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养生专著《遵生八笺》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3收藏

明代养生专著《遵生八笺》,第1张

《遵生八笺》,明·高濂撰,是一部 养生 专著。据说高濂幼时患眼疾等疾病,因多方搜寻奇药秘方,终得以康复,遂博览群书,记录在案,汇成此书。作者广征博引,采摭宏富,内容涵盖儒、释、道籍,经史杂著,医药著述等丰富的文献。内容包括医药卫生、气功导引、饮食起居、山川逸游、花乌鱼虫。琴棋书画、笔墨纸砚、文物鉴赏等广博的知识。论述了身心调养、性情陶冶、生活调摄、卫生保健、疾病防治、气功修炼、艺术欣赏等知识与方法。

《遵生八笺》刊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全书计十九卷,目录一卷。内容分为《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却病延年笺》、《起居安乐笺》、《饮馔服食笺》、《灵秘丹药笺》、《燕闲清赏笺》、《尘外遐举笺》等八笺。

该书从八个方面(即八笺)讲述了通过修身 养生 来预防疾病、达到长寿的方法。卷一、卷二曰清修妙论笺,皆养身格言,其宗旨多出於二氏。卷三至卷六曰四时调摄笺,皆按时修养之诀。卷七、卷八曰起居安乐笺,皆宝物器用可资颐养者。卷九、卷十曰延年却病笺,皆服气导引诸术。卷十一至十三曰饮馔服食笺,皆食品名目,附以服饵诸物。卷十四至十六曰燕闲清赏笺,皆论赏鉴清玩之事,附以种花卉法。卷十七、十八曰灵秘丹药笺,皆经验方药。卷十九曰尘外遐举笺,则历代隐逸一百人事迹也。书中所载,专以供闲适消遣之用。标目编类,亦多涉纤仄,不出明季小品积习,遂为陈继儒、李渔等滥觞。又如张即之宋书家,而以为元人;范式官庐江太守,而以为隐逸,其讹误亦复不少。特抄撮既富,亦时有助於检核,其详论古器,汇集单方,亦时有可采,以视剿袭清言,强作雅态者,固较胜焉。

高濂,字深甫,号瑞南,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约生于嘉靖初年,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高濂是明代著名戏曲作家,能诗文,兼通医理,更擅 养生 。所作传奇剧本有《玉簪记》《节孝记》诗文集《雅尚斋诗草》《芳芷楼词》,其 养生 著作《遵生八笺》是中国古代 养生 学的集大成之作,另有《牡丹花谱》《兰谱》传世。

《遵生八笺》是一部内容广博又切实用的 养生 专著,也是我国古代 养生 学的主要文献之一。很有参考价值。自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刊行之后,后又经过多次翻刻,现在传世的版本就有多个,譬如明末清初课花书屋刻本,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弦雪居重订本,道光十二年(1832年)步月楼刻本等。近年也有巴蜀书社等排印本。美·德贞(J·Dudgeon)曾于1895年将此书译成英文,此书在国外也广为流传。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 公众号 消息: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是的。

张翰林校正礼记大全是明代印刷的,共三十卷,明朝刊本,共4函32册,书四周双边,无刻工。根据查阅《中国古籍善本总目》显示,全国公藏仅有两部,所以当之无愧的是中国古籍善本。

1370年5月2日(明太祖洪武三年四月初七),明太祖朱元璋封其年仅两个月的儿子朱檀为鲁王。《明史》记载:“鲁荒王檀,太祖第十子。洪武三年生,生两月而封。十八年就藩兖州。好文礼士,善诗歌。”朱檀在15岁就藩兖州后,兖州当即升州为府,并扩其封地,辖4州23县。朱檀自幼谦恭下士,博学多识,甚为朱元璋喜爱,但他后来信奉道教,终日焚香诵经,烧炼“仙丹”,求不老之药,希冀长生,但适得其反。“铒金石药,毒发伤目”,结果只活了19岁。朱元璋得知后非常恼怒,认为朱檀的行为荒唐,因此给了他一个恶谥,叫“荒王”。

朱檀之后,其子朱肇辉于永乐元年嗣封为鲁靖王。据记载:“肇辉生于洪武二十一年六月十二日,二十三年五月封为世子,永乐元年三月初二袭封鲁王。成化二年七月十五日以疾薨,享年七十有九。”“肇辉自幼好文墨”,成祖爱重之,永乐年间,“成祖巡狩过鲁,王迎谒有礼”。自朱檀始,明代鲁王延续了10代13王,共276年,鲁藩命运与明王朝共始终。值得一提的是,扎根在齐鲁礼仪之邦的鲁荒王朱檀及其后人,礼仪传家,诗书继世,蔚成一域皇族的文化气象。虽然朱檀少年单纯,误入神仙丹药的歧途,刚刚长大成人即命归道山,但他雅爱诗书,琴棋书画相伴,在王室上下争权夺利的污泥浊水中,其文质彬彬的风度气质自有高标独特的一面。由此可见,朱檀墓葬出土的琴棋书画正和他的生平爱好相符合,这个博学多才、倜傥风流的王子生前生后都以此引为风雅。

“白莲”“蛱蝶”存真容

朱檀墓中有4件卷轴画。由于墓室长年积水,画卷被发现时已经面目全非,致使一卷全部腐烂;另一卷绢本设色金碧山水,因画面受损严重,也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令人欣慰的是,另外两卷保存尚好,经过揭裱方知,一为宋人《葵花蛱蝶》卷,一为元初钱选《白莲图》卷。

宋人《葵花蛱蝶》卷为一绢本,用没骨法绘蜀葵与飞蝶,在画的背面有宋高宗赵构的金字题跋:“白露才过催八月,紫房红叶共凄凉,黄花冷淡无人看,独自倾心向夕阳。”该跋后面还有元人冯子振、赵岩的题跋。冯跋说:“宋高宗德寿宫题葵花扇面,后二百年人间得之,以为珍玩。”那么,此画在墓室里又过600余年,按所谓“纸寿千年”来看,可以想见这两幅古画的价值连城。元代钱选的《白莲图》为纸本设色,工笔绘莲花,三花三叶,亭亭相映,笔致柔劲,着色清丽,确有荷风含露之态。钱选在画上题诗道:“袅袅瑶池白玉花,往来青鸟静无哗,幽人不饮闲携杖,但忆清香伴月华。”在中国绘画史上,钱选是宋末元初出类拔萃的山水花鸟画家,湖州人,南宋景定间乡贡进士,是元初画坛“八俊之一”,大书画家赵孟頫早年曾向他请教绘画。

这两件画幅都钤有宽边朱文“司印”二字的押缝印。据考证,“司印”为明代宫内执掌书画库的“典礼纪察司印”的三分之一,六字印分三行排列,另两行“典礼纪察”四字被钤于册中,作为档案资料保存起来。典礼纪察司是古代掌管制度礼仪的部门,职能范围甚广,其中包括对书画库的管理。“司印”二字钤印说明朱檀于洪武十八年(1386年)就藩兖州府时所携书画已经办理了登记注册手续。事过境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仍然可以见到钤印之后,将其一半印章留在存根上,另一半则落在介绍信等公文上的使用方法。当年这种方法在皇室书画保管中使用,证实了《葵花蛱蝶》、《白莲图》曾收藏于宋、元、明三朝皇室,其显赫身价不言而喻。

听一曲“天风海涛”

从墓葬中出土宋画元刊在考古发掘中实为罕见。在朱檀墓中还出土了一批古籍善本。当时这批图书泥污不堪,粘结成块,后经清理装帧,册册如新,计有7种21册,其中《朱子订定蔡氏集传》、《增入音注括例始末胡文定公春秋传》、《四书集注》、《少微家塾点校附音通鉴节要》、《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黄氏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等俱为图书典籍中的珍品。就版本学来看,除《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外,其余的都未见过著录,堪为孤本。

读书听琴是古代文人的清雅心志。朱檀墓中有一件唐代雷琴,琴名“天风海涛”,琴面用桐木斫成,底为梓木,琴身通体黑漆,徽为嵌金,轸系雕玉,琴面布满蛇跗断纹,琴底刻有篆书“天风海涛”,琴腹龙池内有墨书两行:“圣宋隆兴甲申重修,大唐雷威亲斫”。这件古琴是朱檀生前娱玩之器,所谓“天风海涛”就是形容那琴声犹如天空的长风、大海的波涛;而所谓雷琴则说明此琴出于名匠之手。

古琴制作在唐代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并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斫琴名匠,四川成都的雷氏就是当时有名的斫琴世家,直到唐末仍“孙息不坠其业”,雷家先后有雷俨、雷霄、雷威、雷珏、雷文、雷会、雷迅等名匠,这些斫琴能手“其业精妙,天下鲜丽”,他们常于严寒季节冒着风雪前往峨眉山,于山林中“听其声连延悠扬者,伐以为琴。”不仅选材严格,工艺也一丝不苟,就连底面的胶合、施漆、安弦等都有讲究。由于雷琴具有音色清透圆润、韵味含蓄悠长的特点,因而为历代琴家所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唐代雷琴,名曰“九霄环佩”,当“天风海涛”出土之时,天下雷琴就不再形影孤单了。

关于朱檀抚琴的情况史书没有记载,但就其收藏雷琴来看,可以断定他是不一般的抚琴高手。宋代诗人陆游有诗道:“古琴蛇跗评无价,鱼肠宝剑托有灵。”雷琴在宋代就已经是传世珍品了,非为知音,怎么可能得此珍赏?

手谈犹可用此物

朱檀墓葬中有一副完备的围棋实物。围棋起源于我国,棋书棋谱众多,但存世的实物较少,内蒙古敖汉旗辽墓出土了13道棋盘,湖南湘阴县唐墓出土了15道棋盘,河北望都汉墓出土了17道棋盘,新疆某地的唐墓出土了19道棋盘,都是只见棋盘不见棋子。江苏丹阳出土了黑白棋子83枚,淮安宋代杨公佐墓出土棋子50枚,却无棋盘。朱檀墓出土围棋实物,计有一副纵横各19道的棋盘,黑子175枚,白子181枚,配有一副漆盒,属于墓主人生前经常使用之物。今天使用这套围棋比赛也足够完备。

国运昌,围棋兴,开国皇帝大都倡导下围棋,这副围棋就是佐证之一。汉高祖刘邦、魏太祖曹操、唐太宗李世民都是围棋高手,朱元璋农民出身,原对围棋一窍不通,当了皇帝之后就迷上了围棋,常与开国元勋徐达对弈。徐达虽然棋高一筹,但为了使朱元璋高兴,每次必输。有一次徐达故意胜了一局,朱元璋面呈愠色,徐达说:“请万岁再观棋局。”朱元璋俯身细看,只见棋盘上呈现“万岁”二字。朱元璋转怒为喜,当即把一座楼宇赐给徐达,并把该楼命名为“棋胜楼”。

据记载,明代允许在金銮殿上手谈对弈,还把22本围棋棋谱辑录在《永乐大典》中,出现了棋圣黄龙士、棋坛盟主过百龄。在这样的围棋氛围中,朱檀喜爱围棋不足为奇,以他的身份地位,当年使用这套围棋手谈对弈的高手名士一定不少。可以想见,少年朱檀“纹枰对坐,从容谈兵”,迷恋于弈棋游乐之中,忘却上层社会争权夺利的烦恼,当是一片潇洒心境。

鲁荒王作为一个王子,能昭显他王族威仪的要数从其墓葬中完整出土的九旒冕了。

冕,是帝王的礼帽,只有皇帝、太子、封王才能佩戴。冕冠形制过去绘画中常见,诸如武梁祠汉代刻石上的黄帝、尧、舜天子像,唐代闫立本画的历代帝王图,宋代作的晋文公复国图,明人所作圣迹图中的孔子像等。这些画像人物头戴冕冠,身穿冕服,冠冕堂皇,仪表威严。但今天能见到的冕的实物,除了袁世凯复辟时穿戴的那件未被国人认可的“皇帝冕”外,就只有鲁荒王朱檀墓出土的这件九旒冕了。

九旒冕通高18厘米、长494厘米、宽30厘米,藤篾编制,表面敷罗绢黑漆,镶以金圈、金边;冠的两侧有梅花金穿,贯一金簪。据《明史》记载,明朝天子之冕前后分别垂着12道旒,每道旒上有赤黄青白黑共12颗玉珠,太子用11旒、11珠,亲王只能用9旒、9珠。鲁荒王这个九旒冕前后共垂着9道旒,每道上9颗五彩玉珠,共用珠162颗,这和鲁荒王朱檀亲王的身份正相应。

冕的顶部叫“綖板”,綖板前圆后方,比喻天圆地方,表示博大之意;綖板涂黑漆,以示庄重。板前后系垂旒,表示帝王不视非,不视邪,是非分明。板下有玉衡,连接于冠上两边凹槽内;衡两端有孔,两边垂挂丝绳直到耳旁,至耳处系着一块美玉,好像塞住了耳朵,即所谓“充耳”,寓意帝王不听谗言,求大德不计小过,有所闻,有所不闻,从而衍化出一个成语“充耳不闻”。

九旒冕是黑色的,黑色是明代帽子中的流行色,与其他朝代的帽子有明显区别。除了竹、藤篾制成的,由于明代官帽有不少是用染成黑色的纱作的,所以也称“乌纱帽”。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革职的称“摘去乌纱帽”,这些说法就源于明代,其他朝代的官帽不限于黑色,“乌纱帽”是明代特有的。

传说“黄帝造冕垂旒”,虽难以考证,但到了周代,孔子说过“服周之冕”的话,可以相信当时冕服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后经历朝各代,都以冕服为最高礼仪之物。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更是强调“复汉官之威仪”,朱氏王朝持续了276年,冕冠冕服的崇高地位也保持了276年,直到爱新觉罗氏入主中原,冕服制度才被废止。目前,作为文物的垂旒全国只有两件,一件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是民国初年袁世凯复辟登基称帝时穿的一套仿古冕服中的冕冠;另一件就是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的鲁荒王600多年前的明初亲王冕冠,也是惟一一件存世的古代冕服实物,填补史阙,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与历史价值。

(一)训诂学著作

郭庆藩深通六书训诂,嗜古好学,精研《说文》,承乾嘉朴学余绪,于训诂考证之学颇有见地。这方面的著作有:《庄子集释》十卷,《庄予注释》一卷,《读庄予札记内外篇》不分卷,《说文经字正谊》四卷,《说文经字考辨证》四卷,《说文答问疏证补谊》八卷,《许书转注说例》、《音学五书叙》合一卷,《诗异文考证》八卷,《淮南子校注》不分卷,《合校方言》四卷。

《庄子集释》一书收录了郭象注、成玄英疏和陆德明音义的全文,摘引了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俞樾、李桢等人的训诂考证,卢文昭的校勘,并附有郭嵩焘及郭庆藩自己的校释成果。

《庄子注释》一卷,《读庄子札记内外篇》不分卷,这两书的学术成果已融入《庄子集释》一书,以“庆藩案’’的形式出现,是郭氏研究《庄子》的训诂考证、见解,包括从别书辑录的司马彪注,以补《释文》之阙。这两书没有刻本,现在只有光绪年间的稿本保存。

《说文经字考辨证》四卷,光绪二十一年(1895)岵瞻堂郭氏维扬刻本,《续修四库全书》收录,据光绪二十一年刻本影印。是书成完成于光绪十八年(1892)。郭庆藩认为钱大昕《潜研堂说文答问》考证精审但不够完备,而陈寿祺《说文经字考》虽能补钱氏之未备,然而“或以或体为正体,或以古籀文为为正字,或据汉儒一家之说改易正字,皆未免务为奇嗣”,故而对陈氏书逐字注释考辨,其可从者进行疏证,不可从者详释字义并驳正谬误。

《说文经字正谊》四卷,光绪二十年(1894)湘阴郭氏扬州刻本。郭庆藩认为陈寿祺《说文经字考》虽然可补钱大昕之阙,但是“间涉浅易之处,又阙其所不当略者”,于是博采诸儒训诂,反复更订,逐字详释。该书二百一十七字,遵许书正谊之例,能集诸家所长而考证其得失,援引颇为详备,凡易经、书经为一卷,诗经为一卷,春秋、左传、公羊、礼记、周礼、仪礼为一卷,论语、孟子、尔雅为一卷。

《合校方言》十三卷,又称《方言校证合刊》,光绪十七年(1891)思贤讲社刻本,《古书丛刊》收录,据思贤讲社刻本影印。是书前有王先谦序、郭庆藩自序(王先谦代)、卢校方言序,书后附有杭大宗《续方言》、程际盛《续方言补》。全书取戴震、卢文弨两家校本合刊,于郭璞注下先列戴震考证,后列卢文弨校勘,最后附有庆藩案语。

《许书转注说例》、《音学五书叙》合一卷,光绪十一年(1885)岵瞻堂刻本。

《淮南予校注》不分卷,刘安撰、高诱注、郭庆藩纂训,清稿本。

《诗异文考证》八卷,稿本。

(二)文学著作

文学方面,湘阴郭氏私淑桐城一派,刘声木在《桐城文学渊源考》中,将郭嵩焘、郭岜焘等归入“私淑桐城文学诸人”一类,说郭嵩焘“与曾国藩、刘蓉、吴敏树相友善,以文字相切摩,研贯经史,尤速于‘礼’”。郭庆藩承其家学,于古代诗词颇有造诣,“习闻其父与叔论文之旨,亦工诗、古诗词,其论文剖析源流,开抉阃奥,鹜精诣微”。

这方面的著作有:《十二梅花书屋诗集》六卷,《读书秋树根图题咏》不分卷,《岵瞻堂诗义丛钞》不分卷,《广陵酬唱集》一卷,《岵瞻诗草》一卷,《敬斋诗稿》不分卷,《泊然盦文集》二卷,《游园剩稿》二卷。

《十二梅花书屋诗集》六卷,光绪十五年(1889)郭氏泊然盦刻本。此诗集以年为序编次,首数卷为少时所作,“格律未娴,语多拙涩,而古体尤甚”,斜末二卷为中年以后之作,“篇幅渐老,而七古尤有淋漓酣畅之致”。徐世昌辑《晚晴簃诗汇》,收录《十二梅花书屋诗集》诗三首:《野望》、《新霁》、《将之日本,奉别张雨珊司马即送其之山东》,其中《新霁》入选今人陈友琴选注<千首清人绝句》。曾卓编《湘雅摭残》,收录《潦园》、《寄怀冯筱亭兼讯江予愚昆仲》两诗。

《读书秋树根图题咏》不分卷,光绪八年(1882)湘阴郭氏刻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是书前有善化李桢序、湘乡左桢序、长沙陈耀序,后有长沙李寿榕跋,湘阴郭嵩焘跋。郭庆藩取杜甫诗句“读书秋树根”,绘成一图,以示本人向学之志,并征引当时学界名流诗文,纂集成册,是为此书。

《岵瞻堂诗义丛钞》不分卷,清抄本。

《广陵酬唱集》一卷,光绪二十年(1894)年扬州刻本。

《岵瞻诗革》一卷,稿本。

《敬斋诗稿》不分卷,稿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三)其他

《□贤书札》不分卷,又称《□贤手札》、《名贤手札》、《咸同中兴名贤手札》,光绪十年(1884)湘阴郭氏岵瞻堂刻本,光绪十一年(1885)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民国十四年(1925)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民国十二年(1923)上海东莱书局石印本,入选《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据光绪十年刻本影印。郭庆藩居父丧期间,辑刻其父郭岜焘所收到的当时名贤函件,汇集成册。八贤指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曾国荃、彭玉麟、沈葆桢、李鸿章和骆秉璋。

《明人墨迹》,光绪八年(1882)湘阴郭氏十二梅花书屋刻石,清光绪拓本。

《郭岜焘行述》一卷,又称《先府君郭公行述》,光绪八年(1882)刻本,《续修四库全书》收录,附于郭岜焘《云卧山庄诗文集》卷末,据光绪八年湘阴郭氏岵瞻堂刻本影印,《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岵瞻堂自语》不分卷,稿本。

《教学要术》十二卷,稿本。

这个木刻古代书韩诗外传值钱。

根据今日头条资料显示《韩诗外传》是一部记述中国古代史实、传闻的著作,共十卷,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的杂编,《韩诗外传》最早的刊本是宋本,等到中国古代明朝的时候已经经历一个元朝,宋朝和明朝之间隔了89年。因此此时木刻《韩诗外传》是值钱的。

古书是中国古代优秀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古籍善本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实物资料。正因为如此,古籍善本一直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知识分子的偏爱和珍藏。《韩诗外传》起源于宋朝,对于明朝而言其就是古籍的代表,因此极具收藏价值。

明代养生专著《遵生八笺》

《遵生八笺》,明·高濂撰,是一部 养生 专著。据说高濂幼时患眼疾等疾病,因多方搜寻奇药秘方,终得以康复,遂博览群书,记录在案,汇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