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和朱雀谁厉害?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35收藏

凤凰和朱雀谁厉害?,第1张

凤凰与朱雀有三个非常严重的错误被网友以讹传讹,毒害至深。

第一,浴火重生。在中国上古神话以及任何古籍之中,都没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说法,反而有凤死凰哀的成语来形容凄美的爱情结局。凤凰涅槃的说法出自郭沫若的同名诗集,这是结合了西方不死鸟的传说,移花接木嫁接到中国的凤凰身上,加上现代网络小说的夸张加工,愈来愈深,以至很多人都深信不疑了。

第二,朱雀是凤凰的一种。这个说法就更是可笑至极了,稍微读过一点关于神话的典籍,都清楚,朱雀与凤凰差别很大。而他们所列举的典籍是《小学绀珠》卷十里的说法,凤凰五色,赤者朱雀。但殊不知这是被网友恶意篡改的说法,具体为什么这么做,我也不知道。但文献真正的记载是赤者凰。而且中国任何一部典籍都没有记载过朱雀与凤凰有什么关系,更加谈不上朱雀是凤凰的一种了。

第三,朱雀(凤凰)是凤凰(朱雀)的升级版,或者说浴火重生后的进化关系。

朱雀的演化历程是:鹑鸟——赤乌——朱鸟——朱雀。严格意义上来说,朱鸟已经是朱雀了。

凤凰的演化历程是:鹑鸟——赤乌——丹鸟——凤鸟——凤鸟+皇鸟——凤皇——凤凰。

从同源说来看,朱雀与凤凰确实存在一点关系。都是从赤乌开始演变,但朱雀与凤凰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演化关系,所以先前也说过,浴火重生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而进化理论更加站不住脚。尽管朱雀与凤凰同源,但两者并没有任何直接关系,所以朱雀是朱雀,凤凰是凤凰。

最后再给你对比一下两者文献里记载的状况,孰强孰弱,自己分晓。

神格对比

《三辅图》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朱雀乃天之四灵之一,四方天地镇其一,在天。

《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比作祥瑞,据传人能见到这四种祥瑞任意一种都会交好运,在地。

神职对比

《书·尧典》:“日中星鸟。”传:“鸟,南方朱鸟七宿。”疏:“南方朱鸟七宿者,再天成象,星座鸟形。朱雀所代表的南方七宿为:井、贵、柳、星、张、翼、轸。

《释天》云:“柳,鹑火。鹑火所代表的是柳、星、张三宿,《鹖冠子》中又说:“凤凰者,鹑火之禽。”可见凤凰是朱雀的下属。

最早记载

朱雀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甲骨文之上,与青龙、白虎、玄武并称四方神。是殷商以先天帝崇拜和星宿崇拜以及万物有灵的思想大神,可以引导死者灵魂升天的神明。

《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丹水出焉,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山海经·大荒西经》:“有沃之国,沃民是处;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可见凤凰是可以被吃的对象。

分类

朱雀没有种类一说,纯粹由南方七宿所显化而成。

《小学绀珠》卷十:“凤象者五,五色而赤者凤;黄者鹓鶵;青者鸾;紫者鸑鷟,白者鸿鹄。”

《永乐大典》:“(汉)太史令蔡衡曰:凡像凤者有五色,多赤者凤,多青者鸾,多黄者鹓鶵,多紫者鸑鷟,多白者鸿鹄。”

形象

朱雀:五分其身,以三为上,以二为下,三天两地之义也。上广下狭,尊卑之象也。中翅八寸,象八风。腰广四寸,象四时。轸圆象阴阳转而不穷也。

象征的是天地之道。

凤凰:麟前鹿后,蛇头鱼尾,龙文龟背,燕颌鸡喙。象征的是凡间瑞兽,再往深理解,也止步于儒家仁义道德。

最后说一句。在古代,有“百鸟朝凤”的说法,而凤凰是羽虫之长,而所谓的羽虫就是飞禽,这点很厉害。所以很多网友认为,既然凤凰是百鸟之王,那当然比朱雀厉害了,因为朱雀是鸟啊!这个说法大错特错。

很不好意思的告诉大家,四神兽都不是动物。青龙非龙、白虎非虎、玄武非龟,而朱雀不是鸟,四神兽虽被冠以兽名,但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是神明,只是以兽的形态显世,这就好比西方的星座,双鱼座、天蝎座、巨蟹座,你能说这是鱼、是蝎,是螃蟹吗?这不是让人笑掉大牙吗?

因为在天空上各神兽所掌管的星宿,组合成为了这样的一种形象。《书·尧典》:“日中星鸟。”传:“鸟,南方朱鸟七宿。”疏:“南方朱鸟七宿者,在天成象,星座鸟形。”

而凤凰冠以百鸟之王,那也是在人间,凤凰始终都只是兽,瑞兽也是兽,凡人可见。而朱雀等四方神,是神了。在各朝代祭典之上,皇帝作为人间的代理人,是需要对四方神进行祭拜,以祈求天下四方安稳太平,朱雀是可以接受皇室祭祀的神灵

1、魏征出身卑微,少年时孤苦贫困,曾经出家做过道士。他喜欢读书,用心钻研古籍,学识非常丰富。隋朝末年,魏征参加了反对隋朝暴政的起义。后来,他投靠唐高祖李渊创建的唐王朝,为太子李建成做事。由于魏征才华出众,因此很受太子的器重。

后来,唐高祖的二儿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年轻而敏锐的李世民知道魏征是个人才,便亲自召见他。

李世民一见魏征,就非常生气地责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到魏征将有杀身之祸。可是,魏征却从容自若,以非常自信的口气回答说:“如果皇太子早听我的话,肯定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

李世民听后,被魏征这种不畏强权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动,打从心里钦佩他的人格。

因此,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重用了他。不久,李世民即位,他就是唐太宗。唐太宗委任魏征为谏议大夫(专门向皇帝提意见的官职),以后又提拔他当宰相。建国之初,唐太宗励精图治,经常召见魏征,与他讨论治国施政的得失。

魏征胸怀大志,胆识超群,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大胆进谏。在他任职的几十年间,为了使大唐民富国强,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了二百多次。

每一回,唐太宗都慎重地思考他所提的意见,尽量采纳。

2、有一次,唐太宗违犯他制定的18岁成年男子才须服兵役的规定,决定征召16岁以上,18岁以下,身材高大的男子从军。命令发出以后,魏征极力反对,唐太宗十分生气,派人把他叫来,大加训斥。

魏征毫不畏惧,他十分严肃地进谏说:“您现在把强壮的中男都抽去服兵役,那么,田由谁来种?工由谁来做?您常常讲,我当国君,首先要讲信用,可是国家的法律明明规定,男丁中的强壮者才需要服兵役,您为什么不遵守呢?您这样做,在老百姓面前不是失去信用了吗?”

他心悦诚服地对魏征说:“先生真是我和国家的一面镜子啊!我原先以为你太固执,不通情理,现在听了你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政令前后不一,百姓不知所措,国家是无法治理得好的。”于是,唐太宗立刻下令停止征召中男服役,还奖赏了魏征。

敢于直言劝谏的魏征不仅为国家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也成了以后历朝官员效法的楷模,魏征曾经辅佐唐高宗与唐太宗两位皇帝,他常常向唐太宗直谏,不怕牺牲,以至与唐太宗好几次龙颜大怒,幸亏有长孙皇后为他说情,使他免遭惩罚。

3、有一次,唐太宗令太常少卿祖孝孙去教宫人音乐,结果教得不好。唐太宗对他大加责备。在场的温彦博、王珪不同意太宗的做法,说:“孝孙雅士,今乃使之教宫人,又从而谴之,臣窃以为不可。”

唐太宗听后发火了,指责他们“附下罔上”。彦博害怕了,下拜谢罪;王珪不拜,说:“陛下责臣以忠直,今臣所言岂私曲耶!此乃陛下负臣,非臣负陛下!”唐太宗听了只好作罢。第二天,唐太宗私下对房玄龄说:“自古帝王纳谏诚难,朕昨责温彦博、王珪,至今悔之。”  

当时不仅大臣敢谏,小官也敢谏。栎阳县丞刘仁轨,对太宗正在秋收大忙季节要去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地区打猎事不同意,要求他改在冬闲时去。经刘仁轨的谏阻,唐太宗不仅收回了成命,还把刘仁轨的官职提了一品,以示奖励。

扩展资料: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高祖李渊嫡次子,母为太穆皇后窦氏。

从谏如流

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徵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又如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

晚年的李世民因国富民强,纳谏的气度不如初期,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的遗憾,但是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纳言的风范。 

河清海晏

贞观时期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社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贞观四年(630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贞观六年(632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这一年的岁末,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贞观七年)633年)秋天再回来就死(古时秋天行刑)。

贞观七年(633年)九月,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那时的中国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职,人民安居乐业,不公平的现象较少,中国人心中没有多少怨气。丰衣足食的人不会为生存铤而走险;心气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极端,因此犯罪的概率也就少之又少。

-李世民 (唐太宗)

-唐太宗纳谏

凤凰和朱雀谁厉害?

凤凰与朱雀有三个非常严重的错误被网友以讹传讹,毒害至深。第一,浴火重生。在中国上古神话以及任何古籍之中,都没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