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经典符咒书籍下载
《三坛天心正法老本书》-三辰
│ │ 《先天符法秘语》
│ │ 《地司百病驱邪法水》
│ │ 《手抄接骨神书》-三辰
│ │ 《雷霆三十六标报应条律秘旨》-三辰
│ │ 万神总诰降奕大法-三辰
│ │ 三勅百解符内秘doc
│ │ 三天秘法
│ │ 三天秘法全-三辰
│ │ 三田和合旺店符秘
│ │ 二限黑煞亲征梅仙斩鬼勇身散符秘书影-三辰
│ │ 先后天满盘珠
│ │ 先天书符百神大法乾坤两册
│ │ 先天南宗七字祖炁秘诀
│ │ 先天地司讳令-三辰
│ │ 先天地司讳令
│ │ 先天太岁符秘
│ │ 先天役邪旃坛火禁密旨
│ │ 先天符法秘语-三辰
│ │ 先天符派
│ │ 先天诸雷符密
│ │ 先天驱治役邪门牌密旨
│ │ 刀枪不进-三辰
│ │ 合一宗符
│ │ 和合至秘-三辰
│ │ 地司太岁金弹符秘-三辰
│ │ 地司弓箭起土报犯符秘-三辰
│ │ 地司秘诀-三辰
│ │ 大圣教法本
│ │ 大梵雷书
│ │ 大洞治瘟箓
│ │ 天坛官兵贯穿全宗-三辰
│ │ 天师流传先天五雷符篆秘法-三辰
│ │ 天皇使者雷影符密
│ │ 天罡祖气符法密旨
│ │ 太上玄宗诸将符法-三辰
│ │ 如意大宝
│ │ 家传符咒秘书-三辰
这里面包括了 民间以及道家的法术法本、还有治邪符咒书籍、
那些经典的符咒下载地址:网页链接
删除里面的汉字就可以打开直接下载了
那个是镇尸符,茅山符咒的一种。通过画符的材料以及画出来的图案形成一种磁场作用,来隔绝僵尸对生人的感知。
这个符是有讲究的,英叔的**基本看完了,里面的符也是有根据的,上清符録比较少,天师符用的多,灵宝派也比较少,当然里面符咒是没有盖印的,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正统道法很少用鸡血的。英叔在拍**前都是会去学习道教知识为了拍好必须有根据才能更贴切!就想好多历史剧怎样改变都不能把历史改变了,那样就没看头了。
如图中我上传了两册画僵尸符咒的古籍资料,算是茅山派的僵尸符咒书籍吧,
注意图中右下角上的字名为 玄奇阁 内中多为各种道家法术符咒古籍,也有僵尸符咒画法详解,更深的详细,有兴趣可以看看
画僵尸符咒的材料不一定是黄纸配朱砂,白纸黑墨、红纸、木头、石头、丝绸乃至于手、眼神在水、空中都可以画符。
尸行符上面写着:敕令之白乙交游上帝君
驱魔符上面写着:勒令之无数诸天
镇尸符上面写着:勒令之大将军到此。
保安符上面写着:敕令之永保长存
控尸符上面写着:敕令之日月贯灵羽
画僵尸符咒之前念请神咒,请白乙大将军降临,zhi画的时候要写全称,花几个圈圈一个人就可以了。这样才可以把这个镇尸符给成功画出来。
一般画符所用的笔墨纸砚都是专用的,在所用之前都要进行专门的“开光”,念《敕笔咒》《敕砚咒》《敕墨咒》等。
符咒书写完毕之后往往要盖上印章,因为符咒的作用好比是公文:差遣xx去xx干啥,盖上印章才有“法律”效力。常见的有“道经师宝”印、天师道的“阳平治都功印”、雷法里的“雷霆都司”印。
以下都是茅山法术/茅山道术,道家法术符咒,圆光术,五雷掌,以及掌心雷等法术书
你可以去 玄奇阁 下载下面这些法术书籍:
《三坛天心正法老本书》《先天符法秘语》 《地司百病驱邪法水》 《手抄接骨神书》
《雷霆三十六标报应条律秘旨》《万神总诰降奕大法》《三勅百解符内秘》《三天秘法》
《三天秘法全》《三田和合旺店符秘》 《二限黑煞亲征梅仙斩鬼勇身散符秘书影》
《天罡祖气符法密旨》 《太上玄宗诸将符法》 《家传符咒秘书》
《万邪归正》 《五雷遁甲天书》古本 《先天太岁符秘》
《先天役邪旃坛火禁密旨》《先天符法秘语》《先天符派 》《先天诸雷符密 》
画符咒的方法步骤
符咒不是说你看着别人画的符你就能描出来,有些是能描出来,但有效果吗?
肯定的说是没有效果的,画符咒需要有师傅带,有官职,随随便便的画招不来兵马,
即使你乱搞招来了兵马,你能控制的了吗,反而给自己带来祸害,
符有很多种,什么镇宅,制煞,驱邪,等,每种效果不一样,画法也是很多种
如果你真的想学符的画法的话推荐你可以看看下面这些画符的书籍,不过些书比较难找
《三坛天心正法老本书》《先天符法秘语》
《先后天满盘珠》 《先天书符百神大法乾坤两册》《先天南宗七字祖炁秘诀》 《先天太岁符秘》
《先天役邪旃坛火禁密旨》《先天符法秘语》《先天符派 》《先天诸雷符密 》
《先天驱治役邪门牌密旨 》《合一宗符》 《和合至秘》
《玉皇秘诀》 《玉皇金光法》 《真武水法》 《秘传法印令牌祭炼》
《老君坛孟公神水》 《诀窍秘书》 《通灵大法修炼全指》
《地司太岁金弹符秘》《地司弓箭起土报犯符秘》《地司秘诀》
《大梵雷书》 《大洞治瘟箓》 《天坛官兵贯穿全宗》
《天师流传先天五雷符篆秘法》《天皇使者雷影符密》
《天罡祖气符法密旨》 《太上玄宗诸将符法》《如意大宝》 《家传符咒秘书》
《万邪归正》 《五雷遁甲天书》古本 《元皇杂本》 《先天结帆法密旨》。
无极天罡内功术,又名八禽式,属阴山派功法,流传于我国北疆阴山一带,该功套路简捷流畅,习练时舒展自然,且不易出偏差,气感明显,适应中老年人习练。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无极天罡内功术的介绍。
无极天罡内功术预备式
身直立,双掌自然下垂,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前,舌抵上腭,目平视,周身自然放松。双掌以拇指放松为主,自然呼吸6次(有气功基础者可行腹式呼吸),意念轻度注意掌心。
无极天罡内功术1白鹤亮翅
右掌从右下侧做圆弧运动,同时上身缓慢左转90度。当右手抬至平天目,双眼距掌尺余望掌心,身体缓慢回转原位置不动,右掌继续向右移动,双眼及头扭转仍望掌心,右掌移至右肩侧,掌心朝下自然下落,头转回正位。再左手从左下侧向右上侧做圆弧运动,同时上身缓慢右转90度。当左掌抬至平天目后,双眼距掌尺余望掌心,身体缓慢回转至原位不动,左掌继续向左移动,双眼及头扭转仍望掌心,左掌移至左肩侧,掌心朝下自然下落,头转正位。重复上述动作,左右为一次,练习者可根据身体情况做六次、十二次、二十四次、三十六次,练习后成直立垂掌式调息2次。
注意事项:白鹤亮翅式不配合呼吸,左右转时双腿、双脚不要移动,身体转回原位时不要再随掌继续转身。
无极天罡内功术2大鹏抖翅
两臂从两侧徐徐抬起,掌心朝下做回,意念回收地气。平肩后,回收双掌,双掌指尖变为朝上,掌心外凸,意念排除外气,同时配合呼气。然后垂肘回收双掌至肩上,双膝屈,以膝盖不超过脚尖为度。配合吸气,意从掌心收气,再双腿慢慢站直,双掌从肩上向两侧排出,掌心外凸,配合呼气,意念从掌心发放外气,推至双肩平直,然后垂肘回收双掌至肩上,两膝屈,重复此式,次数同上,练习后成直立垂掌式。
注意事项:抖翅推出时,足趾应中度力量抓地,收掌时足趾放松。
无极天罡内功术3孔雀展翅
双臂从两侧缓慢抬起,掌心朝下而做凹,配合吸气,意念从掌心收外部清气,上肢伸直而不僵,向上做圆弧至两掌背在头上相距一拳宽,再向两侧缓慢回落。回落时配合呼气,掌心微凸,意念从掌心呼出或排放气,重复此式次数同上,练习后成直立垂掌式。
注意事项:双臂上展时应注意足趾放松,双掌回落时应注意足趾抓地和天目配合呼吸。
无极天罡内功术4金鸡颤翅
双掌上提至大包穴,掌心朝下,同时双足跟提起,前脚掌着地,身体上下颤动,足跟震击地,双掌随颤动在大包穴和带脉上下移动,频率不要太快,重复颤动三十六次。练功后成直立垂掌式。
注意事项:颤动时应注意震击足踵,身体健康者可配合呼吸。
无极天罡内功术5青鸾抬翅
双臂向前方抬起,掌心朝下,抬至平脐后,略停,调息一次。双掌心朝下,并自然柔和轻度弯曲向上抬,上身左转45度,双掌抬至与天目相平,同时左腿抬起至大腿与身躯与小腿各成90度。抬掌时掌心内凹,配合吸气,意念从掌心回收地气,然后再自然柔和弯曲地下落至平脐。下落时上身正位,掌心外凸,配合呼气,意念从掌心排气,左腿落回原地,然后双掌抬起,上身右转45度,抬右腿,左右重复次数同上。练习后成直立垂掌式。
注意事项:抬翅时注意双掌和腿的自然配合,意念分别在天目、掌心。
无极天罡内功术6丹凤摇翅
两掌向两侧缓慢抬起,掌心平对带脉时停止,上身向左慢转,同时右掌心沿带脉向左转,左掌心对带脉向左转,当上身左转至90度时,右掌心对脐,左掌心对命门,然后上身右转,右掌和左掌都对着带脉随之向右转。当身体成右转90度时左掌对脐,右掌对命门。左转右转为一次,练习后成直立垂掌式。
注意事项:本式主要推动带脉和肝胆气血。有高血压者,练习此式宜少而缓慢。
无极天罡内功术7朱雀搧翅
双臂向两侧缓慢柔和抬起,掌心朝后,小指在上抬至平肩,同时配合吸气,意念从掌心收进清气,然后双臂向下自然柔和的搧下至后,掌心相对,搧下时意念从双掌排出浊气,配合呼气重复次数同前,练习后成直立垂掌式。
注意事项:下搧翅时足趾抓地,上抬翅时足趾放松,天目搧动轻度开合。
无极天罡内功术8鸿雁抱翅
双掌从两侧抬起,掌心向下,意念从掌心回收清气,配合吸气。双臂平肩后双掌向前上方抱翅(如抱大气球状),并将身体前倾约80度左右,将气球抱归脐部。然后身体缓慢直立。双掌自然回归身体两侧,周身放松。重复此式六次。
天罡龙爪手源于道家古本《灵宝龙跷经》,是继“龙筋绵掌”后而修习的指力功。师祖广宁子当年以全莫教内功为基础,根据《灵宝龙跷经》中的修脉,内丹之派,融合药法,手诀,符咒而成的一门遣家玄功,并记载于武学宝典《无极秘录》之中。
张志春写序,推荐徐伟刚写的《大六壬揭迷与现代应用研究》。
徐伟刚的《袖里乾坤》。其实,它是由张志春老师任主编,这套书有奇门、大六壬、六爻、四柱各个门类。《神奇之门》
陈公献的《大六壬指南》,秦瑞生的《大六壬精注详解》。北海闲人的《六壬金针》和《大六壬断法述要》以及《毕法赋全解》、《〈大六指南〉诠解》、《〈大六壬指南〉占验今诠》。2008年时,徐伟刚的《智者乐水》,和杨景磐的《六壬断案详解》。
道家经典符咒书籍下载
本文2023-10-05 02:58:4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8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