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书有哪些?
1、《论语》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
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中庸》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小戴礼记》第三十一篇,作者现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由儒家学者在战国写成。
宋朝学者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释即是“中道及常理”之意。而执中又当求“中和”,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时的平静情绪为“中”,表现出情绪之后经过调整而符合常理为“和”。
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关联及学习的方式(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昆弟(兄弟)、朋友之交)和“三达德”(智、仁、勇)等。
3、《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8],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
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
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在临沂。
5、《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
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6
抟黄土作人,是后人的加工,在远古时候,女娲造人的传说,说的则是她用自己的身体孕育人
类。
《说文解字》云:
“娲,古之神圣女,化生万物者也。
”
在中国古文字里,娲、娃、蛙三字皆可通,用于动物者为蛙,用于人类者为娲或娃。而古代的
蛙字,又是由“鼋”字发展而来的,河南郑州出土一件商代前期的青铜器,上面有“鼋”字形的蛙
形图案。
《国语·周语下》有“我姬氏源于天鼋”
,天鼋,就是大青蛙、大蛤蟆。意思是说,姬族是
大蛤蟆的后代。而女字加一个鼋字,即是古代的孕字。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杨堃的《女娲考》写道:
“女娃为孕,岂不是女娲抟土造人身神话在文字上的落脚吗?有趣的是,中医界仍把女性阴口叫做
蛤蟆口,或蛙口(娃口)
。
”时至今日,我国许多地方仍把小孩子称作“娃子”
。
女娲作为先民的崇拜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角色是有显示变化的。情况大致是:最初只是母
亲神,所代表的是女性生殖力,尔后演变为男女婚姻之神,其事迹不再是抟黄土造人,而是主持婚
配和炼五色石补天。或者说,抟黄土造人的神话所反映的是母系社会的婚姻形态,而后者所反映的
则是一夫一妻制产生后的婚姻形态。
《风俗通》
:
“女娲祷神祠,
祈而为女媒,
因置昏姻。
”
《淮南子》
又云: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
其实,
“置昏姻”与补苍天是一回事,即男女交合。这里的关键是对“五色石”的理解。
“五色石”
是一神秘的东西,女娲补天,用的是五色石,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玄鸟之卵也是“五色甚好”
。
《山海经·南山经》曰:能使人长生不死的就是“五色发作”的玉;石之美者曰玉,佩玉,起初是
用作护身符的,其作用不是为了避邪,而是为了长生。
《南山经》记载,黄帝就是食用了玉膏,才得
以升天。
《博物志》说:
“名山大川,孔穴所向,和气所出,则生玉膏,食之不死。
”西王母的不死之
药也就是这些石或玉,就是男根。嫦娥偷吃的就是这种不死药。
将石头比作男根,最富玄思和文学色彩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曰:
“却说那女娲炼石补天之
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
六千五百块,但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可通,自去自来,可
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贾宝玉这个情种就是
这块石头,他“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可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
,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周易》和
《说文》所描写的龙的特征:
“其静也专,其动也直”
;
“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而且,
在曹雪芹的笔下,贾宝玉这块顽石同样是五色的,且大于雀卵。
在《红楼梦》里,宝玉为阳之精,黛玉为女之精,宝玉有顽石一块,而黛玉却没有。第三回描
写“摔玉”情景,作者更是直接将之称作“劳什子”
。在中国民间,
“劳什子”历来是男根的代名词。
2
、昆仑山和泰山
中国有两座名山,昆仑山和泰山。
昆仑山,黄河、长江都源于昆仑山。在中国先民的信仰里,昆仑山是生命之源的象征,是西王
母的居所,是女阴的象征。
昆仑,在古代传说里又名“虚门”
,所以“昆仑之丘”亦名“昆仑之虚”
。
“虚”的原义相当于玄
牝。
《大荒西经》说西王母“穴处”
,还有一意思就是昆仑山本身就是一个洞穴一样的东西。山是凸
形,穴是凹形,在先民的生殖崇拜意识里,凹凸无甚本质不同,都是生殖器的象征,具体说来,女
阴之象,既可理解为山峰,也可理解为洞穴。
昆仑,以东汉经学大师郑玄的说法,其本义为圆。李善注,
“昆仑,轮转之貌。
”所以,传说中
昆仑山上有瑶池、瑶台、旋室,与圆、摇动、转动有关。
昆仑,同时又是“葫芦”
、
“苦砻”
、
“窟窿”的音转。在初民那里,葫芦被视为生命之源,视为
生殖力的象征,而象征的原型或是孕妇的腹部,或是女子的阴户。葫芦为瓜属,故女子破身,俗称
“破瓜”
。苦砻即蛤蟆、蟾蜍、蛙,都是女阴之象。窟窿的词义为“孔”缓读为窟窿,急读为孔,故
7
昆仑就是一个孔洞。
昆仑山为生命之山,主要还是西王母的象征意义。在后来道教的诸神谱里,西王母为雍容华贵、
端庄美貌的王母娘娘,但在先民的眼里,
西王母非但无美貌可言,而且丑陋无比,人面虎身,一口
虎牙,还拖着一条豹子尾巴。
《
山海经·西次三经》
: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
”
《大荒西
经》曰:
“有神,
人面虎身,
有文有尾,皆白处之·
·
·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
由以上文字可知,西王母实为虎神,体现了先民的虎崇拜。虎崇拜实际上是一种生殖崇拜,虎
为女阴的隐喻。
《易·乾·文言》曰:
“云从龙,风从虎。
”顾炎武解释道:
“云从龙则曰乾为龙,风
从虎则为坤从虎。
”在我国古籍和传统造型艺术里,龙虎并称或龙虎同时出现,往往都是隐喻男女性
事的。
《周易参同契》云:
“龙阳数奇,虎阴数偶。
”又说:
“龙呼于虎,虎吸龙精,两相饮食,俱相
贪。
”显然,这些文字是对男女性行为的描述。龙与虎,既可理解为男人和女人,也可理解为男根与
女阴。
龙腾虎跃,龙争虎斗
,
西王母的传说常常与鸟有关。但值得注意的是,与西王母有关的鸟是“三青鸟”
。
《山海经·海
内北经》云: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三青鸟亦为三足
鸟或三足乌。
在先民的信仰里,鸟是太阳神的象征。古人的造型艺术,鸟常常同太阳画在一起,
,或为鸟负日
而飞,或为鸟站在太阳里面。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非衣帛画”
,画面左上角的太阳图案,里
面就有一支大黑鸟。古代文献,三足鸟又写作“
足峻
cun
”
,
《淮南子·精神训》云:
“日中有
cun
足
俊
乌”
。
足俊
与
月俊
音同义通,古时当为一字。
《说文》
:
“
月俊
,赤子阴也。
”
“赤子阴”是男子灵根
的古老说法。
《老子》第五十五章说:
“未知牝牡之合而
zui
月俊
作,精之至也。
”牝牡之合即男女的
生理结合。老子的这句话将鸟的象征意义揭示得明明白白。俗语:小鸟、小鸡、小鸡鸡。
与昆仑山对应的是泰山。
泰山常与古代帝王的封禅相联系。所谓封禅,实则是件简单的事,
“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
天之功,故曰封;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问题是我国幅员辽阔,何处不可以祭天
地,为什么要到泰山去呢?《后汉书·祭祀志》曰:
“岱者,胎也;宗者,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之
交,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天下,惟泰山乎!故为五岳之长耳。
”
“不崇朝而遍雨天
下”
,即是说不用祭拜男女性器,天地也可在此交感,其方式便是“触石,肤寸而合”
。这是很形象
的描写。因为天地交感,不像匹夫匹妇之所为,它们只是“肤寸而合”就够了。
泰山为生命之山,仅从一个“泰”
,亦可探其奥妙。泰山之泰即《易经》泰卦之泰,其卦象为
乾下坤上,卦辞为“小往大来,吉,亨。
”
《序卦》释泰:
“泰者,通也。
”乾坤之通,亦即男女之通。
北京故宫,前有乾清宫,后有坤宁宫,而二者中间还夹有一个泰和殿。强调天地之交、阴阳之合、
乾坤之合。
3
、帝王祖宗
帝王祖宗,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权威的称谓,探究它们的本来面目,对我们理解中国文化很有帮
助。
①、
“帝”
是什么?
在甲骨文中,
“帝”写作
或
。此字的下部似为三根木棒构成的三角架,其上一个置放东
西的平台;上部为正三角形或倒三角形符号,明显出是女性生殖器的符号,即女性人体三角区的形
象描写。在古代世界,用倒三角形符号代表女阴的不独中国汉民族,巴比伦早期的象形文字,日本
新石器时代的石刻文,都是用倒三角形符号表示女阴的。据西方著名的艺术史家格罗塞在他的《艺
术的起源》
中报道:
南美洲恒格河巴西印第安人以倒三角形符号代表女子的遮羞布,
名为
“乌鲁里”
。
8
当一个白人在他们面前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时,他们哈哈大笑起来,叫道“乌鲁里”
、
“乌鲁里”
、
“乌鲁里”
!
据此字形,许多学者认为,
“帝”的初义是女阴。尽管此说未被学界普遍接受,但“帝”具有生
殖或化生万物之义,则是很少有异议的。汉代的郑玄说过:
“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
”近人詹先生根
据音韵,亦证明“帝”与万物化生有关。
“根据义由声得的道理,应考察其语族。可以发现,古音与
帝相似的字多有根基、
原始等义。
如
‘蒂’
表示花的基,
‘柢’
表示根基,
‘底’
表示房屋的基础,
‘胎’
表示人之所由生,
‘始’表示氏族之发源。蒂、柢、底、胎、始都与双声。由此看来,至尊神所以称
为‘帝’
,本来表示昊天是天地万物所由生的根本和原始。
”
(参见中国文明史上
P190
)
近人王国维、郭沫若、闻一多、刘半农、马叙伦诸先生都认为“帝”为“花蒂”
,
“帝”为
“蒂”
之初文。故可以说,帝是人得以化生的始基,帝崇拜就是女性先祖的崇拜。
帝、花蒂、阴蒂。
②“王”是什么?
“王”字的书写颇为简单,三横一竖,即人们常说的“一贯三为王”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王
道通三》云: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文。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
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我们说,董仲舒的解释只是穿凿附会,以
之说明他的天人感应说,与“王”的本义不合。更何况,在甲骨文里,
“王”字并不是“一贯三”
,
而是一贯二,很像个“土”字,与“土”字不同的是,
“王”字的一竖,起笔为重写,呈大黑点状,
颇像个大头针,而“土”字则没有大头,一竖直贯下去。
“王”与“土”大同小异,说明“王”的崇
拜与先民的土地崇拜很有关系。
土地崇拜不仅仅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在此之前就有。此前,土地神既是大地之神,又是生命之
神;既是农业神,也是生殖神。由于两者的互联关系,在农业发明之前,人们崇拜土地,用意乃是
将土地同女子的生殖力作互参的理解。今天,我们常说,大地啊母亲!大地与母亲具有同等的意义、
同等的功能,什么功能?都能无中生有。没有听说大地啊,父亲!
在古文字里,
“土”与“地”的含义是一样的。
《白虎通·五行》谓:
“地,土之别名也。
”
《说文》
亦云:
“土,地之吐生万物者也。
”
“地”从土从也,
“也”字,
《说文》的直接解释是“女阴也,象形。
”
其形状为一椭圆形的圆圈,两边有一“丫”形的线条相夹而下,实为女子阴部的门户与外轮廓线组
合而成。
也就是说,最早的“王”字同“土”字,而“土”为女阴之象,可以想见,
“王”亦同女性崇拜
有关。
③、祖是什么?
祖庙、祖先崇拜。道教、佛教前,中国没有神庙,只有祖庙。
先看几个有关祭祀的文字。
“祀”
,
《说文》
:
“祀,祭无已也,从示,已声。
”实际上,古代的“祀”就是由“示”和“已”
两字组成的,
“示”为男根,
“已”为女阴。
“祀”之本义即对男女性器的崇拜。
“已”
,
《说文》谓:
“为蛇,象形。
”说得明白点就是,
“已”像一条蛇。蛇,古文字写作“虫也”
,
从虫从也。
《说文》云:
“也,女阴也,象形。
”可知,蛇为女阴之隐喻。
《尚书·洪范》云:
“蛇者,
阴之所在。
”
《诗·小雅·斯干》
:
“维虺
hui
维蛇,女子之祥。
”朱熹注云:
“虺蛇,阴物穴处,柔弱隐
伏,女子之祥也。
”正因为蛇为女阴之隐喻,故古代传说的女神,女娲、伏羲、西王母都是人首蛇身。
美女蛇。
“示”
,
《说文》释为:
“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
天文以察时变。
”但从甲骨文卜辞看,最早的
“示”字多作“
T
”形,上不必从二,下不必垂三。以
郭沫若的看法,
“示”
,即上古的“
T
”字,亦即“
I
”之倒悬。而“
I
”在上古文字里,也就是“且”
,
9
即男根的象形字。
“祖”字为
“且”的演进,亦为男根之象,男根加男根。
“祭”
,在甲骨文中有从示的祭或从匕的祭,前者祭祀男神,后者祭祀女神。男权确立后,从
匕的祭废而不用了。
④、宗是什么?
宗、宾,郭沫若认为,宗宾的含义相近,宗是祭祀男根的,宾是祭祀女阴的。
⑤、吉、凶
“吉”字
是结合的“结”的初文。在初民那里,结即男女的结合。
“吉”
字从士从口。在甲骨
文中,
“士”作男根状,形似一箭头由此而引申为男子的代称。男子之为男子,就在与他们都有一个
士。
“口”
,甲骨文作
U
状,实乃女阴之象。意思是洞坑。弗洛伊德认为,洞穴、洼地都是女阴的象
征,相应的,
“入穴出穴都是性交的象征。
”
男女结合就是“吉”
。
《诗》有“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句。历来注经家都把“吉士”释为“善
士”
,谬。应为性冲动的男子。
“凶”
,交叉的符号都历来表示禁止,做不得,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都是用这个符号表示上述意
思。为什么后有这样的巧合呢?原来,
“叉”这个符号的初义是表示不能性交。把一把“叉”一样的
东西放在女子的体内,自然是要不得的,更谈不上达到媾和的目的。中国的“凶”字实则表达的就
是这样的一个意思。
“
U
”为女阴,将“叉”置于完成中,当然要不得。
⑥、祸福
如果说吉凶二字所含的生殖崇拜信息尚为中性的话,即无性别歧视,那么祸福二字则含有男尊
女卑的思想。祸福二字的本义分别对男根与女阴的崇拜,男权确立后,观念发生变化,崇拜男根为
福,
,为吉祥,为好事,而崇拜女阴则为祸,为凶,为坏事。后来的女人是祸水,大概源于此说。
祖,祖宗,且、示、
社稷、社会、社,稷,
社,祭祀土地神的土堆。崇拜无中生有,期盼生命旺盛、生产丰盛。
稷,
《说文解字》释为“五谷之长”
。事实上,稷是中原人一种最古老的作物名称,后来,稻麦
黍菽成为中原的作物后,人们将稷神的表义包括了稻麦黍菽诸种作物,作为一种五谷神的象征。
《风
俗通义·祀典》云:
“五谷众多,不可遍祭,故立稷而祭之。
”
五、文明的标志
人类繁衍:
早期:
“杂交群婚”
30
万年前,
“血缘家族”
,同辈人可以互为夫妻、性伙伴。
2
、
3
万年前,
“普那路亚婚”即族外婚,
新石器时代,
“对偶婚”
群婚制的性行为可以在众目睽睽下进行,没有回避的必要,而对偶婚由于一夫一妻制的相对稳
定性,性行为必须有所回避。而这就是文明的起点是真正意义上的文明曙光。正如科维《新科学》
中所说,
男人一旦把女人拉出山洞,即标志着文明的诞生
。
因为:
有了房子建筑物;
有了村落、城市以致国家;
有了私有财产和私有制;
有了遮掩材料和服饰;
6
抟黄土作人,是后人的加工,在远古时候,女娲造人的传说,说的则是她用自己的身体孕育人
类。
《说文解字》云:
“娲,古之神圣女,化生万物者也。
”
在中国古文字里,娲、娃、蛙三字皆可通,用于动物者为蛙,用于人类者为娲或娃。而古代的
蛙字,又是由“鼋”字发展而来的,河南郑州出土一件商代前期的青铜器,上面有“鼋”字形的蛙
形图案。
《国语·周语下》有“我姬氏源于天鼋”
,天鼋,就是大青蛙、大蛤蟆。意思是说,姬族是
大蛤蟆的后代。而女字加一个鼋字,即是古代的孕字。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杨堃的《女娲考》写道:
“女娃为孕,岂不是女娲抟土造人身神话在文字上的落脚吗?有趣的是,中医界仍把女性阴口叫做
蛤蟆口,或蛙口(娃口)
。
”时至今日,我国许多地方仍把小孩子称作“娃子”
。
女娲作为先民的崇拜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角色是有显示变化的。情况大致是:最初只是母
亲神,所代表的是女性生殖力,尔后演变为男女婚姻之神,其事迹不再是抟黄土造人,而是主持婚
配和炼五色石补天。或者说,抟黄土造人的神话所反映的是母系社会的婚姻形态,而后者所反映的
则是一夫一妻制产生后的婚姻形态。
《风俗通》
:
“女娲祷神祠,
祈而为女媒,
因置昏姻。
”
《淮南子》
又云: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
其实,
“置昏姻”与补苍天是一回事,即男女交合。这里的关键是对“五色石”的理解。
“五色石”
是一神秘的东西,女娲补天,用的是五色石,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玄鸟之卵也是“五色甚好”
。
《山海经·南山经》曰:能使人长生不死的就是“五色发作”的玉;石之美者曰玉,佩玉,起初是
用作护身符的,其作用不是为了避邪,而是为了长生。
《南山经》记载,黄帝就是食用了玉膏,才得
以升天。
《博物志》说:
“名山大川,孔穴所向,和气所出,则生玉膏,食之不死。
”西王母的不死之
药也就是这些石或玉,就是男根。嫦娥偷吃的就是这种不死药。
将石头比作男根,最富玄思和文学色彩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曰:
“却说那女娲炼石补天之
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
六千五百块,但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可通,自去自来,可
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贾宝玉这个情种就是
这块石头,他“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可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
,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周易》和
《说文》所描写的龙的特征:
“其静也专,其动也直”
;
“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而且,
在曹雪芹的笔下,贾宝玉这块顽石同样是五色的,且大于雀卵。
在《红楼梦》里,宝玉为阳之精,黛玉为女之精,宝玉有顽石一块,而黛玉却没有。第三回描
写“摔玉”情景,作者更是直接将之称作“劳什子”
。在中国民间,
“劳什子”历来是男根的代名词。
2
、昆仑山和泰山
中国有两座名山,昆仑山和泰山。
昆仑山,黄河、长江都源于昆仑山。在中国先民的信仰里,昆仑山是生命之源的象征,是西王
母的居所,是女阴的象征。
昆仑,在古代传说里又名“虚门”
,所以“昆仑之丘”亦名“昆仑之虚”
。
“虚”的原义相当于玄
牝。
《大荒西经》说西王母“穴处”
,还有一意思就是昆仑山本身就是一个洞穴一样的东西。山是凸
形,穴是凹形,在先民的生殖崇拜意识里,凹凸无甚本质不同,都是生殖器的象征,具体说来,女
阴之象,既可理解为山峰,也可理解为洞穴。
昆仑,以东汉经学大师郑玄的说法,其本义为圆。李善注,
“昆仑,轮转之貌。
”所以,传说中
昆仑山上有瑶池、瑶台、旋室,与圆、摇动、转动有关。
昆仑,同时又是“葫芦”
、
“苦砻”
、
“窟窿”的音转。在初民那里,葫芦被视为生命之源,视为
生殖力的象征,而象征的原型或是孕妇的腹部,或是女子的阴户。葫芦为瓜属,故女子破身,俗称
“破瓜”
。苦砻即蛤蟆、蟾蜍、蛙,都是女阴之象。窟窿的词义为“孔”缓读为窟窿,急读为孔,故
7
昆仑就是一个孔洞。
昆仑山为生命之山,主要还是西王母的象征意义。在后来道教的诸神谱里,西王母为雍容华贵、
端庄美貌的王母娘娘,但在先民的眼里,
西王母非但无美貌可言,而且丑陋无比,人面虎身,一口
虎牙,还拖着一条豹子尾巴。
《
山海经·西次三经》
: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
”
《大荒西
经》曰:
“有神,
人面虎身,
有文有尾,皆白处之·
·
·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
由以上文字可知,西王母实为虎神,体现了先民的虎崇拜。虎崇拜实际上是一种生殖崇拜,虎
为女阴的隐喻。
《易·乾·文言》曰:
“云从龙,风从虎。
”顾炎武解释道:
“云从龙则曰乾为龙,风
从虎则为坤从虎。
”在我国古籍和传统造型艺术里,龙虎并称或龙虎同时出现,往往都是隐喻男女性
事的。
《周易参同契》云:
“龙阳数奇,虎阴数偶。
”又说:
“龙呼于虎,虎吸龙精,两相饮食,俱相
贪。
”显然,这些文字是对男女性行为的描述。龙与虎,既可理解为男人和女人,也可理解为男根与
女阴。
龙腾虎跃,龙争虎斗
,
西王母的传说常常与鸟有关。但值得注意的是,与西王母有关的鸟是“三青鸟”
。
《山海经·海
内北经》云: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三青鸟亦为三足
鸟或三足乌。
在先民的信仰里,鸟是太阳神的象征。古人的造型艺术,鸟常常同太阳画在一起,
,或为鸟负日
而飞,或为鸟站在太阳里面。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非衣帛画”
,画面左上角的太阳图案,里
面就有一支大黑鸟。古代文献,三足鸟又写作“
足峻
cun
”
,
《淮南子·精神训》云:
“日中有
cun
足
俊
乌”
。
足俊
与
月俊
音同义通,古时当为一字。
《说文》
:
“
月俊
,赤子阴也。
”
“赤子阴”是男子灵根
的古老说法。
《老子》第五十五章说:
“未知牝牡之合而
zui
月俊
作,精之至也。
”牝牡之合即男女的
生理结合。老子的这句话将鸟的象征意义揭示得明明白白。俗语:小鸟、小鸡、小鸡鸡。
与昆仑山对应的是泰山。
泰山常与古代帝王的封禅相联系。所谓封禅,实则是件简单的事,
“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
天之功,故曰封;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问题是我国幅员辽阔,何处不可以祭天
地,为什么要到泰山去呢?《后汉书·祭祀志》曰:
“岱者,胎也;宗者,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之
交,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天下,惟泰山乎!故为五岳之长耳。
”
“不崇朝而遍雨天
下”
,即是说不用祭拜男女性器,天地也可在此交感,其方式便是“触石,肤寸而合”
。这是很形象
的描写。因为天地交感,不像匹夫匹妇之所为,它们只是“肤寸而合”就够了。
泰山为生命之山,仅从一个“泰”
,亦可探其奥妙。泰山之泰即《易经》泰卦之泰,其卦象为
乾下坤上,卦辞为“小往大来,吉,亨。
”
《序卦》释泰:
“泰者,通也。
”乾坤之通,亦即男女之通。
北京故宫,前有乾清宫,后有坤宁宫,而二者中间还夹有一个泰和殿。强调天地之交、阴阳之合、
乾坤之合。
3
、帝王祖宗
帝王祖宗,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权威的称谓,探究它们的本来面目,对我们理解中国文化很有帮
助。
①、
“帝”
是什么?
中国古籍是中国上千年历史产生的文化,当然值得我们去阅读了,不只是读,更要好好的读。
虽然看不懂古书,但至少在一个信息开放自由的环境中,能够接触到传统皮毛,也能被深深吸引,从而挖掘更深的内涵。近代的白话文大师,都是读古书长大的,胡适鲁迅如此,钱钟书、沈从文、朱自清、徐志摩都是如此。不仅如此,中国人在世界科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科学家,也都是读古书长大的,中国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金的人,几乎都是读古书长大的!
希望热爱我们民族的广大汉族同胞,好好深入了解读经教育是什么,不是因为我们要继承中国的文化而要读经,而是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立足在世界上,为了重现祖先创造的辉煌,为了我们重新成为一个有智慧的民族,为了我们的国家再出现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艺术家、文学家乃至于科学家!
我们要救我们的民族,从自己做起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好好培养自己的下一代,教育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要让年轻的一代人学习中国古籍,知道中国历史,为我国发展做贡献。
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从殷墟甲骨、敦煌遗书、西夏文献等等,无论提到哪一件中国的传统文化古籍都是让人羡慕无比的瑰宝。
当阿里达摩院利用数字化技术,在四川大学的文史专家们的牵线搭桥下。终于在汉典重光平台上回归了首批数字化的古籍,包含40余种宋元刻本、写本,共有20万页。让我们不禁看到了新的希望。
我国古籍流失最严重是主要原因是战乱。当时许多所谓的外国科考队趁着混乱的局势,肆无忌惮的盗挖、偷运、走私、贸易。导致殷墟甲骨、敦煌遗书、西夏文献等众多古籍珍本纷纷流落海外。更有甚者连流落何方都无从得知。让国人为此感到心痛不已。
而在全球许多博物馆内都可以看见这些中国古籍的身影。让我国著名学者郑振铎曾经发出无奈的感慨:“史在他邦,文归海外”。国家政府对这些流失海外的古籍也极其高度重视,但是在国际环境影响下,我国想要全部追回这些古籍原件的难度非常大。有很多时候也是凭着爱国人士的一腔热忱通过拍卖、捐赠等方式让古籍回家。
这些古籍都是我们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是我国发展的历史载体。对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研究提供了更详尽清楚的路径。为了避免这些古籍再次流失遭受毁坏。我国许多地方都成立了专门的古籍保护研究院,除了运用传统的修补技艺来修补受损的古籍外。还通过数字化这种科学技术让这些珍贵的古籍得到长久的保存。每一本能传承至今的古籍都是无数前人耗费心血或牺牲生命保留下来的,而我们必须更好的将这些传承给后世子孙们。
中国古书有哪些?
本文2023-10-05 08:14:4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9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