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教育中,我们的教师缺乏什么素养
一、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
1、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对老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
2、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文理相互渗透,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3、教师应具有教育科学理论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懂心理学,这就如同一个心脏专业医生不了解心脏的构造。”科学的教学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教师要较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基本知识。教师不仅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样教和为什么选择这样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具备适应学科特点的教研能力。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频率。”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实事不能再现,需要教师依靠语言表达,把丰富的知识通过口头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清晰,具有学科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
2、较高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具有较高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是知识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要创新型的教师。创新型的教师就是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掌握创新知识的方法,具有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学科精神,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并有独特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简言之,教师的创新能力包括: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法、创新的思维、凸现的个性、探索的精神、民主的意识等。
3、较强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一个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保证。缺乏组织能力和指导能力的教师,无论其知识多么广博,都难以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
(1)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灵活调节进程,活跃课堂气氛,控制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处理偶发事件等。
(2)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一个教师应有能力组织和指导兴趣小组,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有能力组织讲座、讲演、展览、表演、制作、考察、竞赛、撰写报告和论文等活动。形成人人参入、自己动手、发挥特长、凸现个性的开放式学习氛围。
4、研究能力
教师要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成为讲演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的转化,研究能力是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算法如下
每年每个学校缺少哪些教师就会上报给教育局,譬如说今年XX中学少了语文教师,然后上报给教育局。教育局根据各个学校上报的情况,然后统计总结出来这个地区每种科目缺少多少人,然后进行招聘。笔试刷掉一部分人,面试再刷掉一些些人最后就是招聘的人数
英盛观察为您解答:文章阐述了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如教师职业资格要求“门槛”低;教学分离,学用脱节;教师缺乏专业化发展意识。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提升教师的专业意识、改进教师认证资格管理制度。
一、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剖析
1教师职业资格要求“门槛”低。首先,教师职业资格考试学历要求低,这将难以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动力,如小学教师资格证申请仅需要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他专科以上学历;中学教师资格证申请仅需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及其他专科以上学历即可,而许多发达国家要求申请教师资格证者学历起点必须在大学本科以上,且具有学士及其以上学位。其次,教学实习要求低。从20世纪末,我国师范类高校扩招后,师范类学生实习岗位凸显不足,以河南郑州某高校师范类学生为例,教育实习一般为4~6周,而且多数实习学校对于学生的教学实习不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在当前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发达国家,教育实习方面要求相当严格。如德国的教师资格获取,首先要在高校完成3~5年的专业教学及教育科学与实践类课程,修业年限期满后,通过国家考试取得实习教师资格并担任2年实习教师后,还要参加一次国家考试并结合实习校方评价决定是否获得教师资格。最后,设定取得教师职业资格要求标准低。在我国,师范类学校毕业生只要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及格,普通话测评二级乙等(中文专业为二级甲等)以上,就可以在毕业时申请领取教师资格证。非师范类和其他社会人员通常参加教育学、心理学的短期培训后,通过笔试、试讲与普通话测评就能申请教师资格证,而在资格认证中,体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必备的教育教学能力及师德等条件却从未涉及,更没有就能力标准和具体测试办法做出专业化规定。
2教学分离,学用脱节。首先,“准教师”培养。我国的教师培养主要由师范院校承担,但师范院校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选定却长期落后于时代发展,课程设置偏重于理论讲授,对于教育教学技能与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则凸显不足,从而使得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发展不均衡。其次,岗前教育。岗前教育是“准教师”向职业教师转变的必经阶段。当前我国中小学甚至高校教师岗前教育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还有很大差距。以河南、山东、贵州3个地方的新教师岗前教育为例,首先,新教师的岗前教育未设定合理的培训目标,通常的岗前培训往往注重于形式,仅仅用3~5天的时间让新教师了解下学校的相关教育教学管理条例后,就匆匆上岗,而对于促进“准教师”向职业教师发展的教师专业化素养的培养接近空白。最后,继续教育。根据国家政策,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负责职后教师继续教育,而限于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的师资和条件,使得在职培训无论在理论水平还是学术研究上都难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的职后培养往往最终流于形式。
3教师缺乏专业化发展意识。目前,我国教师主要以升学为主导,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而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应具备的学术自主性、教学研究等专业发展方面缺乏专业化发展意识。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解决策略
1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意识。21世纪的教师更应该是灵魂的启迪者。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中必须具有:教与育的意识,教师要授业解惑,有教的责任,但更要有育人的意识;课程设计者的意识,教育者是课程设计主人翁,而不是上传下达的传声器,照本宣科的课程奴隶,教师要研究课程,对课程实施有自己独到的策略以及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从单纯接受变为主动探究,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从只重结论变成重结论但更重过程。
2改进教师资格认证管理制度。教师资格认定部门的行政化明显而专业化却凸显不足。教师发展专业化要求,教师资格的认定应体现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但是,当前《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均作出规定:我国县级以上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认定教师资格。虽然教育行政部门成立教师资格认定专家委员会审定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但是由于区域性差异,造成不少地区所谓的“专家”并非专业人士。从而使得教师资格证审定过程非专业化操作明显。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成立教师专业委员会或教师专门性组织来对教师资格认定进行专业化审评,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就是专门履行其监管职能。
3教师资格认定标准与时俱进。我国在岗教师的资格认定始于1993年12月31日。1997年,上海、湖北、四川等地开始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2000年9月23日《〈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的颁布是我国教师职业发展步入专业化发展的里程碑。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与时俱进,而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却未能与时俱进。我国现行教师资格认定学历起点低,申报标准低,使得教师资格证缺少含金量,难免使得教师队伍鱼龙混杂,教师行为的负面报道层出不穷。教师专业化真正发展将有利于改变此现状,而教师专业化发展当务之急是低门槛的资格认定必须加以改进。教师资格认定应从源头把关。首先,借鉴律师资格证制度,开展教师资格统一考试制度,取消师范类学生毕业证到教师资格证的自然过渡,从整体上控制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严格规范教育实习,且教育实习必须有系统的管理规定,建立教育实习导师制,教育实习时间设定必须充足,并符合个体差异性要求。最后,教师资格认定除了必须有理论与实操考试,还要增加心理测量、道德品行的考查等内容。
4具有实操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当前我国试行中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总体要求,但是由于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教师的专业特点不同,划一的标准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当前各区域必须根据各自固有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具有实操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构建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专业化标准。
5建构合理的教师培养体系。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教师学到的教育理论必须在教学中践行,然后带着教学中的经验与问题进一步学习理论,从而形成自我的教育哲学,促进其专业发展。首先,采取“学中做,做中学”的职前培养模式。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教师培养体系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培养体系。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师资培养主要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进行,通过中小学学校、师资培训机构与高校合作来进行。大学教师给中小学教师带去新思想、新理念,积极参与合作,同时把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反馈给大学,使大学教师的教学研究有的放矢;中小学教师在与大学教师的交流合作过程中与对实习教师的指导中,不断对其已有的教育理念反思、批判,完成从职业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转型,从而获得专业发展。其次,以系统、务实教师岗前教育为契机,促进“准教师”建立专业化发展意识。“准教师”入职培训必须目标明确,通过岗前教育使教师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并促进准教师形成对职业的归属感。为达到预期的岗前培训目标,培训体系应设定并执行培训参与人职责、培训机构职责,以及培训目标考核与评价标准。准教师在岗前教育中可以实行导师制。导师对准教师的考核和上岗有第一发言权,并对其负责。最后,教师在职进修。在职进修计划,应征求在职教师的意见,如此,才能使教师的在职培训能为解决教师实际的教学问题发挥作用。除了师范类高校或教师进修学校的资源可以在教师在职进修中发挥作用外,优秀的学校及优秀的教师资源也应能在教师在职进修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我们大力提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今天,我觉得我们遇到了三个问题。1、教师缺少主动性。2、教师缺少成就感。3、教师个性问题无法解决。针对这三个问题,我们是如何做的。
1、打造学习型校园克服教师缺少主动性问题
现在所有的教师都知道专业化的重要性,学校要求怎么做,也都能去做,但是主动去学习,主动去发展自己的教师不多,往往都是被动式。我们如何把教师的发展从被动变为主动呢?最关键的问题是教师的情意。教师是否对自己的发展投入真情。这种主动性的培养不是通过一、两次会议可以解决的,这是一个慢工夫。
我们的方法是创建学习型校园。我们给老师购书:《团队精神》、《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责任、忠诚、激情》等书籍。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布置问题,让老师,们带着问题自学。然后举办读书沙龙,读书报告会、案例分析会等活动。以这些活动为载体,让老师们不死读书,而是把书读活,真正让书中的观点成为自己的观点,成为自己的动力。
现在,我们学校的老师们都有一种意识:多苦多累的活都是给自己干的。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了才能永远不被淘汰。所以,老师主动地发展自己的专业化。
2、提升社会信任度克服教师缺少成就感问题
一个人如何能成功?首先这个人得具有自信心。自信心从哪里来?自信心从社会的信任度中来。
我们学校是一个普通的完中。在这里工作的老师势必自己就把自己看低一等,不如示范校,不如重点校等等。久而久之,老师们就会产生一个想法:我在16中怎么干也没有用,也不如人家。
面对这个问题,我觉得我应该打造学校品牌,在社会上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于是,我借助学校外语优势,国际交流频繁的特色,规划了学校的办学目标:立足民族文化,创国际化学校,运作了内外团队交融管理模式。围绕学校的主线,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注重宣传,尤其是社会的宣传。大连日报的《校园故事》、《我与学生同成长》、《他乡之石拾多少》等专栏的创设,大连电台校园节目的多次直播等多家媒体的宣传。这些宣传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目的性的。在这些宣传中,树立了教师的形象,宣传了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展现了学校的亮点,让全社会的人都知道16中学,都了解我们16中学。
现在,我的目的初步达到了,学校的社会声誉越来越高。这时再回头看我们的老师们,他们的精神面貌,他们的干劲都不像从前了,从前总是觉得周围们不行,现在我们的老师觉得我们学校很了不起。同时,老师们工作也有了信心。
3、搭建个性发展框架克服教师个性问题无法解决问题
教师一生中参加过的学习类型和数量变数很多,接受宏观上的教育和指导也很多,可是反响最好和收效最大的是高度个性化的,或者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
不同时期的教师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困惑。不同环境中的教师也能出现不同的烦恼。譬如一个年轻教师刚当上班主任,他不知道怎么开第一次家长会。我们每次开家长会前都对班主任进行培训,但是培训完了,这个老师还是有困惑。这时怎么办?类似这样的问题是常有的事情。一个教师的发展宏观上的条件已经很充实了,但是微观上的条件显得很薄弱。我们从教师的发展过程可以清楚地懂得: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动态的和个性化的过程。因此,我们现在的目标就是搭建适合个性化发展的框架,根据个人需要为教师量身定制发展的机会,解决实际问题,促使教师发展。
我们在学校里成立了校长负责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办公室,下设若干个工作坊。如:问题探究坊、信息咨询坊、技术培训坊等。办公室里设有专家组,有校内的专家,也有外聘专家组成。每个工作坊中聘请若干个名师,或有某一专长的教师,可以是校内的,也聘请校外的。如:上面有关年轻班主任对第一次开家长会有困惑问题。这个年轻教师就可以带着这个问题走进问题坊。在问题坊里,就会有专人听他的问题,帮助分析他班级的状况,帮助他理顺开家长会的思路,帮助他勾划每个环节如何做,该表扬哪些同学或家长,该如何点某些现象等等。并且这位指导者要亲自参加他的家长会,做跟踪指导。家长会后,这位年轻教师要自我反思,指导者再次指导,这样经过几次,这位年轻的教师在如何开家长会这个问题上就会进步很快。
大家是否觉得这和我们日常做的新老结对子一样。不一样。我们的新老教师结对子,是同一科的教师,往往局限在学科教学上。现在我们的工作坊打破了学科、年龄、年级等多种界限,以问题为载体,学科问题,交往问题,班主任工作问题等等。试想一下,当一个教师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一对一的指导的时候,他的收益是不是会远远地超出一次大会的效应呢?事实正是如此。
我们通过创建学习型校园,提升社会信任度和搭建个性发展框架三个途径解决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三个困惑,我们得到了理想的收效。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好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各项有意义的工作。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校本研修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校本研修工作总结范文1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学校的发展应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是以教师和幼儿为中心的发展。而教师的发展与成长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因为孩子的发展与成长,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教师素质的优化与提高。本学年度,我们在贯彻领会县托幼办、研训室关于校本培训的一系列专题辅导讲座后,在园长的引领下,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在师训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规范师德,凝聚人心,提高队伍素质
拥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实现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基石,所以幼儿园始终把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通过教师基本功训练、社区家园师生才艺展示、相互听课评课等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1、坚持持证上岗,学历达标率高。园内在编教职员工33人,全部持证上岗,学历达标率为100﹪。在编22名教师中,本科学历(包括再读)占85﹪,中高级职称比例为61﹪。高级保育员比例占50﹪,3名营养员均为高级工。
2、师德规范,凝聚力强。我们通过师德演讲,提高教师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幼儿园还充分发挥工、党、团组织的作用,积极组织教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教工运动会、联谊会、外出参观考察活动、才艺比赛、演讲比赛等等。在幼儿园各类展示活动、各级比赛的过程中,全体教工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放弃节假日,在幼儿园加班加点,没有叫苦喊累,教职工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3、分层培养梯队带教
我园建立起了教师分层培养梯队带教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出特长教师、骨干教师、高级教师的带教作用,每周师徒各听一次课并互评,每周指导一次班务管理和家长工作,每学期师徒各公开一次教研课,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师徒带教活动,有力地推进了不同层次教师的成长。目前我园已有学科带头人一人,县级骨干二人,园级骨干多名,教师的总体水平迅速提升。
二、教、学、研合一有效推进新课程实施
全园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高,科研兴园的意识强,初步形成了人人参与各个实践的教科研氛围。园长亲自挂帅,科研、教研组长具体负责,每月进行教科研小组例会,推进课题的进程。同时我们还加大内体改方案中教科研奖励基金,设立立项奖,参与奖,提供课题活动经费以及课题获奖经费等,保障科研课题的顺利完成。
我们建立市、县、园三级课题管理网络,课题内容丰富,有上海市家教课题,有围绕艺术教育研究的县级重点课题,还有幼儿健康保健课题等等。我们加强课题的过程性管理,教师们以教研组为主阵地、以教学月实践为契机,紧紧围绕幼儿园龙头课题加强课题的研讨实践,确立集体教研课题,借助教研组力量共同学习,分别实践,并在学习实践研讨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解决着课改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如我们进行了“主题背景下环境创设”的研究,让环境贴近幼儿,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让环境与幼儿对话,增强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参与互动性;让环境启发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创设操作性强的活动区等等。
我们进行了“如何为幼儿建立成长档案”的研究,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在记录幼儿发展状况的同时,为教师有效实施新课程提供了有力地支持,更为家长提供了感受幼儿学习方式、了解幼儿发展过程、共享幼儿成长喜悦的窗口,使家长能有针对性地支持孩子发展。
我们还进行了预设与生成的学习研究,重在革新教学方法,尊重幼儿的自主学习,重视探索性、体验性的学习方式的运用,使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水平、思维方式能动地与周围的人、事、物进行最直接的“对话”,自主地建构经验,教师以有效的引发策略、支持策略、回应策略推动孩子的发展,使幼儿的学习更自主、更快乐、更富有意义。
幼儿园校本研修工作总结范文2校本研修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校本教学研究、校本教育研究和校本教师培训,旨在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成长,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教师的发展。校本研修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学校不断学习、研讨,立足校情,踏踏实实走出了一条研修探索之路。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师德,提高认识
终身学习是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也是促成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对于学校来说,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命运和方向。当前,部分教师职业懈怠意识倾向严重,认为已有的知识已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得教师不重视学习,对校本研修持抵制态度。为此,我园利用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反复强化对校本研修的认识,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校本研修的重要意义,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校本研修的认识上来,从而积极参加校本研修活动,使自己成为校本研修的真正主人。
二、搭建平台,提升师能
(一)加强业务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为引导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我园制定了教师业务学习制度。为提高教师集中学习的效果,教师主要通过“学、看、议”活动来充实学习内容。即学习课程准标和各类报刊杂志上有关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文章;组织观看优质课课堂实录;评议观看收获和当前教学中的困惑。
(二)推行随堂听课,诊断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如何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研究的问题,我园实行随堂推门制,为了能及时了解教情、学情,诊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作出及时的调整,我园规定校委会成员每周至少听两节课,教师每周听一节课。听课后及时交换意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这样的听课活动自开展以来,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师都能静下心来钻研教材,能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尤其加速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专业引领,促进成长
新教师是幼儿园的生力军,是幼儿园的未来,为了提高我园新教师的综合素养,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新教师队伍,我园要求新教师制定一年入门、三年达标、五年成为骨干的专业成长规划,并努力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
1抓教学基本功比赛,技能大赛、等比赛,以赛促练,掀起新教师苦练基本功的热潮。
2继续实施“师徒结对”活动,使新教师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言传身教,健康成长,督促新教师在业务上尽快入门并缩短走向成熟的路程。
3为新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为新教师外出学习、观摩等提供强有力的物资保障。
4成立了以园长为班长的新教师读书班。要求新教师每天保证半小时以上的研读,每月至少写好一篇有质量的读书心得;要求新教师做到“勤读、勤做、勤思、勤写”,在读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育生活实际,撰写读书心得和论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读书研讨会等活动,让更多的老师读书,在读书中真正成长起来。
校本研修是一项关乎学校发展的系统工程,我们在摸索中实践着,在实践中摸索着,也遇到了不少困惑,出现了不少问题。
1师资缺乏,专业教师缺少,校本活动难以有效开展。
2教师问题意识不强,教研活动缺乏针对性。
3学校所受干扰较多,影响校本研修的深入。
今后,我们将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继续以新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主线,不断开发校本研修内容、创建校本研修的新形式,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广阔的舞台,开创我园校本研修的新局面!
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笔者通过师范本科函授面授的机会调查走访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兰西县、肇州县、虎林县、七台河市、海林、鸡西等地的农村教师,对黑龙江省的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状况做了为期三年的调研,先后调查走访了500多名农村教师,其中边远县城教师有4成,乡镇教师有6成。分析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突出问题,探究解决的策略。
一、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突出问题:现实渴望与内驱力缺失的矛盾
1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渴望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教师大多参加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受到现代教育理念的冲击,产生了危机感,对专业成长有着强烈的现实渴望,表现在两个方面。
(1)提高专业理论知识的愿望迫切
笔者对参加牡丹江师范学院函授师范本科的2007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做了问卷调查。设计问题:“你迫切需要提高的专业素养是什么”,发放问卷180份,收回168份。认为迫切需要提高“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有50人,占2976%;需要提高“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有54人,占32,14%;需要提高专业技能的有30人,占1786%;需要专业知识更新的有29人,占1726%;需要提高其他知识的有5人。占3%;暂时无需要的,0人。由以上的数据可知,农村教师都有提高专业素养的愿望,有6成的教师迫切希望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教师们普遍认识到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专业成长的关键。
(2)增加实践智慧的渴望强烈
教学活动是一种不断积累实践智慧的活动,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教学改革取得成效的保障。由于农村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知之甚少且理解不深,所以很难付诸教学实践,赢得实践智慧,因而他们迫切希望从他人的实践智慧中得到启发,由此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笔者针对农村教师希望得到的专业支持做了调查,设计问题:“你最希望得到的专业支持是什么”,调查的对象是牡丹江师范学院2006级函授本科学员,发放问卷140份,收回有效问卷132份,其中有42人,占3181%,选择“名师经验”;有26人,占197%,选择“专家讲座”;有46人,占3585%,选择“观摩优质课”;有18人,占1364%,选择“专业知识培训”。由以上数据可知,有七成教师希望从名师经验和观摩优质课中得到切合实际的专业引领,大多数教师对专家讲座并不感兴趣。
2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内驱力缺失的表现
农村教师渴望专业发展,但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重重困境,致使农村教师产生了专业倦怠情绪。内驱力的缺失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大障碍,主要表现如下。
(1)对先进的教育理念持敬畏的态度
“传道、授业、解惑”是传统教育理念对教师职业内涵的诠释,这样的职业诉求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新时期的教师必须以现代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更新教学方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新课程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的理论依据,教师必须系统学习。全面把握,才能适应课程的变革。但是通过调查得知,很多农村教师只是通过不系统的培训得到二些零散的观念,对新课程的理念尚有诸多模糊认识,教学实践中肢解或顾名思义的现象比较普遍。其原因在于教师对全新的理念持一种敬畏的态度,没有自主钻研的精神,缺少专业适应力,不能及时更换陈旧的教学理念。
(2)教学改革的主体意识缺失
笔者针对农村教师教学中实施的改革措施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2008级函授本科的中小学农村教师,设计问题:“你的课堂教学有什么改革”发放问卷125份。收回有效问卷116份。回答“讲练结合”的有8人,占69%;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的有48人,占4138%;以“小组讨论形式教学”的有54人,占466%;“进行探究学习”的有3人,占36%。采用讲练结合,启发式教学的教师近五成,但这两种教学方式是解放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并非革新。选择小组讨论和探究学习的教师接近五成,这是新课程倡导的两种学习方式,但遗憾的是教师们对小组讨论和探究学习缺少切实的研究,只是道听途说,教学中只求形式的变革,并无实效。由此看来,农村教师并未真正变革教学方式,对教学研究缺乏主体意识,错误地认为教学研究是专家学者的事情,畏难情绪较突出,教学中并无真正意义的改革。面对日新月异的改革形势,农村教师成了无奈的旁观者。
(3)规划专业成长的意识薄弱
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呈阶段性的。“一个纯粹从事教学的教师其专业发展是由新教师――成熟教师――专家教师发展的过程。”一个有着职业热情的教师,需请熟教师职业生涯每个阶段的职业诉求,要善于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这样才能顺利提升职业品格。笔者对2007级函授学员做了问卷调查,设计问题:“教学中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有接近一成的教师认为教材变化太大,二成多的教师认为课堂气氛较难调动;三成多的教师认为学生配合较差;近四成的教师认为知识量大,课时太少。教师们对教学中的问题分别从教材、学生、课程设置等客观因素找原因,无一从主观因素上分析问题。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专业能力的缺失,分别是:把握教材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调动学习主体积极性的能力、以及积极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的缺失。教师认识不到问题的症结,究其原因是教师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专业能力,既无专业成长的明确的目标,也无具体的计划,对自己的专业成长缺少规划,专业成长内驱力不足。
二、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内驱力缺失的原因
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渴望与内驱力缺失的矛盾是目前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尚需认识问题的缘起,笔者认为原因有二。
1,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主体错位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投入与农村教师主体意识缺失的矛盾
农村教师参加的继续教育主要是各级行政部门举办的免费培训,行政部门例行公事,年年举办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但因培训机构对农村教师的专业状况很少做认真的调查,不了解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培训多流于形式,导致培训主体丧失了积极性,混考勤、混证书的现象比较普遍。所以,出现了培训机构的“积极”投入与教师的消极应付的尴尬局面。
(2)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武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的矛盾
笔者对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因素作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2008级函授本科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设计调查问卷:“你专业成长中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发放问卷110份,收回103份。有51人,占4905%,认为培训时效性差;近20人,占1941%,认为是信息不畅;有24人,占233%,认为缺少培训机会;有8人,仅占78%,认为缺少资金。分析数据得知,不到一成的教师认为资金紧张影响了专业成长,而近五成的人归咎于继续教育实效 差。通过调查得知,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往往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相左,培训的形式大多为专家讲座,培训的专家多为县市进修校的教师,这些教师理论水平有限,实践智慧又不丰富,讲座的内容多照本宣科,枯燥乏味,不能给教。师以切实的启发,使教师对培训失去了信心。
2专业成长的多重制约因素使教师产生倦怠情绪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支持城乡教师专业成长的资源差距明显。优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及畅通的信息渠道。给予城市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的支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城市教师的专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广大的农村教师,面对不断变革的教育形势,起初还有革新的热情,当真正投入教学改革中时,终因困惑重重而产生望尘莫及之感,产生了专业倦怠情绪。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
(1)缺少必要的经济支持
农村教师缺少专业成长的基本的经济保障。首先,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低下,就黑龙江省乡镇教师来说,小学高级教师的收入仅千元多,中学高级教师在两千元上下,差强人意的经济条件使得教师专业成长的经济投入受到限制。其次,农村地区教育投入有限,只靠教育行政投入维持学校的各项开支,仅基础设施的费用已捉襟见肘了,科研投入则是难以顾及的。
(2)缺少支持专业发展的人文环境
教师的专业发展有赖于倡导革新、开放的、和谐的人文环境。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却缺少良好的人文环境,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激励机制的缺失,导致教师成功感的缺失。农村教师职称评定名额有限,晋级难度大,中小学每年高级职称名额凤毛麟角,且领导干部还要跟教师抢名额,导致很多教师放弃了晋升高级职称的追求,业务提高也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和家长往往以朴素的情感认同教师的工作,对教师缺少明确而具体的职业诉求,使一些教师丧失专业成长的压力,产生专业倦怠情绪。
其次,校本教研的无序性,导致合作发展的人文环境缺失。教师职业的价值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同行的沟通展示出来的,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合作、竞争、共赢,实现人生的价值,校本教研是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项最直接的途径。但通过调查走访得知,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呈无序状态,成为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农村学校教研机制的核心是校领导,而非各个学科的负责人,教研很难统筹安排。往往道听途说,或听凭上级部门的指令随意确定主题。很难让教师投入热情。
(3)职后继续教育的有效资源匮乏
农村教师职后教育的外部资源主要是所属地的县市进修校的教研员,由于教研员的编制有限,所以很难顾及整个地区各个学校的教研,偶尔深入农村学校也多为搞一些活动,缺少针对性的辅导。加之各地进修校经费也很紧张,教研员走出去学习的机会不多,闭门造车,很难高屋建瓴、审时度势地给予指导。另外,由于农村优秀教师纷纷应聘城市学校,有限的优质资源外流现象严重,使得校本教研缺乏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困惑重重。
三、农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路径
教师是否具备专业化成长的主动性,是专业化发展的关键。针对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内驱力缺失的问题,应引导教师面对现实,摆脱对外部力量的依赖,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
1行动研究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的举措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我当了一辈子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而“屡屡的创伤却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因为有不足,于是我更加不断跨越,跨越过去以后,我就进步了”。所以说,“一个热爱教育的教师总是负载着教学中的遗憾在永不满足的痛苦中改进教学,在混乱和变动的教学中寻找秩序和智慧”。对农村教师来说,行动研究是寻找“秩序和智慧”的有效的举措。首先,在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资源匮乏的背景下,行动研究是教师赢得专业支持的便捷路径。因为行动研究是“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目的的研究”。因而,在行动研究中,教师能及时得到有针对性的专业支持,把教育研究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成自己的实践智慧。同时,行动研究也是教师把自己的认识转化成实践智慧的举措。教师针对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确立课题,在教学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从而把先进的理论转化为个人的实践智慧,凭借自身努力成为有思想有个性的专业人员。
2学习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可靠的途径
据研究表明:“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个人因素依次为教学研究与反思、专业学习、教改实践和教育理想与信念。”对农村教师来说,学习是专业发展的基本的保障。教师要树立主动发展的意识,把学习当成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把学习当成“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保鲜剂’。就能拥有专业成长的动力和自信”。学习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可靠途径。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教育资源分配极其不均衡,城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差距加大的现实,农村教师要认清形势,克服专业成长的倦怠情绪,增进专业成长的内驱力,把学习和行动研究当成重要的工作任务,善于反思,增强专业适应力,在课改的大好形势下,快速提高专业水平。
在创新教育中,我们的教师缺乏什么素养
本文2023-10-05 10:33:2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9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