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的时代背景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3收藏

魏晋风度的时代背景,第1张

      魏晋风度,也称魏晋风骨,是指在魏晋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时期,一些士人、文人骚客所表现出来的刚正的气概,顽强的风度和气质。

士人,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学习知识,传播文化,政治上尊王,学术上循道,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这些士人和官吏统称士大夫,这个称谓始于战国时期。那么这些知识分子如何入仕?汉武帝后选拔人才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方式,察举是由下而上,地方官在辖区内选人才推荐给上级;征辟是由上而下,由皇帝征聘。所以士人们要想做官,就要和大官僚结盟,希望能推荐入仕,有朝一日哪个士人飞黄腾达也会稳固和强化这些大官僚的政治地位,所以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双方受益。在东汉后期,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门生遍天下,成为门阀大族,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在魏晋时期发展壮大,到了东晋达到鼎盛,司马睿就是在门阀士族的拥戴下建立东晋,比较大的门阀士族和皇权分庭抗礼,甚至威胁到了皇帝的权威,这也是东晋灭亡的原因。桓玄就是典型的代表,曾一度推翻司马氏的统治,自立为帝。只是后来失败,被刘宋取代。到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齐梁陈各代皇帝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想方设法不断削弱他们的军事和政治力量。隋朝设立的科举制,就是一个重要的削减他们政治力量的策略,通过相对公平的科举,让更多的有才能的人参与国家政治,减少门阀大族的党羽,让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

这个时期从220年曹丕称帝到589年隋朝灭南朝陈而统一中国,共369年。可分为三国时期(以曹魏正统,蜀汉与孙吴并立)、西晋时期(与东晋合称晋朝)、东晋与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对立时期,共150年)。

另外位于江南,全部建都在建康(孙吴时为建业,即今天的南京)的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国家又统称为六朝。

扩展资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突出特点

1、科学技术成就突出。如祖冲之的圆周率的计算,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2、思想界异常活跃。道教系统化,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佛儒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

3、体现民族融合的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成就,体现民族特色和不同的民族风格。

4、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此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下,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有不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别,尤其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南北民歌风格迥异。

-魏晋南北朝

东汉末年,各路军阀割据争雄,东汉统一帝国名存实亡。公元196年,曹操将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试图在汉的旗号下重新实现全国政治统一,但由于政治、经济、军事及人为努力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在汉帝国的废墟上出现魏(公元220—265年)、蜀(公元221—264年)、吴(公元222—280 年)三个鼎立对峙的政权。公元280 年,继承魏的西晋(公元265—317 年)统一全国,但西晋仅稳定统治了20余年便在各种矛盾的影响下土崩瓦解。西晋灭亡后,江南相继出现东晋(公元317—420 年)、宋(公元420—479年)、齐(公元479—502 年)、梁(公元502—557年)、陈(公元557—589年)等五个前后相承的政权,北方则经历了汉族和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成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燕、南凉、北凉、西凉、夏和北燕等十六个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公元304—439年)、北魏(公元386—534年)、东魏北齐(公元534—577年)及西魏北周(公元535—581年)等政权的统治。公元439 年北魏统一北方后,与江南的宋、齐、梁、陈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史称南北朝时期。公元581年,隋取代已统一北方的北周政权,并于公元589 年灭陈,重又统一全国,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期结束。上接秦汉,下启隋唐的魏晋南北朝,是介于两个统一帝国之间的分裂动荡时期,同时也是继承秦汉的历史遗产,孕育隋唐新的统一帝国的时期。

魏晋风度的时代背景

      魏晋风度,也称魏晋风骨,是指在魏晋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时期,一些士人、文人骚客所表现出来的刚正的气概,顽强的风度和气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