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应该如何保存?
古籍善本本身蕴含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价值,因此它是我国民族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应该被好好的珍藏。近年来,对于古籍善本的收藏也成为众藏家非常青睐的一件事情。古籍善本收藏,需要注意一些保存技巧,否则它很容易被破损。一定要注意防潮、防虫、防水等。
收藏古籍善本,藏家要定期翻翻书,让纸张也“透一下气”。特别潮湿的日子,尽量避免打开书柜,古代的纸张一般都是用竹纸或绵纸,并用石灰水打纸浆,造出来的纸吸水性强,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同时,每年要“晒书”两次。天气干燥,吹西北风时,要打开柜子,让空气流通一下。秋天和冬天最好把古籍善本拿出来“晒”,但不能在烈日下暴晒,而是放在室内通风之处“晒”。
此外,还要增加书的“体味”。在古籍善本附近放芸香草、烟叶、花椒包等,可以起到驱虫的作用,同时也使书的“体味”更浓——书香。但千万不可放樟脑丸,长期则会使纸张的酸性增加,使纸张变得更脆、发黄,是对纸张的破坏。
《本草纲目》为中药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6年。本书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广泛地向药农、民间医生、猎人、渔人等劳动人民学习与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物学知识,并参考各类著作八百余种,经过长期的刻苦实践和鉆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药物学巨著。卷1~2集录各家本草学序例。卷3~4以证候为主,分述所用药物。卷5以后,将药物分为天水类、地水类、火类、土类等62类,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374种),收载方剂一万多首,插图一千多幅。每种药物分列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项。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也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李氏论述药物,在很多方面体现了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思想。本书不仅是一部中药学著作,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举凡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以至于历史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成就。所以也可以说,本书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对科研、临床、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部巨著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重视,据考证,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曾提到过“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可能就包括《本草纲目》在内。此书在科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已被部分或全部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建国后有影印本和校勘排印本。现存数十种明清刻本及石印本。《本草纲目》([明·万历六年]李时珍)全文阅读:zhongyiguji21tcm/14/bencaogangmu/indexs《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全文阅读:zhongyiguji21tcm/24/bencaogangmushiyi/indexs《本草纲目别名录》([明]李时珍)全文阅读:zhongyiguji21tcm/31/bencaogang
详见百科词条:本草纲目 [ 最后修订于2015/12/12 20:41:17 共82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检索中医药古籍主要利用书目。
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中药文化:
底蕴丰富--说到中国的药文化,由于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其底蕴十分丰富。然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故而导致某些误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对药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力度很不够,长此以往,无疑对中药事业的继承、发展与推广是十分不利的。
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唐代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面对虫害,存入库房的古籍都是经过冰冻房一个礼拜的存放保证杀虫,降低纸张和墨迹的活性。
防灰尘也是很重要的,灰尘里有很多微生物的“食物”
防紫外线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导致古籍褪色,纸张变脆。措施很简单,防紫外线窗帘
补充一点,许多古籍也是保存在古建筑里,古建筑不能迁改,原有环境容易火灾与漏水,这也是很大的危害。譬如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近北海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哪怕国家图书馆新馆新建的库房,也是需要空房下全设备运转半年之久以观测是否存在火灾和漏水的隐患。
国图古籍的库房保存是 16-20度恒温(国外标准是18度),湿度50%,避光,驱虫,防水,保存。
四库全书之类重要古籍,具有其他特定防护措施。
古籍的数字化是保护古籍的最终出路。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方名清金散组成陈皮3钱4分,清夏2钱4分,川贝3钱4分,花粉3钱4分,桔梗3钱4分,苏叶3钱4分,黄芩3钱4分,寸冬3钱4分,甘草3钱4分。功效理肺清痰,止咳解表。主治肺热喘嗽,吐痰吐血,外感伤风等症。用法用量每服2钱,小儿1钱,大人白开水送下,小儿白糖水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贮于磨口瓶中。用药禁忌孕妇忌服。《痘疹仁端录》卷九方名清金散组成焦紫麦冬2钱,桔梗2钱。主治痘疹气热血燥,皮毛枯槁,咳嗽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外科大成》卷二方名清金散组成黄连3钱,枳壳1钱,陈皮1钱,乳香1钱,没药5分。主治痔漏肿痛。用法用量用水2钟,煎至1钟,空心服。《重订通俗伤寒论》引顺氏方方名清金散组成生桑皮3钱,百合3钱,冬花3钱,川贝3钱,生苡仁5钱,地骨皮4钱,麦冬2钱,生甘草8分,生藕汁1杯(冲),童便1杯(冲),枇杷叶(去毛)1两。主治痨症。用法用量鲜茅根1两煎汤代水,煎服。《何氏虚劳心传》方名清金散组成麦冬34钱,天冬2钱,白花百合1两(有血倍用),桑皮(蜜炙)2钱(咳甚倍用),骨皮2钱(内热甚加1钱),薄荷1钱,花粉2钱,茯苓2钱,贝母2钱(痰多痰红倍用),枇杷叶(蜜炙)3大片(咳甚加),米仁5钱(食少有血倍用)。功效润燥、清金、降气、消痰。主治阴虚咳嗽,或多痰,或干咳,或痰血红,或纯血。用法用量上加人乳、牛乳各1杯,煎成,加炼蜜或饴糖数匙,薄荷、贝母(研细)亦和匀其内,频频温服。加减酒客病,加甘蔗汁半杯;有血,加生地3、4、5钱,茅根4两,藕汁、童便各1杯。若热甚痰多,大便燥结者,加梨汁半杯,炖滚服。《金鉴》卷五十二方名清金散组成生栀子、黄芩、枇杷叶(蜜炙)、生地黄、花粉、连翘(去心)、麦冬(去心)、薄荷、元参、生甘草、桔梗。功效清金化毒。主治鼻疳。疳热攻肺,鼻塞赤痒痛,浸*溃烂,下连唇际成疮,咳嗽气促,毛发焦枯,热盛者。用法用量引用灯心,水
详见百科词条:清金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8:26:43 共164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桂白皮就是樟科新樟属植物滇新樟Neocinnamomum
caudatum
(Nees)
Merr的叶、根皮或茎皮。中药名为白桂,(别名为沙癞叶、三股筋、香味叶、羊角香、茶蚬)具有祛风散寒,活血祛瘀之功效。常用于胃寒脘痛,腹胀,风湿痹痛,半身不遂,痛经,月经不调,风寒感冒,麻疹,跌打损伤,骨折,湿疹。详细可以参见百度词条:白桂
古书应该如何保存?
本文2023-10-05 09:02:3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9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