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王孟英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4收藏

古籍中的王孟英简介,第1张

王孟英即王士雄。王士雄(1808~1866)为清代著名医家,字孟英,浙江钱塘人,曾迁居杭州、上海。曾祖王学权精于医学。少年时家贫,当过盐行会计,边鉆研医学。对温病的证治和理论有独到见解,为我国近代较有影响的温病学家之一,对霍乱的辨证论治积累了丰富经验。著有《温热经纬》、《霍乱论》、《归砚录》。并将自己的临证医案整理成书(《王氏医案》),还参注了不少医书,如《女科辑要》、《四科简效方》等。他对于当时已传入的西方解剖、生理学等,持较开明的态度,并对一概拒绝西说而认为中西脏腑不同等论点,曾加以批驳。

详见百科词条:王孟英 [ 最后修订于2015/10/1 16:09:33 共25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朱震亨(12811358年),为元代医学家,金元四家之一。“滋阴派”的创始人。字彦修,又称丹溪。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和程朱理学,三十岁后才开始学医。他遍走江苏、浙江、安徽各地访求名医,后从罗知悌学医。认真鉆研《内经》等古医书,学术上受到刘完素、李杲等影响较大,并对刘完素火热学说有进一步发展,倡“阳有余阴不足”论。根据《内经》论证“相火”有常有变,认为人体有赖于“相火”以温养脏腑和推动功能活动,但“相火”易于妄动,一旦相火妄动就会耗伤精血发生病变。在养生方面,主张节制食欲, ,以保养阴分。临床治疗上主张滋阴降火,善用滋阴降火药,后世称其学术派别为养阴派(或滋阴派)。他所创用的越鞠丸、大补阴丸、琼玉膏等至今仍为常用方剂。主张临证时要灵活用药,反对当时一些医家忽视辨证,机械地搬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滥用辛燥药的做法。著有《格致余论》、《丹溪心法》、《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等书。他的学说不仅在国内受医者推重,对国外(如日本等国)也有较大影响。因世居丹溪,人又称丹溪先生、丹溪翁,是元代婺州羲乌(今浙江义乌)人。初业儒,攻就徐谦学性理之学。徐氏系得朱熹四传之学,震亨尽得其传。后徐罹疾,医皆不能疗,三十岁时因母病,遂决心学医,弃举子业。其时盛行南宋《和剂局方》,温燥之药几乎溢用,朱氏于此颇有异议。乃四出求师,企能纠正时弊。曾周游天下,遍访名师,后闻武林罗知悌为金刘完素之再传弟子,集张从正及李杲两家之长,拟前往就学。罗氏性倔之甚,震亨竟十次往返谒之,恭立门下,雨雪不能移其志。罗氏颇受感动,终于接见并为之言学医之要。朱氏得名医指迷,学问大增,其功底原来已较丰厚,其后声名遂大震。其学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戒人节欲,以免相火妄动而煎灼真阴,以获“阴平阳秘”之境地。其治善滋阴降火,自创方剂甚多,如大补阴丸、琼玉膏等,皆为后世所重,后世尊为“养阴派”。其著作

详见百科词条:朱丹溪 [ 最后修订于2016/3/24 13:30:26 共274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导引(physicalandbreathingexercise)一作道引。指以主动的肢体运动为主,并配合呼吸吐纳或自我推拿而进行的一种锻炼身体、防治疾病的保健方法,也是古代养生方法,后为道家承袭。《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唐·成玄英注:“导引神气,以养形魄,延年之道,驻形之术”(《南华真经注疏》)。晋·李颐注:“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意指通过调整呼吸,使脏腑经络之气和顺;通过肢体运动,使人体动作灵活柔和。《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唐·王冰注:“导引,谓筋骨,动支节……导引按蹻,中人用为养神调气之正道也。”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宋《圣济总录》:“人之五脏六腑,百骸九窍,皆一气之所通,气流则形和,气戾则病,导引之法,所以行血气,利关节,辟除外邪,使不能人也。”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绘有四十余种导引姿态图像。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载有导引法二百六十余条。道教将其继承发展,以导引为炼身的一种重要方法,认为它有调营卫、消水谷、除风邪、益血气、疗百病以至延年益寿的功效。《抱朴子内篇·别旨》:“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云笈七签》卷三十二至三十四亦详载其法,谓“导引之法,深能益人延年,与调气相须,令血脉通,除百病。”道经中列有大量导引法。

详见百科词条:导引 [ 最后修订于2016/8/19 21:09:44 共64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病机十九条指《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对病机的十九条论述。前人从实践中把某些类同的症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脏的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的依据。其内容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胺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肘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掌握这些病机,对一些症状比较复杂的疾病,具有执简驭繁的作用。但这毕竟还是一种粗略的分类归纳方法,临证时必须联系具体病情,全面分析,力求审因论治的准确性。病在下者高取之取穴法则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终始》。意谓病在下半身的,可取刺于上部的穴位治疗。参见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下取之上为治则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即病的主要证候在人体的下部,治疗用药或进行针灸应从上部着手。如脱肛取百会;腿脚有病取风府等。《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愿闻病机如何?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详见百科词条:病机十九条 [ 最后修订于2015/6/26 17:43:41 共74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王履(1332~?)为元末明初医家,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山人,昆山(今江苏昆山)人。通诗文画艺,曾学医于朱震亨。洪武四年(1371)任秦府良医正。著述较多,有《标题原病式》、《百病钩玄》、《医韵统》等,但留传行世的仅有《医经溯洄集》一书。此书不少论述表现出他所主张的“读者当活法,勿拘执”的进步治学思想,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书的古典医理以及宋以后著名医家的论点,有不少独到的阐述和发挥。尤其在论述伤寒和温病的区别上,具有独创见解。如提出“感天气恶毒异气”的病因观点,肯定了温病的临证特点。在医理上,重视心肾和“真阴真阳”之论,继承并发挥了朱震亨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吸收了刘完素的治病以泻火为主的思想,提出治疗温病当以除热为主,奠定了温病治疗中的清热养阴法则,对其后温病学家,如叶天士等很有影响。他所重视并论述的“真阴真阳”之说,对明代医家所论的“命门”说,亦有一定影响。他如主张对疾病从临床症状来分析,反对侈谈运气等等,都有一定意义。王履为元明间医学家兼画家(13321391年)。喜爱医学,后拜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为师。临证讲究遵循《内经》及《伤寒》之原则,然又能活机圆法,灵活变通,而不拘泥于古人臼窠,如认为温病伤寒在治法上应有所区别,而不宜一概师效《伤寒》之法;又如于亢则寒,承乃制之理论思想方面,亦颇有发明,每能独杼己见。所着甚丰,其《医经溯洄集》二书,为后世所重;另有《百病钩玄》二十卷,《医韵统》一百卷,均佚。王氏又工书画诗文,如游华山图、记、诗等,均为时人称道。

详见百科词条:王履 [ 最后修订于2015/9/29 16:35:02 共65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根结为经络部位名。根,根本,是经气始生的腧穴或部位 ;结,归结、布散,是经气归结的腧穴或部位 。经脉的根在四肢末端部,结在头面胸腹部。强调经脉从四肢末端到头面胸腹的联系特点,以说明它们之间的生理功能和穴位主治上的联系,这对腧穴分类和辨证取穴治疗都具有指导意义。《黄帝内经灵枢·根结》首论足六经的根结部位,后人据此,增加手六经根结。

《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合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经脉以四肢末端的井穴为根,头面胸腹的一定部位为结,用以说明四肢与头面胸腹之间生理功能和穴位主治上的联系。根结的具体部位,详见《黄帝内经灵枢·根结》。手三阴三阳的根结《黄帝内经灵枢·根结》中没有记述。后《针经指南》又概括为“四根三结”,将手六经包括在内。

详见百科词条:根结 [ 最后修订于2015/11/27 18:31:16 共223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王孟英简介

王孟英即王士雄。王士雄(1808~1866)为清代著名医家,字孟英,浙江钱塘人,曾迁居杭州、上海。曾祖王学权精于医学。少年时家贫,当过盐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