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山海经》之海经·大荒西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3收藏

古籍《山海经》之海经·大荒西经,第1张

海经·大荒西经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署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

 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

 有五采之鸟,有冠,名曰狂鸟。

 有大泽之长山。有白氏之国。

 西北海之外,赤水东,有长胫之国。

 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谷。稷之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有赤国妻氏。有双山。

 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树,名曰柜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国,食谷,使四鸟。

 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

 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

 有虫状如菟,胸以后者不见,青如猨状。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

 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之国,沃民是处。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凡其所欲其味尽存。爰有甘华、璇瑰、甘柤、瑶碧、白木、白柳、视肉、琅玕、白丹、青丹、多银铁。鸾凤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是处,是谓沃之野。

 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曰少鵹,一名曰青鸟。

 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

 大荒之中,有龙山,日月所入。有三泽水,名曰三淖,昆吾之所食也。

 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尸。

 有女子之国。

 有桃山。有虻山。有桂山。有于土山。

 有丈夫之国。

 有弇州之国,五采之鸟仰天,名曰鸣鸟。爰有百乐歌舞之凤。

 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

 西海郩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弇兹。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名曰嘘。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有人反臂,名曰天虞。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行玄丹之山。有五色之鸟,人面有发。爰有青鴍、黄鷔、青鸟、黄鸟,其所集者其国亡。

 有池,名孟翼之攻颛顼之池。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鏖鏊钜,日月所入者。

 有兽,左右有首,名曰屏蓬。

 有巫山者。有壑山者。有金门之山,有人名曰黄姖之尸。有比翼之鸟。有白鸟,青翼,黄尾,玄喙。有赤犬,名曰天犬,其所下者有兵。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常阳之山,日月所入。

 有寒荒之国。有二人女祭、女囗。

 有寿麻之国。南岳娶州山女,名曰女虔。女虔生季格,季格生寿麻。寿麻正立无景,疾呼无响。爰有大暑,不可以往。

 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

 有人名曰吴回,奇左,是无右臂。

 有盖山之国。有树,赤皮枝干,青叶,名曰朱木。

 有一臂民。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是谓大荒之野。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

 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生百互人,是能上下于天。

 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有青鸟,身黄,赤足,六首,名曰鸀鸟。

 有大巫山。有金之山。西南,大荒之中隅,有偏句、常羊之山。

《山海经》的内容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全书18篇,约31000字。五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4篇、海内经1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篇和海外经4篇做为一组;海内经4篇作为一组;而大荒经5篇以及书末海内经1篇又作为一组。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五藏山经的一组,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在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馀不敢言之也。”

精卫填海原文及翻译如下: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翻译如下:

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它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文章赏析如下: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精卫填海是中国的上古神话传说,刻画了英勇顽强的精卫形象,沧海固然浩瀚,而精卫坚韧不拔的精神更为伟大。

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难、奋斗不息的精神,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精神基因。精卫填海现在已经演化为成语,比喻意志坚强,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古籍《山海经》中的“经”,名词,指某一学科的专门著作。《山海经》之外,还有《水经》《茶经》等。

《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也非一人。《山海经》版本复杂,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代郭璞的《山海经传》。

山海经的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地质、海洋、天文、气象等多种学术领域。

《山海经》全书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野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古籍《山海经》之海经·大荒西经

海经·大荒西经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署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