姓。岁九十二而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冲玄紫极昭占真君。

第二十二代天师:

张善 字元长,生卒年不详。少时就不沾荤,年纪稍长即学道,游遍名山大川,三十余年后才回到龙虎山,后就足不出户,岁八十七而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清虚崇应孚惠真君

第二十三代天师:

张季文 字仲哇,生卒年不详。擅长符箓,五代时,受其经箓的人甚多,人们用铁环券把他所受的符箓包起来,以免他受到破坏。年八十七岁而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清虚妙道辅国真君。

第二十四代天师:

张正随字宝神,生卒年不详。生性淡薄高雅,为人爽直淳朴。家中并不富裕,但却乐善好施。后真宗皇帝召见他,并专门为他建授箓院,并敕改真仙观为上清观,赐号真静先生。年八十七岁而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清虚度教妙济真君。

第二十五代天师:

张乾曜 字元光,生卒年不详。生性静默寡言,立志内修。后仁宗听说他有道,于天圣八年(公元一0三0年)五月召见他并问其养生治民之事。答道:朴行以简易,则天下和谐。宋仁宗厚奖他,赐号澄素先生,岁八十五而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崇玄普济湛寂真君。

第二十六代天师:

张嗣宗 字荣祖,生卒年不详。一出生左手就有印文,袭教后,以神异而著称,后仁宗召见他,请求为国祛灾避祸,祈祷有应。曾奉敕迁上清观于山的南面,擅长吐纳之法,岁七十八时面貌仍如童颜,赐号虚白先生。岁八十一而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崇真普化妙梧真君。

第二十七代天师:

张象中 字拱震,生卒年不详。出生后三个月能走路,五个月后就能说话,少时聪颖非常,博通经史,尤精道术。十三岁时受宋仁宗召见,并赐坐应答,宋仁宗对其非常满意,特赏赐其紫衣。后归隐圣井山,得道而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崇真通惠紫玄真君。

第二十八代天师:

张敦复 字延之,生卒年不详。学识甚佳,声如洪钟,当时名流多敬景仰他。后奉圣命为宋神宗设蘸于内殿,并被赐号葆光先生。岁五十三而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大极无为演道真君。

第二十九代天师:

张景端 字子仁,生卒年不详。性情恬淡,绝各种嗜欲,笃志于玄学。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一一0八年)赠葆真先生,岁五十二而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太极清虚慈妙真君。

第三十代天师:

张继先 字嘉闻,号条然子,赐号虚靖先生。公元一0九二年十月二十日生於蒙谷广。五岁之前尚不能说话,五岁时,某日听到鸡鸣声,忽然笑而赋诗:灵鸡有五德,冠距不离身,五更张大口,唤醒梦中人。九岁便嗣教。后徽宗皇帝四次召其入宫问其道法异同和外丹黄白之事,他劝皇上不要沉湎于外丹黄白之术,应以修德治国为重。继先天师一生著述颇丰,如《心说》、《大道歌》、《虚空歌》备受后人称颂。继先天师是当时的大儒,曾被赐封为虚靖先生。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虚靖弘梧妙道真君。

第三十一代天师:

张时修 字朝英,生卒年不详。平素学习儒术,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第。于是恬然隐退,一心向道。而六十一岁而化于龙虎山故居。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正一弘化明悟真君。

第三十二代天师:

张守真字遵一,生卒年不详。其母曾于梦中食仙人所赠之果,并告其母说生子当主阳平治都功印。一生纯素守静,恬淡寡欲。宋高宗召他进京设蘸,神灵有异应。后对弟子说:我与神人有青城之约,说完而化。在位三十六年,宋孝宗时赐授正应先生。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崇虚光妙正应真君。

第三十三代天师:

张景渊 字德莹,生卒年不详。宋乾道年间随父入朝面见皇上,宋孝宗对他非常优待,以御笔更改其名改名为景渊。天师生得仪冠轩伟,眉宇间透出仙风道骨之相,颇有正一道派之风格。袭教后,受其 符箓者较多,并多有灵验。皇子魏王镇守浙江,生得重病,召其为魏王治病,景渊以咒水治之而使其病全愈,众人更加景仰他了。一天召弟子说:我的仙期到了,于是无疾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崇真太素冲道其君。

第三十四代天师:

张庆先 字绍祖,生年不详,卒于一二0九年。庆先天姿闲雅,生性静默,神异焕发,道俗宗响,人们均认为他是真正的正一先生之后裔。于宋宁宗嘉泰元年(公元一二0一年)承袭三十四代天师之位。袭教后常以真纯自守,以俭素持家,慈仁待人,一衣食赠贫寒之士。至宋嘉定二年(公元一二0九年)十月二十二日,有道人来拜见他,结束后便告众弟子说:我与此道人有约,于七日后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崇虚真妙光化真君。

第三十五代天师:

张可大 字子贤,生于一二一七年,卒于一二六二年。可大十三时,承教三十五代之位,他丰神秀异,性识不凡,四方前来请求参受他的法箓的人数达到万人,数次被皇帝征召入京师。后数次设蘸求退海潮、祈天降雨、禳退蝗虫、保卫边疆等事。后人尊称为观妙先生。于宋景定四年(公元一二六三年)以印、剑付次子宗演,到四月初十日羽化,年四十六岁,在位三十三年。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通玄应化观妙真君。

第三十六代天师:

张宗演 字世传号简齐,生于一二四四年,卒于一二九二年。十九岁时袭天师之位。性格恬静,少时聪颖。元世祖忽必烈平定江南后即召见他,对他礼待有加,特赐他玉芙蓉冠,织金无缝服,命令他主领江南三山符箓道教,先后为皇室设蘸祈福。元世祖曾命他取其祖天师所传玉印、宝剑观之,并对众大臣说:朝代更换了不知多少代,可是祖天师的剑印一脉相传,从未间断,可见天师之家具有神明相佑护啊!宗演天师岁四十八而羽化,在位二十九年。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演道灵应冲和玄静真君。

第三十七代天师:

张与棣 字国华号希征子,生年不详,卒于一二九四年。少时渊默寡言,洞明三教,擅长诗文,对儒释道都有体悟。袭天师之位后,即受皇帝召见。元成宗登基后,召他在醮于圆殿和长春宫,命令他主领江南三山符箓道教。不久坐化京师崇真宫。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体玄弘道广教真人。

第三十八代天师:

张与材 字国梁号广微子。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一三一六年。生性仁厚,善于赋诗作文作画,尤其擅长大字草书,至今在陕西户县的重阳宫尚留有他书写的“天下祖庭”碑。后于至元三十一年加授正一教主,领三山符箓道教。元武宗即位,召见他,特授金紫光禄大夫,封留国公锡金印。后归于龙虎山,在位十二年。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大素凝神广道明德大真人。

第三十九代天师:

张嗣成 字次望号太玄,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一三四四年。于元延枯四年(公元一三一七年)袭天师之位。元仁宗时授太玄辅化体仁应道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箓,掌江南道教事。元至治年初元英宗再次召见他,见皇上于明仁殿,当时京城干旱,诏祷雨崇其宫大应,秋苦雨祷而下,冬天的雪即下,皇上大悦

第四十代天师:

张嗣德 号太乙,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一三五二年。生性宽厚爱人,善于诗文书画。元至正四年(公元一三四四年)嗣教,后九年后天下发生兵乱,嗣德天师命弟子招募兵丁保护乡人,邻村的乱之兵秋毫不敢犯乱乡民。曾授封为太乙明教广玄体道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箓,掌江南道教事,在位九年,后微疾而化。

四十一代天师:

张正言 字东华,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一三五九年。相貌神清,沉静寡言。袭天师之位,当时正是红巾军起义、多事之秋、时势维艰之时,与中央的联系极为不便。后元顺帝通过浙江行身间接派使节封赐其为“明诚凝道弘文广教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箓,掌江南道教事,在位八年,后微疾而化。

第四十二代天师:

张正常字仲纪号冲虚子,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一三七八年。少时聪颖宽厚,雅好老庄,有志于仙道秘法。明太祖洪武十年(公元一三七七年),授予护国阐祖通诚崇道弘德大真人,总领江南道派事务,赐以银印,视正二品,免龙虎山各种租赋徭役,特设玄幕之职。明太祖洪武二年朝廷拨款修葺龙虎山天师府第。正常天师于明太祖洪武十一年羽化,明太祖亲自拟制祭文,并派使臣前往龙虎山致哀。

第四十三代天师:

张宇初字子旋别号耆山,生于公元一三四0年,卒于公元一四一0年。幼时聪颖,少年老成,学识渊博。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嗣教,授以“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的称号,总领道教诸派事务,后多次受到朝廷召见。宇初天师博学诸子,遗世著作主要有:《岘泉集》十二卷、《道门十规》、《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文》四卷等诗书文论多篇,为世人所尊重。明永乐八年,宇初天师羽化。

第四十四代天师:

张宇清 字彦玑 别号西壁。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一四二七年。少时极富天赋,七岁即能作诗,后广泛猎于秘要、儒经、子史诸学,有《西壁文集》流传于世。于明永乐八年嗣教,当年即受皇上征召入朝,并于朝天宫设立斋蘸,皇上赐他以冠服圭佩等物,被册封为“正一嗣教清虚冲素光祖演道崇谦守静洞玄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在位十六年,于明宣宗宣德八年羽化。

第四十五代天师:

张懋丞 字文开号九阳。生于公元一三八七年,卒于公元一四四四年。为人恬淡雅静,不为名物束缚。四岁时即学禹步,天上渐有隐隐雷声响应

神佛总谱之道教神祇名录的民俗诸神

分上三皇、中三皇、下三皇:◇上三皇●天皇——玉清圣境元始天尊盘古氏● 地皇——上清真境灵宝天尊●人皇——太清仙境道德天尊◇中三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