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名人 81. 郭相忠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3收藏

天水名人 81. 郭相忠,第1张

郭相忠(1798-1861年),字荩臣,秦州清水县白沙乡人。清代名将。

郭相忠少年喜读书,及长又好习武。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考中武进士。在克复新疆诸城战役中,机智果断,攻无不克,被擢为喀什噶尔、秦州、榆林等地守备。道光年间升陕甘督标中营都司、固原武游击。

郭相忠驭军严整,惩恶扬善,奖罚分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每战辄胜,所率军队成为劲旅。后调补贵德营(青海属地)游击,出镇撒拉(青海循化)。因骁勇善战,被督帅所赞:"设使将士皆如相忠,边塞可长期息事"。被迁升永昌营副将,又任凉州总兵,再调肃州总兵。

咸丰初年(1851年)任甘州提督。咸丰十年(1860年)奉调统率甘肃、四川、贵州兵马靖边云南,旋任四川提督。因政绩卓著,咸丰帝为他亲笔提写"功达风阳"匾额,授太子少保衔。咸丰十一年(1861年)病逝军中,经四川总督申奏劳绩,诏赐"振武将军"。

郭相忠后裔不忘其祖,至今保存着他的战袍、帽盔、大刀、画像和皇帝的圣旨等物。

            20171221

1)赵壹, 生卒年不详。字元叔,汉阳郡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东汉著名辞斌家,活动在灵帝(公元168年189年在位)之世。

2)姜维,(公元202年—公元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三国时蜀国将领。

3)董卓,(他是个声誉不太好的人,不过也是个名人) 字仲颖,东汉时,陇西临兆 (今甘肃天水)人。

4)李广,(公元前?——前一一九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西汉名将。

5)苻坚,(三三八——三八五年),字永固,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族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

6)赵充国,(公元前一三七——前五二年),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市境内)人,后徙居金城令居(今甘肃永登县)。西汉名将。

7) 段会宗,(公元前八三——前九年),字子松,西汉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市)人。曾两任西域都护,四次专使乌孙,是西汉后期著名的外交家。

8)秦襄公,(公元前?——前七六六年),今甘肃天水一带人,秦国的奠基者。

9)李白,(七○一—— 七六二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唐代大诗人。

10)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年),唐朝皇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即唐太宗。李氏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生于渭水北岸的陕西武功。

11)李翱 (772~836),唐代散文家、哲学家。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12)邓宝珊(1894—1968),甘肃天水市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民革的卓越***之一解放后,他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常委等,他还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天靖阁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西关天水郡城门上,为明代至清代建筑。它是秦州八景之一的“西楼秋月”所在地,是秦州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也是秦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关于天靖阁的来历,据《秦州志》记载,其初为明万历年间秦州知州李汝相筹资所建。后因火灾烧毁,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1年)由秦州知州郭维垣与秦安知县张能第主持重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同治十年(1871年)又进行了补修。清光绪五年(1879年),秦州知州杨觐圭倡议并筹资对天靖阁进行了较大的修缮,同时更名为“西园”,并题写了“西园”横匾。

在民国时期,天靖阁因战争一度荒废,成为驻扎军队的场所。1984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天靖阁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由于天靖阁破损严重,加之其周边建设的影响,天靖阁濒临倒塌。在市、区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实施了天靖阁抢救性维修保护工程,再现了昔日的风采。

总之,天靖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甘肃天水胡氏古民居具有非常珍贵的可玩性价值。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质和魅力,这种气质和魅力贯穿整个价值体系。很欣慰,是个不错的旅游目的地。这里有一个具体的攻略指南。

天水市的一处古民居景观,也是天水市的一处民俗博物馆,天水胡氏古民居(俗称南楼)。这也是一个古老的住宅,有一个地下私人金库。

天水胡旧居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西路,西邻文庙。它是天水市现存明代建筑的代表,也是西北地区现存唯一的官宅。是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古民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天水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古民居是现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具有很高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所有的建筑风格、整体格局和文化内涵都反映了当地古代的原始风貌,为后人的研究和传承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真实资料。现在的古民居是天水民俗博物馆,天水古民居建筑文化博物馆,甘肃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俗文化旅游地。

庭院里的小花园,格局、绿植、假山、盆景,为庭院增添了几分色彩,也让庭院更加舒适宁静。院内的过道,整齐的地砖,向后人展示着历史的印记,穿行其间,感受不同的建筑风格。

规划中的庭院,古树生长的地方,与庭院融为一体,庭院中的过道,一名导游会向游客详细介绍古民居的历史文化和曾经的繁华景象。

庭院的入口

古民居的主要建筑材料是木材、青砖、灰瓦和泥墙。

胡故居是胡来金(明代人,陕西副巡抚钟献博士)所建的私人住宅。他是明朝著名的大臣。他的院子是以中国传统民居四合院的形式建造的。四间房子相连,走廊相通,即使下雨天,他也能在院子里穿行。上图是nave的字画挂在房子的大厅里。

甘肃天水当地的民俗文化展品,剧院里的茶几,可想而知曾经的热闹繁华。

室内陈列,这些都是原始的文物,历史沧桑的车轮,其主要材料是木头和钉子。

在院子里的其中一栋房子里,有一个通往地面的螺旋楼梯。走下楼梯,就会来到古民居的地下金库,这是一个规模比较大的私人地下金库。

穿过楼梯到地下通道。

有一个规模很大的地下金库,分为几个储藏室,每个储藏室可以存放各种物品。曾经是民间财力的象征。

后人制作的仿制品展示。

饮料也可以储存。

圆形木制凸窗。

木车

中央花园的景色

民俗展示

院子里的通道

忠义经

中央花园的景色

曾经是鸟笼

木制轿子

室内大堂实景再现

古民居中有很多民间展品,本文就不一一展示了。这是一座古民居,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博物馆。这里的建筑布局、建筑形式、房屋造型都是历史文化的展示,其中的砖雕、木雕精美绝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天水景点:麦积山石窟5A、4A伏羲庙、天水玉泉寺4A、4A南国寺、炳灵寺3A

天水菜:浆水、呱呱、素扁食、面鱼、打卤面、炖芝麻、暖锅

探访时间:全年无休。

景点门票:免费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朱敏西路

交通指南

交通便利,飞机(天水机场)、高速、市内公交均可选择。详细路线和停靠站请自行上网查询提前了解,方便出行。

天水,一个优美动听的名字,一座山川秀丽的小城。这里四季宜人,清婉如歌,素有「 ”西北咽喉”「 ”甘肃门户”「 ”陇上江南”之美称。 天水,因水得名。人们有种种猜想:有精奥玄妙的「 ”天一生水”说,有充满浪漫色彩的「 ”天河注水”传说,也有说「 ”天落之水”的,大概是源自对天水乃至甘肃的直观印象。 天水麦积山 一、因水得名 「 ”天一生水”引自《易经》:「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是五行学说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古人认为天地有五方,阴阳合五行,天地居于北方,北方五行属水,故称「 ”天一生水”。这种说法高妙精道,但似乎与天水地名没有直接关联。 「 ”天河注水”是关于天水地名的一个美丽传说。传说汉武帝时期陇右一带持续干旱,一天夜里忽有天河之水倾泻而下,在上邽城北形成一湖,当地旱情缓解,百姓将其命名为「 ”天水湖”。地方官认为是祥瑞降临,将其报告给汉武帝,汉武帝听了很高兴,他就命令把要新设的郡建在上邽北城的湖旁,起名「 ”天水郡”。对于上邽北城天水湖,《水经注》也有记载:「 ”上邽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是湖,风雨随之,故为天水郡。”可见,上邽城北的确有湖,但与传说不同,《水经注》认为天水得名是因湖中白龙兴风作雨,故名天水郡。 天水藉河 这个美丽传说在天水广泛流传,是出于它的浪漫色彩,更是人们对久远历史的隐隐记忆。 二、天水郡的设置 战国至秦汉时期,天水地属于陇西郡。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析置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县)。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定西、通渭、静宁、庄浪、秦安、甘谷、清水、张家川等市县及天水、榆中、陇西等市县一部分。 东汉永平十七年 (74年)改天水郡为汉阳郡,移治冀县 (今甘肃甘谷县),辖十三城。三国魏复名天水郡。《水经注》:「 ”其水(渭水)北径冀县城北。秦武公十年(前688),伐冀戎,县之。故天水郡治。王莽更名镇戎县曰冀治,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改曰汉阳郡,城即隗嚣称西伯所居也。”(郦道元《水经注·渭水》)郦道元明确指出冀县城为故天水郡郡治。西晋(266—316)时,天水郡移治上邽(天水市秦州区)。 天水郡治移动示意图 自天水郡初设到西晋移治上邽历时约380年,其中在平襄县(通渭县)存续191年,在冀县(甘谷县)存续逾190年。换言之,天水郡自设立之初就不在上邽县(天水市秦州区)。那么,上邽「 ”天河注水”的传说从何而来? 三、「 ”天河注水”传说  1、天水湖在哪 上邽,先秦时为邽戎地。秦武公十年(前688年),伐邽戎,取其地置邽县。汉因之。为区别于下邽(陕西渭南),改为上邽。上邽,「 ”汉县,属陇西郡。武帝分置天水郡。后汉分豲道立南安郡。后魏改上邽为上封。隋复于上邽置秦州。州前有湖水,四时增减,故名天水郡。”(《旧唐书》)这里提到,天水郡的得名是由于州前有湖水,仔细分析,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是「 ”州前有湖水”,这个州是指隋朝设立的秦州,说明至少在隋代,湖水尚在。二是「 ”四时增减,故名天水郡”一句说明天水郡的得名,皆因此湖水。这段材料反映出隋唐之际,人们对天水郡的认知,非常客观理性,并无神话色彩。 天水市民俗博物馆 那么,「 ”天河注水”传说是什么时候具有了神话色彩,到底有没有历史根据呢?首先,可以肯定,「 ”天河注水”有其历史根据,那就是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析置天水郡,这是毫无疑问的。其次,传说中天水郡的设置是由于天水湖,而这个天水湖的确是存在的。 2、天水湖神话 天水湖,在今甘肃天水市南七里。《汉书·地理志》 天水郡注:师古曰:「 ”《秦州(地)记》云,郡前湖水,冬夏无增减, 因以名焉。” 《秦州记》为刘宋(420-479)郭仲产所撰,其中提到「 ”郡前湖水”。北魏(386-534)郦道元《水经注》:天水郡治「 ”五城相接,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是湖,风雨随之,故汉武帝元鼎三年,改为天水郡。”水经注里记载天水湖在北城,并且具有神话色彩。在唐代以前的文献中具有神话色彩的仅有《水经注》,其他地理志均以郡前或州前有湖而得名。值得一提的是,《水经注》关于天水湖的神话色彩,也并非如人们传说的是「 ”天河注水”,而是「 ”有白龙出是湖,风雨随之”。可见,「 ”天河注水”传说并无文献依据,仅仅是人们的口头传说。 3、「 ”天河注水”传说 在古代文献中,只有天水郡得名的记载,是因为郡前有湖水,并无天河注水的传说。即便是《水经注》有白龙出湖的传说,也与天河注水无涉。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实,天水郡设立之初,应该是在平襄县(通渭县),天水郡迁往上邽是在380年以后的事。所以,天河注水一说,既无文献记载,又与真实历史有时空错位,故此传说当为唐代以后形成的民间传说。 四、天河注水传说的历史真相 1、「 ”如自天来”与天人感应思想 天河,古人所星象的称呼,认为起自东方箕、尾间,分为南北道。实际是由无数恒星构成的星系,星夜呈现银白色带状,形似大河,故名。也称星河、天汉、云汉、银河等。天水传说中的天河注水之天河,即是天上银河,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美称,也是在干旱无雨的情况下,古人对祈求风调雨顺的一种夙愿。 不过,天水附近确实有一条河流称为天河,在天水湖北郧西县西为汉水支流。《方舆纪要》汉水条下:天河「 ”在县西南一里。出县西北界虎鸣峪,驾山而下,经县南达汉水,如自天来,故名。”「 ”如自天来”道出了古人将河流命名为「 ”天河”的原因,也是天水湖由来的旁证。其中蕴含着天人感应思想。 汉代董仲舒继承了《公羊传》灾异说,认为「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知。”强调「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这种思想在汉朝很盛行,汉武帝的年号天汉(前100-前97),即是其真实反映。天水「 ”天河注水”传说就是根据汉代天人感应思想的演绎与阐释。 2、自然现象的真实反映 传说,汉初的天水地区经连年战乱,积年干旱,变得民不聊生。一天夜里,忽然天空狂风呼啸,雷电交加,一道红光射向地面。顿时,大地震动,巨响雷鸣,地面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缝中,形成一湖,名曰「 ”天水湖”。此湖「 ”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人说这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它「 ”天水井”。这个传说反映的很可能是一次大地震,而天水湖应该是地震出现的堰塞湖。 西汉是先秦以来我国历史上第二个自然灾害群发多发期。西汉210年里自然灾害186次, 汉初的甘肃中东部地区主要地震有:公元前193年2月(汉惠帝二年)354N 1039E甘肃临洮,震级6-7级,压四百余家。公元前186年2月22日(汉高后二年)338N 1056E甘肃武都,震级6-7级,死760人。(郑联达《大地震规律研究》) 汉武帝在位54年,地震有三次。《汉书》记,公元前131年,「 ”五月,地震。赦天下。” 《西昌县志》记载:「 ”元鼎初,地震,县陷为淤泽”。西昌发生震级8-9级大地震。 这些有记载的发生在汉初的地震,震中均距天水不远,极有可能是引发天水上邽县形成堰塞湖的原因。所以天河注水传说应该是汉初这一自然灾害的真实反映。 3、「 ”天河注水”是人们的美好祈愿 「 ”天河注水”传说是主要流行于天水市秦州区,即古上邽县。在其他县区并无此传说。即使在秦州区,对于天河注水的地点也有分歧。 天水公祭伏羲大典 天水市区主要河流为渭水支流——藉河,天水人读作Xi he,古称洋水。藉河自秦州西穿城而过,在天水市麦积区注入渭河。根据天水地方志,「 ”藉水东流至近今市城区,也是久传‘天河注水’之处。” 认为天水市区西南的天水郡,即「 ”天河注水”处。而《水经注》记,天水郡治「 ”五城相接,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是湖,风雨随之,故汉武帝元鼎三年,改为天水郡。”据此可知,古人认为天水湖在城北,而今人认为在城西,二者大相径庭。可见,「 ”天河注水”传说仅仅是根据历史做的演绎,并无实据,其中仅有的历史依据,也是对天水地区历史现象的糅合与想象,表达了对自然力的崇尚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文史君说 天水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秀美城市,对其名字的由来,至今有着种种猜想,「 ”天河注水”就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传说。这个传说有其历史依据,但存在时空偏差,天水郡初设之地并不在秦州(上邽),天水湖的位置也有分歧,因此它仅仅是人们的对历史的演绎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即便如此,并不会影响传说在天水地区的流传,反而更添一份神秘色彩,何尝不是人们精神活动的成果。

  秦州一般指的是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

  秦州历史沿革

  西汉时置绵诸、上邽2县。唐为秦州上邽县。元为秦州成纪县。明废成纪入秦州。清雍正七年(1729年),秦州升为直隶州,隶甘肃承宣布政使司。

  民国二年(1913年)2月,秦州直辖地改为天水县,治今天水市区,隶属甘肃省陇南道(不久改称渭川道);三岔厅建置保留,撤州判署,设警察分厅。

  民国16年(1927年),改渭川道为渭川区行政公署。民国24年(1935年)改为甘肃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天水县(今天水市)。

  1949年8月3日成立天水县人民政府,县治设今天水市,隶天水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初,成立了天水市人民政府,管辖原县城及近郊区,县城以外农村为天水县。今麦积区境属天水县。

  1950年2月,西北军政委负会正式行文批准设立天水市(县级建置),治今天水市,天水县移治天水井(今秦州区天水郡村)。

  1958年12月,天水县并入天水市。

  1961年12月,县、市分设,恢复天水县建制,县治设今秦州区天水郡,1962年7月迁北道埠(今麦积城区)。

  1984年9月,县级天水市改为副地级市,划原天水市5个乡7个办事处设立秦城区,划原天水县马跑泉、甘泉、麦积、二十里铺、社棠5乡和北道镇设置北道区(二区均为县级建置,时称区公署,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其余乡仍组成天水县,县、区均隶天水市。

  1985年4月,北道区撤销,属地仍归天水县。同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天水地区和天水县,天水市升为地级市,设立秦州、北道两个县级区。原天水县西南部17个乡划归秦州区,其余22个乡镇及北道镇组建北道区。

  

天水名人 81. 郭相忠

郭相忠(1798-1861年),字荩臣,秦州清水县白沙乡人。清代名将。 郭相忠少年喜读书,及长又好习武。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考中武进士。在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