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特色的青海风俗文化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3收藏

极具特色的青海风俗文化,第1张

  由于生活中“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的青海人民,受到气候,地域的影响,加上青海那悠久的历史岁月的沉淀,逐步形成了特色的青海民风民俗。同时交织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更是为青海文化增添一抹风情。

 生活在青海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各自的风俗和风土人情。其中藏族分布最广,土族和撒拉族只分布在青海省,他们独特的风俗习惯形成了青海人文景观的一大特色。草原歌舞、藏戏、蒙古摔跤、赛马、回族歌舞、土族的安召舞、撒拉族民居、藏族服饰及其婚俗等充分体现了青海高原个民族的风情。

 生活在青海高原的各个民族除了自己独有的节日和文化活动外,由于在地域上的杂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相互渗透,形成了各民族共有的、代表青海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是“青海花儿”

 青海要先从“花儿”开始。面素有“花儿家乡”的美称,河惶花儿是西北花儿的精魂,最美的花儿是用三江最纯净的源头之水面的圣洁之花。盛况空面花儿会,自农历四月后相继开始。届时,河湟地区山花烂漫,山清水秀,身着各民族盛装的人们熙熙攘攘欲献绝技的歌手摩肩接踵,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漫山遍野成了花儿的海洋,的确令人神往。

 青海花儿又称“少年”,一般只在山野歌唱而回避长辈及家人。演唱时称为“漫少年”。它的声调既高充嘹亮,又委婉动听;内容既有繁复的叙事,又有即兴的行情;形式既有四句为主的,也有同时辅之以两小短句而成为前后对称的六句式;既可独唱,又可合唱。其比兴优雅动听,赋词明快清新,艺术性很高。

 花儿是各族人民群众的心声。有对爱情的追求,对情人的思恋,对黑暗的诅咒,对幸福的渴望。有一首花儿云:花儿本是心里话,不唱时由不得个家(自己);刀刀拿来头割下,不死时就这个唱法。每年春暖花开之际,举办各种花儿会,劳动人民心化怒放之时。

 青海人喜欢喝茶。青海高原气候寒冷,是不产茶叶的地方。然而,茶却与青海各族人民的生活结下不解之缘。当地有“茶是头道饭菜”,“宁可三曰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青海人不喝碧青翠绿的绿茶,也不饮色红浓艳的红茶,而喜欢用铜壶、招壶或陶瓷罐罐熬煮色泽黄褐、浓醇微*的获茶。

 获茶形状似砖块,俗称“砖茶”。熬茶时,往往还要在茶水里加一些盐,味道淡咸,称之“清茶”。当地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茶没盐,水一般。”如果,茶里加入牛奶熬煮,乳花翻滚,越煮胆,这便是风味独特的醇香的奶茶。糖人喜欢喝熬煮的清茶、奶茶的饮食习惯。

 青海不产茶叶‘茶叶要靠外地供给。过去,这里茶叶来户十分不易自然被青海人视为极其珍贵的商品。于是,茶叶便从人们的饮食需要走向了日常交往,表现出多种文化内涵。茶除了在接待客人的礼仪中成为主人诚恳、厚道、热情好客的表征外,还是当地人人情交往的上好礼品。

 在青海,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婚礼、宴客、祭祀、春游等活动中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敬人”之说,便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高原酒文化。

在青海世居的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等,其中土族和撒拉族是全国唯一在青海特有的少数民族,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

全省共有33个少数民族,到1996年,少数民族人口已超过235855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55%,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万人的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五个民族。

汉族。

在青海世居的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其中土族、撒拉族是全国唯一在青海特有的少数民族。2002年底,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共2405130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455%;少数民族人口及其占全省人口的比例分别是:藏族1157105人、2189%;回族839945人、1589%;土族203511人、385%;撒拉族97791人、185%;蒙古族90391人、171%;其它少数民族16915人、032%。

青海省的世居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

1、藏族: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此外印度、不丹、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地区也有藏族分布。

2、回族: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

3、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青海的民和、大通两县和甘肃的天祝藏族自治县也比较集中,其余的则散居在青海的乐都、门源、都兰、乌兰、贵德、共和、西宁和甘肃的卓尼、永登、肃南等地。

4、撒拉族:因自称撒拉尔,简称撒拉而得名,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乡、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大河家。

5、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

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当你看到路边不起眼的石头,你可能不会想到,在撒拉族文化中,石头可以说是宝贝。撒拉族黄河石艺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栩栩如生的石画不仅是撒拉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的写照,而且也是撒拉族人民最宝贵的珍品。

青海省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黄河岸边,当地居民发挥聪明才智,对黄河石加以利用,创造出了精致的艺术作品——石画,又称石艺。由于使用的是天然黄河石,使得每幅画的图案都独一无二。据悉,目前黄河石画已经生产出雕画、天然石艺画等系列的四十多个种类的产品。

黄河石艺既有浑然天成的自然美,又有阳刚之气的雄浑美,还有含蓄悠远的朦胧美、异彩纷呈的形态美,以及色调古雅的凝重美。顽石不是无情物,千姿百态自天成!黄河石画的内容取材十分广泛,有撒拉风俗人物、花卉、山水、松鹤等多种题材。博艺公司为了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制作成不同大小、便于携带、独具特色的精美画品。

这里的作品没有一件是重复的,因为每块石头的大小、形状等各有不同,进行再加工的时候,由于加工的技师不同、时间不同、情绪不同、创意不同、思路不同,所形成的作品也是各有千秋,每一幅都是绝版,堪称“独一无二”。

展厅里这些摒弃传统画笔描绘的精美作品,构思巧妙,生动形象,意境深远。仔细观看清雅淡泊的四条屏石画《梅》、《兰》、《竹》、《菊》,只见梅枝铁骨,凌寒傲放;兰姿高洁,幽雅清铭;竹影疏淡,卓约有致;菊则恬然自处,别有风骨,而石头本身的坚硬质地,更增添了这四君子的特立独行,卓尔不群。

石画《谁知盘中餐》中,那些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小蚂蚁,有的搬运粮食,有的站岗放哨,还有的正在清理家园,整个画面里所有的小生命都在为食物而奔忙,那粒粒皆辛苦的场面,颇有教益。再看一组和撒拉民族有关的作品,在石画《丰收的撒拉族故乡》中,葡萄架上果实累累,身姿婀娜的撒拉艳姑或忙于采摘,或忙于运输,画面充满了丰收的欢庆与喜悦。

这一边,撒拉族女子享受着丰收的喜悦,那一边,被誉为青海高原“西双版纳”的孟达天池也进入画中。题为《孟达天池》的一幅沙画中,天蓝水碧,群峰倒映,波光潋滟。而另一幅沙画中,循化清水湾——优美的万里黄河第一湾丹霞碧水,峰丛与树影相映成趣。

在撒拉族传说中,骆驼负载着这个民族的久远历史。展厅里,一幅沙绒画《骆驼泉传说》吸引着许多人的目光。由绒线制成的一峰峰骆驼富有光泽,疏密有致,精细处纤毫毕现,粗放处则简省恣意。由于采用了浮雕技法,远薄近厚立体感强,造型生动逼真,比水墨画更富于表现力。

用黄河石作画,由于使用的是天然黄河石,使得每幅画的图案都新颖别致,并融书法、版画、雕刻、盆景等艺术于一炉,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您可能还会喜欢:

佤族的传统民居建筑:四壁落地房

令人讶异的佤族妇女大耳环

佤族有趣又独特的“谈恋爱”方式

拉祜族打歌的由来与特点

极具特色的青海风俗文化

  由于生活中“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的青海人民,受到气候,地域的影响,加上青海那悠久的历史岁月的沉淀,逐步形成了特色的青海民风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