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和甘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绿豆和甘草,第1张

绿豆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还能清肺热,甘草有补脾气而补肺气之用,还能利咽喉,两者是能放在一起同用的,适合肺气虚有热的咳嗽、咽痛用。

绿豆甘草汤还能解很多药毒,我上次乌头碱中毒都是喝它解的。

绿豆性味归经甘,寒。入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暑。用于暑热烦渴,疮毒痈肿等症。可解附子、巴豆毒。

甘草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作用: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清热解毒。

绿豆和甘草一起熬汤,清热解毒的佳品,味道清香,老少咸宜。

注意事项:体质较虚寒者,可将绿豆甘草再多煮一小时以减其寒凉,或放陈皮与绿豆甘草一同煎煮,陈皮除有中和寒性作用外,还有燥湿、理气的功效。

李时珍曰∶按∶沈括《笔谈》云∶《本草注》引《尔雅》 大苦之注,为甘草者,非矣。

郭璞之注,乃黄药也,其味极苦,故谓之大苦,非甘草也。甘草枝叶悉如槐,高五、六尺,

但叶端微尖而糙涩,似有白毛,结角如相思角,作一本生,至熟时角拆,子扁如小豆,极坚,

齿啮不破,今出河东西界。寇氏《衍义》亦取此说,而不言大苦非甘草也。以理度之,郭说

形状殊不相类,沈说近之。今人惟以大径寸而结紧断纹者,为佳,谓之粉草;其轻虚细小者,

皆不及之。刘绩《霏雪录》,言安南甘草大者如柱,土人以架屋,不识果然否也?

养生现在已经逐渐的成为了整个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都知道饮食养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养生方式。目前民间好网络上面关于养生的食物在逐渐的增加,有一些食物是不能进过的,但是有一席食物是我们没有见过的,那么绿豆甘草粥的作用主要有哪些呢?

排毒清肝首选绿豆甘草

绿豆是清热解毒的佳品,味道清香,老少咸宜。推荐每周煮一次绿豆甘草水,加些海带,就是美味的海带绿豆砂糖水(甘草虽有甜味,但作糖水吃,可以略加一些白砂糖)。体质壮实、火重的人,可以先将绿豆用水浸泡,待其变软后与甘草(一至二片)煮45分钟,即可取汁而饮。

体质较虚寒者,可将绿豆甘草再多煮一小时以减其寒凉,或放陈皮与绿豆甘草一同煎煮,陈皮除有中和寒性作用外,还有燥湿、理气的功效。

养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我们去清除身体里面的一些毒素,同时还对于一些身体的器官起到好的护理作用,但是一些养生的食物对于我们的身体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的,因此我们不能盲目的食用,也不能按照别人的养生方式来养生。

●断肠草

看过《神雕侠侣》的同志一定会记得杨过中了情花之毒后是怎么解毒的,那就是用断肠草以毒攻毒。断肠草原来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根本不是象书中说的那样是小草,而是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具原书上记载,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

断肠草—还有一说是雷藤(《中药大辞典〉)绿豆、金银花和甘草实际上是万用解毒药,同样的还有荔枝蒂、生豆浆等。

●雷公藤

雷公藤生于山地林缘阴湿处。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根秋季采,叶夏季采,花、果夏秋采。

功能与主治雷公藤有杀虫、消炎、解毒之效,是我国江浙一带菜园中广泛使用的杀虫剂,有祛风,解毒,杀虫功能。也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麻风等。其根、叶、花均可捣烂外敷,但用根敷后,过半小时须取去,否则起泡。

中毒症状潜伏期一般2小时左右如煎服或同时饮酒的症状就出现更早,且更严重。一般死亡时间约在24小时左右,最多不超过4天。中毒开始出现头晕头痛、心悸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肌肉疼痛、嚎叫挣扎、四肢麻木或抽搐、肝肾区疼痛。血便、少尿、浮肿,偶有血尿、尿储留、血压下降、唇甲发绀,严重时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偶因心肌损害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鼻出血、吐血水、全身及寒丸疼痛,后期毛发脱落,皮肤接触时可引起炎症。

解救方法

1、毒后能度过5天,预后较好。接触中毒者应立即脱离现场。。

2、治疗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肝肾区疼痛、尿中出现蛋白及血清转氨酶升高时应立即停药。

3、尽快催吐、洗胃、导泻、灌肠。

4、静脉输入10%葡萄糖水或5%葡萄糖盐水。

另;对症治疗:如肺水肿、心原性脑缺血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钾及严重尿毒症等均应按常规方法进行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钾及严重尿毒症时,立即应用透析疗法常有良效。腹痛用阿托品,神经症状可用安定等。

●另一种断肠草—钩吻

也就是葫蔓藤,又名野葛、毒根、胡蔓草、除腥、黄藤、断肠草、吻葛(这两个见于《梦溪笔谈》)朝阳草、大茶药、大茶藤、虎狼草、梭葛草、大炮叶,黄花苦晚藤、黄猛菜、发冷藤、藤黄、大茶叶(广西名)大鸡苦蔓等。是马钱科植物(荆蛮兄,我见到的资料如此)一年生藤本。喜阳、卵状长圆叶对生,开小黄花,5萼漏斗状,卵状蒴果,花期8-11月、果12-2月。浙、闽、粤、滇、黔、桂都有分布。全株含钩吻素子(最多)、寅(最剧)、卯、甲、丙、辰、乙等生物碱。

钩吻素寅动物实验致死量为08mg/kg(够狠)症状为呼吸麻痹,钩吻素乙症状同,但有趣的是,此时动物心脏仍跳动,而且麻黄碱等物质无明显的解救作用,这就证明钩吻素不是作用于中枢神经或末梢神经,根据中毒后有肌肉虚弱表现,故一般认为其是作用在脊髓运动神经元上的。钩吻素甲毒性较弱,可用作镇痛剂与阿斯匹林合用效果更好,但它们都没有麻痹神经节的作用,这与箭毒科不同。对肾上腺素和平滑肌也有抑制作用,也就是说可以抑制心脏和使血压下降。

钩吻素类(主要是钩吻素甲)可以治疗神经痛尤其是三叉神经痛(好啊!有点医学知识的都知道三叉神经痛有多讨厌!)还可治疗急性脊髓灰白质炎(更好了!)不过要命的是这东西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相差无几,用起来总叫人提心吊胆的,一旦呼吸有异常就要赶快采取措施。(它还真能治一些讨厌的病,看来金大侠胡扯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根据)外用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痛、痈疽、金创等

中毒症状为:神经肌肉麻痹、复视、消化道灼痛、呕吐、腹泻、腹涨或便秘、心跳先快后慢、呼吸困难、虚脱等。前面提到钩吻素作用在脊髓运动神经元上,这就使对它的处理比较棘手,无特效药,一般的急救方法是洗胃、催吐、导泻等,中药可用三黄汤(黄岑、黄莲、黄柏、甘草)灌服,或金银花榨汁和黄糖灌服等,还有一个偏方:鲜羊血乘热灌服也有效果。

●鸩酒

鸩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比鹰大,鸣声大而凄厉。其羽毛有剧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鸩酒,毒性很大,几乎不可解救。但考虑实际情况,估计这只是传说,久而久之鸩酒就成了毒酒的统称。一种说法:鸩不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实际存在,即食蛇鹰,小型猛禽比鸡大不了多少,在南方山区分布较广,如武当山地区。因其食蛇故被误认为体有剧毒,道士做法时的“禹步”经考证即为对其捕蛇时动作的模仿。还有一种说法,鸩是一种稀有未知鸟类,被人捕杀干净。

●鹤顶红

也常在古籍小说中出现,通常被认为是丹顶鹤头顶的红色部位所含素质。但查阅所有专业书籍,都没有这个条目,鹤有鹤肉、鹤骨和鹤脑可入药,但都无毒,而且都是滋补增益的药。比方鹤脑,可增强目力,使人夜能见物。另据现代研究者试验,丹顶鹤头顶的红色部位并无毒性。

鹤顶红究竟是什么,查了一些不太正式的文章,说鹤顶红其实是红信石。红信石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一种天然矿物(详见后文),加工以后就是著名的砒霜。可能是因为红信石是红色的就用了鹤顶红这个名字,传说古时为官者将它藏在朝冠中,必要时用来自杀,方为可信。砷进入人体后,会和蛋白质的硫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可以阻断细胞内氧化供能的途径,使人快速缺少ATP供能死亡,和氢氰酸的作用机理类似。

●番木鳖

就是马钱子,是马钱科植物马钱子和云南马钱子的种子。扁圆形或扁椭圆形,直径15~3cm,厚03~06cm。常一面隆起,一面稍凹下,表面有茸毛。边缘稍隆起,较厚,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质坚硬。毒性成分主要为番木鳖碱(Strychnine,C21H22O2N2,即土的宁)和马钱子碱(Brucine,C23H26O4N2)。主要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据说还可用于重症肌无力。中毒症状是最初出现头痛、头晕、烦燥、呼吸增强、肌肉抽筋感,咽下困难,呼吸加重,瞳孔缩小、胸部胀闷、呼吸不畅,全身发紧,然后伸肌与屈肌同时作极度收缩、对听、视、味、感觉等过度敏感,继而发生典型的土的宁惊厥症状,最后呼吸肌强直窒息而死。解毒方法是使用中枢抑制药以制止惊厥,如阿米安钠、戊巴比妥钠或安定静注。然后洗胃,再后用甘草、绿豆、防风、铭藤、青黛(冲服)、生姜各适量水煎服,连续服4剂。

●天然砒霜

化学成分As2 O3,等轴晶系六八面体晶类。 单晶晶形为八面体, 也有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星状、皮壳状、毛发状、土状、钟乳状。 白色有时带天蓝、黄、红色调,也有无色, 条痕白色或淡黄。玻璃至金刚光泽, 亦有油脂、丝绢光泽。摩氏硬度15,比重373-390,解理完全,断口贝壳状,性脆,溶于水,有剧毒。

●砒 石

为天然产含砷矿物砷华、毒砂或雄黄等矿石的加工制成品。又名信石。主产于江西、湖南、广东、责州等地。商品有红信石及白信石之分,药用以红信石为主。凡砒石,须装入砂罐内,用泥将口封严,置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或以绿豆同煮以减其毒。研细粉用。砒石升华之精制品为白色粉末,即砒霜,毒性更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少数为选取天然的砷华矿石,多数为加工制成。加工方法很多,兹举老法和新法各一种如下:①老法 将毒砂砸成小块,除去杂石,与煤、木炭或木材烧炼,然后升华,即为信石,此法设备简单,但有害健康。②新法 选取纯净的雄黄,砸成10厘米上下的块,点燃之,使雄黄燃烧,生成气态的三氧化二砷及二氧化硫,然后通过冷凝管道,使三氧化二砷得到充分冷凝,即为信石。二氧化硫另从烟道排出。

炮制方法:去净杂质,砸碎,装入砂罐内,用泥将口封严,置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研为细粉。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砒石,用小瓷瓶子盛后,入紫背天葵、石尤芮二味,三件便下火煅,从己至申。便用甘草水浸,从申至子,出,拭干,却入瓶盛,于火中煅,别研三万下用之。” ②《日华子本草》:“砒石,醋煮杀毒乃用。”

考 证:出自《开宝本草》①《纲目》:“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信州,故人呼为信石,而又隐信字为人言。”“医家皆言生砒轻见火则毒甚,而雷氏治法用火煅,今所用多是飞炼者,盖皆欲求速效,不惜其毒也,曷若用生者为愈乎。”②《内科新说》:“信石有大毒,服之令胃热剧,骤生大炎,甚至溃烂而死,至痛至苦。信石虽有大毒,少用些微入药,则大有功力。作信石水母,用上等信石一钱二分,加盐二钱,雨水一斤,微火熬至十二两,碱与信石融合,两俱不见,是为信石水母。每用信石水母一两,加清水十二两,每服一两,日服二、三次,计服每一两,雨水中仅有信石十二分厘之一耳。此水治发寒热疟证,大有效验,并能治皮病各种癣。”

生药材鉴定:有红信石、白信石两种,药用以红信石为主。①红信石 又名:红矾、红砒。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白色,有**和红色彩晕,略透明或不透明,光泽玻璃状、绢丝状或无光泽。质脆,易硕碎。气无。本品极毒,不可口尝。以块状、色红润、有晶莹直纹、无渣滓者为佳。②白信石 又名:白砒。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无色或白色,透明或不透明,光泽玻璃状、绢丝状或无光泽。质脆,易砸碎,气无。本品极毒,不可口尝。以块状、色白、有晶莹直纹、无渣滓者为佳。以上药材,产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等地。显微鉴定: 本品于偏光镜下:无色透明。高正突起。折射率N=175,具交错解纹理。正交偏光镜下,显匀质性。

中药化学成分:砒石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或名亚砷酐(Arse-nous oxide, Arsenous acid anhydride, As2 O3),白色,八面体状结晶,三氧化二砷加高热可以升华,故精制比较容易;升华物普通名砒霜,成分仍为As2 O3。红砒是除含AS2 O3外尚含红色矿物质的一种砒石。 主含六氧化四砷,As4O6,如含三价铁及硫化物则显红色;天然品经分析尚含少量锡、铁、锑、钙、镁、钛、铝、硅等元素;加工品的杂质成分取决于原料和加工过程。

中药化学鉴定:取本品少许置闭口管中缓缓加热,有白色升华(As4O6)(纯品137℃升华)生成。(1)取少许上述升华物加水2ml,加氢氧化钠试液4滴,煮沸使溶,冷后加硝酸银试液2 滴,产生**沉淀。(2)另取上述升华物少许,加少量水煮沸使溶解,即生成亚砷酸,加硫化氢试液及浓盐酸后生成絮凝状**沉淀。尚可用X射线衍射法、差热热重分析法和红外光谱法进行鉴定。

致死剂量01-02克

麻痹型:当极大量的砷进入体内,出现中枢神经麻痹症状,发生四肢疼痛性痉挛,意思模糊、澹妄、昏迷,数小时内死亡,此型少见。急性型:出现明显的胃肠炎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水样,有时带血,严重者酷似霍乱,一两天内死亡。此型多见。——引自《中国法医学〉

金刚石具有疏水亲油的特性,当人服食下金刚石粉末后, 金刚石粉末会粘在胃壁上,在长期的摩擦中,会让人得胃溃疡, 不及时治疗会死于胃出血, 是种难以让人提防的慢性毒剂。文艺复兴时期,用金刚石粉末制成的慢性毒药曾流行在意大利豪门之间。

●夹竹桃,据法医学资料,致死剂量20-30 片叶子,全身有毒

●乌头

毛茛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株高60-120cm,叶互生,革质,卵圆形,三裂,两则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再3裂,边沿有缺刻。5萼圆锥花序,花瓣2,果实为长圆形,花期6-7月、果7-8月。辽、豫、鲁、甘、陕、浙、赣、徽、湘、鄂、川、滇、贵、都有分布。

乌头这个名称一般指的是川乌头,还有草乌头,一般指的是野生种乌头和其他多种同属植物,比如北乌头(蓝乌拉花)、太白乌头(金牛七)等,是中药学上的名称。

乌头含有多种生物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川乌碱甲、川乌碱乙(卡米查林)、塔拉胺等。

乌头碱的毒性表现为:

1、可突然加快心率、引发心率紊乱,解剖证明死于乌头碱中毒者的心脏收缩如桑椹状。

2、可扩张血管,迅速使血压下降。

3、影响肾上腺的活动,特别是能显著的降低抗坏血酸的含量。

4、抑制中枢神经,呼吸中枢。

中毒表现为:呕吐、腹泻、昏迷、肢体发麻、呼吸困难、脉搏血压体温下降、心率紊乱(这好像都是些废话)

急救一般用大剂量阿托品(托品碱可缓解心脏中毒,类似还有普路卡因、抗组织胺、奎宁丁)、利多卡因、干姜和甘草、金银花、绿豆、犀角等中药。黄芪、远志、牛奶等也有一定效果。

古时的标准军用毒药,涂抹兵器,配置火药,关公刮骨疗毒就是疗得乌头的毒

●短柄乌头(雪上一枝蒿)

附子是乌头(特指川乌头栽培品)的旁生根,也叫子根,中医讲究在夏至和小暑之间发掘,好像是因为什么“其性辛甘,大热”的缘故,这时的未加工品称“泥附子”。之后用盐卤和食盐混合液浸泡再晒干的叫“盐附子”,用卤水煮沸再用较稀的卤水浸过后用黄糖、菜油调色再蒸熟晒干的叫“黑顺片”(黑附子),不用黄糖、菜油调色直接蒸熟晒干用硫漂白的叫“白附片”(明附片、雄片)。因其“性辛甘,大热”中医多用于各种“寒疾、风疾”比如伤寒、中风、风湿等,现在还多制成注射液用来治疗心力衰竭。

附子的毒性同乌头,但比较弱,只不过它是一味常用药,所以中毒情况也较多见,但是很少有死亡的。一般的附子中毒多有患者本身因素在其中,比如有过敏体制什么的,只要抢救及时不会有危险的,具体措施和对付乌头中毒一样。

另外参附汤是中药中最后的急救手段,用来调命的。但那个东西不能急用,需要久煎,所以中医院就只能整天煎着那么一锅。

●见血封喉

又名“毒箭木“、”剪刀树“,国家保护的濒危植物,是世界上最毒的植物种类之一。

树汁呈乳白色,剧毒。一旦液汁经伤口进入血液,就有生命危险。古人常把它涂在箭头上,用以射杀野兽或敌人。秒杀。

原产东南亚。我国海南,西双版纳植物园中可见。

摄于儋州海南热带植物园据估计,理论上这棵树足以放倒全海南人民

●奎宁,这是什么东西就不用我多说了,地球人都知道的。它除了能够有效杀灭疟疾原虫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堕胎,(一向很怀疑那帮骄奢*逸的欧洲殖民贵族要那么多的奎宁究竟实干什么用的,尤其是耶稣会的那帮道貌岸然的家伙们)

奎宁可以破坏平滑肌肌原蛋白,使平滑肌发生有节律的收缩,(有些像疟疾打摆子啊,有趣)想一想妊娠中的子宫平滑肌发生有节律的收缩会有怎样的结果?但同时,过量的奎宁会抑制心肌并引起血管扩张,还会扰乱汗腺分泌会导致脱水,刺激消化道引发内出血。最后导致心肺等的功能衰竭。

奎宁的致死量为8g,因其易于吸收,一般30min内即出现耳鸣、眼花、恶心、呕吐、头昏、口唇发青、体温下降、1-2h内即可死于呼吸麻痹。奎宁还会引起视网膜细胞的变性,严重的会导致视神经萎缩,也就是说奎宁中毒的后遗症很有可能是失明。

奎宁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药(就我所知)急救仍多为洗胃、灌肠,因为它易于吸收,同时又不是高效毒药,(想一想那么苦的东西没人会把它当毒药的)当出现症状时就已经晚了。同样急性酒精中毒也几乎是没救的,而对付比它们厉害的多的砷毒、蛇毒却都有特效药,真有意思,这就是辩证法吧。

●情花

还记得杨过中的毒吗情花据说就是白色曼佗罗曼佗罗是一年生有毒草本,夏秋开花,花冠漏斗状。又名风茄花、洋金花、山茄花。

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广西曼佗罗花,遍生原野,大叶百花,结实如茄子,而遍生山刺,乃药人草也。盗贼采干而末之,以置饮食,使人醉闷,则挈箧而趋。”曼佗罗的叶、花、果、茎均可入药,含东莨菪碱、莨菪碱及少许阿托品等生物碱,其中以花的含量最高,约034%。南宋窦材《扁鹊心书》记“睡圣散”一方:“人难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不知痛,亦不伤人,山茄花、火麻花共为末,每服三钱,小儿只一钱,一服后即昏睡。”

曼佗罗花全株有毒,以果实以及种子毒性最大,干叶的毒性则比鲜叶小,其叶、花、籽果、茎均可入药,含东莨菪碱、莨菪碱及少许阿托品等生物碱,其中以花的含量最高,约034%。

最后是最常用的两味中药解毒药。

◎甘草,中药称为药王,能解各类药物中毒,可惜现在为了挖它,破坏了大片草原,发菜、甘草,宁夏之宝,但为了挖他们,却破坏了宁夏的环境。

◎金银花,全国大多数地方都有,是很好的饮品

常用解毒中药及药方,白茅根,可解白薯茛、南椰、曼陀罗等中毒。解曼陀罗中毒:取白茅根30g,甘蔗500g,捣烂、榨汁,用1个椰子水煎服(无椰子水可用常水代)。白茅根又为清凉利尿剂。崩大碗 (崩口碗、老公根)解大茶药中毒:取崩大碗捣烂、加茶油灌服。 解木薯中毒:取崩大碗捣烂,温开水冲服。 解毒野茹中毒:崩大碗120g,片糖60g,煎水内服。或崩大碗120,萝卜500g,捣烂榨汁内服。 葱白煎汤可解藜芦中毒,大蒜,具杀虫、解毒、消痈作用,可解铅中毒。地稔藤,解木薯中毒,根杵烂,冲开水内服。并治毒蛇咬伤。番稔 又名番石榴、花稔等, 解射干、巴豆、泽泻等中毒,多用未成熟的果。 甘草, 甘草对各种药物中毒或其他物质中毒均具有解毒作用。 漆大伯 (漆大姑、杨漆姑婆)解漆树中毒,全株煎水洗患处。 岗梅 (点秤星、山梅根) 解零余薯、白薯莨、海芋、尖尾芋等中毒。 黄芩,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之效,可解多种中草药中毒。金钱草,具清热解毒、利尿排石、活血散瘀之效。50g水煎,每日1剂空腹服用,可解铅毒, 金银花, 可解蔓陀罗、飞扬草、相思豆、苦参、白雪花、大茶药等中毒。绿豆,具清热解毒、消暑之功效。绿豆120g,甘草60g,配伍水煎内服,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药物中毒及其他中毒。萝卜,取新鲜萝卜15~2kg,洗净捣烂,取汁内服,可解氰化物、附子及人参中毒。生姜,水煎服可解乌头、半夏、南星中毒。 土茯苓, 可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据报道对解汞中毒有较强的作用,使病人症状有显著好转,临床用土茯苓50g,加绿豆、甘草等配伍水煎服。 细叶黄栀子, 解大茶药中毒、羊角扭中毒,用细叶黄栀子根或果加白茅根共煮水饮服。 小野鸡尾草(金花草) 150~240g,水煎服, 杏树皮, 取杏树皮100g,剥去外部粗皮,留内层纤维部分,加水500ml,煮沸20分钟去渣取汁,放温灌服,可解氰化物中毒,包括杏仁中毒。鸭脚木,取鸭脚木的树皮025kg,捣烂煎汤服后再服生油,可解木薯、大茶药中毒,解痧毒,洗漆疮。中药复方:1甘豆汤 甘草30g,绿豆60g,水煎服,用于苦杏仁、病畜肉类、腐败菜饭等中毒。 2解毒方 板蓝根120g,贯众30g,青黛30g,甘草30g,共研为末,以蜂蜜和入拌匀,制成药丸如桐子大,再以青黛研粉为衣,每服15~20粒,放在口内嚼烂,以凉开水送服,用于各种药物、食物中毒。3解毒验方 黑豆30g,甘草30g,朱砂(研末另服)3g,加冷开水1碗,煎成半碗、温服,1岁用1/10,10岁以上用全量。用于金石类,草木类,虫类等中毒。4防风甘草 防风30g,甘草20g,水煎服,用于苍耳子、蓖麻子、曼陀罗等中毒。 5六一散 曾有报道用六一散解斑蝥中毒。

绿豆和甘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食物,我们都知道绿豆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同时甘草对于很多疾病的治疗也可以起到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绿豆和甘草混合以后,还具有很多其他调节身体状况的功效,那么绿豆甘草茶的功效是什么呢?

体质较虚寒者,可将绿豆甘草再多煮一小时以减其寒凉,或放陈皮与绿豆甘草一同煎煮,陈皮除有中和寒性作用外,还有燥湿、理气的功效。

红枣枸杞人参补血养肝

体质不佳者若休息不足,必然导致气血亏虚。而气足才能推动血液的流通。因此,视个人体质适当进食一些补气血的药茶和汤,保障肝脏机能的正常,才能保证气血充足。

用枸杞叶、枸杞子加猪肝煮汤就是个不错的选择。枸杞叶清肝排毒、枸杞子滋养补肝,而猪肝则是补血妙品。此外,可用枸杞子、去核红枣泡水,长期饮用,也有补肝养血功效。气血亏虚者则可用人参片煎红枣茶饮用,有补气养血的功效。人参红枣茶煎好时加入几朵玫瑰干花,更添宁神的功效。

绿豆和甘草对于很多疾病和身体状况都可以起到好的调节作用,但是这两种都是属于凉性的食物,长时间的食用对于身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我们可以食用这两种食物来上火等不良的症状,但是不能过多的食用这两种食物。

宋朝人孟元老回忆说,北宋都城开封最大的夜市叫作「州桥夜市」。每年夏天,该夜市生意兴隆,通宵达旦,以下甜点俯拾皆是:

水饭、水晶皂儿、生淹水木瓜、药木瓜、鸡头酿砂糖、冰雪冷元子、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杏片、梅子姜、香糖果子、间道糖荔枝、越梅、紫苏膏、滴酥……。(《东京梦华录》卷二《州桥夜市》)

孟元老罗列了这么一大堆饮食名称,其中很多已经失传,为了让大家明白它们究竟是些什么样的美食,下面我来分别解释一下。

水饭是稀粥泡干饭。我们现代人吃米饭,干吃没胃口,一定要炒些菜来配它,譬如弄成鱼香肉丝盖饭、鸡蛋番茄盖饭之类。古人吃米饭比较简单,特别是古代的穷人,买不起盐、买不起肉,炒菜嫌费油、买菜嫌费钱,只能吃白饭。

吃着吃着,吃出诀窍来了:他们先熬半锅稀粥,让它发酵,发到又酸又甜、略有酒气的时候,再蒸半锅干饭,放凉了,用刚刚发酵好的稀粥一拌,酸酸甜甜很好吃,比吃白饭强得多。像这种用发酵稀粥来浸泡入味的米饭,就是传说中的水饭。

水晶皂儿是糖浸皂角米。皂角米是碱性物质,可以加工成肥皂,洗脸洗澡洗衣服,也可以煮熟食用。北宋庄绰《鸡肋编》云:「京师取皂荚子仁煮过,以糖水浸食,谓之水晶皂儿。」可见水晶皂儿其实是煮熟之后再用糖水浸泡的皂角米。

生淹水木瓜比较简单:将木瓜去皮去瓤,切成小块,先用盐水浸,再用糖水泡,最后放进冰水即可。

药木瓜相对复杂一些:将木瓜去皮去瓤,切成长条,与砂仁、姜末、甘草、豆蔻一起拌匀,略微撒些盐,在太阳地里暴晒,晒成木瓜干,用糖水泡透。

鸡头酿砂糖:鸡头即芡实,芡实挖孔,酿入砂糖,再用蜂蜜浸泡,加工成蜜饯鸡头米。

冰雪冷元子:元子即汤圆,冰雪冷元子即冰镇汤圆。

绿豆甘草冰雪凉水:绿豆与甘草一同煮汤,放凉,冰镇,然后饮用。

荔枝膏:这道甜点名曰荔枝,实际上跟荔枝没关系,待会儿我们再详细介绍。

杏片:半熟黄杏剖开去核,切成薄片,做成蜜饯。

梅子姜:梅子先后用盐、糖腌透,再拌以姜丝。

香糖果子:宋朝人所说的「果子」通常不是指水果,而是用小匣子封装的各类甜点。

间道糖荔枝:「间道」是宋元白话,意思是不同颜色组成的花纹,所以间道糖荔枝就是杂色糖荔枝。宋朝药典《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二十三有记载:「其市货者多用杂色荔枝,入盐梅,暴之成。」意思是当时商贩喜欢用不同颜色的荔枝做成荔枝干,看起来五彩缤纷,卖相不错。

越梅:绍兴出产的杨梅。据南宋方志《嘉泰会稽志》,绍兴的杨梅肉大核小,皮色深紫,色香味俱佳,号称全国第一。

紫苏膏:将紫苏、肉桂、陈皮、甘草、良姜等药材磨成粉,加水煮沸,再加入蜂蜜,慢火熬成稠膏。这道甜点既是小吃,又是药物,主治消化不良。

滴酥:拙著《宋朝饭局》第六章曾对这种甜点详加论证,它是一种花式点心,用奶油制成。宋朝人从牛奶中分离出奶油,掺上蜂蜜,掺上蔗糖,凝结以后,挤到盘子上,一边挤,一边旋转,一枚枚小点心横空出世,底下圆,上头尖,螺纹一圈又一圈,这就是滴酥,又名「滴酥鲍螺」。

介绍完以上甜点,我们再着重介绍其中的那道「荔枝膏」。

《东京梦华录》卷二《州桥夜市》介绍北宋开封夜市上的各类甜点时提到荔枝膏,《武林旧事》卷三《都人避暑》介绍南宋杭州西湖之上的避暑食品时也提到了荔枝膏,这说明荔枝膏无论在北宋还是在南宋都比较常见。

元代药典《御药院方》第二卷有荔枝膏方:

乌梅八两、肉桂十两、乳糖二十六两、生姜五两(取汁)、麝香半钱、熟蜜十四两,上用水一斗五升,熬至一半,滤去滓,下乳糖再熬,候糖化开,入姜汁再熬,滤去滓,俟少时,入麝香,用如常法服。

乌梅去核,肉桂磨粉,将以上两种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熬到水剩一半,滤去渣滓,加入乳糖。待乳糖化开,再加入姜汁继续熬,熬到水剩一小半的时候,再过滤一遍,加入麝香,将锅里的汤汁熬成浓稠如膏的一小团。

很明显,荔枝膏主要是用乌梅和肉桂加工而成的,并不需要荔枝。既然不需要荔枝,为什么名字里还要带上荔枝呢?因为做出了荔枝的味道。就像最常见的那道川菜「鱼香肉丝」,配料时不用鱼,出锅后却有鱼味,所以叫「鱼香」肉丝。

事实上,宋朝还有些饮食跟荔枝膏一样,名字里含有荔枝,实际上没有荔枝。如《梦粱录》卷十三《团行》中有一道「荔枝汤」,这道汤实际上是用乌梅、肉桂、生姜、甘草和蔗糖熬煮而成的,因为熬出了荔枝味,所以才叫荔枝汤。

《梦粱录》卷十六《分茶酒店》和《武林旧事》卷九《高宗幸张府节次》均提到一道名叫「荔枝腰子」的菜肴,这道菜肴也跟荔枝无关:将羊肾脏或者猪睾丸洗净,剥掉外膜,剔掉臊筋,切出菱形交叉的细密纹路,再片成腰花,入锅爆炒。腰花一受热,迅速卷曲,表面上呈现出密密麻麻的颗粒状的小突起,极像荔枝的外壳,故此得名荔枝腰子。

从用料上看,荔枝膏确实有些名不副实,可是如果从做法上看,荔枝膏却是宋朝膏类甜点的一个典型代表。「膏类甜点」是我硬拟的概念,指的是做法和形状均与荔枝膏类似的甜点,例如木瓜膏、皂儿膏、橘红膏、紫苏膏、杨梅膏、瓜蒌煎等等食品(这些食品散见于《武林旧事》和《东京梦华录》)。

前面说过,荔枝膏是用乌梅加上其他材料熬成的稠膏,而木瓜膏、皂儿膏、橘红膏等等膏类甜点同样也是用不同材料熬成的稠膏。

先说木瓜膏。将木瓜去皮去瓤,取果肉一斤,切碎捣泥,放入砂锅,用水煮沸,撇去浮沫,加麦芽糖,改成小火,边熬边用竹铲翻动,防止黏锅,持续熬上两个小时,锅里的木瓜汤会越来越稠,越来越稠,直到变成一小团可以扯出长丝的稠膏,才停火出锅。

将这团稠膏装入干净并且干燥的小瓷瓶,封住瓶口,可以保存一个夏天。哪天口渴了,打开瓷瓶,用竹勺挖出一点点,放到碗里,滚水冲点,慢慢搅化,就是一碗浓香可口的木瓜汤。如果再冰镇一下,又爽又甜,更加可口,既解馋又解暑。

再说皂儿膏。皂儿即是皂角米,将皂角米用糖水浸泡,那是水晶皂儿,将皂角米熬成膏,那就是皂儿膏了。皂角米加水磨浆,倒入砂锅,先用大火烧开,再加入熟蜜或者麦芽糖,改成小火持续熬煮。熬煮的时候,同样要不停地翻搅、撇沫,直到汤汁变稠,稠汁成膏,停火出锅,入瓶存放。

紫苏膏在前文已经说过,橘红膏和杨梅膏的做法跟木瓜膏相同,无须赘述。瓜蒌煎名为「煎」,实际上也是「膏」:将熟透的瓜蒌取出果肉,捣成果泥,用清水搅成浆,烧沸后入麦芽糖同熬。

现代读者可能会表示不理解:杨梅、乌梅、木瓜、瓜蒌……,都是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干嘛要熬成膏呢?熬的时候干嘛还要添加蜂蜜和麦芽糖呢?经过长时间熬煮,维生素统统被破坏掉了;添加了蜂蜜和麦芽糖,本来含糖量不高的水果变成了三高食品,吃维生素变成了吃糖,这不是吃饱了撑着吗?

我们现代人担心的是高血糖,追求的是健康,宋朝人其实没这个顾虑。第一,宋朝虽富,生产力虽发达,但吃不饱饭的穷苦老百姓依然占据绝大多数,他们需要担心的是营养不足,而不是营养过剩,即使是钟鸣鼎食之家,也未必会考虑营养过剩的问题(例如司马光奉养其八十岁的哥哥司马旦,每天晚上必让其多吃肥肉,因为在当时士大夫心目中,老年人多吃肉才是幸福生活的标志)。

第二,宋朝没有冰箱,只能用冰块来保存新鲜水果,普通人家为了延长瓜果的食用期限,只能采用蜜饯和熬膏等方式,而无法再考虑维生素破坏不破坏的小节;第三,如果您品尝过真正的膏类甜点,您就会发现它们具有新鲜水果所不具备的奇特风味。

我仿照宋朝古法做过一回「西瓜膏」:大西瓜一个,取汁一锅,烧沸,撇沫,倒入瓜瓤,熬得只剩一小碗,比果酱还要浓稠,不添加任何配料,却散发出浓郁的芳香。用小汤匙挖着尝上一口,其甜如蜜,其香也如蜜。

乳糖:以石蜜(石蜜又称崖蜜、岩蜜,现在常称为片糖,是指甘蔗汁经过太阳暴晒后而成的固体原始蔗糖。)和牛乳、奶酪做成饼块者为乳糖。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