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脉诊
对于脉诊,有很多说法,有说博大精深、有说玄乎其神、但也有说是骗人的,众说纷纭。我认可脉诊。
以下是张玉林老师讲古法诊脉
学习中医要敬畏一切:敬畏天地,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疾病。认真对待微小的一个疾病。
脉诊图如下:
左 右
心(火) 寸 肺(金)
肝(木) 关 脾(土)
肾(水) 尺 肾(火)
诊脉注意事项
一以下几项不适宜马上诊脉
1刚喝完酒
2刚剧烈运动
3刚情绪剧烈变化
4刚输完液
5其他不适合诊脉的场景
二你可能摸了一个假脉
以下都是药物引起的假脉:
1镇静类,抗癫痫,抗抑郁类,抗过敏类,会减慢心率
2降压类,会减弱脉的力度
3抗心律失常药会增加心率
4解肌止痛类,会增加心率
5激素类,会造成尺脉虚、浮、大
三不上手摸永远学不会脉诊。
四以脉诊为切入点振兴中医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脉法简介:有古脉法,有后世脉法。
古脉法分:洪(大)、细(小)、浮(毛)、沉(石)、数、迟、滑、涩、弦、虚。
后世脉法:
革、芤、实,
濡、弱、微,
虚、濡、芤,
弱、牢、伏、微,
动、促,
缓、结、代,
实、紧,
散
老师着重说他观点:
病脉:浮大数滑弦,沉小迟涩虚。
脉和四季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这个季节是这样的脉为正常。
春 弦
夏 洪
秋 毛
冬 石
1洪脉
洪脉定义:洪脉脉体宽大,无其他任何因素的参与
形容洪脉:其壮如水之洪流,波之涌起。洪脉是夏季脉,也就是说夏季人的脉搏比其他季节都洪大,如果在冬季出现洪大脉,那说明是有病了。
洪脉表明是热证,劳损脉。
也就是说,洪脉难以用数字来表述,只能是相对于自己的脉是洪脉。
洪大脉不管有无劲,只管脉体宽大。快慢也不是构成洪脉的条件。
2细脉
细脉定义:细脉只是指脉体窄细,没有其他别的条件
《脉经》上说:细直而软,若丝线之应指。
细脉我们依然不能用数字来描述。
细脉的意义—主—不足
细脉虽然是窄细的脉,但一直有。
例如:
1黄连阿胶汤 对应的是细脉、心阴不足、失眠。这样的病人服用效果很好。
中药降心肌酶有方,一至二周就可以降下来(老师没说什么方)
3心脉细、沉,可能是心悸,显示胆小。往往睡眠不好。
有好方:桂枝龙骨牡蛎汤
4如果脾胃脉沉细,那一定是受纳出了问题
讲解糖尿病:糖尿病人如果摸脉,在左关脉细,肝脉细。调肝就可以。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扁鹊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当时人们借用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醢能力不如扁鹊,便派人刺杀了他。
扁鹊,生卒年不详,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渤海郡鄚人。扁鹊曾居住在中丘(内丘)蓬鹊山(蓬山、鹊山的通称)九仙洞(又名秦越人洞,唐代于鹄诗《秦越人洞中咏》有记),从师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饮以山巅“上池”(石盆)之水,修得高超医术。初医治好赵简子五日不醒之症,赵简子赐其蓬鹊山田四万亩于扁鹊,得到食邑之地。巧因蓬鹊山之首,扁鹊洞府上面,有翩翩欲飞天然石鹊和静观天下神奇石人形象,赵人视秦越人为吉祥喜鹊一般,而尊称其为 “扁鹊”,即“在赵者名扁鹊”。后扁鹊游医虢国,巧医虢太子“尸厥症”,使之起死回生。虢太子感恩弃国来到蓬鹊山太子岩,从医扁鹊游,采药于是山。扁鹊在咸阳遭秦太医李醯妒忌杀害,蓬鹊山赵人不远千里,从咸阳抱回其头颅,葬在山下,将焦子村和郎家庄合二为一改叫“神头村”, 自此,建庙立祠,世代奉祀。
大量史料、遗迹证实,内丘蓬鹊山为扁鹊学医、行医、采药,赵简子赐田、封赠食邑,虢太子从师、学医之地。现保存着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弘大的扁鹊祠。司马迁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之《扁鹊传》,通篇多依据蓬鹊山遗闻而作。宋嘉祐初年(1056年),宋仁宗敕封内丘扁鹊祠中奉祀之扁鹊“神应候”(宋代碑记)。
诊疗技术
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他精于望色,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扁鹊的切脉诊断法也很突出,具有较高水平。《史记》称赞扁鹊是最早应用脉诊于临床的医生。先秦时期,中医的脉诊是三部九候诊法,即在诊病时,须按切全身包括头颈部、上肢、下肢及躯体的脉。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应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医生,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脉诊理论。
医学主张
扁鹊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从蔡桓公这个案例来看,他之所以多次劝说及早治疗,就寓有防病于未然的思想。他认为对疾病需要预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消灭在萌芽里,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曾颇有感触地指出:客观存在的疾病种类很多,但医生却苦于治疗疾病的方法太少。
1、诊法常以平旦。
为何要把诊脉的时间定在清晨平旦?《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早已阐明“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黄元御在其注解中明确指出‘平旦经络调匀,气血安静,故可诊有过之脉”
由此可以看出,‘平旦”的时间点人们刚刚从睡眠中醒来,是机体完成一次阴阳状态转换的起始,阴气将退未退,阳气将散未散,气血安静,经络调畅,外界干扰甚少,故能准确反映人体阴阳两种状态的情况。
所以,黄元御同古代医家一样,强调诊脉必须以“平旦”为准,但目前医疗条件均采用“平旦”的脉诊不太现实,我们应注意尽量保持“宁静”状态,使阴阳气血保持在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状态,这是能诊出病脉的首要条件。
2、持脉有道,虚静为宝。
从黄元御的《素灵微蕴》、《伤寒说意》、《四圣心源》等著作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问题,就是黄元御无论是说理还是临证均讲求持脉当以“虚静”待之,虚静是内心的极度虚无,即道家所谓“无”的状态,要忘却一切事物,包括患者的症状、诊脉的指示等,内心更不可存在一定的脉象成见。心如明镜,有什么则玄什么,一目了然。这也是历代医家诊脉之必备要素。
3、四时五行纳入脉。
中脉以“象”言,参以天地四时五行,以表示其本质含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轮替,生长收藏,脉之升降浮沉备焉。木生、火长、金收、水藏,土以运之,五行运转,脉亦随之,脉气动而无形,而显“象”于升降浮沉之中,实则是一气周流,随春夏秋冬四季轮替而变幻其形,以表其势,即万物生长收藏之势。可以说,脉即是一个宇宙,一个生生不息的生命体‘象”始终贯穿黄元御脉学思想体系之中。
1 悬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悬(悬)xuán
动词义
1、形声字。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悬者植梯接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以叵幅悬之。——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倒悬之。——清· 张廷玉《明史》
又如:悬丝诊脉(传说古代中医诊脉法之一。不见面将丝线系于病人腕上诊脉治病);悬壁(相学术语。指脸部接近耳垂下端处的部位)。
2、牵挂;挂念。如:悬结;悬悬;悬肠挂肚。
3、凭空设想;揣测。
你们做的事,须自己承认。怎么悬定得罪?——《梼杌闲评——明珠缘》
4、揭示。如:悬金(出具赏格)。
5、公布。如:悬令(公布法令);悬名(张榜公布名姓);悬法(公布法令)。
6、系连;关联。
吏者,民之所悬命也。——《管子》
王之命悬于遂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形容词义
1、久延不决。如:悬调(长期拖欠的赋税);悬租(长期拖欠的租赋)。
2、孤立;无所依傍。如:悬然(无所依傍貌;空虚貌);悬师(远征的孤军);悬守(犹孤守)。
3、空虚;匮乏。如:悬虚(凌空;空虚、空洞)。
4、形容高耸;陡峭。如:悬崖峭障(陡直的山崖;高险的山峰);悬峰(陡峭的山峰)。
5、〈方〉:危险的;危难的或惊险的。
6、(数量、质量、规模或力量上)相差较大的。如:悬迸(差别很大);悬邈(相距很远)。
7、河流或涧水向下奔流。如:悬流;悬溜;悬濑。
名词义
1、悬钟、磬等乐器的架子。
宿燎设悬。——唐·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
2 关于医德的文言文大医精诚
(节选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责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其有患疮痘、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释义凡是优秀的医生治病,一定要神志专一,心平气和,不可有其他杂念,首先要有慈悲同情之心,决心解救人民的疾苦。如果患者前来就医,不要看他的地位高低、贫富及老少美丑,是仇人还是亲人,是一般关系还是密切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包括中外),是聪明的人还是愚笨的人,都应一样看待,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替他们着想;也不能顾虑重重、由于不决,考虑自身的利弊,爱惜自己的性命。见着对方因疾病而苦恼,就要象自己有病一样体贴他,从内心对病人有同情感,不要躲避艰险,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寒冷或暑热,饥渴或疲劳,要一心一意地去救治他,不要装模做样,心里另有想法,嘴里借故推托。做到这些,就可以成为人民的好医生。若与此相反,就于人民无益而有大害……有人患疮疡、泻痢,污臭不堪入目的,甚至别人都很厌恶看的,医生必须从内心同情、体贴病人,感到难受,不能产生一点别的念头,这就是我的心愿啊。
按语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篇,开宗明义地提倡为医者必须要有医德,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而论述“大医”修养的两个方面:“精”与“诚”。“精”,指专业熟练;“诚”,指品德高尚。就是说,为医者必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大医精诚 (全文)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此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这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蔕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3 关于李揆的文言文原文出自于《二十四史·新唐书·李揆传》中的内容,即:原文内容: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
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
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
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
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
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原文注释: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定居)于郑州,代(世代)为冠族(显贵的豪门士族)。
少聪敏(聪明,反应敏捷)好学,善(善于,擅长)属(连缀,写)文。开元末,举(中举)进士,献书(奉上书札,上书,多指向有地位者陈述意见)(于)阙下(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处,借指朝廷),诏中书(中书省,官署名)试(考试)文章,擢(被提拔)拜(授予)右拾遗。
乾元初,兼(兼任)礼部侍郎。揆尝以(认为)主司(主管)取士,多不考实(考察实际能力),徒(只是)峻(严刻,严厉)其堤防(小心防备),索(搜索,寻求)其书策(夹带入考场的书册),深昧(违背)求贤之意也。
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只是)务(务必,一定)得才,经籍(儒家经书)在此,请恣(任凭,听凭)寻检(搜讨,查检)。”由是(从此,从这里)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承蒙)恩遇(恩惠知遇),遂蒙(承蒙)大用。
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四通八达的道路,作状语,在路上)杀人置(于)沟中者,李辅国方(正)恣横(放纵专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巡视)。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牵引,牵制),故周勃因(趁机)南军入北军,遂(使……安定)刘氏。
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侦察监督)今以(用)羽林代(代替)金吾(禁军,卫军)警夜,忽有非常(不同寻常,不同一般)之变,将何以(“以何”,用什么)制之?”遂制(帝王的命令,下令)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议论国事兴革),虽甚博辨(博学善辩),性锐(精明,意译为“追求”)于名利,深为物(众人)议所(被)非。
又其兄皆自有时名(当时的声名或声望),滞(停滞,停留)于(被)冗(闲散的,多余无用)官,(李揆)竟不引进(推荐)。同列吕諲[yīn],地望虽悬(悬殊),政事在揆之右(上),罢(被罢免)相,自(从)宾客(门客)为(作)荆南节度,声问(名望,声望)甚美。
(吕諲)惧其重入(入朝),遂密(暗中)令直省(行政机构,因直属中央,所以又叫直省)至諲管内(辖区内)抅[jū]求(捏造)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于是)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被罢免)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
后累年(多年),揆量移(官吏因罪远谪,遇赦酌情调迁近处任职)歙[shè]州刺史。初,揆秉政(执政),侍中苗晋卿累(多次)荐元载为重官(高官)。
揆自恃(依仗)门望,以(认为)载地寒(出身微贱,地位低下),意甚轻易(轻视),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 章,文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之士不见(被)用,麞头鼠目(麞,同“獐”;麞头削骨露,鼠眼小睛圆;形容人的寒贱相;后亦多用以形容人的面目猥琐、心术不正)之子(人)乃(却)求官。”载衔恨(心中怨恨)颇深。
及载登相位,因(趁着)揆当徙(调动)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穷困),孀孤百口,丐(乞求)食取给[jǐ](取得其物以供需求)。
萍(名作状,像浮萍一样)寄(于)诸州,凡(共)十五六年,其牧守(州郡的长官)稍(稍微)薄(冷淡,不热情),则又移居(迁居),故其迁徙(搬迁)者(……的地方),盖(大概)十余州焉。元载以(因为)罪诛(被诛杀),除(授予官职)揆睦州刺史,入(入朝)拜。
4 文言文求解释啊原文摘自徐灵胎的《难经经释》
要理解这句话先要弄清楚从《内经》到《难经》切脉诊法的流源和发展。
按楼主的问题也就是先要解释清楚古今两种三部九侯脉法的区别(《内经》诊法本身也有先后的发展顺序,单论切脉有寸口人迎合诊、古三部九侯、寸口)
古三部九侯继九针而生(《素问·三部九侯论》)为各经络对应脏腑的全身切脉法(因针灸需诊全身情况而定治法,所以古三部九侯又被称为“针家脉法”)
至《难经》发展成独取寸口,并将《内经》三部九侯学说移植到寸口脉上,成为现在所用的新三部九侯(即寸口分寸关尺三部,每部浮中沉取,合九候)(别于内经重针石轻方药,后来的中医受《伤寒》辩证论治的思想大多走号脉开方的路子,而伤寒切脉只需诊出可下不可下,可汗不可汗,无需像古三部九侯那样细化各脏腑的气血运行,故新三部九侯又被称为“汤家脉法”,也即徐氏言“不备”,不够全面之意)
《难经》相传为秦越人(扁鹊)所著,所以徐氏言“独取寸口者,越人之学也”,后人根据《难经》脉诊不断发展(直至细化成现在教科书上的几十种脉象),所以徐氏言其“精”,精细之意。
5 关于扁鹊的 一篇文言文 求翻译分太少
扁鹊是勃海郡郑人,姓秦,名叫越人。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人。馆客长桑君常来住宿,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常常很恭敬地接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的人。来往十多年,长桑君才叫扁鹊来私下交谈,悄悄地告诉扁鹊说:“我有秘方,我年纪老了,想传给你,请你不要泄露。”扁鹊恭敬地答道:“好的。”长桑君就拿出他藏在怀中的药给扁鹊,说:“您用天上降下的露水来服用这种药物,三十天就会洞察异物了。”于是拿出他的秘方全部交给了扁鹊,突然不见了,他大概不是一般的人啊!扁鹊就按照他的话服药三十天,视力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凭这种能力来诊视疾病,完全能见到五藏病症的所在,只是用诊脉作为名义罢了。行医有时在齐国,有时在赵国。在赵国的时候名叫扁鹊。
在晋昭公的时候,众大夫的势力强大而国君宗族的势力弱小。赵简子职掌管领大夫,独揽国家政事。有一次简子病了,五天不省人事,大夫们都很害怕,于是叫来扁鹊。扁鹊进来,看了简子的病情,就出来了。家臣董安于就向扁鹊询问简子的病情,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从那以后,扁鹊来到虢国。听说虢太子死了,扁鹊就来到虢宫廷的门前,问爱好医学的中庶子说:“太子患什么病,使京城中举行祈祷活动超过了其他事情?”中庶子说:“太子患血气运行不正常的病,气血错乱不能够疏泄,突然在体表发作,就造成了体内的病变。由于体内正气不能制止住邪气,邪气蓄积就不能散发,因此正气虚而邪气实,所以突然昏倒而死。”扁鹊问道:“他死了多长时间?”中庶子说:“鸡鸣至现在。”扁鹊说:“收殓了吗?”回答说:“没有,他死了还没有半天。”扁鹊又说:“请您进去禀告,就说我是齐国勃海秦越人,家住郑县,不曾仰望过国君的尊颜,也不曾到他面前拜见侍奉过。听说太子不幸地死了,我能使他活过来。”中庶子说:“先生该不会哄骗我吧!根据什么说太子能活呢?我听说上古的时候,有名医俞跗,治病不用汤药、酒剂、镵针、石针、导引、 、药物热敷等方法,只要一诊察就知道疾病所在的部位,就顺着五脏的腧穴,割开肌皮,疏通脉络,连结损伤的筋腱,按治髓脑,触动膏肓,疏理膈膜,清洗肠胃,洗涤五脏,修练精气,改变容貌气色。先生的方术能像这样,太子就能活了;不能像这样,想要使他活过来,简直不可以用来告诉刚会发笑的婴儿!”过了好一会儿,扁鹊仰头向天叹息说:“您所说的医术,就像用竹管窥看天空,从缝隙里看花纹。我秦越人的治疗方法,不必等到切脉搏、望面色、听声音、审察病人的形态,就能说出病所在的部位。知道病人外表的证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病证。如病的反应表现在身体的外表,那么,只要是千里之内的病人,我就能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来。我诊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必跟你具体细说。您认为我的话不可信,就进去试试诊视一下太子,就会知道他耳内有鸣响,鼻翼在扇动,顺着两股,一直摸到 ,应当还是温着的!”中庶子听了扁鹊的话,惊讶得眼睛呆呆地瞪着眨也不能眨,舌头在嘴里悬翘着却放不下来,就进去把扁鹊的话报告给虢君。
虢君听到这番话,非常惊讶,就从宫内走出来,到宫庭的中门会见扁鹊,说:“我听说您崇高的德行的时间已经很久了,然而还不曾在您面前拜见过。先生来到小国,幸亏您来救助我的儿子,使偏远之国寡德的我幸运得很,有先生,我的儿子就能活,没有先生,就要弃置沟壑,永远地不能回生了。”话没说完,就抽噎地哭泣起来,伤心得气满郁结,精神恍惚,长时间地流泪不止,泪珠滚动,挂在睫毛上,悲痛得不能控制自己,面容神色都改变了。扁鹊说:“要说您太子的病,就是人们所说的假死证。太子并没有死呀。”扁鹊就让徒弟子阳在磨刀石上磨针,用来针刺百会穴。一会儿,太子苏醒了。又让徒弟子豹准备能使药气进入体内五分的熨药,用八减方的药剂调和起来煎煮,用来交替地热敷两胁下。太子起身坐起来了。再进一步调适阴阳之气,使之归于平衡,仅服药二十天就恢复了健康。所以天下人都认为扁鹊能使死人复活。扁鹊说:“我秦越人并非能使死人复生,这种病是本来应当能活的,我不过使他康复罢了。”
6 关于谋臣的文言文1 《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代
2 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
此日楼台鼎鼐,他时剑履山河。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3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7 关于慈孝的古文,最好的文言文的《二十四孝》讲的都是孝道的故事,你选择吧,有的是糟粕。
例如郭巨埋儿,这样的不可信,也不能行教育之用。一、孝感动天虞舜 虞舜。
瞽搜之子。性至孝。
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
有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
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系诗颂之。 诗曰对对耕春象。
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
孝感动天下。 二、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 西汉文帝。
名恒。高祖第三子。
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
帝奉养无担母尝病三年。帝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汤药非亲尝弗进。
仁孝闻于天下。系诗颂之。
诗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玻汤药必先尝。 三、啮指心痛周朝曾参 周。
曾参。字子舆。
事母至孝。参曾采薪山中。
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
乃啮其指。参忽心痛。
负薪以归。跪问其母。
母曰。有客忽至。
吾啮指以悟汝耳。后人系诗颂之。
诗曰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四、单衣顺母周朝闵子骞 周。闵损。
字子骞。早丧母。
父娶后母。生二子。
衣以棉絮。闵损。
衣以芦花。一日。
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鞭。
父察知其故。欲出后母。
损曰。母在一子单。
母去三子寒。后母闻之。
卒悔改。系诗颂之。
诗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五、负米养亲周朝子路 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尝食黍薯之食。
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
南游于楚。从车百乘。
积粟万钟。累褥而坐。
列鼎而食。乃叹曰。
虽欲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百里之外。
不可得也。有诗为颂。
诗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六、卖身葬父汉朝董永 汉董永家贫。父死。
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
途遇一妇。求为永妻。
俱至主家。主令织布三百疋。
始得归。妇织一月而成。
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有诗为颂。 诗曰葬父贷孔兄。
仙姬陌上逢。织布偿债主。
孝感动苍穹。 七、鹿乳奉亲周朝郯子 周。
郯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目。
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
往深山群鹿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俱以情告。
乃免。有诗为颂。
诗曰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八、行佣供母后汉江革 后汉江革。少失父。
独与母居。遭乱。
负母逃难。数遇贼。
或欲劫之去。革辄泣告有母在。
贼不忍杀。转客下邳。
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
母使身之物。莫不毕给。
有诗为颂。 诗曰负母逃危难。
穷途贼犯频。告知方获免。
佣力以供亲。 九、怀橘遗亲后汉陆绩 后汉陆绩。
字公纪。年六岁。
至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
绩怀橘二枚。及跪拜辞堕地。
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
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有诗为颂。 诗曰孝悌皆天性。
人间六岁儿。袖中怀橘实。
遗母报深慈。 十、乳姑不怠唐朝唐夫人 唐。
崔南山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
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
乳其姑。奶不粒食。
数年而康。一日玻长幼咸集。
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
愿子孙妇。如妇之孝敬足矣。
有诗为颂。 诗曰孝敬崔家妇。
乳姑晨盥梳。此恩无以报。
愿得子孙如。 十一、恣蚊饱血晋朝吴猛 晋。
吴猛。年八岁。
事亲至孝。家贫。
榻无帷帐。每夏夜。
蚊多潜肤。恣取膏。
虽多不驱之。恐其去以而噬亲也。
爱亲之心至矣。有诗为颂。
诗曰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
恣取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十二、卧冰求鲤晋朝王祥 晋。王祥母丧。
继母朱氏。不慈。
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欲食鲜鱼。
时天寒地冻。祥解衣。
卧冰求之。冰忽自解。
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有诗为颂。 诗曰继母人间有。
王祥天下无。至今河上水。
留得卧冰模。 十三、为母埋儿汉朝郭巨 汉。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
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
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父母之食。
盍埋此子。及掘坑三尺。
得黄金一釜。上云官不得龋民不得夺。
有诗为颂。 诗曰郭巨思供亲。
埋儿为母存。黄金天所赐。
光彩照寒门。 十四、搤虎救父晋朝杨香 晋。
杨香年十四。常随父丰往田间获粟。
父为虎曳去。时杨香手无寸铁。
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
搤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
父方得免于害。有诗为颂。
诗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馋口中。
十五、弃官寻母宋朝朱寿昌 宋。朱寿昌七岁。
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
复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
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
谓不寻见母。誓不复还。
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已七十有余。
有诗为颂。 诗曰七岁离生母。
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后。
喜气动皇天。 十六、尝粪忧心南齐庚黔娄 南齐。
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
忽心惊流汗。及弃官归。
时父疾始二日。医曰。
欲知愈剧。但尝粪。
苦则佳。黔娄尝之。
甜。心甚忧之。
至夕。稽颡北辰。
求以身代父死。有诗为颂。
诗曰到县未旬日。桩庭遘疾深。
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十七、戏彩娱亲周朝老莱子 周。老莱子至性孝。
奉养二亲。备极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常取水上堂。诈跌卧地。
作婴儿啼以娱亲。有诗为颂。
诗曰戏舞学骄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气满庭帏。
十八、拾桑供母汉朝蔡顺 汉。蔡顺少孤。
事母至孝。遭王莽乱。
岁荒不给拾桑。以。
8 关于管宁的文言文“管宁割席”
原文: 管宁,华歆,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xuan mian)者过门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 管宁和华歆都是汉末人。一天早晨,两个人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当做没看见,把它看作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十分高兴,偷偷看看管宁的脸色,就扔掉了。又曾经有一次,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照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中华 医祖 扁鹊
诊病圣手
扁鹊,战国时代名医,我国中医理论的奠基者,他以自己的实践首创中医 四诊法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望、闻、问、切,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诊断体系,扁鹊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写了扁鹊传记。因此,扁鹊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被写入正史的医生。
关于扁鹊的医术修为,史学界一般认为,他是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刻苦钻研、不断总结,才使其学识与医术达到了常人难以超越的高度,最终成为流芳千古的一代名医。
扁鹊在汉代就已经是人人皆知的名医,西晋有一位炼丹家葛洪,说扁鹊是 治疾之圣 。在扁鹊身上,人们看到了在中医治疗法的几个关键环节中,他都有开创之功,首当其冲的就是切脉。
有一个故事,晋国总揽朝政的赵简子病重,人们找来了扁鹊。《史记》中写道 扁鹊入视病,出。 意思是扁鹊进去后为赵简子诊病,很快就出来了。扁鹊说,赵简子现在虽然昏迷不醒。但他的脉搏跳动很正常,不出三日一定能醒来。两天半后,赵简子果然醒了,这说明扁鹊号脉很有把握。
在扁鹊之前,中医就已经掌握了切脉,但过去切脉要顶着人身体的血脉一点点去摸,十分麻烦。扁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人体切脉的交接点--寸口,就是今天中医诊脉时的手腕部。司马迁曾评价 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矣。 认为中医的脉学是从扁鹊开始的。对于这样的评价,后世学者也有不同见解,他们认为,春秋战国时期诊脉已经达到相当水平,当时的重要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和《难经》中,已经对诊脉有过许多详细的论述。这些都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脉学已经成为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法脉诊
本文2023-10-05 02:16:0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8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