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蒿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7收藏

黄花蒿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黄花蒿的别名 5 来源 6 原形态 7 生境分布 8 性状 9 化学成份 10 性味 11 功能主治 12 黄花蒿的用法用量 13 附方 14 备注 15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黄花蒿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黄花蒿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黄花蒿 1 拼音

huáng huā hāo

2 出处

《纲目》

3 拼音名

Huánɡ Huā Hāo

4 黄花蒿的别名

臭蒿、草蒿(《日华子本草》),香丝草、酒饼草(《广州植物志》),马尿蒿、苦蒿(《贵州民间方药集》),黄香蒿、黄蒿、野筒蒿(《江苏植药志》),鸡虱草(《江西草药》),秋蒿、香苦草、野苦草(《上海常用中草药》)。

5 来源

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全草。秋季割取,晒干或切段晒干。

6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达15米,全体近于无毛。茎直立,圆柱形,表面具有纵浅槽,幼时绿色,老时变为枯**;下部木质化,上部多分枝。茎叶互生;3回羽状细裂,裂片先端尖,上面绿色,下面黄绿色,叶轴两侧有狭翅,茎上部的叶,向上渐小,分裂更细。头状花序球形,下垂,排列成金字塔形、具有叶片的圆锥花序,几密布在全植物体上部;每一头状花序有短花柄,基部具有或不具有线形苞片;总苞平滑无毛,苞片2~3层,背面中央部分为绿色,边缘呈淡**,膜质状而透明;花托矩圆形,花均为管状花,**,外围为雌花,仅有雌蕊1枚;中央为两性花,花冠先端5裂,雄蕊5枚,花药合生,花丝细短,着生于花冠管内面中部,雌蕊1枚,花柱丝状,柱头2裂,呈叉状。瘦果卵形,微小,淡褐色,表面具隆起的纵条纹。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7 生境分布

生于荒野、山坡、路边及河岸边。分布几遍及全国。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8 性状

干燥全草,长约60~100厘米。茎圆柱形,表面浅棕色或灰棕色,有纵向棱线,质硬,折断面粗糙,中央有白色的髓,嫩枝具多数叶片,质脆,易碎裂。带果穗或花序的枝,叶片多已脱落,花序仅残存小球状棕**的苞片,如鱼子,质脆易碎。有特异香气,味苦,有清凉感。以色黄绿、气香、无杂质者为佳。

9 化学成份

风干植物含水分97,乙醚可溶物56,水可溶物266,乙醇可溶物08,半纤维素116,纤维素85,木质素96,蛋白质93,灰分101,鞣质类24%。

风干植物经水汽蒸馏,得带微绿有佳香的精油018%。精油含率以开花期为最高,新鲜植物比久藏植物含率高。精油成分中含酮类物质4497%,其中主为蛔蒿酮21%,l樟脑13%,1,8桉叶素13%,乙酸蛔蒿醇酯4%,蒎烯1%;另有报道含蒎烯、莰烯、1,8桉叶素、毕澄茄烯或杜松油烯、石竹烯、某些倍半萜醇、枯醛、酮类、苯酚、丁酸、己醛、乙酸芐酯、d2甲基丁酸芐酯、石竹烯氧化物、廿五烷等。

地上部分含东莨菪素及东茛菪甙。

从印度产的黄花蒿,曾分离出假山道年和K山道年。

10 性味

①《纲目》:"辛苦,凉,无毒。"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苦,寒。"

11 功能主治

清热解疟,驱风止痒。治伤暑,疟疾。潮热,小儿惊风,热泻,恶疮疥癣。

①《纲目》:"治小儿风寒惊热。"

②《现代实用中药》:"生叶汁:涂恶疮疥癣及毒虫咬伤。"

③《南京民间药草》:"清热。"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消疮肿,治蛇伤。"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解热健胃,驱风止痒。"

12 黄花蒿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

13 附方

①治结核潮热,盗汗,消化不良:黄花蒿二至四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暑热发痧,胸闷腹痛:鲜黄花蒿嫩叶五钱至一两或种子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③治疟疾,间歇热:黄花蒿三至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④治小儿热泻:黄花蒿、凤尾草、马齿苋各二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⑤治流火(淋巴管炎):黄花蒿、牡荆叶各二两,威灵仙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⑥治疥癣,皮肤湿痒:黄花蒿煎水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⑦治蛇咬伤:新鲜苦蒿一两,捣烂,外敷伤口。(《贵州民间方药集》)

14 备注

本品目前在全国大部地区均作青蒿使用。参见"青蒿"条。

15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黄花蒿的方剂 黄花菜炖猪肉

拼音:huánghuācàidùnzhūròu处方:黄花菜50克瘦猪肉200克盐适量制法:将黄花菜、

丁壬汤

1钱。功能主治:对口,背疽。用法用量:蒲公英一名黄花地丁。方中有紫花、黄花二丁,又用二活行太阳经,属

黄花菜

拼音:huánghuācài英文:概述:黄花菜为百合科萱草属植物花蕾干制品的统称,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

地丁膏

拼音:dìdīnggāo处方:黄花地丁(即蒲公英)8两,紫花地丁8两。制法:以长流水洗净,用水熬汁,

经进追异玄元丹

拼音:jīngjìnzhuīyìxuányuándān处方:地黄花3钱,紫古子花3钱,紫蜀葵花3钱,

更多用到中药黄花蒿的方剂

用到中药黄花蒿的中成药 黄花油

药部颁标准:拼音名:HuanghuaYou处方:黄花油精40g薄荷脑20g樟脑20g水扬酸甲酯360

健身糖浆

ang标准编号:WS3B180794处方:黄花稔600g狗脊600g鸡血藤300g沙氏鹿茸草6

消石素

系统药物中成药剂型:每片含西洋茜草55mg、一支黄花55mg、向荆草475mg、松果菊草60mg、

西发通

成药剂型:每片含锯叶棕果提取物125mg、一枝黄花提取物375mg、七叶树种子提取物625mg

清热感冒冲剂

S3B184594处方:紫苏叶300g一枝黄花200g马鞭草200g土荆芥200g爵床200g

更多用到中药黄花蒿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黄花蒿 《本草纲目别名录》:[本草纲目释名]草部(上)

苏)野菊(苦薏)(覆闾)艾(冰台黄草医草艾蒿)黄花蒿(臭蒿)青蒿(草蒿蒿方溃香蒿)白蒿(由胡蒌蒿蘩

《松峰说疫》:[卷之五·诸方]避瘟方

白术浸酒,举家常服。(一方无术。)又方初伏,采黄花蒿阴干,冬至日研末收存,至元旦蜜调服。又方六月六

《本草纲目》:[序例第二卷序例]药名同异

)伏兔(飞廉茯苓)草蒿(青蒿青葙子)黄蒿(鼠曲黄花蒿)马肝石(何首乌乌须石)火(茺蔚)露葵(葵菜)

《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卷之二草部]黄花蒿

无毒黄花蒿主小儿风寒惊热(本草纲目)名臭蒿(大明曰)臭蒿一名草蒿质(李时珍曰)香蒿臭蒿通名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六救荒本草]草部

千里光,又名九里明、九里光、千里及,眼明划,黄花草黄花母、九龙光、九岭光、蔓黄、菀、箭草、青龙梗、木莲草、野菊花、天青红。

为菊科草本植物,生于山坡、疏林下、林边、路旁、沟边草丛中。产于河南、陕西、江苏、浙江、广西、四川。

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明目,止痒等功效。多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值得注意的是,与现在报道的菊三七类似,千里光属植物多含肝毒吡咯双烷生物碱,其急、慢性中毒可引起肝脏的肝窦阻塞综合症、肝巨红细胞症或肝纤维化。

目录 1 拼音 2 苋科植物莲子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曲节草 21 曲节草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25 化学成分 3 茜草科植物六月雪或白马骨的全株·《中医大辞典》·曲节草 31 曲节草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运用 36 化学成分 37 曲节草的药理作用 4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曲节草 1 拼音

qǔ jíe cǎo

2 苋科植物莲子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曲节草

曲节草为中药名,出自《福建民间草药》,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节节花之别名[1]。

21 曲节草的别名

虾钳菜、耐惊菜、水牛膝、曲节草、水金铃[2]。

22 来源及产地

苋科植物莲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L)DC的全草[2]。分布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2]。

23 性味

甘、淡,凉[2]。

24 功能主治

功在清热解毒,活血,利尿[2]。

①治痢疾,肠痈,鼻衄,咯血,便血,小便淋痛[2]。煎服:15~30g[2]。

②治痈疖、蛇伤,捣敷;湿疹、皮炎、疥癣,煎水洗[2]。

25 化学成分

本品含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环桉烯醇、豆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α菠菜甾醇和它们的棕榈酸酯[2]。

3 茜草科植物六月雪或白马骨的全株·《中医大辞典》·曲节草

曲节草为中药名,出自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本草拾遗》记载的白马骨之别名[1]。

31 曲节草的别名

满天星、曲节草、路边姜、凉粉草、鸡脚骨[3]。

32 来源及产地

茜草科植物六月雪Serissa serissoides (DC)Druce或白马骨S foetida Comm的全株[3]。分布我国东南部和中部各地[3]。

33 性味

苦、辛,凉[3]。

34 功能主治

功在疏风解表,清热利湿,活血消肿[3]。

1治感冒,咳嗽,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目赤肿痛,急、慢性肝炎,高血压头痛,肠炎,痢疾,风湿腰腿痛,慢性肾炎水肿,小儿疳积,妇女白带过多[3]。煎服:9~15g(鲜品30~60g)[3]。

2治痈肿,蛇伤[3]。捣敷[3]。

35 运用

白马骨根:煎服治肠风,脏毒,咳嗽痰中带血,尿血[3]。

36 化学成分

白马骨全株含苷类及鞣质;根含皂苷[3]。六月雪全株含熊果酸及β谷甾醇,又含皂苷、鞣质[3]。

37 药理作用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水蓼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水蓼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状 28 性味 29 功能主治 210 水蓼的用法用量 211 注意 212 附方 213 水蓼的临床应用 214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水蓼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水蓼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水蓼 1 拼音

shuǐ liǎo

2 《辞典》:水蓼

21 出处

《唐本草》

22 拼音名

Shuǐ Liǎo

23 水蓼的别名

蔷、虞蓼(《尔雅》),泽蓼(《尔雅》郭璞注),辣蓼草(《本草求原》),柳蓼、川蓼(《植物学大辞典》),水红花(《昆明药植调查报告》),药蓼子草、红蓼子草(《重庆草药》),白辣蓼(《中国药植图鉴》),胡辣蓼(《东北植药图志》),痛骨消(《广西药植名录》),红辣蓼(《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假辣蓼,斑蕉萆(《广西中草药》),水辣蓼、小叶辣蓼(《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4 来源

为蓼科植物水蓼的全草。秋季开花时采收,晒干。

25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直立或下部伏地。茎红紫色,无毛,节常膨大,且具须根。叶互生,披针形成椭圆状披针形,长4~9厘米,宽5~15毫米,两端渐尖,均有腺状小点,无毛或叶脉及叶缘上有小刺状毛;托鞘膜质,简状,有短缘毛;叶柄短。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细弱下垂,下部的花间断不连;苞漏斗状,有疏生小脓点和缘毛;花具细花梗而伸出苞外,间有1~2朵花包在膨胀的托鞘内;花被4~5裂,卵形或长圆形,淡绿色或淡红色,有腺状小点;雄蕊5~8;雌蕊1,花柱2~3裂。瘦果卵形,扁平,少有3棱,长25毫米,表面有小点,黑色无光,包在宿存的花被内。花期7~8月。

本植物的根(水蓼根)、果实(寥实)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26 生境分布

生湿地,水边或水中。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27 性状

干燥全草,茎红褐色至红紫色,有浅纵皱,节部膨大;质坚而脆,断面稍呈纤维性,皮部菲薄,浅砖红色,本部白色,中空。叶片干枯,灰绿或黄棕色,多皱缩破碎;托叶鞘状,棕**,常破裂。有时带花序,花多数脱落,花蕾米粒状。味辛辣。

产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蓼的种类很多,古代作为调味食用的蓼,主要是水蓼。兹据《本草衍义》、《纲目》等,将《本经》的"蓼实"、《别录》的"蓼叶"均作为水蓼的药用部分,"蓼叶"见本条,"蓼实"另详专条。

28 性味

辛,平。

①《千金·食治》:"辛。"

②《日华子本草》:"味辛,冷,无毒。"

③《纲目》:"蓼叶,辛,温,无毒。"

④《本草求原》:"苦湿,平。"

29 功能主治

化湿,行滞,祛风,消肿。治痧秽腹痛,吐泻转筋,泄泻,痢疾,风湿,脚气,痈肿,疥癣,跌打损伤。

①《别录):"寥叶,归舌,除大小肠邪气,利中益志。"

②《唐本草》:"主被蛇伤,捣敷之;绞汁服,止蛇毒入腹心闷;水煮渍脚捋之,消脚气肿。"

③《本草拾遗》:"蓼叶,主痃癖,每日取一握煮服之;又霍乱传筋,多取煮汤及热捋脚;叶捣敷狐刺疮;亦主小儿头疮。"

④《纲目》:"杀虫。"

⑤《本草求原》:"洗湿热癍癞,擦癣。"

⑥《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损伤,通筋骨。"

⑦《岭南采药录》:"敷跌打,洗疮疥,止痒消肿。"

⑧《重庆草药》:"治巴骨流痰,跌打损伤。"

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利湿消滞,杀虫止痒。治菌痢,肠炎,风湿痛,皮肤湿疹。"

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解毒,利尿,行气,止痢。"

210 水蓼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鲜品1~2两);或捣汁。外用:煎水浸洗或捣敷。

211 注意

①《千金·食治》:"蓼食过多有毒,发心痛。和生鱼食之,令人脱气, 疼痛。妇人月事来,不用食蓼及蒜,喜为血淋带下。"

②《药性论》:"蓼叶与大麦面相宜。"

212 附方

①治干霍乱不吐利,四肢烦,身冷汗出:水蓼(切)、香薷(择切)各二两。上二味,以水五盏,煎取三盏,去滓,分温三服。(《圣济总录》水蓼饮)

②治风寒太热:水蓼、淡竹叶、姜茅草,煎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水泻:红辣蓼一两,水煎,日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

④治痢疾,肠炎:水辣蓼全草二两,水煎服,连服三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小儿疳积:水辣蓼全草五至六钱,麦芽四钱。水煎,早晚饭前二次分服,连服数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⑥治脚痛成疮:水蓼(锉)煮汤,令温热得所,频频淋洗,候疮干自安。(《经验方》)

⑦治阴发背,黑凹而不知痛者:鲜蓼草十斤(晒干,烧灰存性,淋灰汁熬膏于半碗听用),石灰一两。二味调匀,入磁罐收贮封固。如遇阴毒,将笔蘸点患处,不二次退透知痛,出黑水血尽,将膏药贴之。(《外科启玄》蓼草膏)

⑧蛇咬伤。用水蓼茎、叶捣敷。

⑨脚气肿痛成疮。用水蓼汁搽洗。

213 水蓼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炎

用鲜全草加工成千浸膏粉,装胶囊,每粒含量025克。成人05~075克,日服4次,小孩依年龄酌减。重症可用干草2~3两(鲜草加倍),煎分2次服,每日4次,总量4~6两,直至症状消失盾再服1剂。治疗菌痢、肠炎182例,有效率约95%。疗程1~3天。有报道用30%水蓼煎剂每次100毫升,日服2次,小儿酌减。治疗菌痢108例,痊愈105例,3例配合其他药物治愈。疗程2~5天。水寥有止痛、止血、止泻及制菌作用,无抗药性。

②治疗子宫出血

采用水蓼开花时的地上部分,切碎。取1公斤,置玻璃容器内,以30%酒精2000毫升浸没,常温静置48小时(每天搅拌3次),然后过滤,得滤液约2000毫升,密闭贮存。每服20毫升,2小时1次。共治疗子宫出血20例,疗程1~4天,全部治愈。

214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水蓼的方剂 润肺膏丸

新书》卷十六引《王氏手集》:方名:润肺膏丸组成:水蓼半两,桑针半两,覆盆子半两,枸杞子半两,皂儿(炮

水蓼饮

huǐliǎoyǐn《圣济总录》卷三十九:组成:水蓼(切)2两,香薷(择,切)2两。主治:干霍乱,不

水蓼散

huǐliǎosǎn《圣济总录》卷四十八:组成:水蓼1两,覆盆子1两,五味子1两,京三棱(炮)1两,

水蓼酒

huǐliǎojiǔ《圣济总录》卷一四九:组成:水蓼不拘多少。主治:中水毒,寒热。用法用量:每服1合

水蓼丹

(2味烧存性),牛黄1分(别研末),胡黄连半两,水蓼半两(焙),朱砂半两(研),芦荟1分(研),粉霜

更多用到中药水蓼的方剂

用到中药水蓼的中成药 安魂定魄丹

拼音:ānhúndìngpòdān处方黑铅2两,水银1两,硫黄(细研)1两。制法上先销铅成水,次下

二十五味儿茶丸

牛角细粉,混匀,用儿茶膏、渣驯膏、麝香细粉加适量水泛丸,干燥,即得。性状:本品为**水丸;气芳香,

肺安片

杏仁(去油)粉碎成细粉,过筛,备上。麻黄、马兜铃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10倍,时间2小时,第二次加

二十五味马宝丸

、水牛角、西红花细粉,混匀,用蔓青膏、麝香加适量水泛丸,阴干,即得。性状:本品为红棕色水丸;气芳香

桑枝膏

稠膏;味甜、微苦。,检查相对密度取本品10g,加水20ml稀释后,依法测定(附录34页),应为1

更多用到中药水蓼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水蓼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蓼

并不甚辛,好食。保升曰∶蓼类甚多,有青蓼、香蓼、水蓼、马蓼、紫蓼、赤蓼、木蓼七种。紫、赤二蓼,叶小狭

《证类本草》:[卷第二十八]蓼实

大者名(丘轨切),则最大者不名笼,陶误呼之。又有水蓼,叶大似马蓼而味辛。主被蛇伤,捣敷之;绞取汁服,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三十九菜部中品]菜之草

无毒附马蓼水蓼赤蓼植生蓼实(出神农本经)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面目浮肿痈疡○马蓼去肠中蛭虫轻身(以上

《证类本草》:[卷第十一]水蓼

辛,生下湿水旁。今按别本注云∶生于浅水泽中,故名水蓼。辛,冷,无毒。集验方治脚痛。先以水蓼煮汤,令温

《雷公炮炙论》:[下卷]毒木叶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犁头草 21 拼音名 22 犁头草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犁头草的用法用量 27 注意 28 备注 29 摘录 3 《中华本草》:犁头草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犁头草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性状 39 性味 310 归经 311 功能主治 312 犁头草的用法用量 313 附方 314 各家论述 315 犁头草的临床应用 31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犁头草的方剂 2 古籍中的犁头草 1 拼音

lí tóu cǎo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犁头草

21 拼音名

Lí Tóu Cǎo

22 犁头草的别名

铧头草、犁铧尖、犁嘴草、箭头草、如意草、玉如意、耳钩草

23 来源

菫菜科菫菜属植物犁头草Viola japonica Langsd或长萼堇菜V inconspicua Blume,以全草入药。夏秋开花时采集全草,晒干。

24 性味

苦、微辛,寒。

25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急性结膜炎,咽喉炎,急性黄疸型肝炎,乳腺炎,痈疖肿毒,化脓性骨髓炎,毒蛇咬伤。

26 犁头草的用法用量

干品05~1两(鲜品1~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27 注意

服药后不可喝热水、吃热食。

28 备注

(1)治毒蛇咬伤;鲜犁头草(如无,可用鲜紫花地丁)、鲜连钱草、鲜野菊叶各一大把,用冷开水洗净,捣烂绞取汁约150~200毫升,一次内服;余渣加少量冷开水,使它湿润,敷在伤处。如症重、体弱,可隔八小时再照上述剂量内服一次。

29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犁头草

31 出处

出自《江西民间常用草药》

32 拼音名

Lí Tóu Cǎo

33 英文名

allgrass of japanese Violet

34 犁头草的别名

紫金锁、紫花地下、小甜水茄、瘩背草、三角草、犁头尖、烙铁草、地丁草、紫地丁、羊蹄甲、犁烨尖。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心叶堇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concordifolia CJWang [Vcordifolia WBeck;Vjaponic acutnon Langsd]

采收和储藏:45月果实成熟期,采收全草,去净泥土,鲜用或晒干。

36 原形态

心叶堇菜 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和匍匐枝。根茎粗短,节密生,粗约45mm;支根多条,较粗壮而伸长。叶多数,基生;叶柄在花期通常与叶片近等长,在果期远较叶片长;托叶短,下部与叶柄合生,长约1cm,离生部分开展;叶片卵形,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稀肾状,长38cm,宽38cm,先端尖或稍钝,基部深心形或宽心形,边缘具多数圆钝齿,两面无毛或疏生短毛。花淡紫色;花便不高出于叶片;近中部有2枚线状披针形小苞片;萼片宽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附属物长约2mm,末端钝或平截;上方与测方花瓣倒卵形,下方花瓣长倒心形;距圆筒状,长45mm,粗约2mm。蒴果椭圆形,长约1cm。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缘、林下开阔草地间、山地草丛、溪谷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等地。

38 性状

本品在华东地区作紫花地丁入药。参见紫花地丁条。

39 性味

味苦;微辛;性寒

310 归经

肝;脾经

311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瘀排脓;凉血清肝。主痈疽肿毒;乳痈;肠痈下血;化脓性骨髓炎;黄疸;目赤肿痛;瘰疬;外伤出血;蛇伤

312 犁头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

313 附方

①治瘩背:瘩背草根,打烂加糖或红胡椒拌效患处;并在周围用面飞沫作围。(《南京民间药草》)②治痈疽疔疮,无名肿毒:鲜犁头草、鲜野菊花叶各等量。同捣烂,敷患处;或鲜犁头草全草,加白糖少许,捣敷亦可,每日换一次。同时捣汁一酒杯内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③治痈肿、疔疮、瘰疬、乳痈、指疔:鲜犁头草捣烂敷;或晒干研末,鸡蛋白调敷,一日换一、二次。④治疔疮:犁头草研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九丸,开水送下。⑤治妇人产后瘀血痛如刀刺:鲜犁头草一两,切碎,鸡上两个同搅和,加油略炒,再加水煎服。⑥治毒蛇咬伤;鲜犁头草捣烂敷患处,一日换一、二次。(③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⑦治外伤出血:犁头草、醉浆草各适量,捣烂,外敷患处,纱布加压包扎;或单用犁头草捣敷。(江西《草药手册》)⑧治盐卤中毒:鲜犁头草捣汁二酒怀,开水冲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314 各家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根:治火症,功同地丁。

2《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消肿,解毒。

315 犁头草的临床应用

1治疗白喉:取犁头草了两,小叶金钱草5钱,洗净、切碎、捣烂,用开水和适量砂糖搅拌成糊伏,纱布过滤,取汁内服,每日23次,直至痊愈。治疗13例,均有一定疗效。疗程最长10天,最短4天。治程中禁食汕腻。

2治疗疖痈:取鲜犁头草和少量醉浆单洗净捣烂如泥,外敷局部。治疗疖肿30例,一般炎症比较局限、全身症伏不明显者,敷药12次炎症即可消失而痊愈;若有全身症状者,敷后症状亦可减轻或消失。约80% 以上的病例敷药12次后,因炎症局限化而疮口顶部破溃,露出一个脓头;此时可将脓头取出,疮口引流,再用犁头草捣敷;疮口肉芽生长后改用犁头草干粉撒布,外敷凡士林纱布。每日换药1次,一般24次可愈。治疗期间忌食雄鸡、鲤鱼及母猪肉。有报道,单用犁头草捣敷患处,治疗外伤感染19例,大多在23天内痊愈。

3治疗角膜实质炎及匐行性角膜溃疡:取鲜犁头草洗净捣成糊状,加24倍生理盐水拌匀,用消毒纱布反复过滤。以滤液滴眼,12小时1次,外加眼垫。亦可用犁头草糊加鲜鸡蛋白少许调匀外敷患处,或将犁头草晒干研粉用鸡蛋清调匀外敷,均每日12次。治疗角膜实质炎7例,先用犁头草液滴眼,好转后改用犁头草糊加蛋清外敷。结果痊愈5例,好转2例。视力恢复时间,多数在2070天内;角膜混浊消退时间在30120天内。匐行性角膜溃疡,大都用犁头草糊加鸡蛋清外敷。治疗19例,除3例尚留小白点外,其余都恢复原状。此外,用犁头草与野菊花、连翘制成复方注射液,治疗扁桃体炎、肺炎、盆腔炎等有较好效果。

316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犁头草的方剂 神验熏药方

八引吴羹相方:方名:神验熏药方组成:如意草(即犁头草)5钱,金银花5钱,桑叶3钱,三角峰(又名爬壁

回生酒

不拘多少(其草45月生,9月见霜,即败叶青,如犁头尖,藤上有小茨子,园黑味酸,用藤叶)。功能主治:

更多用到中药犁头草的方剂

古籍中的犁头草 《疡医大全》:[卷八]痈疽门熏药主方

次毒水流尽自愈。神验熏药方(吴羹相)如意草(即犁头草)金银花(各五钱)桑叶(三钱)三角峰(又名爬壁

《本草纲目拾遗》:[卷七藤部]雷公藤

下圆上尖如犁耙,又类三角风,枝梗有刺。物理小识∶犁头刺藤,其叶三角如犁头,多在篱边生,可治瘰,亦可截

《济阴纲目》:[卷之十临产门]难产催生

耶)姜黄没药桂心(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烧犁头令红,淬酒调下,临阵疼时,一二服立产。一方治难产

《古今医鉴》:[卷之十六]虫兽伤

归(不拘多少,其草四五月生,九月见霜即收,叶青如犁头尖,藤上有小茨子,圆黑味酸用藤叶)上取研烂用汁,

《医学衷中参西录》:[四、医话]39.答黄××问接骨方并论及接筋方

如果被蛇咬伤,请立用烟精膏---

凡被毒蛇咬伤恶毒功心者,半日必死,你可急取竹木做的旱烟筒内的烟油,也叫烟屎,它的颜色是酱油色的,用冷水把它洗出来,喝1-2碗,受毒重的,喝了它的味道一定是甜而不会有辣的感觉,以多喝为佳。

如果伤口感觉很痛的,那里面一定会有毒牙,可以多用烟油揉搓必出。

此为毒蛇咬伤第一仙方,不要多疑而误了自己。

在道光八九年间,粤西崇善县地方,有一农民被毒蛇咬住,缠绕不放,急服烟油水数碗,并以烟油滴蛇口内,蛇即松口落地而死,其人无恙。

另还有几个偏方:

1方,五灵芝一两,雄黄五钱共为细末,每次服2钱,用酒调服,不会喝酒的用开水调服也可,并敖伤处,虽然到了垂危之际也可救也。

2方,用鲜嫩的黄晶叶,以7叶的为佳,捣汁熬上极效。

解救大蛇缠身法;如果被蛇缠身,它会越缠越紧很难解脱,你可以叫其人即刻在地上打滚,因为蛇的骨节是软的,只要你在地上来回地打滚它就即刻松开了,此方极为神效。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柏树叶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原形态 25 生境分布 26 性状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29 柏树叶的用法用量 210 附方 21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柏树叶的方剂 2 古籍中的柏树叶 1 拼音

bǎi shù yè

2 《辞典》:柏树叶

21 出处

《分类草药性》

22 拼音名

Bǎi Shù Yè

23 来源

为柏科植物柏木的枝叶。全年可采,剪取枝叶,阴干。

24 原形态

柏木,又名:香柏(《三辅旧事》),香扁柏、垂丝柏、扫帚柏、白木树、密密松、扁柏、垂柏、柏青树、宋柏。

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直径可达1米。树皮平滑,灰褐色,枝条下垂。叶鳞片状,交互对生,紧贴枝上,呈卵状三角形,生于幼树或老树壮枝上的呈线形或锥形,3或4枚轮生而广展,先端长尖稍开展。花小,单性,同株,顶生;雄花序**,对生成椭圆形,雄蕊通常8。球果木质,球形,具短柄,直径8~12毫米,褐色,鳞片8,盾状,镊合状排列,背面有短尖的小凸体,每鳞片具种子3。种子卵形,稍有翅。花期4~5月。果期6~9月。

25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公路旁、古墓和庙宇等处常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26 性状

枝叶呈树枝状。叶细小鳞片形,先端锐尖,紧密贴生于小枝上,但在较大的枝上,叶尖不紧贴而成刺状突出;叶面黄绿色或灰绿色;小枝棕褐色。质脆,易断。气淡,味涩。

27 性味

①《分类草药性》:"苦涩。"

②《重庆草药》:"味苦辛,性温,无毒。"

28 功能主治

治吐血,血痢,痔疮,烫伤。

①《分类草药性》:"和血。治肠风痔肿,痢疾,吐血;兼涂小儿肥疮。"

②《重庆草药》:"止血生肌,治刀伤。"

③《广西药植名录》:"治咳血,心气痛,筋缩症。"

29 柏树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钱;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210 附方

①治吐血:柏树子、柏树叶。打粉,兑酒吃,每次四钱。

②治小儿肥疮:柏树嫩叶打粉(或煅打粉),调油涂(洗净后涂)。

③治刀伤:柏树嫩叶,嚼烂敷。(①方以下出《重庆草药》)

④治蛇伤(目光复视):柏树叶二两,香附全草二两。米泔水煎洗伤口。(江西《草药手册》)

⑤治烫伤:柏叶捣汁搽。(江西《草药手册》)

211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柏树叶的方剂 五神丹

音:wǔshéndān《疡科选粹》卷七:组成:柏树叶、鱼腥草、皱面草、草决明、地松节各等分。主治:

瓷药散

ǎn处方:白瓷药1两(细研),柏叶1两(微炙),柏树细枝1两(锉,炒黄),茴根1两(锉)。制法:上为

掞瘴散

ot;疡医》卷二:方名:掞瘴散组成:柏树皮(去外面粗皮)、侧柏叶各等分。主治:疔疮瘴毒溃烂成疮用法用

神柏散

。《松峰说疫》卷五:方名:神柏散组成:庙社中西南柏树东南枝(晒干)。主治:瘟疫。用法用量:每服2钱,

松脂膏

十八,名见《普济方》卷三○○:方名:松脂膏组成:柏树上白胶1两,松脂1两,黄蜡半两。主治:肉刺。用法

更多用到中药柏树叶的方剂

古籍中的柏树叶 《疡医大全》:[卷十八颈项部]瘰门主方

细末,炼蜜丸绿豆大,每服十丸,灯心汤下。内消瘰柏树叶捣烂敷核上,以炒盐熨之,一日三五次,以消为度。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心小肠部通治诸般恶虫咬]毒蛇咬

,以水磨少许敷咬处;又为细末,酒服之。又方,用柏树叶、鱼腥草、地松节、皱面草、草决明共一处研细,敷

《寿世保元》:[卷十灸法]定例

必发。若气血虚弱者调之以药饵。一灸后疮未发。宜柏树叶贴之。一灸后切宜避风冷。节饮酒。戒房事。远七情

《文堂集验方》:[卷四]外科

烂。醋调稀入指浸之即愈。如因蛇蕈毒瓦斯触痛。以柏树叶同蜜捣烂敷之。〔指义生毒〕名鸦翅。用蛇瓢草捣烂

《惠直堂经验方》:[附急救门]解钩吻毒方

黄花蒿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黄花蒿的别名 5 来源 6 原形态 7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