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八字平安偈要念开经偈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4收藏

诵八字平安偈要念开经偈吗?,第1张

请为我们解释八句平安偈。这个八句平安偈就是说希望土地不要,因为在土地里面也有鬼神,在树里面也有,在水里也有,在房子内外也有,希望这些鬼神,不要制造灾难,传染病,车祸,自杀,生病,所以佛陀要我们念这八句平安偈,就像各位坐电梯,电梯也有这种鬼神,如果你得罪了,可能这个电梯开到一半,它突然停了或发生问题,你开车的时候,如果你得罪了鬼神,或是公路的,这个车子也会出问题,所以这一点佛教要我们尊敬、感恩,但是不要不相信,也不要得罪这些看不见的鬼神,所以山有山神,海有海神,土地有土地神,水有水神,火有火神,这是真的。

  那佛陀说那你要跟他结善缘,请释迦牟尼佛加持他们,要这样想,所以佛陀要我们念这八句话,大家精进修行,一起遵守佛陀的教法,那这个各位要养成一个习惯,就像你今天看到一个人,你要打招呼,你好,你好,吃饱了没,你要养成习惯,所以你不管走到哪一个地方,一个新的地方,一个新的房间,你有个好的念头,阿弥陀佛,你有一个好的念头就好了,就像跟他们打招呼啊,啊,那这个很重要,就像各位平常在吃饭,如果你都记得施食,喔,给这些众生吃,他们就很高兴,但是有时候你忘了,你会发觉夹饭或夹菜不小心会掉在地上,那个你就不要捡了,那个代表,喂,你忘记了,所以你就把那些饭菜弄一点,念个变食咒再放在旁边,这样比较好,所以老人家,走路不小心跌倒,有时候也都是冤亲债主推他的,所以我们懂得修行的人,走到哪里都要念这八句平安偈,希望那边的那看不见的鬼神呐,魔障啊,不要伤害人,不要制造不好的。

  《佛说八句平安偈》

  诸有众生类,在土界中者,

  行住于地上,及虚空中者,

  慈爱于众生,令各安休息,

  昼夜勤专精,奉荷众善法。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学佛网首页 :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大家都是人,可是每个人的命运不同,际遇不同,贫富贵贱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满业。满业是你过去所修的福报不相同,所以有人富贵,有人贫贱;有人长寿,有人短命;有人享福,有人受罪。满业不相同,那真是苦乐悬殊,完全不相同

       是的。抄经文本来就是功德一件,加上你受持读诵,那更是利益广大。不仅你自己受益,家人、朋友、周围的人都会因为你的善举,而得到利益。《地藏本愿经》是一本忏悔力极强的法门。地藏菩萨的威神势力是受到三世诸佛异口同声称赞的。地藏菩萨久远劫屡发重愿,发誓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令他们全都离苦得乐,速证菩提。曾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在忉利天受到佛的嘱咐要在弥勒佛下生之前,代佛救度众生。你诚心、如理如法念,自然会得到利益。 

     再附带上我的恭敬的读法。

      首先要洗手,找个安静地方,威容端坐。

    念诵净业真言,也就是清净身口意三业。

    称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

     然后念诵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然后以你最大的恭敬心念诵经文,最后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愿他们早日脱离苦难,速证菩提。

     回向偈: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念诵完后经书放回原来的位置,切忌不要随手乱扔。放在干净不杂乱的地方。

     最后再提示一句你要发菩提心,生活中处处检讨自己过错,乃至起心动念。但不能因为你念诵经文而影响他人,尤其周围有不信佛的人的时候,要默念。

  香赞

  “赞”字,是称赞的意思,就是称赞烧香的功德。赞同了偈,都有发愿的意思在里头的。《香赞》有好几种,下边所写的,是大家念《阿弥陀经》念惯的一种: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解第一句说,香炉里头的香,刚刚烧起来。第二句说,所有的十方无穷无尽的世界,就都受到了这个香气的熏了。第三句说,许多的佛,同了像海这样大的法会,都远远的闻到这个香气。第四句说,香烧出来的烟,随便什么地方,都结成功了吉祥的云。第五句说,烧香的人,刚刚动了至诚恳切的念头。第六句说,就感动了许多的佛,现出全身来了。

  释烧香的意思,是把香来供养佛,同了菩萨的。所以念经念佛,必定要烧香的。并且供养佛菩萨的心,要放得大,放得远,不但是供养眼面前所供的佛菩萨,连十方所有的佛菩萨,一齐要供养的。但是第一件要紧的事情,就是要有诚心,心诚了,才能够感动各方佛菩萨。

  “乍”字,是刚刚的意思。“法界”,就是十方无穷无尽的世界。“蒙”字,是受着的意思。“熏”字,是熏着香的意思。“海会”,是佛的法会,就是佛说法的地方。说到一个“海”字,是形容他又多又大,像海一样的意思。“悉”字,是完全的意思。“遥”字,是远的意思。“殷”字,是恳恳切切的意思。合并起来讲,是香炉里头的香,刚刚烧起来,十方法界都已经受着这种香气的熏了。许多的佛,同了各处讲佛法的会场里头,也都一齐远远的闻到这个香气。并且香气在虚空里头,结成功了吉祥的云。烧香人的诚心,方才恳恳切切的发出来,许多的佛就现出他们金色的全身来,给烧香的人看。这都是烧香人发了诚心,才能够感动佛菩萨,有这样种种的显应出来。

  念这种香赞,还有一种意思,就是在上香的时候,要发一种愿心,情愿我所烧的香,十方世界都能够受到这种香气。那十方法界里头,各法界的众生,都可以把我所烧的香,去供养各方的佛菩萨。那末我一个人烧了香,供养佛菩萨,就譬如各法界的众生,都帮助我烧了香了,都帮助我供养了佛了。并且还情愿我所烧的香,不但是供养我面前的佛菩萨,所有十方法界的许多佛菩萨,情愿一齐供养到。那末在一个地方烧了香,就譬如到十方法界各处佛菩萨那里,都烧了香了。愿心发得这样的大,功德也就随了这个愿心,大起来了。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念三遍,拜三拜。

  这一句同了上边的《香赞》,一定要连在一起念的。念了《香赞》,一定就要接上去念这一句的。这一句的意思,就是念经的人,烧了香,这种香气,冲在虚空里头,结成功了云,像宝盖一样,所以叫香云盖。这香云盖里头,就有许多佛菩萨,在那里受烧香人的供养,所以要拜。这种拜法,不独是拜了眼面前所供的佛菩萨,直是拜了虚空里头无穷无尽的佛菩萨,所以功德很大的。

  开经偈

  凡是念经的前头,必须要念这种《开经偈》的。偈本来就是称赞颂扬的意思。《开经偈》,就是开头念经的时候,先称赞颂扬了经的好处,再接下去念经,这是念经的规矩。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解第一句说,很高很深,并且很微细、很奇妙的佛法。第二句说,就是经过几百、几千、几万劫的年代,也很难得碰到的。第三句说,我现在能够看见,能够听到,还能够领受,并且依了方法去做。第四句说,情愿明白佛的真正实在的道理。

  释“无上”两个字,是没有比这个更高的意思。“微”字,是微细的,不是粗浅的意思。“妙”字,是又好又奇的意思。“百千万劫”,说年代的长久,几几乎不可以数目来计算。“遭”字,同了“遇”字,是一样的,都是碰到的意思,说这样好的佛法,哪怕经过百千万劫的时代,也很难得碰到的。“解”字,是明白的意思。“如来”,是佛的名号。

  佛总共有十种名号,就是如来(“如”字,是真实不动的意思。“来”字,是佛的智慧光,一切都照到的意思)、应供(佛的智慧满足,福德满足,所以说是两足尊。有了这样的大功德,自然应该受一切众生的供养了)、正遍知(“正”字,是没有偏见邪见的意思。“遍”字,是周遍的意思。凡夫外道的知见,是偏的、邪的,不能够说是正知。声闻、缘觉、菩萨的知见、虽然是正的,但是不能够周遍,所以也不能够说是遍知,独有佛才能够当这个名号。○知见,就是知识见解)、明行足(“明”,是三明。得了宿命通、天眼通、漏尽通,叫三明。“行”,是指身、口、意三业。身、口、意三业,完全真正清净,只有佛能够做到。因为明同了行,都满足了,所以叫“明行足”)、善逝(“逝”字,是去的意思,就是实在到不生不灭的那边岸上去了,不会再退到这个生死海里来的意思)、世间解(世界里头,同了跳出三界的一切因果法,没有不了解的意思。○了解,就是明白)、无上士(“士”,是人中最有知识的,不是庸庸碌碌的平常人。“无上”,是最胜的,没有能够胜过他的)、调御丈夫(“调”,是教化的意思。“御”,是引导的意思。“丈夫”,就是男人,俗语说的男子汉、大丈夫。实在“大丈夫”三个字,只有佛能够说)、天人师(“师”,是先生,是师傅,是教师。“天人师”,是天同了人的教师)、佛(梵语叫“佛陀”,是中国的“觉”字,解释就是觉悟的意思)。这个十种名号,都是称佛的。佛有这十种的功德,在各世界里头,最是尊重,所以又叫做“世尊”。不过称“佛”的时候最多。“如来”同了“世尊”两种名号,也还常常称的。那八种名号,就不很常称了。

  这第三、第四两句,是说我现在能够见到听到,并且还能够领受着,依了方法去做,是何等样的福气呢。但是见闻受持,仍旧不过是文字上面的功夫,我现在不独是晓得了文字就算了,还情愿要晓得佛的真真实实的道理哩。

  佛的真实道理,就是不生不灭,就是佛的寂照圆融的真心(寂,是寂静。照,是用智慧光照了,一切都能够明白的意思。寂,是定的功德。照,是慧的作用。前边“如来”二个字的解释,同这“寂照”两个字的意思道理,都是一样的。圆,是圆通。融,是融合。佛的真心,虽然是寂然不动的,但是智慧的光,一切都能够照到。虽然智慧的光,能够照到一切境界,但是这个心,却仍旧是寂然不动的。寂不碍照,照不碍寂,所以叫“寂照圆融”。○“作用”两个字,很难用俗话来解释,勉强说起来,差不多有手段的意思,有用意的意思),也就是众生的真心。佛同了众生的真心,是一样的,没有两样的。这种道理,能够明白透了,才算是懂得佛法。

  上边的“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念了三声,拜了三拜,就应该接上去念这个《开经偈》一遍。念过了,再念下边的。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念三遍,拜三拜。

  凡是要念经,开头一定要念三遍佛菩萨。不过念什么佛菩萨,那就不一定了,就要看所念的什么经了。现在念的《阿弥陀经》,是专门讲西方极乐世界的,是要修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念的。因为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都是在七宝池里头的莲华中间生出来的,所以一定要念莲池海会佛菩萨的。简单说起来,就是归依西方极乐世界佛菩萨。

  三皈依

  修行的人,没有归托依靠,就觉得心思摇摇动动,没有靠托了。一定要归依佛、法、僧三宝,才可以有着落。所以受三皈依,是学佛的第一步。回向过后,一定再要念这种三归依,一堂功课,才可以算有一个结束,才可以算得圆满。但是念三皈依的时候,每念到一段的末一句,就应该拜一拜。等到三段一齐念完,拜完起来的时候,再问一个讯,就算圆满了。“问讯”,是出家人的话。“讯”字,同“问”字一样的意思。问讯的样子,同在家人作揖差不多的,先把两手合拢来,放在胸前,再放下去,到膝盖地方,再拱手上来,到眉心地方,所以叫做问讯,是取问候的意思,也就是显明白恭敬的意思。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解自己归依了佛,应该要发愿,盼望众生,大家明白佛的大道理,发出最高的道心来。

  释修行的人,不独是自己顾自己,一定要顾到众生,才可以算是发菩萨心,发大乘心。所以要发大愿心,盼望众生大家都明白佛的大道理。

  “体解”的“体”字,是体贴到的意思,就是明白的意思。“大道”,就是佛的道理。“无上心”,就是大慈大悲的佛心,度脱众生的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解自己归依了佛法,应该要发愿心,盼望众生,大家的知识,都能够进到佛经的深固幽远、最奥妙的道理里头去(道理不是粗浅的,所以叫深。佛法不可以破坏的,所以叫固,有坚固的意思在里头。秘密的真理,不容易明白的,所以叫幽。没有穷尽的,所以叫远。奥,是深奥。妙,是极好)。使得大众的智慧,像海一样的大,一样的深。

  释“经藏”,就是佛经,所说的都是佛法。既然归依了佛法,就应该一心一意的在佛法里头用功。“深入”两个字,就是认真用功,自己的心,同了佛经上所说深妙的道理,都觉得相合,没有一些抵触的意思。既然心能够同佛经上深妙的道理相合,那末自然智慧一天增长一天,直像海一样的大,一样的深了。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解自己归依了僧,应该要发愿心,盼望众生,大家都做大法师,许多的出家人都归他管理,并且大家都和合在一块儿,一些没有妨碍。

  释“统”字,是总共的意思。“理”字,是管理的意思。譬如做了寺院里头的方丈,那末所有寺院里头的出家人,就都归他管理。现在既经归依了僧,就应该盼望众生,大家将来都能够做大方丈,或是做大法师。所有出家的人,一齐都归他管理。并且大家都是很和气的,合在一块儿,你不碍我,我不碍你。

  和南圣众。

  解“和南”两个字,就是顶礼(先把两手合拢来,放在胸前。再把右手移开,慢慢的向下,身体也慢慢的弯下去。右手按着了地,再把左手也按着了地,头便在那两手的中间,叩至地上。再把两手分开来,放在头的左右两边,慢慢的翻转来,手掌向上稍停一刻。手再翻回来,按着地上,把身体慢慢的起来。仍旧把两手合拢来,放在胸前,再照前面所说的样子拜下去。这个叫做顶礼,也叫头面接足礼。因为头着了地,两手分开,放在头的左右两边,是接住佛的两足的意思,所以叫接足。这种礼拜,是最恭敬的),显出恭敬的意思来。“圣众”,是许多的圣人,所有一切的菩萨、罗汉,都包括在里头。起初先拜佛,中间念经,末后拜一切菩萨,同了贤圣的僧人。可以显出从起初到末了,总是敬礼三宝的意思。

  释这一句,实在并不在三皈依正文里头的。念三皈依的大众,只要念到“一切无碍”,就完了。这一句,是应该敲磬子的人唱的,是叫各人一齐顶礼菩萨、罗汉,同了一切贤圣僧。拜三拜,就算功课完了,各人都可以退了。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实在讲现在佛法衰了,自己没有成就也要帮助别人。怎么个帮助法?我们当年在李老师的会下,就遇到这个问题。老师勉励我们,劝我们出来讲经。我说自己没有成就。老师给我们说,说什么?没人讲了,你要不要出来?没人讲了。这个问题严重。那讲错了,讲错了得背因果,怎样个讲法?老师教给我们,讲批注,讲古人的批注,讲错了,批注的人负责任。这个很好,把责任推给别人。所以老师教我们是用这种方法,一定要以古人的批注,他说最好是古大德,为什么?古大德是开悟的人,现在人的批注没开悟。那怎么办?我们的程度又不够,看古人批注有时看不懂,现代人批注好容易看。老师教我们,古注为主,实在遇到不懂的地方参看现在人批注,做参考,一定要以古注为主。一面修,一面学,一面要依教奉行,真修。 今天我们利他,要遵守李炳南老居士的教诲,讲批注就对了,绝不能够离开批注。批注彻底明白了,可以发挥,你可以引证,把它讲清楚讲明白。特别是现代的科学很多发现跟佛经上讲的相应,可以拿它来做证明。所以,佛法是活活泼泼的,不是死东西,看古人批注看多了你就晓得,它内容丰富,字字句句含无量义。这些古来祖师大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统统都对,没有讲错的,只看你从哪个角度上去讲。我们从批注里面也能够体会到,那个时代的人他们的善根、根性,因为批注、讲解都是要面对着大众,大众根机一定要契机,不契机你白说了。从这里能体会到各个朝代众生根机不一样,你看他解释就不相同。他在那个时代,肯定那个时代众生的根机跟他相应,才认为这是好东西,才可以留下来。如果不相应的,批注错误的,早都被陶汰掉了。这个话方老师跟我说过,李老师也给我讲过。古时候,唐朝时候没有印刷,都是手写的,你不是好东西,谁有那么大的功夫把你抄起来传给后世!真的太好,人家佩服到极处,才下功夫给你抄出来,抄写留给后世。宋朝发明了印刷,木刻,木刻也很困难,也相当不容易。一个人一天辛辛苦苦能不能做一本书?大概差不多印一本,一天只能给你印,一张一张的印,没有机器。木刻本用什么?松烟。我在金陵刻经处参观过,老方法松烟刷子,把刷匀之后,这张纸再把它铺平,用压力轻轻的压,再一张,是这么来的。一天能做多少张?顶多做一本、两本。这是线装书。不像现在印刷术这么发达、这么方便。在那种环境之下,而且书的成本很高。我们过去,古老的不知道,民国初年的我晓得。抗战之前,我们生活在农村,你看商务印书馆出的《辞源》,上下两册,那个老本子《辞源》,好像是三十二开的本子,不大,定价大洋五块钱。五块钱多大数字?跟诸位说,大概是五口之家一个月的生活费用,你就晓得书是多贵!所以那个时候的学生买不起书,怎么办?老师,私塾的老师上课都教古文,古文全是自己手抄,学生自己手抄,没有钱买书。我们最初学佛经的时候,台湾那个时候,全台湾印佛经只有三家,规模很小,数量很少,种类也很少。我们想读的书找不到,只有到寺庙里找《大藏经》,抄经。《大藏经》不外借的,可以在那里抄,星期假日一天的时间,大概一天可以能抄一万多字。现在人的福报大了,自己家里头可以拥有一部《大藏经》,自己家里面可以拥有一部《四库全书》,在从前皇上都做不到。乾隆皇帝他也只有一套《四库全书》,一套《四库荟要》,没多的。那时候《荟要》全国只有两套,《四库全书》全国只有七套,真的是宝,无价之宝,哪像现在这么方便!这都是讲方便法,自利方便,利他方便。所以要想想常常想着帮助别人,我有多大的能力就帮多大的忙。态度,夫子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不会产生错误。我不是圣人,我没有开悟,我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我知道我给你讲,我不知道,这一段我不晓得,意思我不懂,老老实实说,不丢人。最怕的是强不知以为知,要充面子,那就会背因果,那就会做错了。老师告诉我,他说你不相信,你看古人批注,有些地方的经文,看到这有很多意思,为什么他轻描淡写几个字就过去了?他也不懂。我们才恍然大悟,祖师大德他也不懂,所以他就把原文写上去,他不加批注。我们才明白了。你不说没有过失,你说错了,你得要背因果。所以有把握,确实不错,我们全根据祖师大德的。这一部念老这个批注别开生面,全是引用经论来解释,以经注经。用祖师大德他们的著作,就是《无量寿经》批注,或者其它经里头的批注,来批注我们这些经文。都是用古人的,他自己的很少,这个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今天我们有两部书出来了,这都是古书,没有批注的,一个是《群书治要》,一个《国学治要》。《国学治要》是《四库》里头的原文,这是古大德将一些精华,最好的东西节录出来,等于是小《四库》,八册,分量很大,有好几百万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学习?我们就是这些祖师大德这个方法我们明白了,我们体会到了,我们找古经的注解,找原书的批注,把那一段节录下来。如果它太深了,我们用白话文来解释,这就不会有错误,有根据。我们帮助初学的人,让他有兴趣,让他粗浅的意思他能懂,慢慢的一代一代会深入。将来这些东西那会有大通家,真正开悟的人,到他们那个时候才真的发扬光大,广度众生。不是我们这一代,我们这一代是接这个棒,把这个棒交下去,不要让它中断了,我们干的是这个任务。所以决定离不开古注,好的东西古人都有批注,多搜集、多参考,多去琢磨、去体会,推陈出新。今天这个社会,今天人需要些什么?你从旧的东西里面就会有新的思惟出来,能够帮助现前解决问题。没有后头的基础,你东西从哪来?所以你的思惟、你的讲解得有根据。古人根据经,今天经我们看不懂,我们通过古人的批注,再去学经,慢慢经懂了,总得要有悟性。世出世间法都要靠开悟,开悟,真诚、清净、平等,下头觉就开悟了,所以真诚是根。真诚心不是用在我求学问、求佛法、我求传统文化我要用真诚,我处事待人接物我就不诚,错了!一诚一切诚,你才会开智慧。待人接物都是真诚,你才会得清净。清净是不染污,真看开了,真放下了。想像《般若经》上,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能不放下吗?放下就清净了。 前面跟诸位说过,佛法不同于世间法,佛法确实它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体就是自性,从自性。悲智双运,起作用总而言之不出慈悲跟智慧,这两种全是性德,一定要明心见性它才能现前,那没有明心见性的还是占多数。无论是自己修学、是为人演说,都必须以经论为依归,不能违背经典宗旨,否则的话肯定就出错误。以凡夫的知见来解释佛经,这种事情可以说自古以来就非常之多。所以古时候讲经的法师一定要开悟,为什么?没有开悟,全是自己的知见。自己错了情有可原,你还误导别人,这个罪就重了。不是如来真实义,自己以为是如来真实义,错解了。所以开经偈上「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句话非常非常的严肃,决定不是随便说的。古人有修有证,证是什么?烦恼真断了。小乘,这从前李老师告诉我的,三果以上,在中国传承佛教的出家在家的大德,都有这个水平。所以中国经典的翻译确实是无比的殊胜,参与翻译的都是证果的人,其中有不少是佛菩萨再来的,来主持这个译场。他们只要见性之后,佛是从自性流出来的,你是以自性来接触它,跟你自性没有两样,所谓心心相印。没见性,统统用阿赖耶识,阿赖耶识里的第六意识分别、第七识的执着,哪有不错误的道理?于是经教的流传就难了。 我在早年到台中亲近李老师是去听经的,不是去学讲经的,从来没有起这个念头,我这一生去讲经,没起这个念头。这是到台中之后,李老师鼓励我们大家,他开个经学班,同学二十多个人,要我参加,我不敢。他告诉我,你去看看。那可以,我去旁听,去看看。他们在上课,我坐在最后一排。结果一看的时候,出乎我意料之外,这个班素质不整齐,学历有大学肄业的(没有毕业的),朱斐居士念过大学,应该是大学二年级的样子,有高中的,绝大多数是初中跟小学,占三分之二。二十个人占三分之二,程度小学程度、初中程度,而且年龄从二十多岁到六十岁,这班不好教!所以李老师完全用私塾教学法,就是个别,两个人一组,两个人一组。这个教导的方法很笨拙,让我们想起古时候这种教学。我小时候念过一年,大概一年不到,私塾,有这么个印象。那个时候私塾的学生,最小的六、七岁,最大的有十五、六岁,这么一群孩子,一个老师带着,大概也有三十多人,也挺热闹的。一个教室里头上课,每个人念的课本不一样,有念《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有念《千家诗》,年岁大点有念古文的,念《古文观止》、念《四书》的,每个人功课不一样,我一看老师这个经学班亦复如是。 但是怎么讲法?完全是复讲。老师让学生两个人一组,一个讲普通话,一个是讲闽南话,就好比是翻译,其实他们是用一份讲稿,两个人上台。所说的全是老师说的,把老师,老师讲得很慢,笔记把它记下来。那个时候没有录音,录音这个设备都没有,完全靠笔记。这两个人也记不下来,如果是小学程度的话他怎么记得下来?所有的同学都帮助他记,我们每个人听到每个人都记,记了统统交给他。他回去整理,把它写成一篇讲稿,一篇讲稿两份,两个人一人一份,上台去讲。时间是一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等于真正上台去讲是四十五分钟,除了上台的仪式,讲完之后的回向,实际上一个人是四十分钟。就是这样的讲稿,这个讲稿确实,如果讲错了老师负责任,同学没有责任,老师负责任。 所以我看了之后,我说这个学法可以,老师要我参加,我就愿意参加。我说古人的标准高,这方法能行吗?老师说,古人的方法是正确的,现在没有人讲经了,如果你们这些人再不发心讲,佛法就断了。这个话是真话,不是假话。那怎么个讲法?我们没有开悟,怎么个讲法?老师提出来,我们讲批注。这我们松了一口气,讲批注。而批注最好是依古人的批注为标准,为什么?古人确实有修有证。现在人的不敢讲,换句话说,是他自己的见解,不是佛的解释,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也就是佛是从体起用,我们今天是从什么?是从妄想分别执着起用,那这个差得太远了!所以尽量勉励我们采取古注。古注多半是文言文,我们用白话把它翻出来,就这个意思。古注里有看不懂的,看不懂的不说,念过去,没有过失。老师提醒我们,你看批注,古人批注,也有经义里面我们看到好像是有意思,为什么他这个地方没有讲清楚?老师就说,可能他也没有透彻了解,他不敢讲,他念下来,这个没有过失。这是夫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做学问最良好的态度,我们在台中学到。不能了解的念下去就好,不必一定要勉强把它讲出来;人家要问,这一段我不懂,你要懂的话你讲给我听,向别人请教,一定要谦虚、要恭敬。诚心诚意的去学习,会得到佛菩萨的感应,这是每一个真正发心上台讲经的人都有感应。老师教我这个方法,我采取古大德、祖师大德的批注,真有很多地方看不懂。不要去想,想是胡思乱想,不能解决问题,放下,把经本放在佛像面前拜佛,拜上个二、三百拜豁然就通了,这个意思完全是自然往上涌,我们拿笔写都来不及。感应不可思议,像这种感应常常有! 老师送我四个字,「至诚感通」。要弘法利生,对于世间法你要通,出世间法,就是经也要通,经的教义通了你契理,世间人情世故通了你契机,理机双契。老师举个例子,世间法,我们不说别的,就说中国这一部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你能读吗?佛法那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这就把人吓倒了。怎么办?我们求感通,感是感应,用这个方法。怎样去感?诚,真诚,要学真诚,真诚到极处叫至诚,至诚决定能感通。老师教我一生守住这四个字,这四个字不但是对经教,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要用至诚,你这个至诚才是真的,才不是假的。我求佛菩萨用诚心,跟一般人往来就可以欺骗,那就错了,一心无二用,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教我们在这上下真功夫。 『靡不蒙化』,你从这一句上看,佛所行处就是教学,就是办班教学。没有这样的因缘,一个人也教,也要讲,两个人也要讲。我们早年学讲经,李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到哪里去讲?到同修家里去讲。礼拜一在张家,礼拜二在李家,一个星期一次,那你找个五、六家就很热闹,天天都要讲。听众,二个、三个,四个、五个。只要真正发心,每天讲,不能休息,休息就生疏了。如果三个月不讲经,就忘掉了,六个月不讲,就完全回去了,全都还给老师了。所以那个时候老师规定我们这些同学,每个星期至少要讲一次,不能再少的,当然是多多益善。我离开台中到台北,一个星期那个时候讲五天,每天大概都要讲三个小时。这个消息传到台中,老师桌子一拍,这还得了!一个星期讲十几个小时。老师的标准是一个星期讲一个小时就很可以了,不能不讲。愈讲愈多,我讲到最多是每天九个小时,上午三个小时,下午三个小时,晚上三个小时,每天最少不会少过一个半小时。现在都是两个小时,以前一堂是一个半小时。不能停,讲不能停,学不能停,一停麻烦就出来了。靡不蒙化。 今天在中国,儒释道都衰了。衰的原因没有别的,没有人就衰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教里有人才出来就兴起,没有人才就衰了。什么样的人?讲经教学。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从开悟,三十岁开悟,七十九岁圆寂,没有一天休息。一天讲多久?几乎没有中止,从早到晚。不讲经的时候,身教,这为人演说,表演出来给你看,把他老人家所说的他全做到,表现在生活,表现在工作,表现在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一法不是佛法。我们要懂,经不能不念,不能不讲。天天讲,对自己有好处。讲给谁听?讲给自己听,自己确实一堂课没漏。别人要把这部经听圆满的,机会不多,自己真的从头到尾圆圆满满。讲经得利益最大的是谁?是自己,才真正跟诸佛菩萨同德同行。一生受持不必多,一部经够了,一经通,一切经都通了。 自己有一部看家的本事,别人请你讲经,请什么经,你都能讲,你都没有障碍。为什么?悟了,开悟了。守规矩,这得定,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智慧开了,贯通了,世出世间法全都没有障碍了,这叫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 「《阿弥陀经》谓此法门为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这是《弥陀经》上的经文,「末法众生情执深重,于此最极圆顿、一乘了义、究竟方便之妙法,不能信及,反生疑谤」。这一段文告诉我们,现实环境当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不是没有缘分,缘分特别殊胜,遇到佛法、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部经,这是缘分。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因缘,我们都非常殊胜,都遇到了,这是稀有难得的因缘,的确不是一般众生容易遇到的,千万劫来,生生世世多少菩萨想遇到这个机缘,遇不到。我们今天遇到了,遇到了会空过,原因在哪里?不相信,半信半疑。这一条路是我们自己亲自走过来的,我们的印象非常深刻,我跟同学做过很多次报告,我对于净宗有信心,是学佛二十年以后,学佛前面二十年没有信心。最初排斥,误会了,认为这是老太婆教,这是世尊教导那些愚妇愚夫,他们没有文化、没有知识,佛用这个法门去安慰他们,是这样的态度来看净土法门。以后亲近忏云法师,忏云法师我在他山上住了半年,他教我读《弥陀经》的三种批注,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幽溪大师的《圆中钞》,还叫我把他们的科判画成表解。 我把科判做出来之后感到非常惊讶,科判是什么?是全经经文的章法结构。那么样的完美,才体会到中国人所谓第一等的文章,做到什么程度?你不能加一个字,加一个字是累赘可以删掉;不能减一个字,减一个字它就断掉,它的气势就不通了。章法结构做到这样,第一等的文章!章法结构当中,你就看到思想的体系有条不紊,我们对于经典不能不佩服。中国古代的这些圣贤君子他们的文章,用这种方法才能够真正看出人家文章之好,好在哪里,你能说得出来。现代一般人文章写得不好,不好在哪里,你也能说出来,你有科判这个眼光,你就能看出来。所以科判是什么作用?科判是解释经的,只要科判看懂了,批注就不必要了。为什么?科判就是批注,活的批注,文字批注是死的批注,科判是活的。就是你懂得这一段这句的意思,你尽情去发挥,只要不离它的宗旨就决定不会有错误,这活注。所以什么人会讲经?看批注的人不会讲经,懂得科判的人会讲经。所以学经教从哪里下手?从科判下手。 过去我在台中跟李老师,李老师教的就是这个方法,同学能理解、能明了的人不多。老师一生讲学没有讲稿,就是科判、表解、大纲,他用这个东西。我在年轻的时候在这上下功夫,所以任何地方请我讲演的时候,我都先写个大纲,大纲摆在桌子上有条不紊;不必写讲稿,写讲稿是死东西。但是写讲稿每个人都能看得懂,用这种科判方式的大纲,不是内行的人看不懂。所以真正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难信能信这叫善根,难行能行这叫福德。「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换句话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难信能信、难行能行。解,能解多少就算多少,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信跟行,解实在讲是帮助你信行的,不解也能信、也能行,这个人善根福德深厚,必定成就;换句话说,他念佛决定得生净土。这个信跟行都难,信很难,行就更难,这什么原因?这就讲到业障了。业障很深自己不知道,从信与行就能够把自己的业障找出来,真有业障。学佛学了好多年还是不信,这个现象我跟同学们说,这叫正常现象,为什么?你是凡夫,凡夫就是这样的。如果难信你能信,难行你能行,你不是凡夫,说你不是圣贤,你也是再来人,你决定不是跟一般凡夫一样。一般凡夫就是不能相信,半信半疑不能奉行,这是一般凡夫。 经教里头不懂的,不懂的我念过,我不讲它,这个可以的。我们看古人批注,明明看到这一段很重要,应该详细批注,他没有注、没有详细说明,他简简单单带过就算了。这是什么情形?我拿着这个批注的本子问李老师,李老师笑笑说,他也不懂,但是他这个没有过失,这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讲台上,我不知道的我不说,我念过就好了,没错;不能把它解释错了,解释错了要负因果责任。所以批注错了,也负因果责任,他这个没有过失,他不解释,没有过失。这是我们应当学的,老实就是从这里学。最怕的就是强不知以为知,我不知道,要想一套道理来讲,说得也好像很有理,叫强词夺理。我年轻犯这个毛病,犯得很严重,好胜心,不肯认输。不肯认输,最后是真的输了;老实人,肯认输的人,他开悟了,我们怎么能跟他相比?我们怎么辩,都在常识这一边,知识;人家什么都不辩,他觉悟,大彻大悟。学佛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把自己以前错误的心态统统改正过来,说一个字、说一句成语,都必须有根据,不是我自己说的。 中国的文字,智能的符号。学中国的文字,要学六书,要学《说文解字》。这就是什么?我们跟人家解释一个字有根源,有根有据,古人造字,它是有这个意思。它既是个智能的符号,智能有高下不同,解释有浅深、广狭不一样,甚至于见性的人比造字的人解释得更圆满,那是什么?明心见性的人,那个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把自己的意思加进去,只可以说是我自己浅显的看法,古书里头没有根据,这是说着玩的。行,不能当真,如果当真,那就得背因果。所以这些事情还是尽量避免。为什么?不开例子,开例子怕后人会跟我们学,那我们就坏了。他跟我学的变本加厉,那叫胡造谣言。

抄经,不仅是赞法,亲近如来,能摄取福德,受天神庇佑,也能消灾灭罪,是一方便易行门。抄经对于众生缘友来说是不分力量大小,人人能及,众生得福的修行。

一、从前所作种种罪过,轻者立即消灭,重者也得转轻。

二、常得吉神拥护,一切瘟疫、水火、盗贼、刀兵、牢狱之灾,悉皆不受。

三、夙世怨对,咸蒙法益,而得解脱,永免寻仇报复之苦。

四、夜叉恶鬼,不能侵犯;毒蛇虎狼,不能为害。

五、心得安慰,日无险事,夜无恶梦,颜色光泽,身力充盛,所做吉利。

六、至心奉法,虽无希求,自然衣食丰足,家庭和睦,福禄绵长。

七、所言所行,人天欢喜。任到何方常为多众倾城爱戴,恭敬礼拜。

八、愚者转智,病者转健,困者转亨。不愿为妇女者,报谢之日,揭转男身。

九、勇离恶道,受生善道。相貌端正,天资超越,福禄殊胜。

十、能为一切众生,种植善根。以众生心,作大福田,获无量胜果。所生之处,常得见佛闻法。直至三慧宏开,六通亲证,速得成佛。

佛经即法宝,抄经时应以至诚恭敬之心,如对三宝,不可有丝毫轻慢。所以,在此也给各位介绍一下抄经的程序:

1、抄经前自行静坐,合掌默念:

(1)佛陀圣号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叁称)。

(2)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2、静心虔诚抄经

3、抄经完毕,合掌默念:

(1)叁皈依文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2)回向偈(可任选其一)

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结缘利人天,

禅净戒行平等忍,惭愧感恩大愿心。

抄经结法缘,抄经增智慧,

抄经得安乐,抄经获吉祥。

唯心结缘miaoyong216

诵八字平安偈要念开经偈吗?

请为我们解释八句平安偈。这个八句平安偈就是说希望土地不要,因为在土地里面也有鬼神,在树里面也有,在水里也有,在房子内外也有,希望这...
点击下载
上一篇:择日秘诀下一篇:中医药手抄报内容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