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毒花
中国十大毒花如下:
第一:曼陀罗
曼陀罗别名洋金花,是茄科曼陀罗属,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第二:狼毒
狼毒别名打碗花、断肠草,属瑞香科狼毒属,其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
第三:钩吻
钩吻别名断肠草,相信这个名字大家在很多武侠小说中都听到过。钩吻属于马钱科钩吻属,钩吻与我们时常见的金银花很相似有的人常会把这两种混淆,但其实他们之间是有很大差距的,钩吻全身都是毒。
第四:毛莨
毛莨别名野芹菜,属于毛莨科毛莨属,主要分布于田野、路边是很常见的植物,毛莨含有很强的刺激性成分。
第五:马钱子
马钱子别名牛银,属马钱科马钱子属,主要分布早印度、越南以及中国云南等地。马钱子含有很浓的碱性毒素。
第六:一品红
别名老来娇,属大戟科大戟属,原产于墨西哥,一品红的浑身都含毒。
第七:夹竹桃
夹竹桃别名半年红,属夹竹桃科夹竹桃属,产于伊朗、印度等地,先别多移栽为庭院观赏类植物,它的根叶皮皆有毒。
第八:毛地黄
毛地黄别名金钟花,属玄参科毛地黄属,原产于欧洲。
第九:乌头
乌头别名五毒根,属毛莨科乌头属,对于这个相信看过《女相》的朋友们知道,这类植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第十:见血封喉
见血封喉别名箭毒木,属桑科见血封喉属,主要分布于热带季雨林和雨林区,乳汁剧毒。
总结:
在我们身边的美丽植物,或许是我们多喜爱的,特别是现代的公园内的很多观赏性植物其实很多都是含毒的,因此最好是不要多接触。
名称:马钱子
类别:活血化瘀药
拼音:MA QIAN ZI
拉丁:Semen Strychni
英文:Nux Vomica, Dong Button
别名:番木鳖、苦实把豆儿(《飞鸿集》)、火失刻把都(《纲目》)、苦实(《本草原始》)、马前、牛银(《本草求原》)大、方八(《中药材手册》)
处方名:马钱子、马前子、生马钱、制马钱、炙马钱子、制马钱子、砂炙马钱子、油炙马钱子、水炙马钱子等
处方中写马钱子、马前子均指生马钱子。为原药去杂质及毛茸研末入药者。毒性特大,用须格外小心。
砂炙马前子或称炙马前子。为净马钱子用砂子炒至膨胀内部棕**时取出入药者。毒性减小。
油炙马钱子又称油马钱子。为净马钱子在植物油中炸至膨胀内部棕**时取出入药者。毒性减小。
水炙马前子为净马钱子用水煮沸,水浸后切片晾干入药者。因水煮温度低,不能大大减少其毒性,用量宜小。
制马前子为砂炙、油炙、水炙马前子的统称。
药用部位:成熟种子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高10~13m。叶对生,有柄;叶片广卵形,先端急尖或微凹,全缘,革质,有光泽,主脉5条,罕3条。聚伞花序顶生,花小,白色,近无梗;花萼先端5裂;花冠筒状;雄蕊5,无花丝;子房上位,花柱长与花冠相近。浆果球形,直径6~13cm,成熟时橙色,表面光滑。种子3~5粒或多,圆盘形,密被银色茸毛,种柄生于一面的中央。
药材性状:种子扁圆纽扣状,常一面微凹,另面稍隆起,直径12~3cm,厚3~6mm,表面灰绿色或灰**,密生匐伏的银灰色丝状茸毛,由中央向四川射出;底面中央有圆点状突起的种脐,边缘有微尖突的珠孔。质坚硬,平行剖面可见淡黄白色胚乳,角质状,子叶心形,叶脉5~7条。无臭,味极苦。
产地:马钱:印度、越南、缅甸、泰国、斯里兰卡 (云南马钱:云南)
采收加工与储藏:采制9~10月,摘取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洗净附着的果肉,晒干。用砂烫去毛后,研粉用。
炮制方法:马钱子粉:取沙子,置锅内炒热,加入拣净的马钱子,炒至呈深**并鼓起,取出,筛去砂子,刮去毛,研粉。油马钱子:取拣净的马钱子,加水煮沸,取出,再用水浸泡,捞出,刮去皮毛,微晾,切成薄片。另取麻油少许,置锅内烧热,加入马钱子片,炒至微**,取出,放凉。《纲目》:“或云以豆腐制过用之良,”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①《纲目》:“苦,寒,有毒。”②《本草原始》:“味苦,寒,大毒。”归肝、脾二经。
功能主治: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麻木瘫痪,重症肌无力等。
用法用量:内服:炮制后入丸、散,日服03~06g(大剂量09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浸水、醋磨、煎油涂敷,或熬膏摊贴。
1900年10月17日生于安徽省桐城县。
1926年7月毕业于东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获理学士学位。
1926年8月—1929年7月任东南大学理学院助教。
1929年9月—1933年6月赴美国伊利诺大学研究院深造,获哲学博士学位。
1933年8月—1934年赴德国明兴大学深造。
1934年—1935年6月赴奥地利格拉兹大学深造。
1935年8月1937年7月任南京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1937年8月—1946年6月任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代理所长。
1946年8月—1949年7月任暨南大学教授兼化学系主任。
1947年7月—1950年6月兼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1948—1199年兼任同济大学教授。
1949年10月—1952年8月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1952年10月—1955年8月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1955年9月1989年3月任兰州大学教授,甘肃省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化学会理事,《化学学报》编委。
1956年受聘为《四面体》(Tetrahedron)荣誉编辑;
1978年—1982年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20届理事会理事。
1978—1988年任兰州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兼天然产物有机化学研究室主任。
1989年3月11日在兰州病逝。
朱子清,别名镜心,1900年10月17日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县一书香世家,父亲在农村半耕半读。1907年他在乡村私塾就读,酷爱古典诗词、经史著作和书画。1917—1921年他先后在安庆六邑中学和安徽省立第五中学学习。其间他曾作为学生会代表,多次参加反对帝国主义的游行、请愿、演讲等爱国活动,为此,他曾被警察打伤,乃至被校方开除。1921年他考入东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学习。大学时期,在恽代英等进步人士的影响下,朱子清的爱国热情更加高涨。1925年,他积极参加“五卅”运动,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斗。1926年他大学毕业,获理学士学位,留校任教。不久,在东南大学的“易校长学潮”中,他与国民党反动派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结果被辞退。
1927年上海发生“四·一二”反革命事变,面对反动政府腐败堕落,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现实,朱子清抱着“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良好愿望,毅然于1929年远涉重洋,前往美国伊利诺大学研究院求学。1931年,国内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他作为伊利诺大学中国留学生会会长,在当年的“双十节”庆祝会上慷慨陈词,痛斥中国反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对祖国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惨遭践踏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显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1933年他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由伊利诺大学研究院化学系主任亚当斯(R·Adams)推荐,赴德国明兴大学从名师维兰德(H·Wieland)继续进行有机化学研究。1934年转赴奥地利格拉兹大学,在微量化学的首创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普雷格尔(Fritz Pregl )建立的实验室学习微量分析。1935年朱子清学成回国后,立即投入研究和教学工作。历任南京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代理所长,暨南大学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同济大学教授。在此期间,朱子清除了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外,在马钱子碱、钩吻素、贝母素的研究方面也做了突出的贡献,主要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的领导下,朱子清深深感到中国有了希望,于是一心致力于科学和教育事业。他先后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并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55年,为了改变我国西北地区的落后面貌,他携带全家老小及主要助手,由条件优越的上海来到“马路不平、电灯不明”的兰州。在兰州大学,他克服了各种困难,带领助手们因陋就简,土法上马,于1956年在祖国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建立了第一间有机微量分析实验室。同时,他还率先在兰州大学建立了生物碱实验室,把自己的聪明和才智无私地奉献给科学和教育事业。朱子清曾先后担任甘肃省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化学会理事、《化学学报》编委、甘肃省科协名誉主席等职。此外,他还是甘肃省政协第四、第五、第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并当选为九三学社甘肃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积极参政议政。
朱子清在有机化学,尤其在天然产物有机化学方面造诣精深。他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有机化学领域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在《美国化学会志》、德国《来比锡化学年报》、《中国科学》、《化学学报》、《科学通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等国内外近20种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在国内外有机化学界享有盛誉。特别是关于贝母植物碱的研究,曾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中国十大毒花
本文2023-10-05 05:55:0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9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