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雍正抹掉名字,却救赎清朝一桩大罪,这位汉臣究竟是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2收藏

被雍正抹掉名字,却救赎清朝一桩大罪,这位汉臣究竟是谁?,第1张

这个汉臣的名字叫做陈梦雷,清朝的大罪指的应该是清朝借编纂《四库全书》的名义四处焚毁以前的古籍,而陈梦雷写的《古今图书集成》在当时成为了许多古书流传下来的唯一希望,所以才说陈梦雷挽救了清朝的一桩大罪,而陈梦雷之所以被雍正抹去名字的原因是陈梦雷参加“九子夺嫡”支持三阿哥,而陈梦雷的一生可以说能用悲惨两个字来形容,下面仔细的说一下。

一、进京做官反被俘

陈梦雷年轻的时候就考取了功名所以说就打算进京城做官,不过倒霉的是他却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碰到了地方叛乱,所以说陈梦雷并没有及时赶往京城,而他的名声传到了叛乱首领的耳朵里,当时的叛乱军刚刚起义所以说打算招揽一些有名之人陈梦雷就是其中之一,当然陈梦雷知道这些叛乱军不可能活得长久所以说并没有答应,不过谁又打算和他讲道理直接把他强行掳到了大本营。

二、友人背叛

后来叛乱者还用陈梦雷的父亲要挟陈梦雷臣服,所以陈梦雷就算是彻底离不开叛乱者的阵营了,陈梦雷知道离不开了就做起了内奸,当时他会把叛乱军的情报交到他朋友的手里面,然后他朋友会把情报传递到清朝的军队当中,可是叛乱军被镇压之后他朋友却独占了所有功劳,而陈梦雷因为叛乱罪被流放了十几年。

三、陈梦雷再次被流放

不过陈梦雷的确有才后来因为写的诗被康熙看重,所以说有了重新回到京城的机会,回到京城的陈梦雷成为了三阿哥的老师,不过陈梦雷倒霉也倒霉在成为了三阿哥的老师,当时“九子夺嫡”正进行的热闹他这种人还敢掺和进去,所以雍正把陈梦雷流放了。

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同时存在的中央机构有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清末皇族内阁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 年)七月,清王朝参照明制,改内三院为内阁。

大学士改加殿、阁头衔,称“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乾隆十三年去掉中和殿,增入体仁阁,成为三殿三阁)。大学士的品级改为正五品,这也是参照明制,怕大学士权力过重,而特降低其品秩,借以抑制。

这时的内阁,虽具有掌握最高政权的中枢机关的雏形,但因大学士降低了品秩,又减少了办事人员,所以其权任反较顺治初年之内三院为轻了。

内阁大学士的品级,到雍正八年(公元1730 年),满、汉俱定为正一品。

至此,大学士成为清王朝最高的官员,犹如历朝的丞相。《清史稿·大学士年表序》说:清大学士满、汉两途,勋高位极,乃以相授其品列皆首文班。任军机者,自亲王外,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唐、元三公尚不及也。

这说明清代大学士的地位是极为尊崇的。

协办大学士,犹如宋之参知政事,为大学士之副职。初期未有定额设置,遇有大学士在内廷行走或奉差在外,才另选人员协办阁务。早在雍正元年至五年间(公元1723—1727)有署大学士,六年(公元1728 年)又有额外大学士。十年至十三年(公元1732—1735 年)再设协理大学士。到乾隆四年(公元1739 年)才有协办大学士,以后并改为常设。其品级比大学士稍低,从一品。

内阁学士的品级为从二品,均兼侍郎衔(乾隆五十八年以后去兼衔)。其职掌是:满学士掌奏本章,汉学士掌批“题本”(内外官员汇报皇帝之文书)。若依其应有权任,并不仅于此。如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 年)谕:“学士乃参赞政事之官,如有所见,应行启奏。近来并无与议者,若惟送本接本,用一笔帖式足矣,何必设立学士?此后各有所见,俱令敷陈。”①虽有此谕,可是一般学士仍按部就班,作一些例行之事而已,远不如军机章京职责之重。

内阁人员的额数,据《大清会典》、《清史稿》等书的记载,规定为:大学士满、汉各2 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学士满6 人、汉4 人,典籍满、汉、汉军(编入八旗之汉人)各2 人,侍读学士满4 人,蒙、汉各2人,侍讲满10 人,蒙、汉、汉军各2 人,委署侍读无定员,中书满70 人,蒙16 人,汉30 人,汉军8 人,帖写中书满40 人,蒙古6 人(以上各员额时有增减),撰文中书无定员,供事62 人,总人数为288 人(委署侍读是由典籍内派委、撰文中书是由中书内派委,都不占额数)。

内阁乃诸曹总汇之区。其职掌据《光绪会典》卷2 载:“掌议天下之政,宣布丝纶、厘治宪典,总钧衡之任,以赞上理庶务。凡大典礼,则率百寮以将事”。其具体的职务有:

第一,掌议政事,宣布纶音(皇帝的诏令)。

内阁为正一品衙门,位在六部之上。大学士“位尊望重”,其职务首先是议政事,宣布纶音。阁臣常在皇帝的左右,充当顾问。他们不但对答政事中的疑难问题,而且为皇帝办理公文,草拟谕旨。内阁所承办的公文有制、诏、诰、敕、题、奏、表、笺。据《光绪会典》卷2 载:凡纶音之下达者,曰制、曰诏、曰诰、曰敕,皆拟其式而进焉。凡大典宣示百寮,则有制辞。大政事、布告臣民,垂示彝宪,则有诏,有诰。覃恩封赠五品以上官,及世爵承袭罔替者,曰诰命。敕封外藩、覃恩封赠六品以下官,及世爵有袭次者,曰敕命。谕告外藩及外任官坐名敕、传敕,曰敕谕。 内阁为丝纶重地,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凡应发钞者,皆下于内阁。此外,内阁还负责记载纶音,所载事项分为三册:凡每日发科本章,满汉票签处当直中书摘记事由、详录圣旨者分为一册,称为“丝纶簿”;特降谕旨者分为一册,称为“上谕簿”;中外臣工奏折,奉旨允行,及交部议覆者,分为一册,称为“外记簿”。三册存放内阁,以备参考。

第二,办理本章。

内阁的日常事务,是为皇帝办理本章。《内阁志》中说:“大学士于军国,事无不统,其实每日所治事,则阅本也。”《皇朝文献通考》卷80 载,大学士的职务主要也是办理本章。清代内外官的本章可分为通本和部本两类。凡各省将军、督抚、提镇、学政、盐政、顺天府尹、盛京(今辽宁省)五部本章,俱通过通政司再送内阁,称为“通本”;在京六部及各院、府、寺、监衙门本章,称为“部本”。通本到阁后因无满文部分,先由汉本房将其贴黄翻译为满文,转满本房校阅,缮写清楚粘贴于后。部本原系满、汉文合璧,与译好的通本一并交汉票签处。由中书草拟票签,经侍读学士校阅, 由大学士审阅后,交满、汉票签处缮写满、汉文正签。经内奏事处进呈御览; 皇帝批阅后,交批本处,汉学士批汉字于正面,翰林满人中书批满字于反面,至此成为“红本”。接着是下达执行:由满本房领出交红本处,每日六科给事中来处承领,到科后抄发各衙门执行;每年终,由六科给事中回缴红本处,转交典籍北厅,再入红本库保存。此外,内阁还处理部分奏折。

第三,办理典礼祭祀的有关事宜。

凡是比较隆重的典礼和祭祀,如皇帝登极、立后、祭天地、祖宗等,都由内阁办理。《光绪会典》卷2 载:凡大祀、中祀,前期书祝版。奉神位于坛庙,则视镌与其饰青。制册宝亦如之。皇帝登极则奉诏,授受大典,奉宝亦如之。册立册封则授节。命将出师,授敕印亦如之。文武传胪则奉榜。凡大朝会、进表,则展表所宣焉。

第四,组织修书,存贮档籍。

纂修史籍,本是翰林院职掌。顺治初,以翰林院分隶内三院,修书各馆,也附设于内三院。康熙以后,虽分设翰林院,但各书修纂,仍以内阁大学士任监修总裁官,学士则分兼副总裁、总纂、纂修等职。此外,内阁还负责档案典籍保藏。在东华门内置红本、实录库,这是清政府重要的档案库。另外还收存揭帖。《光绪会典事例》卷14 载,“雍正七年(公元1729 年)议准,各省题奏本章,俱增写揭帖一通,送起居注馆,俟记注后,将揭帖转送内阁收存。”内阁收存最大量的档案是红本,其他还保存实录、圣训。

内阁的内部设有典籍厅、满本房、汉本房、蒙古房、满票签处、汉票签处、诰敕房、稽察房、收发红本处、饭银处、副本库、批本处等机构,分掌各项事务,其设官员额及具体职掌分别如下: 典籍厅:是内阁的秘书部门,有学士10 人(满6 人,汉4 人)、典籍6人(满、汉、汉军各2 人),供事22 人。此外侍读学士、侍读、中书等兼在典籍厅办事者,由大学士派委,无定员。其办事之所,分南、北两厅。南厅职掌有四:

(一)掌关防。内阁无印,对外行文,用典籍厅关防。

(二)收发及办理文稿。各衙门来文,直送两厅,再按事务性质分送各

房。

(三)官员考绩事务。负责对侍读、典籍、中书等官的考绩。

(四)管理“吏役”事务。考取助理事务的“供事”及管辖皂役等事。

北厅职掌也有四项:

(一)掌奏章。拟办陈事请旨之奏本及进贺表等。

(二)办理大典事务。即关于大典礼的筹备应办事项。

(三)用宝洗宝。请用国家宝玺及岁终封宝日洗宝事务。

(四)收藏红本图籍,并收贮表章等。

满本房,或称满本堂或满洲堂。有侍读学士2 人,侍读4 人,中书39人,贴写中书24 人,供事3 人,共72 人(均为满员)。掌校阅题本的满文部分,管理内阁大库及皇史宬的收藏事务。如收贮实录、圣训、起居注、史书、方略及经略将军的印信等物。收发和每日向皇帝进呈实录,增修王公世爵谱册以及缮写各项满洲文字。

汉本房,又名汉本堂,有侍读学士4 人(满、汉各2 人),侍读5 人(满 3 人,汉2 人)、中书42 人(满31 人,汉军8 人,汉3 人),贴写中书16 人(都是满员),供事3 人。其职掌为收发通本,翻写贴黄及各项应翻为满文之文书,如上谕、碑文、册宝、祝版应译为满文者均属之。故又有翻译房之称。

蒙古房,又称蒙古堂,有侍读学士2 人,侍读2 人,中书16 人,贴写中书16 人(以上均蒙员)。掌翻译蒙、回、藏等各种文字以及外国来文。凡遇有各藩部陈奏事件及表文,皆译出具奏。凡颂扬各藩部诰敕、碑文、匾额以及奉旨特交事件,俱由蒙古房译出缮写。并管理蒙古实录,圣训。凡外国文字,如俄国照会,即召翰林院俄罗斯馆官员至房翻译。西方各国来照,即召西洋馆官员翻译。

满票签处,有侍读3 人(满员),中书22 人(满20 人,蒙古2 人),贴写中书8 人(满员)、供事4 人,此外尚有委署侍读(满员)若干人。满票签处掌校阅满文本章并撰缮满文票签,皇帝出巡时,发递本报。京内外官员的奏折,经皇帝批阅,应交在京各衙门知道或办理的,由军机处交满票签

处,传知各衙门钞回办理。

汉票签处,有侍读2 人,中书27 人(以上均汉员),供事4 人。此外有委署侍读若干人。掌校阅汉文本章,撰缮汉文票签;撰拟御制文字,如制、诏、诰、敕、册文、祝文、封号等。

诰敕房,康熙十年(公元1671 年)始设诰敕房,隶汉本房兼管。专司校勘和收发诰敕。凡汉票签处撰拟诰敕,由诰敕房审核,缮定正本,用宝颁发。 封赠诰敕,按定式刊刻存储,凡用时交中书科填写,经诰敕房校阅颁发。

稽察房,雍正五年(公元1727 年),令各部院衙门将每日事件已结、未结情由声明送内阁,于月底汇齐奏报,这时始设稽察房①。其职官由大学士于满、汉侍读、中书内派委,无定员。额设供事4 人,凡交部议复事件,按日记档,俟各部院移会到时,逐一核对,分别已结、未结,每月汇奏一次,叫“月折”。每日军机处发出满、汉文谕旨,由满票签处移至稽察房存储,至月底,缮写满汉文合璧奏折汇奏,称为“汇奏谕旨”。

收发红本处,又称红本处、收本房。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会典》均未见记载。《嘉庆会典》始有此名称。约成立于乾嘉年间。司员由大学士于满、汉中书内派委,无定员。凡批过的题本,交由红本处每日发给六科传钞,年终缴回汇集,贮入红本库。

饭银库,又称饭银处,其司员由大学士于满洲侍读、典籍、中书内派委,无定员。专掌收支内阁司员饭银。这种饭银由各省总督、巡抚及布政使咨送。 分配办法是:大学士每日银三钱,以下官员递减,至中书每日银六分,以充飧食费用②。

副本库,约成立于乾嘉年间,《嘉庆会典》始有此名。其司员由大学士于满、汉中书内派委,无定员,掌收题本之副本。乾隆以前,每到年终收藏副本,都派汉票签处的中书送存皇史宬厢房,年久贮满,无地存收,才另设副本库。

批本处,乾隆以前称“红本房”,设于宫廷之内。其司员有满洲翰林院官1 人(于翰林各职事内选用),中书7 人,掌进本之收发与批本事务。每日进本,由满票签处中书送交批本处,由批本处送内奏事处进呈,待发下以后,批本处照皇帝阅定满文签,用红笔批于本面,再交满票签处中书带回内阁,遇有改签及“折本”,皆存记档案,按日交发办理。

清内阁自天聪十年(公元1636 年)设内三院起,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掌握国政有270 多年之久,但其势力不是始终如一的,是屡有演变的。初设内三院时,尚在关外,并有议政处分其权。那时只是初具规模。入关后,为加重内三院之职权,明命条陈政事或外国(对外)机密或奇特谋略,都由内三院转奏。并定内三院品级与六部同(先是低六部一级)。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 年),正式改为内阁,只是沿袭明代官制,并不是加强内阁职权,相反却降低大学士的品级(正五品),减少了它的职官人数,其权势反而低于内三院。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 年)再改回内三院,大学士品级又同于六部。康熙九年(公元1670 年)恢复内阁,大学士兼尚书。康熙亲政后,军国机要,始终归内阁。至雍正八年(公元1730 年),大学士升为正一品,在各部尚书之上(尚书为从一品),当时虽已设军机处,但任军机大臣者,除亲王外,其首领必是大学士,所以当时的大学士是勋高位极,因称内阁为“宰辅”。至乾隆二年(公元1737 年),再设军机处后(军机处停设了二年),机要章奏都下到军机处。凡军国要务,都要由军机大臣承旨出政,内阁之权便轻,只是办理一些例行事务。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说:“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清史稿·大学士年表序》说:“雍正以后,承旨寄信有军机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原来具有宰相身分的内阁大学士,成为进爵的虚衔,内阁便沦为办理例行政务、颁发文告的机关。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 年)八月改题为奏,内外臣工的奏章,一般都采用奏折。改题为奏后,各省督抚就不须把题奏事件的副本交通政司转送内阁了,内阁便成了“闲曹”。这时的内阁公署,仅成了储存档案之所。宣统三年(公元1911 年)四月,另组西欧式的责任内阁,旧内阁废。

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代前期,满族宗王、八旗、贝勒等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中国 清代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预处理国政的制度。又称“ 国议”,它创建于 皇太极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撤销于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共存在过155年。

“议政王大臣”之名正式出现于 崇德元年(1636)以后﹐但满族上层贵族与议国政的制度,却早在 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 后金汗国之初即已形成。当时满族处于 奴隶制向 封建制转变之际,尚存有浓厚的 奴隶主贵族军事民主的习俗。后金的军国大事,都由诸 贝勒等人共议裁决。诸贝勒大都是努尔哈赤的子侄等宗室贵族。

林则徐手持河图,目视远方,看上去严谨而务实。这是在嘉应观西大殿中享受祭祀的林则徐塑像。林则徐是嘉应观供奉的黄河10龙王之一。

林则徐以虎门销烟名闻天下,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治水方面也是个“能人”。嘉应观建成106年后的1831年,林则徐出任河东道河道总督,负责黄河中下游防汛。林则徐在河道任上是出了名的认真。他上任的时候正是冬天。冒着严寒,林则徐沿黄河两岸千里巡视,检查防汛物资储备,“无一垛不量,无一厅不拆”。查到谁弄虚作假立马撤职查办。道光皇帝夸他:“向来河工查料垛,从未有如此认真者!”

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被发配新疆。这时候黄河又在开封决了口,束手无策的皇帝急忙把林则徐调回来堵口。百病缠身的林则徐到开封后精心设计堵口方案,并与民工一起打桩抬土,最终堵上了决口。

在湖北、江苏、江西、新疆、甘肃、陕西等地,林则徐都有卓著的治水功绩。他死后,河南、江苏、陕西等地老百姓纷纷建庙祭祀他。后来光绪皇帝册封他为黄河龙王,把他“安排”在了嘉应观。“黄河龙王都是这样,民间有了,影响大了,皇帝说‘可’,就算是‘扶正’了。”对嘉应观“黄河龙王”很有研究的王小片这样总结。

雍正登基前负责武陟河工,曾许诺说,如果堵口成功,就在武陟修建大小河流的总龙王庙。他即位的时候,国库很是空虚,仅存700多万两白银。但雍正仍拨出288万两白银,兑现他的承诺。河道总督齐苏勒调集御用工匠以及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安徽五省民工,仿照北京皇宫的样式,在武陟建造黄河龙王庙。雍正三年二月,龙王庙建成,雍正亲书“嘉应观”三字,为这个龙王庙定了名。

雍正又下令在嘉应观两侧建起东、西两道院。西道院为道台衙署,管辖今安阳、新乡、焦作等豫北地区;东道院为河道衙署,任务当然是治理黄河。于是,嘉应观就成了雍正王朝的“黄委会”。让治黄的大臣们坐在黄河最危险的地段办公,恐怕也只有雍正这样的铁腕皇帝才做得出来。

常驻嘉应观的,是雍正最欣赏的治河大臣、河道副总督嵇曾筠(后任河道总督)。他坐镇武陟,主持黄河中下游堤防事务。史载,嵇曾筠治河善于因势利导,既能保全河堤,又能省工省料。在任期间,他指挥修筑、加固了武陟以下的千里黄河大堤,使“豫省大堤长虹绵亘,屹若金汤”。

由于嵇曾筠治河功劳大,雍正几乎年年嘉奖他。嵇曾筠后来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享受一品待遇,但一直在武陟治河。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宋代的“三苏”,即指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和他。苏轼的成就在他们中间最大。  

  苏轼少时博通经史,才气俊发。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受到文坛领袖欧阳修的称赞:“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苏轼初任开封推官,主张改革,王安石变法时,他又上书反对,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州、徐州、潮州知州。他是一个开明和干练的地方官员,能关心民间疾苦,为百姓办好事。任徐州知州时,黄河泛滥,他亲自率军民筑堤堵水,知杭州时,遇大旱,他办理赈济,开设医坊,救治不少人。还疏浚西湖,兴修水利,葑泥筑堤(就是有名的苏堤),为后人称道。

明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 发展和黄河决溢灾害加重,朝廷更为重视治河,治河机构逐渐完备。明代治河,以工部为主管,总理河道直接负责,以后总理河道又加上提督军务职衔,可以直接指 挥军队,沿河各省巡抚以下地方官吏也都负有治河职责,逐步加强了下游河务的统一管理。清代河道总督权限更大,直接受命于朝廷。明末清初,治河事业有很大发 展,堤防修守及管理维护技术都有长足进步,涌现了以潘季驯、靳辅为代表的一批卓有成效的治河专家。清朝末年及民国期间,战乱不断,国政衰败,治河也陷于停 滞状态。近代以李仪祉、张含英为代表的水利专家,大力倡导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研究全面治理黄河的方略,但受社会经协件制约,始终难有建树。

实力演技男演员,太多了,邓超,吴京、黄渤、张嘉译等,他们都已经是步入中年了,然而他们的作品,超高演技,让他们更富魅力。这里只说下内地的这些演员。

极具演技和潜力的邓超:曾经主演的《影》获得了6亿多的票房,16年的《美人鱼》高达30多亿票房,还有《分手大师》《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也都获得了高票房,不得不承认,票房就是实力啊,是所有观众对演员演技的认可。

150亿票房先生吴京。40岁的他这两年可谓是风光无限,18年凭借《战狼2》获得了大众**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和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一举成为巨星。春节档主演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最终获得50多亿的票房好成绩,之后接二连三佳片不断,《攀登者》 好评如潮,《战狼3》未播先火。

真正的实力派演员黄渤。当初《疯狂的石头》许多网友觉得他那么丑,却不自觉喜欢上了他。这几年好片不断的他,高超的演技撑起了他的魅力,甚至成了众多美女心中的偶像。《疯狂的外星人》《我和我的祖国》等影片也撑起了他的票房,让他成为过100亿主演**票房的男演员。

张嘉译也算是一个实力派男演员了,凭借《半路夫妻》《国家使命》《建党伟业》《白鹿原》等优秀影片中的优秀表现,高超的演技,成为很多粉丝妹子女中的“大叔”偶像。

实力派男演员的孙红雷,小眼睛的他充满了成熟的魅力,当然他的魅力来自于他在影视剧中的超高演技,他的表演,能够让观众跟着入戏,每一部不同风格的影片都能看到他不一样的角色演绎。大家从《潜伏》《征服》《好先生》《沧桑》等电视剧中看到了他的实力真功夫。

当然还有太多实力演技的男演员,必定是无法一一赘述,现在是实力派明星被认可的时代。还有比如陈道明,张国立,葛优,陈宝国等,他们实力也都超强,但应该算是老戏骨了吧。

康熙:平三藩,修河务,收台湾;纵贪腐,亏国库,酿嫡乱

雍正:官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秘密建储;对兄弟、功臣残酷

乾隆:平定边疆,扩大版图,编四库全书,造乾隆盛世;控制思想阉古籍,闭关锁国失机遇

被雍正抹掉名字,却救赎清朝一桩大罪,这位汉臣究竟是谁?

这个汉臣的名字叫做陈梦雷,清朝的大罪指的应该是清朝借编纂《四库全书》的名义四处焚毁以前的古籍,而陈梦雷写的《古今图书集成》在当时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