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茶叶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2收藏

细茶叶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原料 4 用法 5 功效 6 出处 附: 1 古籍中的细茶叶 1 拼音

xì chá yè

2 概述

细茶叶以细茶叶为主要原料,用于毛虫螫伤发作,坚硬如肉痘,也可以用于治蜂螫伤,蜈蚣咬伤。

3 原料

细茶叶适量。

4 用法

沸水冲泡,然后取其汁洗搽患处,每日数次,连续数日,以愈为度。

5 功效

细茶叶用于毛虫螫伤发作,坚硬如肉痘,也可以用于治蜂螫伤,蜈蚣咬伤。

6 出处

《医疗保健汤茶谱》

古籍中的细茶叶 《验方新编》:[卷十小儿科痘症]痘后口角流涎

细茶叶末,白沙糖调服。又方∶盐姜、细茶叶、同嚼食。又方∶照口部口角流涎方治之。《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

《本草纲目拾遗》:[卷六木部]雨前茶

。先将茶叶煎至二碗半,再将治痞蜈蚣一条,用顶好细茶叶煎服,以身痒为度(医学指南)又家宝方治痞∶陈年

《奇方类编》:[卷上风瘫门]肩背筋骨痛

槐花子核桃仁细茶叶芝麻每样或五钱或一两,共为一处,用瓦罐盛入水六、七碗,熬折一半,热服神效。《奇方

《验方新编》:[卷三痰疾]下痰丸治一切风痰眩晕癫痴久不愈者

白矾一两,细茶叶五钱,为末,炼蜜丸梧子大。食远姜汤下五十丸,久服痰自大便出。《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

《验方新编》:[卷十四筋骨]肩背筋骨疼痛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露蜂房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露蜂房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状 28 化学成份 29 露蜂房的药理作用 210 炮制 211 性味 212 归经 213 功能主治 214 露蜂房的用法用量 215 注意 216 附方 217 各家论述 218 露蜂房的临床应用 21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露蜂房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露蜂房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露蜂房 1 拼音

lù fēng fáng

2 《辞典》:露蜂房

21 出处

《本经》

22 拼音名

Lù Fēnɡ Fánɡ

23 露蜂房的别名

蜂肠(《本经》),革蜂窠(《雷公炮炙论》),百穿、蜂剿(《别录》),大黄蜂窠(《蜀本草》),紫金沙(《圣济总录》),马蜂包(《贵州民间方药集》),马蜂窝(《河南中药手册》),虎头蜂房、野蜂房(《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纸蜂房(《河北药材》),长脚蜂窝、草蜂子窝(《山东中药》)。

24 来源

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或同属近缘昆虫的巢。全年可采,但以冬季为多。采得后,晒干或略蒸后除去死蜂死蛹后再晒干。

25 原形态

大黄蜂(《本经》)

雌蜂体形狭长,长20~25毫米,呈黑色。头部三角形。复眼1对,暗褐色,分列于头之两侧;单眼3个,位于头之前上方。触角1对,细长弯曲,基部黑色,鞭节12节,呈亦褐色。颜面、头顶、后头、唇基、上颚及颊部都有黄褐色斑纹。胸部有刻点,前胸背部后缘及中胸背板中,有2条**纵线。翅2对,透明膜质,带亦色。前翅大,后翅小,静止时,其翅半开。翅基片及小盾片黑色,中央有两条黄褐色线。胸腹节呈黑色,有4条黄褐色纵线。足3对,细长,5节,黄褐色,腹部呈纺锤形,两侧稍狭,第1腹节并入胸部,形成并胸腹节;第1腹节与第2腹节间紧缩成狭腰状。各节中央,有黑色纵线,尾端有能自由伸缩的毒针。春季产卵。幼虫乳白色,形略如蛆,头部小,节明显。

26 生境分布

群栖性,营巢于树木上或屋檐下。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27 性状

呈圆盘状或不规则的扁块状,有的呈莲蓬状,有的重叠形似宝塔,大小不一。灰白色或灰褐色。腹面有多数整齐有序的六角形小孔,孔大小不等,颇似莲房。背面有1个或数个黑色凸出的硬柱。体轻,似纸质,略有弹性,捏之不碎。气特殊,味淡。以单个、整齐、灰白色、筒长、孔小、体轻、略有弹性、内无幼虫及杂质者为佳。

28 化学成份

主含蜂蜡及树脂;又曾提出一种有毒的"露蜂房油"。

29 药理作用

露蜂房的醇、醚及丙酮浸出物皆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尤以丙酮浸出物为最强。各浸出物能增强心脏运动,使血压越时下降,并有利尿作用。露蜂房的挥发油可驱绛虫,但毒性很强,能致急性肾炎,故不宜作驱虫药。丙酮浸出物能扩张离体兔耳血管。对离体蟾蜍心脏低浓度兴奋,高浓度可产生抑制,但换洗后可恢复。

210 炮制

露蜂房:洗净,蒸透,剪成小块,晒干;或略炒至微**。煅蜂房:取蜂房碎块入罐内,盐泥封固,煅存性,露去火毒。

①《本经》:"火熬之良。"

②《本草汇言》:"剪碎,酒浸一宿,火上炙用。"

211 性味

甘,平,有毒。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咸,有毒。"

③《纲目》:"甘,平,有毒。"

212 归经

①《纲目》:"入阳明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213 功能主治

祛风,攻毒,杀虫。治惊痫,风痹,瘾疹瘙痒,乳痈,疔毒,瘰疬,痔漏,风火牙痛,头癣,蜂螫肿疼。

①《本经》:"主惊痫瘈疭,寒热邪气,癫疾,肠痔。"

②《别录》:"疗蜂毒,毒肿。"

③《唐本草》:"灰之,酒服,主阴痿;水煮洗狐尿刺疮;服之疗上气,赤白痢,遗尿失禁、"

④《日华子本草》:"治牙齿疼,痢疾,乳痈;蜂叮,恶疮,即煎洗。"

⑤《本草汇言》:"驱风攻毒,散疔肿恶毒。"

⑥《本草述》:"治积痰久嗽,风惊颤掉,神昏错乱。"

214 露蜂房的用法用量

外用:研束调敷或煎水熏洗。内服:煎汤,08~15钱;或烧存性研末。

215 注意

气血虚弱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干姜、丹参、黄芩、芍药、牡蛎。"

②《本草经疏》:"病属气血虚,无外邪者,与夫痈疽溃后元气乏竭者,皆不宜服。"

216 附方

①治手足风痹:黄蜂窠大者一个,小者三、四个(烧灰),独头蒜一碗,百草霜一钱半。同捣敷上。忌牛冷荤腥。(《乾坤生意秘韫》)

②治风气客于皮肤,瘙痒不已:蜂房(炙过)、蝉蜕等分。为末,酒调一钱匕,日三、二服。(《姚僧坦集验方》)

③治妇人乳痈,汁不出,内结成脓肿,名妒乳:蜂房(烧灰研),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简要济众方》)

④治诸恶疽、附骨痈,根在脏腑,历节肿出,疔肿恶脉诸毒:露蜂房、乱发、蛇皮。三味合烧灰,酒服方寸匕,日二。(《别录》)

⑤治瘰疬生头,脓水不干,痒痛:露蜂房一两,蛇蜕皮半两,玄参半两,黄芪三分,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双仁,研),乱发如鸡子大,黄丹五两。上药细锉,用麻油一斤,先煎发及杏仁,侯发消尽,即以绵滤去渣,都入铛中,将前药煎令焦黄,又滤去滓,下黄丹,以柳木篦不住手搅,候熬成膏,即倾于磁合中盛,旋取涂于帛上贴之。(《圣惠方》蜂房膏)

⑥治下部漏痔:大露蜂房烧存性,研,掺之;干,以真菜油调。(《唐瑶经验方》)

⑦治风瘘:露蜂房一枚,炙令黄赤色,为末,每用一钱,腊月猪脂匀调,敷疮上。(《补缺肘后方》)

⑧治风热牙肿,连及头面:露蜂房烧存性,研末,以酒少许调,噙漱之。(《十便良方》)

⑨治头癣:蜂房一个,蜈蚣二条,明矾适量。将明矾研末,入蜂房孔中,连同蜈蚣置瓦片上文火烤焦,共研细末,麻油调匀外擦。(《全展选编·皮肤科》)蜂房研为末,调猪油涂搽。

⑩治蜂螫人:露蜂房末,猪膏和敷之。(《千金方》)用蜂房煎水洗痛处亦可。

⑾治重舌口中涎出:蜂房烧灰细研,以好酒和,薄敷喉下,(《圣惠方》)

⑿治小儿喉痹肿痛:蜂房烧灰,以乳汁和一钱匕服。(《食医心镜》)

⒀治小儿脐风湿肿久不瘥:露蜂房,烧末敷之。(《子母秘录》)

⒁治寸白、蛔虫:蜂窠烧存性,酒服一匙,虫即死出。(《生生编》)

⒂治细菌性痢疾:蜂窝焙干,研细末,每次一至二分,每日三次,温开水送服。四至七天为一疗程。(赣州《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⒃治崩中漏下,青黄赤白,使人无子:蜂房末,三指撮,酒服之,极效。(《千金方》)

⒄小儿疾。用大蜂房一枚,加水三升煮成浓汁洗浴。一天洗三、四次。

⒅风虫牙痛。用露蜂房煎醋热漱。又方:用蜂房一枚,孔内以盐填实,烧后研为末,擦患处,待一会,盐汤漱。或取一块咬齿间。又方:用露蜂房一个、乳香三块,煎水含漱。又方:用露蜂房同细辛煎水含漱。又方:用露蜂房同蝎。研末擦患处。

⒆舌上出血,窍如针孔,吐血、鼻血。紫金沙(即露蜂房顶上实处)一两、贝母四钱、芦荟三钱,共研为末,加蜜和丸子,如雷丸大。每服一丸,加水一小碗,煎至五成,温服。如兼吐血,则用温酒调服。

⒇阴萎。用蜂房烧末,新汲井水送服二钱。

217 各家论述

《纲目》:"露蜂房,阳明药也。外科齿科及他病用之者,亦皆取其以毒攻毒,兼杀虫之功耳。"

218 露蜂房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乳腺炎

取露蜂房剪碎置于铁锅中,以文火焙至焦黄取出,碾为极细粉末。每次1钱,用温黄酒冲服,每4小时1次,3天为一疗程。一疗程后来痊愈者,可再服一疗程。若已有化脓倾向者本法无效,应考虑手术治疗。重症患者配合局部毛巾热敷。治疗26例,痊愈23例,进步1例,无效2例。平均治愈时间为21天。据观察,病程在10天以下者,大都可以消散痊愈。服药期间未发现毒性反应和副作用。

②治疗化脓性感染

取蜂房1两,加水1000毫升,煮沸15分钟,过滤去渣。用于浸泡或冲洗创面,每日1~2次,每次以洗净创面脓液、污物为度,洗后创面用消毒纱布敷盖。本法对外伤性感染、手术后伤口感染、疖、痈、烫伤、蜂窝织炎、新生儿皮下坏疽等均有一定疗效,特别对于坏疽性(溃烂的)和化脓性的疮面更为有效。药液具有去腐、生肌、消炎、止痛等作用,并能促进创口早期愈合。但对伴有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者,则应酌情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219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露蜂房的方剂 露蜂房丸

《医方类聚》卷一八三引《神巧万全方》:露蜂房丸:处方:露蜂房(微炙黄)半两,槐实半两,黄耆半两,石

蜂房酿酒

拼音:fēngfángniàngjiǔ别名:露蜂房酒处方:露蜂房5两,苦参4斤。制法:上锉细,用水

一井金散

ǐngjīnsǎn《杨氏家藏方》卷十三:组成:露蜂房4两,密陀僧2两(火煅,别研)。主治:痔疮毒气

椒盐散

一:方名:椒盐散别名:如神散组成:川椒、白盐、露蜂房(炒)各等分。主治:风牙、虫牙疼痛,舌肿。齿虫

定巖散

)3钱,土楝实3钱(经霜有核者佳,不用川楝),露蜂房3钱。制法:上煅存性,各取净末3钱,和匀。功能

更多用到中药露蜂房的方剂

用到中药露蜂房的中成药 麝香丸

1分,升麻3分,远志(去心)半两,白鲜皮3分,露蜂房(炙)1分,细辛(去苗叶)3分,贯众(揉去土,

龟甲散

:龟甲2两(涂醋炙令黄),蛇蜕皮1两(烧灰),露蜂房半两(微炒),麝香1分(研入),猪后悬蹄甲1两

更多用到中药露蜂房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露蜂房 《普济方》:[卷六十六牙齿门]牙齿疼痛

裹药。如左牙疼。将药丸扎于治诸般牙痛不可忍者。露蜂房(炒过去沙底)华阴细辛(去土叶各等分)上以水煎

《本草纲目》:[虫部第三十九卷虫之一]露蜂房

穿(并《别录》)、紫金沙。集解《别录》曰∶露蜂房生山谷。七月七日采,阴干。弘景曰∶此蜂房多在树

《普济方》:[卷六十五牙齿门]牙齿疼痛

川椒川芎(炮烙二钱)荆芥穗白芷防风草乌羌活荜茇露蜂房(各半两)露蜂房散治诸牙疼不可忍者。当归细辛川

《普济方》:[卷三百十三膏药门]总论

麻仁巴豆仁地黄白芷防风川芎黄羌活当归黄连蓬莪术露蜂房槐枝柳枝桃枝(以上皆咀)没药(研)轻粉(各半两

《证类本草》:[卷第二十一中品]露蜂房

  其毒力以蜜蜂最小,黄蜂和大胡蜂较大,竹蜂最强。

  毒蜂尾端都有螫针与毒腺相通,螫人后将毒液注入体内,引起中毒。蜜蜂螫针有逆钩,螫人后螫针常残留体内,而胡蜂的雄蜂无螫针,雌蜂螫针无逆钩。

  蜜蜂蜂毒为微**透明酸性液体,主要含蚁酸和蛋白质;其他毒蜂的毒液却大都呈弱碱性,主要含组织胺、五羟色胺、缓激肽等成分复杂的毒质,有致溶血、出血和神经毒作用,中毒反应较蜜蜂快而严重。蜂毒性质的这种显著差别,决定了必须对症下药。

  一般身体健康的人,同时受到5只蜜蜂螫刺,仅发生局部红肿和剧痛,数日可以恢复正常;如同时受100只以上蜜蜂螫刺,会使机体中毒,引起中枢神经损害、心血管功能紊乱等症状;同时受200只以上蜜蜂螫刺,会死于呼吸中枢麻痹。

  外出野游时被蜂螫伤,不要以为没有什么,应引起重视,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完全有理由相信,有些毒蜂的毒性决不亚于任何毒蛇,而之所以较少有人死于毒蜂螫,根本原因仅仅在于进入人体毒液的数量相差悬殊。然而即使只被一两只大胡蜂或竹蜂等毒性猛烈的毒蜂螫伤,也常常会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对蜂毒过敏者,还可能迅速出现荨麻疹、哮喘或过敏性休克,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蜂毒还有一点完全不同于蛇毒:不少人被它螫伤后产生的抗体在以后再次遭遇叮咬时常常会起过激的反作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经介绍了一个第一次被大量蜂螫伤后康复,而第二次却死于同样的少量蜂螫的案例,并分析了人体中的该复杂生化过程。

  有花草的地方就有蜜蜂

目录 1 拼音 2 天南星科植物尖尾芋的根茎·《中医大辞典》·老虎芋 21 老虎芋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25 使用注意 26 化学成分 27 老虎芋的药理作用 3 天南星科植物海芋的根茎·《中医大辞典》·老虎芋 31 老虎芋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使用注意 36 运用 37 化学成分 4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老虎芋 1 拼音

lǎo hǔ yù

2 天南星科植物尖尾芋的根茎·《中医大辞典》·老虎芋

老虎芋为中药名,出自《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记载的卜芥之别名[1]。

21 老虎芋的别名

老虎芋、假海芋、独脚莲[2]。

22 来源及产地

天南星科植物尖尾芋Alocasia cucullata (Lour) Schott的根茎[2]。分布广东、广西、四川等地[2]。

23 性味

辛、苦,寒,有大毒[2]。

2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痛[2]。

1治钩端螺旋体病,肠伤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肺结核[2]。煎服:3~9g[2]。

2治毒蛇咬伤,鲜品捣敷伤口周围并内服,蜂螫伤、蜂窝织炎、无名肿毒、瘰疬、鲜品捣敷[2]。

25 使用注意

本品内服,须削去外皮,盐炒,久煎2小时以上,至药汁呈红色时方可内服,否则易引起中毒,出现舌、喉发痒肿胀,恶心呕吐,腹泻,惊厥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窒息、心脏麻痹而死亡[2]。

26 化学成分

本品含皂毒苷(Sapotoxin)和草酸钙[2]。还含多种氨基酸及延胡索酸、焦黏酸、苹果酸等[2]。

27 药理作用

卜芥提取物可提高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还可抗蛇毒[2]。

3 天南星科植物海芋的根茎·《中医大辞典》·老虎芋

老虎芋为中药名,出自《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本草纲目》记载的海芋之别名[1]。

31 老虎芋的别名

野芋、老虎芋、痕芋头、毒芋头、天河芋[3]。

32 来源及产地

天南星科植物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 (L) Schott的根茎[3]。分布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湖南、四川、贵州等地[3]。

33 性味

辛,寒,生者有毒[3]。

3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3]。

1治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肠伤寒,瘴疟。煎服:45~9g[3]。与米同炒至**,去米,煎煮3小时以上[3]。

2捣敷疔疮,痈疖肿毒,蛇、虫咬伤[3]。

35 使用注意

本品生食或煎煮时间过短,服后可引起舌肿麻木,甚至出现中枢神经中毒症状[3]。孕妇忌服[3]。

36 运用

果实名野芋实,又名痕芋头花仁,有小毒,治疝气,每用15g,煨猪肚服[3]。

37 化学成分

细茶叶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原料 4 用法 5 功效 6 出处 附: 1 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