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苦丁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苦丁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29 苦丁的用法用量 210 苦丁的临床应用 21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苦丁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苦丁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苦丁 1 拼音
kǔ dīng
2 《辞典》:苦丁21 出处
《四川中药志》
22 拼音名Kǔ Dīnɡ
23 苦丁的别名小山萝卜、龙喳口(《草木便方》),叉头草(《四川中药志》,蛾子草(《中草药通讯》(3):58,1972)。
24 来源
为菊科植物台湾莴苣的全草。3~4月采收。
25 原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80~120厘米。全体均含有白色乳汁。主根数个,圆锥形。茎单一,直立,圆柱形,疏生长毛,上部多分枝。叶互生,通常无柄,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3~5厘米,羽状分裂,裂片边缘复作齿牙状,先端裂片较大,两侧裂片略下倾,先端尖锐或渐尖、或钝,基部呈耳廓状抱茎,耳缘具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浅绿,主脉上具有长毛。头状花序顶生,排列成圆锥花丛,总苞圆筒状;苞片覆瓦状排列,内列苞片披针形,较长,外列苞片短小;花淡**,全部舌状;雄蕊5,着生花冠管上;子房下位,花柱纤细,柱头2裂。瘦果卵圆形,扁平,黑色,先端具喙,冠毛白色,细软。花期5~9月。
26 生境分布生于路边及荒野。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江西、湖南、福建、台湾等地。
27 性味①《草木便方》:"苦。"
②《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无毒。"
28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疥癣,疔疮,痈肿,蛇咬伤。
①《草木便方》:"解毒,散热,清火,利筋骨,治中恶,羊疔,同蕌用。蛇伤起疱,捣涂。"
②《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调经种子。治疮毒痈肿及蛇伤。"
29 苦丁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210 苦丁的临床应用治疗扁桃体炎:采用蛾子草未抽薹幼苗的主根,鲜者3~5钱,干者1~3钱,水煎两次,混合,分3次服;或制成丸、散剂服用,每次05~1钱。据100例的随访观察,一般服药1~2日即获痊愈。
211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苦丁的方剂 香枣丸
zǎowán《瑞竹堂方》卷二:方名:香枣丸组成:苦丁香。主治:十种蛊气病。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
六丁神散拼音:liùdīngshénsǎn处方:苦丁香6枚(或称5分重),白丁香1钱,苦参末5分,赤小豆1
掌中金丸ngzhōngjīnwán处方:川山甲(炮)甘草苦丁香川椒苦葶苈白附子草乌头猪牙皂角各6克巴豆3克
吹喉祛风散鸭嘴者,炒)、脑子一字,碧雪、白僵蚕(炒去丝)、苦丁香(即甜瓜蒂,不用多)、灯草(米糊浆炒)。制法
夺命返魂散),杏仁4钱(去皮尖,2味用麸炒),炒药麸4钱,苦丁香1钱,信1两(独蒜去心,盛信在火内烧去性),
更多用到中药苦丁的方剂用到中药苦丁的中成药 杜仲双降袋泡剂
100袋,即得。性状:本品为棕褐粉末;气微,味微苦回甜。鉴别:(1)取本品5g,加乙醚20ml,水
源吉林甘和茶翘96g桑叶145g淡竹叶193g广藿香289g苦丁茶72g水翁花72g荷叶289g川木通96g栀子
鹅毛管眼药蒿、石菖蒲、茯苓、银花、连翘、甘草、玄参、枳壳、苦丁茶、枸杞子、木贼草、望月砂。功效:清火明目,消肿
甘和茶状:本品为黑褐色粉末状或颗粒状药茶;气香,味微甘苦。鉴别:(1)取本品1袋(或包),加水30ml,
通脉宝膏野菊花当归蒲公英赤芍天葵子石斛鸡血藤玄参甘草牛膝苦地丁延胡索(醋炙)黄芩黄芪白术(麸炒)性状:本品
更多用到中药苦丁的中成药古籍中的苦丁 《临证指南医案》:[卷八]耳
。以左耳为甚故也。桑叶丹皮连翘黑山栀青蒿汁象贝母丁肾开窍于耳。心亦寄窍于耳。心肾两亏。肝阳亢逆。故
《邵兰荪医案》:[卷一]暑壳(钱半)川朴(一钱)省头草(三钱)条芩(钱半)苦丁茶(钱半)通草(钱半)蔻壳(钱半)滑石(四钱)介
《临证指南医案》:[卷八]头痛目。是阳气骤升。乃冬失藏聚。水不生木之征也。频以苦辛治目。风阳上聚头巅。肝木横扰。胃受戕贼。至于呕
《叶天士医案精华》:五窍芎小生香附郁金羚羊角夏枯草干荷叶边青菊叶汁泛丸苦丁茶煎汤送形瘦尖长。禀乎木火。 不足。脑髓不固。
《临证指南医案》:[卷八]鼻目录 1 拼音 2 《保命歌括》卷四 21 组成 22 主治 附: 1 古籍中的五苓散加附子苍术木瓜汤 1 拼音
wǔ líng sàn jiā fù zǐ cāng zhú mù guā tāng
2 《保命歌括》卷四 21 组成五苓散、附子、苍术、木瓜。
22 主治寒湿,小便自利,大便泄泻,身重自汗。
古籍中的五苓散加附子苍术木瓜汤 《临证指南医案》:附录苁蓉石菖蒲丹溪滋阴大补丸即还少丹去楮实。黑地黄丸苍术熟地五味干姜虎潜丸熟地虎胫骨龟板黄柏知母琐阳当归
《银海指南》:[卷三]汤丸备要饮夹食,腹痛泄泻,及口渴便秘。即前平胃散,合后五苓散。五苓散(仲景)治诸湿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
《婴儿论》:辨寒热脉证并治第二
人参(三分)甘草(三分)半夏(五分)生姜(二分)苍术(三分)陈皮(五分)浓朴(五分)上九味咀。以水二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蜕五钱,水煎洗肿处,再温再洗,肿痛立消,洗后与五苓散加灯心。治阴囊忽肿,多坐地为风,或虫蚁吹着。八
《明医杂着》:[卷之六]附方目录 1 拼音 2 来源 3 性味 4 功能主治 5 煨姜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煨姜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煨姜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煨姜 1 拼音
wēi jiāng
2 来源将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洗净,鲜用,用草纸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湿,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纸焦黑,姜熟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
3 性味辛,温。
4 功能主治和中止呕。适用于脾胃不和、恶心呕吐等症。
5 煨姜的用法用量二、三片,煎服。
6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到中药煨姜的方剂 煨姜丸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生姜剜作合子,入药,湿纸裹,煨之,细嚼,饮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枣和丸,如
通真煨姜丸仙方》卷四:方名:通真煨姜丸别名:通真丸组成:良姜(炮)1钱,诃子(炮)1钱,肉桂(去皮)1钱,木
煨姜苋方十七:方名:煨姜苋方组成:马齿苋(细切)1握,生姜(细切)2两。主治:久痢不止,或赤或白。用法用量
蓬莪荗丸左胁,如覆杯,及妇人血瘕。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煨姜、木瓜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
煨姜汤便良方》:方名:煨姜汤组成:生姜1斤半(于星火内煨熟切片),杏仁半斤(去皮尖,蒸透),甘草4两(末
更多用到中药煨姜的方剂用到中药煨姜的中成药 胃苓丸
疸,调脾胃,止便浊。用法用量:炒米汤送下;呕吐,煨姜汤送下;泄泻,车前子炒米汤送下;潮热,竹叶炒米汤
艾叶生姜煨鸡蛋上3味加水适量同煮;待鸡蛋熟,剥去壳,复入原汤中煨片刻。功能主治温经,止血,安胎,散寒。适用于崩漏
使君子丸汁炙令香),陈皮(去白)1分,诃子肉半两(半生半煨,去核用),青黛半两(如是兼惊及带热泻,即入此1
安脾散拼音:ānpísǎn《百一》卷二处方高良姜1两(以百年壁上土23合敲碎,用水2碗煮干,薄切成片),
麝香丸痛。疔疮,诸气发背。用法用量:每服3丸,心腹痛,煨姜汤下;妇人血气痛,炒生姜醋汤下;小肠气,腹胁攻痛
更多用到中药煨姜的中成药古籍中的煨姜 《临证指南医案》:[卷八]胃脘痛
味淡短气。脘中微痛。(阳虚)人参淡附子桂枝炒远志煨姜某积滞久著。胃腑不宣。不时脘痛。已经数载。阳伤奚
《临证指南医案》:[卷六]疟未充。尚宜通补为法。人参生鹿茸当归紫石英茯苓炙草煨姜大枣又经邪不尽。寒热未止。缘疟久营卫气伤。脉络中
《类证治裁》:[卷之四泄泻论治]泄泻脉案(六分),加半夏(钱半)、薄荷梗(八分)、薏苡、煨姜(各三钱)、灯心(六分)。一服呕止泄稀,去滑石、
《冯氏锦囊秘录》:[痘疹全集卷三十五(痘疹补遗)]验痘吉凶诸候也。乃用芎、归、苓、术、炙草、桂心、天虫、角刺、煨姜。大枣为引,早晨服一剂不用人参者,晚间照此再服一
《外科大成》:[卷一主治方]肿疡主治方苦丁简介
本文2023-10-05 03:51:3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8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