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纪录是在什么时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3收藏

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纪录是在什么时候?,第1张

公元前1217年5月26日,居住在我国河南省安阳的人们,正在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正常活动,可是一件惊人的事情发生了。

人们仰望天空,之间光芒四射的太阳,突然产生了缺口,光色也暗淡下来。但是,在缺了很大一部分後,却又开始复原了。这就是人类历史上关于日食的最早记录。它刻在一片甲骨文上。

我国古代对日食的观察,保持了纪录的连续性。例如在《春秋》这本编年史终究记载了有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244年中的37次日食。

中国在汉朝时,张衡就已经发现了月食的原理,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看到地球影子的圆形而推断出地球是圆的。

伊巴谷还提出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同时观测月食,来测量地理经度。2世纪,托勒密利用古代月食记录来研究月球运动,这种方法一直延用到今天。

公元前2283年美索不达米亚的月食记录是世界最早的月食记录,其次是中国公元前1136年的月食记录。月食现象一直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古代中国与非洲民间认为月食是“天狗吞月”,必须敲锣打鼓才能赶走天狗。在汉朝时,张衡就已经发现了月食的部分原理,他认为是地球走到月亮的前面把太阳的光挡住了,“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月食。”公元前4世纪,亚里土多德从月食时看到的地球影子是圆的,而推断地球是球形的。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天文学家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 和公元前2世纪的伊巴谷(Hipparchus)都提出通过月食测定太阳一地球一月球系统的相对大小。伊巴谷还提出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同时观测月食,来测量地理经度。2世纪,托勒密利用古代月食记录来研究月球运动,这种方法一直延用到今天。在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出现之前,科学家一直通过观测月食来探索地球的大气结构。

张衡对月食进行的科学解释是世界最早的。

在汉朝时,张衡就已经发现了月食的部分原理,他认为是地球走到月亮的前面把太阳的光挡住了,“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月食。”

日月食,在中国古代很神秘,但事实上,中国古代对日月食就已经开始有了不少科学的了解和认知。

在中国的古书中很早就有关于日月食的记载,比如在《诗经》中,就记载了公元前776年8月21日发生的一次月食,而这次月食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比埃及所记载的还要早55年。

东汉张衡清楚解释了月食,中国古代对于日月食的记录一直都有,最系统、最完整的日食记录是《春秋》中所记录的由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中的37次日食。

这些日食通过后世的计算核对,有33次是完全可靠的。从春秋到清末,中国共记载了一千六百多条日食记录。

而古代天文学家对月食的记录同样很多,有一千一百多条。最早的月食记录是《诗经》中的一句诗:“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意思是发生了月食,这是正常的天体现象。

这句诗指的是公元前776年8月发生的一次月食,比古埃及出现月食记录还要早,古埃及出现月食记录是在公元前721年 2月。关于月食发生的规律和成因,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也进行了探讨。

古代的哲学著作《易经》说“月盈则食”,就是认识到月食多发生在满月的农历十五前后。

而东汉大科学家张衡对月食的解释更清楚,说月亮由于太阳的照射才发光,月食是由于地球挡住了太阳光的缘故。当月亮经过地影时,就发生了月食。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星” ,后世称张衡为“科圣”。

我国古代对月食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商朝,约公元前14世纪。当时,商朝的文献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十二月乙丑,月食,既。”这是已知的最早的月食记录。

月食是一种自然现象,当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域时,会发生月面变暗、变黑的现象。在古代,人们对月食感到惊恐和不解,认为它是天象示警或是凶兆的象征。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理解并解释月食的原理。

在我国古代,月食记录一直被记录下来,不仅用于预测天文现象,还被用于编纂历法。到了明朝,西方天文学开始传入中国,人们对月食的认知也逐步深入。清代学者对月食的研究更是达到了历史高峰,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月食的形成原理:

1、月球的运动: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每一个月绕行一周。当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域时,它会被暂时阻挡,使得部分地球观察者无法看到月球。

2、地球的阴影:当太阳、地球和月球在一条直线上时,太阳的光线被地球所阻挡,形成了一个阴影区域。这个阴影区域大致呈圆锥形,顶部朝向月球。

3、月食的类型:月食有两种主要类型,分别是全月食和月偏食。在全月食过程中,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阴影区域,导致月球表面完全变暗。而月偏食则是月球只有一部分进入阴影区域,导致月球表面只有一部分变暗。

4、月食的过程:月食开始时,月球的东部边缘开始进入地球的阴影区域。随着时间的推移,月球逐渐进入阴影的深处,直到它完全被阻挡。然后,月球开始从阴影中出来,最后完全离开地球的阴影区域。月食是由地球、月球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引起的现象。它是由于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域,导致部分或全部月球表面暂时无法被观察到。

《诗经·小雅》载:“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据天文学家考证,公元前776年8月21日,曾发生月偏食,距今2700多年,表明中国是世界最早记载月偏食的国家。新星的记载殷商甲骨文载:“七月己巳夕豆,有新大星并火。”据天文学家考证,公元前1300年,七月间的“己巳”晚上,在心宿二附近,突然出现了一颗新的大星,亮得像发火一样。此载距今已约3300年,比外国最早的记录(公元前134年希腊人依巴谷曾予记载)早1166年。

  日、月食的发生必须是新月和满月出现在黄白交点的一定界限之内,这个界限就叫做“食限”。计算表明,对日食而言,如果新月在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附近18度左右的范围内,就可能发生日食;如果新月在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附近16度左右的范围内,则一定有日食发生。

  对月食而言,如果望月在黄道和白点的交点附近12度左右的范围内,就可能发生月食;如果望月在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附近10度左右的范围内,则一定有月食发生。

  由于黄道和白道的交点有两个,这两个交点相距180度,所以一年之中有两段时间可能发生日食和月食,这两段时间都称为“食季”,它们相距半年。

  我国古代对日食的观察,保持了纪录的连续性。例如在《春秋》这本编年史记载了BC722年-479年的244年中的37次日食。从3世纪开始对于日食的记录,更是一直延续到近代,长达近2000年之久。

  中国观测日食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948年就有人观测到了日食。中国在公元前2300多年前就有了当时最先进的天文观象台。中国历来重视日食的预报,据说夏代一位天文官因沉湎酒色,漏报日食,被砍首以警示玩忽职守者。中国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丰富的日食记录。光是古书(至清代)的

史料(不包括甲骨文),就有1000多次日食记录。最早是《尚书》记载的发生在公元前1948年的一次日食。

  公元前2283年美

  索不达米亚的月食记录是世界最早的月食记录,其次是中国公元前1136年的月食记录。月食现象一直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常识历法篇。

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纪录是在什么时候?

公元前1217年5月26日,居住在我国河南省安阳的人们,正在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正常活动,可是一件惊人的事情发生了。人们仰望天空,之间光芒四...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