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书》早已失传,为什么身边流传出民间工匠使用鲁班术的案例?
根据一些古籍的记载以及民间流传的各类传说,鲁班可谓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爱迪生”。他的一生发明了很多造福后世的伟大创造,尤其是在建筑和木工领域,现代人至今都在使用的墨斗、刨子、钻子、锯子等工具,都是鲁班祖师爷的首创的。《鲁班书》在历史上也逐渐被认为是一本容易招致灾祸的妖书,被历朝历代列为禁书。但是在民间,《鲁班书》从未绝迹,总有很多的人难以按捺内心的好奇,要一窥春秋时期祖师爷鲁班留下的奥秘之术。
木工师傅现在用的曲尺又名鲁班尺,这一命名也是为了纪念这么一位大师。鲁班在那个时代发明的大量木工工具大大解放了当时的劳动人民,原本繁重、琐碎的人力劳动得到了缓解,工作效率也成倍地提升,土木工艺的发展面貌焕然一新。
由此看来,鲁班可以列为历史上的一大伟人。但是如果了解他的一生,你也许还要将他奉为一个奇人。
在一些坊间流传的异事中,每当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诞生,上天会有冥冥之中的预兆。无论是确有其事还是同代之人的杜撰和润色,历史上的名人出场,多少要带一点排场。
相传,鲁班降生的时候白鹤在家门口云集,屋内出现了一股奇香,几个月都没有散去。待鲁班长到七岁大时,已经能够无师自通地自学本领,而且学得又快又好。
鲁班生在一个工匠之家,从小看着父亲刨木头长大,继承了父亲的一双巧手,加上天赋异禀,鲁班本人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成年后的鲁班开始游历各国,拜师学艺,他很快就能融会贯通地运用这些本领,自成一派。除了发明了不少便民的劳动工具,鲁班甚至还充当军械师,帮一些国家制造兵器,用以打仗。相传云梯就是鲁班的一项伟大发明。在《墨子·公输》就有相关的记载:“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从中我们看出,鲁班曾经为楚国效力,将他的创造天赋用于了古代的战事。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议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明成祖即位后,为整理知识,令解缙等人修书。编撰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过程召集147人,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1404年),初名《文献集成》;明成祖过目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永乐三年(1405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组织设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蒋用文、赵同友各为正副总裁,陈济为都总裁[1] ,参用南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清抄至永乐六年(1408年)冬天才正式成书。据《进永乐大典表》称,全书缮写成22,877卷,目录60卷,成书11,095册。
《永乐大典》修书过程中,对收录书籍未做任何修改,采用兼收并取方式,保持书籍原始内容。但据专家表示,《永乐大典》有不少错漏,并非如人所誉不曾擅减片语,谢保成即指出《永乐大典》卷一九六三七目字韵下医目条引《林唐语》,原文出自《因话录》卷六《羽部》,《永乐大典》随意删改此文的情况非常严重,连善医者沈师象也讹作喜医者沉大师象。
永乐年间修订的《永乐大典》原书只有一部,现今存世的皆为嘉靖年间的抄本。明世宗十分喜欢《永乐大典》,经常随身携带,翻阅查找验方。嘉靖四十一年八月下令抄写了一部。隆庆初告成,原本归还南京。其正本贮文渊阁,副本别贮皇史。这套书到乾隆年间存有8,000册,因此有人怀疑当时并未抄完。对于原书的去向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历史学界有多种猜测。顾炎武《日知录》断定大典全部皆佚。另一个猜测是,原书已给嘉靖皇帝殉葬。嘉靖驾崩后没有马上入葬而是等了很久,当时抄本正在进行中,有人认为是在等抄写工作结束。而最后嘉靖的抄本只有8,000册,让人怀疑可能是急于下葬而没有抄完。若果真如此,嘉靖入葬的永陵经遥感探测已证实内部全部积水,那么《永乐大典》的原书已经无法再让后人看到了。
《永乐大典》在明代即有佚失。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已遗失缺失2,422卷,约千余册。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大量佚书,其中有385种收入《四库全书》,以为菁华已载,糟粕可捐,原(书)可置不复道了。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丢失大量《大典》。光绪元年(1875年)修缮翰林院建筑时,清查《大典》不足5,000册,《永乐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职员监守自盗,据说文廷式一人即曾盗走百余册《永乐大典》。[11] 光绪二十年(1894年)六月翁同入翰林院清查时仅剩800册,现今尚存约400册,810卷,不到原书的4%。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翰林院被义和团的拳民焚毁,《永乐大典》损坏三百余册。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大典》330册。不久又遭到监守者瓜分191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仅剩64册。
现今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161册,另外美国国会图书馆还藏有40册,英国各地包括英国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英国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英国剑桥大学等存有51册,德国汉堡大学图书馆、德国科隆大学图书馆、德国柏林人种博物馆等存有5册,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东洋文库、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日本三理图书馆、日本静培堂文库、日本斯道文训、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日本武田长兵卫、日本石黑传六、日本小川广己和韩国旧京李王职文库亦有搜集, 立故宫博物院则存有62册。
在唐朝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有师徒二人,被称为中国历史上6大神人之二,他们就是袁天罡和李淳风师徒。这师徒二人,曾给后世留下一本被后人称为“中国预言第一奇书”的《推背图》
推背图的开篇就说“茫茫天地不知所止。日月循环周而复始”
从第二卦开始,李淳风便开始预测大唐的国运。
万物土中生,二九先成实,一统定中原,阴盛阳先竭。这其中说出了一盘果子21个,应大唐21主,二百八十九年的江山。阴盛阳衰,李唐因为女人差点儿两度亡国。
此后的几十卦,不断的预测着李唐以后宋元明清,近千年的大事。而且无一偏差。
到了第三十七卦,已经讲到了民国。
水清终有竭,倒戈逢八月,海内竟无王,半凶还半吉。此时说清朝终于也有崩塌的一天,国家没有了王,虽然有元首出现,但是并不能平定中国。吉凶参半。
而到了第四十四卦,我们则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而今有圣人,虽非豪杰也周成,四夷重译称天子,否极泰来九国春。这句话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不用过多的解释。
到第六十卦,就是袁天罡推李淳风的那一卦,也是推背图的结束。
茫茫天数此中求,世道兴衰不自由,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李淳风也说这天数使然,世间的兴衰都是天命如此,是说不尽的。
如今推背图至少有六个版本,最常见的版本就是流行本,据说是八国联军进北京时从故宫里流出来的。最贴近真实版本的是明朝的彩绘明抄本,目前藏于台北。
古人才能都在书中,有很多现在都没办法说明道理、
说到《易经》,想必大家已是相当熟悉了。它是我国古典哲学流派道家和儒家的核心典籍,其中云集古代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
成书年代在远古的新石器时代,也是诸子百家的开始,中华文明的总源头。尤其是后来衍生出的道教,也和《易经》息息相关。
因此,《易经》也被誉为中国第一经。其一共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连山》、《归藏》和《周易》。目前传世的只剩下了《周易》,另外的《连山》和《归藏》由于太过久远,如今已经失传。
按史学界普遍的观点来看,《周易》之所以能传下来,得益于这一部分和儒家思想的相关主张大部分重叠,孔子后来亲自进行了整理编撰。但反观殷商时期的《归藏》和夏朝的《连山》,由于无人问津,一直到今天,已经失传了2000年。
多年来,史学家们也在一直苦苦寻找这两本书的下落。别说找到了,连书存在的痕迹都没有发现。因此,学术界也开始对这两书是否存在产生了疑问,不少学者认为,《连山》和《归藏》或许只是古人杜撰出来的“莫须有”书籍。
事实上,《归藏》尚且不知,但《连山》是真的存在。2005年那会,贵州有个老人便声称自己手里有一本孤本《连山》。
专家在听闻该消息后,便马不停蹄赶到了老人家中。老人名叫谢朝海,已经76岁了,他说自己是是《连山》的第7代传人。每一代传人都会用毛笔将该书誊写一遍,然后将上一套烧到祭祖,而他手上这套正是民国那会传下来的。
随即,谢朝海便拿出了该书,足足有5套。专家看到后也是欣喜若狂,以为这失传2000年的古书终于重见天日。
然而,翻开书页后,专家们却集体傻眼。上面书写的文字竟是水族文,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文字,在场专家一个都不认识。
水族文又叫殄文,还称作鬼书和反书,是水族这个少数民族写给死人看的文字。其结合了象形文字和汉字的写法,有些甚至还是汉字的反写和倒写。
这个文字相传是由夏朝一个叫陆铎公的人所发明。他也是水族人的神明,该文字起初是用作婚葬、祭祀鬼神等方面,颇为神秘。
《连山》的诞生时间在夏朝,水族文的出现时间也在夏朝,如此时间就对上了,谢朝海老人的古书很有可能就是真正的《连山》。
为了破译该书,专家特意找来了水族里能看懂水族文的“水书先生”。在他们的帮助下,这本《连山》的真实面目逐渐清晰了起来。
原来,这是一本上古夏朝时期的百科全书,里面包含了天文历法、农业以及阴阳五行的相关知识。和《周易》有相似之处,主要以占卜吉凶和预言未来为主,是一本颇为玄妙的古书。
为了将这一珍贵的古书传承下去,考古学家们也将其做成了印刷版。这本书对研究夏朝历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来夏朝出土的文字记录就少,而这本书上的水族文字更是帮助历史学家破译出了河南二里头遗址里出土的夏朝陶器上的文字。
当然,《连山》的作用或许远不止如此。其到底还有一些怎样不为人知的功能和秘密,也只有等历史学家们慢慢发掘研究了。
引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地大物博,文明上可达五千年之久,是世界上极少数文明没有断层的国家之一。更何况中国古代人民善于总结经验,基本上,每任帝王都要在自己的在位期间编纂各种史书和进行文化、技术总结。我们所熟知的类似书籍有《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就是帝王在位期间命令下属官员呕心沥血编写的。如今又在湖北的张家山再次发现震惊世界的张家山汉简!
正文
张家山汉简于1983年12月到1984年1月发掘出土的一座汉代墓。坟墓内并没有存放尸体,而是一些汉代竹简。这些竹简主要包括《二年律令》、《奏谳书》、《算数书》、《历谱》和遣册、《盖庐》、《脉书》、《引书》等《二年律令》就是讲述汉代律法的竹简。
根据可考的张家山出土的竹简得知,汉朝充分吸取秦代暴虐的政治模式,为避免秦的悲惨后果,汉注重休养生息,出土的《二年律令》简内容丰富,包括27种汉代律法,涉及当时社会范围较广,对于研究相关历史的学者都有重大意义,《二年律令》里相当一部分的律法都吸收了秦代律法,这给研究秦汉文化的相关学者提供了非常大的直接史实证据。《脉书》、《引书》则讲述了有关古代医学,道家养生的内容,时至今日,还有一定参考价值。《奏谳书》与《二年律令》能更进一步地解决秦律的一些疑难问题。在湖北省挖掘出的张家山汉简要比睡虎地简材料丰富不少,相对详实的资料也有力地减少相关专家关于秦汉历史的争论。
还有同样出土的《算数书》,内容主要讲了数学方面的实用问题,比我国第一部数学名著《九章算术》还要早。本书内容里涉及有直到现在仍然在负数和分数等数学概念,比欧洲还早了几个世纪。有关学者提出,《算数书》里所记载内容更像是作为一本字典来被当时的官吏使用,这足以说明古代时数学应用已经比较普遍。《算数书》里的许多内容大多整理于战国时代,最晚也不过秦。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二年律令》中所涉及到律法的思想,今人可以从这些律法中窥到古代生活的一角。在《二年律令》中,汉代封建社会对于父权的维护是天然的、绝对的。无论是亲属关系方面还是财产继承方面,父权嫡子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优势,如果有遗腹子的情况,也有明确的条文规定,这代表着古代人已经有了高超的立法意识和原则。父亲就是权力的象征,对于子女的生死有着绝对的掌握权。同时,确立一定的律法条例来确定父权的绝对权威,即使是主动自首也不能减轻处罚。再次,弱化或降低妻子儿女等人的人权。如果有人犯了罪,那么律法会规定妻子儿女以及其他家属受到同样的牵连,这样极大地把妻子儿女等人的人权如物品般附属于父权象征的人身上,这样就会无形之中加强“父权”在社会中的精神地位和实际地位。
张家山出土的汉简出现多本失传的“古籍”,比如《二年律令》和《算数书》等,出土的汉简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对于研究西汉的科技和历史现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脉书》、《引书》所刻竹简字迹清晰,是对马王堆中出土的帛书类古代医学文献重要补充,张家山所出土的医学竹简史更新了中国医学上的最早记录,其中所记载的一个关于人体骨骼修复的手术要比葛洪的记录早四五百年。
《算数书》是我国最早的数学著作,是我国数学的奠定书。著名的《九章算术》就是受《算数书》的影响而写成,这样看来,多个方面都开创了中国许多的先河,说改写世界是一点儿也不为过。而有些西方学者总是对这些既定的事实表示怀疑,中国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因为真相就白纸黑字地放在那里,谁也改变不了。
结语
张家山汉简所记载的内容比较全面,涉及有军事、医药、律法、科技等,相信能引起相关学者对于汉代社会和秦代等相关朝代的研究热,并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共同关注。但总有好事的西方学者不承认我国的灿烂的古代文化,觉得张家山汉简名不符实。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必去过多忧虑的,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鲁班书》早已失传,为什么身边流传出民间工匠使用鲁班术的案例?
本文2023-10-05 02:24:3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8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