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注疏中的疏的意思
古书注疏中的疏的意思疏指对古书的旧注作进一步解释。
一、读音
疏的读音为shū。
二、其他释义
疏本意指清除阻塞,使畅通。引申为分散,又引申指稀,再引申指关系远。人与事的关系远就是生疏、不熟悉,人与人之间关系远就是疏远,距离大就是不细密于是引申为粗疏。
三、部首
疏的部首为疋。
四、康熙字典
《唐韵》所菹切《集韵》《韵会》山於切《正韵》山徂切,音梳。《说文》通也。本作。今作疏。《礼·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注》越,瑟底孔也。画疏之,使声迟也。《疏》疏,通也。使两头孔相连而通,孔小则声急,孔大则声迟。《经解》疏通知远。
和疏有关的造句:
1、我们与远方的亲戚渐渐疏远了。
2、他一时疏忽,把报名表填错了。
3、我由于脱离课堂太久,当再次站在讲台上觉得很生疏。
4、这里有疏密相间的院落,处处可见雕梁画栋的房舍。
5、多年没搞这项业务,现在做起来都生疏了。
6、最近,修缮队疏通了长期堵塞的排水管。
7、必须大力疏浚河道,航运才能畅通。
8、这个城市的建筑疏密有致,妙趣横生。
9、有些年轻人才疏志大,没有脚踏实地的精神。
10、经过交警疏通,现在公路上的车辆畅通无阻了。
古书旧注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解释词义、注明音读、疏通文意、阐明思想、分析句读、讲解语法、说明修辞手段、诠释典故、校正文字、考证人名、地名等。
古书注解的内容和范围按年代分类:
一、汉唐人的注解
1、内容:汉唐人注解重在训释字句,加注读音,也有通释大意的。唐代又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重在注明典故的来源和某些词语的出处,有的重在阐明哲学思想。
2、范围:汉注从经书开始,后渐扩大。唐人除给经书作疏外,也注子书,还为汉代以后古书做笺注。
二、宋人的注解
风格与汉唐大不相同,常利用注解来发挥自己的政治、哲学思想,习称“六经注我”。
三、清代的注解
1、详尽可靠。一些学者对文字、音韵、训诂有较深的研究,注解风格为之一变,重视从材料出发,方法也有进步,所作注解大都详尽可靠,因此称为“朴学”。但有的不免于烦琐。
2、注重校勘。
a、校勘术语:“衍文”,指古书中误增的字。
b、“脱文”,指脱落的字。
注: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需要后人认真地去继承和发展。但是,由于语言文字方面的隔阂,今人阅读前人的著作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从汉代起,人们即开始了对古书的注解工作。古书注解是阅读古代文献、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桥梁。
疏:古书的注释体制之一起源于南北朝,内容为疏通原书和旧注的文意阐述原书的思想,或广罗材料,对旧注进行考核,补充辨证如南朝梁皇侃的《论语义疏》《论语义疏》是现今完整流传下来的南北朝时期的唯一义疏体著作,此书亡佚于南宋,清乾隆年间又由日本传入。
传:替经书作注的著作。一般由他人记述,例如:《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它属于古籍注释体例之一,其它的还有注、笺、正义、诠、义疏、义训。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详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黄道周《节寰袁公传》:“(袁可立)子枢,博雅有胆识,为户部郎,别有传。”
笺:本指狭条形小竹片,古代无纸,用简策,有所表识,削竹为小笺,系之于简。《毛诗》篇首“郑氏笺”孔颖达疏:“郑於诸经皆谓之'注'。此言'笺'者,吕忱《字林》云:'笺者,表也,识也。'郑以毛学审备,遵畅厥旨,所以表明毛意,记识其事。故特称为笺。”后因以称注释古书,以显明作者之意为笺。
一生吧~~学会学能估计要抱憾而亡
1第一部分:知识点
一 汉字
一、汉字的形体结构
(一)“六书”
(二)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籀文、篆文、隶书、楷书
三、古书用字中的字形情况
(一)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二)假借字、通假字
二 音韵
一、古音基本常识
(一)双声与叠韵
(二)中古声调的“四声”
二、古音通假
三、古代的注意方法
(一)直音法
(二)反切法
三 词汇
一、古代汉语词汇的构词特点
单音词、复音词(叠音词、连绵词、复合词)、偏义复词
二、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一)古今意义基本未变
(二)古今意义完全不同
(三)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
三、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和比喻义
(一)本义 (二)引申义 (三)假借义和比喻义
四、同义词和反义词
(一)一词多义与一义多词 (二)同义词 (三)反义词
四 语法
一、 古代汉语实词
(一) 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二)名词作状语
(三)称数法
二、古代汉语常用虚词
三、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次序和省略
(一)宾语前置
(二)介词结构后置
(三)句子成分的省略
四、古代汉语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二)被动句 (三)否定句 (四)疑问句
五、古代汉语常用习惯句式
(一)如何、奈何、若何
(二)何以……为、何……为
(三)……孰与……
(四)不亦……乎、无乃……乎、得无……乎
五 古书的注释
一、古书旧注的类型
二、古书旧注的内容
三、古书旧注词语训释方法
(一)因形求义 (二)以音别义 (三)随文释义
四、古书旧注常用术语
曰、为、谓之、犹、貌、读为、读若、读如等
五、小学
六 工具书
一《说文解字》及汉字常用字典
二、《尔雅》及词汇常用专书
三、《方言》
四、虚词工具书
七 古书的标点和翻译
一、古书的标点
二、古书的翻译
2
第二部分:古代汉语学习
一、古代汉语的性质
1. 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
的继续和发展。
2. 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文言文和古白话。
3. 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在发展中日益与口语相脱离,并从历
代口语中吸取营养,与时俱新。
4. 古代汉语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
二、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 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以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2. 提高运用与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三、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
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原则。
不会是海师的吧?考试要考。。。。
以下是我找到的,希望能帮到你。
古注是阅读古代文献、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桥梁
古代注释家距所注古代文献的时代较近,对古代文献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特点、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情况都比较了解,所以其注释的准确性相对较高。有些词句,如果没有古人的注释,我们不是无从知道其含义,就是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
古注并非都是正确的,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错误,因此我们在阅读古注时既要重视古注,又不能盲目地相信古注,认为凡是古注都是正确的,不敢越雷池一步。
了解旧注的局限;不抹煞古人,也不迷信古人。吸收其有价值的东西。
一、含义不同:
1、传: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和儒家祖述的古代典籍为经,给经作注的书为传。
如:《诗》为经,毛亨为之作注,称为《毛诗诂训传》。
2、笺:对原注加以补充订正。如:郑玄在毛传的基础上对《诗经》作注,称郑笺 。
3、正义:又名“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即对古书的旧注作进一步解释。 为经书的传注作官方的注释,在唐代称为正义。如:孔颖达等人受唐太宗之命为五经作注,合称为《五经正义》。
二、出现的年代不同
1、传出现的年代较早,《春秋》为经,春秋末期左丘明为之作注,称为《左传》。
2、笺:从汉代开始,汉人郑玄开始,注书也可称为笺。
3、正义, 起源于唐代,唐代出于统一思想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扩展资料:
传、笺、正义都是古人对著作的注解。
儒家学派把他们所推崇的典范著作称为“经”,把阐述、注释经的正文的文字称为“传”或“注”。
最先对经所作的传注大都比较简单,注释家在注释古书时又对“传”或“注”加以补充或修订,这就是所谓的“笺”。
唐代开始,有人又对古代“经”的正文和原有的传或笺加以新的注释,这种注释就叫作“疏”,又叫做“正义”或“义疏”。
例如:
《诗经》原来只叫《诗》,被列为儒家经典后才叫《诗经》。
汉代毛亨为《诗经》做的注释叫“毛传”(又叫“诗传”)。
汉代郑玄又在注释《诗经》时为“毛传”做了补充、订正。郑玄的注释叫“郑笺”(又叫“诗笺”)。
唐代孔颖达又为《诗经》正文和“毛传”、“郑笺”重新作注,这种注叫“孔疏”(又叫“正义”)。
毛传、郑笺、孔疏本来各自成书的,宋人为了使用方便,把三者合编在一起,称之为《毛诗注疏》。此外,宋人还把其他十二经的注和疏合编在一起,与《毛诗注疏》共称为《十三经注疏》。
参考资料:
——古书注解
——正义
——传
——笺
本文2023-08-03 17:00:2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