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岸镇的历史名人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9收藏

大河岸镇的历史名人,第1张

王葆心(1867—1944),字季芗,号晦堂,罗田大河岸古楼冲人。自幼勤奋好学,成年入黄州经心书院读书,府考以经学第一名录取秀才,后入两湖书院深造。1890年起,先后受聘为潜江传经书院、黄梅调梅书院、罗田义川书院院长。1903年乡试中第三名举人,拣到知县。光绪三十三年举贡考试名列第一,不久,调往京都任学部总务司行走,兼图书馆编纂,后任学部主事,并被礼部聘为礼学馆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起,先后受聘为潜江传经书院和黄梅调梅书院、罗田义川书院院长。光绪二十九年乡试中第3名举人,拣到知县。光绪33年举贡考试名列第一,不久,调往京都就任学部总务司行走,兼图书馆编纂,后就任学部主事,并被礼部聘为礼学馆纂修。其间,因为目击清政府腐败,外侮凌逼,发愤撰《宋季淮西六寨纪事》和《圻黄四十八寨纪事》(后增订为《明季江淮七十二寨纪事》),搜遗辑铁,将宋明末季楚东人民不畏强暴和抗拒侵略的壮烈故事,整理成为眉目清豁和情节生动的史著,用以补正史缺失、宣扬民族气节、鼓舞人民抵御外侮。民国元年(1912)担任湖南省官书报局总纂,继任北京图书馆总纂。民国十一年南旋,就任湖北国学馆馆长和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及武汉大学教授。民国二十一年,及就任湖北通志馆筹备主任兼总纂。广搜博览全国志书达1400余卷,把将所载内容同有关历史地理资料查对考证,辨抄袭和证谬误、审体例、寻因革,找出其中融会贯通的脉络和体例变革的原因和切实可行的经验,撰写为《方志学发微》一书。成书前,先撰写《重修湖北通志条本》一卷问世,为当时修湖北志方案。民国二十三年至民国二十五年间,因为日本侵略军进逼华北,平津危急、为抢修湖北通志所需材料,曾2次北上,第3次在北平选抄材料时,“七七事变”发生,北平沦陷,就携带手抄稿,备历艰辛、间道返汉。是年退居罗田故里,担任罗田县志馆馆长。主纂《重修罗田县志》,并以《发挥初期异同荟笺》等著作,抒发自己对侵略者仇恨。民国三十三年,为了进一步了解宋朝末季楚东义民抗暴保乡用兵之地理形势,抱病前往天堂寨实地考察。因为过度劳累,归家半个月,卧床不起、时年77岁。 万密斋(1499—1582),字事,名全。湖北省罗田县大河岸人,明代著名医学家,被国家中医管理局评定为明清时期30位著名的医学家之一。他治学严谨,医德高尚,行医五十年,以儿科、妇科、痘诊科享有盛誉,在养生保健理论和实践方面独树一帜,誉满鄂、豫、皖、赣,名噪明隆庆万历年间,后被康熙皇帝嘉封为“医圣”。所著《万密斋医学全书》对临床医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子目有《万氏儿科》、《妇科发挥》等10种,108卷。其专著《养生四要》对养生保健、预防疾病、优生优育等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的“寡欲、慎动、法时、却疾”的养生理论不仅要比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心理平衡、营养均衡、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的养生理念早几百年,而且内涵更全面、更先进、更科学,为“中华养生第一人”。

万原是个廪生,科场不得志后,就决心学医。由于他家世代以“医药济世”,医学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再加上本

万密斋简介

人刻苦钻研,勤于总结临床经验,因而他的医学造诣很深,尤精于切脉、望色,一些疑难病经他诊断,便能明确辩证。特别是对儿科、妇科、内科杂病有精深的研究。在儿科方面,他在家传的十三方基础上归纳出小儿三种病因,提出不滥吃药,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颇有创见。在妇科方面,他阐明妇女生理、病理特点,指出以培补气血、调解脾胃的见解,这在中医妇科史上有深刻的影响。他发明的“万氏牛清心丸”,至今仍是治小儿急惊风的良药。

万全治病,除承继家学外,更以《内》《难》为本,精研《脉经》《本草》,博彩仲景、河间、东垣、丹溪诸家之说,兼通内、妇、儿科及养生之学,医术日精,噪闻于隆庆万历年间。行医足迹遍及、罗田、蕲水、营山、麻城、黄冈,远至武昌、郧阳等地,活人甚众。万事不仅医术精湛,医德亦十分高尚。他痛斥庸医误人,反对巫医惑乱,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视人之子如己之子”,治病不记嫌隙宿怨,不论贫富贵贱,同情劳苦,施医赠药,深受民众爱戴。

县、府、布政使司乃至巡抚,各级地方官亦常邀请他治病,曾两获知县和布政使赠予的“儒医”匾额。临证之余,勤于著述,今所传世的著作大部分是他晚年完成的。万全虽然于早年弃举从医,但对儒学的崇奉并未稍减。他多次开办学馆,教授生徒,至老不辍。他还撰著了许多儒学著作,自称“自经书子史律历,以逮百家,各有著述”。惜其儒学著作均不见传。万全家学渊源,很早就以理论结合实际的钻研《内》《难》经典,博极各家之说,具有深厚的儒学功底是促成他取得医学成就的重要条件。

他重视祖国医学遗产,但不拘泥守旧,而注重于具体分析病情,灵活运用古方。他写的诊断书,言简意明,

万密斋著作

所开药方,药少而疗效好,创造了不少起死回生的奇迹,因而被当时人们称为“神医”。

万密斋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总结和整理了祖辈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写出了数十卷很有价值的医书。每写一卷,他的弟子就辗转传达室抄,流行全国各地。其著作已印行的有《万氏家传育婴秘诀》、《万氏家传广嗣纪要》、《万氏家传妇女科》、《万氏家传痘疹必法》、《万氏家传伤寒摘锦》、《万氏家传保命歌括》、《万氏家传幼科发挥》、《万氏家传玉痘疹》等十部。这些书均收入《四库全书》,颁行天下。据《万氏家谱》记载,还有三十七种抄本未付印,现除《万氏秘传外科》和《万氏家传点点经》两部外,余均已失传。

万章、万全、万胜、万表、万斯同等。

万章:孟子高足弟子。一生追随孟子,为孟子所喜爱。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封为博兴伯,从祀于孟庙西庑。万章是最早扬名于历史的万姓先人。万章对整理、编着《孟子》一书有一定贡献。后人为纪念万章为其修建了享殿陵园。

万全:万密斋,医圣。原名万全,号密斋。生于罗田大河岸,是我国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与李时珍齐名的着名医学家,被国家中医管理局评定为明清时期30位着名的医学家之一。他治学严谨,医德高尚,行医五十多年,以儿科、妇科、痘诊科享有盛誉。

万胜:元末义军领袖,明夏政权右丞相。元代德安府黄陂县(今武汉市黄陂区)人。初从明玉珍起义,后任明玉珍所建大夏政权之司马,因功升右丞相。

万表:字民望,号九沙山人、鹿园居士,浙江鄞县人,祖籍定远。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一年,卒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年五十九岁。曾任明朝的都督同知。

万斯同:清初着名史学家。字季野,号石园,门生私谥贞文先生,浙江鄞县人,师事黄宗羲。康熙间荐博学鸿词科,不就。

万安国

代(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人,北魏官至大将军、大司马,封安城王。

万宝常

隋代音乐家,擅长诸多乐器,尤精琵琶,曾奉诏造诸乐器,以自制的水尺为律尺,以调乐音,撰有《乐谱》。

万敬儒

庐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唐代大孝子。据传其母亡,住墓旁,刺血写佛经,二指断,母复生,时人称奇。

万寿祺

明末书画家,万历年间举人。明亡后,仍以遗民自居,著儒士服,戴和尚帽,人称“万道人”,与阎尔梅同称“徐州二遗民”,著有《隰西堂集》。

万承纪

江西省南昌人,清代著名画家,官至河南同知加知府衔。

万斯大

清朝经学家。他一生精于经学,对《春秋》、《三礼》尤有研究。为万斯同之兄。

  《中医古籍大全》

  这是一套从网络上搜集的中医古籍大全一共699本全都是TXT格式的这样方便大家从电脑,手机,甚至是PSP上观看里面的内容从古代经典到各类医家对经典的诠释,医案的等等著作都有,同时也包括:内,外,骨,妇,儿,方剂,针灸,本草,医案等书籍,是一套很全面的医书集成可供同道们和中医爱好者们阅读学习

  说到中医古书,个人认为这才是中华传统医学的统宗!以中国古代哲学方法论为统,以两经一论为宗,以辨证论治为标,以理法方药为榜这样才能真正的体会到中国古代医学的精髓

  当然或许有很多人会说有些古人的书籍里有许多令人质疑的东西在,可能在现代的学习和研究当中在已经被抹杀掉了,干嘛还要去看呢我想也许正是如此,中医也才这么磕磕绊绊的发展到了今天,也正是因为人们在对中医理论不断的质疑与研究,中医学才取得了十分辉煌,丰硕的成果我们看古书不仅仅是学习历代医家的精彩论述,更要学习他们那种敢于质疑,敢于探索的治学态度相对于今人对于学习中医学的态度,或者一些所谓"名家",学术上的沽名钓誉者,深感悲忧不知道照这样下去,中华医学在当今的混乱环境下还能走多久

  在此,希望各位同道以及中医爱好者们积极努力,学好中医理论,可以更好的在应用临床上,发挥出中医学应有的疗效,以修身利人!

  注意:如果直接用"记事本打开txt文档会出现排版错误或者乱码请用写字板,WORD,WPS或者其他txt阅读软件打开在手机和PSP中一切正常

  特别是584-《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著。集《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之精华。此书辩症精准,用药简单,而又大胆,突破了传统中医书籍的只有药方,而没有实例病案,方便读者可对症而用药。

  现代中医师有高达70%受此书深远影响。

  张锡纯中国医学家。中西汇通派代表人物之一。字寿甫。河北盐山人,是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

  目录:

  000-神农本草经txt

  001-吴普本草txt

  002-本草经集注txt

  003-新修本草txt

  004-食疗本草txt

  005-海药本草txt

  006-本草图经txt

  007-本草衍义txt

  008-汤液本草txt

  009-饮膳正要txt

  010-滇南本草txt

  011-本草品汇精要txt

  012-本草蒙筌txt

  013-本草纲目txt

  014-本草乘雅半偈txt

  015-本草征要txt

  016-本草易读txt

  017-本草新编txt

  018-本草备要txt

  019-本经逢原txt

  020-本草经解txt

  021-本草从新txt

  022-神农本草经百种录txt

  023-本草纲目拾遗txt

  024-本草崇原txt

  025-本草求真txt

  026-神农本草经读txt

  027-本草述钩元txt

  028-食鉴本草txt

  029-本草思辨录txt

  030-本草纲目别名录txt

  031-本草便读txt

  032-本草撮要txt

  033-本草问答txt

  034-神农本草经赞txt

  035-本草择要纲目txt

  036-得配本草txt

  037-本草害利txt

  038-本草分经txt

  039-雷公炮炙论txt

  040-炮炙全书txt

  041-炮炙大法txt

  042-雷公炮制药性解txt

  043-濒湖炮炙法txt

  044-要药分剂txt

  045-珍珠囊补遗药性赋txt

  046-药鉴txt

  047-药征txt

  049-五十二病方txt

  050-名医别录txt

  051-千金翼方txt

  052-孙真人海上方txt

  053-外台秘要txt

  054-医心方txt

  055-太平圣惠方txt

  056-苏沈良方txt

  057-博济方txt

  058-史载之方txt

  059-太平惠民和剂局方txt

  060-圣济总录txt

  061-鸡峰普济方txt

  062-洪氏集验方txt

  063-杨氏家藏方txt

  064-千金宝要txt

  065-卫生易简方txt

  066-全生指迷方txt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txt

  068-瑞竹堂经验方txt

  069-世医得效方txt

  070-奇效良方txt

  071-医方集宜txt

  072-医方考txt

  073-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txt

  074-普济方txt

  075-肘后备急方txt

  076-普济本事方txt

  077-严氏济生方txt

  078-药征续编txt

  079-仁术便览txt

  081-祖剂txt

  082-古今名医方论txt

  083-种福堂公选良方txt

  084-汤头歌诀txt

  085-急救便方txt

  086-奇方类编txt

  087-医方集解txt

  088-绛雪园古方选注txt

  089-医方论txt

  090-串雅内外编txt

  091-成方切用txt

  092-时方妙用txt

  093-时方歌括txt

  094-长沙方歌括txt

  095-金匮方歌括txt

  096-医方证治汇编歌诀txt

  097-验方新编txt

  098-十剂表txt

  099-经验丹方汇编txt

  101-药性切用txt

  102-退思集类方歌注txt

  103-华佗神方txt

  104-集验方txt

  105-大小诸证方论txt

  106-奇效简便良方txt

  107-神仙济世良方txt

  108-是斋百一选方txt

  109-小品方txt

  110-惠直堂经验方txt

  111-绛囊撮要txt

  112-经验奇方txt

  113-古方汇精txt

  114-外治寿世方txt

  115-文堂集验方txt

  116-回生集txt

  117-本草简要方txt

  118-增订医方歌诀txt

  119-济世神验良方txt

  121-医方歌括txt

  122-医方简义txt

  123-女科切要txt

  124-傅青主女科歌括txt

  125-产宝txt

  126-女科百问txt

  127-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txt

  128-妇人良方大全

  129-沈氏女科辑要txt

  130-济生集txt

  131-婴童百问txt

  132-女科证治准绳txt

  133-小儿药证直诀txt

  134-幼科切要txt

  135-婴儿论txt

  136-活幼心书txt

  137-儿科要略txt

  138-儿科萃精txt

  139-痧疹辑要txt

  140-小儿推拿广意txt

  141-幼科证治准绳txt

  142-女科旨要txt

  143-女科折衷纂要txt

  144-女科指要txt

  145-女科指掌txt

  146-女科要旨txt

  147-女科秘旨txt

  148-女科秘要txt

  149-女科经纶txt

  150-女科精要txt

  151-女科撮要txt

  152-小儿痘疹方论txt

  153-小儿卫生总微论方txt

  154-内府秘传经验女科txt

  155-幼幼集成txt

  156-幼幼新书txt

  157-幼科心法要诀txt

  158-幼科折衷txt

  159-幼科指南txt

  160-幼科推拿秘书txt

  161-幼科发挥txt

  162-幼科概论txt

  163-幼科类萃txt

  164-幼科铁镜txt

  165-竹泉生女科集要txt

  166-儿科醒txt

  167-保幼新编txt

  168-保婴撮要txt

  169-活幼口议txt

  170-胎产心法txt

  171-胎产指南txt

  172-胎产秘书txt

  173-家传女科经验摘奇txt

  174-妇人规txt

  175-妇科心法要诀txt

  176-妇科秘方txt

  177-妇科秘书txt

  178-妇科问答txt

  179-专治麻痧初编txt

  180-张氏妇科txt

  181-产鉴txt

  182-陈氏幼科秘诀txt

  183-麻科活人全书txt

  184-麻疹备要方论txt

  185-麻疹阐注txt

  186-痘疹心法要诀txt

  187-评注产科心法txt

  188-慈幼便览txt

  189-慈幼新书txt

  190-毓麟验方txt

  191-经验麻科txt

  192-达生编txt

  193-盘珠集胎产症治txt

  194-竹林女科证治txt

  195-原要论txt

  196-产后十八论txt

  197-脚气治法总要txt

  198-济阴纲目txt

  199-卫生家宝产科备要txt

  200-邯郸遗稿txt

  201-鬻婴提要说txt

  202-颅囟经txt

  203-婴童类萃txt

  204-医林改错txt

  205-金匮翼txt

  206-养老奉亲书txt

  207-医门法律txt

  208-笔花医镜txt

  209-血证论txt

  210-外科精义txt

  211-立斋外科发挥txt

  212-外科枢要txt

  213-杂病心法要诀txt

  214-跌损妙方txt

  215-杂病广要txt

  216-江氏伤科学txt

  217-伤科大成txt

  218-跌打秘方txt

  219-跌打损伤方txt

  220-外科集验方txt

  222-跌打损伤回生集txt

  223-疡医大全txt

  224-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txt

  225-疡科心得集txt

  226-外科大成txt

  227-阴证略例txt

  228-发背对口治诀论txt

  229-集验背疽方txt

  230-外科正宗txt

  231-中风论txt

  232-内外伤辨txt

  233-内科摘要txt

  234-少林真传伤科秘方txt

  235-仙授理伤续断秘方txt

  236-外科十三方考txt

  237-外科心法要诀txt

  238-外科方外奇方txt

  239-外科全生集txt

  240-外科启玄txt

  241-外科理例txt

  242-外科传薪集txt

  243-外科精要txt

  244-外科选要txt

  245-外科医镜txt

  246-正骨心法要旨txt

  247-正体类要txt

  248-何氏虚劳心传txt

  249-周慎斋遗书txt

  250-奇经八脉考txt

  251-金疮秘传禁方txt

  252-金疮跌打接骨药性秘书txt

  253-青囊秘诀txt

  254-急救良方txt

  255-急救广生集txt

  256-订正太素脉秘诀txt

  257-症因脉治txt

  258-秘传外科方txt

  259-秘传刘伯温家藏接骨金疮禁方txt

  260-脉症治方txt

  261-脉确txt

  262-接骨手法txt

  263-救伤秘旨txt

  264-理虚元鉴txt

  265-虚损启微txt

  266-诊脉三十二辨txt

  267-伤科方书txt

  268-伤科汇纂txt

  269-伤科补要txt

  270-慎柔五书txt

  271-杨成博先生遗留穴道秘书txt

  272-痰火点雪txt

  273-万氏秘传外科心法txt

  274-解围元薮txt

  275-刘涓子鬼遗方txt

  276-疯门全书txt

  278-增订十药神书txt

  279-疠疡机要txt

  280-医学从众录txt

  281-疡科纲要txt

  282-医门补要txt

  284-仙传外科集验方txt

  285-外科十法txt

  286-脉诀乳海txt

  287-脉诀考证txt

  288-痰疠法门txt

  289-证治汇补txt

  290-外科证治全书txt

  291-眼科秘诀txt

  292-银海精微txt

  293-审视瑶函txt

  294-目经大成txt

  295-针灸大全txt

  296-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txt

  297-针灸易学txt

  298-针灸聚英txt

  299-针灸大成txt

  300-针灸逢源txt

  301-针灸甲乙经txt

  302-针经节要txt

  304-杨敬斋针灸全书txt

  305-宋本备急灸法txt

  306-刺灸心法要诀txt

  307-一草亭目科全书txt

  308-口齿类要txt

  309-子午流注针经txt

  310-子午流注说难txt

  311-尤氏喉科秘书txt

  312-尤氏喉症指南txt

  313-白喉全生集txt

  314-白喉条辨txt

  315-银海指南txt

  316-普济方·针灸txt

  317-灸法秘传txt

  318-走马急疳真方txt

  319-明目至宝txt

  320-金针秘传txt

  322-重订囊秘喉书txt

  323-重楼玉钥txt

  324-重楼玉钥续编txt

  325-原机启微txt

  326-神灸经纶txt

  327-神应经txt

  328-秘传眼科龙木论txt

  329-针灸神书txt

  330-针灸素难要旨txt

  331-针灸问对txt

  332-针灸集成txt

  333-针灸资生经txt

  334-针经指南txt

  335-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txt

  336-推拿抉微txt

  337-理瀹骈文txt

  338-异授眼科txt

  339-眼科心法要诀txt

  340-眼科阐微txt

  341-喉舌备要秘旨txt

  342-喉科指掌txt

  343-喉科秘诀txt

  344-喉科集腋txt

  345-焦氏喉科枕秘txt

  346-黄帝明堂灸经txt

  347-经穴汇解txt

  348-经络全书txt

  349-经络考txt

  350-经络汇编txt

  351-包氏喉证家宝txt

  352-炙膏肓腧穴法txt

  353-凌门传授铜人指穴txt

  354-厘正按摩要术txt

  355-灵枢经脉翼txt

  356-广嗣要语txt

  358-西方子明堂灸经txt

  359-友渔斋医话txt

  360-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txt

  361-吴鞠通医案txt

  362-冷庐医话txt

  363-柳洲医话txt

  364-医贯txt

  365-古今医案按txt

  366-侣山堂类辩txt

  367-临证指南医案txt

  368-存存斋医话稿txt

  369-丹溪治法心要txt

  370-医经溯洄集txt

  371-叶天士医案精华txt

  372-一得集txt

  373-丁甘仁医案txt

  374-三家医案合刻txt

  375-上池杂说txt

  376-也是山人医案txt

  377-客尘医话txt

  378-王氏医案绎注txt

  379-市隐庐医学杂着txt

  380-未刻本叶氏医案txt

  381-先哲医话txt

  382-回春录txt

  383-何澹安医案txt

  384-吴医汇讲txt

  385-奇症汇txt

  386-知医必辨txt

  387-肯堂医论txt

  388-花韵楼医案txt

  389-证治心传txt

  391-眉寿堂方案选存txt

  392-研经言txt

  393-重订灵兰要览txt

  394-重庆堂随笔txt

  395-凌临灵方txt

  396-孙文垣医案txt

  397-塘医话txt

  398-马培之医案txt

  399-张聿青医案txt

  400-张畹香医案txt

  401-曹仁伯医案论txt

  403-寓意草txt

  404-程杏轩医案txt

  405-慎疾刍言txt

  406-叶选医衡txt

  407-对山医话txt

  408-质疑录txt

  409-丛桂草堂医案txt

  410-归砚录txt

  411-医原txt

  412-医暇卮言txt

  413-医学课儿策txt

  414-医学读书记txt

  415-医医医txt

  416-续名医类案txt

  417-读医随笔txt

  418-医学源流论txt

  419-王旭高临证医案txt

  420-邵兰荪医案txt

  421-八十一难经txt

  422-内经博议txt

  423-素问六气玄珠密语txt

  424-医经读txt

  425-医经原旨txt

  426-素问玄机原病式txt

  427-类经txt

  428-类经图翼txt

  429-内经知要txt

  430-黄帝内经素问集注txt

  431-黄帝内经灵枢集注txt

  432-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txt

  433-六因条辨txt

  434-素问灵枢类纂约注txt

  435-黄帝素问直解txt

  436-素问经注节解txt

  437-黄帝内经素问txt

  438-黄帝内经素问校义txt

  439-黄帝内经太素txt

  440-中西汇通医经精义txt

  441-内经评文txt

  442-内经药瀹txt

  443-医效秘传txt

  444-读素问钞txt

  445-灵素节注类编txt

  446-古本难经阐注txt

  447-难经正义txt

  448-素问识txt

  449-灵枢识txt

  450-难经经释txt

  451-黄帝内经素问遗篇txt

  452-素问要旨论txt

  453-黄帝素问宣明论方txt

  454-难经集注txt

  455-难经古义txt

  456-万氏秘传片玉心书txt

  457-伤寒论txt

  458-伤寒捷诀txt

  459-伤寒总病论txt

  460-类证活人书txt

  461-注解伤寒论txt

  462-伤寒九十论txt

  463-伤寒百证歌txt

  464-伤寒发微论txt

  465-伤寒明理论txt

  466-仲景伤寒补亡论txt

  467-伤寒寻源txt

  468-伤寒直格txt

  469-伤寒标本心法类萃txt

  470-伤寒六书txt

  471-伤寒论条辨txt

  472-张卿子伤寒论txt

  473-伤寒证治准绳txt

  474-伤寒论注txt

  475-重订通俗伤寒论txt

  476-伤寒溯源集txt

  477-伤寒括要txt

  478-伤寒缵论txt

  479-伤寒贯珠集txt

  480-伤寒法祖txt

  481-伤寒大白txt

  482-伤寒悬解txt

  483-伤寒论类方txt

  484-伤寒论辩证广注txt

  485-伤寒论辑义txt

  486-伤寒医诀串解txt

  487-伤寒审证表txt

  488-伤寒补例txt

  489-敖氏伤寒金镜录txt

  490-伤寒舌鉴txt

  491-增订叶评伤暑全书txt

  492-伤寒论翼txt

  493-伤寒附翼txt

  494-伤寒指掌txt

  495-中寒论辩证广注txt

  496-河间伤寒心要txt

  497-刘河间伤寒医鉴txt

  498-金匮要略浅注txt

  499-金匮要略方论txt

  500-金匮要略心典txt

  501-金匮玉函经二注txt

  502-金匮玉函要略述义txt

  503-脉诀txt

  504-脉经txt

  505-诊家枢要txt

  506-濒湖脉学txt

  507-诊家正眼txt

  508-三指禅txt

  510-形色外诊简摩txt

  511-金匮玉函要略辑义txt

  512-脉理求真txt

  513-脉诀刊误txt

  514-脉诀汇辨txt

  515-高注金匮要略txt

  516-临症验舌法txt

  517-望诊遵经txt

  518-诊宗三昧txt

  519-医灯续焰txt

  520-察病指南txt

  521-察舌辨症新法txt

  522-温疫论txt

  523-千金食治txt

  524-温热暑疫全书txt

  525-疫疹一得txt

  526-温病条辨txt

  527-温热逢源txt

  528-时病论txt

  529-温病指南txt

  530-女丹合编选注txt

  531-运气要诀txt

  532-备急千金要方txt

  533-食疗方txt

  534-心医集txt

  535-西池集txt

  536-性命要旨txt

  537-松峰说疫txt

  538-寿世传真txt

  539-陆地仙经txt

  540-宁坤秘笈txt

  541-温病正宗txt

  542-寿世保元txt

  543-温热经纬txt

  544-温热论txt

  545-达摩洗髓易筋经txt

  546-广瘟疫论txt

  547-养生秘旨txt

  548-养生导引法txt

  549-重订广温热论txt

  550-养生导引秘籍txt

  551-随息居重订霍乱论txt

  552-修昆仑证验txt

  553-寿世青编txt

  554-养生类要txt

  555-饮食须知txt

  556-瘴疟指南txt

  557-华氏中藏经txt

  558-三因极一病证方论txt

  559-扁鹊心书txt

  560-玉机微义txt

  561-明医指掌txt

  562-明医杂着txt

  563-此事难知txt

  564-金匮钩玄txt

  565-卫生宝鉴txt

  566-校注医醇剩义txt

  567-脉因证治txt

  568-杂病治例txt

  569-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txt

  570-丹溪心法txt

  571-诸病源候论txt

  572-儒门事亲txt

  573-古今医鉴txt

  574-医说txt

  575-医宗金鉴txt

  576-医经国小txt

  577-医学入门txt

  578-医学启源txt

  579-医学纲目txt

  580-医垒元戎txt

  581-兰室秘藏txt

  582-韩氏医通txt

  583-医学正传txt

  584-医学衷中参西录txt

  585-卫济宝书txt

  586-三消论txt

  587-石室秘录txt

  588-丹溪手镜txt

  589-古今名医汇粹txt

  590-轩岐救正论txt

  591-痧胀玉衡txt

  592-医学三字经txt

  593-辨证录txt

  594-医学指归txt

  595-医学实在易txt

  596-医学摘粹txt

  597-冯氏锦囊秘录txt

  598-简明医彀txt

  599-医述txt

  600-辨症玉函txt

  601-医学心悟txt

  602-类证治裁txt

  603-医碥txt

  604-医学真传txt

  605-张氏医通txt

  606-中国医籍考txt

  607-脉象统类txt

  608-丹台玉案txt

  609-伤寒论纲目txt

  610-幼科释谜txt

  611-妇科玉尺txt

  612-古今医彻txt

  613-药症忌宜txt

  614-脾胃论txt

  616-洗冤集录txt

  617-古今医统大全txt

  618-格致余论txt

  620-推求师意txt

  621-褚氏遗书txt

  622-诸病主病诗txt

  623-医旨绪余txt

  624-医宗己任编txt

  625-医学妙谛txt

  626-医学见能txt

  627-顾松园医镜txt

  628-医医小草txt

  630-医学传灯txt

  632-证治准绳·类方txt

如有需要请及时留言,24小时内发送,谢谢

张仲景。

历史上被称为医圣的是张仲景。张仲景,名机,字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是我国历史上最最杰出的医学家之一,为我国的医学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促进了我国医学的发展。

张仲景著作有《伤寒杂病论》、《辨伤寒》、《评病药方》、《疗妇人方》、《五藏论》、《口齿论》。

《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32 标准编号 33 处方 34 制法 35 性状 36 检查 37 功能与主治 38 用法与用量 39 注意 310 规格 311 贮藏 4 乌鸡丸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 42 药品名称 43 药品汉语拼音 44 药品英文名称 45 成份 46 性状 47 作用类别 48 适应症/功能主治 49 规格 410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411 禁忌 412 乌鸡丸的不良反应 413 注意事项 414 乌鸡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415 乌鸡丸的药理作用 416 备注 5 《寿世保元》卷七方之乌鸡丸 51 方名 52 组成 53 制备方法 54 功能主治 5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6 《妇科玉尺》卷上方之乌鸡丸 61 组成 62 制法 63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64 功能主治 7 《中药制剂手册》方之乌鸡丸 71 乌鸡丸的别名 72 组成 73 制法 74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75 功能主治 8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方之乌鸡丸 81 方名 82 组成 83 制备方法 84 主治 8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9 《景岳全书》卷六十一引《唐氏经验方》之乌鸡丸 91 方名 92 组成 93 制备方法 94 功效主治 9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10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方之乌鸡丸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制备方法 104 功能主治 10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11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方之乌鸡丸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制备方法 114 功能主治 11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12 《普济方》卷三十七引《经验良方》之乌鸡丸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制备方法 124 功能主治 12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126 附注 13 《扶寿精方》之乌鸡丸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制备方法 134 功能主治 13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14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一方之乌鸡丸 141 方名 142 乌鸡丸的别名 143 组成 144 制备方法 145 主治 146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147 用药禁忌 148 附注 15 《万氏女科》卷一方之乌鸡丸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制备方法 154 功能主治 15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16 《女科万金方》之乌鸡丸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制备方法 164 功能主治 16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17 《古今医鉴》卷十一方之乌鸡丸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制备方法 174 功能主治 17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176 运用 18 《杏苑》卷五方之乌鸡丸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制备方法 184 主治 18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19 《宁坤秘籍》卷一方之乌鸡丸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功能主治 194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195 制备方法 20 《古今医统大全》卷九方之乌鸡丸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制备方法 204 主治 20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21 《类证治裁》卷八方之乌鸡丸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制备方法 214 功效主治 21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216 运用 22 《绛囊撮要》方之乌鸡丸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制备方法 224 功能主治 22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23 《不居集》下集卷一方之乌鸡丸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制备方法 234 主治 23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24 《女科指掌》卷一方之乌鸡丸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制备方法 244 功能主治 24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246 附注 2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乌鸡丸 乌鸡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wū jī wán

2 概述

乌鸡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二十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此中成药的部颁标准。

3 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Wuji Wan

32 标准编号

WS3B210096

33 处方

生晒参 30g 甘草(蜜炙) 30g 五味子 30g 栀子 30g 艾叶 30g 黄连 30g 北沙参 90g 丹参 90g 玄参 90g 白术(麸炒) 90g 白芍(麸炒) 90g 茯茯 90g 山药 90g 牛膝 90g 川芎 90g 续断 90g 杜仲(炒) 90g 当归 90g 天麻 90g 地黄 90g 牡丹皮 90g 麦冬 90g 菟丝子 90g 柴胡 90g 石斛 120g 乌鸡(去毛爪肠) 900g

34 制法

以上二十六味,取石斛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另取乌鸡,加入石斛药汁和黄酒 500g、米醋 500g,将鸡煮烂,去骨,再加入其余生晒参等二十四味,拌匀,烘干,研成细粉,过筛。每 100g粉末加炼蜜65~85 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35 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微苦。

3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A)。

37 功能与主治

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妇女气血两亏,羸瘦内热,月经不调, 崩漏带下,骨蒸劳热。

38 用法与用量

口服,小蜜丸一次1瓶,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39 注意

忌食辛辣、苋菜及生冷食物。

310 规格

小蜜丸每瓶装5 5g,大蜜丸每丸重5 5g

311 贮藏

密闭,防潮。

4 乌鸡丸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

中药

42 药品名称

乌鸡丸

43 药品汉语拼音 44 药品英文名称 45 成份 46 性状 47 作用类别 48 适应症/功能主治

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妇女气血两亏,体瘦内热,月经量少、后错,带下量多。

49 规格

小蜜丸每瓶装

55克

410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小蜜丸一次1瓶,一日2次。

411 禁忌

孕妇禁用。糖尿病患者禁服。

412 不良反应 413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苋菜及生冷食物。

2感冒时不宜服用。患有其他疾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经行有块伴腹痛拒按或胸胁胀痛者不宜选用。

4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过少,或经期错后,或 不规则出血,或带下伴阴痒,或赤带者应去医院就诊。

5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5 乌鸡丸的药理作用 4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5 《寿世保元》卷七方之乌鸡丸 51 方名

乌鸡丸

52 组成

海金沙、侧柏叶(盐水炒)各四两,厚朴(姜炒)、当归(酒洗)各三两,白术、川芎、白芍药(酒炒)、熟地黄各二两,羌活、防风各一两半,炒香附、人参、砂仁各一两,甘草三钱[1]。

海金沙4两,侧柏叶(盐水炒,焙干)4两,香附(炒)1两,厚朴(姜炒)3两,当归(酒洗)3两,白术(去芦)2两,川芎2两,白芍(酒炒)2两,熟地2两,羌活1两半,防风1两半,人参1两,砂仁1两,粉草3钱。

53 制备方法

上药为末,用白毛乌肉雄鸡一只,去毛及内脏,将药末装入鸡肚中,放铜锅内,用好酒五壶、水两瓶,文武火煮至汤干,取鸡去骨,取肉切细,同药晒干为末,用粳米粉、酒、水煮糊为丸,梧桐子大[1]。

54 功能主治

《寿世保元》卷七方之乌鸡丸主治妇人血海虚冷,月经不调,或小腹疼痛,或白带淋漓,面色苍黄,四肢无力,头晕目眩[1]。

妇人血海虚冷,经水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时小腹疼痛,或下白带如鱼脑髓,或似米泔,不分信期,每日淋沥不止,头晕眼花,目眩耳鸣,面色萎黄,四肢无力,五心烦热,胸膈闷,不思饮食,肌肤减削。

5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百丸,空腹米汤或酒送下[1]。

6 《妇科玉尺》卷上方之乌鸡丸 61 组成

白毛乌骨雄鸡一只(以一斤重为宜),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各二两,杜仲、当归身、川芎、白术、丹参、茯苓、补骨脂、人参、炙甘草、肉苁蓉(酒洗)、炒小茴香、砂仁各一两,香附(醋浸)四两[1]。

62 制法

先将鸡吊死,去毛及内脏,将二地、二冬放鸡肚内,加好酒十碗,用沙锅煮烂,取出,慢火焙,去鸡肚内药,更以余酒淹尽,焙至焦枯,再与余药为末,酒糊为丸[1]。

63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五十丸,空腹温酒或米汤送下[1]。

64 功能主治

《妇科玉尺》卷上方之乌鸡丸主治妇人脾胃虚弱,冲任损伤,气血不足,经候不调,以致无子[1]。

7 《中药制剂手册》方之乌鸡丸 71 乌鸡丸的别名

乌鸡白凤丸[1]。

72 组成

净乌鸡2kg,生、熟地黄各768g,当归432g,人参、鹿角胶、白芍药、香附(醋炙)、山药、丹参各384g,鳖甲(醋炙)、天门冬、川芎、芡实(麸炒)各192g,桑螵蛸、煅牡蛎、鹿角霜各144g,黄芪、甘草各96g,银柴胡78g[1]。

73 制法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1]。

74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丸,温开水送下,日二次[1]。

75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养血,调经止带[1]。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腰腿酸痛,身体消瘦[1]。

8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方之乌鸡丸 81 方名

乌鸡丸

82 组成

黄荆嫩头、鸡矢。

83 制备方法

上用黄荆嫩头,春初取之,九蒸九晒,取半斤;用乌鸡1只纯黑者,以米饲5日,安净板上,饲以大麻子,又12日,旋收粪,晒干,取半净瓷瓶子纳粪,熬令香黄,然后和荆头,捣成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4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方之乌鸡丸主治青盲。

8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陈米饮送下,加至20丸,1日2次。

9 《景岳全书》卷六十一引《唐氏经验方》之乌鸡丸 91 方名

乌鸡丸

92 组成

人参3两,怀生地3两,怀熟地3两,青蒿子(去梗)3两,香附(4制)3两,鳖甲3两,白术2两,枣仁肉2两,枸杞2两,麦冬2两,云苓2两,地骨皮(去骨)2两,丹皮(去骨)2两,白芍2两,归身2两半,川芎1两,甘草1两。

93 制备方法

上先将诸药备完听用;乃取丝毛乌骨白公鸡1只(约重1斤许者)扑倒,去毛、秽、头、足、肠杂不用,将鸡切作4块;先以鳖甲铺铜锅底,次入杂药,以免焦腐,渐加童便约斗许,煮至极烂,捞起晒干,为末,将鳖甲去裙,并鸡骨俱以原汁蘸炙至干,为末,同前药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94 功效主治

《景岳全书》卷六十一引《唐氏经验方》之乌鸡丸功在种子。主治妇人羸弱,血虚有热,经水不调,崩漏带下,骨蒸不能成胎。

9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0余丸,空心用清汤送下。

10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方之乌鸡丸 101 方名

乌鸡丸

102 组成

黄连(去须)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柴胡(去苗)1两,白附子(生)1两,当归(切,焙)1两,秦艽(去苗土)1两,槐胶1两,甘草(炙,锉)1两,苁蓉(薄切,酒浸,焙)1两,续断1两,远志(去心)1两,巴戟天1两,陈橘皮(去白,焙)半两,乳香(研)半两,雄黄(研)半两,丹砂(研)半两,丁香1分,干姜(炮)1分。

103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先养乌雌鸡1只,以硫黄3两为末,分作30份,每日拌饭喂1月,日用大麻子1升喂尽,宰,治去毛及嘴、爪并肚肠,留心、肝;将前药末入在鸡腹内,以麻线缠定,再用无灰酒1斗,银石锅内用文武火煮,令鸡熟,取出,除去粗骨,将鸡并腹内药同细研,更将鸡骨焙干,捣罗为末,同研药,搜和入臼中,捣千百下为丸,如梧桐子大。

104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方之乌鸡丸主治传尸劳,尸注骨蒸,眼目昏涩,面色青黑,咽喉噎塞,痰涕咳嗽,或痃癖攻刺疼痛,胸膈满闷,时或恚怒,或多感伤,情思不乐,梦寐虚惊,精藏滑泄,失血,憎寒,潮热盗汗,肩背拘急,腰膂肢节烦疼,四肢少力,不喜饮食,小便黄赤,大便不调,乍进乍退。

10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暖酒吞下,空心、日午、临卧各1服。

11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方之乌鸡丸 111 方名

乌鸡丸

112 组成

乌鸡卵1枚,锦贝子半两。

113 制备方法

上药将锦贝子入在鸡卵内,用湿纸裹头七重,再用泥固济,火煅过后,入地坑内,出火毒1宿,取出研细,加大黄末半两、麝香1钱,同研细,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114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方之乌鸡丸主治瘰疬久不愈者。

11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空心蜜水送下。不过5服效。

12 《普济方》卷三十七引《经验良方》之乌鸡丸 121 方名

乌鸡丸

122 组成

尘乌(火糠煤是也,又名乌龙尾。浓醋和作饼,煅)5钱,蒲黄5钱,干地黄5钱,芍药5钱,当归5钱,甘草3钱半,川乌(炮)3钱半,肉桂3钱半。

123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24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三十七引《经验良方》之乌鸡丸主治丈夫肠风,妇人崩病。

12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炒黑豆淋酒送下。

126 附注

本方名乌鸡丸,疑为“乌龙丸”之讹。

13 《扶寿精方》之乌鸡丸 131 方名

乌鸡丸

132 组成

人参1两,黄耆1两,白术1两,生地黄1两,当归1两,白芍药1两,秦艽1两,陈皮1两,软柴胡1两,银柴胡1两,前胡1两,胡黄连1两,黄芩1两,地骨皮1两,麦门冬1两,贝母1两,桑白皮1两,五味子1两,黄柏1两,知母1两。

133 制备方法

上锉细片;用乌骨白鸡(耳有绿色、脑有金色者更佳)重1斤者,麻子喂7日,以索缢杀,去毛并内杂,纳药,用绿豆1斗5升,浸湿,铺入小甑内,3寸厚,又将青蒿衬之,放鸡在上,仍以绿豆盖之,蒸烂熟,将鸡拆碎,同药晒干,磨细,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134 功能主治

《扶寿精方》之乌鸡丸主治童子、室女身发热,吐血痰出,盗汗,少饮食,四肢无力;大人亦治。

13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米汤送下。

14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一方之乌鸡丸 141 方名

乌鸡丸

142 乌鸡丸的别名

大乌鸡丸

143 组成

白毛乌骨公鸡1只(重2斤半许,闭死,去毛、肠,净洗,用艾4两、青蒿4两锉碎,纳1半在鸡腹内,用酒坛1只,纳鸡并余艾、篙于内,童便和水灌之,令没鸡2寸许,煮绝干,取出去骨,余俱捣烂如薄饼状,焙干,研为细末),南香附(去毛净)1斤(分作4份,米泔水、童便、醋、酒各浸1份,春秋2日、夏1日、冬4日,取出晒干),熟地黄4两,生地黄3两(怀庆者,勿犯铁),当归(酒浸,洗)3两,川芎3两半,白芍3两,辽人参3两,白术2两,黄耆2两,川牛膝(去芦)2两,柴胡(去芦)2两,黄连(炒)1两,牡丹皮(去心)2两,白茯苓(去皮)2两半,秦艽1两半,鳖甲3两(醋浸,炙**),知母2两,贝母2两,地骨皮1两,干姜1两,延胡索1两。

144 制备方法

上并香附,共为细末,并鸡末、酒、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45 主治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一方之乌鸡丸主治妇人瘦弱,血虚有热,经水不调,崩漏带下,骨蒸等疾,不能成胎。

146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60丸。渐加至7080丸,温酒或米饮送下。

147 用药禁忌

忌煎炒、辛辣之物及苋菜。

148 附注

大乌鸡丸(《医学入门》卷八)。

15 《万氏女科》卷一方之乌鸡丸 151 方名

乌鸡丸

152 组成

白毛乌骨雄鸡1只(要未镦者,以粳米喂养7日,勿令食虫蚁野物,吊死,去毛并杂细,以1斤为率),生地2两,熟地2两,天冬2两,麦冬2两(放鸡肚中,甜美醇酒10碗,入沙罐煮烂,取出,再用桑柴火上焙,去药,更以余酒淹尽,焙至焦枯,研罗为末,再加后药),杜仲(盐水炒)2两,人参1两,炙草1两,肉苁蓉(酒洗)1两,破故纸(炒)1两,小茴(炒)1两,归身2两,川芎2两,白术2两,丹参2两,白茯苓2两,香附(醋浸3日,焙)4两,砂仁1两。

153 制备方法

上为末,和土米酒调面糊为丸。

154 功能主治

《万氏女科》卷一方之乌鸡丸主治妇人脾胃虚弱,冲任损伤,血气不足,经候不调,以致无子者。

15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温洒或米饮送下。

16 《女科万金方》之乌鸡丸 161 方名

乌鸡丸

162 组成

柴胡2两,黄连2两,人参2两,黄耆3两,门冬2两,当归2两,白芍2两,地骨2两,香附(童便炒)2两,茯苓2两,秦艽2两,陈皮2两,贝母2两,黄柏(酒炒)2两,知母2两,黄芩2两,五味子2两,乌鸡1只。

163 制备方法

将鸡去毛、肚杂、头、足,切碎,和药入瓶,并好醋3碗,煮酒4碗,炭火煨干,晒干为末,醋糊为丸。

164 功能主治

《女科万金方》之乌鸡丸主治妇人经事不调,日渐潮热,咳嗽有痰。

16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淡醋汤下。

17 《古今医鉴》卷十一方之乌鸡丸 171 方名

乌鸡丸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72 组成

乌鸡1只(不刀血,去毛,用醋5大碗煮熟,火煅存性,成灰为末),香附米10两(酒浸旬日,用醋煮,焙干),乌药2两,净艾2两(醋浸,炒白米饭少许,入杵臼内捣成饼,火上炙令干),当归3两(醋洗),川芎1两,白芍1两,熟地1两,小茴3两(醋炒),山药2两,牡蛎2两,破故纸(醋炒)5钱,良姜5钱,白姜1两半,丁香1两(不见火)。

173 制备方法

上为末,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174 功能主治

《古今医鉴》卷十一方之乌鸡丸主治下焦虚寒,赤白带下,脐腹冷痛。

17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醋汤送下。

176 运用

赤白带下不止,加龙骨1两、五倍子1两半。

18 《杏苑》卷五方之乌鸡丸 181 方名

乌鸡丸

182 组成

人参5钱,黄耆5钱,柴胡5钱,前胡5钱,黄连5钱,黄柏5钱,当归5钱,白茯苓5钱,熟地黄5钱,生地黄5钱,白芍药5钱,贝母5钱,五味子5钱,知母5钱,川芎5钱,白术5钱。

183 制备方法

上(口父)咀;用乌骨雄鸡重2斤以上者1只,须新生肥壮者;去毛、血,洗净,入前药在肚,以线缝定,用好腊酒入锅中,放鸡在内,酒约过鸡背上1寸为度,肠脏放在鸡外,同煮极烂,拆开,同药晒干,研为细末,用原汁打蒸饼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84 主治

《杏苑》卷五方之乌鸡丸主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咽干颊赤,心怯潮热,盗汗减食,咳嗽脓血。

18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心、食前米汤或沸汤送下。

19 《宁坤秘籍》卷一方之乌鸡丸 191 方名

乌鸡丸

192 组成

天雄3钱,附子3钱,鹿茸5钱,山药5钱,苁蓉5钱,肉桂5钱,蒲黄(炒黑)5钱,当归5钱,萸肉5钱,川芎5钱,白芍1两,熟地1两5钱,乌鸡肉(皮油不用,酒蒸)3两。

193 功能主治

《宁坤秘籍》卷一方之乌鸡丸主治经来如绿水,全无血色,大虚大寒不可用凉药者;血气虚所致经来全白色、无血色,五心烦热,小便作痛,面色青黄者。

194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心以酒送下。服此半月,非但病愈,又能怀孕。

195 制备方法

米糊为丸。

20 《古今医统大全》卷九方之乌鸡丸 201 方名

乌鸡丸

202 组成

乌梢蛇3条(洗刷净),乌鸡1只。

203 制备方法

上以蛇煮熟,去骨取肉,焙干,为细末,用蒸饼为丸,如米大,以喂乌鸡,待鸡食尽蛇肉后,却以鸡煮取肉,为末,或丸、或散。

204 主治

《古今医统大全》卷九方之乌鸡丸主治大风。

20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以酒服之;服丸时仍要加蒸饼,每服50丸。甚者不过五鸡而愈。

21 《类证治裁》卷八方之乌鸡丸 211 方名

乌鸡丸

212 组成

乌骨鸡1只(男用雌,女用雄,去皮去秽,留内金,洗肠留肠),北五味1两,熟地4两,黄耆3两,于术3两,茯苓2两,归身2两,白芍2两,人参3两,丹皮2两,川芎1两,山药末6两。

213 制备方法

将北五味、熟地2味入鸡腹,用陈酒、童便于砂锅中煮,又以黄耆、于术、茯苓、归身、白芍预为末,同鸡肉捣烂焙干,骨用酥炙;研入人参、丹皮、川芎,和前药,以山药末糊丸,如梧桐子大。

214 功效主治

《类证治裁》卷八方之乌鸡丸功在调经。主治月经不调,蓐劳,带下,崩淋。妇女久病体弱,月经不调,经前经后腹痛,产后贫血,头晕目眩。

21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人参汤送下。

216 运用

骨蒸,加鳖甲、柴胡、地骨;经闭,加肉桂;崩漏,加阿胶;倒经,加麦冬;痞闷,加香附、沉香;带下,加萆薢、香附、蕲艾。

22 《绛囊撮要》方之乌鸡丸 221 方名

乌鸡丸

222 组成

人参3两(或以西党参4两代之亦可),大生地3两(忌铁,酒炒),大熟地3两(忌铁,酒炒),青蒿子3两,四制香附3两,炙鳖甲3两,白术2两(土炒),枣仁2两(炒黑),枸杞子2两(酒炒),大麦冬2两(去心,烘脆),白茯苓2两(晒脆),地骨皮2两,丹皮1两5钱(酒炒),大白芍2两(酒炒),白归身2两(酒炒黑),川芎1两(酒炒),炙甘草1两。

223 制备方法

上药如法制好,磨为细末;用白毛乌骨鸡1只(男用雌、女用雄,约重1斤外者)闷绝,去毛,竹刀破开,去肠杂并头、翅、足,煮极烂,取出骨,新瓦上炙脆,研细末,和入药末内,即用鸡汤酌和,捣千捶为丸,如椒子大。

224 功能主治

《绛囊撮要》方之乌鸡丸主治男妇血气虚劳,咳嗽吐血,骨蒸潮热,梦遗失精,赤白带下。

22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4钱,空心淡盐汤送下。

23 《不居集》下集卷一方之乌鸡丸 231 方名

乌鸡丸

232 组成

地骨皮、小青草(珍珠草也)、六月雪根、柴胡、胡黄连、苡仁米。

233 制备方法

用乌鸡1只,挦毛,酒洗净,将上药塞肚内,线缝,酒与水各半,煮熟,任病者啖肉;其骨炒焕,和药磨细,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34 主治

《不居集》下集卷一方之乌鸡丸主治风劳,骨蒸劳热。

23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未申时白水送下。

24 《女科指掌》卷一方之乌鸡丸 241 方名

乌鸡丸

242 组成

阿胶(蛤粉炒)、谷芽、麦芽、苏木、龙衣、艾叶。

243 制备方法

用艾铺石臼中,1层艾1层药,铺讫,用火缓缓烧过存性,以钵盖口令密,勿通风,待冷取出,为末,丸。

244 功能主治

《女科指掌》卷一方之乌鸡丸主治月经不调,骨蒸潮热。

24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内服。

246 附注

1、万章

万章,孟子高足弟子。一生追随孟子,为孟子所喜爱。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封为博兴伯,从祀于孟庙西庑。万章是最早扬名于历史的万姓先人。万章对整理、编著《孟子》一书有一定贡献。后人为纪念万章为其修建了享殿陵园。

2、万全

万密斋,医圣。原名万全,号密斋。生于罗田大河岸,是我国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与李时珍齐名的著名医学家,被国家中医管理局评定为明清时期30位著名的医学家之一。他治学严谨,医德高尚,行医五十多年,以儿科、妇科、痘诊科享有盛誉。

在养生保健理论和实践方面独树一帜,誉满鄂、豫、皖、赣,名噪明隆庆万历年间,后被康熙皇帝嘉封为“医圣”。所著《万密斋医学全书》对临床医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子目有《万氏儿科》、《妇科发挥》等10多种,108卷。

3、万胜

万胜,,元末义军领袖,明夏政权右丞相。元代德安府黄陂县(今武汉市黄陂区)人。初从明玉珍起义,后任明玉珍所建大夏政权之司马,因功升右丞相。

夏主宠爱之妻以弟妇故称为明三。玉珍去世后,万胜与知枢密院事张文炳之间存有隔阂,万胜暗中派人杀死张文炳。张文炳曾善待明玉珍的养子明昭,所以明昭又假托太后彭氏旨意,吊死万胜。

4、万表

万表,字民望,号九沙山人、鹿园居士,浙江鄞县人,祖籍定远。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一年,卒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年五十九岁。曾任明朝的都督同知。

表通经术,著书亦富,有《海寇前后议》、《济世良方》、《灼艾集》、《经济文录》、《玩鹿亭稿》八卷等,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5、万斯同

万斯同,清初著名史学家。字季野,号石园,门生私谥贞文先生,浙江鄞县人,师事黄宗羲。康熙间荐博学鸿词科,不就。

精史学,以布衣参与编修《明史》,前后十九年,不署衔,不受俸。《明史稿》五百卷,皆其手定。著有《历代史表》、《纪元汇考》、《儒林宗派》、《群书辩疑》、《石园诗文集》等。

-万章

-万全

-万胜

-万表

-万斯同

医圣生平简介:张仲景,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约生于 公元150年,卒于219年。

  东汉末年,屡起大疫。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 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奉"伤寒"、"金匮"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从魏晋及今,一千六百多年来,一直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中医"四大经典",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隋唐以后,张仲景的著作远播海外,在世界医学界享有盛誉。从晋朝到现在,中外学者整理、注释、研究、发挥《伤寒论》、《金匮要略》而成书的已超过一千七百余家,这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道经千载更光辉"。

  据史料记载,张仲景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少年时"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他善于思索,逐步掌握了朴素的辨证方法。汉灵帝时,仲景被举为孝廉。继之出任长沙郡太守。他虽然身居要职,但淡于利禄,鄙视荣势,憎恶官场角逐。当时,正值灵帝后期的大疫流行,目睹村村举衰,户户号泣的惨痛局面,张仲景深切关注民众的安危,他冲破了封建等级制森的清规戒律,择定每月初一、十五两日在大堂上为民诊治疑难疾病,从而传为千 古美谈,后来的药房多冠以"××堂",就是为了纪念张仲景大堂诊病的业绩!

  在东汉末朝政日非,民不聊生之际,特别是在张仲景的家乡中原疫疬暴行的情况下,他毅然辞去太守之职,跃出宦海,返回故里,呕心沥血,深研医学,获得了卓越的成就。明代《李濂医史》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医也

先秦:《神农本草经》神农氏   《皇帝内经》

汉代:马王堆汉墓医书    《黄帝内经素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金匮要略》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明代: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葛洪《肘后备急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苏敬《新修本草》 、王焘《外台秘要》、元丹贡布《四部医典》、《太平圣惠方》、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北宋:宋慈《洗冤集录》

回回药方    忽思慧《饮膳正要》、许国祯《御药院方》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张子和《儒门事亲》、朱丹溪《格致余论》、李东垣《脾胃论》、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吴又可《温疫论》、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条辨》、王清任《医林改错》、《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圣济总录》  

大河岸镇的历史名人

王葆心(1867—1944),字季芗,号晦堂,罗田大河岸古楼冲人。自幼勤奋好学,成年入黄州经心书院读书,府考以经学第一名录取秀才,后入两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