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装书局的出版范围
按照出书宗旨,线装书局陆续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版本价值、收藏价值的古籍书和当代著作,在国内外受到读者的欢迎。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线装书有:《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影印丛书》、《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明刊孤本方志专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宋元珍影印丛刊——汉书》、《资治通鉴》、《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早期稀见家谱丛刊》、《史记》、《永乐北藏》;中英文对照丝绸版《孙子兵法》、《道德经》、《宋词一百首》;当代线装书有《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毛泽东诗词手迹》、《毛泽东选集》(全四卷)、《邓小平文选》(全三卷);精装书《中国二十世纪通鉴》、《古籍珍本游记丛刊》、《清代边疆史料抄稿本汇编》、《中华历史人物别传集》等。这些经典、学术著作的出版,丰富了我国的文献宝库,使之版本品类更丰富,中国特色更浓,成为收藏之珍本、善本书。
线装书局为传播、积累、保存民族文化遗产,抢救孤本善本,正在全力推出三项大型影印工程:一、《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影印丛书》;二、《省市图书馆古籍善本集成》;三、《高校图书馆古籍善本集成》。
明万历刊本 纸本 线装 五册 儿科著作。《证治准绳》中的一种,又名《幼科准绳》。九卷。刊于1602年。这个当时在2011年就拍卖过,但是没有当时的竞拍价格,估价在5000-8000元,也就是说价格一般,不过过去4年多了,价格市场有所变动也说不定,你可以再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读《赵清献公集》系列二
刊刻者:太末詹思谦
宋赵抃撰《赵清献公集》,有多种刊本。最早的应是嘉定刊本,也是赵抃的诗文集。次之是宋景定刊本,“宋景定元年,太末郡守天台陈仁玉访得章贡所刊集本,旁搜散轶,以刊之。”再有宋刊,元明补本。“元至治元年,蒙古晋人僧家奴钧元卿又跋之。”当然,这种宋刊元明递修本,已不可觅。
至明一代,又多次刊刻。有成化七年,三衢郡守马嵬阎铎于署后得旧刻䵝昧,更校讹补遗,以本传、神道碑、杂文刊为此本。有嘉靖元年秋九月九日中顺大夫衢州府知前南京四川道监察御史莆田林有年刊本,嘉靖壬戌岁季冬赐进士第中宪大夫衢州府知府宜兴安吾杨准刊本,万历十六年詹思谦刊本。
这套《赵清献公集》为《善本总目》所录万历成都知府詹思谦刊本(《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第1244页)。原装4厚册1函,绵纸、线装,共十卷,目录两卷。序文叶数为墨锭,或为试印本,此全本十分难得。
赵抃与詹思谦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一个在北宋,一个明晚期,相差时间大概有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那么长。可是,一本《赵清献公集》又将他们串联在一起。但詹思谦刻《赵清献公集》不是无缘无故的,不然,他怎么不去刻《包拯集》。读“赵清献公集序”便知其因。“先生太末人也,与牧甫同梓里。牧甫以宦辙视,先生则蜀旧守也;以里居视,先生则乡先进也。”詹思谦与赵抃是老乡,序中所言太末,并非龙游,而是泛指衢州,古人籍贯好以古地名称之。
詹思谦乃衢州常山后园人。据光绪《常山县志》载:“詹思谦,字牧甫,号洞源。万历甲戌进士。以工部主事补刑部。恤刑江南,雪休宁程任卿狱。迁成都知府。苗獐叛,督土汉兵讨之。升河南副使,调潼关,再调密云,以事谪知永平府。时川兵征倭还,多行剽掠,公移檄听点,川兵宵遁。任至辽东参政。著有《詹思谦游稿》《平蛮诗》。殁后入祀乡贤。”
常山詹氏,堪称常山望族。其鼻祖詹从效,字尧臣,原籍河南南阳。“天祐四年(907),梁太祖即位,封镠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公亦进节度副使。”五代后唐长兴三年(932)率军驻守草萍。后弃职隐于常山球川。而詹思谦之后园詹氏,以詹渊为始祖。光绪《常山县志》记载:“詹渊,本县彤旧人。至正十五年(1355),由人才任邑尉。廉恕公明,善治盗。割住址,拓县仓基。筑行乐窝于县南后园地,遂为后园詹氏之祖。”自鼻祖詹从效至詹渊,已是十二世。到了明代,后园詹氏人才辈出。自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至崇祯元年(1628)的82年间,先后出了詹莱、詹思谦、詹思虞、詹在泮、詹向善和詹承祉六位进士。
其中詹思虞为詹思谦胞兄。詹思虞“字如甫,号濬源,万历庚进士。初任刑部主事,历升松江知府。岁荒,省民米直银数十万,又以粮长解户为收户,县不并封,府不覆兑,民便这。府有金连者,将啸聚为盗,公以计解散之。又擒剧盗王仁。累升山西参政。时,霍、绛二大姓横恣,公悉惩以法,抚按称其才。任至山东按察使。祀乡贤。载《省志》”
詹思谦父亲詹绅,其“封荫”中记载:“以子需亨,赠文林郎、兵马司指挥孙思虞,加赠通议大夫、山东按察使司。”“循良”中又记载:“詹绅,字大章,后园人。博学强记,多谋略。游孙忠烈燧之门,燧死宁藩难,公至军中,迎其丧归葬。嘉靖十二年,以贡授江西星子知县。星子民穷盗薮,公至,劝农桑,兴学校,雪冤狱,弭盗贼,邻郡咸赖焉。以入觐,至吴城卒。子:需亨,南京兵马使;孙思虞、思谦。祀乡贤。”这足见后园詹氏一族的辉煌。
詹思谦与赵抃同为太末人,此为其刊刻《赵清献公集》原因之一。但更为关键的因素是,两人都执掌成都。
《宋史·卷三百一十六·列传第七十五》记载:“请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改益州。蜀地远民弱,吏肆为不法,州郡公相馈饷。抃以身帅之,蜀风为变。穷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识使者,抃行部无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此为赵抃第二次入川,赵抃第一次是宋仁宗赵祯皇祐元年冬,在江原县当县令。
赵抃第三次入川是宋英宗治平二年,赵抃任龙图阁直学士、成都府知府。此次入川,赵抃“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相随。”《宋史·卷三百一十六·列传第七十五》记载:“以宽为治。抃向使蜀日,有聚为妖祀者,治以峻法。及是,复有此狱,皆谓不免。抃察其亡他,曰:‘是特酒食过耳。’刑首恶而释余人,蜀民大悦。会荣諲除转运使,英宗谕諲曰:‘赵抃为成都,中和之政也。’赵抃执掌成都,留下“一如清水”的好名声。
赵抃第四次入川是熙宁五年,《宋史•卷三百一十六•列传第七十五》记载:“成都以戍卒为忧,遂以大学士复知成都。召见,劳之曰:‘前此,未有自政府往者,能为朕行乎?’对曰:‘陛下有言,即法也,奚例之问?”赵抃因治乱而来。
詹思谦刊本《赵清献公集》首序中道:“牧甫恬静遂志与道合,真学先生于乡稔矣。一行镇蜀期月政成矧也,牧甫才而文也,他日成都集成出,蜀人世习而诵之,有异乎,牧甫之传先生哉!”詹思谦正在成都知府任上,他学赵抃之治,故刊刻集成,想让蜀人世习而诵之。
打开书页,第一页右上角粘有“杭州抱经堂书局”书签。民国时期,杭州抱经堂书局是知名大书店,鲁迅先生常到此买书。
首册内页以“南阳赵氏-清献公文集”为书名,然后是六篇序。
首序时间最晚,虽无落款,但开篇有“岁戊子九月”,时间应是万历十六年。而其他序分别落款天台陈仁玉、蒙古僧家奴钧元卿、马嵬阎铎、宜兴安吾杨准、莆田林有年。从序的排列来看,可知,太末詹思谦刊本是以嘉靖元年林有年刊版为底本的。
那么,首序又是何人所撰?且看第三集《与徐霞客齐名的王士性作序》。
古籍小常识:什么是古籍? 收藏界普遍的看法是,1911年以前的书籍称为古籍,而1949年之前的称为解放前旧书。在国际上,各大博物馆对中国古籍以清入关(1644年)为界限,在此前的古籍,无论官刻、私刻,均为善本。而国内收藏界则以1795年为界,在此前的均视为善本,因此古籍中又有乾隆版、康熙版、明版、宋版之称。宋元时期的古籍很久以来就是藏家追捧的对象,拍卖会上,元以前的书往往是论残页卖;600年前的书是论页卖;400年前的书是论册卖。 古籍的版本 据博物馆的张先生进一步介绍,古籍还有原刻本、翻刻本、写刻本、套色刻本等版本之分,其中古籍中的原刻本一直是藏家的首选。翻刻本比较多,在存世古籍中所占最大,收藏价值略逊原刻本一筹。但有几种翻刻本值得藏家关注: 一是原刻本已不在了,或只有孤本残卷存世,则其翻刻本的珍贵程度堪比原刻本。 第二,翻刻者是历史上著名的刻书机构,如官书局中比较有名的通志堂、汲古阁等。 第三是影刻本。影刻就是先在原刻本上进行影摹,然后再上版雕刻,如此印出的书能够完整地保留宋元版原刻本的形状。这些影刻本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普通的翻刻本。第四,写刻本,是指由擅长书法的人或作者自己书写上版印出的书,如宋代苏轼写刻的《陶诗》,清代郑板桥自书的《板桥集》等。 还有就是套色刻本,即在同一书页上,印上颜色不同的文字和图画。这种套色印刷技术最早出现在元代,至明万历年间发展成熟。套色刻本的价值往往高于同时期墨本数倍,历来是收藏界追逐的热点。 在古籍收藏中,有一个说法,即“善本时间早于乾隆”;同一时期的古籍中“刻本优于印本,初刻优于翻刻,套色优于单色,图画优于文字”。 (强燕 朱文婧) 古籍展讯 位于广州市北京路的广州古籍书店,是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专业古籍书店。店内主要经营古籍珍本、善本线装书、现代新印文史等。几十年来广州古籍书店曾经收购、抢救了相当数量的古代珍本,最具代表性的有:唐代的《唐人写经》、宋代的《活人事证药方》、清代愈樾批注的《水经注》等,使一批极具珍藏价值、参考价值和版本价值的古旧书得以保存下来,重现光彩。9月23日-10月2日,该书店将在文明路中山图书馆有古籍展,展出古籍以明清时期的居多,还包括碑帖和部分特价书。 据了解,广州目前只有市古籍书店一家(包括北京路和东山书城两家分店)在经营古旧书籍,其他的就是一些个体户。 (朱文婧) 风险提示:收藏古籍先辨真假 与字画相比,古籍作假的不多。北京路古籍书店的杜经理表示,旧书的伪造情况相对字画等其他收藏品来说已经少很多,因为伪造古旧书的成本太高,纸质、墨色都很容易辨认,要仿造真的需要很高的技术。所以古旧书市场上的赝品还不是太多,但也不排除有赝品的风险。 据了解,古籍常见的作假方式有三种:一是剜改,比如将书名由常见名改为罕见名,或改牌记(即版权说明),将很晚的牌记改为早期的;还有改藏书印的,将普通藏书印改为名家藏印;二是以残充全,即将残册通过改造冒充全册。另一种较常见的就是染纸,将现在市面上的新书用茶叶水泡后冒充古书。 因此,在收藏古籍时,一定要先学习相关的知识,比如说要了解某个年代出版过什么代表书籍,这个年代的纸质、字形、油墨都有何特点;原刻本、影刻本、复刻本等不同形式的古籍应该是什么样子。当然,光有这些也不够,还需要多看细看。另外,还要多向行家请教,参加展览会、拍卖会了解行情,以免“用买人参的价钱买了萝卜”。 并非所有古籍都有价值 虽然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但在所有的藏品种类中,古籍是存世量最多的一种,收藏者藏有上百本古书轻而易举。因此,杜经理表示,并非所有古籍都有投资价值,一些当时发行量很大、做工不是很精细、存世数量很多的古旧书籍,价值不是很高。这就需要收购时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不要高价买了便宜货。 一般而言,在皇宫内用过的内府本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而历代查禁书目,著名学者的批、校、抄、稿本要特别注意。一经品题,身价百倍。这类书籍拍卖时比同类同版的要高出不少。另外,名人尺牍拍卖异军突起,屡创佳绩,现已在古籍收藏中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目前,一封一般的清代名人书札价格都在千元以上,明代名人的则需数千元。 近年来,古籍收藏已将视野拓展到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的图书数量可观,内容丰富,且由于距今较近,损坏或流失者也较少,时下价格也相对偏低,许多私人藏家在经济上都能承受。近年,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在关注“旧善本”的同时,又提出了“新善本”说,并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进步书刊和文献归于其中。1994年嘉德公司举行的首场古籍拍卖会上,孙中山的3封信札就分别拍出了7万元、92万元、17万元的高价。
本文2023-08-04 11:16:0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