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欣赏(探寻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1收藏

草书欣赏(探寻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第1张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方式。草书作为书法中的一种,它的特点是潇洒、豁达、自由,是中国书法中最具个性化的一种。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草书欣赏来探寻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

草书欣赏

草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它的特点是潇洒、豁达、自由。草书以笔画简练、形体变化多端、气韵生动为特征,它的笔画具有很强的变化性和表现力,能够表达出作者的个性和情感。下面是几幅草书作品的欣赏:

这幅草书作品是唐代书法家张旭的《兰亭序》,这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张旭的草书以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气韵生动著称,这幅作品中的每一个笔画都充满了张旭的个性和情感。

这幅草书作品是清代书法家怀素的《道德经》。怀素的草书以潇洒自如、笔力奔放、气势磅礴著称,这幅作品中的每一个笔画都充满了怀素的个性和情感。

这幅草书作品是现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之一,他的草书以骨韵俊逸、气势磅礴、气韵生动著称,这幅作品中的每一个笔画都充满了王羲之的个性和情感。

操作步骤

如果你想学习草书,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步骤一:准备工具

学习草书需要准备以下工具:毛笔、墨汁、宣纸、砚台、水。毛笔是书法的重要工具,选择一支好的毛笔非常重要。墨汁是书法中的颜料,它的品质也会影响到作品的质量。宣纸是书法中常用的纸张,它的质量也会影响到作品的质量。砚台是研墨汁的工具,水是调节墨汁浓度的工具。

步骤二:学习基本笔画

学习草书需要先学习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点等。这些基本笔画是草书的基础,掌握好基本笔画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步骤三:学习草书的特点

草书的特点是潇洒、豁达、自由,它的笔画具有很强的变化性和表现力。学习草书需要了解草书的特点,包括笔画的变化、气韵的表现等。

步骤四:练习草书

学习草书需要不断地练习,通过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草书水平。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草书作品进行模仿,也可以自己创作一些草书作品。

结尾

草书作为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它的特点是潇洒、豁达、自由。草书以笔画简练、形体变化多端、气韵生动为特征,它的笔画具有很强的变化性和表现力,能够表达出作者的个性和情感。通过草书欣赏和学习草书的操作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探寻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草书潇洒自然的气质,深的大家的喜爱。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草书书法精彩作品欣赏,希望对你有用!

草书书法精彩作品欣赏欣赏

 草书书法精彩作品欣赏1

 草书书法精彩作品欣赏2

 草书书法精彩作品欣赏3

 草书书法精彩作品欣赏4

 中国书法之草书的介绍

 1、名称演变

 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由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扁方,笔带横势。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妙,变化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

 2、发展

 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三大阶段。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章草笔法用“一”形,今草笔法用“s”形。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运笔放纵、点画狼藉的又称大草或狂草。

 从 草书 发展史讲,章草大体上形成于西汉宣、元之间,兴盛于东汉、三国及西晋。当时,它既是一种小学“识字”,也是一种章草标准字体。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 书法字体 章草,希望你们喜欢。

书法字体章草欣赏

 书法字体章草1

 书法字体章草2

 书法字体章草3

 书法字体章草4

 书法字体章草5

 章草书法字体的学习与创作

 一、选帖与识草

 章草由于本身就是比较有法度的草书,选帖相对来说容易一些。前人一般选择三国时期皇象的《急就章》作为人门之阶。此帖所存录的章草文字较多,不仅可以从中学到比较早的章草法度,也可以从中掌握章草的字法体系。不过,这个范本是刻帖,又由于字法简古,不容易看出行笔的脉络,需要看后人的墨迹本。传世墨迹本的章草《急就章》名作有赵孟頫、邓文原、宋克等人所书,属于后人临习皇象《急就章》的典范。将以上所举的墨迹本《急就章》与里象的刻本《急就章》对照临习,可以得法。另外,张芝的《八月九日帖》,索靖的《出师颂》、《文武帖》、《月仪帖》,隋人《出师颂》等也是很好的章草范本。只是这几种字数较少。

 学习章草,还有一个问题是要穷源。二十世纪出土了大量的汉代简牍,其中很多是草书,这些都是章草的源头,学习章草在得法以后,可以从这些不太成熟的草书中汲取营养,求其变态以及古朴自然之趣,对提高章草艺术的境界会有帮助。

 章草因为有比较固定的字形姿态,因此,章草的学习更要熟记字形,不然就不可能叫做章草了。

 学习章草首先要识草。章草的草法有它自己的规律,因此,要想写好一手纯正的章草,认识并且记住草法是非常必要的。仅仅抓住章草的几个典型的笔法,那不能称之为章草,这个道理很请楚。前人所留下的章草范本如《急就章》、《千字文》就是很好的章草草法字典,在临摹的同时,要记住它的每一字的写法,这样等到我们自己创作一件章草作品时,就会心中有数了。另外,明人所作的《章草草诀歌》对于我们学习、辨别章草草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章草的笔法问题

 章草从用笔上看,虽然继承了隶书的某些特点,如明显的波磔,但它不全像隶书。我们知道,典型的隶书强调逆人的蚕头,而不是直接顺势而入。

 章草的用笔也并非古今一致,它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如《居延误死马驹册》中的用笔 方法 ,可以看得出,这些草书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如何入笔,而是笔锋直下,这样形成圆厚之形,这是不同于后世逆人平出的用笔方法的,有些类似的古人写篆书的方法。如果说得细致一些,大概是用笔锋直按下去,在纸上形成一定的面积后,再运行。需要注意,毛笔前面如锥,是尖的,如果我们把毛笔倾斜的按下去,则形成了比较尖的形态;如果采取横切的方法入笔,则形成方的形态;如果逆锋回转,也就是前人所说的“欲左先右”,则显得迟滞,这样的方法直到很晚才有,大概是唐人写楷书的方法,在草书中,出现这样的起笔,显得不是很流畅。因此,在写汉简中的草书时,要仔细揣摩其中的起笔之法,这样才能写出其中浑朴流畅的韵味。而且,若能掌握这个时期简书章草的用笔方法,对我们学习章草,也是至关重要的。

 魏晋时期,我们能见到的章草名帖绝大部分是黑底白字的刻帖,不容易看出其用笔的方法,所以,我们最好先找一些这个时期的墨迹来看,如晋人残纸中好的范本,《济白帖》、陆机《平复帖》,也多是笔锋直下,形成浑圆之势,没有过多强调锋势的侧转,当然,《平复帖》中也开始出现一些笔锋顺势侧切的入笔方式,如“居”字等,这种入笔方式还是比较少见。

 这个时期存留在刻帖中的章草名作就有较多的这种侧切而入的笔法。如皇象《急就章》中的横画,侧锋(锋尖)入纸,如同后世写楷书的笔法,索靖《月仪帖》也多用此法。不知这种风格的出现与后人刻帖时的加工有无关系。因为我们在皇象《急就章》的笔画中,很难找到当时所应有的浑厚气象。所以,笔者个人认为,在学习《急就章》这样的范本时,要多参看一些当时人留下的墨迹,研究他们的用笔方式,才不至于写成元朝以后人章草的那个样子。

 王羲之《豹奴帖》也是刻帖,可以代表东晋时期章草的基本笔法,我们已经说过,王羲之用今草的方法写章草,至少在用笔上是如此,其中很多字与王羲之所写的今草没有两样。尖锋入纸的现象很多,如“不”字第一笔,起笔及收笔都很尖。从这件作品的用笔来看,章草已经不复从前的古朴浑厚气象了。

 后世章草大多继承王羲之的方法,用今草笔法写章草。

 章草的收笔多是“燕层”,但在汉简草书中,这种典型姿态并不多见,到章草成熟时期——魏晋时期,这种笔法则已经定型,并且成为章草最为醒目的标志。

 章草中的连笔较今草为少,连笔只是一个字之内的事情,其中有提按,有转折,这与今草的方法并没有什么两样,需要说明的是,章草连笔更重视厚重、浑朴的艺术效果,所以,用笔至圆转时,不要过于轻滑,要写出其中的遒劲之势。

 三、字法与章法

 章草字法在定型以后,相对比较稳定,因为,后世章草是以保留节目而存在的,字法并没有得到更多的发展余地,如果过分的变形,则可能写出来的不是章草了。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后世书家在字法上没有创造性发挥的可能性。如陆机《平复帖》在字势取纵向,王羲之章草以横向取势为主。另外,历史上各家在具体的字态上也都有各自的成就,如字的左右关系,一字之中的轻重、虚实关系,字势的正与敲等等,但总归不能过分追求变态,以至于突破章草的基本规范。

 章草一般是字字独立,因此,章法问题比较单纯一些。

 在定型期以前,写在简上的章革只有上下字的关系,或者说是一行字的处理方法,有些写得开张,有些写得紧凑,其中不无开因变化,如《居延误死马驹册》。魏晋时期,纸张的大量运用,章草的书写格局也并未发生重大变化。如果有的话,在纸上书写,因为尺幅比较宽,行列意识加强了。这带来一些变化,即字与字之间的关系紧密了。张芝《八月九日帖》的行距很宽,这与汉简排列在一起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明朝宋克临写《急就章》时,有时也采用密集型写法。因此,从章法排列来看,章草一是行与行之间采取密集式的,一是采取宽松式的。但一般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较紧。

 章草的创作要在掌握草法的基础—上进行,例如,我们要写一幅章草作品,在选好内容后,要清楚每个字的草法,不知道的,最好先查有关书籍,这样写出来就有分寸。

 章草的境界以高古、典雅为上,字法以简练是尚,笔法以浑朴为准,字形切忌生硬。

古诗词这一精美的国粹,与狂傲不羁的草书书法相结合,又会创造出什么不一样的美来。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诗词草书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古诗词草书书法作品欣赏

 古诗词草书书法作品1

 古诗词草书书法作品2

 古诗词草书书法作品3

 古诗词草书书法作品4

 历代草书解析

晋代草书家索靖是张芝姐姐的孙子,他传张芝的草法,并学韦诞,笔势劲健,很为世人所推崇。王羲之则博采众长、兼精诸体,得力于张芝、钟繇,且能增减古法,改变汉魏朴质的书风,遒媚劲健、千变万化、纯出自然。由于他在书法艺术上具有继往开来的卓越成就,其书迹为历代所看重,影响之大,无人能及,故有“书圣”之称。他的草书刻本很多,以《十七帖》最为着名。《丧乱帖》早在唐德宗时就流入日本,另外还有《奉帖》、《孔侍中》帖。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他的书法起初学其父,后学张芝,改变字体,别创新法,俊迈而有生气。当时称他的草书为“破体”(即行书的变体)。南朝各代及唐宋以来的书家大都受他的影响。

隋代草书家以智永最为着名。他是王羲之的七代孙,书学继承祖法,功力很深,以精熟守法着称。虞世南得到他的传授,对初唐影响很大,传世的《真草千字文》有墨迹及刻本,可供参看。

唐代书家以楷书为主,也多能草书。当时的草书大多是今草,偶尔也有写章草的,但只是对古体的摹拟,没有什么发展。虞世南亲受智永的传授,又深得王羲之的规模,所以用笔圆融凝重、外柔内刚,因而自成一家。褚遂良学他,又取法羲之,草书婉畅多姿。颜真卿受其影响也很大,从他的《争坐位》、《祭侄文槁》等帖就可以看出。

唐代以后,宋元明诸书家多善行书,草书则非其所长。即使偶有作草书的,也大都是在草书里兼有行楷,驳杂不纯。这种现象在宋四家及元明清的赵孟、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吴宽等人的作品中都不能避免。这时书家的作品可以称得上草书的,只有黄庭坚的《诸上座帖》,虽说个别字不免小失,但笔势雄放瑰奇、飘纵隽逸,能自成一格。明代王铎也有些条幅,虽说笔势尚欠雄健,但字字联绵、圆转自如、一气呵成,也能自成一家。其他如明清之际的博山,他的行草笔力雄奇宕逸。有人说他“可配王铎,且欲过之”;有人说他“宕逸浑脱,可与石斋(王铎)、觉斯(黄道周)伯仲”。《桐荫论画》评道周草书“笔意离奇超妙,深得二王神髓”,可见自有他的可取之处。总的来说,草书与行书时常混为一体,并不十分严格。在运笔方面,有的体势圆融,而笔力不足,如赵孟与董其昌;有的笔力劲健,而较为粗犷,如祝允明;有的功力很深,而结体偏狭,如吴宽;有的紧密遒媚,而变化较少,如文征明与王宠;有的甚至流入庸俗,如包世臣与翁方纲等。此外,明代早、中期,狂纵的草书体甚为流行,晚明又有一种参以古草的古今合体写法的草字。前者知名的有张弼、张骏和祝允明等,后者有黄道周、倪云璐等人。

清代草书从总体上看,无多大变化,更谈不上新的发展。清末沈曾植用方侧笔写古今合体的草书,略有一些新的风格,但还没有完全脱离黄、倪的法规。关于草书的论着,可参看明代韩道亨的《草诀百韵歌》、清代石梁的《草字汇》。工具书《中国书法大字典》中所收历代名书家字迹,各体全备,其中草书变化较多,取材广泛,尤宜参阅。

  草书 是书法艺术中最能传导生命韵律的形式。从章草到今草直到狂草,不仅体现了技巧的增长,同时也是书家精神自由解放程度的飞跃。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毛笔书法草书作品,希望你们喜欢。

毛笔书法草书作品欣赏

 毛笔书法草书作品1

 毛笔书法草书作品2

 毛笔书法草书作品3

 毛笔书法草书作品4

 毛笔书法草书作品5

 初学草书,可以走这个路径

 学习草书首先遇到的就是“识草”的问题。这一点与学篆有相似之处。字尚不能识又怎样去写呢当然,这里所说的不是必须将所有草字全认下来后,再解决书写的问题,而是说识草是学习草书的一个前提。实际上,是边解决“识”又边解决“写”,二者或者说同步的。

 草书最大的特点是偏旁部分的符号化,这是与 其它 字体最明显的区别之一。同是一个草字符号可以代替几个甚至十几个部首或小结构。这里都有一定的法则和规律可循。因此,初学草书首先须对符号的识记和临字下一番功夫。某一个符号可以代替哪些部首,是必须要疏理清楚的,而且要准确的记下,能做到这里边一步,对识草是大有裨益的,也可以说是识草的一个捷径。

 另外,草字的点画十分省略,一个十分繁复的楷字变成草书后则成了简单的几笔。省略使得草字更趋复杂难辨,对这类字就要谨细地分析,查其点画中哪些是“实笔”,哪些是“虚笔”,这样才好辨其“原形”,同时抓住写草的要领。

 草书是一种十分科学的字体。它有着自身严格的“草法法则”,而且是十分规范和有规律可寻的。草书的“草”不是“潦草”的意思,而是有“简、快、捷”的意思。我们学习草书尤其要注意恪守草书的法则,“任笔为体,聚墨成形”,不顾草法的要求是习草的大忌。

 因此,习草务必先寻规入矩,取其规范、平正一路者入手,寻其法,求其源。循序渐进,日日积累,识草自不难为。待对基础有定,再择古人法书为范继而习之。

 学习草书可以师从的书家及字帖

 1、萧衍《草书状》:萧衍即梁武帝,南朝梁的建立者,长于文学,善音律,并精于书法。《草书状》开始说了一些诸如“二王父子为兄弟 ,薄为庶息(妾生的儿子),羊(欣)为仆隶”之类的狂话。他的论述对书法技巧和钟王艺术成就的特点,提出了一些看法,颇精到,强调了“飞走流注之势,惊涑峭绝之气,滔滔闲雅之容 ”。认为草书应是“古英儒之撮拔,岂群小、皂隶之所能为”。对做草书的书家提出了人品、气质方面的要求,。大段铺陈的语言,赞颂了草书的姿态,与前几篇基本相同。

 2、虞世南《笔髓论。释草》:虞世南,字伯施世称虞永兴,唐初书法家。首先是说写草书的运笔技巧,从笔毫分内、外来看,虞用的仍是晋人的笔法,即孙过庭《书谱》墨迹展现的那种稍运侧锋的笔法。他认为写草书,笔的挥运与情绪有关,心情纵逸笔自然就快,书性已尽就自然停止,特别可贵的是他指出:“兵无常阵,字无常体矣;谓如水火,势多不定……”。可见这样的楷书大家,讲起草书来也不是一味强调法度,而是强调自然意趣的。

 3、孙过庭《书谱》: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书谱》是我国书法史上著名的书学论著,阐述正章二体书法,见解精辟。他阐述了草书,乃至书法艺术最根本的东西。首先指出心与手的统一,是书法创作的源泉、根本。揭示了真书与草书最本质的联系,即点画与使转,点画构成真书的形体,使转隐藏在笔画之内,决定点画的方圆曲直,呼应、顾盼。草书则是有使转决定字型的,而点画的薄厚钝利,可以显现出作者的性情。孙是主张兼通的,只有兼善各种书体,写出他们的风神、力度,赋予他们优雅的姿态,才可以自由的抒发作者的情感。《书谱》是研究书法的人必读的文字。

 4、张怀灌《书议》:唐开元时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有《书议》《书估》《书断》等著作流传。《书议》中“囊括万殊,裁成一相”这句话非常著名,揭示了书法艺术的最本质的的东西,书法作品中,没有任何具象的东西,单他却有生命、有动态、有神采、有气势,可以囊括自然界的万物。而他最基本的元素就是“一画”。草书的艺术魅力使这样一位善于文辞的专家也感到语言的乏力了。

 5、《书断》:所录皆古今书体及能书人名,各述其源流,系之以赞,记述颇详。上卷收录十种书体,末为总论一篇;中卷下卷分神、妙、能三品,每品各以体分,神品二十五、妙品九十八人、能品一百零七人,此两节详尽准确的讲述了章草、今草的产生与发展,及两种草书的艺术特征,为后人反复引证,是权威的论著。

 6、《六体书论》:为张氏奏御之作,六体者: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末一节论执笔法甚精。提出从文字演进的程序上看,草字应是最末一个环节,而他“探于万象,取其元精”,似乎与最象形的篆籀相邻,草书是纯意象的。它“字势生动,宛若天然”“实得造化之姿,神变无极”,“妙造自然”,又用简单的语言,比较了张芝与二王,认为张芝是祖,二王是嗣,王羲之“虽损益合宜”但离“风骨精熟”还“去之尚远”。

 7、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与苏齐名世称“苏黄”,开创江西诗派,兼善行草书。用笔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风韵研媚,自成格调为著名的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法书碑刻有《狄梁公碑》《清源山谷钓台诗》墨迹有《王长者、史诗老墓志铭》《华严疏》《杜甫寄贺兰 诗》《诸上座帖》

 8、米芾 (1051---1107):北宋书画家,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人称“米南宫”。能诗文,擅书画,精于鉴别好收名迹。行草书能取前人所长,用笔俊迈,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评。存世书法有《蜀素帖》《虹县诗》《向太后挽词》《苕溪诗》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

 9、赵佶(1082—1135):宋代皇帝书画家,书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中国古代书画的发展有过重要的贡献。书法师从黄庭坚,后自创一种瘦劲锋利,如屈铁断金的瘦金体。草法飞动,气势奔放,笔锋劲力,时见其“瘦金书”笔势,节奏紧凑,一气呵成,有如疾风骤雨,飞驰而下。说明此皇帝草法之纯熟,成竹在胸,洋洋洒洒酣畅淋漓,意在追求唐人的狂草,但其圆熟浮华之气 ,时或有之。《草书千字文卷》

 10、赵构(1107---1187):即宋高宗,其书法所得颇深。草书《洛神赋》为高宗晚年所作,圆润秀美,古雅遒劲,章法整饬工稳,字与字不相连属,时出章草笔意。其在书法上不断的追求,有几次变化,他在《翰墨志》中写道:“愚自魏晋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或萧散,或枯瘦‘或遒劲而不回,或秀异而特立。众体备于体下,意简尤存于取舍。” 《洛神赋》草书卷是初学草书的好范本。

 11、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明代大书法家,造诣深厚,运笔豪纵狂放而法度严谨,行笔沉着痛快,一气呵成。他的诗文书法,才气横溢,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合称“吴中四才子”。擅长真、行、草各体书法,兼收并蓄,融合变化,自成一家,早年作书开发精谨,后放笔作草书,劲健奔放,格调雄奇。晚年作品“草书诗卷”内容为书诗三首,当时是与友人云庄聚会,酒酣兴至,又以王氏纸墨精良,回忆旧句,奋笔疾书,挥洒纵逸,气势奔放,确是其晚年狂草大字的得意之作。《怀星堂集》《自书诗卷》

 12、文彭(1498---1573):字寿成,号三桥、渔阳子,文征明长子。工书,善画山水、花果、竹,有擅长篆刻,后世奉为“印家之祖”。《三吴楷法跋》称他“少承家学,善真行草书,尤工草隶,咄咄逼其父”。“草书卢同诗卷”是其晚年之作,全卷神融笔畅,气势磅礴,颇似其父所作大草书风,而更为放逸,以疏朗流丽胜。

 13、王宠(1494---1533):字履仁后改履吉,好雅宜山人。擅长书法,学钟、王,出入虞、褚间行书疏秀出尘,小楷妙得晋法,文征明后推为第一。王宠的这件自书诗册为38岁所作,气度温和,圆润中透出晋魏风骨,散逸中愈见法度功力,特别是他临帖的感觉极好,能把阁帖拓本的意味表现出来。著有《雅宜山人集》《东泉志》。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两大体系。启功先生说:汉代草书简牍中的字样,多半是汉隶的架势,而简易的、快速的写法。直到汉魏之际以至晋代,才有笔画姿态和真书相似,字与字之间有顾盼甚至有连缀的草字。前者是旧隶体的快写体,后者是新隶体也就是真书的快写体,后人为了加以名义上的区别,对前者称“章草”,后者称“今草”。

 章草得名的理由,过去有几种说法。有的说因东汉章帝提倡而得名,有的说因可以施于章奏而得名,有的说因《急就章》的章字而得名。汉代人只称草书,到了魏晋,出现了一种连绵的新草体,为了加以区别,必须把前面的草体命名,因为它比较规矩,所以名之为“章草”,章字有条理、法则的意思。而当时流行的新草体,自然被称为“今草”。

 学习草书要从章草入手,近代书家王世镗说:目未寓章草,落笔多荒唐。但是,在今天多数人 学书法 的道路是由楷到行,然后逐渐学行草,在行草书中的草书多是今草,自然会从今草入手。无论从章草或今草入手,开始要把握好方向,取法要高,不可看到什么人的字就学起来。最好从王羲之的《十七帖》开始入手,虽非章草,但很少有字与字的上下连绵,草法谨严而雍容洒脱,认真临摹能为学习草书打好基础。

 同时还可以用背《草决歌》的 方法 记草字,每周记两三句,用钢笔或铅笔写一写、划一划即可。按对临、背临到意临的过程,持之以恒,从能够写出字形到临出笔意、神韵。

最有价值的草书书法作品分别是:

1、东汉“草圣”张芝《终年帖》。

2、王羲之草书《游目帖》。

3、王献之草书《中秋帖》。

4、孙过庭《书谱》局部。

5、张旭狂草《古诗四帖》局部。

6、怀素《自叙帖》局部。

7、黄庭坚《诸上座草书卷》局部。

8、董其昌《草书扇面》。

9、王铎 临张芝《冠军帖》。

10、傅山《晋公千古一快》四条屏。

11、王羲之《丧乱帖》摹本两轴。

12、孙过庭《书谱》真迹一卷。

13、怀素《小草千字文》真迹一卷。

14、《大观帖》卷二张芝名下草书冠军帖等刻帖拓本。

15、张旭《断碑千字文》残帖。

16、张旭《肚痛帖》。

17、怀素《自叙》摹本一卷。

18、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真迹。

19、王羲之草书足下家帖(局部)。

20、赵孟頫《洛神赋》。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汉族,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董其昌草书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董其昌草书书法欣赏

 董其昌草书书法1

 董其昌草书书法2

 董其昌草书书法3

 董其昌草书书法4

 董其昌书法简介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汉族,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其存世作品有《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三世诰命》《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董其昌的书法,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 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董其昌的书法成就也很高,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备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盖其生平多临《阁帖》,于《兰亭》《圣教》,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颜真卿、苏轼、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于晋人。赵孟頫尤规模二王。其昌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朕甚心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绝。临摹最多,每谓天姿功力俱优,良不易也。"据说,康熙还亲自临写董书,致使董书得以风靡一时,出现了满朝皆学董书的热潮。一时追逐功名的士子几乎都以董书为求仕捷径。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无法比拟的。

 董其昌没有留下一部书论专著,但他在实践和研究中得出的心得和主张,散见于其大量的题跋中。董其昌有句名言:"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这是历史上书法理论家第一次用韵、法、意三个概念划定晋、唐、宋三代书法的审美取向。这些看法对人们理解和学习古典书法,起了很好的阐释和引导作用。董其昌一生勤于书画,又享高寿,所以传世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白居易琵琶行》《袁可立海市诗》《三世诰命》、《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倪宽赞》《前后赤壁赋册》等。

钢笔草书书法作品,非常具有欣赏价值的书法价值。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钢笔草书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钢笔草书书法作品欣赏

 钢笔草书书法作品1

 钢笔草书书法作品2

 钢笔草书书法作品3

 钢笔草书书法作品4

 怎样欣赏钢笔书法

钢笔书法,不仅要求书写正确清楚,合乎规范化,使人一目了然,而且强调造型美观生动,具有艺术性,使人赏心悦目,因此它是一种实用价值很大的艺术。因为它既有毛笔字的风味,又有钢笔字的特色,故称之为钢笔书法。

欣赏钢笔书法,就是欣赏其令人引起审美愉悦的艺术性。这艺术性不外乎线条美,结体美,章法美和风格美四个方面。

钢笔书法的线条美,概括表现在钢笔的特性,点画的形态,用笔的节奏上。试拿楷书“永”字来说,线条流利、挺拔、肯定,具有钢笔的特性:点如堕石,撇如兰叶,勾如铁钉,点画分明,各具形态;用笔有轻有重,轻细重粗,速度有快有慢,快骏慢沉,富有节奏感。唯其如此,“永”字的八种笔画才有力度、动态、韵味,线条很美。

钢笔书法的结体美,主要表现在各种字体的造型上。不论正、草、隶、篆、行,都要按照比例、匀称、均衡、平稳、对比、照应等多样而统一的美的规律来造型。如行书“书”字来说,其中八条横画,除一条横画省掉之后,其余七条横画长短不一,俯仰有致,一气呵成,极尽变化之能事。而整个“书”字稳健多姿,静中见动,给人以雕塑般的造型美。

钢笔书法的章法美,都是表现在整幅作品的构图上。钢笔书法的形式有两种,一为传统的直写,一为现代的横写,但都要求“行行要有活字,字字型须求生动”,构图完整、自然、贯气、和谐、浑然一体有情趣。给人的感觉是工整优美的形式如同图案画,装饰性强,流动空灵的如同轻音乐,趣味性强。

钢笔书法的风格美,则表现在作者独特而又强烈的个性色彩上。“字如其人”,由于各人的技巧、修养、个性等不同,因此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有的如高山大海,十分豪迈;有的如小桥流水,非常优雅;有的如飞天,轻盈飘逸;有的如苍松,朴茂坚实;有的清新如带露荷花;有的端丽如映月玉兰。不同的风格,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

欣赏钢笔书法作品,可以由近而远,即由线条而结体而章法而风格,依次欣赏。正如**镜头中,由特写而近景,再中景,然后远景或全景一样。这种欣赏法的好处是容易理解和接受,感受较深或全面。欣赏钢笔书法作品,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择优欣赏。有的笔致好,不妨欣赏笔致;有的造型美,不妨欣赏造型;有的以气势取胜,不妨欣赏气势;有的以神韵见长,不妨欣赏神韵。这种欣赏法的好处是印象深刻,容易集众家之长。

草书欣赏(探寻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方式。草书作为书法中的一种,它的特点是潇洒、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