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典籍载体中,有哪些是藏文化特有的,其存在反映了藏文化的哪些特点
藏文化丰富多彩,为大家列举一二。
1阳光:因为离天空最近,西藏是最受阳光眷顾的地方,全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小时以上。
2笑容:藏族人的笑容会让所有摄影师兴奋,并拍下个人摄影生涯最棒的照片。这样的笑可以用金子来形容。
3布达拉官:没去过西藏的人也早在无数影像和文字中熟悉了它,不过真正见到时感受完全不同。
4大昭寺:据说能在大昭寺的殿顶悠闲地待上大半天,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背包客。
5转经轮:藏族人用转经轮来代替念经,除了寺庙里的大经轮,最常见的就是手摇小经轮,游客最爱买的礼物之一。
6长明灯:在西藏,有寺庙就有长明灯。信徒们表达敬意的方式之一就是给每一盏长明灯添酥油,边添边诵经,默默祈祷。
7八廓街:拉萨最古老的街道,著名的汇聚各地朝拜者的转经道,拉萨的地标之一。
8磕长头:口诵六字真言、三步一拜、每拜必五体投地的伏身叩拜者在西藏随处可见。他们的虔诚让人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9六字真言:藏传佛教著名的“嗡、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就是如来佛把孙猴子压在五行山下那六个字,韩红在歌里也反复哼唱过
10密宗:密宗又称藏密,因其神秘性而多附会,武侠小说就最爱用密宗双修法来说事。
11雅鲁藏布江:西藏第一大河,藏人的母亲河,正如郑钧所唱,雅鲁藏布江有着把心洗清的能量。
12神山圣湖:朝拜神山圣湖是藏族人的人生目标之一。神山圣湖中最神圣、最受尊崇的是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
13冈仁波齐:在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看来,世界的中心就是这座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的山峰。
14转山/转湖:朝圣者最常采用的方式,很多藏族人一生中总要有几次转山/转湖的经历。
15唐卡:唐卡即藏语卷轴画之意,唐卡是供奉的圣物,绘制完工后要经由开光、加持,使之具有灵气,才算完成。
16哈达:尽管蒙古族也献哈达,但远远没有藏族人用得那么普遍。藏人出门总要随身带上几条以备不时之需。
17藏民族:传说神猴与罗刹魔女结合而繁衍出藏族先民。远古的传说竟与猿变人的进化论不谋而合,不能不说是奇迹。
18藏语:除了扎西德勒和金珠玛米,“锵”(青稞酒)恐怕就是内地人最熟悉的藏语单词了。
19藏医:神奇之处甚多,比如对胚胎学的认识甚至早于西医,至今没有合理的解释,难道真是神示的结果
20藏香:是西藏宗教生活不可缺少的必备品;藏区之外,它成为情调的发散装置和保健用品。
藏文《大藏经》与汉文《大藏经》有什么区别? 不同文种的《大藏经》其基本内容都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但是翻译以后各自都经过多次修订、增补和发展。所以,其内容各具特色。 藏文《大藏经》与汉文《大藏经》相比,有译语统一和忠实原文的特点(原因之一是藏文是根据梵文创造的,之二是有很多印度学者参与。根据德格版《大藏经》目录来看,参与译经事业的印度学者就达107人。)。现存的藏文《大藏经》所辑录的佛教典籍的数量,比汉文本多出1/3以上,其中印度学者、大师著作的译本,比汉文多出一倍多。 但是与汉文《大藏经》相比,藏文《大藏经》几乎没有收录历代藏族学者的著作。 汉文《大藏经》与藏文《大藏经》珠联璧合,共同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华大藏经》,无论是在宗教上或是在文化上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1、历史悠久
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息繁衍了。
2、地域性和多样性
藏区以地域主要分为卫藏、康区、安多、阿里四地,各自的文化呈现不同的特色。以地理环境而言高地、平地、山谷、林区等所处的地域文化有所不同。以劳动产业不同而言牧区、农区、农牧结合以及少数的渔业区的文化不同。
3、完整性
藏族文化主要以藏族聚居的地域文化为主,解放前藏区处于几乎封闭的环境,保持着较完整的原始状态,保留着的文化较完整。
4、宗教性
藏区的文化几乎全部都跟宗教有关联或受宗教的影响,藏传佛教是佛教与藏区土生土长宗教“苯教”结合而成,因此它的宗教有一定的独特性。
藏族的史前文化特点
一、史前藏文化的本土特质
1、石器——狩猎文化和游牧文化的象征。
2、半地穴、圜地式房屋——藏族碉房建筑的源头。
3、石棺葬——远古藏族先民本土的丧葬习俗及宗教情怀。
4、大石遗迹——原始风俗及宗教现象的文化遗存。
5、岩画——远古藏族先民生活及精神的写照。
二、史前藏文化呈现出的多元性特点
三、史前藏文化是人类古文明的象征
1、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可以说明远古时代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具备了猿和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在藏族口承文学中,大量的藏族神话、民间故事和传说等,记录了史前藏族人民的思想意识、信仰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社会和文化结构的初始形态。
因此,考察史前藏文化的文明史,不仅可通过考古,也可通过对藏族民间文学作品的分析,从而总结出史前青藏高原历史文化的形态,说明在史前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下,本土族人的物质、精神、制度三方面的传承和变迁的起始过程。
2、藏族文明史有5千年以上的历程。具有5千年历史的卡若文明、曲贡文明、象雄文明,以及雅隆部落文明正是以游牧、畜牧兼农业经济为主的,以既本土又多元的文化特性构筑了藏族5千年的文明史。
史前藏文化不仅具有悠久古老的历史,而且有着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是人类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在远古、在史前一直不断地创造着藏文化的远古文明,构筑了藏文化史前的本土性、多元性和变迁性。
圣域吹 我可以告诉你如果你能一个字都没错翻译出来,那为什么上周就不来翻译呢?而且你现在后者的名誉来翻译字有些具体字你没翻译出,而且没有一点语法含量,我当时就看到你在翻译一些比较容易的翻译,而根本没有理会这个提问,我看都一直在那里挂着五六天了,连个人影都没来翻译,然后我就想办法解决的,知道不?而在这后面我看着我的翻译然后照葫芦画葫,然后说什么一大堆的乱七八糟的坏话,你不觉得这是在····,我实在想不明白啊,我不在乎这点分,如果你要我可以白白送你500分, 你昨天还不是在说我不懂《三十颂》里的ང་ཡིག་མ་གཏོགས་ཡིག་ཤད་དབར༎ 其实这个后面还有一句话叫,ཚིགསབཅད་རྐང་མཐར་ཉིས་བཤད་འཐོབ།这才是完整的一句语法,但是在这两句的翻译里根本用不上那个,因为这两句根本不是什么ཚིགསབཅད། 这里是大家公共交流平台,有错就错,没错就没错,而不是指责对方批评对方的平台,没有必要闹气,我承认成都的翻译写成四川了,那不是我不会,而是当时隐隐约约心理想着昌都不就是四川的吗?那里藏族应该比较多,所以才不小心翻译错的,九寨沟我第一次翻译根本没错,后面我看到你在那貌似要吃了我不成,所以当时我在憋气的状态的打字才有了一个错误,但现在我改回我原来第一次的那样那个了行了吧,我实在觉得你的语法基础有点差, ,没有藏文语法根基,按你意思说,英语的话,WHAT IS THIS要翻译成=什么是这个。这样翻译了,再说我看你连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都翻译不清,因为楼主的提问我在一周前就看到了,因为那时候我对这两句翻译有所把握,但感觉翻译有点不成熟在语法或者在平时的字面写法上有点别人读其不太舒服的感觉才等到好几天联系藏学院的同学一起讨论最后整编翻译出来的你知道不?我想你未必连字面意思都翻译不出,因为楼主提问了那么久连个人影都没来翻译,直到昨晚我翻译后写上去,你才那后面乱七八糟的血口喷人,我看你才是看我的翻译然后照葫芦画葫然后说我的翻译没对,其实你的翻译从第一句就离谱了,知道不?
楼主的意思按藏文的写法,第一句,2009走进九寨沟的翻译,2009后面的那个"走进"两字在藏文的按照这两句话的意思里翻译就根本不用翻译,(༢༠༠༩ ལོར་གཟི་ཚ་སྡེ་སྒུར་།)写上这句话就里边已经含有了走进的意思,不用画蛇添足后面加个走进的藏文,要是加上那两个字的翻译就给别人(读者)的感觉是读着很不舒服的,知道不?还有你的第一句的前面和第二句的后面,这两边都加什么了,你不觉得别人看了很可笑吗?除非你是传说中的藏文主编者,这是在画蛇添足,藏文的文字的前头和后头根本没有那个符号的加法,最起码我学了十几年的藏文老师没教过加个那两个的符号,只教过我的翻译里的那两个符号,但这个藏文最前面的文头符号加也好不加也好大多数是一样,在平时的宣传或者关高里不加更好看,前面这文头符号大多是在藏文的经文里加的,后面文尾符号才是在任何地方都要加的更好看些而罢,
还有你的翻译“产”这字的翻译你看看你写了什么,你翻译的那个根本不是“产”字的翻译,连个接都接不上尾,你翻译的意思是“归”也就归所有,你说产自能这么说吗?要是这么翻译连整个句子的意思都要差不多变了,还有最后面你没加动词,你只翻译到了字面上“活动”在藏文你翻译就相当只翻译到了一半,字面上活动两字可以没有动词,但你想清楚这是在搞活动,所以后面要加动词(སྤེལ་བ),还有在你这句话里根本没有翻译名牌“两字”
好了不多说了,楼主相信的话你叫比较深懂藏文的人士叫他评价我和楼上那人的翻译,不要叫的懂点藏文不懂语法的人去给你翻译,免得又要来个只会字面翻译的人打乱你的头绪,藏文语法的很深的,比英语还深好几百倍,看看到底谁的准确,你可以带我的汉语解释去看给别人,看看我说的分析的对不对,我没在争分,我仔细翻译,跟着同学琢磨,最后拿出我们以为最合理的翻译后才拿出上面翻译,没想到在我后面还有这样的人在呒理取闹,血口喷人,还说什么丢了民族的脸,我还真可惜还有这样的同胞就为了百度的几分而不要同胞之间的友谊,若人犯我,我必犯人,所以我也只能给他来个硬的解释了
藏文典籍载体中,有哪些是藏文化特有的,其存在反映了藏文化的哪些特点
本文2023-10-05 04:06:0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8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