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教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3收藏

梅山教简介,第1张

梅山教,中国少数民族宗教的一种,与道教有着密切关系。梅山教以起源于湘中的梅山而得名,作为梅山教发祥地的古梅山文化区,地跨湖南邵阳、益阳、娄底、怀化等市县。中国南方的瑶、壮、苗、白、水、土家、仫佬、仡佬、毛南、侗等少数民族族群,都不同程度地信仰梅山教。梅山教尊奉「梅山启教」张五郎,木雕的张五郎神像两腿朝天、双手撑地,被称为「翻坛倒挂张五郎」,又简称为「翻坛倒立」。梅山教深受道教影响,道教的太上老君、张天师、玉皇、三元也为各族梅山教普遍敬奉。在梅山教的神灵系统中,道教神仙多与少数民族神祇同坛供祀,如各族梅山教多在上坛祀太上老君,中坛祀历代祖师,下坛祀梅山启教翻天倒挂张五郎。此外,尊崇道教神明三元,也是梅山教的显著特点。在信仰梅山教的南方少数民族中,梅山洞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地名。尤其是在瑶族历史记忆中的梅山,更被视为瑶人祖先的居地。梅山教信仰中的道教因素,与道教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有关。历史上梅山教在传播过程中,渗进了苗、侗、水、白、仡佬、仫佬等民族的信仰。梅山教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并对不同族群产生影响,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宗教文化上的反映。

张泽洪:〈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梅山教〉,武汉:《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封神演义里面的梅山七怪是什么结局

梅山七怪出自中国神魔小说《封神演义》,

它们是白猿、猪、牛、狗、羊、蛇和蜈蚣等七种动物修炼成精。 七怪先后下了山,阻止姜子牙所率领的大军,后来七怪被杀,死后被封为正神。 fc封神榜梅山七怪最后两个在哪里

梅山镇里用照妖镜能照出来五个 有的在房子里 有的在室外 医院里也有一个 实在不行就每个人都用照妖镜照一下 第六个在梅山里 打完第六个梅山的障碍物就消失了 打过最后一个猴精触发剧情 祝你玩得愉快

封神榜2部的梅山七怪怎么死的

梅山有七怪,它们是白猿、猪、牛、狗、羊、蛇和蜈蚣等七种畜类修炼而成,白猿为最厉害。当姜子牙率兵来到孟津时,七怪先后下了山。白猿化名袁洪任主帅并借千里眼和顺风耳的能力屡次识破周营的举动,杨戬到玉泉山的金霞洞问师父玉鼎真人后,才知猿妖等人的来历,回营后以相应

电视剧中的梅山七怪(7张) 的对策扰乱敌人的耳目,使千里眼和顺风耳失效,并在战斗中杀死了千里眼高明和顺风耳高觉,杨戬从云中子处借来照妖镜带在身上,途中遇见猪精朱子真,朱子真一口将杨戬吞下误以为消灭了杨戬。朱子真回营后,袁洪等设宴庆功,忽然间朱子真腹中发出声响,才知杨戬没死,又没法把杨戬弄出来,杨戬命朱子真现出原形,杨戬又命朱子真走到周营,将猪精朱子真杀死,自己从猪颈中出来。杨戬杀死了牛精金大升、羊精杨显等。至此,袁洪见梅山七怪已有六人被杀,非常愤怒,欲与杨戬决战,因袁洪法力颇大,变化莫测,与杨戬难分上下,女娲显圣,赐杨戬山河社稷图悬在树上。才收了袁洪,带回周营后,姜子牙命令斩首,头落现出莲花,莲花又化成头,一而再,再而三,终不能斩死。姜子牙请出陆压道人所赐七宝飞刀,才使袁洪终被杀死,梅山七怪全部消灭,殷商即亡,姬周800年的天下由此奠定。 封神英雄榜2梅山七怪是什么妖怪 梅山七怪最后结局

梅山七怪出自中国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它们是白猿、猪、牛、狗、羊、蛇和蜈蚣等七种动物修炼成精。七怪先后下了山,阻止姜子牙所率领的大军,后来七怪被杀,死后被封为正神。

封神英雄榜中梅山七怪是怎么死的

申公豹急於邀请梅山七怪下山对付西岐,梅山七怪借口没有修好法力不愿意下山,申公豹急於跟西岐作战愿意接受梅山七怪提出的任何要求,梅山七怪提醒申公豹必须进贡百名童男童女。

杨显设计令袁洪(梅山七怪之首)受伤,袁洪勃然大怒使用女娲石形成结界抵抗姜子牙,姜子牙掷出天书侵入袁洪身边的结界,杨戬在姜子牙的命令下向洞开的结界掷入杏黄旗,杏黄旗进入洞开的结界穿透袁洪的身体,袁洪跌跌撞撞死在地上化为灰烬,姜子牙伸手抓住了袁洪死前留下的女娲石。梅山七怪相继被姜子牙等人杀害。 梅山七怪帮着朝歌为什么还会被封神

为了完成天地大劫,还不仅仅是梅山七怪,你看最后申公豹 云中子都封神了

《封神榜》中梅山七怪分别都有谁 每个人都是什么来历

梅山有七怪,它们是白猿、猪、牛、狗、羊、蛇和蜈蚣等七种畜类修炼而成,白猿为最厉害。

当姜子牙率兵来到孟津时,七怪先后下了山。白猿化名袁洪任主帅并借千里眼和顺风耳的能力屡次识破周营的举动,杨戬到玉泉山的金霞洞问师父玉鼎真人后,才知猿妖等人的来历,用相应 的对策扰乱敌人的耳目,使千里眼和顺风耳失效,并在战斗中杀死了千里眼高明和顺风耳高觉,杨戬从云中子处借来照妖镜带在身上,途中遇见猪精朱子真,朱子真一口将杨戬吞下误以为消灭了杨戬。朱子真回营后,袁洪等设宴庆功,忽然间朱子真腹中发出声响,才知杨戬没死,又没法把杨戬弄出来,杨戬命朱子真现出原形,杨戬又命朱子真走到周营,将猪精朱子真杀死,自己从猪颈中出来。杨戬杀死了牛精金大升、羊精杨显等。至此,袁洪见梅山七怪已有六人被杀,非常愤怒,欲与杨戬决战,因袁洪法力颇大,变化莫测,与杨戬难分上下,女娲显圣,赐杨戬山河社稷图悬在树上。才收了袁洪,带回周营后,姜子牙命令斩首,头落现出莲花,莲花又化成头,一而再,再而三,终不能斩死。姜子牙请出陆压道人所赐七宝斩仙飞刀,才使袁洪终被杀死。梅山七怪后于姜子牙封神时被封为7位正神。 另:西游记一书中,梅山七怪已成正果,被称为梅山七圣,位于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之下,带领七千二百草头神,效命于杨戬。 结局(47)封神演义(2)

风云梅山传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风云梅山传

作者:叶沾尘

楔子

更新时间2006-9-1 12:40:00 字数:1527

 楔 子

  元末明初,朱元障与陈友谅逐鹿江南,曾几度入侵湘中益阳县(今湖南益阳)边缘山区。特别一个叫梅山9地区名)的地方,人民饱受战乱之苦。那里山麓连绵,到处奇峰绝岭。五代时,天下更是战乱连连,加上官府欺榨,真是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不堪忍受的百姓都联合起来反抗,并且形成了很多组织。其中最有名势力最大的是在梅山上开门立寨的一个组织。他们有个右甲首领叫顿汉凌,带领手下抵御官兵,自强自立。听闻此人从小聪颖无比,却不喜孔孟之学,反而好舞枪弄棒。十二岁离家出走,四处拜访名师,终于让他学得一身高强武艺,并且他还自创出一种绝顶神功——天地决,就凭这天地决,他踏遍大江南北未逢敌手。加之他人生得俊俏,又常穿一身白衣,江湖人送他一个外号“梅山白龙”。自他领导梅山众人以来,多次打破朝廷的禁锢和征伐,一时名震天下,称他们为“梅山洞蛮”。是时,各路英雄好汉纷纷来投,“梅山洞蛮”更是势如登天。同样也更遭朝廷嫉恨。

  后唐天成四年,楚王马殷遣江华指挥使王仝统兵进攻梅山。这天,顿汉凌正聚集众头领在议事厅商议抵抗事宜,一喽喽急匆匆闯进来行礼道:“报告首领,山下来了一汉子。自称扶汉阳,说有破敌妙计,要求见首领。”坐在上头的顿汉凌闻言大喜:“竟是此人来了,快快有请,快快有请。”喽喽领命正转身而去,“慢着”,顿汉凌叫住了他,转而对众头领……

梅山六兄弟和梅山七圣这是两伙人,所处的神话背景不同,没有什么关系的。如果非要说梅山六兄弟和梅山七圣之间的关系的话,就是都是以梅山为称号,而且都和杨戬有关系。梅山六兄弟和杨戬才是后来被称为梅山七圣的,他们都是神仙,是西游记里的人物。而所谓的梅山七圣其实是梅山七妖,出自封神演义,本体都是妖怪,在封神演义的封神之战中,后来被杨戬一一杀死,最后封神榜把这七个妖怪封为了正神。

 

梅山六兄弟是西游记中的人物,他们六个人都是能人异士,修炼成仙的人物,都在梅山修炼。六个人在西游记中和杨戬是意气相投,虽说没有杨戬的法力高强,背景强大,但是基本上还是和杨戬属于上下级和伙伴的关系。梅山六兄弟一直追随者杨戬战斗,不过在西游记中出场的机会不是很多。

 

而梅山七圣是封神演义里出现的,活跃在封神大战中。其实梅山七圣是七个妖怪,也就是梅山七妖,都是妖怪修炼而来。由于在封神之战中被朝歌所邀请,相助和杨戬所在的大周相战。不过还是其中六妖实力不足被杨戬轻松杀死,只有老大袁洪和杨戬相斗不相上下,后来杨戬还是在法宝江山社稷图的相助下才战败袁洪。最后梅山七妖被封为了正神。

 

梅山七妖被封为正神后,一直追随杨戬,不过在西游记中并没有出现这七个妖怪而已。不同的两伙人之间并不能因为都在梅山修炼就有关系的,只能说梅山在神话之中应该是一个洞天福地,才有这么多人选择了梅山作为潜修之地。

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记三十六天:(从上至下,共六层三十六天)

36无上大罗天

三清天:35玉清境清微天,34上清竟禹余天,33太清境大赤天

四焚天:29常融天,30玉隆天,31焚度天,32贾弈天

无色界四天:25皓庭霄度天,26渊通元洞天,27翰宠妙成天,28秀乐禁上天

色界十八天:7虚融越衡天,8太极蒙翳天,9赤明和阳天,10玄明恭华天,11耀明宗飘天,12竺落皇笳天,13虚明堂耀天,14观明端静天,15玄明恭庆天,,16太焕极瑶天,17元载孔升天,18太安皇崖天,19显庆极风天,20始皇孝芒天,21太黄翁重天,22无思江由天,23上揲阮乐天,24无极昙誓天

欲界六天:1太皇黄曾天,2大明玉完天,3清明保童天,4玄胎平育天,5元明文举天,6七曜摩夷天

十洲: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风麟洲,聚窟洲

三岛:蓬莱,方丈,瀛洲(参见<史记封禅书>)

洞天福地就是地上的仙山,它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除此之外,道教徒还崇拜五镇海渎、三十六靖庐、二十四治等,中国五岳则包括在洞天之内。

洞天福地多系实指。历代道士多往其间建宫立观,精勤修行,留下不少人文景观、历史文物和神话传说。

十大洞天

《天地宫府图》云:“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东晋道经《道迹经》(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实为《真诰》别本)胪列十大山洞及与此相应的十大洞天,后为唐司马承祯《上清天地宫府图经》和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等道书所据。它们是:

第一,王屋山洞,号“小有清虚天”。在王屋县(今山西垣曲、阳城和河南济源等县之间);

第二,委羽山洞,号“大有空明天”(“空”,一作“虚”)。在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三,西城山洞,号“太玄总真天”。未详所在,陶弘景《登真隐诀》疑在终南太一山,杜光庭云在蜀州;

第四,西玄山洞,号“三玄极真天”。亦莫知其所在。杜光庭云在金州;

第五,青城山洞,号“宝仙九室天”。在青城县(今四川都江堰市);

第六,赤城山洞,号“上玉清平山”(《天地宫府图》作“上清玉平之洞天)。在唐兴县(今浙江天台);

第七,罗浮山洞天,号“朱明耀真天”(“耀”,一作“辉”)。在博罗县(今属广东);

第八,句曲山洞,号“金坛华阳天”。在句容县(今属江苏);系上清道坛,茅山宗本山;

第九,林屋山洞,号“左神幽虚天”(《天地宫府图》作“龙神幽虚之洞天”)。在洞庭湖口,而杜光庭则称在苏州吴县(今属江苏);

第十,括苍山洞,号“成德隐玄天”。在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主峰在临海县境内)。

三十六小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是相对于十大洞天而言。《天地宫府图》云:

“三十六小洞天在诸名山之中,亦上仙所统治之处也。”《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序》引《龟山玉经》则谓,三十六洞天“别有日月星辰灵仙宫阙,主御罪福,典录死生,有高真所据,仙王所理”。三十六洞天一词,始见于东晋上清派道书。《真诰·稽神枢》云:“大天之内,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据道书所载,它们是:

第一,霍桐山洞,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今福建霞浦县南);

第二,东岳太山洞,名“蓬玄洞天”。在兖州乾封县(今山东泰安),自汉以来认为系考校死魂鬼神处;

第三,南岳衡山洞,名“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今属湖南),《元始上真众仙记》谓赤帝祝融氏治衡霍山。又云魏夫人(魏华存)治南岳山。按安徽霍山,古名衡山,一名天柱山。《抱朴子内篇》所谓“衡霍正岳”指此。

第四,西岳华山洞,名“总仙洞天”,亦号“极真洞天”。在华州华阴县(今属陕西);

第五,北岳常山洞,名“总玄洞天”。在恒州曲阳县(今属河北),明清以后改祀于山西浑源;

第六,中岳嵩山洞,名“司马洞天”。在登封县(今属河南);

第七,峨眉山洞,名“虚陵洞天”。在嘉州峨眉县(今四川峨眉山市);

第八,庐山洞,名“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

第九,四明山洞,名“丹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今属浙江。山实在宁波市西南);

第十,会稽山洞,名“极玄大元天”。在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绍兴)镜湖中,或云为蜀郡阳平山;

第十一,太白山洞,名“玄德洞天”。在京兆府长安县(实在今陕西周至、眉县、太白等县间);

第十二,西山洞,名“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

第十三,小沩山洞,名“好生玄上天”。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按小沩山洞,一作大围山;

第十四,潜山洞,名“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晋置,治今安徽潜山);

第十五,鬼谷山洞,名“贵玄司真天”。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传为张陵炼丹处;

第十六,武夷山洞,名“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今福建崇安,晋属建阳县,南唐置崇安场);

第十七,玉笥山洞,名“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今属江西);

第十八,华盖山洞,名“容成大玉天”。周回四十里,在温州永嘉县(今温州市),按此与江西华盖山同名异地;

第十九,盖竹山洞,名“长耀宝光天”。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二十,都峤山洞,名“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今广西容县);

第二十一,白石山洞,名“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今广西郁林)南海之南,或云和州含山县(今属安徽);

第二十二,句漏山洞,名“玉阙宝圭天”。在容州北流县(今属广西),传为葛洪炼丹处;

第二十三,九疑山洞,名“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今湖南宁远);

第二十四,洞阳山洞,名“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今湖南浏阳县西北);

第二十五,幕阜山洞,名“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今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境处);

第二十六,大酉山洞,名“大酉华妙天”。在辰州(今湖南沅陵)西北;

第二十七,金庭山洞,名“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

第二十八,麻姑山洞,名“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今属江西);

第二十九,仙都山洞,名“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青田山洞,名“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一,钟山洞,名“朱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今江苏南京);

第三十二,良常山洞,名“良常放命洞天”在润州句容县(今属江苏),近小茅山;

第三十三,紫盖山洞,名“紫玄洞照天”。在荆州当阳县(今属湖北);

第三十四,天目山洞,名“天盖涤玄天”。在杭州余杭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五,桃源山洞,名“白马玄光天”。在玄洲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第三十六,金华山洞,名“金华洞元天”。在婺州金华县(今属浙江)。

七十二福地

《天地宫府图》云:“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福地”一词,其出现甚早,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引有《福地志》和《孔丘福地》。“七十二福地”一词亦见于南北朝道书,《敷斋威仪经》有“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云云,具体名目则载于唐道士司马承祯所编《天地宫府图》等书中。它们是:

第一,地肺山(即茅山),在江宁府句容县(今属江苏);

第二,盖竹山,在衢州仙都县(按唐代衢州未置仙都县),或谓与第十九洞天同址;

第三,仙o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按唐代温州未置梁城县,疑是唐之“乐成县”,即今乐清,其境内名胜北雁荡山有白溪镇,是否,未详);

第四,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五,西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峤岭;

第六,南田山,在东海东。传说舟船可至,据《舆地纪胜》称,在浙江青田县南田,为古称七十二福地之一;

第七,玉溜山,在东海近蓬莱岛上;

第八,清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仙境相接;

第九,郁木洞(“洞”或作“坑”),在玉笥山(今江西永新境内)南;

第十,丹霞洞,在麻姑山(今江西南城境内)西;

第十一,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今湖南洞庭湖)中;

第十二,大若岩,在温州永嘉县(今属浙江)。传为陶弘景修《真诰》处;

第十三,焦源,在建州建阳县(今属福建)北;

第十四,灵墟,在台州唐兴县(今浙江天台)北。曾是唐道士司马承祯隐处;

第十五,沃州,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南;

第十六,天姥岑,在剡县(今浙江嵊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指此;

第十七,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南;

第十八,金庭山,在浙江嵊县东,上有金庭洞。唐裴通记云:剡中山水,金庭洞天为最。或曰别名紫微山,在庐州巢县(今属安徽);

第十九,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今属广东);

第二十,安山,在交州(今广东、广西)北;

第二十一,马岭山,在郴州郭内(今湖南郴县)水东;

第二十二,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今属湖南);

第二十三,洞真墟,亦在潭州长沙县,一作“洞真坛”;

第二十四,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

第二十五,光天坛,在衡山西源头;

第二十六,洞灵源,在南岳衡山招仙观西;

第二十七,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今福建政和、周宁、屏南等县间之洞宫山);

第二十八,陶山,在温州安国县(当为安固县,今浙江瑞安)。陶弘景曾隐居此处;

第二十九,三皇井,在温州横阳县(今浙江平阳);

第三十,烂柯山,在衢州信安县(今浙江衢州市);

第三十一,勒溪,在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东;

第三十二,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系正一道坛所在;

第三十三,灵山,在信州上饶县(今属江西)。一作“灵应山”,在饶州(治在今江西波阳)北;

第三十四,泉源,在罗浮山(今广东博罗境内);

第三十五,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今江西宁都);

第三十六,阁皂山,在吉州新淦县(今江西清江)。系灵宝派道坛;

第三十七,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今属江西);

第三十八,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许逊修道处;

第三十九,东白源,在洪州新吴县(今江西奉新)东;

第四十,钵池山,在楚州(今江苏淮安);

第四十一,论山,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四十二,毛公坛,在苏州长洲县(今江苏吴县)。或云在苏州洞庭湖中包山七十二坛;

第四十三,鸡笼山,在和州历阳县(今安徽和县);

第四十四,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今属河南);

第四十五,平都山,在忠州酆都县(今四川丰都);

第四十六,绿萝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北;

第四十七,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泽县(今属江西)。晋陶渊明隐居处。一说即庐山虎溪;

第四十八,彰龙山,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北;

第四十九,抱福山,在连州连山县(今属广东),或云在南海交州。一作“抱犊山”,在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

第五十,大面山,在益州成都县(今属四川都江堰市);

第五十一,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今属江西);

第五十二,马蹄山,在饶州鄱阳县(今江西波阳)。一作“马迹山”,或说在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怀宁),或说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五十三,德山(一作“地德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第五十四,高溪蓝水山,在雍州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五,蓝水,在西都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六,玉峰,在西都京兆县(今陕西西安)。或作“玉峰山”,在河中府(治在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

第五十七,天柱山,在杭州于潜县(今浙江临安境);

第五十八,商谷山,在商州(治在今陕西商县)。

第五十九,张公洞,在常州宜兴县(今江苏宜兴市);

第六十,司马悔山,在台洲天台(今属浙江);

第六十一,长在山,在齐州长山县(今属山东邹平);

第六十二,中条山,在河中府虞乡县(今山西永济)。或云在河中永乐(山西芮城县永乐镇),实指一山;

第六十三,茭湖鱼澄洞,在西古姚州(治在今云南姚安)。一作“鱼湖洞”,在四明山(浙江宁波西南);

第六十四,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今属四川);

第六十五,泸水,在西梁州(指《禹贡》所说梁州,今雅砻江及与金沙江汇合后一段);

第六十六,甘山,在黔南(泛指今贵州),一说在黔州(今四川彭水、黔江等县邻近贵州处);

第六十七,王晃山(一作“瑰山”),在汉州(治在今四川广汉);

第六十八,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一说在云中郡(治在今山西大同);

第六十九,云山,在邵州武刚县(今湖南武冈);

第七十,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今河南洛阳);

第七十一,卢山,在福州连江县(今属福建);

第七十二,东海山,在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东二十五里,即云台山。

以上据唐道士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次序排列。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和李思聪《洞渊集》所说,顺序及具体名称均多与此异。兹录北宋道士李思聪所编《洞渊集》,所列宋代七十二福地名于下,聊以备考:地肺山、盖竹山、青远山、安山、石磕山、东仙源、青屿山、郁木坑、赤水山、麻姑山顶后、君山、桂源、灵墟、沃洲、天姥岑、若耶溪、金庭山、马岭山、鹅羊山、真墟、清玉坛、光天坛、洞宫、陶山、洞灵源、三皇井、烂柯山、勒溪、龙虎山、灵山、白水源、逍遥山、阁皂山、始丰山、金精山、东白源、钵池山、论山、毛公坛、鸡笼山、桐柏山、平都山、绿罗山、彰县山、抱福山、大面山、虎溪、元辰山、马迹山、地德山、蓝水、玉峰山、天目山、商谷山、张公洞、鱼湖洞、中条山、地灵墟、绵竹山、甘山、瑰山、金城山、地灵山、北邙山、武当山、女儿山、少室山、庐山、西源山、南田山、玉溜山、抱犊山。

五岳:东岳-泰山,第二小洞天,岳神为天齐王(天齐仁圣大帝);

南岳-衡山,第三小洞天,岳神为司天王(司天昭圣大帝);

西岳-华山,第四小洞天,岳神为金天王(金天愿圣大帝) ;

北岳-恒山,第五小洞天,岳神为安天王(安天玄圣大帝);

中岳-嵩山,第六小洞天,岳神为中天王(中天崇圣大帝)

三宝君:天宝君玉清元始天尊也

灵宝君上清灵宝天尊也

神宝君太清道德天尊也即老子,太上老君

三宝君.三清,在道教经书中,即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三宝君各为经教之祖师,即三洞之尊神也。这就是说,把天上之道经符箓传授给世人的,乃是三宝君。三宝君传三洞真经,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道教三洞宗元》说:

天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真教主。灵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玄教主。神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神教主。故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经。第一洞真为大乘。第二洞玄为中乘。第三洞神为小乘。

三清境:「三清」的说法始于六朝,但此时「三清」多是指「三清境」,即太清境、玉清境和上清境,分别为神宝君、天宝君、灵宝君三位大神居住。后来,「三清」才逐渐作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通行代称,而「三清境」亦成为其居住地

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分别治于三清境,故三宝又称三清。三清境即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又名三天,即清微天.禹余天.太赤天。天宝君治在玉清境,即清微天,其气始青。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其气元黄。神宝君治在太清境,即太赤天,其气玄白。三气来自三元,而三元又生于妙一。故《九天生神章经》云:三号虽殊,本同一也。

玉清境中有九圣,上清境中有九真,太清境中有九仙。九仙者,第一上仙,二高仙,三大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灵仙,九至仙。三宝君欲拯济欲世及未断生死之人,使之离苦,得无为之乐,因而化身降世,授经立教。

四御:为道教天界尊神中辅佐“三清”的四位尊神,所以又称“四辅”。他们的全称是: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镇:即指: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

四渎:江、淮、河、济的古称,即指长江、淮河、黄河、济水而言。

四海:是我国古时所指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内之地,也泛指全国各地。

五祀:

1谓禘、郊、宗、祖、报五种祭礼。见《国语.鲁语上》。

2古代祭祀的五种神祗。(1)祭祀五行之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郑玄注:"此五祀者,五官之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太平御览》卷五二九引《汉书议》:"祠五祀,谓五行金木水火土也。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皆古贤能治成五行有功者,主其神祀之。"

3(2)祭祀住宅内外的五种神。《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祀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郑玄注:"五祀,门、户、中溜、灶、行也。"汉王充《论衡.祭意》:"五祀报门、户、井、灶、室中溜之功。门、户,人所出入,井、灶,人所欲食,中溜,人所托处,五者功钧,故俱祀之。"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门神》:"夫门为五祀之首,并非邪神,都人神之而不祀之,失其旨矣。"

4五类应享受祭祀的功臣。

八腊:古代“八腊”,即八种祭祀

梅山教简介

梅山教,中国少数民族宗教的一种,与道教有着密切关系。梅山教以起源于湘中的梅山而得名,作为梅山教发祥地的古梅山文化区,地跨湖南邵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