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吴哥窟是古代国王居住的宫殿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3收藏

柬埔寨吴哥窟是古代国王居住的宫殿吗,第1张

不是

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哥特式建筑。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

12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花了大约35年建造。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筑,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

一百多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

1、吴哥窟是哪个国家的2、吴雨霏的《吴哥窟》讲的是什么3、柬埔寨吴哥窟简介4、问谁能介绍下吴哥窟的历史~~~?高手答~5、吴哥窟在哪里6、吴哥窟怎么读 吴哥窟的简介吴哥窟是哪个国家的

吴哥窟是柬埔寨的。吴哥窟为世界上最大的庙宇类建筑吴哥窟简介,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Vishnulok吴哥窟简介,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吴哥窟简介,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

吴哥窟是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时为供奉毗湿奴而建,三十多年才完工。吴哥窟是吴哥古迹最精华的部分,也是柬埔寨早期建筑风格的代表。

吴哥窟其他情况简介。

吴哥窟坐东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东的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西大门。过西大门,又一条较长的道路,穿过翠绿的草地,直达寺庙的西大门。在金字塔式的寺庙的最高层,可见矗立着五座宝塔,如骰子五点梅花,其中四个宝塔较小,排四隅,一个大宝塔巍然矗立正中,与印度金刚宝座式塔布局相似,但五塔的间距宽阔,宝塔与宝塔之间连接游廊。

吴雨霏的《吴哥窟》讲的是什么

吴雨霏的《吴哥窟》讲的是一个感情故事。作词人林若宁用“吴哥窟”讲述一个第三者的复杂情感吴哥窟简介,深爱而不得见天日的爱情吴哥窟简介,深陷这段明知无法争夺成功的恋情中吴哥窟简介,仿佛身置黑暗的山洞石窟里头吴哥窟简介,无法求救。

《吴哥窟》创作灵感取自王家卫最曼妙的一部文艺片《花样年华》。片中,梁朝伟与张曼玉最终辞别于深巷。末吴哥窟简介了,梁先生走到吴哥窟,把心声悄悄地吐向洞壁之中,封存不了了之的感情最好的方法,就是永远只把心事告诉吴哥窟。

吴雨霏简介。

吴雨霏1986年6月9日出生于香港,中国香港女歌手、演员,前女子演唱组合Cookies成员之一。

2002年以Cookies成员身份正式出道,在十大中文金曲、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等颁奖礼上获奖。

2004年担任摇滚乐队PingPung的主唱。

2006年参演**《恋爱初歌》。

2007年发行的歌曲《逼得太紧》获专业推介叱咤十大第八位。

2008年发行的歌曲《分手要狠》获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十大金曲,同年参演《绝代双娇》。

2011年举办了首场个人红馆演唱会,并签约新艺宝唱片。

2011年发行的歌曲《我本人》获第34届十大中文金曲十大金曲奖、专业推介叱咤十大第九位。

2012年发行的歌曲《告白》获第35届十大中文金曲十大金曲奖、《人非草木》获新城劲爆颁奖礼2012新城劲爆歌曲。

柬埔寨吴哥窟简介

吴哥窟吴哥窟简介,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吴哥窟简介,是世界上最大吴哥窟简介的庙宇吴哥窟简介,与中国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尼西亚吴哥窟简介的千佛坛一起被誉为古代东方的四大奇迹。

问谁能介绍下吴哥窟的历史~~~?高手答~

吴哥是行政和礼拜神君的中心。城市是以从印度传入并适应当地传统的宗教和政治观念为基础而设计建造的。从最初给这个城市命名为耶输陀罗补罗(Yasodharapura)的耶输跋摩一世时代起,吴哥便是按照传统的印度宇宙论模式,在建筑布局上体现象征性的宇宙结构。城市向东围绕著一座作为中心的小山或金字塔式的庙宇,这是从建筑学方面顺著该地一座天然小山巴庚山(Phnom Bakheng)的地势建成的。在这个城市後来的历史上,作为中心的庙宇则完全是建筑学上的创造(即金字塔式庙宇),例如_耶跋摩五世(968_6_51001)的披梅耶卡寺(Phimeanakas);伏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1050_6_51066年在位)的巴普翁寺(Baphuon);以及_耶跋摩七世建造的作为中心寺的巴戎(Bayon)的佛教寺院,此时这个城市已经基本定型,并以吴哥通王城著称。庞大的贮水池、运河、沟渠系统是吴哥最初实行兴办水利和灌溉的最显著特色之一。

吴哥的许多大庙都反映了印度的宇宙论和神话主题,建造这些庙宇是为了提供礼拜的场所,使国王和其他王室成员确信通过礼拜能够与湿婆或这个领域中的其他卓越神_成为一体,从而获得永生。例如,吴哥窟或许是最宏伟而且肯定是所有吴哥庙宇群中最著名的寺院,它就是苏耶跋摩二世王在12世纪作为一座巨大的陵庙而建造的,他的遗体安放其中,透过礼拜毗湿奴神而使他象征性地得到永生。

在古城灭亡和现代时期开始的4个多世纪中(即从15世纪初期至19世纪末期),人们对吴哥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吴哥窟,这处由小乘佛教僧侣接管并大致保存完好的古迹成为东南亚最重要的朝圣地之一。在此期间许多来到柬埔寨的早期欧洲旅游者对这个「消失」的城市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法国殖民地政权建立後(1863),整个吴哥遗址成为热心的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他们最初是独立研究,後来得到请注意文明用语资助的远东法国学校支持,一批有才能和献身精神的法国考古学家及语言学家开始了一项全面研究计画,逐渐积累了目前掌握的关于吴哥古城历史,并揭露及引导它的生活的迷人宗教和政治制度方面的知识。考古学家们还坚持了一项艰巨的重建计画,使古代庙宇群、贮水池和运河在某种程度上恢复它们原来的宏伟规模。

吴哥窟在哪里

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位于在柬埔寨,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简介:

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

12世纪时,吴哥王朝 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35年建造。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筑,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

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

评价:

吴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在祭坛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寺庙外围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与中国万里长城、印度的泰姬陵和印度尼西亚的千佛坛一起,被誉为古代东方的四大奇迹。

吴哥窟怎么读 吴哥窟的简介

1、吴哥窟拼音吴哥窟简介:[wú gē kū]。

2、吴哥窟(Angkor Wat)吴哥窟简介,又称吴哥寺吴哥窟简介,位于柬埔寨吴哥窟简介,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吴哥窟简介的庙宇类建筑,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时为供奉毗湿奴而建,三十多年才完工。吴哥窟是吴哥古迹最精华的部分,也是柬埔寨早期建筑风格的代表。

3、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

  中国文化对东方世界的影响,最先表现在物质文化方面。这是因为物质文化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关系到受影响者的基本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因此,物质文化的影响,是最容易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文化影响。

  最早受到中国物质文化影响的国家,是朝鲜。据传说,周武王灭殷商后,殷王族箕子率领5000族人避居朝鲜,就已带去了中国文化。战国时代,燕赵等国的许多人为避战祸迁居朝鲜,就不是什么传说。而是确凿无疑的历史事实了。他们最早把中国的金属器具和工具,包括青铜器和铁器,带到朝鲜。两汉时期,中国的丝绸、漆器和铜镜输入朝鲜。魏晋南北朝时期,朝鲜半岛高句丽诸国居民的生活习俗,也明显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高句丽贵族的服饰为宽衣博带,妇女的发式亦多仿南朝。隋唐以后,中朝物质文化交往的规模更大。也更为频繁了。

  由于中朝物质文化交往开始得早,而且,越到后来就越为频繁。中国古代的一些重大发明,往往首先传到朝鲜。朝鲜是世界上最早从中国引入蚕种和养蚕技术的国家之一。早在汉代,朝鲜人就学会了养蚕制丝,中国的造纸方法,在公元4世纪时,就已传入朝鲜。中国的印刷术,在发明后不久,在唐末传入朝鲜。11世纪时,朝鲜的印刷术已相当发达。在60年间雕印了《大藏经》1040部、4740卷。中国的活字印刷在11世纪发明后,也很快传入朝鲜。朝鲜人民又以他们的智慧,改进了泥活字。在13世纪中叶发明了铜活字,并把它传到中国。中国的陶瓷技术,特别是中国宋代的清、白瓷技术,给予朝鲜陶瓷业很大的影响。10世纪以后,朝鲜已有窑厂,仿制中国瓷器。中国的又一大发明——火药,在元代传入朝鲜,到14世纪后半期,朝鲜已能制造火器和各种火炮。朝鲜从中国引进植棉技术,也是在元代。此后,棉花成为朝鲜重要的经济作物。到15世纪时,朝鲜的棉布已输出到日本。

  朝鲜古代的建筑,也深受中国影响,新罗的都城平壤,就模仿隋唐的长安、洛阳,分宫城、皇城和外部城。

  日本也是最早受中国文明影响的国家。秦代中国已发展了高度的物质文明,而日本文明还处于黎明阶段。秦代已有中国人越海到达日本,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艺。日本传说着,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入海求仙,实际上到了日本不再返回,并说徐福带着的1000余人,是在纪伊熊野浦(现在的和哥山县新宫祠)登陆的。秦汉以后,移居日本的中国人更多。应神天皇(公元201—301?年)时代,由于乐浪、带方二郡的秦汉遗民移居日本,日本的养蚕、丝绸等业开始发展起来。《三国志·倭人传》已有倭人种桑养蚕的记载。雄略天皇(公元457—479年)时,接纳中国移民,请他们传授丝织技术,从秦汉到隋代,从中国移植到日本的原始工业。除上述养蚕、织丝外,还有制陶、造船、炼铁、皮革、香料、漆器、琉璃、油脂、酿酒、造纸等。在器物方面,中国的铜铁器、金银器和陶器,大量输入日本。作为日本皇权象征的三种神器——青铜镜、剑、琉璃、制勾玉,都是由中国传去的。在农业上,日本的水稻种植,也是由中国传入的。

  隋唐时期,中国物质文化更大规模地传入日本。日本的遣隋、遣唐使和中国唐代鉴真和尚的东渡,在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总计唐朝时,日本所派出的“遣唐使”共十三次(一说十四次),迎送唐朝到日本使节的“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有六次,合计共有19次。大规模的入唐使团,一次就有500多人。中国的鉴真和尚,743年到748年六次东渡,最后一次成功地东渡到日本,带去了“玉作人、画师、雕檀、刻镂、铸写、绡师、修文、镌碑”等手工艺人近百人。中国丝绸、瓷器、铜镜、刀、尺、笔、墨、砚、纸张大量输入日本。漏刻、测影等仪器,印刷、水车制造、瓷器、铜镜铸造等技术,均在唐代传入日本。在农业上,中国茶种传入日本。到10世纪时,日本寺院和宫廷的饮茶之风已颇为风行。当时日本人的服饰衣装,也深受唐朝服饰影响。和服的花纹图案,与唐代的花纹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至今和服中的名词如“唐草”“唐花”“唐锦”,都反映了这一关系。

  在城市建筑中,日本的飞鸟、奈良时代的都城,如藤原京、平城京,就是模仿唐长安城、洛阳城建造起来的。寺院建筑也往往仿唐,如奈良法隆寺,从平面布局到细部构造,都无不模仿唐代寺院式样,其台基、殿身、梁架、斗拱、屋顶以及装饰,几乎都与唐代式样一致。至于奈良的唐招提寺,更是由鉴真大师及其弟子依据唐代寺院的风格式样建造的。

  中国的围棋,也在唐代传入日本,并在日本民间流传发展,盛行不衰。

  宋代以后,中国物质文化继续传入日本。日本人在消化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注意给予发展和创造。12世纪时,日本荣西禅师来华,当时宋朝人饮茶之风甚盛。荣西回国后,著《吃茶养生记》,提倡饮茶养生益寿之道,对于唐式茶会在日本复兴,起了很大的作用。到16世纪时,千利休居士(公元1521—1591年)在日本创茶道。1223年,日本加藤四郎来中国学习制陶,长达六年,回国后在日本尾张、濑户制造黑粙瓷器。14世纪中叶,又有日本人伊势五郎,专门到景德镇学习青花瓷技术,到70岁才回国。后来他在日本制造的瓷器“纸薄磬声”。宋元时期来中国学习医学的日本人更多。吉田意休到中国七年,学习针刺,回国后著有《刺针家鉴》。药物学家阿部照任在福建18年,精于本草学,后来被日本人尊为药物学的鼻祖。元明以后,日本的造园艺术,也受到中国影响。明末中国学者朱舜水到日本,传去了中国江南风格的园林艺术。

  在东南亚,最早受到中国物质文化影响的,是越南,而且这种影响不亚于朝鲜和日本。实际上,从秦始皇置象郡到公元939年吴权建国前,越南北方一直是中国封建王朝统治下的地区。早在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中原的铁制农具、牛耕和手工技术,就开始传入越南北方。秦末汉初,用转盘制陶的技术传入越南。养蚕缫丝的技术,也至迟在汉代传入越南。公元3世纪,造纸技术也传到越南。越南人用密香树皮等,制造出“交趾密香纸”,质量很高,且带有香味,很受中原士人欢迎。魏晋时期,在中国制陶术的影响下,越南已能生产精湛的彩釉陶和羊陶半瓷的过渡性陶瓷品。越南的印刷术,也是从中国传去的。前黎朝应天14年(公元1007年),越南黎朝皇帝黎龙铤派遣使团到宋朝,求得雕印本的《九经》和《大藏经》。以后宋朝和元朝所刻印的《藏经),都曾送给越南。越南人学到印刷术后,也刊刻了不少汉译佛经和儒家经典。

  在器物方面,中国的产品通过贸易大量进入越南。宋朝时输入占城(今越南中部)的商品有草席、凉伞、绢扇、漆器、瓷器等。中国的器物如瓷碗、绫绢、纻丝等,都深受当地居民欢迎越南的古建筑,如城市、宫殿、亭台楼阁等,也深受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越南古都升龙,就是在古代城市龙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汉代设交州刺史冶龙编,公元866年,唐将高骈筑大罗城于龙编。后来的升龙,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近代称为河内。

  中国物质文化传入柬埔寨,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公元3世纪初,吴国孙权曾派遣康秦和朱应到扶南国(在今柬埔寨境内)。由于康泰和朱应的建议,当地居民的一些习俗有很大的改变,腰间开始围“横幅”。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纺织品、麻织品、陶器、金属制品,已大量输往柬埔寨。唐宋时期,中国又向柬埔寨出口金银、瓷器、缎锦、凉伞、皮鼓、酒、糖等,这些物品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生活,极受欢迎,以致追逐“唐货”(中国货)成为一时风尚。元代中国与柬埔寨的物质文化交流,规模更大。温州人周达观在1296年到1297年到真腊(今柬埔寨),目睹了中国物质文化对柬埔寨的影响。他说,柬埔寨人以中国的金银饰物为第一等珍品,其次是五色缣帛、江苏的锡镴。其他物品如温州的漆盘、泉州的青瓷、明州的草席,以及纸张、麻布、雨伞、铁锅、木梳、簸箕、硫黄、硝石、桐油、针线杂货等,都无不受当地居民喜爱。当地人盛饭,也喜欢用中国的瓷盘和铜盘。明代皇帝以回赠礼品的形式,把大量的丝、棉织品和瓷器,交流到柬埔寨,仅在朱元璋当皇帝时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明朝使团就给真腊国王带去金文绮32匹,瓷器19000件。

  中国的物质文化传入缅甸,也是相当早的事情。距今两千多年前开辟的由四川经云南进入缅甸、印度的“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对于中国文化传入缅甸曾起过重要的作用。中国丝绸很早就输出到缅甸,用中国丝绸缝制的衣服,在古代就为缅甸人民所喜爱。中国唐代的古籍中就已有“骠国(公元1至9世纪的缅甸古国)妇女披罗缎”的记载。古代缅甸手工业不发达,钢、铣、铜镙、铁锅、剪刀、缝衣针、瓷器等,也大量从中国输入,尤以明清两代为盛,直接方便了缅甸人民的生产、生活。两国人民频繁交往,许多瓜果蔬菜,如石榴、辣椒、卷心菜等,都由中国传入缅甸。有的瓜果蔬菜,还直接冠以缅语“德由”(意为“中国”),以示来自中国,如芹菜、韭菜、油菜、蚕豆及荔枝、红枣、枇杷、杨梅、柿子等。“包子”“饵鈌”“米线”等食品的名称,则借用了云南方言,说明其传自云南。从中国传入的这些瓜果、蔬菜、食品,大大地丰富了缅甸人民的物质生活。

  泰国也在很早就受到中国物质文明的影响。从元代到清代,中泰海路贸易的规模一直很大,超过同期中国与越南、缅甸的贸易。泰国宫廷和民间所需的物资,特别是丝绸、瓷器和铜,都从中国输入。泰国古代的手工业技术,也在多方面受到中国的影响。元代,中国工匠到泰国,传入烧制瓷器的技术。后来泰国有名的宋加禄瓷器,就是在吸收中国烧瓷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初至清中叶,中国造船工业发达,高超的运船技艺由华侨传到泰国。当时泰国的木船设计和制造都模仿中国。泰国民间使用的器物特别是铜器,也特请中国广东等地的工匠代为加工打制。'

  中南半岛上的内陆国家——老挝,也在多方面受到中国物质文明的影响。在古代中老贸易中,中国的丝绸、瓷器大量输入老挝;酿酒、养蚕、烘茶、丝织等技术,也从中国传入老挝。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物质文化,也受到中国文明的广泛影响。19世纪以后,中国福建、广东两省的居民,大批来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带去了中国的物质文明。现在,在新加坡总人口中,华人占了3/4,马来西亚华人也占人口总数的1/3。

  对东方制度文明的影响

  古代中国在制度文明方面,也是先进的,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因此,中国封建社会的文明,特别是中国唐代所确立的制度文明,包括官制、学制、法制、礼制、田制和税制,为周边国家主要是日本、朝鲜和越南所欣赏、羡慕、学习和模仿。中国制度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是中国文化对东方文明影响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对被影响国家的历史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日本是最早较为全面地学习和模仿中国唐代制度文明的国家。日本大化革新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唐代的先进制度,确立适应当时日本封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个方面的制度。这次革新从公元650年(大化元年)开始,到701年(大宝元年)颁布《大宝律令》才告完成。大化革新所确立的各项制度,明显地受到唐代法令、制度的巨大影。

  在官制方向,日本在大化革新后所形成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中央设置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相当于唐朝的太师、太傅、太保;中央设有中务、式部、治部、民部、兵部、刑部、大藏、宫内八省,也采纳了唐朝的三省八部制而又有改进。此外,大纳言、弹正台、五卫府、国司、郡司等,都直接根据唐制移植到日本。地方官员如国司、郡司等,都由中央政府任命。

  在教育制度方面,早在公元3世纪末,朝鲜半岛上百济国的汉学家王仁到日本,带去《论语》等著作,入日本宫廷为汉学教师,日本古代比较正规的宫廷教育由此兴起。但比较完整的学制,形成于大化革新时期。大中兄皇子即位(天智天皇)后,始设大学于京都,隶属于式部,入学者称博士学生;国有国学,隶属于国司。大学内设明经道和纪传道等课程,教育内容从汉文书籍如《礼记》、《春秋》、《左传)、《毛诗》、《周礼》、《周易》、《论语》、《文选》、《史记》、《汉书》等为主。平安时代(公元794——1192年)以后,汉文教育曾趋衰落,但在江户时期(公元1603——1868年),儒学特别是朱熹的理学,对日本教育仍有很大的影响。

  日本中古时代的刑罚分笞、杖、徒、流、死五等,又有六议(议亲、故、贤、能、功、贵)八虐(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义)等,均由唐代的五刑、八议、十恶蜕化而来,不过较为简约。

  大化革新所确立的田制与税制,也力效唐制,规定全国土地为天皇(国家)公地,实行班田收授法,受田者负担租庸调:租为田租,交纳稻米;庸为徭役,调为贡物,一般交纳绢布。

  日本中古时代的礼制,也仿唐制。嵯峨天皇在公元818年下诏说,“朝会之礼,常服之制,拜跪之等,不分男女,一准唐仪。”

  古代朝鲜的制度,也深受中国制度文明的影响。早在三国时期,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百济和新罗就开始学习中国的制度文化。公元6世纪,百济曾派人见梁武帝,请求梁朝派遣讲授《三礼》、《毛诗》的博士。唐时,这三个国家更加主动地学习唐朝的制度文化。公元648年,新罗女王真德派子文王、侄春秋来中国,“请改章服,从中国制。”来唐的朝鲜留学生也络绎不绝。仅在840年,新罗在唐学成回国的留学生就达105人。10世纪高丽统一朝鲜半岛后,在各方面都积极吸收中国唐、宋时代的制度。

  在行政制度方面,新罗也仿效唐朝,实行中央集权制,朝官有宰相、侍中、司农卿、太府令等。高丽时期,确立了完整的中央集权制。中央机关的核心是三省,即内史门下省、尚书都省和三司,执行机关为六部,即吏部、兵部、户部、刑部、礼部、工部。地方行政为道、府、郡、县四级制,分别以按察使、府使、郡守、县令为各级地方官。这套中央集权的行政制度,几乎完全同于唐制。

  在教育制度方面,公元4世纪时,高句丽就设太学,教贵族子弟学汉字和懦家经典。公元682年,新罗在首都设立国学。高丽王朝时期(公元918——1392年),儒学成为教育的基本内容,科举制度成为基本的教育制度。公元930年,太祖王建在西京创立学校,设立学博士,实施儒家教育。958年,王建采纳留居朝鲜的后周武胜军节度巡官双冀的建议,开科取士,施行科举制度。此后数百年,科举制度成为选拔人才官员的主要方式。992年,高丽又在首都开京设立最高学府国子监。1109年,又扩充国子监,设立7个专业。1392年李朝建立后,基本上承袭了高丽时的教育制度。

  朝鲜封建社会的田制和税制,也深受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影响。公元722年,新罗对国家直接管辖的农民实行丁田制(以丁授田)和租庸调制。高丽立国后,竭力加强国家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用法律固定下来,于926年起实行田柴科制度,对全部耕地和山林进行登记,统一规定了各级官员和其他吏员的收租权,也规定了授予每个服兵役者的府兵团为十五结(三十三步见方为一结)。

  越南中古时代的许多制度,也是在中国的影响下形成的,而且,中国制度文明对中古越南的影响,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对日本、朝鲜的影响。这种情况,与越南北方地区在公元10世纪之前一直是中国封建王朝统治下的郡县,也不无关系。

世界上的国家别名、曾用名拾趣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周海玲

柬埔寨:又称高棉。因柬埔寨的主要民族为高棉人。中国古籍中称为吉蔑。

泰国:旧名暹罗,1939年改名泰国,1945年日本投降后恢复国名为暹罗,1949年再改为泰王国。

新加坡:亦称星洲、石叻、叻埠。都是华侨对新加坡的别称。

锡金:中国史称哲孟雄。

斯里兰卡:旧名锡兰。从1795年起被英国长期占领,1948年2月4日锡兰获得独立,成为英联邦自治领。1972年5月22日成立斯里兰卡共和国,1978年8月16日改名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伊朗:曾名波斯(中国史称安息)。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盛极一时。1935年改国名为伊朗。1979年4月旧王朝被推翻,改名伊斯兰共和国。

荷兰:旧译尼德兰(荷兰文Nederland的音译,意为低地)。因荷兰全境均为低地,全国1/3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1/4的土地低于海平面,靠堤坝及风车排水防止水淹。科特迪瓦:1960年8月7日独立,成立象牙海岸共和国(1475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入,掠夺所产象牙,称当地为象牙海岸),1986年1月1日改为现国名。

加纳:旧称黄金海岸。1471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入,不久开始掠夺黄金,沿岸被称为黄金海岸。1957年3月6日宣告独立,成为英国自治领,定名加纳。1960年7月1日成立加纳共和国。

贝宁:旧称达荷美。从1851年起长期被法国侵占,1960年8月1日达荷美共和国宣告成立,1975年11月改名为贝宁人民共和国,1990年3月1日改为现名。

布基纳法索:旧称上沃尔特。1960年8月5日独立,定国名为上沃尔特共和国,1984年8月4日改为现名。

赤道几内亚:旧称西属几内亚。1778年起逐步沦为西班牙殖民地,称西属几内亚。1968年10月12日宣告独立,定名为赤道几内亚共和国。

刚果(金):曾名扎伊尔。1960年6月30日宣告独立,名刚果共和国,简称刚果(利)(因首都金沙萨旧称利奥波德维尔)。1964年改名刚果民主共和国,1966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首都利奥波德维尔,恢复当地非洲人历史上熟知的传统名称:金沙萨,简称“刚果(利)”相应更改为“刚果(金)”。1971年10月27日称扎伊尔共和国,1997年5月改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

布隆迪:旧名乌隆迪。1962年7月1日宣告独立,成立布隆迪王国。1966年11月28日废黜国王,宣布成立布隆迪共和国。

卢旺达:旧名卢安达。1962年7月1日宣告独立,成立卢旺达共和国。

马拉维:旧称尼亚萨兰。19世纪中叶,葡、英殖民者相继侵入。1891年沦为英国保护国。1904年英国政府直接管辖尼亚萨兰,1953年成为中非联邦一部分。1964年7月6日获得独立,改名为马拉维。

津巴布韦:旧名罗得西亚。1890年沦为英国南非公司殖民地,被称为南罗得西亚。1964年当地白人种族主义者改名为罗得西亚,并于1965年单方面宣布“独立”,1970年改称罗得西亚共和国。1980年4月18日获得独立,成立津巴布韦共和国。

博茨瓦纳:旧名贝专纳。19世纪初英国势力侵入,1885年南部成为英国殖民地,称英属贝专纳,北部成为英国保护地。1966年9月30日宣告独立,改名为博茨瓦纳共和国。纳米比亚:旧称西南非洲。1968年联合国通过决议,把西南非洲改名为纳米比亚。

莱索托:旧称巴苏陀兰,因主要民族为巴苏陀人。1884年沦为英国保护国,1966年10月4日宣告独立,改名莱索托王国。

马达加斯加:旧称马尔加什。1896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60年6月26日宣告独立,名马尔加什共和国,1975年12月改为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

基里巴斯:旧称吉尔伯特群岛。1892年起沦为英国保护地,1915年成为英属吉尔伯特和埃利斯殖民地的一部分。1977年1月1日吉尔伯特群岛获得内部自治,1979年7月12日独立,定名为基里巴斯共和国。

图瓦卢:前称埃利斯群岛,也叫泻湖群岛。1975年10月从吉尔伯特分出,改名图瓦卢,1978年10月1日宣告独立。

伯利兹:16世纪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7世纪中叶英国开始侵入,1862年沦为英国殖民地,称英属洪都拉斯。从1964年起实行内部自治,1973年改名为伯利兹,1981年9月21日获得独立。

圭亚那:旧称英属圭亚那。18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称英属圭亚那。1966年5月26日独立,1970年2月23日成立圭亚那合作共和国。

苏里南:旧称荷属圭亚那。15世纪末起,先后沦为西班牙、荷兰、英国殖民地,1816年再属荷兰,称荷属圭亚那。1948年改称苏里南。1975年11月25日苏里南共和国宣告独立。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7~8

世界上一些国家由于地理、历史、气候、和产物等特点,别人们誉以形象化的别名。

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

火山之国——尼加拉瓜

沙漠之国——沙特阿拉伯

花园之国——新加坡

龙虾之国——喀麦隆

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

鸵鸟之国——肯尼亚

绵羊之国——新西兰

咖啡之国——巴西

花生之国——塞内加尔

橡胶之国——马来西亚

樱花之国——日本

仙人掌之国——墨西哥

橄榄之国——突尼斯

钟表之国——瑞士

风车之国——荷兰

邮票之国——圣马力诺

黄金之国——哥伦比亚

钻石之国——塞拉力昂

赤脚之国——埃塞俄比亚

清真之国——巴基斯坦

千湖之国——芬兰

赤道之国——厄瓜多尔

低洼之国——荷兰

油棕之国——贝宁

软木之国——葡萄牙

香料之国——格林纳达

玫瑰之国——保加利亚

蝴蝶之国——巴拿马

国中之国——梵蒂冈

柬埔寨有以下著名旅游景点:

吴哥寺

巨大且保存完好的吴哥遗迹,被视为吴哥遗址群的代表。

崩密列

崩密列(Beng Mealea),是一座小吴哥窟式的寺庙,名字的意思是“荷花池”。这座寺庙距离吴哥古迹群以东40公里,崩密列是一座印度教寺庙,但是它有一些雕塑都反映的是佛教的主题。建造这座寺庙最初所使用的材料是沙岩,所以很多建筑都已经损毁,而且很难再被复原。当您到达崩密列的时候,您会发现如今的崩密列很像当年外国探险家发现吴哥时的样子:寺庙坍塌严重,被树木掩映,无路可走。如果没有导游带领,您根本不知道如何穿过这片巨大的废墟。看过**《古墓丽影》的朋友对塔布笼寺一定还有印象,它给人的感觉是奇异,而崩密列带给人的则多是震撼。随着深入崩密列所在景区,您还会发现栈道。这条栈道也和一部**有关,它是在拍摄**《虎兄虎弟》时搭建的。

女王宫

女王宫,有“女人的城堡”之意,以艳丽的色彩和精美的浮雕而闻名于世,据说是由女性修建和雕刻的。“柬埔寨三大圣殿”之一的女王宫,建于967年的罗贞陀罗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王朝,而于1002年的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王朝完成。这座印度教寺庙供奉着婆罗门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湿婆。有别于其他吴哥古迹使用青砂岩为材料,女王宫大量使用红色砂岩作为建筑材料,色彩极为艳丽,也利于雕刻复杂细腻的图案。

塔布笼寺

塔布笼寺建于1186年,是古吴哥国王献给其母亲的神庙,建筑风格与巴戎寺相同,是吴哥窟内极具神秘气息的景点。整座寺庙被密密麻麻的树木包围,纠缠千年,如同神灵与大自然激烈博斗过的现场。凭借独特的浪漫气质,《花样年华》和《古墓丽影》都曾选择此处作为**拍摄地,您来此参观时也可追寻一份光影记忆。游览线路建议从东门进,西门出,这样就能看到刻有成列仙女浮雕的“舞者长廊”。

巴戎寺

巴戎寺(Bayon)坐落于吴哥通王城之中心点,其回廊东西长160公尺、南北长140公尺;回廊上方原本皆有木造之屋顶,但由于年代久远,目前只剩下断垣残壁及巨大之石柱供后人凭吊。值得一提的是寺庙之墙壁上仍保存着丰富且生动之雕刻,举凡古代战争记述、寻常百姓之生活百态、洞里萨湖之湖畔风光等皆充分透露着当时之情景,绝对是不可不看的珍贵史迹。那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壁画彷佛诉说着一段段遥远的故事。著名的高棉的微笑就位于巴戎寺的顶层,共54座宝塔,每座宝塔四个面,每面都有不同的表情,一共216个不同的高棉微笑。

一路东进南下,行走在“水真腊”的故地。虽然随着土地开发的深入,经过阮朝的兴衰与不请自来的法国殖民统治,整个南圻的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高棉人让出了前、后江流域中心区域,或居缩在原生地,或向西向南迁去,散布在金瓯半岛的各处及边缘。

如果说在永隆、芹苴一带见到高棉人的小庙、小塔是零星的、偶尔的,那么在朔庄、茶荣、薄寮这些后开发区域看到高棉庙宇则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了。据说,朔庄有89座、茶荣有140座。

我们在沿海公路旁的铺市前,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被眼前那座金光闪闪的高棉庙宇所吸引。巨大的殿堂托起三层逐步升高的屋檐,屋脊变形为每侧三个锐三角形交叉契合的形状,而在每个翘角上方分别有蠎蛇飞檐,似欲刺破天穹,中间傲立神塔,达一二十米高,塔正反两面则饰有两层中间镶嵌复杂几何图形画面的三角形面墙。

整个殿堂金黄饰顶,红瓦铺辍,正门富贵堂皇,雍容华贵;而它的右后方则为石结构的陵堂似建筑,并在悬梁上嵌有五座佛塔,这可能是被称作“林伽”的石室,应该是用以摆放佛陀魂灵的地方。在附属建筑中,以两个锐三角形屋脊十字相交的房屋,造型奇特,颇有韵味。整个佛堂建筑群正在修缮、翻建,尚未完工,但从其规模与华丽度上看,便知靡费非薄。这对于“以佛立国”的高棉民族而言,日常生活可“青云无心常淡淡”,来生大事则“靡费再多也为少”了。

高棉人所信之教为上座部佛教。上座部佛教是自称,中国称之为南传佛教,是相对于中国滇南地区傣族而言的,傣人也信仰上座部佛教,以区别中国的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这两种佛教又称北传佛教。

佛教有大、小乘之分。汉传佛教为大乘,上座部佛教为小乘。大乘佛教经中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等儒文化国,成为东亚的一种主要宗教信仰。而小乘佛教,即上座部佛教,现主要流传于中国云南南部和中南半岛的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还有南亚的斯里兰卡,覆盖面积160余万平方公里,信徒人数过亿。汉传佛教与上座部佛教在佛教的基本教理的认定、修持的最终目的上是相同的,但仍有许多区别。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佛教的语文上,大乘佛教的经典用的是梵文,而上座部佛教用的是巴利文;二是在教义和修行上,大乘佛教把佛化作为神,主张以成佛为目的,希望普度众生,佛教通过修行来成为佛或仅次佛的菩萨,而上座部佛教则认为佛不是神,而是一位教师,注重自我解脱,过简单平和的生活,其明显特征就是只供奉释迦牟尼这位佛教的创始人,修行者穿**上衣。

中国在东汉之前,在西域地区也曾流行小乘佛教,如在“小西天”于阗、罗布泊的楼兰古城等地都曾出土过大量的巴利文佛经文献。经过4世纪的鸠摩罗什、7世纪的唐僧玄奘这两位中国 历史 上最伟大的佛经翻译家、佛学家的努力,东土方才取得“真经”,《金刚经》等重要经典皆由梵文直接翻译而来,致大乘佛教在东亚地区成为主要的宗教信仰之一。

佛教源于印度。印度原盛行婆罗门教,但该教法典《摩奴法典》确认四个等级的不平等的种姓制度,把“婆罗门”列为最高种姓,把“首陀罗”列为最低种姓,还有大量的连种姓也入不了的“不可接触者”,低级种姓和“不可接触者”要服从高级种姓的统治和奴役,带来信仰上的矛盾。传说约2500年前,在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行冥想,创立佛教。因其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提倡众生平等的思想,且富于哲理,逻辑性强,因而很快得以流行。

佛教传入中南半岛自缅甸开始。传说缅甸孟族商人德蒲娑和巴利伽兄弟到印度经商,受佛法感化,皈依佛门。他们还带回佛祖亲赐的8根圣发,修建了一座佛塔以事供奉,后佛塔经历代加高修缮,成了现在的仰光大金塔,为世界著名的佛教标志建筑,引无数信徒到此顶礼膜拜。柬埔寨1世纪就有佛教的传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传入的是大乘佛教,与此同时印度教也传入柬埔寨,“印度风”吹得很盛。13世纪缅甸蒲甘王朝确立上座部佛教居主导地位,柬埔寨自14世纪后上座部佛教始终被奉为国教。

柬埔寨这个古老的国家,历经扶南、真腊、柬埔寨三个王国时期,而进入近现代 社会 。1世纪,扶南王国建国,至7世纪初叶(627年)被真腊吞并。与此同时,婆罗门教与佛教相继传入扶南。在相当长的 历史 时期,婆罗门教占据着柬埔寨的主要宗教地位,印度化诸因素支配着扶南王国的 社会 结构和 社会 生活及宗教生活。到了5-6世纪,在婆罗门教盛行的同时,大乘佛教也很兴盛。

7-16世纪,是真腊王国时期。真腊原为扶南的北方国家,位于今柬埔寨上丁省和老挝占巴色省一带。真腊人与扶南人同属一族,都是孟高棉人。550年前后,真腊王扶婆拔摩开始发动兼并战争,至公元630年,其主伊摩那拔摩一世挥师南下,最终吞并扶南。真腊国有近千年的 历史 ,最强盛时期当数9世纪至15世纪这600多年间。

由于其定都吴哥,亦称吴哥王朝。这个王朝著称于世的是吴哥窟古迹群,其与中国的长城、印尼婆罗浮屠和埃及金字塔并称为古代东方四大文明古迹。吴哥古迹群有600多座雕刻精美的石刻浮雕建筑物和宝塔,散落在4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由吴哥寺、吴哥王城、空中宫殿、女王宫等组成。之中核心部分是吴哥寺和吴哥王城。吴哥寺的主体是一石砌的三层台基上的五座莲花蓓蕾般的尖塔,最上层中央的塔最高,高于地面65米。这些塔象征着印度教和佛教神话中的宇宙中心和诸神之家茂路山。

吴哥寺周围有壕沟环绕,沟宽190米,周长约5000米。吴哥王城称大吴哥,城呈正方形,周长约12000米,城墙高7米多,厚38米,有5座城门,还有巨大的斗兽场。城墙、门均为石头砌成。城外有护城河环绕,河宽约100米。吴哥王城的中心是巴戎寺,是一座大乘佛教寺庙,建在一石砌的二层台基上。寺中塔群,由16座较大的塔相互连在一起,中央塔高约45米,直径25米。加上四周的小塔,共有54座。远远望去,似一座座山峰,每座石塔上四面都雕刻有高达175 -24米的巨型佛面,人称“四面佛”,佛面脸露安详的微笑,这就是著名的柬埔寨“吴哥微笑”。

吴哥窟是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物之一。它由一块块巨大的石料组成,石料来自50公里外的荔枝山,石料总重量达30亿吨,最大的有8吨之重,且完全凭借自身的重量和石头间天然可契合的凹凸纹路来搭建,没用石灰水泥,更没用钉子梁栓,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建筑技巧,均令人叹为观止。同时,吴哥古迹的存在也反映了当时柬埔寨国力强盛和经济达到相当的水平。

历代吴哥王东征西战,开疆扩土,曾战胜过爪哇海盗、缅甸和占婆强敌,在阇耶跋摩七世时达到顶峰,建立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吴哥帝国,除了真腊本土外,占婆及今老挝、泰国、马来半岛的一部分(直到克拉地峡)和缅甸的一部分(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之间的地带)也在帝国的疆域内,至少说是在它的势力范围。

真腊后期国力衰落,经多次迁都后,最后定都金边。14世纪后,大乘佛教与婆罗门教一并衰落,上座部佛教最终取得了在柬埔寨的主导地位。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婆罗门教自此淡出了柬埔寨 历史 舞台,但它所留下的影响仍然存在于柬埔寨人民生活中,特别是王室的重大庄典活动仍由婆罗门教的祭司来主持,国王的王冕、金履、宝剑等传国之宝,仍由国师(婆罗门教高僧)保管,湿婆主神仍受到崇拜,其王宫与佛寺建筑受印度风格影响极大。

16世纪末,真腊改称柬埔寨。这时王国不断受到暹罗和越南的控制和争夺,国家战争不断,很多民众相信“今生积善,来世享福”,上座部佛教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慰藉,故此南传佛教日益深入人心,逐渐在这片土地上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了。

需要说明的是,许多古代柬埔寨的信息保存在中国古籍中。由于受生产力水平所限,缺乏造纸和印刷技术,柬埔寨的古代史料与文学作品都写在兽皮上,或雕刻在贝叶、石碑上,被人称作“兽皮文学”、“贝叶文学”、“碑铭文学”,致使 历史 文献的保存受到影响,大多残缺不全。恰逢中柬交往频繁,众多中国史料对柬埔寨的古代 历史 有过记载。其中最著名的是两部史籍。一是《后汉书》,记载了扶南王国的情况。

扶南一词来源于高棉语的音译,即“山”的意思,故中国史籍也将扶南称之为“山之国”,还提到“肃宗元和元年,日南蛮夷不事人邑豪献生犀白雉。”可见柬埔寨在扶南时期就已与古代的中国有所往来。二是作为中国元代使者的浙江温州人周达观所写的《真腊风土记》。周达观曾在1297至1298年在柬停留11个月,对吴哥王朝有众多记载和描述。《真腊风土记》于1819年被法国汉学家雷米查译成法文,流传到西方。法国探险家享利·穆奥读到此书,然后按图索骥,1858年于茂密丛林中找到了湮没400多年的吴哥窟,才得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其实中南半岛国家的主体民族或主要民族都与中国的 历史 ,或相关的跨境少数民族有割不断的亲缘关系。国际学界的主流意见一般认为,马来人种是南方蒙古人种南下和当地土著尼格利陀人的混血融合而成,这个暂且不论。侧重谈谈其余六国的主要民族与来自北方的中国一些民族息息相关这个问题。

约公元前1000年前,位于中国西部的被称之为濮人的少数民族,被湄公河平原地区优越的农业发展条件所吸引,沿湄公河南下迁徙,在老挝的中游地区稍稍停留后,到达中下游地区,后又发展到湄南河流域、萨尔温江下游等地区,他们与当地马来人融合,再度融血后成为孟高棉人。

这是有记载 历史 以来,第一批南下中南半岛的中国古代人群,已被国际主流学界所认可。孟高棉人属于东南亚三大语系中的南亚语系(另两个为南岛、汉藏语系)民族。濮人在北方接受了一定的华夏文化,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经验,在云南一带曾创建了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古滇国,文明程度明显高于尚处于原始部落阶段的土著民族。孟高棉人积极开发土地,发展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且处于当时中国与印度之间海上交流的必经之地(由于受船小和航海技术不发达所限,从安全考虑只能溯江、沿海抄近道而行,所以早期古代丝绸之路不走马六甲海峡,而是绕金瓯半岛经暹罗湾,从陆上翻过克拉地峡,接印度洋沿岸地区),开始接触海上贸易,成为东西贸易的驿站。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处于孔雀王朝和贵霜王朝时期, 社会 发展程度较高。随着贸易而来的印度人也带来了印度文化,特别是婆罗门文化。婆罗门与当地的族群首领的结合,为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前提条件。后来在柬埔寨等地婆罗门教失传了,但婆罗门的仪式仍然保留在柬埔寨的王室礼仪中。《剑桥东南亚史》作者认为“东南亚的第一个政体出现在距爪哇和巽他海峡以北数百公里的地方”,即“中国人称之为扶南的地方,它的出海港位于今称为俄亥的小城”,“它的都城毗耶陀罗补”,“尽管扶南出现的时间难以断定,但通定为1世纪”。

中国的史书对扶南国也多有记载。康泰的《吴时外国传》说,“扶南之先,女人为主,名柳叶。有摸趺国人,字混慎。……混慎晨入庙,于神树下得弓,便载大船入海,神回风令至扶南。柳叶欲取之,混慎举神弓而射焉,贯通度,柳叶惧伏”后混慎娶柳叶为妻,并成为扶南的国王。柬埔寨由此立国。可见,扶南立国前该地区尚处于母系 社会 末期。后孟高棉人不断向西扩散,在今湄南河流域或缅甸南部建立了由孟人为主导的国家或部落群体,如林阳、金邻、堕罗钵底、哈里奔猜、罗斛等,许多中国史籍对此有过记载。

第二拨进入中南半岛的是中国的汉藏语系的汉傣壮等民族。约在公元前2世纪秦始皇平定岭南至西汉初期。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人和骆越人,以及居住在川、滇一带的滇人、羌人等,逐渐往西、南迁徙。他们在今广西的西南部,云南的南部,越南的西北、老挝、泰国、缅甸的东北部,印度的阿萨姆邦等地连成一片,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定居和繁衍,现在人口接近1亿。

除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老挝的主体民族老族外,该族群的共同体还有缅甸的掸族,越南的岱族、侬族、泰族,以至印度的阿洪人等。他们生活习俗相同或相近,相互之间的日常用语几乎可以听得懂。13世纪泰族人在泰国建立素可泰王朝,一度十分强盛。15世纪后,泰国是角逐中南半岛领导权的主要国家。“泰、老、壮、傣、掸、侬,同根生,一家亲”,反映了对共同祖先西瓯越、骆越人和古滇人的怀念。缅甸人称汉人为“胞波”(缅语,即兄弟的意思),可见缅汉关系的亲密。

当沿海公路走到尽处,便到了岸豪小镇。再折向正西,向金瓯角进发。路傍河而筑,车沿溪而行。路河之间的隔离带距窄,种有稀疏的树木。路基与低矮的河堤同高,河水充盈,几乎没于堤面。车速很快,树丛和村庄匆匆退去,而河水却好像迎面而来,水面似乎高于路面,从头上漫过一样,令人不能持重。

流水淙淙在欢乐地跳跃。不时有河涌汇合,又形成新的自流河。出芹苴至今4个多小时,往返折行300余公里,沿河直行已成常态。福东与舒明争论道,这直来直去的河道,密如织网的渠涌到底是自然形成,还是人工挖掘?一人说,如果是人工所为,那工程量太大,怕难以胜任;一人则坚持认为人工挖掘。他说人工痕迹太明显,哪有河流不回旋,特别是在这地平如砥的地方。我则认为,这场争论意义不大。应当说,河渠纵横,交织成网,是自然加人工合力所为。

在九大海门之南,后江之西,是面积阔大的冲积平原。在拓荒前,此地水乡泽国,洪水无忌,漫浸泛滥,泥潭沼泽遍地。要想生存,首要的问题是抵御洪水。以自然泄洪的沟汊河道为基础,顺地势水势而为,掘土填高,挖沟开渠,再加以整理联成一气,汇入大江,或直排入大海。

据航测考古发现,后江至金瓯半岛一带古代就有沟渠排灌网。先是集中在后江西部地区,古扶南国的孟高棉人,在河仙、迪石、龙川、朱笃之间的四角形区域内,依地形的走势坡度修建了一个很先进的以排灌为目的渠道水利网。该网向东南通往巴萨河,然后由西南入大海。这个渠道网既可降低巴萨河汛期水位,又可通过连续的节流装置利用洪水压低海边土地的盐碱水位,以利于种植水稻。同时,由于沟渠网的相互沟通,还可以用来进行水上交通运输。当然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沟渠网一度壅塞、废止。

17世纪末期广东雷州的著名侨领莫玖曾驻扎于此,率人重新规划、疏浚、加密了这个排灌网,使其再度焕发青春。这是后话。而该网东、南部广大地区,地形水势更加复杂,当泥沙积淀露出大片陆地后,在18世纪迎来新的垦殖拓荒的高潮。可以说,后江东部各省和金瓯半岛地区是越南最后开发的“大块头”区域,至今仍有不少榛莽之地等待开发。

陈、杨二总兵所开创的源源不断的华侨移民南圻潮,成为开发这片“处女地”的先行者和生力军,与越南流民和当地高棉人共同奋斗,筚路蓝缕,终成伟业。《嘉定城通志》载:“龙川道所(即今金瓯市),道前铺市,华唐、高绵凑集,暹船多来贸易焉。其出力垦地者,惟唐人为勤,而海网江簦、行商居贾,亦唐人主其事矣”。

路基与低矮的河堤同高,水面似乎高于路面,从头上漫过一样,令人不能持重。

金瓯省,高棉人称哥毛,水真腊故地,亦是一块新生的土地,为九龙江和其他河流不断冲积而成。金瓯省面积5300余平方公里,而人口刚过百万,显得地广人稀。且三面临海,海岸线长达370公里,海域面积大,更增添空寂感。西行路上,村庄稀少,偶见一些铁皮棚屋和茂密草房,大多是农人照看鱼塘、果园的临时住所。稍高处辟有水田,但田土显露,不见秧苗。

小黄说,金瓯地势低平,常遇海水倒灌现象,多盐碱地、高碱地和泥潭滩,水稻一般只种一季。“晚田五月秧,八月稼,十一月获”。不过,近些年来已开始试种双季稻。约三五公里遇集市,两旁民居骤密,多傍路摆摊,出卖香蕉、菠萝等水果,但人气不旺,买卖方冷淡。我们下车买了三个菠萝。卖菠萝的**,高兴坏了。她头戴斗笠,花布包头垂肩,模样俊俏,忙不迭地帮我们削皮、去眼、切块,动作麻利,一气呵成。

  越南——安南

  菲律宾——吕宋

  马来西亚——柔佛 / 马六甲

  文莱——泥国

  朝鲜 / 韩国:Korea

  中国古称:乐浪 / 高句丽 / 百济 / 新罗 / 高丽

  来源:汉朝设置乐浪郡。公元4世纪时,在今天的朝鲜半岛上建立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个国家。其中高句丽本来是中国的民族,因为抢地盘,打不过鲜卑族著名的慕容家族,被慕容氏赶出国门,流放到朝鲜半岛北部。高丽为高句丽的简称(但高句丽与高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公元918年王建建立了王国,国号“高丽”,并于936年统一了朝鲜半岛,高丽王国历时近500年,为各国所熟知,所以至今外文名称音译仍为 Korea(高丽)。1392年,高丽三军都总制使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定国名为“朝鲜”,意为清晨之国、朝日鲜明之国或晨曦清亮之国。《东国舆地胜览》一书说:“国在东方,先受朝日之光辉,故名朝鲜。”朝鲜语中朝字读作Zhao,今转读成Chao。

  在汉朝,如今的韩国地区,分布着三个原始部落,为“三韩”,即马韩、辰韩和弁辰(弁韩)。1897年2月,朝鲜国王高宗宣布改国号为“大韩帝国”。不过这个“大韩帝国”很短命,在1910年就被日本废除了,又改回“朝鲜”。

  日本:Japan

  中国古称:扶桑 / 倭奴 / 东夷 / 海东 / 东洋 / 东瀛

  来源:古代中国人认为日本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故常以“扶桑”来表示,《淮南子》中就有“日朝发扶桑,入于落棠”语句。日本最初的文明实际上起源于中国文明,中国古代典籍中很早就有了关于日本的记载。战国时代,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如古地理书《山海经·海内北经》说:“盖国在矩燕南、倭北、倭属燕。” 这说明当时中国人仅知道日本的地理方位。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地理志》才明白地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另据范晔《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后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到隋唐时,始称“日本”。《旧唐书·东夷传》中将“倭” 与“日本”分列并叙,还对改称日本作了说明:“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旧唐书·日本国传》载明:“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Japan 是英语“漆器”的意思,是西方对它的称呼。

  越南:Viet Nam

  中国古称:瓯越 / 占婆 / 林邑 / 环王 / 占城 / 交趾 / 安南 / 南越

  来源:公元前3世纪后半叶,在红河三角洲建立瓯雒国,由瓯越和越两个部落合并而成。中国史书上的占婆(又称林邑、环王、占城等),是越南史上的古国。汉朝设置交趾郡。唐朝设安南都护府。五代时从中国独立出来。1054年李朝改国名为大越。以后几个王朝称为安南或大越。1802年阮福映称帝,改国号为南越。1803年清政F改安南为越南。1804年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越南之名便始于此。越南族就是中国的京族。

  老挝:Lao

  中国古称:堂明 / 南掌 / 寮国

  227年,堂明王遣使拜访东吴。1353年,琅勃拉邦的孟斯瓦王子法昂在真腊帮助下,统一老挝全境,建立了以佬族为主体的封建国家——澜沧王国。明代永乐二年,澜沧国获得中国的承认,封为“老挝宣慰司”,史称南掌。国内第一大民族老挝族(又称“老龙族”,中国称其为“寮人”)占全国总人口1/3以上,以族为国名。

  柬埔寨:Cambodia

  中国古称:扶南 / 真腊 / 吉蔑 / 甘孛智 / 澉浦只

  来源:元代称“甘孛智”,明代转音为“柬埔寨”,为“山地之国”。

  泰国:Thailand

  中国古称:堕罗钵底 / 暹罗

  来源:公元6世纪,孟人在湄南河下游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堕罗钵底国。“泰国”泰语中为“自由国度”,“泰族”为“自由人民”。泰族就是中国的傣族。

  缅甸:Myanmar

  中国古称:掸国 / 骠国 / 蒲甘

  来源:掸国,骠国,蒲甘,都是宋以前中原对它的称呼。公元1106年,缅使随大理使节到宋,宋鉴于缅甸山川遥远,道路阻隔,因此称为“缅”,又因中缅边区一带称山间谷地为“甸”,“缅甸”即其合称。

  马来西亚:Malaysia

  中国古称:柔佛 / 马六甲

  来源:Malay 是亚欧大陆最南端的半岛。生活在这个半岛上的人,又称为 Malay 人。后来把整个东南亚的所有群岛,统称 Malay 群岛。柔佛为 Malay 半岛古国。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刺加王国统一了 Malay 半岛的大部分。1963年,Malay,与加里曼丹岛上的沙捞越和沙巴地区,共同组成了一个联邦国家,就叫 Malaysia。

  新加坡:Singapore

  中国古称:淡马锡 / 星洲

  来源:公元8世纪,这个海盗猖獗的海岛曾叫Temasek(淡马锡)。Temasek,爪哇语“海市”之意,由于季节的影响,海运的船舶经常云集在此,所以逐渐成为一个船舶停泊的商埠。

  传说,苏门答腊室利佛逝王国的一位王子,为了寻找理想地点建立新城市来到淡马锡。在洁白的沙滩上,王子突然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怪兽向他致意后急弛而去。这怪兽红身、黑头、白胸,雄健敏捷。王子很喜欢,便问随从:“那是什么动物?”随从信口答到:“狮子。”王子十分高兴,认为这里是吉祥之地,便决定在此建都,并取名“狮城”。在樊文中,Singa 意即“狮子”;pore 意即“城堡”。

  菲律宾:Philippines

  中国古称:吕宋

  来源:菲律宾群岛的主岛就是吕宋岛。1543年,西班牙占领了这里,便以西班牙国王 Philippe 的名字命名。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中国古称:爪哇 / 三佛齐

  来源:爪哇和三佛齐都是印度尼西亚最著名的古国。Indonesia,希腊语中“大海上的群岛”,意为“千岛之国”。

  印度:India

  中国古称:婆罗多 / 身毒 / 天竺 / 信度 / 忻都

  来源:古印度,一个名叫“婆罗多”的国王建立起一个国家,于是把这个国家命名为“婆罗多”。古印度人以“信度”一词表示河流。这条河就是著名的印度河。后来“信度”这个地名所指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印度河流域开始,又包括恒河流域,渐渐的席卷整个南亚次大陆。我国用“印度”这个词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书中载:“译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归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印度”。

  不丹:Bhutan

  自称:竹域

  中国古称:主域 / 布噜克巴

  来源:不丹的梵文意思为“西藏终端”。自称为“竹域”,意为“神龙之国”

  斯里兰卡:Sri Lanka

  中国古称:锡兰

  来源:Sri 是该国的自称,即“神圣”之意,Lanka 是“光辉灿烂”之意。

  伊朗:Iran

  曾用名:Persia 波斯

  中国古称:安息

  来源:古代 Aryan (雅利安人)从东迁往波斯,占据了伊朗高原或其东南部地区,并在这儿创造了古代文明。古希腊、古罗马将这片地区称为 Aryana ,意为“雅利安人的地区”。Iran为其转音。Persia(波斯帝国)是伊朗历史上最显赫的一个帝国。(其实 Persia 并不单只是一个国家,而是许多不同的朝代,都被称为 Persia 。)

  俄罗斯:Russian

  曾用名:КИЕВ Росс 基辅罗斯 / 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 苏联

  中国古称:罗刹

  来源:9世纪下半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瑞典诺曼人在东斯拉夫人地区建立基辅罗斯大公国。斯拉夫人把来他们称为 Varangians 或者 Rus意思是商人。这个词起源于古诺曼语 ruotsi,意指“划独木舟的人”,后来为斯拉夫人所采用。元朝称俄罗斯为“罗斯”或“罗刹国”。蒙古人在拼读俄文 Rocia 时,在字母R前面加了一个元音,所以 Rocia 就成了 Oroccia。清朝时期,Oroccia 转译成汉语时就成了“俄罗斯”。苏联曾是俄罗斯最强大的历史时期。

  西班牙:Spain

  中国古称:佛郎机(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称)

  来源:西班牙最早是迦太基的殖民地。这里野兔出没,迦太基把野兔叫做 spa(腓尼基语 Shaphan)。渐渐的,转换成 Spain。

  葡萄牙:Portuguese

  中国古称:佛郎机(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称)

  来源:葡萄牙最早的城市 Oporto 波尔图的名字演变而来的,本来翻译成波秋歌更为恰当

  意大利:Italy

  中国古称:大秦

  来源:古希腊人殖民到亚平宁半岛的普利亚地区附近后,把这里的

柬埔寨吴哥窟是古代国王居住的宫殿吗

不是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哥特式建筑。吴哥窟原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